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优秀7篇 小学班级管理类论文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优秀7篇 小学班级管理类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5 00:18:01 点击: 来源:yutu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班级管理论文【优秀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一

在小学班主任这方百花争妍的教育领地,我辛勤耕耘、播种,付出了不少艰辛和汗水,也收获了丰盈的果实。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充满信任,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及各种教育活动的得力助手,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将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体会表述如下:

一、成立班委会,培养班干部

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班干部的配合,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最直接而全面管理的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任务。

二、制定班级目标,进行常规训练

有目标才有动力。每学期初,我都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班级奋斗的目标。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我知道,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因此,我在制定目标时,注意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发展能力,将近期目标与学期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不能好高骛远,以免丧失孩子的信心。

三、树立榜样,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每个班内总有一部分做事认真,学习优异的学生。我在班级管理中,充分运用这些做事认真和学习优异的学生,将他们树立成其他学生的榜样,要求其他学生在做事和学习中学习他们,有了这些身边的“参照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就有了一种有形的行动准则和学习动力,使班级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上力。同时,我利用班会和语文课堂,经常向同学们介绍古今中外一些成功者的励志勤学、自强不息的人生经历,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争取后来居上。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在班内,无论是优秀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我都会想尽办法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在班内掀起一种激烈、持久、友好、互助的竞争活动,争取使所有学生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四、调动积极性,唤起自信心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学习质量的好坏是评价一个班集体的重要依据。如何使自己的班级学习成绩能出类拔萃或有所进步呢?我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注重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变被迫、被动为自觉、主动。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还经常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你有这方面的能力,相信你能成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会接纳曾经做过错事的孩子,容忍孩子的一切过错,并告诉学生,“老师相信你能改变”,用自己的诚心去唤起学生的信任;我还会及时鼓励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主动与学生谈心,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加倍努力。

五、树荣辱,知礼仪,促德育

荣辱与礼仪是德育的最基本要求,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国现行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养成知荣辱、知礼仪、树新风的习惯。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通过品德课和班会课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华文明的礼仪观,促进他们思想道德的正确发展。

六、将爱心融入班级管理

一个好班主任首先要热爱孩子,要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名好学生,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因此,在工作中,我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偏心。在与学生亲密的交往中,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独特可爱的闪光点,我抓住每一次机会,向他们奉献自己的爱心。当今社会,由于家庭和社会原因,独生子女的性格表现、行为习惯令人担忧,同学之间为小事而争吵,吃了亏决不罢休,非占到便宜不可。于是,我利用班会课,向他们灌输宽厚待人,热情助人的思想。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向他们讲述中外伟人名人的故事,帮助他们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班队活动课上,让他们把平时发生的互不相让的事用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让大家评论是非,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

总之,我觉得班主任要充满关爱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从关爱与理解出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每一位学生,不能抱着与学生斗的心理,要有个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班主任不能过分自尊,要适时放下架子,要以平等心对待学生,要走近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交朋友,要能将心比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我们敢说,敢于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爱心,如一缕春风,吹进孩子们心灵,如丝丝春雨,滋润孩子们心田。在爱的教育管理下,一个个学习标兵如雨后春笋般的破土而出,一张张纯真笑脸如雨后山花般烂漫开放。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二

摘要: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可以说是对行为结果的一种强化,以使之能够在类似的环境中得以重复。应用于班级管理实务中,更是一种对生命予以尊重的教育方法。因此,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得以应用的可行性出发,探讨了当前所处的误区及其优化措施。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班级管理;应用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同理而言,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如此。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与幼儿思想不同,他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并且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然而,他又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思想还没有成熟。因此,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小学生的判断能力有限,赏识教育能够助其强化适当行为而纠正不良行为。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其认知能力的有限使其判断能力也处于一个模糊的时期。在某些适当的行为产生时,他并不能理解此行为是否得当,是否可以在以后相类似的环境中予以行为。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地予以鼓励,使该行为能够得以强化,相反,在错误行为产生时,教师要及时疏导,并予以纠正。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应用分析

1.教师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的细节多多观察,并善于发现问题所在

应用网络中的一句话:你发现或不发现,问题就在那里,不偏不倚。因此,学生的优势或劣势都会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显现出来,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坐在办公室的话,那我们就失去了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最好时机,我们应该放下身段,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对学生的细节多多观察,对其中适当的予以鼓励,不良的予以制止。

2.教师应该与家长在赏识教育上形成合力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同时也希望得到源于家长的赏识。因此,在这一点上,教师与家长应该达成共识,在学校与家庭两个不同的环境中小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具有差异性的。在学校,小学生更多的是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教师更多的是发现其团结集体、友爱同学等优良行为,而在家中,与其相处的更多的是一些长辈,这时可能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就是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等等。虽然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表扬,但是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个体,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势,它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沈黎,李树国。浅析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xx(05).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三

一、前言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主要的人,也是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接触的最多的老师,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在众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中,情感教育是最为有效、也是最贴近教育本质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热爱教育事业,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学生,通过真诚的情感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爱的力量感染学生,真正的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二、深入了解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尤其是小学班级的管理中,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班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进行“真情管理”的关键。目前,很多小学班级管理中都存在一种现象即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学生的尊重,但是却缺乏影响力,这就是教师未能够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没有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致。在教育中缺乏爱,缺乏对学生真正的了解和关心,就不可能真正的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细致的了解和研究学生,进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等等。其次,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够将自己视为管理的权威,而要在课堂教学或者是课后的交流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学生。师生之间建立起彼此的信任,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班主任要定期的召开家长会,通过和家长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发挥爱的力量,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就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为学生创设出良好温馨的学习环境。首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要相信爱的力量,相信通过自己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将应有的知识传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通过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理解,进而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其次,要主动的关心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独立性不强,在学校中往往依赖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关心学生。如,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或者是生理缺陷等原因,会产生自卑感,上课不敢积极的发言,课后不积极的参与学生们的集体活动。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这时,教师就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阴影。可以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在课后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的帮相学生申请补贴,帮学生渡过难关,逐渐的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小学班级的管理中,教师要认真细心地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富有个性的发展。首先,教师要注重日常的观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有的学生比较外向,善于主持或者是辩论。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特长,积极地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或者是朗诵比赛等,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展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但是文笔较好,善于写作,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作文比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中要鼓励这样的学生积极地发言,让学生能够得到锻炼,通过发言让学生敢于在公众面前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的优势或者是闪光点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充分的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树立良好班风,构建和谐班集体

班级的建设和管理除了要靠一定的制度外,还需要树立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班级的学习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对一些不遵守班级制度的学生要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批评教育,进而引导学生在集体中要有团队意识,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而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次,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如,可以开展短跑接力赛、拔河比赛或者是开展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彼此熟悉,并能够团结一致。小学阶段的学生合作意识单薄,这就需要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合作,让学生树立起团队意识,进而教会学生合作学习。学会关心他人,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无限大;此外,要利用好班级资源,如黑板、墙壁、窗户等,可以定期的办黑板报或者是在墙壁上张贴一些优美的文章,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文学和文化意识,进而净化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总之,树立良好的班风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构建和谐的班集体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结语

总之,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师在管理和教育过程中要爱学生,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学生,用自己的关怀和信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自己的人格引领学生的人格,充分的发挥教育的力量。

作者:贾璐源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武沟乡渠口小学

参考文献:

[1]张玉国。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xx(26).

[2]苟举强。浅谈小学班级目标管理方式的多样化[J].学周刊,20xx(26).

[3]杨光。针对小学班级管理的相关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37).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四

摘要: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作用不可忽视。文章从树立管理新观念,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来论述如何加强小学班级管理。

关键词:班级;管理;措施

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长久以来,小学班级的管理只停留在常规的秩序管理上,这种片面的管理起到的作用很有限。科学的班级管理应该综合各方面,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

一、科学创新,树立管理新观念

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改变权威式教育

很多教师从小都是在严格的管理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把自己的经验转变成对学生的管理方式,继续沿用体罚、打骂的方式教育学生,但是这样的方法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学生。权威式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统一要求,并且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采用严格的管教方式,使学生无法独立学习,也不能形成独立的人格,甚至容易造成学生的恐惧心理,不能和教师正常沟通。学生还可能在被教师体罚后出现偏激的言行,在行为上退缩、怪异,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权威式的管理,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摒弃教师的绝对领导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在平等的管理当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发展,建立起师生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的模式。

(二)改变保姆式管理

小学管理中存在保姆式管理的现象。小学阶段是学生品格和习惯的形成期,小学生日常的生活习惯都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但是保姆式的管理方法使得学生的很多事情都由教师包办,不仅使学生丧失了自我锻炼的机会,也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遏制。教师应该改变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管理,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参与班集体的活动。班集体的主人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不过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班集体的参与者。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实践中相互配合,大胆探究,使学生得到经验和启迪。

(三)改变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管理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班级管理一直都服务于学生的成绩,管理规章制定和实施的重心都放在提高成绩上,忽视了感情、技能、认知三个目标的达成。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和教师之间就难以信任,师生之间也就不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不到温暖,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更无法从班级活动中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并且树立科学的新观念。很多教育研究者探究的不应该是“如何让学生顺从”,而是“如何让学生来配合教师,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班级管理应该要用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与教育方法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在班级管理中,需要融入情感教育。教师在管理班级时应该以情打动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长辈有特殊的依赖性,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得道德认知的同时充分享受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且获得愉悦和满足。

二、注重素质,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

素质教育就是依据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才会主动学习。教师需要健全各种制度,并将其作为班级成员的准则,如卫生制度、学习制度、作业制度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度出来后,班主任还要及时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协助学生处理好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随时做检查,杜绝虚假现象。同时做好班干部的监督工作,定期评定,赏罚分明,注意将竞争机制引入学习中。重视选拔和培养班干部,调动学生参与管理。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还需要班干部的协助。培养一支有向心力的班干部队伍,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学生管理的重要途径。培养管理协助者,让他们能够及时反馈班级信息,为教师出谋划策,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需要教师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教育的艺术打动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温馨的环境。

作者:陈珍丽 单位: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径贝小学

参考文献:

[1]马欣川。现代心理学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26-6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36-54.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52-85.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及策略论文 篇五

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其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成败。要将后勤管理工作执行到位,就需要学校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实现后勤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一、学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后勤管理队伍素质差

后勤管理队伍的素质差主要表现为后勤管理工作中缺乏专业的后勤人员,导致后勤工作滞后。一般情况下,后勤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两方面的素质,第一方面是后勤人员的管理文化程度要达标,第二方面是后勤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要符合要求。目前的小学后勤管理人员在这两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在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后勤管理人员并不是很多,大部分后勤人员都属于中等学历。其次,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欠缺,比如说财务、水电、校园绿化和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2.后勤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

在后勤岗位上,后勤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因为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所以学校会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教研活动,并且会给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而这些机会和活动恰巧是后勤管理人员体会不到的,所以导致后勤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后勤管理人员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管理水平却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

3.后勤管理人员竞争激烈

后勤管理人员在年终考核上与教师拥有同等的考核资格,但因为两者的工作性质的差异,决定了最后的评优结果。由于这样不公平的待遇,导致后勤管理人员缺乏工作中的主动性,也缺乏创新意识。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时,教师就会获得物质上的奖励与精神上的支持,从而拥有了工作绩效竞争的资格,而后勤人员由于不受外部压力的影响,导致主动服务意识差。

二、解决小学后勤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规范的后勤管理制度

学校的后勤管理主要是为学校的发展服务的,所以为了促进学校的。迅速发展,就需要建立科学化和标准化的规章制度。只有建立科学化和标准化的规章制度,才能将后勤制度管理的权威性树立起来,防止后勤人员的不良作风造成不良影响,促进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后勤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必须做到两个方面:

(1)建立后勤管理制度。建立后勤管理制度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如有的小学生不服从后勤人员的管理,不认真打扫宿舍卫生,面对这样的情况,管理人员就可以安排宿舍值日表,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认真打扫宿舍卫生;有的学生不重视安全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就可以和领导及时沟通与联系,推荐学校多组织一些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这些问题如果能够得到解决,就能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

(2)建立财产登记制度。对于教学中用到的教材和器材的领取,学校可以指定一个人进行管理,建立实物台账登记管理制度;对于体育方面的器材借用,也要进行详细的登记,保障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促进校园文明风气的形成。

2.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后勤管理与人员素质的矛盾更加突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最需要提升的就是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后勤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

(1)提升后勤人员的政治素质。首先,后勤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是后勤工作的重要保障,能够保障后勤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其次,后勤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和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如果后勤管理人员在执行工作期间做不到公平公正,就会激化教师和领导之间的矛盾,所以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很重要。

(2)对后勤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后勤人员不仅包含管理人员,还包括兼职工、炊事员等。在小学学校中,由于后勤管理人员的平均年龄都比较大,加上后勤人员的工作纪律性比较差,所以形成了后勤人员消极的工作态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对后勤人员进行分层管理,从而提高后勤工作的质量,保证后勤工作的规范运行。

总之,后勤管理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要求后勤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学习,从而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后勤管理主要是为学校服务的,因此学校要协调好后勤管理与教务处、财务处以及人事处等各方面的关系,从而提升学校的综合办事能力,保障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江樱。浅谈小学学校后勤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86-86.

[2]韩静娴。浅谈中小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55.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篇六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的“理性”问题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老师的“理性”

老师作为一类群体、一类职业,其“理性”因素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老师来说,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很多规范、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有“理性”,使各方面达到规范状态,不能超越老师应有底线。同时,老师应不断提升个人教学水平与个人修养,使自身素质有一个更高水准。当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时,老师应运用“理性”管理,将各方面问题协调好,保证管理更有艺术和智慧。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学生的“理性”

小学生正处于特殊阶段,受到年龄影响,这一阶段学生由许多特性。小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他的角色是一名学生,因此学生不仅要有孩子的本性,还要有学生的样子,这是教育的要求。在学校,学生受到学校、老师的规范和约束,应保证行为的合理性、合规性,这就是学生的“理性”。若一味强调学生的个性,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那么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就会乱作一团。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的转换

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老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通过解决问题,做好“情绪”与“理性”的合理转换,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基础。小学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既要充满爱心,又要严肃有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班级管理良性循环,才能使小学生得到培养。通过情绪化理性和理性化情绪指导,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得顺利。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化的理性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理性”方面,若只严格执行规范、条例,缺少弹性空间,就会使学生的活动受到局限,这是管理中的弊病。要是老师一味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会把学生培养成没有主见、没有观点的“生物”,对小学班级管理来说是悲哀的。因此,小学班级管理中,要在理性基础上进行调试,形成一种情绪化理性管理。在理性管理的指导下,增加一些艺术性和智慧性,对学生进行授权,使学生得到尊重。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选出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班级管理的作用。二是保证每位学生有事干。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中,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义务。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锻炼,丰富体验和感受。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理性化的情绪

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味运用情绪进行管理,会使管理走向极端。因此,应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倡“全员参与”的形式,保证班级宏观调控,形成一套自律管理模式。老师单纯依靠情绪管理,会对学生造成极大危害,小学生自身具备的天性对教育来说是十分可贵的。所以,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应在保持一颗爱心的基础上,采取严格的方式方法,形成理性化情绪,对学生加以约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包含管理智慧。小学老师通过对小学生“情绪”与“理性”的把握,不仅增加管理中的艺术,而且提升管理中的温暖,使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管理”得以转换,以此实现教育本质。因此,使小学生学习、老师教育、班级管理到达应有境界。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及策略论文 篇七

浅谈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管理行为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没有与之相应的管理理念、管理行 为的支撑与保障,新课程的实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名副其实。

面对新课程所引发的诸多新的变化、新的情况以及新的问题,管理者必须 本着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人、校”共同发展 的根本宗旨,选准新的立足点,赋予管理新的内涵,创造管理新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 层次和管理效能, 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保驾护航。因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学校管理应亟待关注如下问题 :

一、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

以往的管理很少关注学校定位,对学校缺乏一个整体的盘点,推着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 是学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课程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只有从实 际出发,找到促进自己发展的“第二曲线”,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就需要对 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

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是一个关键环节,是学校追求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的起点,它 关系到学校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设计并制定出与自身相吻合的发展战略。因为只有明确了 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课改给了学校发展极大的自由度和极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用先进的理念贯穿 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学校的目标达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发展空间狭窄

繁重的工作负担和家庭生活压力,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学识水平、综合能力等方面难有长进或长进甚微。加之,职称晋升缓慢、职务升迁无望、学历提高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机械循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成就感差、工作进取心弱、职业怠倦感强烈,心理问题严重。应该说教师劳动并非简单重复的过程,而是复杂的多样的创造性过程。但由于发展空间狭窄、人生前途渺茫,因而工作激情不足、前进动力不强、实践反思不够、创新精神缺乏。在言谈举止、思维方式、工作状态等方面往往带有明鲜的职业烙印。因此,社会有识之士应帮助教师明确发展目标,在职务提拔、职称晋升、学历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教学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知名度方面多给教师机会,并吸引教师参与到管理层中,使教师能永远看得见希望,追赶希望,燃起发展的激情,产生前进的动力,从而战胜心理怠倦和惰性。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和心理指导,提升教师应对压力的能力,帮助教师消除心理障碍,正确对待荣誉得失,形成并强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三、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虽然被经常提及,但它没有真正地在管理过程中生根发芽,在现 实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究其根源是受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太深,习惯于权力支配 、无条件服从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其实,教师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具 有双重身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 的管理和心理环境,唤醒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充分 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才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效益的管理,有赖于大家的相互 尊重、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转变“家长式“的工作作风,打破单一的、 封闭的工作局面,走出“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增强民主意识、团队意识,采取柔性的、 开放的管理策略,把广大教师当作合作伙伴,与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交往和探讨,最大 限度地实现教师的“参政”、“议政”、“创新”、“求异”,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 断完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取得最大认同和理解,这是畅通管理渠道、保证目标实现的重 要前 提。真正的民主管理是思想交流、碰撞、互动中谋求统一的过程,教师如果不再只是被动 服从,而是主动适应,管理才会有质的飞跃。

四、德育智育脱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可见,传道是为师的首要任务,教会学生做人比教会知识本身更重要。但由于体制原因,近年来教育的功利性日益加强,相当多的教师教书而不育人,重智轻德,育教分离。过分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弱化教育的人文性,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而且降低了教育的效度。因此为师者要转变教育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探索教学改革的模式和方法,正确定位自身职能,切实起到“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促进者,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协调者”的作用,这是时代对每个教师的要求。

五、追求“人本”的管理极致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基于此点,关注教师的成长,立足 于发现人、培养人、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正象有人 说的那样: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

反思我们的管理实践,凸现的是教师的工具价值,即把教师当作完成学校目标的工具,没有 全面地关注教师的需要、成长和发展,忽视了对教师的发现和培养,或者说仅仅维持在低效 的培养水平上。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因为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研究表明, 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指标只有一个,就是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若照此定位,就不难理解“ 立足于发现、致力于培养”该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作为管理者,更多考虑的应是如何造就一 支专业化的队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如何根据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出因人而异的培养规划,如何按时代的要求,促进 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尤其在课改的起始阶段,管理者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研究型教师 的培养、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等新的技能培养等等,都需要 一个一个地去攻破,只有这样,教师的工作能力才会与日俱增,教师的整体实力才能不断攀 升。

总之,重建制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所以在重建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 和要求,取得目标上的认同,本着促进… …人、发展人的根本宗旨,使制度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42125.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4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