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教案精编版

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教案精编版

更新时间:2023-03-17 01:17:28 点击: 来源:yutu

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教案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大意义(中央为何提出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从中国的国情看,发展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时间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党中央在总结发展和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发展,要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使我们党在领导发展的思想理念上实现了新的飞跃。

中央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并且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呢?

1.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有1978年的3624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11.6万亿元(约1.4万亿美元),年均增速9.4%。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

200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迈克尔.斯宾塞赞誉,中国经济是个奇迹,它以每年平均超过8%,这快得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然而,在这骄人的成绩后面,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事例1:就拿医疗来讲,看病难,看病贵已经让不少国人放弃了健康这一基本需求。中国卫生部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约48.9%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应当住院而不住院。

事例2:道德问题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

很多人都在问,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多久?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什么?

我从不怀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动力。中国人口比世界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市场潜力无限,拜金主义在中国风头正劲,给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无限动力,我最担心的是,如果没有道德的牵引和制约,这种动力 弄不好就极可能偏离方向而走火入魔!道德问题也许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

湖南嘉禾县在招商中强令群众拆迁,并威胁群众,扬言谁影响我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变亲民为亲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的村干部借机以权谋私,把文明生态村变成了文明生债村。针对发展中实际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郴州的腐败大案。媒体当时惊呼郴州天塌下来了,郴州要补天。官场的腐败时刻都在考验我党的执政能力。腐败背后主要是对金钱的极度渴望,这种缺失道德的金钱观,实际上在将很多人推向绝路的同时,也在严重危害社会,加速社会总体道德水准的沉沦!有些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公开一套私下一套的双面人格,导致社会上许多人根本不相信还存在美好的东西,认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只不过是表演和权谋!

中国制造危机。不可否认,中国制造危机背后有深刻的政治原因和 1

保护主义色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也有深刻的自身原因。国内确实存在一些见利忘义的现象,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十分严重,从粮食、蔬菜、肉类到副食,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吃了让人绝对放心。 中国制造的所谓危机还来自于中国企业家不好的国际形象。在国外,中国企业家被看成是不负社会责任、不讲商业规则的群体,不负社会责任是讲中国企业家不关注员工的生存状况,不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不讲商业规则是讲中国企业家喜欢搞市场恶性竞争,随意侵犯知识产权等。

所有这一切,除了法制和监管的因素之外,社会道德的沉沦是根本的原因,我们现在已经在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如果没有基本的道德约束,从国内来看社会的和谐就没有坚实的基础,从国际上来看一个国家要成为国际社会受尊敬的一员是不可能的;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能与国际社会友好相处,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也是不可能的。

缺乏信仰,缺乏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也许是中央提出以德治国,胡锦涛倡导八荣八耻的根本原因,一个礼仪之邦,浩称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要重提八荣八耻,这到底是谁之过?!

事例3:广东某县级市的珠江支流河口处曾有一大-片被誉为候鸟乐园的河网湿地,但自 20 世纪 90年代确立工业立市 以来,该市城区面积由1993年的 4.7 平方公里迅速扩大到 2003年的 231.2 平方公里,导致河网湿地面积减少9225公顷。 根据国际科学界做出的价值评估,这些河网湿地作为自然湿地的生态价值相当于 19580美元/公顷/年,这些湿地消失后丧失的生态功能价值为

1.8 亿美元/年,相当于15亿元人民币/年。 这种代价给该市增加了多少实际财富呢?2002年该市各项存款余额比1996年增加了约18亿元, 平均每年只增加了3 亿 元,也就是说,该市用每年15亿元的生态损失代价换取了每年3 亿元的存款增加。

事例4: 中国去年发电量以接近GDP增速2 倍的速度增长,但全国还是有13个省份出现不同程度的限电。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仍然紧张。

事例5:中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以煤炭为例,2003年消耗15亿吨 ,占世界的30%, 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中 国创造的GDP不到世界总量的4%,矿产资源保障的前景也不容乐观, 人均矿产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 58%。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15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只有11种能依靠国内保障供应; 到2020 年, 这一数字将减少到9 种;到2030 年,则可能只有2 至3种。 而铁矿石、氧化铝等关系国家 经济安全的重要矿产资源更将长期短缺。

事例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 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中国城乡之间的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 年的2.8 提高到2002年的3.1。

数字:我国人均耕地 0.1 公 顷,相当于世界水平的42%。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8100 亿立方米,人均淡水资源量为2257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27%。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59 亿公顷! 约占世界森 林面积的4% ,人均森林面积仅为 0.12 公顷,人均蓄积量8.9 立方米,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20%和12.5%。我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为 130 亿~150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3%左右。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令人触目惊心,部分大中城市污染形势日益严峻。 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多年处于高水平,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酸雨面积已占全 2

国面积的 1/3, 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6 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38%。 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达1.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18.2%。 目前我国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严重污染。近岸海域水质恶化,赤潮频繁发生。物种濒危现象十分严重, 约有 4600种高等植物和400种野生动物已经处于濒危或临界状态。

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和事例提醒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直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说明,我国的社会发展已经明显的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所导致的或加剧。比如,有的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干部,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速度为中心。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导致工作的盲目性和行为的非科学性。有的在工作中把经济增长,特别是GDP增长作为发展的核心,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于弄虚作假、盲目攀比增长速度。有的贪大求洋,热衷于铺摊子、上项目甚至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搞的城市建设象欧洲,农村发展象非洲。有一些地方在发展中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于民争利,发展以损害群众利益的方式进行。

要什么样的发展,又应如何发展,成为一道中国必须作答的世纪命题。2003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 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3000美元。 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在人均GDP 处于5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也往往对应着社会矛盾最为严重的时期。这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

2.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

十六大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要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一要牢记机遇这两个字,即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二要贯彻落实全面这两个字。要作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就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完整提出来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被外界视为胡、温新政策的一大看点。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有超过一成的篇幅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以全面的论述。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现在以近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圆到3000美圆这一黄金发展期与风贤凸显期并存的特殊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协调好国民经济内部的各种关系,协调好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的把握科学 3

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改善,就没有综合国力的增强,就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胡锦涛同志明确的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都十分紧要,并反复强调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之所以要这样,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发展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改变落后,赶上先进的问题。据专家测算,如果美国年增长率为3%,中国年增长率为8%,那么中国需要68年才能实现人均GDP与美国相当;如果美国增长率为4%,中国年增长率为7%,那么中国需要118年才能赶上美国。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没有物质的快速增长,其他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目标如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就会很难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追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绝不能片面追求或盲目攀比增长速度。如果违背这一点,也就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过去单纯的追求GDP的增长不是真正的发展。一些地方领导的眼睛只盯着GDP的增长。争当GDP书记、GDP。

GDP是全世界通用的重要的经济指标,具有综合性强和简便易行的优点。在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保持GDP的增长都是至关重要的。GDP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缺陷。第一,不能全面的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方面的变化,主要是不容易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不容易反映人们现有的社会福利状况,也不能准确地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第二,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代价。)

GDP固然重要,但一个地方GDP增长很快,同时三无 农民大量增加(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怎么能叫发展呢?如果我们不注重三农问题,不注重农民的收入问题和生活状况问题,很可能会落入拉美陷阱。 拉美陷阱指拉美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两极分化和贫富分化,导致社会的动荡的状况。以巴西为例,巴西2002年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圆,城市化率达到了82%,但是贫困人口却占到国民人口总数的34%。一边是现代化,一边却产生了那么多穷人;有增长,无发展,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的成果。这就是人们提到的拉美陷阱。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

所谓全面协调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则集中体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上,即(1)统筹城乡发展(2)统筹区域发展(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新的发展观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把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依然严重。三农问题成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关 4

键性障碍。因而引起了上上下下的广泛关注。在人们奋勇争先的要破解这个难题的时候,我们应该考问一下三农问题是怎么来的?考量起来,人们更多是归咎于历史和人口,其实政策的因素不容小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以色列对农业保护力度大,这个问题解决的就好。美国称农场是民族的脊梁,说它养活了整个国家;法国规定农业劳动者的收入要高于其他劳动者。按照联合国粮食组织的指标体系,AMS(对农业的综合支持量)测度,我们是‘负保护’。作为农业大国,我们已经取得了‘农业是国民工业的基础’的经典论断,但在制定政策时,却把这个结论束之高阁,走上了一条挤压农业,竭泽而渔的工业化路线。

首先,从根本上说,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一套农村、农业政策还没有得到改变。从我国工业化的过程看,新中国成立后,为迅速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我国采取了重工业超前发展的战略。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1952年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50多美元,在这样的基础上搞工业化,农业必然会成为筹集工业化资金的主渠道。据测算,1979年以前的29年,农业部门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的资金约4500亿元,农业的任务就是保障供给,保证满足国家对农产品的需要。农民向国家交售的粮食的价格是由国家来定的,农民卖粮给国家叫做给国家做贡献,是卖爱国粮,根本不是等价交换。这种向工业倾斜的政策,从全局和整体看是必要的、有效的,问题是延续时间过长,使本来就落后的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得不到应有的改善。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一般是20多年以后就开始反哺农业。日本、韩国都是这样,而我们还在大量的向农民索取。我国的城乡差距这些年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是通过农民工欠薪之痛、通过征地这两个渠道,使得城乡之间的剪刀差越来越大。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形成了我国城乡分制,一国两策的二元社会结构。在经济上,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在税赋、就业等方面所享有的国民待遇不同。而这种不同,在政治上表现的尤为明显。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城市人口是24万人选举产生一个代表,而农村人口确实96万人产生一个代表。在社会上,农村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方面与城市人口所享有的国民待遇也是不一样的。有人统计过,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国民待遇方面有十四个不一样。这种二元社会结构,加剧了城乡结构的失衡。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逐步改善,但农业和农村在资源配臵与国民收入分配中仍处于不利地位。城乡差距依然悬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1997年为2.41: 1,2002年为3.11:1,2003年为3.23:1,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最高点。如果把农村居民收入被高估的水分计掉,把城镇居民享有的各种隐性福利和优惠折算成收入,那么城乡居民事实上的收入差距比上述数字还要大的多。估计在5倍左右。

从以上分析可知,不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的束缚问题,我国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就远不能得到解决。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达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我国在新形式下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定下了基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建议》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军号角。这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迎来农村的大发展。

⑵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

在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当记者问到那些数据令忧心、牵挂和关注时,温提到了东西差距问题。他说了一个数字,即中国沿海五个省市GDP的总值占到全国的 50%以上。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地区差距由此可以略见一斑。2002年上海人均GDP是最贫困的贵州的12.9倍。由于我国东西两地在自然地理条件、物质技术条件和经济增长惯性等方面的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要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尽快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目前,我国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即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而统筹区域发展,建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社会全面、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⑶统筹经济社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

我们历来是主张两条腿走路的,现在是一条腿长(经济),一条腿短(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协调。主要表现在:

第一,经济发展了,但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没有相应的发展。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仅以教育和卫生事业为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很有成绩,但是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很少,国民素质偏低,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还不理想。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到八年(初二),不仅与美国13.4年、(大学一、二年级)英国14年差距很大,与韩国12.3年,菲律宾9.4年也有明显差距。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工人严重不足、人力资源还处于劣势地位。高等技工占技工人总数的4%,而发达国家则达到了30%—40%。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流大学的学术水平和数量多少是一个国家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被国内人顶礼膜拜的清华北大在国际上的排名进不了前200名,复旦大学排名则在300名以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经费资源严重不足,卫生弹性指数为0.96%,慢于经济增长速度。而发达国家1.4%—2%,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臵不合理,城乡之间分布很不平衡。根据卫生部的资料显示,87%的农民完全是自费医疗。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十分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的《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全世界191个国家的卫生系统排名,在财务负担公平性方面中国排名第188位,这与我国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的排名实在不相称。

第二.社会管理相对落后,各类事故频发,造成人、财、物的莫大损失。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实现现代化,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有现代化的管理。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硬件要现代化 ,软件也要现代化。许多城市遍布高楼大厦,豪华宾馆、宽广平坦的马路,各种名目的广场,铺草坪、种大树,硬件都相当现代化了,但就是社会管理跟不上,存在着交通拥堵,上学难,就医难,环境脏、乱、差,空气污染等问题。例如2004年夏季一场大雨过后,北京部分地段交通中断,莲花桥一带水深可以没过轿车。

第三,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没有充分的就业,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就没有保障,社会也就难以安宁。过高的失

业率必然 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甚至会影响到政治。我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居高不少,每年劳动力供求的缺口在1400万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不会改变,而且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问题将成为十一五到2020年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3000美元。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在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也往往对应者社会矛盾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资源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会拉大,而随着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拉丁美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在这一阶段出现了经济停滞,甚至是社会的动荡。我们要提高认识,充分注意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意义,经过努力,我国的经济社会一定能够迈向协调之路。

⑷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科学发展观中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为何如此强调

一是中国生态环境的先天脆弱性。其脆弱性明显超出了全球平均状况: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或者荒漠地区。每年沙化面积为2460平方公里。相当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我国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荒漠化的威胁。这些触目精心的数字背后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我国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

二是可持续发展的承载能力较低。

人均耕地面积,淡水资源和森林资源面积是反映经济可持续发展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10个严重缺水。我国人均耕地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在各地轰轰烈烈的圈地建房热潮中中仅最近7年全国耕地就减少了1亿亩,2003年人均耕地减少到1.43亩。中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8%(2015年3月21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披露),天然气、铜和铝的人均储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强劲增长,资源约束日渐明显,最突出的石油资源。目前,我国正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今后依赖程度还会继续加大。石油是一种为国际大资本操纵的具有高度投机性、垄断性的特殊商品,其价格若出现剧烈波动,将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资源的紧缺无异于力剑悬顶,表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承载能力相对脆弱。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面临国际经济竞争,政治矛盾的压力,节能是唯一的战略选择。节能应成为一种生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⑸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响亮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国计当为民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

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贯主张。从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政府就高高举起了‘以人为本’的大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展示了亲民为民的执政思想和 理念。当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吟诵过他喜欢的两句古诗‘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借以抒发为民的情怀。‘十一五’规划比以往更加关注民生。‘十一五’规划中8个指标,其中就业、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人文和社会指标就占了5个,经济指标占了3个。这个信号说明‘十一五’将告别过去以GDP挂帅,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纵观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相当比例的社会民众并没有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十一五’规划的出台,意味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未来五年我国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政策取向将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避免陷入‘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社会失衡‘陷阱’。‘十一五’规划把‘扩大就业(这一民生之本)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臵’,‘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将从宏观政策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今后政府新增财力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农民,而且增长幅度会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由此可见,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民生问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以人为本要树立’依靠人、提高人、尊重人、为了人‘的科学理念。

人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的智力资源却是无限的,要营造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和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我们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

1.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新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往发展理论的超越,是当今发展理论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今后现代化建设的新理念,同时也是指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地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全面地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全面地发展综合能力。不少学生认为高考结束了学习生涯就结束了,大学只是进入社会前的过渡,重要的是学会社交。因此许多人将学业搁臵一边,急不可待地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了。其实作为大学生,社交是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但是学会如何独立的学习思考也是一个不可轻视的方面。大学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打牢人生健康成长的根基。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正确地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而且要求其人格健全,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人格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健全就是指个人的

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摈弃自我中心、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品质,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要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遇到挫折不气馁,愈挫愈奋;成功时不骄傲,谦虚谨慎;别人有困难时乐于帮助;遵规守约,积极向上;讲求合作团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同学间竞争求胜求发展的双赢。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要求大学生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大学生只要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才能在当今形势下得到健康发展。

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代大学生可以有效地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宽广知识和较强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素质等有机结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自身和谐健康地成长。面对严酷的局势,大学生应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更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变挑战为机遇。

2.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对社会的发展

2015年,经过南方雪灾、5.12大地震、藏-独事件考验的大学生又面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及就业市场的影响。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时势造英雄,大学生在特殊的环境中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保持金融市场稳定,促进我国经济良好运行出一份力。

科学发展观要求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历史时期,既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时期,也将是当代大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抱负报效祖国人民提供了舞台,是当代大学生建功立业的大好机遇。当代大学生应努力做做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在经济建设中开拓创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做贡献。要坚定信心,冷静观察,有效应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把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巩固和发展下去。

科学发展感要求当代大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崇高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为己任,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当认清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搞清楚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对金融危机的积极应对、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等等,将是中国未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要坚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深刻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内涵,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自觉为振新中华而刻苦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创新,掌握和发展第一生产力。促进中国经济的稳步提高。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当代大学生应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是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实现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教案一

2016-09-08 9:37 | #2楼

科学发展观教学案

相关链接

材料一:可持续发展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菜的理论和战略。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书中,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将可持续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

材料二: 2015年12月18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讨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各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随之日益增强,保障民主权利、实行民主监督、主张民主诉求的意识更加强烈。

我国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矛盾和新挑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臬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新需求、解决所面临的新矛盾?

综合探究:

材料一: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的。

从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材料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不发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增长付出的资源代价过高,具有不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实现科学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改革攻坚任务繁重。

从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角度分析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百家论坛

论点:

科学发展观就是“一观二论”

“一观” 就是科学发展观,“二论” 就是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

人们还无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高深,所以人们很自然地要问: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谁知道科学发展观?目前,科学发展观也遇到了一些理论上的困难,我们必

须知道它的结构特征。今天,我们用唯物主义的物质世界观看待它,就会想到人的行为有三特性,水分子是三原子,DNA模型是三夸克,由此推断,科学发展观也似乎是三元结构:

一、科学发展观

二、正理均赢论

三、第三空地论

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一观二论"结构特征。

材料:

按照人们认识物理世界的习惯,一个为粒子,二个为数块,三个为实体,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实体,而且是一个"博弈实体"。这就符合人类认识自然的机理,能被人感觉,被人接受。

人们越来越把科学发展观的未来与自我联系起来研究正理概念。在这一个多世纪里,很多政治家用正确与失误的历史,一直将东西方主题文化进行交流,西方主义、东方思想、现代理论都以各种形式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文化基因结构是"一观二论",这个三元结构很完整,以后我们讲述科学发展观的故事,会用大自然中的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进行解释,才让人信服。 用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建立的学说,感受到人在第三空地里有无限创新的价值潜能,并从中获取赢的能量。《博弈圣经》上说:"经过细致解读分析才深深地理解这是自然科学上的辩证和创新。相对性的国正论是连着两个世界的桥梁,它中间的第三空地象征着一个可创新的美丽世界,是深刻现实的艺术中心,那里表现出最深刻的精神现实,就是创造博弈结构的无限可能。一切创新突破都介入了人与世界的相际关系,一切创造都是博弈的结果。"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背景对局中的第三空地越是空无一物,越有无限的潜能,人们看不到的自我价值就实存在那里。我们用国正论区分出实体与性质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应用的博弈过程,它们的能量和信息可以在"一观二论"的三元结构内传递和均衡。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是依据热流自发性的特点和热扩冷缩进行统筹,就是要用国正论在第三空地里进行均赢的分配。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它表现出的文化让人们看到充满人性和友谊的文明和谐社会。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ongzuojihua/689588.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ongzuojihua/689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