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8篇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8篇

更新时间:2023-04-19 06:33:30 点击: 来源:yutu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下面是t7t8美文号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小学语文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用喜欢的方法识字,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3、激发学生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关于杨树的课件或图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欣赏。观看有关杨树的课件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说说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

二、新课

(一)自学

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识字:自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小节序号。

(二)识字

多种形式识字。

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认读生字新词卡片,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三)交流

整体感知。

1、同桌合作读文。

2、小组合作,选喜欢的方式读文。

(四)诵读

合作读文,体会诗歌韵律美。以小组为单位,选用不同的方式汇报读文。

(五)评价

全方位评价。

1、同桌合作读文时,相互评价。

2、小组合作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评价。

(六)写字

自学易学的生字。

1、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练写。

(七)练习

1、用几句话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树。1、先自己去观察,可以边观察边对那棵树说些什么。

2、与同桌交流观察结果。

4、重新组织语言,鼓励学生练习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自学

读中悟,悟中读。

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喜欢哪小节就读哪小节。

(二)交流

整体感知。

1、谁能把描写大叶杨可爱形象的那一小节读出来,比一比,谁读得最可爱。

2、人们又是怎样在大叶杨下快乐地生活的,谁来读一读,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高兴、快乐、开心的语气)。

3、同桌交流学习第三小节,相互评价读文。

(三)诵读

熟练朗读,背诵全文。

1、找同学推荐学生读文,其他同学感受全文,练习背诵。

2、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3、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四)写字

集体合作探讨,突破难点字。

1、认读剩余几个生字并扩词。

2、“向困难挑战”,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准地学会这几个字。

提醒注意:“谢”中间“身”撇不出头,感字里面的小横不要丢。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练写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练习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很多快乐,它也一定很快乐,因此大叶杨常哗啦啦地唱歌,同学们听过吗?

想一想,大叶杨会唱什么呢?

2、读一读《记住》。

可采取自读识字、同桌合作读文识字或小组合作的方式。

小学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看拼音写词语、写句子的练习,巩固汉语拼音,以及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词,潜移默化的渗透一点完整句的练习。

2、通过改正句子中错别字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汉字,引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错别字,消灭错别字。

3、通过照样子写句子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明白,语序发生变化,但是表达的基本意思没有变。

4、通过认识修改符号的练习,针对上学期认识的3种,本学期继续学习3种,为学生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造句、习作打下基础。

5、能够按照正确的坐姿写字,能够把字写端正,整洁。

6、本次的口语交际是在学习《锡林郭勒大草原》《富饶的西沙群岛》《天坛》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次的口语交际逐渐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注意交际的态度和语言的修养,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7、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感受,能够展开想象和联想,写成一段完整的话,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并能够使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主动修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拼音写词语、写句子的练习,巩固汉语拼音,以及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词,潜移默化的渗透一点完整句的练习。

2、通过改正句子中错别字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汉字,引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错别字,消灭错别字。

3、通过照样子写句子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明白,语序发生变化,但是表达的基本意思没有变。

4、通过认识修改符号的练习,针对上学期认识的3种,本学期继续学习3种,为学生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造句、习作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学会3种新的修改符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这一个单元中我们学会了许多知识,希望通过语文实践活动3的学习,能够把本单元的知识熟练的掌握。

二、看拼音写词语,写句子。

1、指名读,读准音节。

2、独立写出词语。

3、指名拼读句子的音节,独立写出句子。(巩固汉语拼音,渗透完整话。)

三、改正错别字。

1、独立观察,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

2、和小组同学交流,互换意见。

3、写出正确的字。

4、说一说容易错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四、照样子写句子。

1、出示例句,指名读,找写法上的区别。

2、虽然写法不同,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怎样?

3、照样子,写下面的两句话。

4、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五、认识修改符号。

1、说一说以前学过的修改符号,都是干什么用的。

2、读句子,认识3种新的修改符号。

(1)表示词语移到指定位置。

(2)表示前后词语互换位置。

(3)表示改错了,原字(词)需要保留。

3、大家要把新学的`和以前学过的修改符号应用到自己的造句和写作中去。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大家都去过旅游景点,你想给大家介绍哪里,准备一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正确的坐姿写字,能够把字写端正,整洁。

2、本次的口语交际是在学习《锡林郭勒大草原》《富饶的西沙群岛》《天坛》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次的口语交际逐渐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注意交际的态度和语言的修养,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端正、整洁的写字。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语言修养,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写字。

1、提出要求:

(1)注意把字写端正、整洁。

(2)写完后,观察有什么发现?

2、按要求写字。

二、口语交际。

1、介绍自己要讲解的地点。

2、按照前面学过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富饶的西沙群岛》《天坛》等课文的介绍方式,用自己的话介绍给大家认识。

3、自己准备,组织语言。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语言修养,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5、那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我们的小导游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说得真好,去过的地方也很多,但是说话的时候口头语不要太多,要大方一点,那样会更出色。

四、作业:

积累一些关于春天的好词、好句。

第三课时 习作(1) 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变化,感受春天的变化。

2、能够按照“什么怎么样”来说出自己对春天感受,能够语句通顺,连贯。

3、展开想象和联想,写出一段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

能够展开想象,写出一段完整的话。

教学难点:

能够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春天的脚步已经悄悄地走来了,那么你发现春天的给身边的带来了哪些变化吗?说一说你发现到的?(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

2、那么,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二、写作。

(一)提出写作要求。

1、通过一两件事物的变化,写出春天的到来给你带来的感受。

2、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

3、注意语句通顺,连贯,写成一段完整的话。

(二)写作。独立写作。

三、作业:继续完成自己的作文。

第二课时 习作(2)春天来了 评改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修改符号主动修改自己的作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重点: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过程:

一、展示好的习作:

1、读习作,其余同学找出优点。

2、说一说自己能够学到什么?

二、出示范文:

1、自由读,说一说感受。

2、你能给这个习作改一改吗?用上学过的修改符号。

3、指名读修改后的习作。

三、自改。

1、按照上面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2、指名读自己修改后的习作。

四、作业:把修改后的习作写在作文本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礼貌待人的名言和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漫谈礼貌。

1、板书“礼貌”,谈谈你对“礼貌”的认识。

(板书过程中相机指导“貌”的书写)

2、大家谈了对礼貌的看法,我们课本上也“谈”了,(板书:谈)让我们一起来看谈了什么,怎么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的通顺、流利。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讲了哪几个故事,读完后,再想想,关于“礼貌”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4、读课文新词、难句。

咳嗽纠纷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彬彬有礼

安慰师傅减少矛盾思想情操文化修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5、点名检查自读情况,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重点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重点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3、学生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句,温习巩固。

1、听写词语。

彬彬有礼岳飞暖人心“冒失鬼”讨人嫌

避免纠纷减少矛盾安慰师傅

2、师巡回了解学生听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字词的点拨、反馈。

(如:慰、嫌的书写指导以及“师傅”和“师父”的书写区别)

二、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看看课文围绕着“礼貌”讲了哪几个故事?)

三、精读故事,领悟礼貌。

(一)精读感悟故事一。

1、整体读。

(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我们先来读读《说岳全传》中的一个故事。)

2、知故事:指导对话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1)抓“吼”指导朗读牛皋的话。

(2)评价:眼前看见了怎样的牛皋?这时候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3)引读:所以老人—

(4)同法读评岳飞的言行。

3、明道理。

(1)通过岳飞和牛皋的不同表现,联系我校校本课程《弟子规》进

行诵读。(这正如《弟子规》所说的:)

(2)古人有训,大家也感受到了。这正如俗语所说:“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相机理解“俗语”)

4、小结课文用事例来说理的表达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二)举一反三,读悟故事二、故事三。

(我们继续往下读,看看下面的两个故事讲了怎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1、精读感悟故事二。

(1)整体读。

(2)知故事:

重点指导朗读、评价小朋友道歉的话“对不起,把您的裙子弄脏了。”(象不象小朋友的道歉?)

(3)明道理:

小朋友用他的行动和语言取得了女青年的原谅,这是因为小朋

友做到了—(礼貌待人)。引读:因为礼貌待人所以、、、;所以说礼貌待人可以、、、。

2、精读感悟故事三。

(1)整体读。

(2)知故事:重点指导朗读、评价总理安慰朱师傅的话。感受总理

语言的文雅、和气、宽容。

(3)明道理。

(4)质疑解疑。结合生活例子理解“思想情操、文化修养”。

3、总结感受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四、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我们都学完了。它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三个小故事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齐读第一、五自然段。

2、交流中心句: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板书:礼貌待人优良传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齐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的意思。

4、理解礼貌待人的作用。(板书:和谐美好)

5、依据板书,背诵第一、五自然段,把道理记在脑子里。

五、师生互动,交流“礼貌”。

(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大家收集到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还可以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礼貌的感受。)

1、学生生交流古今中外关于礼貌的古训、名言、俗语、格言或自己的感受。

2、教师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古训、名言等。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作者:松苏内吉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作者: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作者:孟德斯鸠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作者:冈察尔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

六、读写结合,活学活用。

写一个与课文礼貌故事结构相似,关于礼貌待人一个礼貌小故事,一个礼貌小道理的小练笔。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4-5段。

2、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技》。(板题:口技)

(过渡语)我们将如何学习这课文呢?请看:

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4-5段。

2、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过渡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好,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译讲课文)。

(一)先学。

1、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准备译讲课文第4-5段。请看:

2、投影出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整个句子。

3、学生自学,准备译讲;师巡视,了解学情。(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机。)

(二)后教。

1、(过渡语)下面,请大家对照译讲方法译讲课文4-5段。

2、指名译讲: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如还不对,老师更正,并分类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3、质疑问难。

(1)过渡语: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鼓励不懂的同学举手提出疑问,大家给予帮助。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学习描写方法)。

(一)先学。

1、师:同学们,到现在为止都能把全文正确地翻译了。那我们现在又来继续自学,请看自学指导(投影显示),同学们,看全文并思考为了写口技艺人的“善”,作者是如何生动地描写的?6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回答得最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机。)

(二)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

2、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3、教师则边听学生的回答边适时、引导并板书。

五、当堂训练:

1、师:同学们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正确译讲了,下面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第4-5段。

2、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读,准备抽背。

3、学生齐背第4-5段。

4、互背。

5、指名背。

小学语文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录制两遍。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

课始:教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学生分清本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放录像—画批—讨论—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说”。“读”。“思”互促。

2、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真是这样吗?因而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突破难点的方法:

(1)借助录像,提供感性材料,帮助理解内容,释疑解难。

(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品味后朗读。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用具:

钱塘江大潮录像带(3分钟)音乐录音带(2.5分钟)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能力。教学手段: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范读课文。听读思考。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步骤:

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

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学习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录像

教学方法:质疑探索法。组织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边议边读。

教学形式:学生自学。小组议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①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②启发质疑。

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

③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④导入学生自学。

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论。

⑤组织学生讨论。

边讨论边自由读。

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b、“横贯”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这样比,说明了什么?

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表现出什么?

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

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

⑥理解后朗读。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

学习第三段。

①指名学生读。

②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

③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④小结

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四、再读全文

方式:指两名学生读第一。三段,全班齐读第二段。

小学语文教案 篇五

=

单元概述:

今天你看过蓝天吗?可曾注视过白云?又是否对着那可爱的花朵露出你灿烂的微笑?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湛蓝的天、雪白的云、鲜艳的花,我们曾为此而停下自己的脚步、为此而激动得心跳不已吗?多数的时候,我们都让他们在身边悄悄的溜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以天天的拥有。可是,你是否想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失去感受色彩能力的朋友(中国现有学龄视力残疾儿童少年6万多人),他们是盲童,他们怎样去体会阳光、山水、花草┄┄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的坚强和勇气,走进他们的世界,送去我们的友谊和爱心,我们眼睛里如花的色彩会开放在他们心里。

本单元有《我就是你的眼睛》、《七色光》两个课题,通过艺术手段,关心残疾儿童,体现人文关爱,感受面临困难而不畏惧生活的人,热爱并珍惜我们所拥有学习与生活环境,学会运用所学的内容表达情感,感受生活中被爱和爱别人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

课时建议:4课时

课题一 我就是你的眼睛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讲盲童的故事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锻炼、学习角色的塑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会盲童的心理世界,培养坚强的性格。

2、让学生用手触摸不同的材料,感受各种材料的质感,用不同材料制作一幅粘贴画,送给盲校的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心。

3、学唱歌曲《摘星星》,感受节奏规律和旋律的高低。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准备:

1、彩纸、毛笔、剪刀、纱巾。

2、《摘星星》歌曲录音带、花的图片(录像带)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通过眼睛观察周围的色彩(如看到教师里的、窗外的),感受色彩,并试说自己喜爱的色彩名称。互相交流,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认识5-7种色彩。

2、欣赏绘画作品《童眼看世界》,看一看画中都描绘了什么,说一说你都认识哪些颜色?体会用色彩表达快乐的情感。

活动二:

1、故事切入。教师可以为同学们介绍一位自强不息的盲童的故事,引导学生讲一讲他们所了解的盲童的故事。教师事先与学生共同研究故事内容,选择学生讲述故事。倾听《光明行》(作者金光辉)中的一段钢琴曲。教师为同学们介绍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在他只有七、八岁时,也就是你们这个年龄,就能够舞动着一双小手弹奏乐曲,弹得那样有灵气,可是他从来都不画画(讨论为什么?)。教师讲授:因为他是盲童。他的名字叫金元辉,现在他长大了,走上了世界各地的舞台弹奏钢琴。一个盲童,一个连自己亲生父母是什么样、他弹的钢琴是什么形状、穿的衣服是什么色彩都不知道的孩子。

2、学生用戏剧表演的形式,体验一下,眼睛蒙上纱巾,站起来,伸手四处摸一摸,感受盲童生活中的困难。运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方式,让一组同学蒙上眼睛,老师带领引导其他同学参与对话。同学谈感受,有哪些困难?心情是怎样的?

主题围绕着让我做你的眼睛这个内容,学生展开讨论(怎样克服困难,看不见害怕吗?体会坚强,这么多困难,他自己能克服吗?谁在帮助他?)关爱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和社会,最后教师引申中国有6万多盲童,怎么办?引入到主题:我就是你的眼睛(教师可引导同学,盲童看不见却听得到,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就是你的眼睛。”)。

活动三:

1、讲述《七色花》的故事,引导学生发扬关爱的人文精神。

2、你想拥有这样的花瓣吗?看图片(录像带),观察花瓣的形状,每人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颜色,学生们之间互相学习,根据学生能力记住5-7种色彩的名称,用对称的方法剪花瓣(可分小组拼摆),在自己制作的花瓣上穿毛线(丝带)完成花瓣书签。用神奇的花瓣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把花瓣书签夹在书里,那是善良的心灵。

活动四:

1、学习歌曲《摘星星》,感受歌曲旋律,根据“小星星”高低的变化,用手在空中画出音调的高低跟随着慢唱,感受音的高低变化并逐渐感受音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讨论歌词内容,认识歌曲三拍子的特点是怎样更生动地表现了儿童的善良。感受四拍子与三拍子节拍的不同特点,学生分组用二声部来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师生、学生双边活动较多,建议采用随机评价、口头评价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摘星星》,诗歌《盲童》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欣赏录像带等

课型: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导课:请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配乐诗歌。

盲童

从小我就是一个盲童娃娃,在摸索探求中渐渐长大。

虽然我看不见五彩云霞, 心中却盛开着芬芳的鲜花。

虽然我看不见奔腾的江河,汹涌的波涛却在我脑海拍打。

燕子在为我吟唱着春天的故事,小溪在为我讲述着金秋的童话。

我不寂寞,我不忧伤,

我的知音,我的朋友遍天下。

大家了解这类人群吗?(请学生回答他们所了解的故事。)

三、新授:

唱一唱:

1、学习歌曲《摘星星》,感受歌曲旋律,根据“小星星”高低的变化,用手在空中画出音调的高低跟随着慢唱,感受音的高低变化并逐渐感受音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讨论歌词内容,认识歌曲三拍子的特点是怎样更生动地表现了儿童的善良。感受四拍子与三拍子节拍的不同特点,学生分组用二声部来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

方法:集体齐朗读歌词:

1、朗读歌词:集体听教师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2、范唱:集体听歌曲范唱一遍。

3、学生跟琴演唱

要求:1、唱准音名和音高及节奏。

2、注意演唱的方法。

听故事:

1、讲述《七色花》的故事,引导学生发扬关爱的人文精神。

2、你想拥有这样的花瓣吗?看图片(录像带),观察花瓣的形状,每人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颜色,学生们之间互相学习,根据学生能力记住5-7种色彩的名称,用对称的方法剪花瓣(可分小组拼摆),在自己制作的花瓣上穿毛线(丝带)完成花瓣书签。用神奇的花瓣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把花瓣书签夹在书里,那是善良的心灵。

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感受。

将自己所了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你同时又是怎样做的。

课堂拓展:

1、了解身边盲童的故事,并设计怎样为他或她解忧。

2、和你的爸爸、妈妈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了解他们的想法。

3、当一次小老师,将歌曲《摘星星》教给家长学唱。

课堂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摘星星》、了解身边的各种材料和颜色,用自己身边的工具和材料制作一幅作品送给盲童小朋友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欣赏录像带等

课型:绘画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导课: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听一段小故事。这是关于一位盲童小朋友的。现在,他已经能够周游世界各国进行巡回演出了,你们相信吗?

三、新授:

听一听:

1、故事切入。教师可以为同学们介绍一位自强不息的盲童的故事,引导学生讲一讲他们所了解的盲童的故事。教师事先与学生共同研究故事内容,选择学生讲述故事。倾听《光明行》(作者金光辉)中的一段钢琴曲。教师为同学们介绍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在他只有七、八岁时,也就是你们这个年龄,就能够舞动着一双小手弹奏乐曲,弹得那样有灵气,可是他从来都不画画(讨论为什么?)。教师讲授:因为他是盲童。他的名字叫金元辉,现在他长大了,走上了世界各地的舞台弹奏钢琴。一个盲童,一个连自己亲生父母是什么样、他弹的钢琴是什么形状、穿的衣服是什么色彩都不知道的孩子。

2、学生用戏剧表演的形式,体验一下,眼睛蒙上纱巾,站起来,伸手四处摸一摸,感受盲童生活中的困难。运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方式,让一组同学蒙上眼睛,老师带领引导其他同学参与对话。同学谈感受,有哪些困难?心情是怎样的?

主题围绕着让我做你的眼睛这个内容,学生展开讨论(怎样克服困难,看不见害怕吗?体会坚强,这么多困难,他自己能克服吗?谁在帮助他?)关爱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和社会,最后教师引申中国有6万多盲童,怎么办?引入到主题:我就是你的眼睛(教师可引导同学,盲童看不见却听得到,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就是你的眼睛。”)。

学一学:

1、通过眼睛观察周围的色彩(如看到教师里的、窗外的),感受色彩,并试说自己喜爱的色彩名称。互相交流,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认识5-7种色彩。

2、欣赏绘画作品《童眼看世界》,看一看画中都描绘了什么,说一说你都认识哪些颜色?体会用色彩表达快乐的情感。

画一画、做一做:

鼓励学生用自己身边的各种材料制作一幅作品,并且送给盲童小朋友。

作品大展示:

将学生作品展示,给予鼓励。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特别是一些制作精美的作品。使学生体会到制作过程的不易和作品完成时的欢喜。

摸一摸:

感受一下盲童小朋友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请你闭上眼睛,触摸一下,体验各种材料的质感。

演一演:

各小组可以先讨论设计出主题,然后进行表演。

例如:“遇到盲童时”为主题,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此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主题,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能力。

课堂拓展:

1、将你在课堂上的收获说给家长听。

2、可以为盲童小朋友设计一种器械为他们解除看不见的困扰。

课堂评价:

1、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2、学生们可以进行自我评价的方式,对自己在表演中的表现予以评价。

3、老师恰如其分的利用时机对学生进行开发,开发他们善良的本性。

小学语文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2.讲读课文1、2自然段,理解“从前、大声喊、常常、赶快”,教学“狼、常、喊”

3.有感情朗读。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听录音,看图象。问: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回答。

3、齐读课题,教学“狼‘,注意后鼻音。

(二)、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对照田字格,圈出生字,划出词语。

2.检查自学;

(1)说说你觉得哪个词难读,说清原因。学生认读。

正音:狼慌后鼻音常既是后鼻音又是翘舌音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一人读生字,一人读词语

3.开火车分段读课文,学生评议:生字在课文中是否读正确了,有没有加字、漏字。

(三)、讲读第一段:

1.单击出示第一段,指名读,想:有几句?

2.指名读第一句,问:你为什么把常常读得响一点?。

理解“常常”,我们还能说什么?(专门、时常)

3.第一句话还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理解:从前(以前,古时候)

4.看图,问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师总结:我们经常说的文章开头要说情: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过渡:有一天,他在山上大声喊,生接:“狼来了!狼来了!”

5.单击,看图说,从哪儿看出放羊的孩子是在大声喊。

学生回答(放养的孩子张大了嘴巴,在叫。)

6.学着放养的孩子喊一喊。

7.朗读第一段。想:我们是怎么把它读好来的?

学习方法:抓重点词,做动作。

(四)、讲读第二段

1.单击,看图说:上下的人听了是怎么做的?找出重点的词。

(赶快/忙)变红。

2.想:上下的人要赶快跑上山?

3.划出他们是怎么说的句子?(狼在哪里?狼在哪里?)

学生说,师单击划出。

4.指名读人们的话,把急切的语气读出来。表演读。

5.放羊的孩子见了是怎么样的?单击看图。

6.抓重点词:笑变红。问:为什么要笑着说?

7.用开玩笑的语气读。

8.朗读第二段。

山下的人看来会怎么想?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书写“常喊”

1.常:重点上面是“”,生书空。

2.喊:右边与成比较。

4.学生各书写一个,师在展示台上反馈。、[20xx年12月9日]

小学语文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感受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开火车读生字词。

月亮湾、绕着、缓缓、倒映、灿烂、山坡、朝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月亮湾的了解有多少?

3、揭题。(板书课题)

二、利用图画,整体感知

1、(出示图画)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向学生介绍月亮湾。

2、学生自由读课文,感受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三、品读课文,体会美景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月亮湾的美景?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美景?第三自然段呢?(板书:村前、村后)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数一数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用笔标出来)

3、月亮湾美在哪儿?(用曲线划出写月亮湾美的句子)

4、分四人小组讨论:月亮湾美在哪儿?为什么?

5、全班交流。(学生谈到哪一句,就学习哪一句。)

(1)学习第一句。

看图,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村子的名字为什么叫月亮湾?指导朗读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看图,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指导朗读第二句,“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3)学习第三句。

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4)学习第四、五句。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桃花美和多?

“灿烂的朝霞”是什么意思?用字理的方法学习“朝”字。

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5)学习第六句。

比较句子:

/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看图,理解“绿油油”的农田的美。

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

6、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村后有什么?(板书:山坡)

(2)“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3)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你喜欢月亮湾吗?你想对月亮湾说些什么?

2、教师小结。

五、板书设计

3.月亮湾

美丽↙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热爱

↖村后:山坡↗

小学语文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二、解题

劝,劝勉,鼓励。学,学习。

三、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段:

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

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

答:请读出并翻译前两个。

这两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答:

2.那么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复到过去的特性呢?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个比喻是什么?

答: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3.请同学们概括本段所讲的内容。

答:

(三)朗读第三段。(老师正音)

1.找出四组比喻句并翻译:2.概括本段的内容:

(四)读第四段。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

四、略析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五、分析语言特色

六、总结、作业

【我的思考与问题】

以上内容就是t7t8美文号为您提供的8篇《小学语文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t7t8美文号最开心的事情。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748998.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748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