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优秀6篇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优秀6篇是什么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优秀6篇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优秀6篇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6-15 11:25:25 点击: 来源:yutu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

五、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项目实施工程中单独分析成本与进度要素的缺陷。

(2) 如何运用综合的分析方法分析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成因及应对方法。

六、 论文写作提纲

七、 写作计划

.05.06~2011.05.31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2011.06.01~2011.06.06 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

2011.06.07~2011.06.30 编写论文提纲并完善修改

2011.07.01~2011.10.01 编写并修改论文

2011.10.02~2011.11.30 完善论文,准备答辩,装订成册

八、 参考文献

[1] 毕星,翟丽,项目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 王雪青,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王生谦,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4] 戴维克利兰,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 高志,现代企业项目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6] 柴彭颐,项目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 科兹纳,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8] 胡文发,工程项目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9] 马汉武,马志强,工业工程与项目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10] 宋伟,项目管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

[11] 牟文,徐玖平,项目成本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12] 陈建西,刘纯,项目管理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3] 王诺,网络计划技术及其拓广研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1037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TGF-β1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研究及其机制初探

一、 立题依据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 β)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因其能使正常成纤维细胞的表型发生转化而得名。它有五种异构体:TGF-β1 TGF-β2、TGF-β3、 TGF-β4、 TGF-β5,其中TGF-β1作用最强,目前的研究也主要针对TGF-β1。TGF-β1是迄今为止了解的功能最复杂的细胞因子之一,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生长因子,目前已知的功能主要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细胞粘连和细胞迁移,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形成,调节胚胎发育过程,促进创伤愈合,参与对免疫抑制以及炎症反应的调节等,TGF-β1还是促进肝脏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TGF-β1 对不同的靶细胞也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活性,TGF -β受体广泛表达于机体组织细胞,由于体内大部分的正常细胞均表达TGF -β家族成员的膜结合受体, TGF-β1与其受体具有高度特异的亲和力,因此, TGF-β1对许多细胞都发挥调节作用;生长抑制是TGF-β1特有的性质, TGF-β1对大多数细胞的增值具有抑制作用,尤其是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淋巴样细胞或造血细胞。

TGF-β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肿瘤发生早期, TGF-β1 作为肿瘤抑制因子起作用, TGF-β1对正常细胞及早期肿瘤的抑制作用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的,通过抑制细胞生长周期从G1 →S 期抑制正常细胞生长和肿瘤细胞发生。在G1 期早期, TGF-β1诱导的抑制信号作用于原癌基因c-myc ,抑制肿瘤的形成; 在G1期晚期, TGF-β1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 , 通过增加周期循环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的抑制性蛋白p15 、p21 、p27 的生成,抑制CDKs的活性,使细胞停止在G1 期或延长G1 期,进而抑制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分化或凋亡 。如果TGF-β1信号通路中多种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对TGF-β1耐受而使衰老和凋亡通路失活,则可能发生细胞癌变。c-myc蛋白是细胞增殖的重要的调节因子,表达c-myc的细胞能迅速通过G1 期进入S 期,而 TGF-β1可迅速下调c-myc 的mRNA 及蛋白水平。近年来,围绕TGF-β1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研究表明:在许多类型细胞中, TGF-β1家族成员不仅能抑制细胞增殖且诱导细胞凋亡,由Smad 转录复合物控制的前凋亡基因在TGF-β1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在造血细胞中, TGF-β1诱导的凋亡依赖于依赖Smad 的SHIP 表达的上调并通过生存蛋白激酶AKT抑制信号系统。

TGF-β1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在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已在这方面开展了若干研究中。我们前期研究中曾用ELISA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和细胞株培养上清TGF-β1 水平变化,研究发现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TGF-β1水平明显减低,经治疗获缓解后其水平恢复正常,复发患者TGF-β1水平又降低,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和细胞株培养上清TGF-β1水平与正常细胞相比有明显下降。应用 RT-PCR 方法检测正常巨核细胞、血小板、外周血有核细胞及8种细胞株包括有HEL、K562 、HL60 、U937 、DAMI、MEG-01 、HUT78、CA的TGF-β1 mRNA,结果显示这些细胞均能表达TGF-β1,这说明在白血病患者血清及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和细胞株培养上清中TGF-β1的低水平很可能与TGF-β1自身产生过程下游蛋白的生成、包装、分泌受破坏有关,这也提示TGF-β1的低表达可能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TGF-β1对红系、粒系、巨核系晚期祖细胞的分化均具有刺激作用,TGF-β1还有诱导粒系、淋巴系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全反式维甲酸诱导HL-60细胞分化成熟的过程中,内源性TGF-β1 mRNA表达上调,我们的研究也发现加入外源性猪全长TGF-β1基因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另一实验中,将DAMI细胞与TGF-β1孵育48小时后不仅其生长增殖受抑且有呈现细胞凋亡;而在用 AS2O3诱导 HL-60 细胞凋亡的过程中TGF-β1 表达水平增高,bcl-2 基因表达减弱,在此过程中,细胞分泌TGF-β1水平有明显增高,加入TGF-β1反义ODNS 能够部分抑制 AS2O3诱导的细胞凋亡,bcl-2 基因表达有所恢复,提示在AS2O3诱导的 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内源性 TGF-β1 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促进血细胞凋亡的内在动力之一。 同时我们还利用真核表达载体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wt-p53)导入无p53蛋白表达的 HL-60、K562 细胞中,在 wt-p53 基因诱导 HL-60、K562 细胞凋亡早期内源性 TGF-β1mRNA 表达上调,且细胞分泌 TGF-β1 的水平有明显提高,TGFβ1 的反义 ODNS 能够部分抑制 wt-p53 诱导的细胞凋亡,使 wt-p53 所致的 K562 细胞 bcl-2 表达阳性率恢复到未经 wt-p53 处理前的水平,提示 wt-p53 基因在诱导白血病凋亡过程中内源性TGF-β1发挥一定作用,内源性 TGF-β1与 bcl-2 表达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由于TGF-β1有如此复杂的功能,对不同的靶细胞也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活性,我们设想通过外源诱导物准确定量调控TGF-β1表达,若能调控成功必将能为我们下一步研究TGF-β1与肿瘤关系提供更多帮助。

迄今为止,己发展多种可诱导基因表达系统,但各自都有局限性,多数可诱导基因表达以重金属离子和激素作为诱导剂,诱导表达水平难以准确调控,诱导刺激可引发多种效应,且在诱导剂存在时,时常出现表达渗漏的现象,这些不足限制这些可诱导基因表达系统的应用;而基于LiAC阻遏因子的`IPTG诱导表达系统中,尽管其作用较为特异,但诱导过程缓慢,诱导效率低,且诱导剂量接近细胞毒水平,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四环素调控基因表达系统(Tetracycline-regulated gene expressionsystem),是由Gossen等人首先建立的。Tet 调控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 特异启动子控制下的Tc 依赖的反式作用子(tTA ) 及tTA 依赖的核心微小启动子(人巨细胞病毒启动子PhCMV) 调控下的目的基因,前者是由大肠杆菌的tetR 和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SV ) 的病毒蛋白P16 (V P16) 的C2末端具有转录激活作用的区域构成的融合蛋白, 其中TetR 介导tTA 与TetO 的结合,V P16 则具有转录激活作用; 后者是在PhCMV 的上游插入7 个头尾相连的TetO 序列, PhCMV 本身启动转录的能力很低, 但tTA 与TetO 结合后即可激活目的基因高水平地表达, 而Tc可抑制tTA 与TetO 的结合, 从而抑制转录,由于Tc的应用阻抑了目的基因的表达, 故将该系统称为Tet-off 系统。

1995年,Gossen等基于Tet-off系统,通过随机突变改变四环素阻遏蛋白(TetR )上4个氨基酸,使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建立了Tet-on基因诱导表达系统,该系统受四环素及其衍生物强力霉素作用刚好与Tet-of系统相反,即在没有四环素及其衍生物强力霉素的情况下,表达水平几乎为零,而在加入四环素及其衍生物强力霉素后目的基因高效表达。在Tet-off系统里,如果需关闭外源基因的表达,就需一直维持诱导物的存在,而Tet - on系统为激活型表达系统,需要外源基因表达时才加诱导物,相比之下,Tet一on系统具有快速激活基因,诱导动力学受体内Tet的影响相对较小,能更精确的进行目的基因的调控,使用更为方便经济。所以,Tet - on系统已被成功的应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转基因鼠、基因治疗研究

T-REx系统是一种用于哺乳动物的四环素调控基因表达系统,其调控元件来自大肠杆菌E. coli Tn10编码的四环素耐药操纵子。在该系统中,四环素对目标基因的调控有赖于外源性四环素与质粒中TetR结合,从而使控制目的基因表达的启动子去阻遏,T-REx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成分是可诱导表达质粒---pcDNA4/TO/myc-h i s A, B, C。目的基因在该质粒CMV启动子的调控下得以表达。该质粒的CMV启动子中含有两个四环素操纵子序列( Tet0 ),每个四环素操纵子含有19个核苷酸(5'-TCCCTATCAGTGATAGAGA-3')序列。两个四环素操纵子序列被2个硷基对的空间所隔开。每个19个核苷酸序列做为一个TetR同源二聚体的结合位点。T-Rex中新近发展的Tet-off/Tet-on系统是一种高效无毒、具有严密开/关功能的基因诱导表达系统,具有严密性、特异性、高效性等优点,该系统是目前比较成熟的真核生物基因诱导表达系统之一。

应用T-REx调控系统对导入外源性TGF-β1基因进行白血病细胞内源性TGF-β1定量表达调控,以及定量调控后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深入探讨TGF-β1对白血病的作用及机制。

二、 研究目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以白血病细胞HL-60为模型,人全长TGF-β1基因为对象,研究TGF-β1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和体内作用的同时,利用四环素调控系统,构建可调控的含人全长TGF-β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人TGF-β1基因转染HL-60细胞中,研究TGF-β1基因转染后HL-60细胞的TGF-β1表达的定量调控,及转染基因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改变,观察转染基因细胞的体内致瘤性,进一步探讨TGF-β1对白血病的作用及机制。

三、 课题设计方案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TGF-β1对HL-60细胞体内外抗白血病的作用。

(二) pcDNA4- TGF-β1 质粒构建。

通过酶切→去磷酸化→连接→转化→单克隆菌落培养扩增→大量抽提,构建并提取构建好的pcDNA4- TGF-β1 质粒,经PCR鉴定、酶切电泳鉴定、及最终DNA测序,选出全长TGF-β1片段正向连入pcDNA4/TO的质粒。

(三) pcDAN6/TR质粒转染HL-60细胞并筛选,单克隆扩大培养。

1、确定Blasticidin 的筛选浓度。

2、脂质体法转染HL-60细胞,通过Blasticidin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命名TREx- HL-60细胞。

(四)将构建的pcDNA4- TGF-β1 质粒转染 TREx- HL-60细胞,并筛选,单克隆扩大培养。

1、确定Zeocin的筛选浓度。

2、脂质体法转染 TREx- HL-60细胞,通过Zeocin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命名HL-60-PTT细胞。

(五) 对HL-60-PTT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

1、用ELISA法 、 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不同浓度四环素作用下HL-60-PTT细胞的TGF-β1 的表达水平。

2、用定量PCR法测定不同浓度四环素作用下HL-60-PTT细胞的TGF-β1 mRNA.、TGF-β2 mRNA、TGF-β3 mRNA及TGF –βRⅠ、TGF –βRⅡ、hTERT、 Smad3、4、7、c-myc、bcl-2等基因表达的水平的变化。

3、观察不同浓度四环素作用下HL-60-PTT细胞的增殖情况(分别采用MTT法测定、白血病细胞集落培养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法)

4、对HL-60-PTT细胞进行细胞调亡检测(分别采用片段化DNA分析、TUNNEL及流式细胞仪测定DNA含量方等法检测。)

5、观察ATRA诱导HL-60-PTT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浓度四环素作用下以下指标的变化。

a、细胞分化的检测: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化抗原。

b、RT-PCR法检测不同剂量下ATRA对HL-60-PTT细胞的影响:对TGF-β1 的定量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及hTERT、c-myc和bcl-2等表达影响的研究。

(六) 通过摄入不同浓度四环素进一步研究转染后HL-60-PTT细胞对裸鼠荷瘤的影响。

观察肿瘤生长大小、肿瘤细胞调亡情况及对小鼠心、肺、肝、脾、肾等脏器的影响。

四、预实验结果

成功构建pcDNA4- TGF-β1 质粒,已筛选并扩大培养TREx- HL-60细胞,目前正进一步单克隆转染细胞HL-60-PTT,通过ELISA法检测瞬时转染细胞上清TGF-β1,证实不同浓度四环素能诱导出不同水平的TGF-β1。(详见幻灯)

五、 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数据及图表表示,测定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最小显著差法。

六、 课题进展安排

20XX.1-20XX.6 查阅文献、确定课题

20XX.7-20XX.6 实验前准备、预实验

20XX.7-20XX.3 正式实验

20XX.4-20XX.7 撰写论文、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

一、选题的原则

1.选题应紧密结合学科发展时间,硕士研究生的选题应对科技发展或经济建设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博士研究生的选题应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造性的成果。

2.要充分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自身的'基础,以利于发挥导师专长和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要充分考虑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以及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可能性。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2.本课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3.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4.本课题在研究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初步设想;

5.本课题预期达到的目标,对于博士研究生应指出创新点;

6.论文工作量与经费的来源;

7.本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

8.参考文献。

三、组织与管理

1.博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在本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指导委员会主持下进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以学科、专业为单位由学科负责人组织进行,组成5~7人的评审小组;

2.博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进行;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初进行,因故不能按期进行开题报告,必须及时办理延期手续,经导师和学院(部)主管领导同意签字后,报研究生院批准;

3.开题报告采用两级制:通过或不通过。对未通过者,必须在三个月内在学科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重做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按“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及筛选办法”处理;

4.开题报告通过后,可进入论文工作阶段。原则上不再随意更改题目,如确有特殊原因需更改题目时,须由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经导师同意签字,学院(部)负责人审批后,报研究生院备案。并在1~2月内重新做开题报告;

5.开题报告完成后,经导师、学科及所在学院(部)签署意见,研究生应在3日内将开题报告和选题情况报研究生院审批并备案。

四、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字数为1万字左右,用a4复印纸小四号宋体打印。博士研究生的参考文献应为50篇以上,硕士研究生的参考文献应为3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应占1/3以上。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篇四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一、 立题依据(包括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等)。

1.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选题来源:木材识别是适才适用、合理利用木材的基本前提。计算机技术在木材识别中的应用改善了传统人工识别方法的缺陷。近几年来,相关学者发现木材横切面显微图像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其中蕴含的细胞排列特征、各种细胞的形态因子等特征具有区别于其他树种的独立性。为了达到高效、自动识别树种的目的,必须从显微图像中快速、准确地提取出各种组织细胞的特征参数,因此,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显微图像进行分析的木材识别新方法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基于此,本项目将以木材显微图像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出一种木材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方法,对研究基于轴向薄壁组织的阔叶材树种的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计算机学科与木材学科的交叉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本项目的实施很有必要。由于这个方向在木材识别中算是比较新颖的,也是前人较少进入的领域,所以我选择了该项研究题目作为本论文研究题目。

目的和意义:众所周知,木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利用前景非常广阔。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木材作为一种环保型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提高木材识别的正确性,对木材科学发展、木材资源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木材贸易流通、木材进出口管理和木材考古等与木材相关工作都有重大意义。例如,珍贵木材——红木,自古至今都被人们视为国宝级的珍贵资源,不可再生,红木家具集使用、收藏、观赏、保值等多重功能于一身,具有极大的收藏及保值价值。由于可称之为红木的木材种类比较多,如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木类等,隶属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其识别和区分比较困难。由于红木家具材质鉴定措施不完善而给不明真伪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少则几千,多的可达上百万元。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木材识别特征提取

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开始应用于木材解剖学的研究,McMillin利用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测量了木材细胞率、纤维长度、细胞腔面积和径向细胞腔直径以及纤维板剪切过程中的木材破损率。Hie和Hillis所开发的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对细胞管腔面积及不同细胞类型所占面积比例等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Diao等应用能量光谱方法分析确定了木材细胞形状,并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检测了10种针叶材横断面细胞排列及形状的周期性,测量了细胞的径弦向直径和径弦壁角度,同时他们还对18种针叶材横切面上的管胞形态学指标进行量化测定以确定不同树种的管胞形态参数。Fujita用FFT分析了32种日本阔叶材横切面的导管分布。曲艳杰等利用FFT方法进行了木材细胞排列的图像分析研究,利用得到的木材解剖特征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以解决传统木材解剖方法难以做到的演化规律的研究问题。Masako KINO等也通过图像方式精确测定了木材细胞壁厚度。保昆雁等开发了木材解剖特征量的处理系统,可提取细胞数目、胞腔面积及其分布、胞腔直径、胞壁厚度、胞壁率、壁腔比等木材解剖特征参数。

以上的研究较多关注于细胞形态比量等特征的测量,图像处理技术用作辅助测量的方法为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解决了以往人工无法测量的问题,但尚未对传统木材识别中的定性描述的识别特征如管孔式、木射线、轴向薄壁组织等木材图像中的特有对象特征(以下这类识别特征均称为对象特征)的研究,也未涉及对这类对象特征的自动提取。

有别于传统计算机视觉中对象处理时所遇到的诸如光照、遮挡、变形及对象本身高度复杂的挑战,木材显微图像构成中的对象相对稳定,仅存在如导管、木射线、薄壁组织等若干种稳定的对象,在标准约束条件下获取的图像也排除了光照等影响因素,因此特征提取仅需关注对象本身的特点。本论文的前期研究中,祁亨年、汪杭军等分别利用数学形态学、遗传算法、改进的OTSU方法等完成了木材横切面显微图像中导管对象的分割,从而可以获得导管的直径、面积、圆形度等特征。

2.2 木材图像纹理特征分析与提取

木材图像纹理特征分析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Huang利用FFT功率谱图分析了木材砂光表面的粗糙度。赵学增对木质材料表面粗糙度测量进行了研究。王克奇等选取9幅木材纹理图计算分形维数,提供了描述木材纹理粗糙度的一种定性度量方法。王晗等将高斯—马尔可夫随机场(GMRF)引入木材纹理的研究,提取样本的低阶和高阶GMRF参数,分析表明通过指定的参数可判断纹理的主方向、区分开木材的弦切和径切纹理。谢永华将不变矩方法引入木材纹理的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王晗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法建立了木材纹理参数。

以上研究以木材宏观的径切面和弦切面图像纹理为研究对象,基于显微构造纹理特征研究尚未涉及。对于木材识别而言,宏观特征变异性较大,而显微结构特征相对稳定,所以对识别来说显微木纹更加值得研究。

显微木纹图像纹理(简记为显微木纹)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基于像素点的统计的全局性纹理,目前木材学研究已经表明根据不同的全局性纹理特征可以确定树种大类,如带状花纹的有红松、落叶松、檫木、山枣等,交错花纹有香樟、麻栋、大叶桉、桃花蕊木等;这类全局性纹理与木材的生长过程相关,有分类和识别价值,但还不能充分反映木材本身的特性,还无法完全满足木材识别的需求。另一类纹理是以木材显微图像中特有的对象形态及其分布和结构性约束而形成的可微结构性纹理,这类纹理反映了对象如导管、木射线等的上下文(context)关系,与木材本身的生长特性密切相关,有较强的分类能力,成为木材识别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2.3 基于计算机视觉木材轴向薄壁组织提取技术研究

以往木材的识别或鉴定还采用过无损的扫描电镜方法和微波传感方法,基于视觉的木材识别研究刚刚起步,刘镇波等提出基于最大相似原理以木材构造特征量化参数来识别木材的想法;王锋等提出木材识别语义数据模型。这些基于视觉的木材识别方法研究尚停留于思路的探讨,理论和实验研究均未深入开展。

木材显微图像中的对象特征,如导管、木射线等,与基于像素点的统计的全局性纹理特征,以及对象的'空间分布和结构性约束所形成的可微结构性纹理特征,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分类和识别能力,可充分利用三者在分类和识别方面的互补性,而现有研究未将这些特征相结合进行木材识别。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基于木材显微结构图像,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通过显微构造对象特征、全局性纹理特征、可微结构性纹理特征的提取和量化,发现并验证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技术。

研究方法:为基于木材显微构造图像精确而有效地进行智能化木材识别,本研究拟采用以下的研究方法:首先,结合木材微观识别知识,研究木材显微构造特有的导管、木射线、轴向薄壁组织等对象特征的提取,这些特征本身具有很强的分类能力,通过量化将进一步提高其分类能力;其次,提取显微图像的全局性纹理特征并验证其识别能力;并根据木材特性,进行可微结构性纹理的描述和提取,挖掘出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技术。

技术路线:针对木材显微构造图像的特有对象如导管、木射线等对象的提取,首先进行对象的分割。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图像分割方法,如高斯混合模型法、Markov随机场模型法、边缘检测法、数学形态学方法、基于像素点分类的方法等。利用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探究出轴向薄壁组织的分割方法。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阔叶树材的轴向薄壁组织有多种多样,比如和导管的位置关系方面,分为离管状和傍管状,从薄壁组织的聚集形式又可分为星散状、轮界状、翼状、聚翼状、带状等等,如何对这些不同组合形式薄壁组织进行有效的分离,这是本文的关键问题。

三、论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根据木材显微图像中包含导管、木射线、轴向薄壁组织等丰富对象的特性,本论文提出并定义了可微结构性纹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造相应的提取和描述方法,从而将轴向薄壁组织成功的从阔叶材横切面显微图像中提取出来,这是本文在研究思路上的创新。

四、论文的预期目标与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目标:本项目基于木材显微结构图像,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通过显微构造对象特征、全局性纹理特征、可微结构性纹理特征的提取和量化,发现并验证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技术,从而达到精确而有效地智能化木材识别的目的。

预期研究成果:将本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并申请相关专利。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篇五

课 题 名 称:

研 究 生:

导 师:

专 业:

研 究 方 向:

学 位 级 别:

指导小组成员: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的组成

开题报告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摘要

2. 立论依据

3. 研究内容

4. 材料、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5. 工作基础和已有进展

6. 计划研究进度

7. 预期目标

8. 参考文献

9. 经费预算

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篇六

“开题”一般是为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兼有“申报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两种功能,是实施研究前写成的关于整个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以及对研究内容和整个过程的构思、策划和安排。

一、理解开题报告的结构

学位论文的写作实际就是一项课题研究,但是由于学位论文研究的课题成果形式就是一篇论文,一般没有研究经费、时间短并且是个人完成,因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就没有或者没必要写时间进度安排、预计的成果形式、经费预算、研究的组织管理等部分。

主要结构有以下四部分:

(一)问题的提出主要说明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是怎么样的一个问题,必要时顺便把题目中有关概念解释一下;然后在文献综述基础上,阐述这个问题目前研究的不足;最后再简略谈谈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意义。正如。什维亚柯夫所说:“对于任何一种学位论文,对任何一种科学著作来说也都一样,它的木钉性具有头等的意义。作者必须对自己提出非常名曲的人物,任意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在这儿都是不恰当的。”最后,根据需要,可简单谈谈谈研究的可行性,即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就是要研究的这个问题包括的主要方面,简略地介绍一下;基本思路,就是对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关系、联系、层次、顺序的考虑,先简略地把写出来,然后再通过论文提纲写出来,提纲最好附在整个开题报告最后,提纲写到三级标题比较合适。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计的创新点撰写学位论文,是一个知识生产和创新的过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倡导和要求创新。38这部分注意要谨慎地写创新,字数不太多,注意结合前面文献综述中了解的已有的研究情况,照应起来。

(四)研究的主要方式、方法这个部分又是一个重点,首先要弄清自己的研究类型,然后根据研究类型把那些可能影响研究效度、信度的因素以及你如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的措施简略交代清楚。比如说实验研究,就要把采用的基本实验设计说明白,然后说明可能的干扰因素及其消除办法等;再如调查研究,要重点说明对象的设计(如何获得样本等)和工具的设计(如问卷)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弥补措施等,顺便也就交代了研究的具体方法。特别注意不要随便写“文献法”、“观察法”、“比较法”,任何研究都要查阅文献、都要观察、都要用比较,一定要弄清这几个方法的独特含义。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包打天下,每种方法各有其适用的课题。研究方法只是实现研究目标的手段,它应该由课题性质、研究思路、研究关键和研究成果的形式决定。99

(五)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是指写开题报告所引用的文献,而是要写的论文的文献。参考文献体现出是否具备了研究该问题的基础条件,是不是全面深刻把握了该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献要尽量是重要的、经典的、有代表性的,要体现不同学科、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国家的已有研究情况。文献先按中外文文献分类,再按学科分大类排序,最后在各学科内再按照时间排序。所有文献用一个序号排下来,既可以用所谓“国家统一标准格式”,也可以用传统的格式。

二、交代的开题报告

“理论支撑”问题研究要以已有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但是,这不等于说任何问题的研究都必须有具体的“某人某理论”为支撑。做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某种理论或者方法的运用固守一个理论视角。研究要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理论中心、学科中心、方法中心。因此,凡是有利于解决我们的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我们的“理论支撑”或者“方法支撑”。要不要在开题报告或者论文里专门交代“理论支撑”,这要看研究的类型、问题的性质。研究者认为这些具体理论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有效、甚至是无此理论则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研究肯定需要比较详细地对理论进行介绍。但是更多的课题并不是这样的,对它们的研究当然也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基础,然而这些理论基础不是解决问题的“模板”,而是以指导、渗透、规范等多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整个研究。并且这些理论基础很广泛,可能是博采了已有相关研究的一切积极成果,也可能只采用了其中的基本理念。这样,就不好具体说研究的具体“理论支撑”。对于大部分研究来说,局限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具体“理论支撑”反倒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是一种违反研究方法论的做法。当然,不是任何课题研究都有明确具体的“理论支撑”,但是任何课题研究都要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对问题的阐述和分析中。比如在有些段落这样写道“本研究以教育与社会的辨证关系原理为基础……”、“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批判吸收了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人本主义思潮中的合理主张……”、“本研究以知识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为依据……”;“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的经济效益……”等等。还有的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辩证法观点、用科学哲学观点、用人力资本理论、用统计学原理、用人类学理论等等,这些实际上就在体现自己的理论基础,完全不必要机械地、死板地、不分课题类型和课题需要地去专门阐述“理论支撑”。一般来说,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是有机地结合在两个地方来体现的:一是“问题提出”中文献综述时,在评论别人研究的时候就能够体现出来。评论别人时自然就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用专门声明就可以看出作者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另一个就是在“研究的基本思路”部分,只有用自己坚持的理论基础,才可以有对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这个部分体现自己的理论基础或者“理论支撑”最明显、最集中,但是也不见得要去大声声明、大写特写,应只作简明扼要的介绍。共2页,当前第1页12

三、界定开题报告的概念

概念是建立科学的基础,是对某类事物本质的概括,因此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抽象,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概括,新概念的建立往往能为实践的突破提供依据。8研究中概念清晰是必要的。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理性地把握研究对象,概念不清必然导致思维混乱。既然开题报告是为要开展的研究设计方案,要为写作论文做出纲领,就不能不对把涉及到的概念弄清楚。但是,强调概念界定,并不是说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要去概念界定,也不是一定要在开题报告里专门列一个部分进行概念界定。这样未免太机械、太教条。要不要概念界定,要看是否需要。如果研究涉及到的主要概念是学术界流行的、行内人周知的,那就不必概念界定了;如果主要概念比较新鲜或者有自己独特的内涵,那就要进行界定。概念界定也不一定要专门设置条目,就在行文中顺便予以界定就可以了,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一些尴尬和别扭。如有的开题报告,还没有开始正文,突然一个概念界定;有的则写了一阵子了,概念已经用了多次了,又突然来个概念界定,这都是没有处理好概念界定问题而出现的尴尬。完全可以在行文中第一次涉及到需要界定的概念时,接下来顺便用“本研究中所谓的xxxx是指……”这样的方式进行界定,或者很不方便的时候,可以用注释予以说明、界定。值得指出的是,有些貌似需要界定的概念其实不用界定,而有些貌似不用界定的概念却要予以界定。这里是说的是概念,不是说的词汇。词汇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有时候同样的词汇,指代的概念不一定相同;反之,有时候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汇表达。一项研究的主要概念或者叫关键词,应该是能够表证研究最重要的概念,与一些机关文件常用的“主题词”区分开,并不是题目上的那些单词就是关键词。如《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这个题目,就不能把“小学”、“培训”、“问题”、“对策”作为关键词。开题报告中需要界定的概念,一定是研究中的关键概念、主要概念,并且是不界定会被误会的那些关键概念和主要概念。那些研究中虽然涉及到,但是并不是自己研究中的表征性的概念,就不用界定了。例如有的开题报告说“经过在xxx搜索某某关键词,发现该方面研究很少……”。结果与事实不相符合,被专家们批评说文献查阅不够、资料把握不全、对已有研究评价不对。原因很可能在于研究者混淆了概念与词汇。

四、综述开题报告的文献

文献综述实际就是对已有研究情况的介绍和评论,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问题,寻找研究的切入点,避免重复研究,少走弯路。显然,文献综述要建立在全面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全面,就是要把与问题有关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国家的、不同学科的、不同学派的有关研究反映出来;深入,就是不要只从文献标题字面意思去查找文献,而是要看文献体现的研究实质上是不是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现在很多人查阅文献,局限于用计算机在cnki或者一些网站搜索引擎查几个字面看上相关的关键词,这样查阅的文献太有限了,远远不能体现已有的研究情况。目前,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文献综述部分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不清楚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二,只对文献介绍,没有给以评论;第三,对已有研究情况没有全面把握,评述的文献没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第四,对前人和别人的研究成果妄加评论。其中,不明确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文献综述”换句话说就是“已有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已有研究情况的介绍和评论,是在问题提出部分写的。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了清楚自己的问题,说明自己问题的重要性或必要性。既然文献综述的目的在于导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说明自己研究的重要性,那么就不能“为综述而综述”,不能只述不评,更不能忘记了自己的选题方向,去对已有研究做一般的评述。不少开题报告只是大篇幅描述别人的研究,却不能恰当地、具体地予以评论,往往是只在最后来一段几行字的概括,不会有机地把“述”和“评”结合起来,找不到已有研究的不足,是缺乏深入思考导致的。有不少研究生找不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只好说前人“只是理论阐述,没有用实证方法”,或者笼统地说“已有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或者武断地说“对xxxx研究很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6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樊纲博客的相关认知。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842991.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842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