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虽有嘉肴》阅读原文及译文优秀5篇 虽有嘉肴阅读理解及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原文及译文优秀5篇 虽有嘉肴阅读理解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26 02:16:47 点击: 来源:yutu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分享了5篇《虽有嘉肴》阅读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虽有嘉肴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 篇一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旨:滋味

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强

C、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

D、学学半学:学习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虽有佳肴

虽有至道

B、不知其善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C、其此之谓乎

回也不改其乐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本文由日常饮食开篇讲到如何治学,富有生活气息,方便读者理解。

C、本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

D、引用《兑命》中的“学学半。”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认真读书老师教的知识你只能获得一半。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 D

小题1:试题分析:A项中的“旨”字解释为:味美。B相中的`“强”解释为:发奋努力。D项中的“学”解释为:教人。

小题2:

试题分析:B项中的“善”字分别解释为:善良;优点。C项中的“其”字分别解释为:语气副词,表示推测,“大概;代词他的。D项中的“是”字分别解释为:所以;判断词是。

小题3:

试题分析:“学学半”是教学相长之意。并不是“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认真读书老师教的知识你只能获得一半。”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 篇二

虽有嘉肴

戴圣〔两汉〕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文言现象

通假字(兑)命(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学)学半(通“敩”(xiào)“),教导。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然后能自强也(古义:勉励;今义:健壮的,有力的)5.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译文

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注释

虽:虽然。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是故:所以。困:困惑。自反:反省自己。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戴圣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 篇三

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礼》。②肴:带骨头的肉。(3)旨:甘美的味道。④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5)困:不通。(6)自反:反躬自省。(7)强(qiang):勉励。(8)学(xiao)学半:意思是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译文一】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译文二】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它,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读解】

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即使错了,也不敢于承认,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 篇四

(一)(11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加点字词。(4分)

(1)虽有嘉肴 (2)不知其善也

(3)然后能自强也 (4)教学相长也

2、句子翻译(5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故曰:教学相长也

3、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1、(1)即使 (2)好、妙 (3)自我勉励 (4)增长

2、略

3、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 篇五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虽有佳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学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教然后知困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2分)

答案:

11、(1)即使

(2)甘美

(3)教

(4)好处

12、B

13、略

14、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上这5篇《虽有嘉肴》阅读原文及译文是来自于的虽有嘉肴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831393.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83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