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线路设计论文通用4篇(线路设计怎么写)

线路设计论文通用4篇(线路设计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3-11-30 04:45:17 点击: 来源:yutu

【摘要】机械工业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领域的主要应用技术。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直接影响着机电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效率,因此,对于设计人员来说,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升级和提高。本文在阐述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介绍了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常用方法,并对电路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的讨论。壶知道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线路设计论文》,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线路设计论文 篇一

公路的路线定线是公路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路线线形是一条公路的骨架,线形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公路的桥隧、人工构造物、路基、路面等的设计,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同时在公路建成后,如果再要改变线形,一般也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路线,一经建成将长期制约着公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所以,有的国家提出公路路线是公路的生命,它对汽车行驶的舒适、安全、经济和道路的通行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

1 公路线形设计

(1)纵断线形标准不高。新建公路的平面线形设计标准大部分取上限,这样考虑非常好,其优点在公路改(扩)建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证实。相反纵断线形的设计几乎完全受填挖方量控制,从而导致纵断线形设计竖曲线半径过小,竖曲线短。建议今后在线形设计上考虑公路的综合服务水平,适当提高纵断线形标准。做到平、纵、横的合理搭配。

(2)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时,往往受利用旧路减少占地的思想所限,导致平面线形标准偏低,比较方案思想放不开,可能有好的方案落选。如果摆脱利用旧路的思维局限,新线取直后即可提高新形指标又缩短了平面距离。因此建议新建公路以发展的观点确定路线平面线形标准,对于旧路改建工程设计思维要尽量摆脱利用旧路的限制。

(3)以往设计文件提供的工程占地基本准确,这为工程管理部门前期拆迁提供了依据,但也有个别设计文件提供的占地不准或量不够,同样给工程管理部门带来极大麻烦。希望在今后的设计中更加重视。

2 公路路线设计的原则

2.1 质量为本的原则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公路路线设计要严格按照既有的规范和标准来,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施工的质量和效果,平原地区线形设计属于常规设计,按照常规设计规范把握好设计质量即可。山区线形比平原地区复杂,除了要控制常规设计质量外,还要注意平面线形、超高的设置、纵面线形设计及爬坡车道和视距等问题。

2.2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原则

一般情况,路线大的走向在路网规划时就已确定。因此,路线选择需要从路网全局出发,根据路网整体情况觉得其中某条道路的走向,以使得整体路网的结构最佳,效益最大化。同时,局部道路的线路选择需要进一步细化,进行多方案必选。

2.3 多方案比选原则

公路线路设计往往穿越地形复杂。不同路段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难度有所差别,尤其是山区道路,路线设计和选择需要考虑因素更多,设计要求、施工条件和造价、工期、技术角度、经济性角度等综合取舍,选定局部最佳方案。

3 公路路线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国外发达国家关于公路路线设计的理论已经从单纯考虑汽车的动力学要求,逐渐注重考虑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征,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线形设计后使用上的舒适性,并在开展设计的安全性、连续性、一致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我国的路线方案基本上是采取传统的经济评价、财务评价以及工程技术方面比较方案优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忽视了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不能全面反映线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济上最优的方案未必是最优方案。

(2)直线设计是最经济的方法,不但可以减少工程建设所需要的材料,还可以开课司机的视野,减少视线盲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但并非是一味的将直线设计为公路线形。研究表明,长久设置直线又将导致司乘人员因线型单一,沿线景观单调而引起疲劳,故公路线形设计不能无限制的设计长直线。

(3)直线过长,在平原地区,由于路线选择受地形限制很小或基本不受限制,为了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在路线设计往往会设计过长的直线段。

(4)缓和曲线长度不满足总和要求,部分公路在路线设计师只满足和曲线的最小长度,而没有综合考虑到路线线形,这样就会出现缓和曲线的长度不符合线形和超更高要求。

(5)超高横坡度及超高过渡段位置不合适,公路经过居民区的路段,车辆必须限速,同时车辆必须受到当地交通的管制,这样的情况下适当的减小超高横向坡度是有利的,但是往往在设计时只考虑横坡设计,设计相同的双向横坡,这样就不能保证有足够的超高横坡,造成车辆在弯道出转弯困难进而引发交通事故。

4 公路路线分析方法

公路路线优化问题具有设计目标不可公度性和目标间的矛盾性两大特点,设计目标的不可公度性是指各个目标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很难加以比较。线性设计目标间的矛盾性是指如果采用某种方案去改进或改变某一目标值,可能会使另一目标的最优值变好或变坏。

5 可靠性研究分析

可靠度理论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应用很早就已经开始研究,而我国将可靠度理论应用在公路路线设计方面研究还未全面开展。可靠度理论在一些领域特别是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学中应用较广泛,同时在运输工程学领域也有研究,如公路排水管道设计、交通信号灯间隔时间可靠性分析,信号配时设计等。可靠度理论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用概率来描述工程结构可靠性的问题。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公路路线设计应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面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是公路设计的依据,也是评价公路路线设计可靠性质量的标准,其表现为一系列规范条文,这些规范条文既有原则性的。也有针对各个细部的,所有规范条文构成一个系统现状数据,包括路线设计成果及公路环境约束的数据。公路设计成果数据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用值,环境约束状况则包括地形、地质、水文情况等。将公路设计现状与评价标准

铁路线路设计 篇二

关键词:轨道减振器;模具;注射

地铁线路轨道减振器安装在地铁轨道线路路基上,通过橡胶的剪切、压缩变形来缓冲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降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轨下基础的振动,从而起到降低结构振动及振动噪声的作用,如图1所示。

1产品分析

图2为某地铁线路轨道减振器结构示意图。所研制产品由橡胶及金属骨架在一定工艺条件下硫化成型,其要求具有稳定的垂向动态及静态刚度性能,且动静刚度比≤1.5,疲劳≥300万次。通过分析其结构特征及性能要求,并结合本司工艺成型特性,设计了注射模具,通过注射成型精准控制工艺参数,实现了该类型产品注射成型生产,有效减少了硫化时间,降低了成本。

2注射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该产品模具总体结构如图3所示。模具由注胶系统、型腔系统、定位系统、排气系统、封胶系统5部分组成[1]。结合注射机结构及产品结构,模具采用立式三腔分布,每腔采用六点注胶方式。型腔采用纵向Half式结构,便于产品与模具型腔自动分模,分型面处设计密封系统,同时设计有排气通道将型腔内部气体通过真空泵抽出。

2.1注胶系统设计

[2]分析产品结构特点,产品为非对称性结构且型腔胶层结构复杂,厚度不一,注胶系统水平流道采用四级分流道结构,垂直流道采用一级分流道结构[3],如图4所示。经过sigmasoft仿真计算修正,最终确定梯形截面结构水平流道,各级流道设计非等比例截面,同一级别水平流道中进胶口一致,每个垂直流道末端处设计2个进胶口,实现各模腔注胶平衡。

2.2型腔系统设计

型腔采用Half式结构如图5所示。型腔通过高精度控制分型尺寸,确保Half瓣模分型面处良好封胶,同时便于产品自动脱模。各Half式瓣模之间通过拉杆连接,在注射机动力机构作用下实现纵向拉开与闭合,进而实现产品与模具自动分离。

2.3定位系统设计

为有效保障产品成型质量、底模组件、型腔组件、上模组件、流道板组件等相互之间通过直销定位机构进行精定位[4],如图6所示。每瓣Half式型腔组件与底模通过两直销及销套定位,7级精度间隙配合设计。上模组件与型腔组件通过直销末端锥面定位,流道板与上模组件之间通过直销定位。

2.4排气系统设计

由于该产品的结构特点,型腔底部凹槽处易裹气,模具型腔分为两瓣Half式结构,利于排气,Half瓣模之间通过精密配合防止跑胶,分型面靠近橡胶型面处随型设计容胶槽实现产品在成型过程中跑气不跑胶。如图7所示,主体部件在水平及垂直分型面处设计密封系统,靠近型腔侧设计抽气通道,并在末端设计排气口,生产过程中通过真空泵进行抽气,将气体排出,有效降低产品气泡质量缺陷发生率。

2.5封胶系统设计

该产品在金属骨架边缘部分位置全包胶,而部分位置非包胶结构,且金属骨架结构不规则,封胶难度极大。如图8所示,本模具型腔采用垂向整体过压封胶,侧向锥面楔紧封胶。对于全包胶面,通过L型凸台进行金属骨架托起定位,保障包胶厚度;对于非包胶面,采用平面接触,高度方向过压金属骨架封胶。

3模具硫化仿真计算

在三维软件中进行模具3D结构设计,然后将3D结构模型导入sigmasoft进行硫化仿真计算,如图9,10所示,经过多轮计算修正,最终得出模具顶板温度165℃,底板165℃,硫化时间[5]15min,注射压力150kg/cm2工艺条件下,各模腔产品硫化程度一致,均达到99%以上。

4模具工艺验证

经过批量生产验证,该模具运行良好,如图11所示,在磐石注射机上生产,借助注射机台驱动力,实现产品与Half型腔瓣模自动分离,在出模工装作用下实现产品出模,在注射成型工艺条件下,有效降低硫化成本,具有良好经济效益。批生产产品经试验检测,各项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如图12及表1所示。

5结论

路线方案设计 篇三

【关键词】 铁路线路;风沙段落;优化设计

1项目概况

新建额济纳至哈密铁路川地托至梧桐水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甘肃省肃北县境内。线路自临策线的额济纳车站引出后,利用临策线至预留车站川地托,在川地托车站接轨后(与临策正线贯通),跨过嘉策铁路,向西北方向行进,经过额济纳旗的黑鹰山矿区、肃北县的马鬃山矿区,接入新疆自治区哈密市的梧桐水。本线为疆煤外运的大能力通道,对于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完善路网功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段由东向西共经过额济纳河冲洪积平原、内蒙古高原剥蚀丘陵等地貌单元。地势中部高,两端低,沿线戈壁占绝大多数,植被稀少,发育众多干河床。沿线不良地质类型有2风沙、风蚀、危岩落石等。

本段经过大部分地区为荒漠无人区,沿线多金属矿普查区分布较密集。选线设计的重难点是尽量绕避多金属矿普查区及不良地质,并结合地形地貌选择合理线位节省工程投资。

2线路设计特点

2.1风沙地区线路设计。线路经过的额济纳河冲洪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总体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海拔高程940~1100m,分布有近南北向的古河道,河道宽500~1000m,切割深度不大。常有固定、半固定的沙丘地分布,根据额济纳旗气象站及肃北县气象站观测资料,本区最高风速(瞬时)25、32m/s,年平均大风日数(≥8级) 44、71天,风力等级≥7级且年累计刮风时间大于90天,秋冬季主导风向W、NW,春夏季主导风向E、ES,均位于风蚀作用区。

本段线路设计时通过以下几点减小沙害:①尽量与主导风向平行;②宜采用填方,尽量避免挖方,路堤部分的路肩填土高控制在3m左右;③线形应尽量顺直。

2.2高原剥蚀丘陵区。地势平缓,起伏不大,风化剥蚀强烈,海拔高程一般1000~2000m,相对高差50~100m,山脊平缓,山顶浑圆,山坡坡度10~30°,沟谷开阔,切割微弱,多呈“U”字型。植被稀少,碎石遍布,剥蚀强烈,地表多为风化破碎的岩块覆盖,其间有基岩残丘、片状风积沙丘分布。区域内密集分布着多金属矿普查区,并有泥石流、危岩落石及膨胀岩等不良地质。线路在经过这些区域需多做方案,尽量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方案。针对不易明显区分优劣的线路方案需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得到推荐方案,见下例。

2.2.1红旗山地区局部方案研究。红旗山地区段线路位于红旗山、跃进山山间谷地,本次设计,研究了长路堑方案(方案1),设置了3km长路堑,和短路堑方案(方案2),设置了900m路堑,详见图。

图红旗山地区方案示意图

2.2.1.1方案说明。方案1:长路堑方案。线路自风雷山站引出后,向西行进,设风雷山特大桥后线路向西南行进,越过红旗山谷设红旗山特大桥,然后线路折向西,从红旗山南坡以路堑形式通过,并设红旗山站,出站后向西继续以路堑形式通过,经约3公里长路堑后,向西至比较终点。本方案正线长度16.95km,特大桥2座桥,总长1960米;大中桥2座,总长104米,工程投资24788.21万元。

方案2:短路堑方案。线路自风雷山站引出后,向西行进,设置长900m路堑,进入跃进山、红旗山间谷地,并沿谷地南侧前行,设红旗山站后,至比较终点。该方案比较范围内线路长16.6km,主要工程为桥涵、路基工程,大中桥5座,总长648米,工程投资20925.15万元。

2.2.1.2工程技术经济比较表(见表)。

2.2.1.3方案评价及推荐意见。长路堑方案优点:以长路堑形式通过与短路堑方案相比可以减少路基加固防护工程,移挖做填,填挖平衡,减小临时用地;缺点是挖方段落长,不利于排水,较短路堑方案线路展长350m,桥涵工程大,增加投资3863.06万元。

短路堑方案优点:线路顺直,线路较长路堑方案短350m,挖方段落短,有利于排水。缩短桥长1416米,减少投资3863.06万元。缺点是:沿跃进山、红旗山间谷地南侧行进,部分地段较陡需增加大路基防护加固措施,部分段落挖深较大,增加施工难度。

考虑短路堑方案线路顺直,投资较省,故本次设计推荐采用短路堑方案(方案2)。

3结论与建议

进行铁路线路设计时,需结合地质、地形地貌特点,选择合理线位,尽量节省工程,减少投资。

参考文献

路线方案设计范文 篇四

【关键词】山区公路;选线方案;选线技术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山区的面积占到整个国土面积将近70%,而山区的公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山区公路的选线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对专业知识和各种信息进行应用,同时也要考虑山区的地形以及地质和水文等诸多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才能够选择一条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经济和政治以及技术等诸多方面要求的公路路线。

1.山区公路选线设计的原则及特征分析

1.1山区公路选线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

对山区公路选线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着相关的原则,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公路线路选择达到最优化程度。首先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对交通的安全得到保证,山区线路的选择设计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而进行实施的,所以要将人放在首位,在设计中采取主动和被动的防护措施,将其中的安全隐患得到最大化消除[1]。

其次是坚持地形条件和技术指导两者的有机协调原则,要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强调因地制宜地选用技术指标。要坚持以环境保护作为中心进行路线多方案必选论证原则,要使得方案能够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以及有利环保。还要坚持参考地质条件选线原则,以及坚持对典型工程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原则,正确处理公路工程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关系原则。

1.2山区公路选线设计的主要特征分析

我国的山区公路的选线设计要结合实际的地形进行实施计划,其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就是特殊性特征,山区的地形较为复杂,在布线的自由度方面相对较小,所以山区的地理环境对山区公路的选线设计有着制约性,沿河线以及山脊线和越岭线等成了山区公路的主体,所以在线路的平面指标的限制下会有着诸多难度,最为主要的就是受到总想指标的控制,故此有着特殊性[2]。

另外就是山区公路线路设计的变化性特征,同样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影响,对山区公路新路的选择会根据这山区的复杂程度进行变化,复杂程度越大变化的程度也就愈大。同时在复杂性特征方面是最为主要的特征,这主要就是地质构造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多变的立体性气候和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些复杂的因素对山区公路线路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对路线的选择也会受到这些因素而发生变化。

2.山区公路选线方案设计与选线技术探究

2.1山区公路选线方案设计探究

由于山区公路的地形较为复杂,所以在对其进行路线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力图将线路方案设计达到最优水平。首先对山区公路选线方案进行全面的布局,确定山区公路线路的起点,将大致的路线基本走向加以确定,然后在线路走向中的几个基本点进行确定,将其作为线路的控制点。接着进行逐段的安排,在相邻的主要控制点间划分成不同的段落,再参照道路的设计等级要求,结合实际的地形以及地址的条件,进行更加细致的布点,这样就将公路路线的走向带得到了确定。针对起点的走向在具体的实施上可以通过调查或者是踏勘的方法进行现场收集资料[3]。在大比例尺上对备选方案加以确定,然后再确定几条方案进行初步的评选。

对山区公路路线的走廊带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首先是连接细致部位的控制点,使之构成走廊带,主要就是通过比选方法对细致部位的控制点进行确定,然后将路线布置在1:2000―1:10000的地形图上进行,这样对简单的方案明确路段进行直接选定。最后就是定线,也就是对初步选定的路线走向带在控制点上加密。同时要能够根据道路的设计技术标准以及自然和气候等条件,并结合平、纵、横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加以综合性的设计,然后对道路的中线位置进行确定[4]。在对路线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的选择内容进行实施,首先就是要收集和路线方案有关的详细资料,在比例尺底圈上整合资料,进行初步的研究路线走向。对初步研究提出的方案进行实地的调查,再整理调查成果。

对山区公路线路方案设计总的来说分为平面线性的设计和纵面线性的设计以及横断面线性的设计。平面线性的设计主要就是和公路选线与地形选线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步骤上就是通过GPS技术进行收集相关的地形信息,综合评价可供布线的路线走廊周围的地质条件,将潜在地质危害找出并及时的治理,在选线上适宜选择曲线。而纵面线形的设计一方面要选择适宜的竖曲线半径,另一方面要合理应用极限坡长和坡比。对于横断面线形的设计要根据不同地段和地形,灵活的对横断面进行选择。

2.2山区公路选线技术探究

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针对山区公路选线,可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其中,这样能够将新路选择达到最优化。一般情况下,对山区的公路选线技术作为常用的就是计算机辅助技术以及GIS技术和数学方法,将其得到有机的结合能够将山区公路选线达到最精确的水平。从我国的选线技术的应用来看,最为常用的就是路线大师以及EICAD系统。这些技术的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对平面地形以及纵横断面等进行设计和绘制工程表,能实现多个虚交的处理。在山区公路选线过程中,通过GPS技术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而工作人员也能够通过这一技术得到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自然过程演变,达到实验的效果,这对线路的最佳选择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通过对GPI技术的应用所得到的信息,从而可对周围地形及地质和地貌等加以动态的构造,通过动态模型展现的效果达到对山区公路线路的优化效果。另外,通过Google Earth辅助选线也能够达到最优化的选线效果,其在清晰度上能够有效地满足路线方案的选择要求,在具体的实施步骤上,首先就是在CAD当中把山区公路线路的主要控制点通过多段线进行连接,然后导入Google Earth当中,从山岭对控制点连接线附近具有的各垭口加以分析比选。通过这一技术方法的应用,能够将山区公路选线得到直观全面以及多角度的进行分析,所以在展示的效果上比较优越。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山区公路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经愈来愈重要,所以对公路线路的方案设计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实际的线路方案设计过程中要能够将人本思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落实,要保证自然环境不遭到破坏。在此基础上进行最优化的选择路线方案才能够使得运输量得到保障,行车的安全得到保障,在公路的费用投入上也能够得到最小化。

参考文献

[1]张选虎。浅谈不同地质条件的公路选线策略[J].山西建筑,2012,(01).

[2]郭松影,刘岩。公路选线模糊影响图模型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12,(0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4篇《线路设计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11495.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1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