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0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0篇

更新时间:2023-08-17 15:00:14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t7t8美文号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一

第五课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

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

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

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

教学重点

知道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教学难点

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

教学准备:

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酢桨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多媒体展示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

7、我们能不能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比如,让郁金香在晚上也能开花。

8、学生讨论并交流。

第二课时

一、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学生交流各自解释。

3、多媒体展示:獾、蜻蜓、壁虎、猫头鹰、刺猬、狐狸,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4、学生交流各自见解。

5、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答案?

6、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7、师生共同确定研究方法并进行调查访问。

8、交流调查访问结果。

二、探究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1、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2、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3、学生讨论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学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发现。

作业:选择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查资料了解它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动物

白天 蚂蚁 蜻蜓 蝴蝶

黑夜 猫头鹰 壁虎 老鼠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二

4、造房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2、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造房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房子和现在房子的特点。

2、知道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造房子的艰辛和快乐。

2、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

教学重点

设计并建造房子

教学难点:

设计房子

教学准备

1、有关建造房子的材料、绳子、纸张、木棒、透明胶带等

2、有关各种房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们居住离不开房子,你知道房子有哪些不同的类型么?

2、欣赏一些不同类型的房子,说说它们都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如果让你来建造一幢房子,你会建成什么样子。板书:造房子。

二、学习新课

1、初步总结房子类型,看书上的图片,分析。

思考问题:古代房子和现代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谈论,汇报

2、探究造房子的原理

(1)谈话:刚才我们比较出现代的房子在高度、功能等方面远远优于古代的房子,在建造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呢?

(2)学生谈论,罗列,汇报

(3)引导:根据已经学过的《折形状》和《搭支架》,怎样建造既省材料有牢固的房子,你们有些怎样的建议?

3、造房子活动

(1)我们造房子可以用的材料(提示:我们建造的是房屋模型,所选材料的可行性)

(2)分析材料

怎样把可用的材料变得更结实(结合《折形状》所学的知识)

怎样连接这种材料(结合《搭支架》所学的知识)

(3)分析书上的图,你从图上能学到什么经验?

学生讨论,汇报

4、动手操作

分小组自由搭建,教师巡视指导(提示:模型不宜过大)

5、评比,总结。

三、总结

总结全篇活动

欣赏各种建筑

布置作业 篇三

1、把自己的图画得更具体,更美观。

2、把图旁的话写得更清楚,更明白。

3、动动手,为自己的设计做个模型。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四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

1、交流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参与辩论活动,能写出一篇辩论稿。

2、能够正确理解统计图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家采用的多种交流活动,理解交流的含义。

2、知道选择交流方式的标准是符合科学事实、方便别人理解。

3、知道用文字、图表、模型和进行辩论是常见的科学辩论方法。

4、知道怎样辩论和写辩论稿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向科学家学习。

2、愿意就科学问题展开辩论。

3、以中立的客观立场倾听和记录正反两方的意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科学家采用的多种交流活动,理解交流的含义

2、能够在辩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故事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故事资料,等会请各小组阅读资料上的故事,并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 公众为什么认为电话是贝尔而不是梅乌奇发明的?

(2) 什么原因造成了故事里出现的那样的局面?

2、学生阅读故事并讨论。

3、学生交流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归纳,如:贝尔用钱干什么了?归根结底是什么原因?梅乌奇应该做什么才能让公众知道电话是他发明的?

4、教师简单小结,板书课题(交流)。

二、明确交流的概念和交流的意义

1、 讨论:你们认为什么是交流?在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进行交流?

2、 学生分组讨论。

3、 汇报讨论结果。

4、 教师小结:交流就是让其他人了解自己想法的任何一种形式。在科学探究中要及时让公众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过程与方法。

三、研究交流的方法

1、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交流的重要性以及交流的概念,那么在科学探究中,人们通常有哪些不同的交流方式呢?

2、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所知道的交流方式列出来,越多越好。

3、小组汇报,并举例说明自己所了解的交流方式。

4、感受口头交流的方式。

(1)让学生描述甲虫的特征,然后请同学识别所描述的甲虫。

(2)让学生讨论一个话题,了解讨论的要点。

5、了解书面交流的方式

(1)图表:阅读66页的图表,你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用图表的方式进行交流有什么优点?

(2)海报:使用海报的形式要注意什么?

(3)图画:运用图画形式交流,有什么特点?

6、师生共同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在生活中要想交流,可以采取很多的方法。概括一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口头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如描述、讨论、电话、辩论等;另一类是用书面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的,如图表、海报、图画、书信、照片、模型等方法。

四、讨论使用各种交流方式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各种交流方式时要注意什么呢?

五、讨论:如何选择交流的方式?

六、作业布置:

收集材料,准备下节课的辩论会:对确诊“为植物人”的病人,我们应该继续治疗,还是放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交流的方式有哪些?如何选择交流方式?

二、辩论会:

1、按观点分组。

2、小组讨论,磨合论据。

3、辩论

4、教师点评。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五

2、搭支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

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学准备:

搭建高塔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

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

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

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

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

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

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

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

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六

2、神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其中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线路。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做不同部位,不同个体之间的神经反应速度实验并进行解释。

2、能够解释人的神经反应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保护神经中枢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人进行各种活动时,神经的反射线路(即反射弧)

教学难点:

能说出人体进行不同的活动时,神经传导的线路。

教学准备:

人体神经系统挂图,两支削好的铅笔(每人),一块橡皮。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同学们,我们同桌同学之间来做一个游戏,看看谁被打到手的次数多,谁被打到的次数少,每位同学实验五次。

2、讲明游戏的规则和要注意的事项。

3、开始测试。

4、学生汇报实验的结论,并讨论分析原因。

5、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后,得出实验的结论。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不相同的,反应快的人不易被打到手,反应慢的同学则被打到手的次数比较多。

6、质疑:我们大家所说的反应快慢是怎么一回事。

引导讨论:将学生已有的前知识引入到即将进行的新知识研究中来。

二、探究人体内的神经是怎样分布和传递信息的。

1、谈话引入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知:人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那么外界刺激的信号是通过谁来帮助传递的?我们大脑发出的命令又是通过谁帮助传向身体各处的?

2、学生讨论、汇报。

3、提问:请大家分析一下,向大脑输送信号的神经和传递大脑发出命令的神经会不会是一种神经呢?

4、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不会是同一种神经,因为它们传递信号的方向不相同,传递信号的作用也不一样)

5、小结:

把信号从感官或身体的其他部分传入大脑(或神经中枢)的神经称之为传入神经,因为这种神经的作用是传递感知的,所以又称为感觉神经,把大脑发出的信号(命令)传递到肌肉等处的神经,称之为传出神经。因为这种神经传递的命令大多是分布到肌肉上去的,指挥身体的运动,所以又被称之为运动神经。

6、谈话:神经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是否均匀呢?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7、学生实验

测测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通过实验探测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感觉有很大的差异,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

三、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同。

1、谈话: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分管人类的感觉、运动、语言、思维、记忆和情绪等功能,它是人的高级神经中枢,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都要经过它的思考并做出判断。和脑相连的是脊髓,它位于椎管里,它和大脑共同组成了人体的神经中枢,只不过它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只能分管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

2、学生活动

同桌同学互做膝跳反射实验。(眨眼反射等)

3、讨论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①从脑发出的神经叫做脑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相关的反射活动是不经过脊髓的,如人“看到红灯停、绿灯行”,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眼传入神经↓作出反应

(接受红、绿灯信号)(视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腿部肌肉

②从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相关的反射活动是要经过脊髓的传递的,如人的手触摸到仙人掌后,会很快地缩回来,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上传信号↑↓作出反应

手上感应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四、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七

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的作用:

1、省力。

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课后小节: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八

2、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常见的矿物。

2、认识一些矿物对矿物分类。

知识与技能:

1、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

2、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3、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科学眼光和探究精神了解发现我们大自然中的矿物。

教学重点:

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

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

教学准备:

花岗岩、放大镜、《科学材料袋》、纸、彩笔、矿物、食盐、挂图、岩石标本、小刀、铜钥匙、玻璃。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花岗岩的矿物组成。

1、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谁能说一说,花岗岩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教师引导。

3、提出要求:A、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B、把你新的发现用彩笔绘出来。

4、学生分组观察(画图描述花岗岩颜色,颗粒等方面的特点)

5、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交流。

6、归纳:花岗岩中有白色、肉红色、黑色的颗粒。

7、教师用科学术语解读:“花岗岩”

(二)认识常见的矿物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矿物岩石标本,学生分组观察。

2、问题:你们看到的是什么矿物?

3、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

4、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矿物标本。

5、教师发问:“你知道哪些矿物?”

6、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第二课时

(一)观察研究矿物的特征

1、师述:现在各小组讨论,还想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矿物?各组拿出方案。

2、学生分组制定观察矿物性质的方案,教师巡视引导并参与讨论。

3、学生代表介绍本组探究方法。

4、教师评价并引导,修改造作细则。

5、教师巡视,学生向由探究并及时交流。

6、教师提示(安全教育);如何用铜钥匙,小刀刃,玻璃的硬度来判别矿物的硬度。

(二)交流矿物的性质。

1、分小组汇报各自的探究成果。

2、组织学生互相和补充。

3、教师评价和小结。

(三)了解矿物的用途。

1、教师提问:A、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B、工农业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介绍。

(四)总结

1、学生代表(以小组为单位)谈学习收获和对自己的评价。

2、作业:查阅有关“矿物岩石”的科普资料。

小结 篇九

这节课,各位小朋友开动了脑筋,设计出了许多未来的交通工具,真不愧是未来的`发明家。

其实呀,我们世界上的很多设计家也和大家一样,收到了未来科技城眼镜博士的来信了,他们也设计了一些未来的交通工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是(幻灯片出示)无人驾驶车、代人蹬车的机器人、带“鳞片”的电动太阳能豪车、 堆叠式电动汽车、飞翔列车 、太阳能风能列车 、磁悬浮车等等。

老师相信,不管你们的小发明能不能推向市场,能不能成为现实,今天,你们都是胜利者。只要你们敢想、敢做,终有一天,你们的梦想会成真的!你们会成为真正的设计师的。那就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吧!

交通问题 篇十

1、乘坐起来还不够舒适、方便 2. 在水上航行的不能上岸

3、在陆地上行驶的不能下水、遇到堵车它就没办法

4、在空中行驶的还不够安全 5.不够环保和节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带来的10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888824.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88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