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观后感 >材料一:人民性是文化、文学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既是其动机也是其成果。现代社会要建立起普

材料一:人民性是文化、文学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既是其动机也是其成果。现代社会要建立起普

更新时间:2023-04-16 16:17:12 点击: 来源:yutu
材料一:
人民性是文化、文学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既是其动机也是其成果。现代社会要建立起普遍统一的组织结构,就要生成文化的共同体,其语言、思想逻辑、价值认同、理想目标能达成一致,就需要获得广泛的社会性,而其基础就在于文化、语言、文学具有人民性。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文学处于一个变革时期,经典现实主义受到欧美现代主义的挑战,大量的欧美作品翻译过来,一度取代了苏联文艺对中国文艺的影响。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与现代主义的先锋探索一起开辟当代中国文学的广阔道路,如意识流小说、现代派、荒诞派、黑色幽默,直至后现代式的先锋派……中国文学无疑在艺术上上了一个台阶。然而,无论是现代派还是先锋派,都属于阳春白雪。艺术创新固然需要,但文艺的人民性在任何时候,在中国的国情下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和责任。20 世纪90 年代,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现实主义获得了一次崭新的再生。陈忠实、莫言、贾平凹、阎连科、刘震云、铁凝、王安忆、阿来都各自写下既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特色,又汲取了世界优秀文学经验的作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20 世纪80年代末至90 年代,是中国文学走向市场化的时期,市场化在客观上解决了文艺走向大众、面向大众的问题。图书市场的销量、电影市场的票房,就足以使大众成为接受的主体。文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消费社会的产品,它使人民群众最大可能地分享文艺作品的各种成果。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性”也并非因此而演化成现代性的一个基础的普遍性的概念。在“阶级论”被淡化后,文艺的大众化、消费化无疑使文艺具有了人民性,但它与文艺的人民性的经典内涵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个区别的根本之处在于:文艺的人民性要具有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引导人民积极向上,要使全体人民团结为一个整体,凝聚成一股力量,向着一个共同目标前进。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期,人民性无疑还是占据文化领导权地位,起到积极的正确的引导作用。
新时代赋予文艺服务人民以新的内容,同时也赋予人民性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说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新人民性”,这就是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放在首位。正是因为“新人民性”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因而才能如此信任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当然,当今时代信息爆炸,互联网众声喧哗,社会的复杂性表明,文艺依然不能放弃正面引导人民群众的责任。在多样化和丰富性的文艺繁荣格局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无疑应该始终起到引领作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新人民性”才能真正圆满实现。
节选自陈晓明《人民性、民间性与新伦理的历史建构》)
材料二:
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满足千百年来中国各族人民群众对于诗歌的精神生活需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有诗云“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其所谓“天意”就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而人间的主体就是人民,是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优秀的诗歌作品满足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在中华诗词文化发展史上,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性诗词文化的精神接力和审美传递,中华诗词文化的主旋律和正能量才得到了充分彰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性诗词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实践与推广。我们不仅大力挖掘中华古典诗词的人民性文化资源,而且全力弘扬中华近现代诗词的人民性文化精神,由此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在前贤的基础上努力开创中华当代诗词的人民性文化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毫无疑问,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中华人民性诗词文化的当代价值,比如从政治思想、社会建设、文化传承、历史积淀、审美趣味、学术资源等等。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诗教文化传统中,始终绵延着生生不息的儒家民本主义诗学血脉。从屈原到杜甫再到龚自珍,中华诗词的儒家民本文化不能被简单地视作封建忠君思想而加以否定,只要我们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进行合理的扬弃,中华古代儒家诗教文化传统就能转化为中华当代人民诗教文化新传统——这已经在中华诗词文化的近现代转型中得到证明,而且在中华当代诗词文化建构中也取得过成功经验。只要我们的诗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坚持对中华优秀诗词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探索出一条中华当代人民诗教的新路。
(节选自李遇春《中华诗词文化的发展演变、当代形态与价值》)
1.下列对材料中“人民性”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民性是现代社会文化共同体的生成基础,与中国国情息息相关,任何时候都要坚持。
B.人民性离不开市场化,市场化使文艺走向大众,使人民群众最大可能地分享文艺作品。
C.文艺的人民性与文艺的大众化、消费化虽然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彼此有明显的区别。
D.不同时代人民性的内涵不尽相同,当下应关注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弘扬艺术正能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20世纪80年代文学变革到 90 年代传统文化复兴,中国文学思潮从欧美现代主义转为现实主义,艺术上获得不断进步。
B.新时代赋予文艺以新的内容,无论社会环境多么复杂,文艺格局多么丰富,文艺的创新性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中华古代儒家诗教文化在其特定历史背景下曾经产生过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其历史合理性。
D.两则材料都从文学史的角度,辩证思考“文艺的人民性”问题,肯定其积极意义;又都放眼当下,对文艺工作者提出要求。
3.下列选项,最贴近材料中“人民性”文艺观的一项是 (3 分)
A.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B.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五》)
C.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D.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不必摹仿唐宋,亦不必摹仿周秦也。(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4.在文艺创作中如何增强人民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5.请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为例,分别从思想内容和审美趣味两个方面,探究人民性诗词文化的当代育人价值。(4 分)


1.(3 分) B(“离不开市场化”错误。)
2.(3 分)A (“从欧美现代主义转为现实主义”错误。)
3.(3 分)C (强调小说对国民的改造。)
4.(4分)①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定“四个自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审美等需求放在首位,引导人民积极向上。②继承文学创作传统,对传统诗词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当代文艺作品创作的“新人民性”。③汲取世界文学经验,守正创新,合理扬弃,不断开拓丰富作品人民性的新路径。(每点2 分,答对两点得4分。
5.(4分)①思想内容:词中“谁主沉浮”之问、“峥嵘岁月”之忆、“书生意气”之勇、“粪土当年万户侯”之慨,有助于青年一代点燃青春激情,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②审美趣味:词借“万山红遍”“鹰击长空”等壮丽秋景,营造宏阔远大的感境,情最交融,格调昂扬,传达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气概,引导青年感受传统诗词的文化魅力,自觉接受艺术美的熏陶。(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uanhougan/744356.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uanhougan/744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