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乡村医生事迹优秀6篇(乡村医生事迹优秀6篇作文)

乡村医生事迹优秀6篇(乡村医生事迹优秀6篇作文)

更新时间:2023-06-18 12:25:32 点击: 来源:yutu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t7t8美文号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乡村医生事迹》,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篇一

xx,男,198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东坪镇百选村乡村医生。

该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扎实的医学功底,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业至今,未发生过一例医疗事故,从未与病人产生过一例纠纷。患者们都纷纷表示,张医生是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该经常在辖区内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宣传资料,将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每家每户。他还定时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向村民宣传国家方针政策、防病治病的科学方法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等。在他的努力下,全村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完善了孕产妇花名册,及时通知他们去医院体检,并在产后进行访视。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篇二

xxx,1956年出生,xxx人,初中文化,中共党员,于1978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30年的老乡村医生,现任xxx市汉留镇京汉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三十年如一日,xxx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4次被xxx市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连续多年被xxx市汉留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多次被该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

1978年底,由群众一致推荐,应村党支部的召唤,在xxx水利局当通讯员网的他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回到京汉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负责合作医疗(村卫生室)筹建工作。毫无医学基础的他,工作热情虽高,但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他也曾经踌躇过、彷徨过,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选择了坚持,他说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期望。为了尽快掌握医药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工作,一边在乡卫生院学习中医传统医学并参加临床实践,他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间挑灯夜读,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他顺利通过市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取得了“赤脚医生证书”,1986年参加江苏省乡村医生统一考试,取得“江苏省乡村保健医生证书”。xxx和许许多多扎根农村的赤脚医生一样,虽然“白手起家”,但是不断自我挑战,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不断克服困难,逐渐担当起了“乡村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

京汉村是xxx市汉留镇最大的行政村,村民分散,居住在32个自然村庄,全村村民近3000人,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近3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京汉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村民朱留党因患慢性胆囊炎、胃病多年,每次病情发作,都请xxx出诊,他从不厌烦,每次都及时赶到,为病人进行治疗,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能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稳定,他还要再嘱咐几句,才放心地回家。虽然是多次出诊服务,但从未收过出诊费和注射费。病人为了感谢他,给他送去了家禽和鸡蛋,他也总是婉言谢绝。

近30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病痛是xxx最挂心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他立即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站救治,有时碰到疑难杂症自己无法救治,他会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转到镇医院。腊月的一个夜晚,村民袁梅红因剧烈腹痛,到卫生站急诊,恰逢xxx值班,病人刚到就出现了休克症状,根据多年行医经验,他判断可能是异位妊娠引起的内出血。时间就是生命,他当机立断,立即安排病人转镇卫生院治疗,他一边联系镇卫生院做好准备工作,一边联系车辆,并陪护病人一同前往。经上级医生诊断,病人因黄体破裂,出血量达ml,如不及时手术,极有可能有生命危险。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病人转危为安,他悬着的一颗心安然放下,默默地离开卫生院,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多。在医疗工作中,xxx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京汉村孙吴组两位五保老人,朱扬开患老慢支、肺心病,老伴张俭英患高血压、脑梗塞,长年无人照顾,连基本生活也不能自理,xxx就定期免费送医送药上门,长达5年之久,从无怨言;村民张素珍,多年前因结扎留下了后遗症,身体一直不好,“屋漏偏逢连阴雨”,家境本来就不好的她,82年丈夫又患胃癌不幸去世,留下了两个未成年子女,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xxx知道情况后,多次登门劝说、开导,并给孩子和她带去了营养品,鼓励她重新树起生活的信心,并为她垫付了几千元医药费。说起这样的事情干部群众如数家珍,不胜枚举。多年来,他累计为当地群众减免医疗费用数万元。同时他还坚持对军烈属重点关照,每逢他们有了病痛,都主动上门,送医送药。他说,人都有个病痛,军属家庭孩子不在身边,我做好他们的保健医生是应该的。

二、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

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xxx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导致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但xxx知难而进,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改变家长们的淡薄观念,使他们能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得到了广大村民 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于困难户,他总是慷慨解囊。有一次,他走访蒋庆同家庭,动员孩子接种疫苗却被家长一口回绝,“又来要钱,没钱”,甚至要把xxx撵出家门,并且说我孩子好好的,为什么还要打什么预防针?经过xxx苦口婆心,耐心解释预防接种的益处,“再穷也不能耽误了孩子”,xxx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口袋掏出了钱为其垫付,孩子家长感激不已,最终接受了预防接种。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村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都达到了100%。在计划免疫工作中,xxx还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率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本,使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就在他日夜为百姓求医问药解除病痛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又把他推到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防治“非典”工作中,他负责疫情排查和宣教工作,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外出返乡人员情况,他走村入户,跟群众沟通了解,宣传非典防治知识,在防治非典的数十个日日夜夜,他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不知疲倦地奋斗在一线,xxx消瘦了,累病了,人黑了,但他无怨无悔。他经常与当地群众谈心,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动员村民进行改水改厕,现在京汉村自来水和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近几年,他每年都能筛查上报疑似结核病人2至3例,全程督导结核病人1—2例。在督导病人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他尽自己所能,为公共卫生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三、勤奋好学,精益求精,德艺双馨。

他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多年来参加培训学习达30多次,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医学书籍,并记了大量笔记,遇到难题更是从不放过。他坚持向镇卫生院资深医师、大医院专家虚心请教,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1992年他还参加了xxx市卫生局举办的中医知识培训班,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中医结业证书。通过自学和理论联系实践,他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使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得心应手,一般的疾病不用去大医院,在他这里都能得到解决,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为了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医生。

德艺双馨是xxx的一贯品德。xxx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从不为金钱所动,为钱丧德,从医30年来,他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从不接受吃请,不拿病人“红包”,进药也严格把关,几十年来从未因用药而发生医疗事故。他还积极参与献血等公益活动,几年来,先后无偿献血6次,仅一年就献血2次,可以说,他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

四、思想解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政策要求,xxx市加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面对新的形势,xxx有创新精神,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投身于卫生改革中,献计献策,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他率先主动出资5000元给卫生院,帮助卫生站建设,他的所为,一时让人难以理解,甚至遭到了少数人的反对,认为这是卫生院的事,一体化后还会影响个人利益,而他不但不为所动,反而耐心说服其他乡村医生,“乡村一体化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是为了把我们农村卫生事业做优做强,不但群众受益,我们的事业也会越来越有发展啊!”。在他的影响下,其他乡村医生也积极筹资,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开展。目前,汉留镇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乡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xxx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乡村医生事迹 篇三

今年29岁的张冰是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庞杜村的一名90后乡村医生,家住尧都区县底镇许村,家庭以务农为主,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小时候家里穷,农村里缺医少药,父亲在他9岁那年偏瘫卧床,那时候他还不太懂事,只想着有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能把父亲的病治好,多好啊!当年农村交通不便,父亲硬是在村里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完全康复,恢复了生活劳作能力。从此,在幼小心灵深处,他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争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2008年高考时,他就直接填报山西省晋中卫生学校卫生保健专业。2010年,他大学毕业后,面临实习的时候,很多其他非医学专业的同学已经参加工作赚钱了,但是他知道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当下要苦学本领。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顺利考取了医师资格证(助理),求职于县底镇卫生院,在临床中实践,在临床中学习,再投身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不断培养自己的临床科学思维、观点与方法,医疗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

2013年,在县底镇卫生院推荐下,他毅然决然放弃镇卫生院优越待遇和医疗环境,选择到离家较远的庞杜村卫生室,为全村近300户1000多人的健康服务。

他深知,村卫生室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最基层组织,是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疾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和基本医疗的首诊场所,承担着为农村群众提供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多发病、一般常见病初级诊治的职责,在农村卫生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他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可以胜任村卫生室的各项工作。

他知道,要扎根基层,干好工作,光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卫生室仅有空空的房间和交接下来的观察床,诊断床,无菌柜,输液架等,诊疗用的听诊器,血压表已经损坏,这才体会到做好村卫生室工作是多么困难。他毫不退缩,克服重重困难,暗下决心:我一定行,一定要把卫生室工作干好。为此,他自筹资金购置配备了诊疗中常用的器械设备,还有药品,同时开通网线,方便群众就医报销。

从走上工作岗位,他就入门串户了解每家每户每个人的基本状况,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孩子该接种何种疫苗,他都记在笔记本里。近1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庞杜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街道。10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白天黑夜,时时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对待每一位病人,视如亲人,服务热情,认真细致,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他最挂心的就是村民的病痛,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只要患者来不了卫生室,他就拿上药物,立即上门诊治,如遇到危重病人,他也会帮忙患者转到镇卫生院。就这样十年来,上门出诊服务,从未收取出诊费用,而且还用便宜的药物为村民治病,减轻了村民的负担,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曾有人问他,你这么干,图啥呢?既没高收入,也没地位,他回答道,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就这样,靠着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操,解除村民的痛苦,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我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

除了诊治村民的多发病、常见病,他还要完成村卫生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刚来庞杜村,由于村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健康意识淡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但他知难而进,逐门逐户调研,搞宣传工作,改变他们的淡薄观念,功夫不负有心人,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村民也愿积极配合他搞好工作,他为全村建立了990人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妇幼保健、老年病、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服务。开展孕产妇登记,服用叶酸,并对0-7岁儿童摸底,造册。每年为65岁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每年对23名糖尿病人、94名高血压患者、7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都进行至少4次的随访,35岁以上人口实现首诊测量血压,全面掌握农民健康基本情况。发放预防接种通知单、卫生知识宣传单1000余份。对本村的传染病进行了及时的上报,登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这些做法也促进了村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群众感到满意。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全镇村卫生室工作排名中,名列前茅。

2020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他放弃全家人的团聚,迅速返回工作岗位,同庞杜村村委会成员一道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封村设卡,每天逐户逐人排查监测体温,负责全村的消杀工作,登记管理好外省返乡人员,同时又要做好宣传,就这样一连20多天,他都没回过家,吃住在简陋的卫生室里,人也消瘦了,但他无怨无悔。他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受到村领导和村民的高度赞扬,村党支部书记说:“他在疫情防控期间尽职尽责,测体温、消毒、宣传、重点人员监测等等,全部都是他管,这娃表现得很好。”

时至今日,他为了做好村卫生室工作,为了解除村民的疾病痛苦,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也耽误了他的婚姻大事,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为他介绍女朋友,都被他婉言谢绝,他父母也多次劝他,推掉这份工作,还不如到城里打工呢。他却说,等我把咋村卫生室工作搞好,步入正轨,再谈也不迟。

这就是他努力践行着一个医生的职责,在这个再也不能平凡的岗位上,他严守职业道德,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全身心投入到基层卫生事业中。虽然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十年来扎根基层,立足农村,心系村民,踏实苦干,用爱心传递着真情,用关爱奉献着青春,用自己的行动,保障着一方群众的健康,书写着医者仁心的梦想。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篇四

xx,男,198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xx村乡村医生。

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2003年毕业不久,xx放弃了娄底医院的工作,回到眉毛村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这一干就是17年。

不计得失,勇赴疫情一线。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xx从1月26日起,就积极投入到了疫情联防联控战斗之中。与村干部一齐摸排村上的返乡人员、上门为村民测量体温、发放防疫宣传单、病毒消杀、将自我的车改成宣传车,开展村内巡查和宣传工作,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他积极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工作。坚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开展公共卫生各项工作。

乡村医生事迹 篇五

马志芳同志工作认真、严谨。在平时工作中,她坚持做到病史书写规范,仔细检查,诊断明确,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常规,杜绝差错事故发生。为了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负担,从不开大处方,甚至免费为一些经济困难的群众自掏腰包解决医药费,还提供一些诸如拔罐、针灸等中医服务。当地农户有在家里办酒席的习俗,于是她经常深入百姓家中,及时了解办酒户的信息。对每家办酒户都进行上门指导,避免家庭办酒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小区里,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家属排忧解难,做好医疗保障工作。2013年5月,小区内发生一年轻居民突发心梗死亡后,家属情绪激动,难以接受,她得知消息后,半夜及时赶到,给家属做好安抚工作,顺利地处理好后事,家属没有发生过激行为。像这种情况,小区内时有发生,她总是主动出现在第一现场,做好配合工作。无论严寒酷暑,都矢志不渝,急病人所急,遇到病人要求出诊时,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田埂村头,她都做到随叫随到毫无怨言。

马志芳同志服务热情、贴心。合众村有几位行动不便的晚期肿瘤患者,她定期去看望 m. 他们,风雨无阻,给他们送医送药、和他们谈心,开导他们,使他们得到临终的安慰和关怀,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一致的好评。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里许多年轻人到市区去工作生活了,村里有许多留守老人,对于这些老人,她始终把他们作为自己的亲人,对他们免费上门服务,为本村的弱势群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做到了更人性化的服务。随着合众村部分小队的拆迁,留守老人逐渐搬迁到了其他边远村庄,老人们换了新环境,子女又不在身边,当地村卫生室对他们的病情也不了解。

得知这个情况,马志芳同志利用休息时间仍定期给他们提供上门服务,给他们联系电话,方便他们能及时联系到她。当得知区里有免费为困难老人做白内障手术时,她挨家挨户地为老人们检查视力,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三医院等四处奔走,为他们联系手术,用双手托起了希望的曙光,搭起了健康的桥梁。随着小区进沪人员的增加,外来孕妇也多了起来,作为过来人,她深知一名健康新生儿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于是主动带领团队对这些本不属于工作范畴的孕妇进行特殊照顾,上门指导,当遇到需要保胎患者时,更是风雨无阻,及时进行一日二次上门注射黄体酮服务,得到了这些新上海人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马志芳同志工作二十三年中,见证并参与了农村社区卫生的改革。2005年罗泾镇率先开始了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建设,村卫生室也从以前的医疗和防保为主转向了“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卫生服务,承担的任务更多更重了,马志芳同志深刻理解功能定位的变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为了给群众更好地服务,她深知要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思想、必须要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本领,坚持边理论学习,边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与技术水平。

面对外来人口不断增多的压力,外来流动儿童的免疫预防查漏工作的重要性凸现出来,每月走访各个村落进行排摸,起初许多外来人员不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耐心解释说服,连续5年她所在卫生室的辖区内没有漏掉一个该接种的孩子。在卫生室的管理和服务内容上她也倾注了所有的'心血,组织全村高血压患者开展自我健康管理,以一种全新的、互动的、自助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了村民的防病意识和本领。连续多年她负责的合众村卫生室在镇卫生室评比中名列前茅。

2010年4月,经中心院部领导决定,马志芳同志被安排到宝悦卫生服务站工作,这是一个服务于宝悦家苑、宝通家园、宝平苑的站点,面对一个崭新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她勇敢面对,克服重重困难,利用休息时间,走家串户,深入了解三个小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马志芳同志的行医生涯中,她亲历了许多大事件。在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她深主动请缨,参加抗非工作。到上海市罗泾镇洋桥检查站路口参加体检、消毒轮流值班工作,在值班之余还要到其卫生室所属的几个生产队做抗非宣传、防疫工作。2009年甲型H1N1流行期间,她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休息时间投身于中心预防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炎炎的夏日,穿着层层的隔离衣,在发热门诊中挥洒汗水,但她仍无怨无悔。

2010年世博会,为了让这个世界盛会顺利进行,社会更加稳定,马志芳同志天天走访村里的几名精神病患者,同监护人密切联系沟通,在做好患者情况调查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烦躁情绪,认真做好精神病患者的监护工作。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马志芳同志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执著追求、刻苦钻研、开拓进取,以良好的医德医风,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用无悔的汗水灌溉了百姓的健康之树!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六

封则权,男,1966年6月出生,龙塘乡顽沙村乡村医生。

他87年至今一直在龙塘乡顽沙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水平。

医者父母心,他对患者热情,耐心细致,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有时一晚要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他的'回答是凭一个人的良心和一个医生的道德。

所在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2019年被评为龙塘乡先进卫生室,个人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获得一等奖,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6篇《乡村医生事迹》,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847941.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847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