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观后感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时间、历史和记忆》阅读答案-刘成纪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时间、历史和记忆》阅读答案-刘成纪

更新时间:2022-12-28 21:46:24 点击: 来源:yutu
与自然界的生物不同,人不仅有长久的记忆,而且还能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媒介不断强化、延伸这一能力。就此而言,记忆对于人类历史的建构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在中国文化中,关于记忆的表达因关乎人的情感和想象而成为一种美学化的表达,表现出浓郁的审美特征。宇文所安曾讲:“在西方传统中,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意义和真实上,在中国文化中,与它们大致相等的,是往事所起的作用和拥有的力量。”由此突出了西方认知世界重视真理及其价值,而中国认知世界重视历史复现和记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文化中,愈是趋于审美的记忆,愈是表现出与实然历史相疏离的特征。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并不意味着诗人经历的实然过往就一定杨柳春风,而更多是以对往昔生活的美化来反衬当下境遇的残酷。自《诗》《骚》始,中国诗文中有大量此类的诗篇,如忆昔、远游、悼亡、伤逝,故人、故乡、故国,几乎一切过往均会成为诱发诗情记忆的对象。个人曾有的经历在此被赋予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实然性的历史则只不过充当了个体情感的载具。
除个人记忆因与实然历史疏离而形成审美的累积,民间记忆及相关的文学形式也是如此。如冯友兰所讲“天文学不承认月中有嫦娥,但梅兰芳可以演嫦娥奔月”,“《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关公,与《三国志》里所说的关公,不大相同”,但“社会中一般人心目中的关公,是《三国演义》中的关公”。这意味着,在历史的真实之外,还会有一种被审美化的观念的真实,民间传统属于后者。
再次看士人阶层。与民间记忆总是游离于真实历史不同,士人的相关记忆则更多奠基于实际的历史知识训练。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经学教育与历史教育是一体的,这直接导致了士人经学修养与历史修养的重叠,也使“托史言志”成为历代士人最重要的话语方式。从中国传统看,秦汉时,士人对经史知识的阐发主要是思想性的。东汉之后,则逐渐衍生出了对历史阐发的新形式:借史来感怀,借怀古来抒怀。并自此形成了中国咏史诗、怀古诗的传统。这样,抽象的记忆被形象化、景观化,也因此更具有审美价值。之后,中国士人对历史的审关发现进一步向日常生活蔓延:各类古器物成为文人士夫日常展玩雅赏的对象。相比而言,历史文物作为家庭陈设或文人雅集的谈资,具有鲜活的在场感。它不但更便于唤醒人的历史记忆,而且让人“身生后世,眼对前朝”,在古与今的交相辉映中有效延展了记忆的张力。可以认为,中国士人阶层关于历史记忆的不同呈现方式,是一个理性向情感、景观、日常生活不断蔓延的过程,也是历史的审美品格不断提升和弥散的过程。
最后是王朝、国家记忆,这种记忆主要存在于群体性的祭祀中。每次祭祀都是遍布各地的姬姓诸侯在王都的重聚,都是对共同祖先的追忆,也是对亲族团结的政治宣示。同时,祭祀活动的仪式性、秩序感和神圣性,均使对先祖的追忆显现出审美特征。对于王朝、国家来讲,这种由审美记忆维系的共同情感,是其历史得以绵延的标志。按照中国传统国家的家国同构模式,相关祭祀既是王朝、国家层面的,也被细化到社会的每个单元,如家庭、宗族等。以此为背景,在传统大一统国家,整个社会很容易被想象为有共同的族源,于是超越家族、朝代的共同祖先被设定出来,如黄帝和炎帝。这样,由祭祀承载的先祖记忆就具有了纵贯中国历史的意义,而美和艺术也必然成为其中的伴随物。
(摘编自刘成纪《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时间、历史和记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人有不同于自然界生物的长久记忆,使得记忆对于人类历史的建构异常重要。
B .古器物成为人们家庭陈设或文人雅集的谈资,是因它更容易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C .中国传统教育将经学和史学合为一体,造成历代士人的话语方式都采用“托史言志”。
D .与《三国演义》中的关公不同,《三国志》中的关公更符合现实存在的真实历史。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论证士人阶层关于历史记忆的表达时,与民间传统的记忆呈现方式做了对比。
B .文章末段论证了群体性的祭祀活动具有纵贯历史的意义,同时还显现出审美特征。
C .文章基于认知世界的重心,讨论了中国文化中关于记忆的表达与情感和想象的联系。
D .文章从个体、民间、士人和国家四个层面,论证了中国文化关于记忆的美学化表达。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上以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设定,虽然缺乏历史的依据,却因其中国传统家国同构的模式而被人们普遍接受。
B .从早期的经史到后世的咏史、怀古,再到古器物雅赏,随着士人历史审美范围不断扩大,历史的审美品格也不断提升和弥散。
C .中国士人阶层关于历史记忆的显现,真实性往往高于民间的记忆及相关文学形式,这与其奠基于实际的历史知识训练有关。
D .往昔生活并不会都成为诱发人们审美记忆的对象,只有当人们面临的现实境遇残酷时才会被美化,成为个人情感寄托的载体。



1 .D
2.A
3.D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 由于人有着不同于自然界生物的长久记忆,使得记忆对于人类历史的建构异常重要”原因分析错误,原文第一段“与自然界的生物不同,人不仅有长久的记忆,而且还能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媒介不断强化、延伸这一能力。就此而言,记忆对于人类历史的建构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中的“此”既指“长久的记忆”,又指“还能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媒介不断强化、延伸这一能力”。选项以偏概全。
B.“ 古器物”错,原文第三段“历史文物作为家庭陈设或文人雅集的谈资”说的是“历史文物”,另外,原因的概括也不全面,原文说的是“它不但更便于唤醒人的历史记忆,而且让人‘身生后世,眼对前朝’,在古与今的交相辉映中有效延展了记忆的张力”。
C.“ 都采用‘托史言志’”错误,原文第三段“使‘托史言志’成为历代士人最重要的话语方式”说的是“最重要”的方式,而不是“都采用”。
故选D 。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 与民间传统的记忆呈现方式做了对比”错误,原文第三段“与民间记忆总是游离于真实历史不同,士人的相关记忆则更多奠基于实际的历史知识训练”说的是两者形成记忆的方式不同,而不是呈现记忆的方式不同。
故选A 。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 只有当人们面临的现实境遇残酷时才会被美化,成为个人情感寄托的载体”错误,由原文第一段“几乎一切过往均会成为诱发诗情记忆的对象”可知。
故选D 。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uanhougan/451910.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uanhougan/451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