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9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9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9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9篇)

更新时间:2023-04-07 13:12:01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9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t7t8美文号给您的好友哦。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习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板书:

10奉献

聪明才智、千辛万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不辞辛劳

资料提供者: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阅读有独特的体验,语文学习应重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因此,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学生已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入思考,积极表达,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在此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进而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大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测,回顾内容。

1、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洪水滚滚而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于是,从远古时期开始,勤劳智慧的人民就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学习这篇关于治水的古老传说——《大禹治水》。(板书课题)

2、在昨天的学习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词语,看看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检测认读。)

3、请同学们仔细回忆这个故事,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4、谁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啊,正是因为这样,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是对学生识字情况的检测,同时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回顾,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概括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出示尝试题:自读课文,想一想,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画出有感受的词或者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读一读你画出的词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相机点拨引导如下:

(1)治理洪水。

A、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

B、启发引导: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走进现场(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指导朗读。

C、总结:是啊,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人们的生活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悲惨,凄惨,可怜,生不如死,水深火热

是大禹让人们结束了这种……的生活状况,是他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安宁,欣欣向荣。在这里,治洪前和治洪后人们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因为如此,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段以生动的语句描写了洪水的危害,既是引子,又是铺垫。只有深刻感受到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才能进而体会大禹治水的伟大无私与功德无量。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并没有一带而过,而是通过朗读、想象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洪水的肆虐,人们生活的悲惨,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2)不怕困难。

A、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英雄,不仅仅在于他做了什么,还在于他是怎么做的?(出示第3段)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抓住“常常”“天蒙蒙亮”“拄着棍子”等词语感受禹治水的艰难与不易。)

B、创境想象:是啊,大禹治理洪水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间,爬山涉水,所到之处必然都是荒郊野外,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想一想他都会经受哪些磨难和痛苦呢?试着说一说:

为了治理洪水,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当他渴了,_______________,当他饿了,_______________,当他累了,_______________。他走遍了_____________,可他_____________。

C、是的,他所经历的困苦和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他却坚持了下来,那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这样一种精神——坚持不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那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想着——老百姓。

正是这种精神和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治水的伟大工程,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人们心目中——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D、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他的这种精神。(生生评价,指导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他不怕困难的精神是课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直接与课文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进而创设情境,通过说话练习,将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转化为对大禹行为的叙述与歌颂,内化情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阅读——想象——表达——朗读”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情感体验的激发,还培养了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三过家门而不入。

A、生交流。师相机补充:

三十岁结婚:古人一般结婚比较早,男子一般在20岁左右,女子则在15岁左右。三十岁结婚,在古代来说,已经非常晚了。

B、出示,填空。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 )结婚,在家( )住了四天,( )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 )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你从这些词语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C、大禹治水共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有多长啊?三千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就连他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路过门口,妻子正生下了儿子,孩子哇哇大叫,他却硬是狠了狠心,没有进去;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几个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啊,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奉献、大公无私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精神!

D、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评价,再读。

【设计意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虽然感人,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很远。在这里,通过古人结婚时间的介绍、故事情境的创设、数字的品味可以使学生对大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而“副词填空”练习,不仅仅关注内容,体会情感,还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了作者的表达,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与效果,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能力。】

(4)讲方法。

禹的治水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不怕困难和勇于付出,还在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方法,他和父亲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父亲采用了“堵”的方法,水是堵不住的。而他“变堵为疏”,通过疏通水道治理洪水。看来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有智慧。

(5)有决心。

既然课文主要写大禹治水,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长的一段文字写禹的父亲治水?在这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小结:治理洪水寄托了大禹父子两代人的的意愿,也体现了两代人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学习本课,大家都会将学习的焦点集中到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却往往忽略了他的决心与智慧。课文中对大禹父亲做法的描写其实并不是多余的,它既让我们看到了两代人为民着想、立誓治水的决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治水所蕴含的智慧与科学的方法,对这两段内容的感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令人叹服!】

四、深入探究,升华感情。

1、故事学到这里,相信大禹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课题,想一想,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什么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加点)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2、是啊,这一个“大”字饱含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爱戴,你的心中又升腾起了对他的什么感情?(佩服,感谢,敬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通过走进语言文字,品读感悟,大禹的形象已经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变得清晰、高大。最后,再回归整体,透过一个看似简单的“大”字,感受人们对他无限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升华情感,内化体验。】

五、拓展练习,总结结课。

1、欣赏纪念大禹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大禹治水的故事被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课件出示雕塑、画像等),人们为他塑像,为他建庙,写诗,做画,通过各种方式纪念、感谢这位伟大的英雄。书上这幅插图就是后人为他做的画。

2、初识“思维导图”,练笔:刚才我们通过学习,把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提炼成关键词按照一定的思路板书在了黑板上,这就是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课文思路,抓住文章重点,不断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使用。

下面再让我们参考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按照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如果你能用上黑板上这些关键词会更好。

他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他就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大禹。

3、交流分享,评价提升。

4、总结结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

【设计意图: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已久,在这里,展示有关他的雕塑、画作、诗歌,可以透过人们对他的歌颂与纪念,从另一角度使学生感受到他的伟大及对人们的影响。借助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写下来,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梳理课文内容,在以后的预习中尝试运用;另一方面,借助思维导图写话,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将大禹的形象铭刻于学生心目之中。】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努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文本内容,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课教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词语搭架,学习概括。

作为第二课时,在课堂一开始,我通过检测词语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将课文中的词语分成四组出示,检测结束后,我又向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你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此举真可谓“一石二鸟”,不但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而且进行了一次很有效的概括训练。为了降低“概括”的坡度,借“检测字词”这一拐棍,有效地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迈上“用精简的语言来概括”的台阶。

2、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课文第三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紧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通过感受大禹治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加深对治水困难的感受,进而指导朗读。其次,抓住描写治水过程的几个动词,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达到有感情朗读。

3、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语言渲染,激发想象,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教学中,在想象洪水的肆虐与无情时,在感受大禹遇到的困难与坚信时,在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纠结与决绝时,我都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与体验,将抽象的毫无感情色彩的文字幻化为活生生的生活场面,诱发情感的形成与生发,使学生真正“动情”,进而“情动辞发”,达到指导朗读的最终目的。

4、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任何一篇课文,都只是学习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蓝本。本课教学中,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我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贯穿始终。紧紧抓住课文关键词语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品读与感悟能力;体会副词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关注“怎么写”;多次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与缺憾:

1、研读教材、挖掘教学资源还不够。如果能够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大禹治水的起始位置及沿途地理环境特点,对于体会人物形象会有推波助澜之效。

2、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需要我仔细研究和学习。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多样,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学习,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这些都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提升的方向。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

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

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治水过程智慧超群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设计意图〕

提炼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内涵。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人民造福的英雄。

3、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苦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疏通河道,制服洪水的。

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

2、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苦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疏通河道,制服洪水的。并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搜集“大禹”的有关资料。

导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滚滚洪水及大禹的画像,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用自己的话介绍治水英雄 ——大禹。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想办法解决。

2、读文检测生字:指名分段读文,随机正音。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它治水的方法与父亲有何不同?治水过程中他付出了怎样的辛苦?

2、再读课文,解决提出问题: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3、 重点体会在治水过程中付出的辛苦:(1)你从那体会到的?为什么?抓住重点词句理解。(2)分别想像大禹三次路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他当时会想些什么?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生活幸福的高尚情怀。

4、怎样才能读出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指名读,生评价,再齐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2、完成语文天地的有关内容。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1、讨论: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敬佩之情再次读课文。

3、完成语文天地d4。

二、采用多种形式读三则名人名言。

1、同桌交流你对这三句话的理解。

2、指导背诵。

三、指导写字:

1、出示11个生字,指名读字音。

2、说说写这些字时应注意什么?

3、抄写生字。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五

之一

张淑芳

尊敬的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

在介绍我的课例以前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我对阅读教学的一度困惑:

很长一段时间,当我拿到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我就犯傻了,就好像一个人被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找门,这里摸一把,那里摸一把,不知那里是边,那里是岸,这种感觉,唉!就叫酸。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杂志时,一只虫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了,忽然跌落下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唉,可怜的虫子。”你们看,观察同一只虫子,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太阳在白天放射光芒,月亮在夜晚投射青辉----可见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组合体,同样观察虫子,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但他们所获得的启示都是对的。那对待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也是如此呢,我想不管面对怎样的课型,只要我们抓准了课文,让我们的课堂立足一个“趣”字;倾注一个“情”字;把准一个“创”字;落实一个“读”字。我们的教学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课例《大禹治水》。

【设计依据】

给孩子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让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让我用我的方式成功,让我爱我所爱,孩子必将还你一片蓝天。这样的课堂才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来学习。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与其让人累着,不如让人乐着;与其让人闲着,不如让人塌实着。

根据以上的设计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如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习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1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习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会本课生字的基础上,能了解一定的解词方法,并通过品词析句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艰辛以及其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去过吗?是纪念谁的呢?

2、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他世代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

3、齐读课题。

“治”是我们要学的生字,

拿出手来跟着老师一块写(注意:左边的三点水瘦一点,让出位置给右边的台,上面的私字头要宽宽的,像顶帽子盖住下面的扁口)

(治是本课的生字,虽然笔画不多,但是在间架结构的认识上,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学生写字上的难点自然也就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点。)

4、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怎么做的呢?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它们。

(整体教学可以使繁文简教,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之始,便抛出两个主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词儿连读)

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生字都会读吗?

看着生字,心里默默地读读想想,不会的打开书再看一看。

3、滔滔 淹没 冲倒 害得 老百姓

治理 仔细 地形 挖通

被 制服 感激 伟大英雄

(1)第一行,谁会读?

这里面还藏着两个多音字呢,谁找到了。

知道还可以怎么读吗?“倒”组个词?出示练习。

课文中怎么提到这两个词语的?(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冲倒了——)

其实判断多音字读音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句子中一读就明白了。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四步教学法:1、联系词语读准字音。2、提问学生其他读音并组词。3、找到课文句子明确读音。4、总结提炼归纳方法。教师仅仅简单的一句话:“多音字判断最好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一读就明白了。”却蕴含着今后指导学生今后判断多音字的方法。)

我们一块读读这行词。

(2)下一行不难读,谁来试试?

(3)最后一行,一起读读?

又出现了一个制,刚才是治水的治,现在是制服的制。有什么区别呢?

先看治,可以组什么词?读读!(治病、治家、治河、治国、治虫)

发现了吗?治大多指的是—治理的意思,所以治水就是——(治理洪水)。

小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挺好的一个解词办法!

那制服呢,课文中说谁被制服了?(洪水)

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制服吗?(老虎 风沙 坏人)

原来都挺厉害的,但后来都在强大的力量下变得听话了、服从了,这就是“制服”,能分清吗?

(第一个“治”,我采用的是“扩词意会”法,即:给出学生一串相关的词语,让学生读读悟悟,进而自然体会这些“治”大多都是—治理的意思,也很快理解了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教师顺势点拨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一个解词的好方法。看似无意的一句话实际却传递着一种信息,相信学生今后在遇到此类词语的时候也一定能尝试着运用这样的扩词解词法。和“治”不同的“制”的教学,我则采用了“联系生活造句”法,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联系文本来理解,然后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什么制服吗”?一位学生马上联想到武松打虎的故事,说::武松把老虎制服了。接着又有孩子说道:坏蛋被警察制服了。还有的说:牧民制服了野马。这些生活中的经验巧妙地帮助孩子理解了“制服”的意思,同时“被字句”“把字句”“一般陈述句”等多种句式都在学生的发言中获得了体现,真是一词多得呀!相信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后,这两个治(制)可能很难混淆了。)

(4)齐读生词。

3、刚才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大家自己读读课文,能找到答案吗?

4、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谁找到了答案?(生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一小节。

1、可怕的洪水到底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呢?让我们一块看一看。(录像)

2、回想刚才情景,猜想洪水中老百姓会怎样呢?

学生一: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

学生二: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大声地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

3、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都感受到洪水的凶猛、百姓的可怜,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呢?(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1)反复读读词语,都读懂吗?读懂哪个说哪个。

(滔滔就是很大的水)

(无家可归就是没有家可以回。)

(出示图片)你们看,洪水来了,老百姓的房子没了,农田没了,家里的一切都没了,只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真是太可怜了!

(2)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到洪水下百姓苦难的生活。

4、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感受那滔滔的洪水和人们的苦难!

5、传说,当时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是悲惨。

6、正因为如此,(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再读读,读出大禹治水的决心。

7、禹为什么要治洪水,现在明白了吗?

(对于“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一问题,教师首先通过录像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再联系生活想象洪水中百姓境况,在有了充分的直观感受后迅速回归文本展开教学。学生先通过浏览课文自然找到书中的答案(第一小节),自己再读文感悟,体会到“洪水的浩大和百姓的不幸”,又从“滔滔、淹没、冲倒”这些词语中具体去想象洪水的凶猛,从“无家可归”中去咀嚼百姓的苦不堪言,这样由文到段再到词句,教师始终放手引导学生自己一步步地读懂文章,最后我们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孩子真的走近了百姓,走近了洪水,更读懂了文章。)

8、说起容易做起难,大禹是怎么做的呢?这个问题谁找到了答案?在第几小节?

四、学习第二小节。

1、治洪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的呢?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谁来读读?禹是怎么治水的?画出表示大禹治水的动作的词语。

((察看、挖通、劈开……)

(2)那么你能根据课文把下面的这组词连一连吗?

(察看—地形;挖通—大河;劈开—大山)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呢?

小结:是的,你们看大禹他们通过挖河劈山的方式开出一条水道,将四处泛滥的洪水引导入了大海。 板书:引

(4)大家知道禹的父亲鲧过去也一直在治水,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用堵的方法治水)

鲧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花了九年时间洪水没有治好。就这样禹接替了父亲的工作。

(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弄懂文本内容,即:大禹治水的方法。具体的练习环节则由四步展开:1、圈画大禹治水的动词。2、通过动宾词组搭配练习理清治水的步骤。3、运用练习说话弄懂治水方法。4、资料对比禹父—鲧“堵”的方法,真切体会大禹的智慧。)

2、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再读读这段话,从中你感受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1)发现了吗?其实像千辛万苦这样带有数字的词句子中还有好几个,找到了吗?这些数字词都表示了什么呢?(都不是指实在的数字,而是指很多的意思。。)

千辛万苦就是很多的(辛苦),千山万水就是很多座山很多条河。

(2)小结拓展: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读读语文角,记住它们:千秋万代、千言万语、十全十美、四面八方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3)“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的意思我们都懂了,那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又表示什么呢?

(4)吃尽了千辛万苦,治水中他们到底吃过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同座互相说说)

(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补充故事:传说大禹和老百姓一起劳动,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由于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大禹的指甲被泡烂,双腿得了关节炎,常常酸痛不已。。

(5)指导朗读

(6)同学们,大禹这一切都是为了谁呢?(老百姓)一块读读,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我们一块读读!

(7)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什么(为了百姓,宁愿自己……我真佩服你!)板书

——一心为民,令人钦佩!

——不怕困难,勇敢无畏!

——聪明智慧,为民治水

(8)拿起书,让我们跟随着大禹一同去感受治水的艰辛。

(本段教学的重点主要锁定为: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主要是抓住一连串的带有数字的词语。如:千辛万苦等,在此环节中的我的设计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在读中去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带有数字的词语都非具体所指,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2、通过语文角主动给出一串相关的数字词语,再次引导感受数字词语的妙用。3、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些知道的数字词语,检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4、再次回归文本,透过“千辛万苦”“吃尽千辛万苦”等感悟治水艰辛。5、顺势展开想象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吃过哪些苦?孩子们出色的想象既充实了文本,更丰富了理解。我们高兴地发现,朗读中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情境,个个动情,人人投入,相信大禹那充满智慧、富含勇气的高大形象早已在孩子心中清晰起来。)

3、小结:如果说大禹治水过程满含着艰辛,体现了大禹一心为民和非凡的勇气和决心,那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更让我们深深感动,那么1、大禹治水的十三年中为什么一次也没有回家看看呢?2、禹为什么能成为大家心目伟大英雄呢?3、孔子为什么说: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让我们把这些问题留到下节课一块去解决,好吗?

四、写字练习。

1、指导写好“被”和“制”。

(1)被

左边是我们新学的部首——衣字部,要区别示字部。

(2)制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左边的横画较多,要紧凑一些)

(3)描红

(在课堂的最后十分钟的生字写字教学中,教师重点教了两个字“被”和“制”,“被”字中涉及到本节课新学的一个偏旁“衣字旁”,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了讲解、书空、范写等都很得法,但是对于“制”教师也沿用了前一字的方法,平均用力。

回顾本案例的教学,应该讲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是有所遗憾的,因为教师忽略和淡化了教材资源(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生字的笔顺自学上是有所显现),同时也没有充分发挥二年级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其实这里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打开课本,通过教材的笔顺图自学笔顺,然后在调动孩子写字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去独立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就是因为教师还不够放心、放手,还未能真正做到相信学生,这也成为我们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布置补充习题的作业。

聪明智慧

板书:大禹治水 导 一心为民

勇敢无畏(不怕吃苦)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

贵阳市环西小学 罗勤

[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习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板书:

10奉献

聪明才智、千辛万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不辞辛劳

资料提供者: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 久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 通过集中识字、随文识字、多次复现等方式识记“洪、毒”等11个生字。

2、 通过创设情境、反复练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生字集中的第1、4自然段。

3、 通过“泛滥”学习“联系下文”理解词语,并运用这一方法理解“疏导”,通过“安居乐业”学习联系上文理解词语。

4、 会写左右结构的“洪、认、难、被”四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词卡

一、看图猜神话故事,引出课题

1.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肯定听过不少故事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能看图猜故事吗?

(图:哪吒闹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它们可都是古代神话故事,今天就来读读其中的一个故事——大禹治水。

2. 其实他的名字只有一个字“禹”,由于他治理洪水有功,为民造福,是个大英雄,所以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我们一起来恭恭敬敬地叫一叫。(相机板书课题)

过渡:大禹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赶紧打开书第71页。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分组认读词语,初步感知治水前后的对比。

1、第一组词语:洪水泛滥 毒蛇猛兽 伤害 灾难

·读准前后鼻音。带拼音,去拼音。

·猜字谜:一间房子着火了——识记会意字“灾”,并积累词语:火灾、水灾,虫灾。

火灾、水灾、虫灾,对于人们来说,可都是灾难呀。

2、第二组:退去 耕种 重新 恢复 安居乐业

·带拼音,去拼音,读准多音字。

3、 (集中呈现两组词语)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词语分成这样两组吗?

一组是写灾难,一组是写美好生活的,而且这两组词语所在的自然段特别难读。

三、练读第一自然段,读懂泛滥,学习“联系下文”理解词语。

1、(课件呈现第一自然段)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能读正确,读通顺吗?

自由练读,个读检查。

2、(词卡:泛滥)这里有个词语“泛滥”。

·看看这两个字的偏旁,你发现了?你能来猜一猜“泛滥”的意思吗?

生:水很多 很快冲出来

·水很多,这么多够不够?(图片,一盆水,一潭水)

·光看字面还不一定猜得出来,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哪些词语可以帮我们读懂“泛滥”的意思?我们拿起笔来划一划。

反馈:这大水怎么样?

开火车。这大水干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可能还会干什么坏事?

课件:泛滥就是~我们一起来读读。还有大家说的

·是啊,刚才我们读泛滥下面的句子,找到关键的词语,把它们对应起来,理解了泛滥的意思,这样的方法就叫“联系下文”。(板贴)

·想看看洪水泛滥的样子吗?(视频)

·朗读。人们在洪水中失去了财产,也失去了生命,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齐读第一段。

四、练读第四自然段,运用“联系下文”理解疏导,联系上文理解安居乐业。

小朋友们,真会读课文,第一段读得这么好,敢不敢来挑战更难读的第四自然段?

1、(课件呈现第4自然段,标上句序)这段共有四句话,请2个同学来读一读。

反馈,检查朗读。

·第一句:教训 疏导

·第二句:疏通

·第三句:

·第四句:练习词组(被水淹过的土地)(农业生产)

2、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大禹治水成功了,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呢?疏导是一种什么样的办法呢?

·生猜:挖 。(课件插图)我们来看看课文插图,是啊,老百姓有的在挖土,有的在~,

·挖土,搬石头是不是就是疏导的意思呢?我们来用一用联系下文的方法吧。

学习提示:读读下面的句子,划一划有关的词句,再用箭头对应起来。

反馈:疏导就是~

·(课件)你们刚才提到的内容,老师把它们请到了课件上,你能给它们排排顺序吗?

连起来读一读。

疏导的过程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最后让洪水流到大海里去。

3洪水终于退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件:安居乐业)安居乐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读读课文的句子,找到有关的词句填一填吗?

(课件图片)如果用几幅图表示安居乐业的意思,你认为几号图?

4、 其实不知不觉我们也用了~~联系下文的方法理解了安居乐业。

(课件,位置)你看,疏导我们是联系它下面的句子,而安居乐业已经在最下面了,我们是联系上文。

联系上文,联系下文,和在一起,我们送它一个名字,叫~联系上下文(板贴)

五、巩固生字,书写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其实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词语,我们来积累积累,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疏通 泛滥 灾难 采用 驱赶 恢复 消退 教训)

2、 书写“洪、认、难、被”

·(呈现课后生字表)发现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独体字三类

·(呈现“洪、认、难、被”)说说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穿插

·(呈现魔法棒)看看每个字的上面、下面,你发现了什么?

·师范写:难

·生描一个,写一个

·反馈,再写一个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9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726131.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72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