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中秋咏月诗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优秀4篇(十五夜望月教学实录一等奖)

《中秋咏月诗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优秀4篇(十五夜望月教学实录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4-13 21:40:59 点击: 来源:yutu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4篇《《中秋咏月诗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中秋咏月诗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课文。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背诵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仔细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词运用丰富的想像所创设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诗句,感受咏月诗词所抒发的借月思念之情。

2、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完整领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体会情景交融、想像丰富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同学们小时候都背诵过李白的《静夜思》,大家还记得吗?(齐背《青夜思》)是啊,皎洁的月光勾起人们多少魂牵梦绕的思念之情啊,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的诗词,去感受作者缠绵动人的思念之情。

导语二同学们,你一定凝望过中秋节晚上的月亮吧!又白又圆又大的月亮使你想到了什么?是小时候听的神话“嫦娥奔月”,还是长大以后渐渐滋生的“月圆人团圆”的情怀?你想不想了解在诗人的笔下,中秋节又是怎样一幅景象?让我吟唱着《水调歌头》,去《十五夜望月》,感悟那《我的思念是圆的》思想感情吧!

导语三中秋佳节是中国合家团聚的日子,但不是全中国的人都能在这一天与人佳人团聚的。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刻苦求学的莘莘学子,浪迹天涯的夜的月也就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不同年代的三位诗人在中秋之夜所作的咏月诗词。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字词

(1)字音:栖(qī)绮(qǐ)天涯(yā)海角宫阙(què)苏辙(zhé)

(2)词义:

①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不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

2、简介作者

王建:字仲初初,许州人,唐代诗人,作品有《王建诗集》

苏拭(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与其父苏询,弟苏辙,合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21岁申进士,做地方官,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苏拭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诗、词、散文、书、画都有卓越的成就。诗和词笔力纵横,气势奔放,舒卷自如相成

《中秋咏月诗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通过想象描写、再现情境、品味词句、体会诗情等欣赏诗词方法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自读古诗词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习惯

教学重难:

1、欣赏诗词的方法

2、通过感知诗词内容、领会诗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应该是亲人团聚、共度良辰美景的日子,然而,这一天里往往会有许多人因生活、工作所需而远离家乡,因此中秋之夜也是分离的亲人相互思念之时,而中秋之月自然也就成了古今文人吟咏抒怀之物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三首咏月诗词。

(板书课题)

二、自学质疑

1、学生按学案要求,课前完成相关练习

2、学生同组质疑,互助释疑;老师巡视,发现典型疑难问题。

三、交流展示

1、组内交流学案完成情况

一生读题及答案,其余同学核对并提出不同答案及答题思路,共同评议,以求最佳答案

2、班内交流

师逐题提问,小组推荐回答或板演

(口答第一题,板演第二题)

3、指生轮流朗读三首古诗词,从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互评

4、指生回答第三题

四、组织背诵

1、看谁能又快又正确地把前两首背熟

2、理清句段顺序,边背边想象诗词中抒写的情景

3、同组互背互评

4、指生有感情背诵

五、作业

1、熟背前两首诗词

2、自学完成“学案”中四五六两大项

《中秋咏月诗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教学重难点: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颂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指导语:

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顺三首诗。

组织朗读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创设情境:诗人同时抓住了中秋之月加以咏叹,但描写的情景还是有所不同的,你能借助具体的诗句说说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吗?

再次朗读,同伴互助,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发表见解,小组补充

组织朗读

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

创设情境: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三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织交流、点拨、朗读评价

课后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第二课时

初备统复备

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

创设情境: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你最喜欢哪一首,请将它背出来,并简述你喜欢的理由。

结合内容谈感受

组织背诵

第二块:拓展延伸——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

创设情境: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咏叹中秋之月,赋予它一定的内涵,你能再吟诵几句吗?

创设情境:就你的理解,作者往往赋予“中秋之月”怎样的寓意呢?

组织交流,评价

布置任务:请学生即兴作一首“中秋咏月诗”(巡视、帮助)

课后作业:

1、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邀请家人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将你写作的诗歌献给家人。

《中秋咏月诗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方法:朗读、交流讨论

课时计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同学们可知道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一年中那一夜的月是最圆最亮又最容易引发人们的思乡情绪的?对,是中秋,八月十五中秋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瞧,多美多富有深情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诵读——

二、阅读主场

(一)合作学习

1、学生分别诵读三首诗,教师评议。

2、教师分别诵读三首诗,学生评议。

3、通过简述,分别引导学生理解这三首诗的基本内容,品味这三首诗的艺术魅力。

⑴《十五夜望月》(王建):

这是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较为著名的一首。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夜深了,秋霜渐渐打湿了庭中桂花。这明月当空的夜晚,普天下的人都在赏月中神驰意远,不知道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呢?

⑵《水调歌头》(苏轼):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世尘,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的思想情绪,但最后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的遁世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⑶《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诗意的句子总是优美而蕴藉着丰富的内涵,诗人睿智的光芒闪烁在看似不经意的比喻和联想上。诗人的责任感集中表现于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借中秋之月抒发出的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在作者这首即兴小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那份感情的份量却不是一般的浅唱低吟所能表达出的。

4、师生一起诵读。

(二)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在班上自由交流。

(三)学习小组推荐同学交流课前从唐诗宋词中收集的其他咏月的诗句。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习一”。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背诵三首诗。

(四)布置作业。

选一个十五月明之夜,与爸爸妈妈一同赏月,听爸爸妈妈讲嫦娥奔月的传说。以“月”为话题随意写一段文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带来的4篇《《中秋咏月诗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739396.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73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