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备课教案我支持在教科书上写!(备课教案我支持在教科书上写什么)

备课教案我支持在教科书上写!(备课教案我支持在教科书上写什么)

更新时间:2024-01-02 15:00:33 点击: 来源:yutu

  教案写在书上,既能节约时间,又实用

  教案写在书上,既能节约时间,又实用。上课的时候,看教科书就会看到教案,不是比翻看教案本要好吗?

  上学期,教研室的领导到我们学校推门听课,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直接推开了教室的后门,进入课堂,那节课正是我在上初三物理的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的内容。

  从内心来说,很反感这种推门听课的方式,打断了老师上课的思路,影响了老师的发挥和学生的听课。

  下课后,教研室的领导问我,你上课怎么没有备课本?我回答道:我的确没有备课本,备课本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已,没有几位老师上课时拿着备课本上课,备课包括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课后反思,我把这些全部备在了头脑中和教科书上。

  我把教科书递给领导看,书上写的密密麻麻,领导认真翻了翻教科书,说了五个字:不错,真仔细!

  第二节课开始评课,我以为教研室领导要把我当做一个典型来批评,我也准备了一些话语来应付教研室领导,首先领导让我发言,说一说这节课是如何上的?重难点是什么?突破了没有?自我评价这堂课怎么样?我按照领导的提问,逐一回答完后,领导很满意。

  关于备课本一事,领导很赞成我的做法,并用手机拍了照,带回去讨论后,准备全区推广,从此以后,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把教案备在教科书上。

  手写教案浪费时间、精力,没实际用处,就是应付检查的形式,完全应该丢弃。而在教科书上备课,是我这些年一直用的方法,超级好用,赞一波!

  我们这里的教案还要求手写,每星期五上交,这一项算在教师量化考核积分里,10分。所以,我们所有的教师都老老实实手写教案,不敢落下一次。

  大部分老师写这个就是为了应付检查,在教案集上抄一点,应付了事。当然,我说的是大部分,刚毕业的老师详细写一写还是有必要的。

  对于老教师来说,尤其理科,知识点就那么多,闭上眼都知道在哪一页,怎么教也心中有数,写教案就是做做样子,根本就不会拿着用。

  相对于写在本子上的教案,我更喜欢直接写在课本上。课堂授课环节简单标注一下,重难点写一下,词语的品析写在句子旁边,相当于做批注。

  这样备课的过程就是自己解读文本的过程,一篇文章这样解读一遍,知识点、重难点心中清晰明了,比写在本子上更直观,还似乎有一种亲密接触的感觉,和作者对话的感觉。用这种感觉授课远远比用教案本上课舒服。

  我觉得读书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批注,我也常教学生做批注。在课本上备课简直就是做批注。平常上课的时候,我也习惯让学生把知识点,直接记在课本上,便于他们日后的复习。

  我用过的旧书上大都密密麻麻记了好多东西,有一个同事晋级答辩的时候,借我的书用,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说有你的书,就哪里还用得着教案呀,真是宝贝。

  只要教材不变,一套教材我会反复用,有外行的人可能说,用老教材,多不负责呀,其实,课本上的知识点并不会变化,发生变化的可能会是侧重点,只要我们在课本上标出来就可以了。

  其实,变化最多的是呈现方法,就是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状态,做相应的调整,但这些是无需写出来的,也是事先写不出的。胸中有丘壑,自然会根据不同的学生状态做出不一样的改变。

  每学期期末,镇中心小学都要对全镇老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所谓教学常规,就是指教案,作业批改,计划总结,试卷分析等。

  教案是检查的重点,要求得很细,对教案的字数,格式都有要求,必须手写,要有重点难点,教学反思,教学步骤要完整……

  其实,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备课本上抄写得工工整整的教案基本上都只是应付检查而已,都是从各种教学用书上抄下来的,没有几个老师上课时会拿着这样的教案,因为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拿教学用书上课。

  那么,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课吗?当然,就算是我这样从教二十年多年的老教师上课之前也是需要备课的。这个备课绝不是拿着教学用书去抄写,而是根据自己的班级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在教本上勾勾画画,圈圈点点。

  这样的教案,也许其他人看不懂,也许没有抄写得教案那么漂亮,但却是老师的对教学流程的设想,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因为注入了自己的思考,我们把这样的教案称为“有灵魂”的,这样的教案,才是老师讲课时真正的“秘诀”。

  曾记得我初中有一个生物老师,上课时连课本都不带,更不要说教案了。他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了如指掌,一上课总是漫不经心地让我们翻到课本第几页,划出第几个自然段第几句,讲起课来,行云流水,不带半点磕巴。

  这手绝活算是把我们这些毛孩子镇住了,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因此我们的生物成绩特别好。现在想来,可能是这个老师事先在办公室对于今天要讲的内容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教学流程了然于心。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他的教学艺术近乎崇拜,自然用心学习。对于这样的老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苛求什么教案呢?他心里有教案,对课本内容,对课堂教学流程胸有成竹。

  我学校也有这样的老教师,上课之前翻看一下教案、课本,连课本上书写教案的过程都没有。上课的时候夹着教本就去了,同样能很好的把握课堂节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来,课堂教学就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很多随机的东西。那种每个教学过程,每个提问都预设好的教案,真正应用于课堂教学能有多少呢?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备课本上的教案也好,教科书上的教案也好,心里的教案也好,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只要老师能把握住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的节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教案的形式呢?

  前面三年,我们都是用电子教案,今年又忽然要求要手写教案,感觉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了!

  不是老师的人是不知道,手写教案,最痛苦的是语文教师,上一节课45分钟,写一个课时的教案要30分钟,而且还要准备PPT。真的直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了。问题是别人不是天天登台,教师是一天要等数次台啊!

  亲爱的领导,你们是不在一线不知道一线的火力猛啊!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活动,处理偶发事件,一天跟班六到,接待家长来访,这是什么工作节奏,你真的知道吗?

  记得好久好久以前,我刚刚毕业的时候,年长的老师告诉我说,到了多少多少岁就可以在书上写教案了!可是真的有那么一天吗?

  教案写在书上,真的是节约时间,而且实用。上课的时候,什么都不拿,但是教科书一定会拿。上课的时候,看教科书就会看到教案,不是比翻看教案本要好吗?

  一是课本使用原则是宁脏勿净,看起来密密麻麻,脏兮兮的,可都是宝贝;随时批注,点评,尤其是关注课后习题,注解,随时记录新方法;补充解读深化教材内容,尤其是注重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记录的东西都是串串珍珠。

  二是自己使用过的教案也是自己的宝贵财富,修补之后,再使用,不时有新的发现;还对自己当时的思路很惊讶,自己有时候,还真能想得到,想得多;还发现自己过去曾经犯过错误,幸亏保留备课本,要是没有旧备课本,错误还将继续下去,真是老树发新芽。

  四是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教案,但是,课本上边的很多东西,稍加整理,就是优质的自媒体文章。

  五是备课时,随时运用自媒体,看看最新动态,对照大家什么看法,自己又进一大步,得心应手啊!

  总之,备课写在教材上,用着自己的老教案,上起课来,娓娓道来,指导点拨,师生互答,其乐融融,课堂效率就是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18808.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18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