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绵山导游词优秀8篇(绵山导游词 导游词)

绵山导游词优秀8篇(绵山导游词 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3-01-30 17:33:51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绵山导游词》,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绵山导游词 篇一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1]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在绵山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尔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尔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绵山早在春秋时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动。因介子推而被封为介山;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着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介子推已被尊奉为道家神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石桐水,即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流经石桐寺西。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后人们到绵山寻幽探古,访贤求道,凭吊先哲,更使绵山道家的活动日益兴盛。20___年,绵山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

绵山导游词 篇二

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於世。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归来与友人侃一侃绵山的见闻。友人便给我出一道题:“你能给绵山的神奇起个名目吗?”我说:“至少三大奇观”。友人说:“说说看,哪三样奇观。不过,每一样必能称奇於天下,方可谓之奇观。”我听罢笑而道来——第一样是佛教奇观:全身舍利。

早听说古代高僧修成正果,圆寂之后,身体不坏,僧人们便请来彩塑工匠,以泥土包其身,依其容塑其形。佛教中,高僧尸体火化后米粒状的凝结物,称做舍利,并视做勤修得来功德的成果与标志。而这种圆寂后身体不坏的高僧更具同样的意义,故称全身舍利。一般的佛像都是用泥土草木塑造的,全身舍利却有高僧的身体与精神在其中,自然对敬奉者有一种震憾力和影响力。要有怎样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才能成就这样的全身舍利?

所有全身舍利都是古代留下来的。如今不再有了,故极其珍罕。然而,谁会想到绵山上竟还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云峰山顶上的正果寺中。

在古代绵山,修炼一生的高僧,自知大限将至,便由一根铁索攀至山顶,或通过一个临时搭架的木梯爬到悬崖绝壁上天然的洞穴里,停食净身,结跏趺坐,瞑目凝神,安然真寂。据说只有真正修成的高僧才能肉身不腐。如今绵山正果寺中东西殿的全身舍利共十二尊。由於身体风干后抽缩,体量显得比常人略小,其神气却栩栩如生。三晋彩塑艺人的技术真是高超绝伦,居然把每一位“包塑真容”的高僧的个性都传达出来。有的仁慈和善,有的忧患悲悯,有的明彻空灵,有的沉静淡定。他们大多是唐宋金元几代的高僧,至今最少也七八百甚至上千年!岁月太长,泥皮破裂,里边露出僧袍;那位唐代天宝年间的高僧师显的脚指甲也能清晰地看到呢!历史赤裸裸和千真万确地呈现在眼前。一种坚韧追求的精神得到见证,令人敬佩。当今世上哪里还能见到这样佛教的奇观?

再一样是山水的奇观。先说山。绵山以石为骨骼,土为血肉,树为衣衫。山多巨岩,往往直立百丈,巍然博大,颇为壮观。最奇特的是这些巨岩的半腰或下部,常常向内深凹进去,有如大汉吸腹,深邃如洞。里边既宁静又安全,无风无雨,冬暖夏凉。绵山里这种内凹的岩洞随处可见,最大的要算是云峰寺山的抱腹岩,中间竟然凹进去五六十米,高五六十米,宽竟达二百米!我此次到绵山已是春暖花开,岩腹内冬天里冻结的冰竟然依旧坚硬不化。古人早就看上这大自然神奇的恩赐,便在这巨大而幽深的岩腹里建庙筑寺。自三国以降,历代修建的庙寺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优美异常。年年逢到庙会,来朝拜的香客多达万人。一时香烟缭绕,溢满岩腹。这样的奇观何处之有?

绵山的山奇水亦奇。

原以为绵山多石,水必定少。山里的人却告我一句不可思议的话:“绵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待我山上山下留心察看,竟然真的如此。不单溪水在谷底奔流,就连近两千米的龙脊岭和李姑岩的极顶也可以见到泉水从石缝里涓涓冒出。奇怪的是,这些水好似从石头里溢出来的。有的像雨水一样滴滴答答落下来,有的汇成细流沿着石壁蜿蜒而下,有的从岩石里渗到表面湿漉漉地洇成一片,难道绵山的石头里都是水——就像古人所说好的石头都是“负土胎泉”?

绵山最神奇的水莫过於圣乳泉。

传说的圣乳是一种理想,现实的石乳却更奇异。所有石乳都长满厚厚的生气盈盈的绿苔,好似毛绒绒翠绿色的乳罩。有时上边还生出一种紫色小花,娇艳可爱。

这美丽而神奇的圣乳不是绵山独有的奇观吗?

更加惊心动魄的绵山奇观是——挂祥铃。这个原本在唐代是一种祈雨谢佛的法事活动,渐渐已演化为绵山一带的民间习俗。

绵山的挂祥铃在抱腹岩的空王寺。人们在寺中拜求空王佛许愿或还愿之后,便请专事挂铃的艺人上山,将一只水罐大小的铜铃挂在岩腹上方陡峭的岩壁上。

挂铃之举十分惊险。艺人先要爬到山顶,将一条绳索系在松树上,然后扯住绳索一点点降落下来,直至岩腹上方,遂以绳荡身,直到贴附岩壁,再把铜铃牢牢挂在洞口上方的岩壁上。整个过程令人心惊胆战。艺人只身悬吊,下临无地,全凭一根绳索,需要非凡的胆量与技能,是不是非此不能表达对佛的虔敬?故而,每每将铜铃挂好,随即燃放红鞭一挂,以庆事成,亦报吉祥。

挂祥铃这个古俗为绵山人所喜爱,千年不绝。如今抱腹岩洞口挂着铜铃密密麻麻一片,山风吹来,铃声叮当,清脆悠远,与下边寺庙中的钟鼓和梵乐合奏成乐,悦耳亦悦心。此情此景此民俗。何处还有?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她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奇岩、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空王真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节习俗,形成了绵山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纷至踏来。绵山人间仙境,旅游好去处,堪称全国之“最”,千山万水看不尽绵山,游绵山,看尽千山万水。

绵山导游词 篇三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绵山导游词介绍 篇四

绵山以寒食发源地清明节闻名。也许是冷食清明名气太大,掩盖了它的神奇。今年清明节,我去绵山看介子推墓,进山的时候吃了一惊。绵山有过这种绝世奇观!

回来和朋友聊聊绵山。朋友给了我一个问题:“你能说出绵山的魔力吗?”我说,“至少三大奇迹”。朋友说:“告诉我,三大奇迹是什么?但是,世界上的一切必然是令人惊叹的,可以用奇观来形容。”我听着笑着说—

首先是佛教奇观:全身舍利。

早在听说古代僧人成绩好死了的时候,身体还不错。僧侣们邀请彩色塑料工匠用粘土包裹他们的身体,并根据他们的能力塑造他们。在佛教中,和尚尸体火化后的米状混凝土被称为舍利,被视为努力的成果和象征。而这种死后身体不差的和尚,也有同样的意思,所以叫全身舍利。大多数佛像都是用泥土和植被做成的,但全身舍利包含了僧人的`身体和精神,自然对朝拜者有一种震撼和影响。什么样的坚定意志和信念才能成就这样的全身舍利?

所有的遗体遗物都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现在没有了,所以极其罕见。可是,谁能想到绵山上竟然有十四五尊雕像!大多保存在云峰山顶的正国寺。

在古绵山,修行了一辈子的和尚,知道时间到了,就用钢绳爬到山顶,或者通过临时的木梯爬到绝壁上的天然洞穴,不吃不洗,坐下来,面面相觑,真的很安静。据说只有真正修炼过的和尚才能不腐肉。目前绵山正国寺东西殿共有十二件文物。因为干燥后身体缩小,身体比普通人略小,但空气却栩栩如生。三晋的彩塑艺人技艺高超,他们传达了每一个“塑身”和尚的个性。有的善良,有的悲惨,有的清澈空灵,有的从容淡定。大多是唐宋金元时期的高僧,至少也有七八百年甚至上千年了!岁月太长,泥皮破,袍服露在里面;唐朝天宝时期的和尚石贤的脚趾头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历史是赤裸裸真实呈现的。顽强追求的精神是见证和钦佩的。在当今世界上,你还能在哪里看到这样的佛教奇迹?

还是那句话,是山河奇观。

先说山。绵山以石为骨,土为血肉,树为衣。山里有许多巨大的岩石,它们往往直立而壮观。最奇特的是,这些巨大岩石的半腰或下部往往向内凹陷,像一个大汉吸吮着肚子,深如一个洞。安静安全,无风无雨,冬暖夏凉。绵山随处可见这种凹穴。最大的是云峰寺山的肚子岩。中间凹进去五六十米,高五六十米,宽二百米。这次到绵山的时候是春天,冬天冻在岩腹的冰还是硬的。古人看中了大自然这个神奇的礼物,在这个巨大而深邃的岩石肚子里建造了庙宇。自三国以来,历代修建的庙宇一座接一座,错落有致,美不胜收。每年在庙会上,多达一万名朝圣者前来朝拜。当时,香烟充斥着山腰。这种奇观从何而来?

绵山山崎的水也很奇怪。

人们认为绵山多岩石,所以水一定少。山里人告诉我一句不可思议的话:“绵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当我注意到山和山的时候,我真的注意到了。不仅溪涧在谷底流淌,就连近两公里外的龙脊和李家岩的最顶端,也能看到泉水从石缝中淌出来。奇怪的是,水似乎已经从石头里溢出来了。有些像雨一样滴下来,有些沿着岩壁滴下来,有些从岩石渗出到潮湿的表面。绵山的石头里是不是都是水——就像古人说的,好石头是“负土泉”

绵山最神奇的水是圣女泉。

圣若泉在一面巨大的岩壁上。但它不是挂在岩壁上,而是从岩石的裂缝或孔洞中一点点滴出来。时间太长,逐渐变成石头奶,满满隆起在岩壁上。泉水沿着圆形的石头牛奶明亮地滴落。

盛如泉的传说与寒食节有关。据说春秋时期的晋国大臣介子推,帮助母亲避火来到这里。她渴了一会儿。偏偏绵山五龙路过这里,解开她的衣襟,用牛奶救她。可是火太旺,圣母的乳房被烧成了石奶。五龙把石奶留在这里,帮助山里口渴的人。人们感激圣母玛利亚,称之为圣奶泉或母奶泉。据说这种圣奶是有爱的,有灵性的,每100年就会再生一对石奶。2500年前的春秋以来,岩壁上诞生了25对大大小小的石奶。大如枕头,小如南瓜。而且都是成双成对的,很像女人的乳房。如果喝下这圣奶滴下的泉水,真的会很甜很清很爽!

传说中的圣奶是理想,但真正的石奶更有异国情调。所有的钟乳石都覆盖着厚厚的充满活力的绿色苔藓,就像一个蓬松的祖母绿胸罩。有时候上面有一朵紫色的花,很迷人很可爱。

这种美丽神奇的圣奶不是绵山特有的奇观吗?绵山更惊心动魄的奇观是挂吉祥钟。原本是唐代祈雨谢佛的仪式活动,逐渐演变成绵山地区的民俗。

绵山的挂香岭在护谷岩的空王庙。人们在庙里拜完空佛许愿或许诺后,就邀请专门挂铃铛的艺人上山,在岩腹上方陡峭的岩壁上挂一个水箱大小的铜铃。

挂钟很惊险。艺术家必须爬到山顶,在松树上绑一根绳子,然后把绳子往下拉一点,直到它在岩石腹部上方,然后用绳子摆动,直到它附着在岩壁上,然后把铜铃牢牢地挂在洞上方的岩壁上。整个过程令人恐惧。艺术家都是一个人吊着,无处面向,靠一根绳子,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技巧。这就是你不能表达对佛虔诚的原因吗?因此,每次挂上铜钟,都会立即燃放红色的鞭子来庆祝活动的成功,并回报好运。

古老的挂吉祥钟习俗,绵山人已经喜爱了几千年。目前,在护谷岩的山洞里悬挂着许多青铜铃铛。山风吹来,钟声叮当,清脆而遥远。他们和下面寺庙里的钟鼓、梵天音乐一起演奏,悦耳动听,令人心旷神怡。这种情况,这种民俗。还有哪里?

绵山导游词 篇五

绵山是我省介休市的一座佛教道教名山,海拔1028米,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那里风景优美,是个可爱的地方。

我们先到达了云峰寺。这里的台阶足足有100多个,如果你从下面望,那台阶仿佛直插寺内。在下面看到寺内挂的灯就像一片片红色的叶子,悬崖峭壁上挂的铃铛就像一片片小黄叶。你不上去看,你还真看不出那是什么呢!一到了上面看就能看得一清二楚,还可以看到一些关于佛教道教的知识。

最后我们来到了绵山最美丽的地方??水涛沟。这里鸟语花香,水声潺潺,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沿着溪水前行,一路苍岩古道,奇树怪石。这里大大小小的瀑布多达120多处,美丽极了!走到最后就看到了水帘洞,我们穿过水帘来到洞内,洞很大很大,能容纳100多人呢。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石猴,栩栩如生,十分可爱,我仿佛真是到了花果山仙境一般!

绵山真是个美丽可爱的地方,欢迎你也来此一游,到时候我给你做免费导游!

十一的长假里,我们一家和好朋友一家一起组织了一次游览山西省绵山的活动。绵山是山西省重点的风景名胜区,它拥有十四大景区,四百多个景区而闻名于世。

来到绵山脚下,我们的车一直行驶在悬崖峭壁上,山路一边是悬崖峭壁,高高不见顶,云雾缭绕,另一边是深谷不见底,空空幽幽,俯首一望,胆战心惊,碰巧这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再没有比秋雨洗浴过得青山更加迷人的了,这时候天空像湿墨渲染过似的,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还没来得及散尽的雾气向淡雅的丝绸,一缕缕的缠绕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走到了水涛沟的尽处—水帘洞,我们全家人的名字都刻在了象征平安、幸福的同心锁上,同心锁被我们一起锁在了水涛沟的最深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到了龙脊岭坐观光缆车,妈妈最怕坐缆车,她一上缆车就被吓得哇哇叫,还没到山顶,妈妈就被吓得哭了,看到妈妈既可怜又好笑的样子,大家一致决定下山不再坐缆车了,走下山的路。一条崎岖的石阶路蜿蜒而下,石阶的两旁挺立着无数的松拍,漫山遍野的野花,缠绕着翠绿般的山峦。我怕妈妈还在胆战心惊中,走路时摔着,所以就一边扶着妈妈,一边欣赏着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妈妈真是又激动又感动,而我的力气也仿佛越来越大!

我们大家一起领略了绵山的美,绵山的险,最后一起在绵山留了影,就依依不舍的踏上回家的路!

绵山导游词 篇六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希望一路上我们一起同游,能够带给大家一次美妙的旅程。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前一天,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绵山导游词 篇七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人间仙景山西介休绵山观光旅游!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年期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禁火寒食。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的绵山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希望各位带着您们的家人和朋友再次光临介休绵山风景区。

绵山导游词 篇八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兔、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体。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此山此水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历代碑刻,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和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天下第一观——大罗宫,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以上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习俗,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因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而留连忘返。

绵山地势险要,历来兵家必争。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绵山下雀鼠谷大败宋金刚,收降尉迟恭。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留下了田虎带领农民起义军与官兵对垒的故事。绵山还记载有南宋李武功、李实领导义军抗击金兵入侵的事迹。明末太原武总兵也曾依托绵山收复失地,以图再起。抗战初期,冯玉祥将军所属方振武部在绵山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抗日誓师。之后介休县长张德含、牺盟会特派员李志敏在绵山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争。绵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万”和爱国主义的特殊风景线。

绵山开发,开始于原始人的群居生活。道家活动开始于春秋时期,此时介之推已携母来绵山隐居。东汉建安年间,绵山已有佛教寺院——铁瓦寺。《介休金石略》载:“摩斯塔下有寺,东汉建安年建,皆铁瓦,悉铸施者姓名”,据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以后规模较大的开发建设有五次:三国曹魏时,高僧迪公考察筹划,魏明帝曹睿特诏建绵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昙鸾于绵山抱腹寺及山之阴聚徒说法,弘扬净土宗教义,并创建鸾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择地绵山,创立禅林,修炼成佛,后唐太宗李世民敕建云峰寺;元末大火后,明晋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复云峰寺等寺院,之后历代又有增修。

绵山毗邻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与灵石王家大院、资寿寺联为一体;同时又是介休市区玄神楼、后土庙景区和洪山、张壁古堡、弘济寺景区的“龙头”,起着重要的影响辐射作用。它又与沁源灵空山、灵石石膏山形成一个地域辽阔,各具特色的“旅游金三角”。加之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接待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冬夏温差不大,一年四季皆宜游览,尤宜冬日雪霁,是一个有着广阔开发前景并极具独特个性的旅游胜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8篇《绵山导游词》,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yanjianggao/576334.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yanjianggao/576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