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党史读后感 中国党史读后感精选7篇 《中国党史》读后感

党史读后感 中国党史读后感精选7篇 《中国党史》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5-20 18:08:37 点击: 来源:yutu

党史读后感202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是细致的小编阿青给家人们整编的7篇中国党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 篇一

陶磊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

今天是党校自行组织活动的日子,我们组的活动主题是读红色书。在小组讨论后,我们小组全体人员决定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经过一上午的细细品读,不禁让人心生澎湃之情。

忘不了革命前辈在硝烟中前赴后继,忘不了无数英雄为祖国解放事业而奋不顾身,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悲怆,让人难忘,使人感慨;今天的成就,今天的伟业,让人骄傲,使人自豪。

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93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和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领导人的智慧和力量,可歌可泣。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又作出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决定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党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连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但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1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人民有了灯塔,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大革命即将取得胜利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了挽救党和人民,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打响了“八一”南昌起义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随后毛泽东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主张,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我们的党也走了些弯路。在长征时期,由于错误指挥,我党和红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建国后的发展建设时期,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十一界三中全会,这29年里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的重大成就但是也遭受到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挫折。邓小平说:“我们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犯了二十年的错误”,但是我们的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实际行动纠正了错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这二十年的错误代价换来了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年的腾飞的奇迹,而且这种奇迹仍在继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共产党是人不是神,在人类未知的事业的摸索和实践中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都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党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英明的党。

通过学习我们党的光辉历程,重温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习党史使我们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另外,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学习党史,以活生生的中共党史进行革命的传统教育和党的政策教育,让我们完整地了解党的历史,了解党的优良革命传统,了解党的政策和策略的发展轨迹,应该说是一件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事情。旨在对我们进行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党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并真正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以此来激发我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通过这次学习,我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认识,也深深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警世真理。今天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昨日交上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锐意进去的浪潮为祖国的明天奏响了进军的乐章。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懂得:鲜血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汗水浇灌了神州大地繁茂的花蕊,拼搏托起了一个不羁的灵魂!我们会为了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 篇二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

在这个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伟大日子里,我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认真阅读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又联系了一下中国的近代史,并由此产生了很多感触;

众所周知,近代百年史是中国的屈辱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自鸦片战争以来强加到中国身上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后中国所出现的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制度,之后的军阀混战,笼罩在中国神州大地上完全是愁云惨月。直到中国共产党建党,最后到新中国成立,我们才彻底改变这一局面。这也说明历史老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英明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进而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个紧密围绕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敢作敢为强有力的政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广州起义等一系列的武装运动,在动乱的年代为广大人民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一批元帅运筹帷幄,在无数个不眠夜的灯下统领大军日夜奋战。中国共产党从1928年起,不断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壮大,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革命的胜利。最难忘的还是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艰难险阻再难都可以征服;饥寒交迫再苦也同样可以忍受。是的,我们牺牲了很多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但共产党人最终以一支无敌之师的名义克服了天险走完了长征,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壮举。回首长征就是点燃了一种精神,照亮了一

个民族。我觉得,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长征都会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断在耳畔唱响。

历史的创伤难以磨灭,战争的伤痛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惨烈的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深刻刻绘在几代中国人的内心深处。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勇敢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在逆境中拍案而起,带领广大劳苦大众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艰苦的环境下,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党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时8年终于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仁人志士、多少优秀的英雄儿女、多少无辜的善良百姓献出了生命,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责任,强忍悲痛,面对敌人义无反顾。

作为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世界的中心,但在近代百年里却逐步淡出了历史舞台。正当国人为此绝望的时候,又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伟大引路人的作用,虽然前进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为了在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贫困而落后的国家里夺取革命的胜利,建设一个新的社会,中国共产党创造过举世为之震惊的人间奇迹,也面对过许多棘手的难题,遭受过严重挫折。但不管什么困难和挫折,都阻挡不了它的前进,而只是使它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今天,中国人民正在满怀信心地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奋勇迈进,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证明,中国的经济可以象中

国革命一样焕然一新,未来的世界同样还会是中国人的世界。回顾90年风雨历程,我们更加确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检验而作出的正确选择。90年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的丰富的经验教训,是先驱者们在缺乏先例的艰难条件下经过探索追求所得到的,是无数先烈以鲜血为代价换来的,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还会坚定不移的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长远战略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在今后的百年里谱写更加辉煌的奇迹,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 篇三

党史读后感

在建党90周年这个神圣时刻,我阅读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那光辉而又伟大的 历程。90年的奋斗,90年勇敢而艰险的承诺。当再一次回首历史,我不禁想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90年历史的变迁对于共产党人不是序幕的结束,而是辉煌的开始。

回首百年前那苍茫的时代,谁主沉浮?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的希望,日出东方,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党用她那单薄的身躯,在那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在滚滚洪流中,我们党高举旗帜,国共携手,高歌北伐。在白色恐怖的血腥中,党没有被击垮,奋勇向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生死抉择中,党走向复兴,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峥嵘岁月里,党进行了长征,犹如一次宣言,书写了她的成熟。面对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党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经历8年终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洗血了百年的耻辱,建立了新中国。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全面建设的时刻来临了。党看清了一个事实,落后就要挨打,领导全国人民轰轰烈烈地建设起新中国来。这是一部曲折的探索史。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了,古老的中国以全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东方。虽然其间出现了错误,走了弯路,使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党在不断的实践中,以高度的智慧,纠正了错误,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新时期。从此,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茁壮成长。

放下书,我依然不能释怀,仍旧回荡在那风雨的岁月。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我们会做好接班人的准备,开创中国的美好为来!

党史读后感范文 篇四

2010年7月,《红广角》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一方面,延续了原《广东党史》忠于历史、探究历史、资政育人的办刊宗旨和理念;另一方面,又以独特的风格、宽广的视角、精彩的内容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赢得了读者的赞誉。

《红广角》在栏目的设计上,可谓独具匠心。“伟人风范”、“解密珍闻”、“史林撷英”、“名人在粤”、“红色经典”、“人物春秋”、“亲历记”等栏目的设立,既体现了刊物的定位,也决定了它所呈现的中共历史是鲜活的、多姿多彩的。对于刊物而言,栏目安排可谓“顶层设计”、“框架建构”,栏目设计好了,刊物的风格也就随之形成了。读者爱上某种刊物,往往是从欣赏某个栏目开始的。

《红广角》在呈现中共历史时,注意通过历史细节感染读者、吸引读者。以往人们从教科书或研究性著作上读到的中共历史,往往是线条式、概念式、结论式的,由于体例、风格、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对具体的历史细节、形象的历史场景作过多描述。其实,对于一般读者而言,也许更关心线条、概念、结论背后的历史细节和历史场景,获知历史之后的面相。为此,就需要另一种叙事方式的中共历史,呈现活生生的人物活动、事件变化,作为教科书或研究性著作的补充,使中共历史变得丰满起来,《红广角》正适应了这一读者诉求。当然,历史的生命在于真实,《红广角》并没有为博读者的眼球或满足部分读者好奇、猎艳的心理而刻意挖掘中共历史的“另类”细节,而是通过历史真实的呈现去感染读者、吸引读者。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尊重历史、还原历史,这是《红广角》叙事的特点。尤为可贵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真实历史,《红广角》推出了“本刊专访”,编者直接与中共历史的见证人、经历者对话,与中共历史人物的后人对话,获取鲜活的历史素材;或置身中共历史的现场去感悟历史、触摸历史,引领读者回到历史的时空。如此,提供给读者的中共历史就具有一定原创性。

《红广角》不仅给读者以历史知识,更注意给读者以历史智慧。历史智慧蕴含在历史细节之中,读者只要用心去感悟、思考,就能明白不少道理。读《红广角》的文章,不少能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启迪读者关注民族、国家、政党的前途命运,关注自身的德性修养和心灵净化。同时,《红广角》“资政专论”、“资政聚焦”、“镜鉴视点”所刊文章,则直接给读者以启发和教益,小故事、小文章实际蕴含大道理,让读者明白如何为人、处事。

《红广角》的视野既面向全国,又能立足广东。就全国的读者而言,也许急切想了解的是中共历史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因此,《红广角》所刊大部分文章,呈现的是中共历史的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并无多少广东“地方特色”可言。然而,在民主革命的峥嵘岁月,广东党组织留下了辉煌的画卷;在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上,广东党组织写下了绚丽的篇章;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广东更是排头兵、实验田。正因为如此,《红广角》又用心挖掘广东地方党史的亮点,呈现广东地方党史独有的精彩内容。如视察广州、视察新会、视察汕头,邓小平、、的广东之行,与的广东情结,陈云、董必武、、陶铸、许世友、王震、廖承志在广东演绎的历史,都有叙述和再现;对于中共广东党组织的创建、广东党组织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广东经济特区的建立、广东改革开放,也发表诸多文章进行探讨和研究。如此,强化了本刊的“地方特色”。

《红广角》既关注历史,又贴近现实。历史意味着现实,现实延续着历史。现实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或有其历史渊源,或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作为以叙史为主的刊物,《红广角》在呈现历史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现实,或从现实出发来选择历史问题进行叙述,或直接针对现实问题发表真知灼见。如幸福广东建设、广东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也是《红广角》触角所及的话题。

赢得了读者就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市场就提升了社会效益。《红广角》可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彰显了中共历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和价值。

党史读后感范文 篇五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高度重视党的历史,注重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艰辛奋斗和曲折探索为叙述脉络,深入总结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为我们更好地面向和开创未来,为新时期新征程写下“精彩注脚”。

学史则居安思危,回顾走过的路,党史正如明灯,照亮脚下前行道路。以史为鉴,就是要学会在“前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无论是伟大事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都需要常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前行道路上面临着无数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需要我们去应对,百年非凡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一种重要的品质,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为我们应对内外部复杂情况变化、解决现实困难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历史经验中蕴含着居安思危的大智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学习历史、铭记历史中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举一反三,用历史经验看未来,提早作出战略布局,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知史则求真务实,不忘来时的路,党史正如清泉,滋润一方思想沃土。以史为鉴,就是要学会在历史中探求经世致用、治国兴邦的务实举措用以指导和解决现实问题。党的百年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蕴含着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走向胜利与辉煌的根本原因。实事求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项理论成果的基础,为中国共产党人奠定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指引长治一中的思想教育、教学建设工作,把实事求是贯穿学校治理各个方面、在求真务实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原则。

党史读后感范文 篇六

《领导干部读党史经典》读后感1

   时代的发展,党史也在发展,无论做是否是共产党员,党史一直是一种激情年代的名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来临,党史对许多人来讲,已经模糊了,甚至被贴上一种迂腐标签,对于官员来讲,党史的了解也不是很重要,他们来讲,需要的政绩的工程,是GDP ,党史是虚的,无法给他们的升迁带来影响,虽然目前全国有叫系统的党史部门,但在新的形势下,党史教育的普及化,是让人担心的。但一些野的党史,却在这里活络得很,甚至有点风生水起的感觉,什么献词事件,都是这样错误观念下的产物,我们对待历史,党史的精神遗产,一定要进入社会,进入民众的消费,才能真正的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把党史精神文化,融入到社会当中去,这才是好东西。

   所以,我看到《领导干部读党史经典》很亲切,它切入到当前的信仰重建的核心东西,我觉得这书形式很特别,以23个党史经典文献,为切入点,串起整个党的发展历史,是时下真正的快读党史,它了党的发展几个关键时代,从革命时代,到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时代,启转承和,一气呵成,把革命的党,发展的党、改革的党,整体呈现出来,我觉得很有价值。

   从革命党到改革党的时代,展现了一个激情时代、热血时代,这是一个新的时代。20世纪在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救国与革命,莫过于改革开放的激情与勇气,它改变了国人的心理模式,迈上了一个新的时代,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创造了丰功伟业。

   新的时代,进入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还提出100年的计划,这是一个新的愿景,关键是如何在已经物化的世界中,重建信仰,这是最为关键的,本书涉及到改革已经30年,下一个30年如何走,这不仅仅是变成世界工厂能解决的问题,还必须充实人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十分要紧的东西。该书总体来讲,体现出这样视野,具有较浓的历史感。

《领导干部读党史经典》读后感2

   党的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后就树立“以人民心为心”的“红船初心”,一大建党时的初心与使命,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形成了历史的呼应;“红船精神”源于历史、跨越时空,贯穿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其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正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

   中纪委推荐领导干部阅读的《领导干部读党史经典》就是以探寻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为核心,深入展现“红船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使命担当的经典读本。该书抛开“就党史说党史”的惯常路子,以解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23篇党史经典文献为切入点,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分成“开天辟地”“革命新途”“艰辛探索”“历史转折”“春潮涌动”“与时俱进”“中华复兴”7章,将大量的党史重大事件、历史转折融入叙述内容,以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主线,微观与宏观互鉴,构建党史的文化视野和发展脉络,凸显经典文本的意义和恒久价值,探索中共党史与当代中国的发展之源,从理论高度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为何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越挫越勇的原因,生动传达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激情和智慧,以及独特的精神力量。

   该书自2013年3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已重印3次,人民网、《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媒体相继刊发了该书的书讯、书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了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进一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今年2月该书由作者刘绍卫再次修订后,第4次重印发行。此次修订,对原书中的错漏进行了勘误,还增加了党的报告等内容,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担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境界”等方面对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使全书内容更厚重。

   该书此次重印发行,将有助于领导干部加深对党史的认识,弘扬“红船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先辈治党管党的经验,继承先辈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增强领导干部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高领导干部治国理政的党性修养及执政工作能力。

《领导干部读党史经典》读后感3

   经过一段时光对《领导干部读党史经典》(刘绍卫著,广西人民出版社)的学习,联系当前我的所见所闻,的确有很多感触,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英明,真切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国家的实力一天天比一天强。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100多年的屈辱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痛。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然后是一个个的不平等的条约,最后的《辛丑条约》彻底把中国打入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制度,之后又是军阀混战,至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透过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我们才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史,在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上,从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八年抗日,三年内战,各方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就这样100年过去了,但大家都就应清楚;历史老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选取了中国共产党。事实也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透过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的武装发动,在动乱的年代为人民开路,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一批元帅运筹帷幄,再无数个不眠夜的灯下统领大军为百姓作战。工农红军从1928年起,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结合了不怕死的爱国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革命的胜利。最难忘的是红军的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铁索桥在险,同样能够征服;饥寒交迫再苦,同样能够忍受。是的,我们牺牲了很多的战士,但是我们最终以一支部队的名义克服天险,走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路程上,只要回首长征就点燃了一种精神,照亮了一个民族,我觉得,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长征将会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断唱响耳畔。

党史读后感范文 篇七

党员教师党史学习读后感

时逢建党一百周年,党史教育学习让我们明确了学党史的重要意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积极响应号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重大时刻和关键节点,学党史,正当时。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不忘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坚定信仰和实事求是,学党史,求创新。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72259.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7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