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优秀3篇(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人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优秀3篇(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06-19 22:48:51 点击: 来源:yutu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篇一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一位过度到二维,面积和单位的认识是关系到后续的进一步学习。本节课我注重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建立学生的面积概念,促进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

一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和感受面积。面积是包含了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两层意思,我注重于从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得到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认识面积,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来体会感受到表面的大小,比一比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最后通过格式化的语言来说一说的大小叫做()的面积,建立面积表象。对于图形的面积认识,我先是出示了一组对比题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做封闭图形的面积。最后引导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封闭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将两句话概括成一句话,进一步加深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是尊重经验,引导方法,强化认识。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怎样比较面积的大小呢?我通过三组活动,由浅入深的引发了学生的对面积的更深入的思考。首先是出示了一组面积相差比较的图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很快就知道了答案。随后,我注意引导学生小结,让学生明确日常的生活经验也是很重要的数学学习资源,并且给这一种比较的方法还取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观察法”,再一次自然的架构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随后,我出示了一组图形,面积差别不大,引导学生比较大小。观察法不容易得出结论,我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将两个图形重叠,就能很快的比较出大小来。我再次引导学生将这一种比较的方法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学生说是“重叠法”。学生借助活动较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初步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

认识的不断深化是矛盾不断运动的结果。利用“观察法”、“重叠法”比较的面积的大小是浅表性思维活动。怎样才能充分调动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呢,有挑战性任务驱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又出示了一组图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前面的两种方法对于现在的比较来说都不是良策了,怎么办呢?在学生单独解决感觉困惑时,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比较的方法。随后,我让学生拿出学具,启发学生可以用学生来帮忙。出示了学具操作的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研讨和班级的交流,得出可以用利用学具摆一摆来间接比较大小,利用的学生个数多,面积就大。学生还在操作中,直观的感知了利用正方形拼摆比较合适。在活动中学生积累了初步的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也为下面的面积单位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效的问题应出现在思维的转弯处。“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借助特定的学具。利用的学具个数多,面积就大”是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学习认识。我出示了一组遮挡住的图形,一个图形有6个小方格、一个图形有9个方格另一个图形有15个小方格。猜一猜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是最大的?学生大多是猜测是15个小方格的图形面积最大。可是揭开遮挡物以后,发现恰恰是6个小方格的图形面积最大?为什么呢?原来比较面积的大小,统一的面积单位是重要前提。

三是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几何意识。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注意利用几何直观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首先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面积意义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进行感知;在比较面积大小时,引导学生借助学生进行摆一摆;在认识了面积单位时,我注意让学生用面积单位量一量等,都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重视学生看一看和记一记,面积单位是具体,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了几个,认识后,引导学生看一看每一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在心里记下来,各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再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一个单位等。

四是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在用面积单位测量时,走都注意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再和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强化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数学教案:《面积单位》 篇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2.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理想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猜测、有序操作、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 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难 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

师: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一个、挂图、自制相架一个、米尺、平面图形几套。

生: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个、相片一张、学生尺。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

在我们生活中,一定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我们用相机把那一瞬间留了下来。并把它(装上框、镶上玻璃)装进相框很好地保存起来。要做这样的一个相框,需要多少玻璃?计算玻璃的大小该用什么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配玻璃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体验,形成概念

(1) 我们知道玻璃面有大小,任何物体的表面也有大小的区分。

a动手摸一摸课桌面与数学书的封面,哪个大?哪个小?(动手摸一摸)

b观察:黑板的表面与黑板擦的表面,谁大谁小?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类推、概括

概括:我们计算玻璃面的大小,其实就是求这块玻璃的面积。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我们就可以说:课桌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3)你们认识下面这些平面图形,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1) (2) (3) (4) (5)

a 观察,比较它们的大小

b 为什么图(6)图(7)不能比较大小?

观察,比较它们的大小,发现规律

小结:围成的平面图形才能比大小。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

(3)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面积。

谁能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举例说明)

2、比较探究、引出面积单位

归纳比较方法:

板书:①④①②③④眼睛观察

②重叠比较

(1)我们用眼睛观察发现面积有大有小,但有些物体的表面面积相差不大的时候,我们有眼睛就比较难准确判断谁大谁小,如:

(2)

(1)

怎样才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表面面积非常接近,比如说:两间教室的地面面积,谁大谁小?用眼睛观察很难比较,又不能重叠,怎么办?

小组讨论,展开联想

汇报各组的方法,肯定用数地板砖的方法最简便——数方格法。

给上图加上方格(一起数方格)小组讨论

板书:③数方格法

93页做一做---数方格

“方格多的面积一定大吗?看下图

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争论

都有8格,可是……看来数方格的多少还要有个前提:对方格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国际统一的面积单位。

3、感知面积单位、建立表象

(1)我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

课本92—93页

a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分别是什么?

b请从学具中找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汇报交流

(2)我们动手剪一个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摸一摸、比一比,进一步归纳概括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意义。

(3) 找一找,我们身体的哪一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结合实际举例

4、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量物体的面积时,先要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判断他应该用哪个面积单位,再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1) 量课桌面的面积,应该用哪个面积单位最合适?

四人小组合作,动手量课桌面的面积。汇报你们是怎样量的?(肯定沿长、宽各摆一排的方法新颖迅速)

(2)95页1、2题

(3)要为你的相框配玻璃,你需要多大的玻璃?

小竞赛:口答

(1)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95页练习4

(2) 判断:

一棵大树高10平方米( )

学校操场的面积是4000平方厘米 ( )

一张课桌的面积是24分米 ( )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三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带来的3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850348.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850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