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1964年我毕业

1964年我毕业

更新时间:2023-12-27 09:30:01 点击: 来源:yutu

  1959年9月,我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稀有元素专业

  1959年9月,我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稀有元素专业。1964年7月,我们5年的学业已大功告成,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都通过了,我们等待的是毕业分配,这也是人生里程重要的一步。校方对这项工作很重视,早在3月份,便以公函的形式通知每个毕业生的家长,并盖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公章,“请家长协助学校共同对学生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学生能坚决服从国家的分配。愉快地到祖国所需要的地方去”。

  在家乡广东中山,我的母亲也收到这份公函,并亲笔写信给我,说:“我们家很穷,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你根本就读不起大学,你是我家的第一个大学生,是党和政府培养出来的,毕业后你一定要服从分配,为国家出力。”当时,我深受鼓舞,决心服从祖国的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贡献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记得当时我们一共填写5个志愿,我大概是这样填的:第一是“服从分配”,第二、第三、第四是边远、艰苦的单位(云南、陕西、吉林),最后一个志愿想填写广东,但没有需要的单位,我就填了上海。最后我被分配到上海化工局。

  1964年7月31日,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日子之一。这天晚上,北京市委办公厅在北京市工人体育场,举行首都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报告会,周恩来总理亲自给我们作报告。白天,我拿到印有“报告人:周恩来同志”的入场券时,兴奋不已,这是多么光荣的事啊!可以亲眼见到敬爱的周总理了!这一天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巴不得报告会马上到来。

  晚上7时,我们乘校车按时抵达工人体育场,参加大会的毕业生足足有上万人。报告会于7:30准时开始,出席报告会的领导人有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彭真市长。会上周总理作了关于“革命和劳动”的报告。首先周总理阐述了国际形势,分析了“两个世界和两种趋势”。接着论述“革命和劳动”,号召知识分子必须参加劳动,与工农兵相结合,改造世界观,为祖国作出贡献。

  他还引用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名言,勉励大家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去。最后总理讲述了知识分子革命化和劳动化问题,总理说,当前,在全国1500万同龄青年中,每年才有20万大学毕业生,你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但你们只是“半知识分子”,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生活斗争知识和经验,必须积极投身到实际工作实践中去。总理要求大学生毕业后先参加两年劳动见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工作中学习技能,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参加体力劳动。这样,才能实现知识分子劳动化。同时,要促进劳动者知识化,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从而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这个任务是非常光荣和艰巨的!

  会上,陈毅副总理和彭真市长也讲了话。与会的应届毕业生都受到极大的鼓舞,决心按照总理的指示投身到火热的实践中去,做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由于报告会的入场券太珍贵了,我一直把它珍藏了40多年!

  8月27日下午,科大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谭震林副总理、郭沫若校长等领导出席。毕业典礼在校歌中开始。谭震林副总理首先讲话,主题是“论德与智”。接着郭沫若校长作关于“又红又专”的报告,他说,大学毕业了,但是学问还不能“毕业”,要始终保持学生的态度,活到老,学到老,百炼成宝刀,百年不生锈,真正做到又红又专。做一个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要作出一辈子的努力。校长勉励大家永远高举思想红旗,成为毛主席的好学生。裴丽生秘书长讲了知识分子劳动化问题。最后毕业生代表发言。大会在《国际歌》声中结束。

  就在这几天,我们拿到了印有校长郭沫若签名的毕业证书。我的毕业证书编号是:0763。

  快要离开母校了,大家思绪万千、恋恋不舍。同学们互赠留言、相互勉励,还抓紧时间合影留念,留下美好的回忆。至今我还保存了5908系、我班、我组毕业前夕的集体照。

  去上海报到之前,我先回家乡中山探亲,看望老母亲和兄长。由于中山处于边防地带,当时国际形势比较紧张,人员进出均需要单位出具证明,因此,我必须向校方汇报,组织上很快给我开具了探亲证明信,令我想不到的是,证明信上盖了校党委的公章,可见当时何等重视。

  回广东的路上,我与同班同学李作江结伴,他也是广东人,一路上相互照应、谈笑风生,不亦乐乎。我们在武汉稍事停留,游览长江大桥;到了广州,我们游览七十二烈士陵园等名胜,然后惜别分手,各自回家探亲。

  当年9月底,我独自一人去上海报到,分配到上海化学试剂总厂,从事化学研究工作。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17281.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1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