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日语学科专业毕业论文通用4篇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

日语学科专业毕业论文通用4篇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

更新时间:2024-03-19 14:09:01 点击: 来源:yutu

这里是编辑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日语学科专业毕业论文【通用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日语毕业论文 篇一

论文摘要: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日益困难,造成了学生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的效果,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和探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规范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是该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毕业实习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毕业实习形式主要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集中实习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派教师跟随学生至实习单位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便于管理和检验实习效果。分散实习是按照学校统一的实习计划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分散灵活,但管理难度较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大学生供过于求。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用人单位缺乏接受实习生的动力,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冲突等原因,高等学校毕业实习日益困难。在此形势下,课程实践特色不明显,实践教学环节较少的一些文科类专业(如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着更多的困境,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改革。

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现状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写作、文化、宣传、管理等工作,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主要进行与文字材料撰写相关的工作,如单位文字材料书写、办公室文件撰写、公司宣传材料书写等等。

和国内大多数高校一样,吉首大学文学院作为老牌院系,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和非师范两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集中实习的形式,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之前,院里制定统一的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计划,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于大四第一学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自主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提交撰写的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实习附件材料(即实习期间的成果)等。从院内近三年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情况看,与汉语言师范专业的集中毕业实习相比较,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实习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每届毕业生人数都是50人以上,人数较多,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联系到实习单位,部分学生因考研和考公务员而不愿进行毕业实习。第二,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实习要求、毕业实习目的认识不清,个人毕业实习计划和安排混乱。第三,从提交的毕业实习材料看,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进行毕业实习,实习日志填写敷衍了事,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目的。第四,因全部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管理难度大,难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现在还没有可行的分散实习调控机制和评价机制,毕业实习效果难以评估。因此,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毕业实习难度大,毕业实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毕业实习重要性认识不清。院内管理难以到位,对分散实习的调控和评估不足。

二、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困境的形成原因

首先,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的动力不足,导致实习难度加大。毕业生数量增加和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使大学生实习机会减少,实习难日益突出。用人单位人员调度充足,没必要也无心接纳实习生。实习单位担心接纳实习生会扰乱用人单位正常工作计划,占用单位资源,造成单位信息外流等等,也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接纳实习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盈利个体的公司、企业、单位等都追求利润,觉得接纳实习生对他们而言毫无利润,因此,也拒绝接受实习生。所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实习难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形之下,汉语言文学“万金油”专业与理工科、职业指向明了的专业学生相比,落实实习单位更加困难。

其次,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僻,当地经济欠发达,实践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再则因为学科特点所限,学校对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实习投入不够,重视不够。与实践性课程较多,实践操作环节较强的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化工、临床医学等理工科专业相比较,像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课程实践特性不明显,专业实践效果不明显,实践环节缺乏可操作性,专业实践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该类专业的基础实验室配套、实习基地建立、专业实习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专业实践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再则,从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自身主观原因看,该专业学生对毕业实习认识不够,毕业实习目的不明确,平时缺乏实践操作动手操作的锻炼等,这些原因也直接导致了该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效果不理想。该专业学生认为,与理工科相比,他们实验课程少,实践环节少,文字工作实践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毕业实习可有可无。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不理想。因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认为处于游离状态,实习日志、实习材料随意杜撰,实习效果的评价难以尽如人意。大四学生即将毕业,要准备毕业论文,为毕业找工作做打算,毕业实习态度要么不认真,要么挑剔,对毕业实习敷衍了事。

三、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改革对策

1.提高对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重视。在院系发展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把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纳入其中,为该专业实习积极创造条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改革中,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日常办公软件应用、资料查找分类、公文书写、活动组织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培养知识过硬、能力可靠的人才。对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开展调研,不断探索和改革该专业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制度,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找工作的关系,提高毕业实习质量。为避开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冲突,吉首大学文学院将从2009级开始在大三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以确保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2.整合资源组建近便专业实习基地,灵活调整实习形式。将学校资源、院系资源与当地资源进行整合,为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组建近便实习基地,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如吉首大学文学院已经在当地团结报社、电视台、校报、校电视台为新闻专业建立了专门的实习基地,既解决了很多学生毕业实习问题,又为平时的课程见习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亦可在当地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公司建立近便实习基地,以便接纳部分毕业生实习,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在近便实习基地的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实习形式,方便院系管理和及时调控实习进程,监控实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地方联系,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争取与政府、单位就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横向和纵向合作,使得单位、学校、学生三方互利互惠。

3.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明确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过硬的文字功底,是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先决条件,是学生毕业实习圆满完成的基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应该与用人单位需求接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文字功夫,为他们的毕业实习提前打好基础,为就业增加砝码。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是学生本科学习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进行角色转换(由学生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铺垫。通过实习,可以检验我们学习的效果,提前进行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为就业做预演。在实际生活当中,毕业实习的就业功能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学院应提早将毕业实习种种必要性告知学生,对需要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提前做好准备。

4.规范毕业实习管理,采取适当的调控和评估机制。毕业实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制定、日程与人员安排、过程监控、效果评估、实习反馈与调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习过程的监控、实习效果的评估、实习的反馈与调整很难落到实处。就吉首大学文学院来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集中实习较为圆满,毕业实习早期的计划安排、实习过程的检查、实习效果的评估都落到了实处,学生实习日志撰写工整,实习反馈畅通,实习后学院总结评价工作到位。但汉语言非师范专业的实习监控、实习效果评定难以落实。针对汉语文学非师范专业的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院内可派老师指导(5-10人配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需随学生前往外地实习单位驻点,但必须随时了解学生情况,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条件下,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联系。学生实习返回后,由院内统一的实习成绩评定小组通过看实习日志、实习材料、学生答辩和材料展示评定学生成绩。用行动肯定学生的成绩,引起学生的重视。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必由之路。探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可行的实践教学操作模式、寻找专业实习的可行途径,对维持该专业发展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刁晶辉,祝钧。文科实践教学改革的五个对接[j].北京教育,2008,(4):68-70.

[2] 邱飞。大学生就业实习困境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6):112-114.

日语学科专业毕业论文 篇二

量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汉语和日语中都没有单复数的形态标记,量词(日语中称为助数词)成为名词数范畴的形态标记,量词也是汉语和日语有别于其他印欧语言的重要特点。由于汉语和日语有着很深的渊源,两者的量词体系也是既具有共性又存在差异。日语在发展中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量词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广泛运用在日语当中,并且与汉语量词一样,也是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日语的量词中有很多是以单纯汉字形态出现的,然而在表示事物数量的时候,两者的表现形式与方法却是大相径庭的。母语是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量词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量词错误使用的情况,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汉语造成的负迁移,当然,母语正迁移帮助学习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正确了解语言迁移现象,探索影响语言迁移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掌握量词。

关于汉语和日语中量词的对比研究已经有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日本学者山田孝雄在《日本文法论·1908》①一文中对量词的用法进行了研究。其他的相关研究还有池上祯造的《助数词考》、续三义的《汉日语数量表达比较研究》、翟东娜的《关于日语和汉语的形状量词》《汉语量词“个”与日语量词“つ”“個”的对比分析》、李庆祥的《日语助数词论考》《日语量词详论》、杜玲莉的《汉语和日语的量词对比》等。本文从语言迁移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的量词学习起到一点帮助。

二、正迁移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借助自己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考的一种现象,例如我们第一次接触英语时常会用汉语拼音来进行标记记忆。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第二语言是一致的,那么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学习第二语言产生积极的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通过大致的分类,具有正迁移影响的量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早在以前就大量运用在日语中的纯汉字形态的量词;另一类则是从近代开始外来语大量流入后国际通用的量词。这两类词的汉日用法是一致的,学习这类词的时候母语对日语学习是起积极作用的。

(一)纯汉字形态的量词

1.秒(びょう):汉语中对应“秒”。表示时间、角度或经纬度的单位。

2.分(ふん、ぶん):汉语中对应“分”。表示时间、角度的单位。

3.時(じ):汉语中对应“时、点”。表示具体时间的单位。

4.泊(はく):在汉语中所对应的量词为“宿、夜”。(1)指在旅行途中过夜的数目;(2)出租的录像带等在出租期间的时间。

5.日(にち、か、ひ):汉语对应“号、日”。(1)用来计量天数,汉语中对应“天”;(2)用来表述日期,并且有固定的读法,比如:“1日(ついたち)”。

6.週(しゅう):汉语对应为“周”,表示7天或者周数。

7.月(がつ、げつ):表示月份时,读音为「がつ」,汉语对应“月”;表示月份个数时,读音为「げつ」,还有「か月」「箇月」的写法。汉语对应“~个月”。

8.年(ねん):(1)公历的年,汉语用法相同;(2)计量年龄或年级,汉语用法相同。

(二)国际通用量词

1.ヤード、マイル:分别对应汉语量词“码”“英里”,日语和汉语中,含义和用法都是完全相同的。

2.リットル:汉日一致,汉语中对应“升”,是体积的计量单位。

3.ガロン:汉日一致,汉语中对应“加仑”,是汽油、石油的计量单位。

4.グラム、キログラム、トン:汉日一致,汉语中对应“克”“千克”“吨”,是重量的计量单位。

三、负迁移

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自身的母语对新语言学习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当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相似度越高(如汉语和日语)时,母语的思维定势对学习的干扰也就越强。在汉日量词当中,部分汉语量词的计量对象大于日语,另一部分则相反,正确区分两者的区别,记住特殊量词的用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汉语的计量对象大于日语的

1.部(ぶ):汉语中可以用来计量书籍、音乐作品、汽车、电影等。日语中可以计量书籍。

2.门(門もん):在汉语中使用很广的一个量词,可以用于计量“大炮、技术、学问、功课、与家族有关的事”等。而在日语中只能作“大炮”的量词。

(二)日语的计量对象大于汉语的

1.杯(はい):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是用来指容器的量词。在汉语中,主要用于计量用杯盛装的液体饮料,像“茶、酒、水”等;但是在日语中,无论是“杯”的意义还是它的使用范围都要比汉语多和广,包括汉语的“杯、碗、瓢、盘、桶、箱”等容器量词,所以它的计量对象不仅是液体,也可以是食物(如面条),它还是用于计量乌贼的特别量词。

2.羽(わ、ば、ぱ):在汉语中主要用来计量鸽子。其他动物多用“只”来表达。但在日语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羽”这个量词几乎可以用来指一切鸟类动物及有翅膀的动物等。另外,兔子也可以使用“羽”来计量。

3.本(ほん):主要计量细长的物体。简单列举几种用法:(1)计量外形细长的物体「ビール1本」(一瓶啤酒);(2)某一时期若干部作品「新作手品2本を披露」(表演了两个新魔术);(3)指交通工具的运行数,特指电车「この駅からの始発列車は毎朝5本」(每天清晨这个车站有5班首发车);(4)计量广告数「新聞の広告欄に2本の広告が入る」(报纸广告栏里了2则广告)。

四、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

1.语言本身因素

首先,汉语和日语本身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才有可能形成迁移;其次,这两种语言之间具有差异性,在词汇、语音、语法,语篇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也是形成迁移的重要原因。基于语言本身这一特点,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我们需要掌握语言学习的共同规律,充分利用语言上的共性进行学习,同时区分差异,恰当地选择母语进行辅助学习。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尽量减少汉语的使用,也能够减弱负迁移的影响。

2.学习者个人因素

据研究,学习者对目标语的距离感直接影响目标语的学习。有的学习者喜欢将预先习得的知识应用到新的语言学习中去,而有的学习者则不会,也就是说个人的认识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量词的过程中,不能够被固定的汉语量词使用所束缚,尽量营造一种日语的会话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用日语进行交流。积极主动参与到日语会话环境中去,准确记忆汉日差异,实际生活中多接触日本人,更高效地学习日语。

五、结语

总而言之,同一个汉字形态的量词,在汉语和日语中意义和用法相差甚远的情况还是很多的。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相同的“形态”,在某些使用情况下是有重合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汉语对日语影响的存续。只是因为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使得两种语言都有了新的发展,语言本身的含义和用法都在与时俱进。这些差异给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带去了最为直接的干扰,所以,我们要推翻“中国人学习日语应该比欧美人学习日语更加容易”这样一种固定观点。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日语量词的时候无形中遇到了更大的阻碍和难关,也就是所谓的“相似度越高的两种语言,给学习者造成的困扰越多,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越大”。因此,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量词学习中,不能因为两种语言本身相近而松懈。在记忆和学习的时候更加应该做到辨析清楚汉语量词与日语量词的异同点,防止学习后期由于知识积累而造成的混乱,要在不断探索中找出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注释:

①《日本文法论·1908》是山田孝雄的代表作,其中在数词的章节

里描述了有关助数词的用法和品词地位等。后均以此作为日语助数词研究先河。

参考文献:

[1]梁娟美。对汉源日语量词认知研究的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2]青措卓玛。语言迁移对学习日语的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1).

[3]徐坚,杨晓钟。谈日语数量词学习中的几个难点[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3).

[4]孙群。日汉语量词的对比与翻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4,(3).

[5]姚岚。论母语在日语助数词的正负迁移及解决策略[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6]陈俊,何朝丹,张积家,徐可。汉-日双语者在日语短语理解中对日语量词的通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2).

[7]宗守云。认知范畴的原则共相与细节殊相——以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的异同为例[J].当代修辞学,2011,(2).(姜洁旋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315211)

日语毕业论文 篇三

关键词:毕业论文 课程教学 反拨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35-01

该文拟论述毕业论文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的课程教学,分析毕业论文培养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来审视目前的英语本科教育,探索其对英语本科教育的指导性。

1 毕业论文培养环节与课程教学

教学计划上所谓毕业论文培养环节只是用来界定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而对学生的培养远不仅限于此阶段。《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也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2]由此可见,毕业论文的质量反映了本科阶段的教学质量。它表明了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外语的能力,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1]。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涉及到本科阶段的所有课程教学,远非短期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所能及。另外,可以看出毕业论文是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检测,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也集中体现了常规教学中的弊端。分析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指导常规课程教学,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必将体现到毕业论文质量上。

2 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对某高校2007、2008级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综合分析,以及对这两界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英语语言能力较差,思路不清晰,语言缺乏逻辑性。学生英语行文能力差,语法错误多,文章可读性较低。写作目的不明确,陈述思路混乱,经常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很多同学虽然用英文行文但是却用汉语思维组织语言,使行文前后不连贯缺乏逻辑性,且不注重段与段之间的粘连,整篇文章呈现出零散,脱节,中心不明确的状态。

其次,缺乏问题意识;论证过程缺乏理论支撑。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对所学的知识大多是被动的接受,很少对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另外学生的知识积淀较少,无从发现问题。因此绝大部分学生的选题通过网上搜索,拼凑而来,这给论文写作带了极大的困难。再者,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被动接受,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应用到论证过程中,这使得文章缺乏说服力,大多停留于感性层面的叙述。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问题,笔者将本科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语言能力基础课程,高年级专业课程两类来探究毕业论文对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

3 对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

3.1 语言能力基础课程

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表现出来的英语行文能力差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写作、语法或某一门课程。语言能力的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英语语言能力低是所有听说读写的基础课程的问题。反思一下这些基础课程就不难找出其中原因。阅读课和听力课上教师注重传授解题技巧,如何在考试中得高分。通常课程内容是大量解题训练,而不注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语法课大多是教师孜孜不倦地讲解语法点然后做大量的应试练习,脱离了作为载体的语言,学习语法的意义也仅仅是卷子上一个高低不同的分数而已。写作课亦是如此,固定的框架,模式,句型一切都服务于考试。综合英语本是一门将听说读写整合并形成语言自主输出的课程,但学生被要求背单词,背课文,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接受,很少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主语言输出的机会。不难看出,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课程的重心偏向于应试训练而忽略学生这个主体,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这样的被动接受。然而,要使教师所传授的这些语言规则支配的语言行为达到完全自由自主的程度,即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是需要大量的自主的语言输出练习才能转化为语言技能,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将语言能力基础课程的重心转向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大量的自主语言输出训练中将输入,分析,理解,归纳,总结,输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

3.2 高年级专业课程

高级专业课程主要是指语言学、文学、翻译方向的相关课程,以及一些行业英语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的主要来源。然而,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却表现出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发现问题,更不用说解决问题。而论文选题的动因是在于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就题而论,有话可说。[3]这与基础课程养成的被动接受的习惯不无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激发学生的低级心里过程(lower mental process)。以文学课为例,老师讲授每个时期特点,文学贡献,某个作家的生平,著作,对文学理论进行介绍以及一些著名作品的分析,考试的内容也大致如此。学生只需要简单背诵,再现即可,背诵再现即是不需要思维的低级心里过程。而毕业论文写作恰恰需要调动学生的高级思维过程(higher mental process),需要学生有缜密的外语思维能力,批判的、系统的推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4]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很难通过自主思维发现问题,即缺乏问题意识。因此,对于选题往往采取“拿来主义”,以至于论文写作时无话可说,只能继续采取“拿来主义”。由此可见,高级专业课程应该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高级心里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如何发现问题,用缜密严谨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结论

本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毕业论文项目和其它课程均为此系统的构成要素,它们不应是孤立存在而应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5]同时,毕业论文对本科教育进行综合检测,对本科教育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促使高校改进并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反作用于毕业论文写作,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外语卷(修订版)[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

[3] 张菁。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62.

日语毕业论文 篇四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我系商务英语专业2009届毕业生共20人。全部学生至实习前已完成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大一至大三上学期共五个学期的全部理论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二、毕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毕业实习是高等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在校学习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类实习接触实际和了解社会,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获取本专业的实际工作技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做好毕业实习的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英语语言、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了解涉外商务活动,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有助于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适用程度,巩固和扩大所学专业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工作,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实习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社会和实习场所的一般情况,增加对本学科专业领域的感性认识;

2、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

3、熟悉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获得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

4、实习过程中应做到“三勤”:即手勤、嘴勤、腿勤。做到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虚心向公司、企业或单位实习指导者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正式上岗打下基础;

5、坚持撰写实习日志;

6、撰写实习报告,包括题目、实习单位介绍、实习内容、实习过程以及实习心得、体会等(不少于1500字,A4纸打印);

7、实习结束后,请实习单位根据实习学生实习表现填写鉴定表,并加盖公章。

三、毕业实习的基本内容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实习的内容丰富,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到各英语培训、中小任英语教师

2、到公司、企业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办公室日常工作、客户接待、会议安排等;互联网信息查询;英文函电的草拟、发送;商务材料、函电、合同等翻译;外贸单证业务;产品介绍、推广等。

3、到商务局、经贸委从事办公室文秘、日常工作等。

4、到旅游局、旅行社从事办公室文秘、日常工作或导游工作(需持有导游资格证)。

四、毕业实习方式和时间分配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43822.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4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