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精选6篇 村级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

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精选6篇 村级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

更新时间:2024-05-09 14:16:16 点击: 来源:yutu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页是编辑首席给大家分享的6篇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一

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最终在基层落实,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要把“*”的重要思想落到基层农村,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下面结合我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践,谈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一、切实按照“*”的要求,增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紧迫性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的抓下去,一刻也不能放松。这几年来,我们都非常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先后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农村后进党支部的整顿工作和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的活动,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如原后进的回辉党支部经过三年整顿,各项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党支部一跃成为先进党支部,并在98年时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支部。原中间状态的桶井村党支部经过不断的加强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各项工作成效显著,连续在99年和*年分别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农村“五个好”党支部。这说明我镇党委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下了功夫的,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目前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农村基层组织的现状与党中央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与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很高,虽然初步解决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但是管事的能力不够强,办事的水平不够高,甚至有个别村的工作还较为被动。二是农村中封建迷信、婚丧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仍然存在。三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一些党员党性观念不强,组织纪律性较差。四是工作制度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此,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切实按照“*”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按照“*”的要求,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中央决定,在全国农村开展“*”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把“*”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农村基层,切实解决农村的突出问题,关键在党。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于建设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同志强调指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根据我镇的现状,我认为要建设好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建强班子。加强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首先要选配好一个支部书记,要结合村级组织换届,把党支部班子,尤其是支部书记配好配强。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活动,激励和推动中间状态的村党支部上水平。同时,要抓好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的建设,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整体合力。第二,要抓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工作状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状况。因此,我们要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基层干部,特别要增强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增强带领农村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第三,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说到底要靠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我们要从本地实际和优势出发,按照所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子,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运输、加工、旅游等第三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努力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观光农业,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四,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志关于“*”的论断,是我们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我们要按照“*”的要求,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深入开展创建文明镇、文明村和文明户活动,树立文明家风、村风和民风;深入开展“讲科学、破迷信、除陋习”活动,提高农村干部群众辨别美与丑、善与恶、进步与落后、文明与愚昧的能力,从而推进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同时,要加大对农村“脏乱差”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整治,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二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我们党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基层党组织来落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领导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责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保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与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不适应的地方。这就需要结合新情况新问题,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农村党员干部的头脑。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农村党员干部的头脑,增强农村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加强组织建设。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首要的是解决好选人问题。必须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要“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组织活动方式”。

第三,加强作风建设。应通过作风建设,使农村基层干部做到公道正派,务实廉洁,从而赢得农民群众的拥护,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四,加强制度建设。要深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推进党务公开,不断完善公开机制,规范公开内容和重点,努力推进民主监督,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三

一、更加注重乡村领导班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关键在领导班子。必须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切实加强乡村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班子结构,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一是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乡镇处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乡镇领导班子担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责。要以今年乡镇换届为契机,通过改革和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进一步扩大选人视野,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切实把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成政治坚定、勇于改革、团结协调、廉洁务实、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领导集体,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探索农村党组织书记的选用标准,树立正确导向,把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各类能人选拔上来,发挥他们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二是加强班子思想作风建设。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统领乡村领导班子思想,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郑九万活动等形式,引导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增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完善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要以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标准,完善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充分运用综合考核结果选人用人,引导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二、更加注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用人才理念来抓好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党管人才、党聚人才、党兴人才”的思路,将人才工作向农村延伸,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和载体,加速培养建设新农村急需的乡土人才、实用人才,引导人才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战场流动。一是全面推进“农村党员人才工程”。以“双培双带”为活动载体,开展无职党员设岗、结对帮扶、党员示范户等活动,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实施党员分层量化考核,着力把农村致富带头人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举办新农村建设培训班、开展大专班学历教育等,进一步强化建设新农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切实提高执行政策能力、加快发展能力、服务群众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二是积极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要深入实施省委提出的“村村大学生”计划,关心和支持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努力创造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条件,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领路人。三是加强后备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后备干部选拔机制,采取公开选拔等方式,发现和培养一批以党员为骨干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把复员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致富经商能人中的优秀分子纳入组织视野,为新农村建设积蓄一支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队伍。

三、更加注重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建立健全保持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是健全乡镇管理服务机制。要围绕打造服务型政府,以乡镇综合改革为契机,精减领导职数,优化内设机构,整合干部资源,不断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理顺县乡镇的事权、人权和财权关系,重点解决当前存在的权力和责任不对称、乡镇财政困难、乡镇对村级调控难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乡镇党委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二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机制。要深入贯彻《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积极推进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健全村级民主听证会和“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村干部创业承诺、述职述廉、民主评议、重大事项报告、诫勉和任期经济审计等制度,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建立健全干部激励关爱机制。按照“落实三真、关爱基层”要求,把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点在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上下功夫,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要注重选拔使用表现突出、长期在农村一线工作的乡镇干部,激励优秀年轻干部为新农村建设多作贡献。通过健全乡村干部体检制度,建立基层干部困难补助资金,完善村干部最低报酬保障制度、村干部综合保险制度,开展“为民好书记”评选活动等,进一步营造尊重、支持和关心基层干部的良好氛围,从而更广泛地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建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四

一、农村社会权力结构变化

在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后,我国农村形成了“乡政村治”的基本政治格局。所谓“乡政”,是指以乡这一级作为国家基层政权单位,代表国家,负责执行国家政务;所谓“村治”,是指以村这一级作为社会自治单位,代表农民,负责治理农村内部事务与“政社合一、高度集中”的体制相比较,村民自治后的农村权力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乡镇政府同村委会的关系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协助与合作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二,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虽然还是属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是农村基层权力结构已经从一元化领导向二元权力模式转变。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村党支部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享有对村民自治的政治领导权;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的组织机构,直接行使村务管理权。第三,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外的其他因素,例如,大量出现的专业协会、老年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在农村基层也扮演着相当重要角色,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公共权力体系的运行,对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造成影响。事实上,在村民自治制度实行以后,党的领导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存在着被弱化、被排斥和被否定的现象。

二、村民自治制度安排的不周延性

由于在基层推广民主的现实条件,村民自治制度的安排应该是“于法周延,于事简单”。但是现行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在许多关键的地方不清晰、不具体、不明确,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不和谐状态。一是没有明确村党支部领导地位的实现途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上述条文虽然明确了村党支部享有对村民自治的领导权,村委会享有村民自治权,但对于什么是领导权、什么是自治权;领导权和自治权如何体现;发生争执相矛盾时又如何裁决等问题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二是没有明确农村“两委”之间的职权范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讨论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协调利益关系。”由此可见,上述条文存在较多重叠交叉,造成农村“两委”权力边界模糊不清。三是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任职资格条件过低。对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只有年龄上的要求,即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四是村委会成员罢免程序复杂、繁琐。《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可以要求罢免村委员会成员”,“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须经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通过”。同时又规定“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会议”。这就使村委会占据了有利地位,难以形成权力制衡结构。此外,对于村党支部的领导机制、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以及村民自治的保障机制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明文规定。

三、农村环境深刻变化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农民阶级内部开始出现社会分层,逐渐分化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者等八大社会阶层。(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70页至第173页)由于农村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标志着党在农村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对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的影响。表现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出现了拉票贿选争当村干部的现象,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黑恶势力控制村政的问题。二是对党员队伍建设的影响。一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入党,农村党员队伍老化、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农村党员流动性增强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实际困难;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载体和舞台也发生了变化。三是思想意识多元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农民价值取向由单一趋向多元,加大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四是利益主体多元化对利益整合能力的影响。职业的不同带来利益主体的收入分化与利益诉求的不同,引发了一系列内部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五是政治参与形式多样化对发展民主政治能力的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不同阶层政治参与的要求、动机和形式不尽相同,迫切需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四、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状况

党的地位和任务的变化,党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党员队伍的变化,对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农村党的建设的整个系统工程,与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并不完全适应。在思想建设上,表现为宣传思想工作针对性不够,和谐文化建设力度不大,引领社会思潮能力不强。在组织建设上,表现为党组织设置形式与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趋势不适应,村级组织贯彻执行政策能力与党的农村工作任务不适应,一些地方村党支部、农村党员自身能力与先进性、代表性要求不适应。在作风建设上,表现为少数农村党员干部作风飘浮,有些镇村干部忙于应酬应付、重形式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在制度建设上,表现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部分村党支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有些村干部依法依规办事意识和能力不强。在反腐倡廉建设上,表现为农村基层干部贪污腐化问题时有发生,村务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腐败现象有向农村基层滋生蔓延之势。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五

[关键词]村民自治;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因素

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从历史的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种因素。

一、农村社会权力结构变化

在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后,我国农村形成了“乡政村治”的基本政治格局。所谓“乡政”,是指以乡这一级作为国家基层政权单位,代表国家,负责执行国家政务;所谓“村治”,是指以村这一级作为社会自治单位,代表农民,负责治理农村内部事务。(王金洪著:《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农村党支部的角色与功能研究——以广东经验为例的探讨与分析》,载智识学术网http://,2005年4月7日)与“政社合一、高度集中”的体制相比较,村民自治后的农村权力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乡镇政府同村委会的关系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协助与合作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二,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虽然还是属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是农村基层权力结构已经从一元化领导向二元权力模式转变。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村党支部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享有对村民自治的政治领导权;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的组织机构,直接行使村务管理权。第三,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外的其他因素,例如,大量出现的专业协会、老年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在农村基层也扮演着相当重要角色,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公共权力体系的运行,对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造成影响。事实上,在村民自治制度实行以后,党的领导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存在着被弱化、被排斥和被否定的现象。

二、村民自治制度安排的不周延性

由于在基层推广民主的现实条件,村民自治制度的安排应该是“于法周延,于事简单”。但是现行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在许多关键的地方不清晰、不具体、不明确,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不和谐状态。一是没有明确村党支部领导地位的实现途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上述条文虽然明确了村党支部享有对村民自治的领导权,村委会享有村民自治权,但对于什么是领导权、什么是自治权;领导权和自治权如何体现;发生争执相矛盾时又如何裁决等问题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二是没有明确农村“两委”之间的职权范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讨论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协调利益关系。”由此可见,上述条文存在较多重叠交叉,造成农村“两委”权力边界模糊不清。三是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任职资格条件过低。对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只有年龄上的要求,即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四是村委会成员罢免程序复杂、繁琐。《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可以要求罢免村委员会成员”,“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须经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通过”。同时又规定“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会议”。这就使村委会占据了有利地位,难以形成权力制衡结构。此外,对于村党支部的领导机制、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以及村民自治的保障机制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明文规定。

三、农村环境深刻变化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农民阶级内部开始出现社会分层,逐渐分化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者等八大社会阶层。(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70页至第173页)由于农村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标志着党在农村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对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的影响。表现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出现了拉票贿选争当村干部的现象,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黑恶势力控制村政的问题。二是对党员队伍建设的影响。一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入党,农村党员队伍老化、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农村党员流动性增强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实际困难;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载体和舞台也发生了变化。三是思想意识多元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农民价值取向由单一趋向多元,加大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四是利益主体多元化对利益整合能力的影响。职业的不同带来利益主体的收入分化与利益诉求的不同,引发了一系列内部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五是政治参与形式多样化对发展民主政治能力的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不同阶层政治参与的要求、动机和形式不尽相同,迫切需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四、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状况

党的地位和任务的变化,党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党员队伍的变化,对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农村党的建设的整个系统工程,与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并不完全适应。在思想建设上,表现为宣传思想工作针对性不够,和谐文化建设力度不大,引领社会思潮能力不强。在组织建设上,表现为党组织设置形式与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趋势不适应,村级组织贯彻执行政策能力与党的农村工作任务不适应,一些地方村党支部、农村党员自身能力与先进性、代表性要求不适应。在作风建设上,表现为少数农村党员干部作风飘浮,有些镇村干部忙于应酬应付、重形式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在制度建设上,表现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部分村党支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有些村干部依法依规办事意识和能力不强。在反腐倡廉建设上,表现为农村基层干部贪污腐化问题时有发生,村务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腐败现象有向农村基层滋生蔓延之势。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六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贯彻者、宣传者、执行者。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重大作用。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党的农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在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中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方面出现了两大问题:一是党员观念不新,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够,思路不畅。二是老党员多,新党员少,党员素质不高。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因此在改革大潮中力不从心,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总结以往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经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进行。

一、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党的**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并把“形成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的社会”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文化特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创建学习型农村社会,关键是要建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型组织,以此来促进农民学习,推动农村学习。要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保持长久不衰,学有成效。要做到:一要加强领导。县乡镇党委要把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加以重视,列入工作日程,年初布置,年终考核,总结经验教训。二要落实学习阵地。三要完善工作机制。四要健全师资队伍。当前要学习党的**届**全会精神,提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搞好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68090.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68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