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数据库论文 数据库技术论文优秀8篇 数据库方面论文

数据库论文 数据库技术论文优秀8篇 数据库方面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3 02:48:34 点击: 来源:yutu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文是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8篇数据库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

数据库管理论文 篇一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属、土地登记、土地利用、基础地理、影像等信息。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依据是《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二次调查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办法等,根据城镇地籍测量、城镇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成果,建立了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①数据检查。利用自主开发的MDIGS数字化系统对入库前的地籍、地形图、入库基础街坊图内业数据进行100%的检查,对检查到的线型、符号等地形要素、数据字段属性等错误自动或人工进行了及时改正,保证了入库基础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在数据库内,利用ARCGIS9.3拓扑检查工具、“城镇地籍建库管理软件以及“ACCESS2003”数据库工具,对所有录入的地籍调查表主、子表项、勘丈数据、街坊面积、街坊数据图等100%进行了严密地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相关作业人员进行了更正。②数据入库。借助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图形和属性数据转入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③数据库建设质量控制。对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基础数据源质量控制、环节质量控制、交接检查、数据自检、数据库建设成果质量检查。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重要的过程数据和质量控制记录进行了保存,以保证数据质量的可追查性,确保数据安全。④统计数据输出。经检查合格后的入库数据,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二次调查的规定输出各种统计报表。

2上交产品质量

根据对样本图幅综合质量特性的检测结果,无锡市锡山区第二次土地调查1:500城镇土地调查(A标段)各项精度指标均需符合技术设计书和规范的要求,质量保证可靠。上交质量包括控制测量资料和城镇土地调查质量,其中控制测量资料包括一二级导线观测记录手簿、一二级导线平差计算成果、图根导线计算成果、一二级导线点点之记、埋石图根点点之记、一二级导线点成果表、图根点成果表、控制点展点图、仪器鉴定资料;城镇土地调查资料包括街道街坊分布图、城镇地籍调查表及相关资料、宗地界址点坐标及面积表、以街坊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表、以街道为单位的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1:500分幅地籍图接合表、宗地图、新旧街坊对照表、新旧宗地号对照表。上交质量还应该包括数据建库资料(宗地图分幅地籍图光盘、城镇地籍数据库)、专项调查统计资料(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开发园区用地、房地产用地统计)、文档资料(无锡市1:500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报告)。

3总结

数据库管理论文 篇二

1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

1.1 数据结构化:在文件系统中,尽管其记录内部已有了某些结构,但记录之间没有联系。而数据库系统则实现了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1.2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于扩充:数据库系统从整体角度看待和描述数据,数据不再面向某个特定的应用程序,而是面向整个系统;因此,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使用。数据共享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数据共享还能够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

1.3 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数据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如何存储是由DBMS管理的,用户程序不需要了解,应用程序要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时,用户的程序不用改变。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改变。

1.4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的共享是并发的(concurrency)共享,即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同一个数据。

DBMS必须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的安全性保护(security),数据的完整性检查(integrity),数据库的并发访问控制(concurrency,)数据库的故障恢复(recovery)。

在各类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较广泛运用的有Ashton-Tate公司的DBASEIII、Foxsoftware公司的FoxBASE+,以及Microsoft公司的Access,Borland公司的Paradox。前两者属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从组成上来看计算机数据库一般包括以下一些内容:①结构化了的数据;独立于使用它们的程序。②在一个单独的数据库中,字段名是唯一的。③用公共通用的方法可以完成数据处理。④具有连接、选择、投影的特点,可以进行数据库之间的关系运算。数据库的这些优点极大地方便了数据库的使用,有效地提升了数据库资源的使用率,从而减少了大量的人力劳动,促进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合理优化配置。

2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现状

2.1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理论相结合体现出了良好的生命力和市场发展前景,其在当前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迅速的扩大,目前已经扩大到了我国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成为带动相关行业信息管理效率的提升,推动行业生产力水平提升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保障。

2.2 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优劣好坏将对其使用质量产生致命的影响,并将影响到其进一步的发展。事实上数据库系统在经历了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等四个发展阶段后,已经具备了更强的适用性和操作性。这种适用性和操作性为其在信息管理中的良好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3 安全性不断加强。安全性的不断增强是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不断得到应用的又一有力保证。数据是信息管理中极为重要而有价值的资源,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各种应用系统的数据库中大量数据的安全问题、敏感数据的防窃取和防篡改问题,成为信息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

2.4 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因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在实际使用和操作中体现了良好的应用性能,因而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中都得到了各界的广泛重视。

3 改进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数据库技术论文 篇三

关键词:课程体系;高职;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系统在各行各业的普遍应用,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ERP系统、CRM等系统的成功实施和应用,使企业深刻体会到数据就是财富。企业的发展方向、市场的商机、管理中的漏洞等重要的信息就存储在企业数据中,而数据库是目前存储数据的主要方式。因此,数据库建设已成为衡量企业、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例如我国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建设方案中,确定“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四大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从计算机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情况看,不论是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网站建设,还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应用、信息管理与应用等方向,都对数据库技术的掌握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为满足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各层次计算机专业,甚至有些非计算机专业如会计、统计等专业都开设数据库课程。在数据库教学中不但强调理论学习,实践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如下需要改进之处:(1)教学内容方面:过多的强调数据库原理、知识体系的教学,学生学习该课的兴趣不浓;(2)数据库理论与应用脱节,学生感觉不到理论有什么用处;(3)学生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无法很好地贯通,学生课上所学的数据库的方法、技术在课后没有得到很好的练习和巩固。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主要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模式、理论知识教学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以下是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同仁分享。

2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

之一,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数据库技术已呈现出与多种学科结合;与其他新兴技术互相渗透。能否在变换快速的数据库技术中把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是任课教师的一种新的挑战,这就决定了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1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

我们通过广泛的调研,建立了如下数据库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以“实践、综合和应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在内容选取上遵从如下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拓展高新知识;(3)加强系统性、完整性;(4)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2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我们采用以讲授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讲授数据库原理为辅的方式精心规划了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内容体系,内容分基本技能、优化与拓展、开发与编程和课程设计四大模块,数据库课程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1) 基本技能:主要介绍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装、数据库创建、SQL,数据库管理等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共20学时。

(2) 优化和拓展:介绍索引、完整性、存储过程、触发器、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安全管理技能,这些技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共38学时。

(3) 开发和编程:简要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优秀工具PowerBuilder,要求学生主要掌握PowerBuilder与SQLServer数据库的连接和PowerBuilder的基本使用,共8学时。

(4) 课程设计:主要利用PowerBuilder和SQL Server数据库完成一个简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三个学生一组,一周时间,共30学时。

3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整个“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是以任务驱动为主,适当以案例的方式补充原理知识。课程的总任务就是开发一个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当然,开发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数据库,为实现这个目标整过教学由16个大任务和两个案例组成(如图2)。

完成了这16项任务也就实现了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的。每一个任务教学我们按如下时间顺序安排:(1)教师提出本节的任务;(2)讲解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3)学生练习;(4)提出针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技巧,学生练习异常处理技巧;(5)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完成任务;(6)教师总结完成任务情况及注意事项。

4任务过程中渗透数据库理论知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教学是令人头痛的一件事情,特别是数据库的三范式理论,是数据库课程中的必讲内容,但许多同学反映很难理解,有的费了很大功夫记住了三范式的定义,但在实际中却不会使用,或很少自觉的使用。我们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发现,数据库理论虽然很重要,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不应当把它当成重点,应当看作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当学生掌握了创建学生数据库、表、记录的插入、删除等方法时,引导学生创建其它领域的数据库,学生马上就意识到创建数据库的语句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知道表结构,这时我们再告诉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好的理论指导――数据库三范式,然后以案例的方式介绍三范式理论,等学生掌握理论后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理论解决前面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感觉不到在学无用的理论,而是和老师在一起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中,数据库理论起指导作用。这种把理论溶于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必须做到:提前熟悉教材全部内容和学生基本情况;有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经历;进行设计教学任务,把数据库基本理论融入合适的任务当中去。

5提高课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比例

课程设计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时对所学数据知识、技能、方法的全面应用、总结和提高。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我们对课程设计同样做到精心规划:(1)老师提前选好题目(10~15个题目),对每个题目都给出详细的说明和要求,包括评分标准;(2)在老师指导下对学生分组,确定小组长和选定小组题目;(3)开始做课程设计,小组内可以讨论和分工,老师巡视并指导;(4)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小组任成员都可以回答);(5)老师评出课程设计的成绩,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70%。

6结束语

本文针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从课程内容的选择、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过程中渗透数据库理论知识和改进考核方式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并已付诸实施,已在课程的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之路是无止境的,任课教师只有坚持学习与探索,才能不断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喻勇,王群,刘向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水运,2008,8(12):103-104.

数据库论文 篇四

建立科研论文数据库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科研处、图书馆根据分工,各司其职,严格按照知识产权管理条例进行论文收集工作。多途径开展科研论文收集工作目前,一些高校的论文收集工作非常困难,很多教师都认为科研论文是自己所有,不愿意拿出来交由学校保管,因此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进行论文的收集工作。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检索数据库可以尽可能详尽地查询到本校所有教师发表在各项期刊、杂志、报纸等媒介上的论文;其次,科研处本身也收录了本校教师发表的部分论文;最后,教师本人对自己的论文肯定收录的最齐全,一方面可以详尽的向他们介绍科研论文数据库建立的必要性和意义,加深他们对数据库的了解,获得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在学校营造科研氛围,开展学术活动,激励那些经常或者论文获奖的教师,让他们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能够主动的提供论文给我们。图书馆做好学科馆员建设,在此时也能很好地显示作用,因为经常需要和相应学科教师联系沟通,由此比较了解教师本人的科研成果和情况,相对也比较容易获取论文。做好论文归纳工作收集的论文由于来源途径广泛会有重合的现象,需要剔除重合的论文,同时按系科、各个教师分门别类地做好论文归纳工作。尽量获取电子版本也有利于之后的论文录入工作。做好论文的录入和维护工作数据的录入数据的质量是数据库的核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数据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的标准化[2]。为了保证数据录入的质量,应该由专门的录入人员进行这项工作。将收集上来的科研论文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先进行校对,然后完善数据的录入工作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在数据库建好之后,要及时地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发现问题及时更正,数据库的建立本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科研建设,因此要密切留意教师对科研数据库使用的感受,采纳一些比较好的建议,做好更新工作;同时加快新发表的科研论文的再录入工作,不断完善数据库。

做好数据库的利用工作

数据库论文 篇五

关键词:高校本科;考试方式;改革;数据库

课程考试是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检验学习效果、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而考试方式又是考试技术环节中的重要问题。面对当前本科生的学习状态、考场上的纪律情况、毕业生的就业及工作状况,作为本科教师不得不深思:我们的考试方式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促进适合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并及时纠正学习方向上的偏差,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考试方式不当,一方面会助长高校教育中的某些不良风气,另一方面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阻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现行高校本科课程考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本科大多数课程的考试方式采取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闭卷形式。尽管各种开卷、论文、实际操作、大型作业等考试方式越来越多,但所占比例仍不够大,且多限于选修性质的课程。闭卷考试考题比较单一,客观题较多,而论述、分析等主观题较少,理论性知识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难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创新思维等进行培养和评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目的存在误区

考试是高校检查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成绩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学完了自己所教的课程,应该给个结论,因而考试仅仅是为了给学生学了某门课程下个结论而已;对于学生来说,考试就是为了得到较高的分数,取得学分,获得奖、助学金、优先入党、谋取文凭与学位。因此没能对课程进行全面分析,尤其缺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形成情况的了解。教师则是在改完试卷得出分数,即认为课程结束,教学任务完成,很少有人对考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做出评鉴,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则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每天“读死书”。这种墨守成规、不善思考、满足书本、不敢质疑的学习态度与方式,与时代所倡导的创新精神是相背离的。

(二)考试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本科都存在着考试方式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现行考试习惯于一次性闭卷考试,很少能充分利用多种考试手段。严重存在着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一次考试定论多,数次考试及综合评价少。此考试的弊端在于偶然性大,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不仅对教学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相反会阻碍学生创造力和个性的发展。然而高校教育培养的是复合型、实践性的高级人才,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外,更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

在很多课程的试题中,考试内容基本上是教科书上有的、教师讲过的,且要求学生按标准答案做题,很少有自由发挥的机会。考试前学生要求教师划重点、划考试范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试卷上很少有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忽视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重记忆轻创新,也就是说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死记硬背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了“接受-复制性思维”,遏制了“创造-发散性思维”。

(四)重考试结果

现在的考试在很多时候都是“一锤定音”,只根据学生的期末成绩便对其进行评价。这是极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学生的惰性和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不平衡。

(五)考试分析反馈不够

期末考试面临寒暑假,多数教师把试卷改出来登录了成绩就算了事,有的教师即使做了试卷分析,也只是按规定统计及格率,排分数段等肤浅应付。真正使教研组的老师能认真坐下来,组织分析研究试卷,确定考试的难易度、灵活度、开放度、学生的掌握度以及对知识的延伸度等很少。这样,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促进功能就发挥不出来。

二、其他先进国家大学考试方式的借鉴

在国外,大学考试的形式至少在二十多种以上,如无人监考考试、论文、开卷考试、阶段测试、试验和实地考察、答辩、专题讨论、口头演示、同学评价、图片演示、设计、制图或模型、个人研究项目、小组研究项目、自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评价、资料分析、书评、图书馆运用评估项目、课堂表现、作文、实习和社会实践笔记或日记、口试以及闭卷口试等。

美国大学的课程很少统考,多是由专业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进程和要求,自行组织考核。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尤其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澳洲大学的学生考核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平时成绩为主,考试成绩为辅”。这样的考评模式既鼓励学生平时努力,撰写文章,互相交流,积极参与课上讨论等良好的学习、研究习惯,又避免了抱佛脚、死记硬背等不良学习习惯,值得借鉴。

三、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改革实践

数据库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课程,它作为IT类相关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开发方法,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完成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实际工作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教授该门课程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何能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感受到乐趣,激发他们的兴趣,最终能发掘出学生的潜能和创新精神,体现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和才能。我们经过长时间反复思考在对该课程考试方式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方法

任何一种单一的考试方法,只能满足某一方面目的的需求。要想通过考试达到测量、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单一的考试方式肯定是欠科学的。

在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所授“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相对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方法。首先把该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来进行,每个环节上都有不同的考试方式和评价办法。理论教学中的采用笔试考试和课外读书报告方式(通过数据库专题网站进行数据库新技术学习笔记);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操作演示(含口试)及实验报告考试方式;课程设计中的论文和答辩考试方式等。

相应的评价方法分为五个部分,即作业(含读书笔记)、出勤(含课堂问答)、实验成绩、课程设计答辩、期末笔试成绩。

考试方式的选择应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即根据不同学科的区别,根据具体考试内容的性质特点和目的要求,选择考试方式,以对学生进行立体式的、多方位、多层面的测查,尽可能全面地获得有关学生素质水平的信息。

(二)过程考试与集中考试相结合,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中的基本技能的考核通过实验环节采用多次过程化考试方式。该门课程的实验环境采用是:Access+SQLServer,编程语言不限(VB、JAVA、.NET等)。每次实验进行单元能力测试,包括基础模块测试和应用模块的测试。基础模块测试主要考核工具的使用,进行数据库建立、查询及应用等,如Access的使用;应用模块测试主要考核使用SQL命令进行数据库建立、查询及应用(SQLServer)。每次考核若干个技能点,不但要看结果,还要看速度。最后是期末的集中考试方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次过程化考核成绩累加起来,算作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读书笔记、出勤、每次实验成绩),学生最后成绩的得出,按照平时成绩50%,期末集中考试成绩50%计算。随着考试条件和手段的进一步改善,可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这种考试方式强调考试过程化,它把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像企业对其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一样,能够促进学生在平时下功夫,把精力用在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上;有利于及时诊断出教与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与学的努力方向,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三)基本技能考试和综合技能的考试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手段上采用案例教学,同时要注重实践。

前面提到基本技能的考试是通过课程实验进行的,而数据库系统的综合技能的训练是通过课程设计进行。在开课时就给学生布置一些课程设计题目,要求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应用系统。最后采用答辩和论文报告的考试方式进行考核。学生需要经过认真的选题,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一番精心设计,在调查、设计、编写程序、测试等基础上才能完成。

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训练,这种综合训练和考核既包括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也包括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还包括一些和课程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实践证明课程设计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的就业非常有利。

(四)个体考试与小组考试相结合

数据库基本技能考试与期末集中考试采用的是个体考试方式,而课程设计的综合性考试则采用小组考试方式。教师只对小组评分,小组长将教师的评分进行分配。

由于课程设计采取分组方式,每个小组同一个题目,不同小组的题目不同。因此考试方式是分组答辩方式,每个学生既是答辩人,又是评委。答辩人一边在计算机上演示,一边讲解自己设计的软件的功能,还要讲解增加在软件设计中的“得意之作”以及今后有待改进之处。其他同学再帮他指出设计中的不足,对于答辩人在软件设计中的闪光点,同学们纷纷取经。每组答辩完毕,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选出优秀软件。通过答辩,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次互动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

通过对数据库课程的考试改革,我们深深体会到:学生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了,而且在没有降低考试要求的情况下全部通过了考试,并且优良的比例也有较大的提高。

积极改革高校本科课程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探索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相互及自我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考”以致“思”,“考”以“创新”,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考试方式和考核评价体系,真正把考试变成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张运舟。对高校考试改革的一点思考[J].河套大学学报,2006(1).

2、赵芳枝。以大学考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S1).

数据库论文 篇六

【关键词】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移动计算系统结构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技术目前已经从研究领域向广泛的应用领域发展,各种嵌入式移动数据库产品纷纷涌现。尤其是对移动数据处理和管理需求的不断提高,紧密结合各种智能设备的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技术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工业界、军事领域、民用部门等各方面的重视,不断实用化。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技术目前已经从研究领域逐步走向广泛的应用领域。

一、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发展现状

1、数据库技术一直随着计算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随着移动计算时代的到来,嵌入式操作系统对移动数据库系统的需求为数据库技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技术目前已经从研究领域逐步走向广泛的应用领域。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对移动数据实时处理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嵌入式移动数据库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从而被学界和业界所重视。

2、移动计算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它使得计算机或其他信息设备在没有与固定的物理连接设备相连的情况下能够传输数据。移动计算的作用在于,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与中央信息系统相互作用,分担中央信息系统的计算压力,使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能提供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需要它的任何用户。所谓移动数据库是指支持移动计算环境的分布式数据库。由于移动数据库系统通常应用在诸如掌上电脑、PDA、车载设备、移动电话等嵌入式设备中,因此,它又被称为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

3、移动计算环境比传统的计算环境更为复杂和灵活。计算平台的移动性、连接的频繁断接性、网络条件的多样性、网络通讯的非对称性、系统的高伸缩性和低可靠性以及电源能力的有限性等因素对移动数据库的性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移动技术的发展必将对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发展起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发展也能促进移动计算的广泛应用。

二、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主要特点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一般就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系统内核小。由于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一般是应用于小型电子装置的,系统资源相对有限,所以内核较之传统的操作系统要小得多。

2、专用性强。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的个性化很强,其中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的结合非常紧密,一般要针对硬件进行系统的移植,即使在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产品中也需要根据系统硬件的变化和增减不断进行修改。同时针对不同的任务,往往需要对系统进行较大更改,程序的编译下载要和系统相结合,这种修改和通用软件的“升级”是完全两个概念。

3、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单片机本身中,而不是存贮于磁盘等载体中。

4、高实时性的系统软件(OS)是嵌入式移动数据库软件的基本要求。而且软件要求固态存储,以提高速度;软件代码要求高质量和高可靠性。

5、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单片机中,而不是存贮于磁盘等载体中。由于嵌入式系统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另外,由于大部分嵌入式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因此对程序的质量,特别是可靠性,有着较高的要求。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单片机中,而不是存贮于磁盘等载体中。由于嵌入式系统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另外,由于大部分嵌入式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因此对程序的质量,特别是可靠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关键技术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技术目前已经从研究领域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发展,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移动数据处理和管理需求的不断提高,与各种智能设备紧密结合的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技术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工业界、军事领域、民用部门等各方面的重视。人们将发现,不久的将来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将无处不在。人们希望随时随地存取任意数据信息的愿望终将成为现实。

1、备份恢复。嵌入式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与大型DBMS管理数据库不同,不能简单以独立的服务或类似形式进行,而要按照某种简化方式完成。

2、数据复制与缓存技术。该技术是解决移动数据库数接性的关键技术,在现有DBMS基础上进行修补以适应移动计算也采用该技术。传统的复制/缓存技术都是假设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是经常保持连接的,并基于这个前提来维护一致性。这在移动计算中是不适用的。目前,针对移动计算特点开展数据复制/缓存技术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J.Gray的两级复制机制、CODA系统以及缓存失效报告广播技术等。另外,SYBASE公司的移动数据库产品SQLANYWHERE和SQLREMOTE也采用该技术来支持移动计算环境。

3、事务处理。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中的事务处理在前端可以简单化,但在整个应用系统中,可能需要结合移动计算环境的特征进行事务处理控制。

4、数据广播。数据广播的研究可分为服务器和客户机两个方面:服务器主要考虑如何组织广播数据,即数据广播的调度;移动节点主要考虑如何利用本地缓存进一步减少查询广播数据的时间。在国内,长沙国防科技大学的周兴铭院士对数据广播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数据广播的多盘调度算法。

5、系统快速启动。嵌入移动设备的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相对于固定主机而言一般相对偏低,因此发生系统故障的概率可能大大提高。因此,在这样的计算环境或计算平台上,必须保证系统在发生软件纠错不可实现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硬件进行系统的快速启动。由于移动设备的资源限制,嵌入式移动数据库一般和应用系统集成在一起,作为整个应用系统的前端而存在,而它所管理的数据集可能是后端服务器中数据集的子集或子集的副本。

6、安全性。许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设备,是系统中数据管理或处理的关键设备,因此嵌入式设备上的数据库系统,对存取权限的控制较严格。同时,许多嵌入式设备具有较高的移动性、便携性和非固定的工作环境,也给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带来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某些数据的个人隐私性又很高,因此在防止碰撞、磁场干扰、遗失、盗窃等对个人数据安全的威胁上,还需要提供充分的安全性保证。

五、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方向

信息时代,数字时代使得嵌入式产品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为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市场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同时也对嵌入式生产厂商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未来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的几大发展方向:

1、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求嵌入式系统厂商不仅要提供嵌入式软硬件系统本身,同时还需要提供强大的硬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包支持。目前很多厂商已经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主推系统的同时,将开发环境也作为重点推广。比如三星在推广Arm7,Arm9芯片的同时还提供开发板和版及支持包(BSP),而WindowCE在主推系统时也提供EmbeddedVC++作为开发工具,还有Vxworks的Tonado开发环境,DeltaOS的Limda编译环境等等都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体现。当然,这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2、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成熟、带宽日益提高,使得以往单一功能的设备如电话、手机、冰箱、微波炉等功能不再单一,结构更加复杂。这就要求芯片设计厂商在芯片上集成更多的功能,为了满足应用功能的升级,设计师们一方面采用更强大的嵌入式处理器如32位、64位RISC芯片或信号处理器DSP增强处理能力,同时增加功能接口,如USB,扩展总线类型,如CANBUS,加强对多媒体、图形等的处理,逐步实施片上系统(SOC)的概念。软件方面采用实时多任务编程技术和交叉开发工具技术来控制功能复杂性,简化应用程序设计、保障软件质量和缩短开发周期。

本文给出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定义,描述了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并简单分析它的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关键技术。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技术也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和改变。(3300字)

参考文献:

1、蕊。党群。邓先习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研究[期刊论文]-福建电脑2008(9)

2、姚敏锋。张晶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电脑与信息技术2007(05)

3、周克江。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及其应用问题研究,湖南第一师范学报[J],2004年9月第4卷第3期。

数据库论文 篇七

1虚拟数据库设计

虚拟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分为插入,更新,删除,查询,针对每张表的操作方式,也是基于基本的四类操作,根据操作条件进行操作,总可以将数据转化成SQL语句进行操作。

虚拟数据库的实现虚拟数据库操作的底层接口是各种物理数据库提供的API,虚拟数据库需要将这些API集中地封装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使用。封装结构可以如下所示。示例中仅封装了几个常用的数据库API,也可以根据需求追加定义其他API进入封装结构,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将其他数据库API封装进来。

2数据下发过程

3结束语

每个通信系统都有自身特点,设计出一个适用于本系统的数据库架构,将极大提高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同时不会降低系统的运营速度,虚拟数据库涉及到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通信等多方面知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

数据库论文 篇八

在我院的科研管理过程中,科研处需要了解教师的每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括项目名字、项目经费、项目人员、项目状态等;最特殊之处是本校项目经费编号必须和财务统一,只能按照财务软件默认给出的编号建立数据编号.这样才能核对项目经费、纵向经费等;项目所获得奖励(科技进步奖等)按照科研管理规定给予相应奖励;项目人员的信息和项目的每个内容都相关,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单位都有相同名字的人员,所以每个人员的信息至少要包含一个区别码,可以是身份证,也可以是工作证代码等等.

2数据库结构设计

2.1数据库选择

由于科研管理的保密性,本校科研管理不对校外开放,基本不用考虑并行查询的系统需求,另外,鉴于本系统目标用户普遍应用Windows系统,所以项目采用了WindowsServers系统下的SQLServer,在跨平台操作时,可直接用SQL语言进行数据读写和查询等操作命令.用于数据库中的标准数据查询语言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2.2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一定是在项目的最初完成的.构造数据库必须考虑所有需求规则.在关系数据库中,我们习惯称之为范式,参考关系数据库的多种范式,依据科研管理的需求分析,为扩大操作功能和减少冗余度选择了第三范式.科研工作者的信息是贯穿于整个数据库中的,必须单独建立的,同时为了避免多人同名可以采用唯一身份证号码加以区别.其表内信息依据需要建立以下字段:包括年龄、性别、单位院系、职务职称、技术领域、个人信息(电话)等.每个表单都有一个和人员相关的字段,这个字段可以是工作证号,也可以是身份证号码.每个表单都可以单独进行,甚至可以在备份的同时也不影响录入.如果将来需要查询某科研人员的详细成果,只要每个库调用相同工作证号或身份证等就可以.科研经费是每年国家审计管理的重点,每笔经费一定要保证和唯一项目编号准确对应.所以建立经费和经费分配两独立表单.两个单独表中经费都含有项目编号,这个项目编号和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编号一致.由于项目管理表中有人员信息相连,所以只要通过调出科研经费相关联的项目编号后自动在逻辑层调用项目表和科研工作者库中信息,就可以得到全面的经费信息.而经费分配表中的人员必须符合人员库,这样就杜绝了非项目人员经费报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查找同一个人员参加的不同项目的经费结果的复杂度.成果管理模块通过建立专门的成果库,成果库可以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在设计时同样建立一个单独的表,而成果中也有和经费模块一样的地方,也就是包含项目人员,这样将来查询某人员的时候,项目和成果可以一起得出.

2.3用户接口设计

根据科研管理需求分析,设计为多用户.第一种是数量最多的科研工作者的访问模块,每个科研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在任何地点输入本人的科研信息和成果,这样可以将科研管理人员从大量录入科研工作者的项目成果、专利等繁琐工作中摆脱出来,同时也可以在保密许可范围内查询到自己参加过的所有项目、论文和成果;第二种是科研管理人员的入口(科研处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授权才可以通过接口进入后台.在有记录的情况下,直接管理数据,包括输入到数据库、项目审核、项目修改(教师录入错误等)及删除等.这个入口可看到项目和经费,还可以审批经费等管理功能.超级管理员还可以对科研工作者授权,使之对本人输入数据的错误进行修正.一般来说,科研处的分工有多细,这个入口就有多细.比如项目管理科的人员就只能针对项目管理,项目经费管理科只能针对项目经费管理和项目状态管理等.这样,在管理上的细分导致多用户之间是严格不相关并且不能互相越权管理.

3数据库接口应用

本校科研管理平台用户功能在面板左侧以项目为例:分别为项目录入、项目修改、项目查询和项目分析.

3.1项目录入

该平台突破了传统的手工录入方法,避免了项目数量巨大,录入工期长等问题.最重要的是保证了非手工录入的正确率.创新方法为先在熟悉科研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完善的项目资料存档要求,并对每个存档内容给予明确的指示,应包含一个科研项目的所有基本信息.其中项目类型中应包含附加属性,如是否双十项目等;项目状态应添加自动修改的功能,当项目合同时间已到却仍未结题者,项目应变更为延期.当所有功能都已确定完成后,直接由项目负责人提供符合后台数据库格式的excel表格,无论申报还是结题,都由各科研处统一通过审核将各个项目表格汇总,项目录入工作就是直接导入.这样大大避免了手工录入的人为错误.如果有临时的突然增加项目,让项目负责人填好相应表格,直接导入即可.

3.2前台的查询功能

前台应将任意条件如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工作单位和项目编号等检索,同时应考虑到将来的科研管理需求,如想查询所有结题项目或经费等于4万的项目等其他条件等,这样的检索可以让我们在左边的可选字段中自由搭配,以便于应对不同的科研管理需求.所以平台开发为检索条件完全自由组合。

3.3项目修改

设计了对应不同功能的不同账号,并分别给予不同权限,如普通院系老师给予查询功能,首先通过教师的身份证号或者工资卡号等登陆,教师一旦登陆就相当于默认为查询自己的所有项目.如果是科研处的管理科研工作者登陆,则可以修改和确认.为防止科研处管理科研工作者的人工误差,可以在确认上有两个账号,由领导审核后方可生效.

3.4数据导出

项目查询完毕后,可以导出的EXCEL表格应是前面检索条件下检索结果的表格,要求应包含所有的科研信息.由于现有的数据仓库技术发展,将导出的数据中与现有其他数据来源(如其他大学的科研数据分析图)对比,可根据对比数据修整本校科研发展的方向.

4结语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55221.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5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