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高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优秀9篇(高二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

高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优秀9篇(高二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

更新时间:2023-06-27 13:01:26 点击: 来源:yutu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9篇《高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字写成的形式的`记数方法。

2、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的图。

3、扇形统计图: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扇形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在扇形统计图中,每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与360°的比。

4、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5、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6、确定事件包括:肯定会发生的必然事件和一定不会发生的不可能事件。

7、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不确定。

8、事件的概率:可用事件结果除以所以可能结果求得理论概率。

9、有效数字: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的数字。

10、游戏双方公平: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11、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最常用,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大;加权平均数12、中位数:数据按大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

1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跟其他数据关系不大。

14、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5、普查:为了一定目的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考察对象全体叫总体,每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16、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叫样本(有代表性)。

17、随机调查: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总体中每个个体被调查的概率相同。

18、频数: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

19、频率: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20、级差: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1、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1、标准方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3、一组数据的级差、方差、标准方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24、利用树状图或表格方便求出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25、两个对比图像中,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表示的意义一致,纵坐标从0开始画。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二

1.有向线段的定义

线段的端点A为始点,端点B为终点,这时线段AB具有射线AB的方向。像这样,具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记作:。

2、有向线段的三要素:有向线段包含三个要素:始点、方向和长度。

3、向量的定义:(1)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向量有两个要素:大小和方向。

(2)向量的表示方法:①用两个大写的英文字母及前头表示,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时,也称其为向量。书写时,则用带箭头的小写字母,,,来表示。

4、向量的长度(模):如果向量=,那么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记作||。

5.相等向量:如果两个向量和的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则称和相等,记作:=。

6.相反向量:与向量等长且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的相反向量,记作:-.

7.向量平行(共线):如果两个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则称这两个向量平行,向量平行也称向量共线。向量平行于向量,记作//。规定: //。

8.零向量:长度等于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零向量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是任意的。由于零向量方向的特殊性,解答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中是零向量还是非零向量。

9.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10.向量的加法运算:

(1)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11.向量的减法运算

12、两向量的和差的模与两向量模的和差之间的关系

对于任意两个向量,,都有|||-|||||+||。

13.数乘向量的定义:

实数和向量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数乘向量,记作。

向量的长度与方向规定为:(1)||=|

(2)当0时,与方向相同;当0时,与方向相反。

(3)当=0时,当=时,=。

14.数乘向量的运算律:(1))= (结合律)

(2)(+) =+(第一分配律)(3)(+)=+。(第二分配律)

15.平行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向量,则//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使得=。

如果与不共线,若m=n,则m=n=0.

16.非零向量的单位向量:非零向量的单位向量是指与同向的单位向量,通常记作。

=||,即==(,)

17.线段中点的向量表达式

点M是线段AB的中点,O是平面内任意一点,则=(+)。

18.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如果=(a1,a2),=(b1,b2),则

+=(a1+b1,a2+b2);-=(a1-b1,a2-b2);=(a1,a2)。

19.利用两点表示向量:如果A(x1,y1),B(x2,y2),则=(x2-x1,y2-y1)。

20、两向量相等和平行的条件:若=(a1,a2),=(b1,b2) ,则

=a1=b1且a2=b2.

//a1b2-a2b1=0.特别地,如果b10,b20,则// =。

21.向量的长度公式:若=(a1,a2),则||=。

22.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x1,y1),B(x2,y2),则||=。

23.中点公式

若点A(x1,y1),点B(x2,y2),点M(x,y)是线段AB的中点,则x=,y= 。

24.重心公式

在△ABC中,若A(x1,y1),B(x2,y2),A(x3,y3),,△ABC的重心为G(x,y),则

x=,y=

25.(1)两个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p],即0,p.

当=0时,与同向;当=p时,与反向

当= 时,与垂直,记作。

(3)向量的内积定义:=||||cos.

其中,||cos叫做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正射影的数量。规定=0.

(4)内积的几何意义

与的内积的几何意义是的模与在方向上的正射影的数量,或的模与在 方向上的正射影数量的乘积

当0,90时,0;=90时,

90时,0.

26.向量内积的运算律:

(1)交换率

(2)数乘结合律

(3)分配律

(4)不满足组合律

27.向量内积满足乘法公式

29.向量内积的应用: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三

平面向量

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总结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若a=(x1,y1 ),b=(x2,y2 )则a b=(x1+x2,y1+y2 )。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总结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交换律); +( +c)=( + )+c (结合律);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向量b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b= 。

(2)若=(),b=()则‖b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提醒有且只 有一对实数,使得= e1+ e2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导数的应用

1、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

确定函数在其确定的定义域内可导(通常为开区间),求出导函数在定义域内的零点,研究在零点左、右的函数的单调性,若左增,右减,则在该零点处,函数去极大值;若左边减少,右边增加,则该零点处函数取极小值。

学习了如何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之后,可以做一个有关导数和函数的综合题来检验下学习成果。

2、生活中常见的函数优化问题

1)费用、成本最省问题

2)利润、收益最大问题

3)面积、体积最(大)问题

二、推理与证明

1、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高二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其难点就是有部分结论得到一般结论,的方法是充分考虑部分结论提供的信息,从中发现一般规律;类比推理的难点是发现两类对象的相似特征,由其中一类对象的特征得出另一类对象的特征,的方法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分析两类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两类对象已知的相似特征得出所需要的相似特征。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而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三、不等式

对于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

1)二次项系数:如果二次项系数含有字母,要分二次项系数是正数、零和负数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2)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的根能够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这两个根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这时,两个根的大小关系就是分类标准,如果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根不能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来,则根据方程的判别式进行分类讨论。

通过不等式练习题能够帮助你更加熟练的运用不等式的知识点,例如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这种技巧以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九种技巧这样的解题思路需要再做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来。

四、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1、内容要目: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点斜式方程、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等。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直线的夹角以及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基本要求:掌握求直线的方法,熟练转化确定直线方向的不同条件(例如:直线方向向量、法向量、斜率、倾斜角等)。熟练判断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不同位置,能正确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两直线的夹角大小。

3、重难点:初步建立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观念,正确将几何条件与代数表示进行转化,定量地研究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两个独立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五、圆锥曲线

1、内容要目:直角坐标系中,曲线C是方程F(x,y)=0的曲线及方程F(x,y)=0是曲线C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及圆的一般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它们的性质。

2、基本要求: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意义,利用代数方法判断定点是否在曲线,上及求曲线的交点。掌握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和求这些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求曲线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及交点的中点坐标。利用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判定,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并利用解析法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

3、重难点:建立数形结合的概念,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掌握代数研究几何的方法,掌握把已知条件转化为等价的代数表示,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 篇五

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高二数学知识点 篇六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定义

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公共点P叫做垂足。

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注意点:a)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

b)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二面角的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2、二面角的记法:二面角α-l-β或α-AB-β

3、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2.3.3—2.3.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高二数学知识点5

求导数的方法

(1)基本求导公式

(2)导数的四则运算

(3)复合函数的导数

设在点x处可导,y=在点处可导,则复合函数在点x处可导,且即

二、关于极限

。1.数列的极限:

粗略地说,就是当数列的项n无限增大时,数列的项无限趋向于A,这就是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记作:=A。如:

2函数的极限:

当自变量x无限趋近于常数时,如果函数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就说当x趋近于时,函数的极限是,记作

三、导数的概念

1、在处的导数。

2、在的导数。

3、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

即k=,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注:函数的导函数在时的函数值,就是在处的导数。

例、若=2,则=()A-1B-2C1D

四、导数的综合运用

(一)曲线的切线

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就是曲线y=(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由此,可以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具体求法分两步:

(1)求出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即曲线y=f(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k=;

(2)在已知切点坐标和切线斜率的条件下,求得切线方程为_。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篇七

1、学会三视图的分析:

2、斜二测画法应注意的地方:

(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Ox、Oy。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轴o'x'、o'y'、使∠x'o'y'=45°(或135°);

(2)平行于x轴的线段长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减半。

(3)直观图中的45度原图中就是90度,直观图中的90度原图一定不是90度。

3、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表面积:S=S侧+2S底;②侧面积:S侧=;③体积:V=S底h

⑵锥体:①表面积:S=S侧+S底;②侧面积:S侧=;③体积:V=S底h:

⑶台体①表面积:S=S侧+S上底S下底②侧面积:S侧=

⑷球体:①表面积:S=;②体积:V=

4、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注意立体几何证明的书写

(1)直线与平面平行:①线线平行线面平行;②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①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问题: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核心是线面垂直: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5、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

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射影所成的角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八

知识点: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

公理2的作用:

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概率与统计(14课时,6个 篇九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3.抽样方法;4.总体分布的估计;5.正态分布;6.线性回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带来的9篇《高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861442.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86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