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牧野之战简介爆发原因及历史意义优秀7篇(牧野之战是什么历史事件)

牧野之战简介爆发原因及历史意义优秀7篇(牧野之战是什么历史事件)

更新时间:2023-04-15 01:56:59 点击: 来源:yutu

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的时候,这场战役又称武王伐纣。那么这场战役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发动这场战役的动机是什么呢?其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下面请欣赏关于历史知识,希望你们喜欢!下面是t7t8美文号为大伙儿带来的7篇《牧野之战简介爆发原因及历史意义》,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t7t8美文号给您的好友哦。

周文王为了伐纣采取了那些措施? 篇一

周文王为了灭商伐纣,在政治上施行仁政,积极发展生产,重用贤士,得到人民的拥护。同时,他还积极发展对商纣的政治、外交攻势: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争取其他方国,孤立商纣。文王曾帮助虞、芮两国公正地解决了领土纠纷。他还颁布法令维护并保护奴隶主们的利益。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文王扩大了政治影响,更进一步孤立了商纣。

拓展阅读: 篇二

“牧野大战”是武王伐纣过程中的一次规模宏伟、影响深远的重要战役。据史籍记载,周武王率领的“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和庸、蜀、羌、髳、微、、彭、濮等方国部落的盟军(《史记。周本纪》),“朝至于商郊牧野”(《商书。牧誓》),一举战胜了殷纣王的70万。此战决定了殷商的灭亡,奠定了周武王立国的基础。

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牧野大战”发生在什么地方?古往今来,人们意见纷呈。《尚书。牧誓》孔传云:“牧野,纣近郊三十里地名牧。”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坶,朝歌南七十里地。《周书》武王与纣战于坶野。”坶即牧。《后汉书。郡国志》云:“朝歌,纣所都居,南有牧野。”《水经。清水注》:“(清水)东南历坶野。自朝歌以南,南暨清水,土地平衍,据皋跨泽,悉坶野矣。《郡国志》曰,朝歌县南有牧野。《竹书纪年》曰,周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通典。州郡》:“郊野之地,即纣都近郊三十里即此也”。上列古书的记载,虽各自指出了“牧野”的大致方位,但都没注明其确切的地望。所以在今人的着作中,对此也语焉不详。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认为“牧野”在今河南汲县。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则认为在河南淇县南。“牧野大战”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孙作云主张,广义的“牧野”泛指河南地界中的黄河以北,北及辉县一带的地方。这一带在商代末年是牧地,所以叫“牧野”;狭义的“牧野”在今河南新乡至汲县一带,因为在新乡城北10里有一“牧野村”,即今河南师范大学所在地。这就是“古牧野地名遗留,商周之际的牧野大战,即在此一带地方作战”。这是由于新乡、汲县处在古黄河的“北曲之地”,是纣王畿的南大门。从地理上说,纣要阻止周人从西方沿黄河东进,必定要在此布兵防守。即所谓纣兵发70万在“牧野”拒周。从距离上看,新乡距朝歌恰为70里。另外,从汲县城西山彪镇出土的周初铜器《小臣殷》上的铭字“牧”来判断,“牧野”就在其附近。(孙作云《商周之际的“牧野大战”的“牧野”在哪里》,载《历史教学》1961年第8 、9 期)。

也有人认为,牧野不是一个特称的地名,而是一个泛称的方位。“所谓牧野,是商都郊区”。如《尔雅。释地》曾说:“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因此,《尚书。牧誓》中的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应读作“商郊、牧、野”,指的是商邑外的四周,自郊至牧而野,由近及远的一定范围内。《墨子。明鬼》说过:“与殷人战乎牧之野”。可见,“牧之野”

不是一个地名。宋人夏在其《尚书详解》中曾明白地说过:“牧野乃凡郊外之统名。”(代夫《“商郊牧野”辨》,载《史学月刊》1981年第5 期)。近年来,我国各地广泛进行了地名普查活动,解决了不少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阎正通过地名普查,根据《汲县县志》“在县南陵西社,周武王伐纣陈师牧野即此。《诗》云,牧野洋洋是也,《舆地广记》‘故商都牧野之邑’,《寰宇记》‘近郊三十。’”以及《新乡县志》“牧野在县东北八里,即古牧野,武王伐纣陈师之地”的记载,指出“牧野”的确切位置“在

今新乡市郊区牧村公社的所在地西牧村大队“。在牧村公社,有许多古代留下的地名皆与武王伐纣有关。如牧村西南的古龙岗(今扬岗)、古凤岗(今茹岗)、古龟岗(今畅岗)等,相传是武王兵临牧野时驻扎的村落。其东北就是南下御周的商军营寨,后称”御寨“(今御河)。其它有关的地名还有”斩将屯“、”分将池“、”拜将台“、”太公池“等。特别是阎正新发现的濒于湮灭的”牧野兴国寺“和寺前倒卧的石碑,为确定牧野的地望提供了重要的证据。碑文写道:”……旧有兴国寺者,年久未见遗趾,隆庆中有叔庠生者,穿井见石,上注兴国寺字样,造于汉明帝年间。

牧野之战背后的故事 篇三

周武王姬发发动的牧野之战的性质是什么

根据史料的记载,当时商朝的皇帝为商纣王帝辛。商纣王帝辛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暴虐成性,喜好女色,将商朝的朝政搞得一团糟。商纣王又是一名十分喜欢打仗的君主,他先是对西北的黎氏部落发动了战争,然后又扫平了东南夷,虽然这两次战役都取得了胜利,但商朝的国库却空虚了。后来,商纣王宠信妖妃妲己,大兴土木,兴建了许多亭台楼阁,供自己和妲己两人享乐。等到后来,商纣王帝辛听信奸佞小人的话,大肆残杀朝中大臣,要是有大臣不顺着他,他就将其处以极刑。商朝重臣比干、箕子等人都被商纣王杀害,商纣王的这一行为加剧了商朝的灭亡。

公元前1046年,周国这一小国逐渐发展,终于有能力跟商朝一决雌雄了。两方人马在牧野进行决战。在姬发和丞相姜尚的精心安排下,终于打败了商朝的军队,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牧野之战时我国历史上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它终止了统治国家长达六百多年的商王朝,直接导致了西周这一全新王朝的成立。虽然,在接下去也有其他类似性质的战役发生,但却再也没有牧野之战这么成功的战役了。牧野之战也成为后世百姓推翻暴政的代表性战役,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www.t7t8美文号chayi5t7t8美文号.com。  商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生活非常的困苦。当时商朝的皇帝是商纣王帝辛,帝辛是商朝的第三十一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王朝,开始走向了没落。商纣王帝辛为人英勇善战,有着极高的天赋,他本来可以成为一个明君的,但帝辛为人凶残,根本不是一个明君,这加速了商王朝的覆灭。

而与商纣王帝辛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西伯侯姬昌,西伯侯姬昌一直爱民如子,不忍天下百姓受苦,于是他一面假意向商朝效忠,一面又暗中发展周国的实力,为推翻商王朝做准备。西伯侯姬昌于公元前1050年病逝,其子姬发继位。经过多年的准备,姬发联合其他国家准备一起攻打商朝的国都朝歌。姬发接连获得胜利,最终两方在牧野展开决战。

姬发先派丞相姜尚率领数百士兵前去迎战,震慑商朝的军队,然后姬发自己再率领士兵冲进敌军,打破敌军的阵型。由于当时商王朝国库空虚,士兵的人数也不够多,于是商纣王就用奴隶来充数。那些奴隶见到周国的军队如此英勇,纷纷弃械投降。就这样,姬发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商纣王帝辛见大势已去,于鹿台自焚而亡。 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国的姬发联合众多小国组成了一支反抗商王朝的联军,联军与商王朝的军队在牧野进行决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牧野之战决定着决战双方未来的命运。根据时间的推算,公元前1046年正是商朝末年,当时的皇帝为商纣王帝辛,是商王朝的第三十一任皇帝。历史上的商纣王帝辛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君主,本来可以成为一代明君的他却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好大喜功,喜欢女色。当时有大臣为了讨好帝辛,献了一名美女给他。那名女子便是妲己,妲己有着一张倾国倾城的脸,长得十分的美丽,帝辛十分宠爱她。商纣王帝辛不顾国库空虚,大兴土木,建造了无数的宫殿楼台,供自己和妲己享乐。

越到后期,商纣王越是暴虐。因不喜朝中大臣对他的劝谏,商纣王残杀了许多大臣,造成了后来无人可用的局面。商纣王的种。种行为,终于引起了民愤。因不满商纣王的暴政,周国联合其他小国组建了一支多达四万人的联军,对商纣王进行讨伐。联军在姬发和其丞相姜尚的带领下,一路获得胜利,两方最终在牧野进行了决战。

在丞相姜尚的精心布置下,周国所率领的联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商朝末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到处都是民不聊生的景象。当时商朝的统治者是商纣王帝辛,帝辛为人英勇好战,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但他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为人好色,好大喜功,听不进他人的劝谏。于是,为了解救天下百姓,周国就对商朝发动了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因周武王姬发率领的军队与商朝的军队在牧野进行了决战,于是史称牧野之战。商纣王帝辛是商朝的第三十一位皇帝,从商汤建立商朝开始算起,商朝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六百多年里,商朝的国力由盛转衰,国家日益衰弱。而商纣王又是一个极其好战的皇帝,他先是对西北的黎氏部落发动战争,后又扫平了东南夷,虽接连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无奈国库空虚,加剧了当时的冲突。

公元前1046年,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周武王继承其父周文王姬昌的遗志,率兵攻打商朝的国都朝歌。周武王姬发联合众多部落,组成了一支多达四万人的联军,对商纣王发起了战争。身在朝歌的商纣王帝辛听到姬发反叛的消息后,十分的震惊,他立马组织军队进行反击。但当时商朝国力衰弱,根本不是周武王姬发的对手,最后两方在牧野展开决战。

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周武王姬发取得了胜利,而商纣王帝辛却在鹿台上自焚而亡。

牧野之战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篇四

商纣王是商朝的第三十一位皇帝,为人勇猛好战,拥有着极为出众的政治才能。照理来说,这样的帝王应该能够将国家治理好的,但商纣王却拥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好美色,爱听小人的谗言。于是,在商纣王的统治下,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困苦。而反观周国,周文王同样有着极为出色的政治才能,善于治理国家,百姓安居乐业。周文王姬昌一面做出效忠商朝的样子,一面暗中发展自己的实力。

等到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姬昌的继承人周武王姬发亲自率领士兵攻打商朝的国都朝歌。当时周武王姬发联合了其他各族部落,准备组成联军,一起进攻朝歌。但万万没有想到,商朝虽然已经败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商朝军队的人数远远超过姬发他们所组成的联军。于是,周武王就派自己的得力助手姜尚率领数百名精兵前去震慑商朝的军队。商朝军队虽人数众多,但都是由奴隶组成的,战斗力极弱,他们被周国的军队所震慑,纷纷投降反叛。

周武王姬发率领大军向朝歌进攻,商纣王帝辛所布置的关卡都被其所破,姬发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战役的胜利。

商纣王见自己已经无力回天,挽救不了国家了,就在新建成的鹿台上自焚而死。周武王姬发最终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商朝末年,由于商纣王帝辛为人暴虐,造成了商朝百姓民不聊生的景象。当时的西伯侯姬昌不忍天下百姓受苦,于是一面假意向商朝效忠,一面又暗中壮大自己实力,希望周国能够跟商朝抗衡,解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商纣王帝辛是商朝的第三十一任皇帝,在他继位时,商朝已经由盛转衰,开始走下坡路了。商纣王为人英勇善战,但他也是一个好大喜功,喜好美色的君王。在商纣王的挥霍下,商朝的国库很快就空虚了,但商纣王并不在意,他开始大兴土木,收刮民脂民膏,百姓生活很是困苦。在之后的日子里,商纣王帝辛越来越过分,他残杀朝中重臣比干,囚禁箕子,做出了一系列不明智的举动。

公元前1050年,西伯侯姬昌因病去世,其子姬发继位。姬发继位后,继承其父的遗志,任命姜尚为宰相,大力发展周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能够抗衡商朝做准备。经过充足的准备,姬发于公元前1046年发动了牧野之战。商纣王听闻姬发造反,很是震惊。但当时士兵人数不够,于是商纣王就用奴隶来充数,派他们前去迎战。姬发所率领的军队气势如虹,最终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

牧野之战后,商朝再也无力反击,商纣王帝辛绝望中在鹿台自杀,商朝就这样灭亡了。取得战争胜利的姬发成为了西周的开国皇帝,建立了西周这一全新的政权。这就是牧野之战的故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在牧野发动了推翻商王朝统治的牧野之战,亦称“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它直接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和西周这一全新政权的建立。那么,牧野之战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呢?商朝是由商汤建立的,商纣王帝辛则是这个王朝的第三十一任皇帝,已经拥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的商朝开始从兴盛走向了衰弱,整个国家危机四伏。商纣王帝辛有着极为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英勇善战,身手敏捷。但商纣王帝辛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喜好女色,好大喜功,完全没有将百姓放在心上。商纣王帝辛听信小人的谗言,残忍的杀害了许多朝中的重臣。而没有那些大臣辅佐的帝辛肆意妄为,宠信奸佞小人。在之后的日子里,商纣王大兴土木,建造了无数的宫殿用来享乐。后来,由于国库空虚,商纣王又派人去收刮民脂民膏供他享乐,商纣王这一行为搞得天下的百姓怨声载道。

基于这一历史背景,周国的西伯侯姬昌决定要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周国原本只是一个依附于商朝的小部落,后经西伯侯姬昌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个小国家。西伯侯姬昌不忍百姓受苦,于是就不断发展周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希望有一日能够跟商朝抗衡。在姬昌去世后,其子姬发继承其父西伯侯的遗志,遂于公元前1046年发动了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背景 篇五

商朝自商汤灭夏建立,经历六百多年后,传位至第三十一位国王帝辛(商纣王)时,已是危机四伏。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但“好酒淫乐,嬖于妇人”。政治上帝辛耗巨资建鹿台、矩桥,造酒池肉林,使国库空虚。宠信爱妃妲己以及飞廉、恶来等一帮佞臣,妄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造成诸侯臣属纷纷离叛。军事上帝辛致力于用兵于东南夷族,虽然战争取得了胜利,俘虏了“亿兆(上百万)夷人”,帝辛也被誉为“百克(百战百胜)”,但商军主力远征东夷,造成商都朝歌(今淇县)空虚,无兵可守。

周本来是渭水中游的一个古老部落,居住于今陕西中部的一些地区,依靠优越的自然环境逐渐发展起来。到姬昌时,对内重用吕尚、散宜生、太颠、闳夭、南宫适等一帮贤臣,国力日强;对外姬昌宣扬德教,积极调停各方国间的争端,使诸侯纷纷依附。姬昌趁机大搞统一战线,而各国由于要供应商朝攻打东夷的大量军队和物资,又受到商王的猜忌和钳制,早已苦不堪言,当然也乐于向“西伯”靠拢。据《史记》记载:“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太公之谋计居多”。

牧野之战的历史故事 篇六

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诗经·大雅·大明》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武王牧野,实抚天下。”

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武王继位后,以示仍秉承文王之天命,继续利用商朝暂时无暇西顾的良机向东扩张。公元前1048年,牧野之战前两年,周武王曾观兵于孟津(今孟津县)。《史记》中说“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其实不是“不期而会”,根据甲骨文所揭,此次出兵早有联络,关中和江汉间的许多方国都有参与,但诸侯恐怕并无八百之多,从牧野之战的情况看,基本上都是西南方的羌、戎各国。

而此时的商朝发生了激烈的内乱。帝辛杀了伯父比干,囚禁了另一个伯父箕子,另一些被牵连的贵族如微子等则审时度势,投奔了周国。武王无疑从来奔的殷商贵族那里得到了不少朝歌的机密情报。时机已经成熟,武王决定出兵伐商,同时通知在盟津的与盟诸侯一起出兵。

伐商的战略计划是:趁商朝主力军滞留东南之际,精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王畿,击溃朝歌守军,一举攻陷商都,占领商朝的政治中心,瓦解商政权,让残余的商人及其附属方国的势力群龙无首,然后各个击破。《诗经·大明》中记述此事,称之为“燮伐(偷袭进攻)大商”,或“肆伐(快速进攻)大商”,和二战的德国“闪电战”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本词条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人,不少方国的国君亲自赶来。联军于2月26日布阵未完就下了雨,史称联军共有“六师”。军事史家推测,大概是三百乘战车,三千名虎贲为一个“装甲师”,为第一梯队。其余四万多人分为五个“师”,在后面组成方阵,为第二梯队。后来联军冒雨继续东进从汜地(今荥阳市汜水镇)渡河水(黄河,一说由孟津渡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辉县西北)折而东行。27日清晨,周武王庄严誓师说:“俗话说,母鸡司晨,是家中的不幸。现在纣王只听信妇人之言,连祖宗的祭祀也废弃了。他不任用自己的王族兄弟,却让逃亡的奴隶担任要职,让他们去危害贵族,扰乱商国。今天,我姬发是执行上天的惩罚!……战士们,努力呀!”,周军将士们士气大振,即为《尚书》所记载之“牧誓”。28日拂晓,联军进至牧野。《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然而,远方前来阻截的商军阵形也渐渐显出轮廓。本来斗志昂扬的将士们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商军几乎要一直排到天边,一面面旗帜一望无际。虽然不知道对方确切有多少人,但要远远多过联军。联军将士刚刚鼓起的勇气又快要低落了。

朝歌方面,第一批紧急军情前脚刚传到,联军自己后脚就跟着来了,着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可以破敌,而且也没有可用的战车,单靠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阵相抗衡,更何况周军士气正锐。

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开赴牧野迎战。根《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诗经·大明》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评价商周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有何历史意义? 篇七

周军取得牧野之战的彻底胜利决非偶然。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长期正确运用“伐谋”、“伐交”策略的结果。它起到了争取人心,翦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反商统一战线的积极效果。其次,是做到了正确选择决战的时机,即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未还,商王朝内部分崩离析之时,果断地统率诸侯联军实施战略奔袭,从而使敌人在战略、战术上均陷于劣势和被动,未暇作有效的抵抗。第三,适时展开战前誓师,历数商纣罪状,宣布作战行动要领和战场纪律,鼓舞士气,瓦解敌人。第四,在牧野决战的作战指挥上,善于做到奇正并用,予敌以巧妙而猛烈的打击,使之顷刻彻底崩溃。

商纣王之所以迅速败亡,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行暴敛,严刑酷法,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其次是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三是殷商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恶果;四是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加上军中那些临时仓促征发的奴隶阵上起义,反戈一击,其一败涂地也就不可避免了。 牧野之战意义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小邦周”一战而胜“大邑商”,决非偶然。商纣暴虐,不得人心,内部反叛,成为商朝败亡的致命因素。商纣未能摆脱东西两面受敌的困境,顾此失彼,为周军造成可乘之隙。周文王卑事商纣,韬光养晦,暗图进取,政治攻势与军事蚕食相结合,夺得战略主动权。周武王正确选择决战时机,先发制人,达成战略进攻的突然性,终于一朝灭商。周人成功的谋略运用,标志着中国古代早期战略的形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7篇《牧野之战简介爆发原因及历史意义》,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741681.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74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