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思修论文人生观3000字格式优秀3篇

思修论文人生观3000字格式优秀3篇

更新时间:2023-03-22 19:56:01 点击: 来源:yutu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有重要意义。你知道思修论文怎么写么?以下是给大家分享的3篇思修论文人生观3000字格式,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人生观论文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中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一

【摘要】中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价段,社会和家庭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法制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人生观; 价值观; 学生

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宁愿走路回家,而不愿坐爸爸的自行车回家?宁愿花一个小时弄一个所谓的发型,而不愿花一点时间到学习上?动不动就是骂人的话,和他们聊天听到的大部分都是谁家有钱,过生日买高档礼品,双休日或假期往休闲娱乐场所跑――他们注意的就是谁家有钱,谁穿得时尚,有钱就是最好,没钱就什么都不是,喜欢攀比。现实让人可怕,我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在他们心里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什么本该纯净的心灵有了这么多世俗的东西?

原因是社会上一些人当中,出现了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世俗化”的倾向。他们把高消费的物质享受看作最大的幸福与乐趣。这种人生价值上的“世俗化”,对年纪尚小,社会经验不足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不良影响。除此,社会上流行的“做人要活络”,“要讲实惠”,“老实人吃亏”等小市民处世哲学的影响,使有些青少年都变得不那么纯真了。

中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价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有两个明显特点,一个是排斥心理较强,对正统的思想教育有逆反心态;另一个是主体意识较强,以我为中心。易产生自满情绪,社会和家庭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 加强理论指导,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发挥政治课在人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政治课教师要有效地联系学生实际,进行人生观基本理论教育。使学生明白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既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学学生虽然在心理上开始具有独立意识,但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行为上开始模仿成人。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自我约束力较差,这不仅仅表现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纪律上尤为突出。不少学生还表现出道德观念淡薄,不知互相谦让、主动关心集体和别人。为此,我们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认真分析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新变化,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划分一些是非界线,让学生明白、懂得、学会分辨是非,懂得礼让在先,明白主动关心集体和别人的重要性。既要大力提倡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又要尊重学生正当的个人追求。

2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能光讲大道理,空动的说教,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联系英雄模范人物的实际进行教育外,还要注意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疏通障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比如在改革的的大潮中,社会上难免会出现某些消极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一名学生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课下与这名学生在交流时,他还列举了一些腐败现象的实例,论证他的看法,还说跟他有一样看法的同学不在少数。针对这种状况,专门拿出一节课列出以下专题:[1]有钱就有一切吗?[2]不义之财要不得![3]从某些大款、富翁看拜金主义。[4]不要让他人贿赂你自己。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表现展开争论。我结合教材内容用正确理论对学生的争论进行综合评述和正面分析开导,从而澄清了学生的混乱思想,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上某些人投机倒把、偷税漏税、缺斤少两、掺杂使假坑害消费者利益等不良现象的辨别能力,扭转了学生的错误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重视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家长会等多种渠道,与学生家长交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转变了某些家长“以钱奖学生”的认识和做法,进而在学生的思想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在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能把个别的局部的问题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克服片面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3 充分发挥父母的引导管理作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让孩子学会正直、善良、真诚、勤奋。学会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除了做好孩子的表帅之外,还应当告诉我们的孩子:老祖宗早就说过:“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与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成天想着算计别人的人,他必定成天想着如何防止他人算计,因此,他的人生之旅,一定是“苦海无边”,暗无天日。一个正直、善良、真诚的人,多数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虽然不能保证他永远不会受伤,但在多数时候,他是幸福的、快乐的、无忧的。我们家长还应经常提醒孩子:要学会勤奋,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界立足,踏实和勤奋便是最起码的美德,学会勤奋,就是拒绝好逸恶劳,就是学会自食其力。要让孩子学会富有爱心和勇于承担责任。

现在的家庭教育管理中,许多家长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说教上,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孩子的逆反,使得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缺少爱心。所以,要建议我们的学生家长,学习一些现代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学会用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去教育管理我们的孩子。使我们的教育管理,成为这样一个理想状态:不但要增长孩子的智慧,也要丰富孩子的感情;不但要培养孩子追求理想和自由的愿望,也要提升孩子承担责任的信心和勇气。要让孩子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就得让孩子知道: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精神追求的人,会变得日益功利和短视,精神世界越来越荒芜。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放松学习,甚至厌恶学习,或为了逃避学习,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在学习生活中,也会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沾沾自喜,造成学习退步。也会被青春期的冲动陷入早恋,而耽误学习。还会出现遇事不能冷静、客观,缺少理智。生活便会失去应有的宁静与从容,甚至很少有朋友。当孩子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时,当家庭教育管理适合我们的孩子时,孩子不但听从于客观规律的指引,也听从于内心灵魂的召唤。就会把有限的时间和生命,真正用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来。孩子就会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总之,学校和家庭只有切切实实地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思修论文 篇二

一、梳理拓展并设计“人生追求篇”教学体系的专题框架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入脑、入心、入神地体会,如何突破教材体系很好地转化为教学体系,重在一个“化”字。在“人生追求篇”教学体系的安排上,可以改变原有的教材体系顺序,化枯燥为有趣,应先谈人生(第三章)后谈爱国(第二章),由具体到一般效果会更好。如何将教材内容提炼成专题,如何转变传统的教与学角色,如何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是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关注和探索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四大专题入手:第三章可分三个专题学习,第一专题的主题为“领悟人生真谛,端正人生态度”。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人的本质是人生理论的逻辑起点,大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生问题的理论立场和科学观点,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其教学体系框架为:(一)人是什么———人的本质(二)人活着为了什么———人生目的(三)人应当怎样活着———人生态度第二专题的主题为“增强奉献意识创造人生价值”。这一专题要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积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让学生明白人生价值是人活着的真正意义。其教学体系框架应为:(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二)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与原则(三)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专题的主题为“和谐人境关系追求人生幸福”。旨在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学会促进人生的和谐,体验人生幸福的巅峰状态。教学体系框架应为:(一)幸福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圆满(二)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四)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五)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章可列为第四专题来教学,其主题应为“弘扬爱国传统增长建国之才”。爱国是做人的底线和大节,要合理引导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坚持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为复兴中华而发奋成才。教学体系的框架可以设计为:(一)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三)做忠诚的爱国者通过四个专题的学习要让大学生知道正确的人生目的、人活着的意义、人生幸福观、经济全球化下如何理性地爱国等重要内容。要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包括劳动实践论、社会关系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论等,要厘清“人性自私论”的认识误区。同时让学生明白,人的本质是人生理论的逻辑起点,大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生问题的理论立场和科学观点,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了解中国古代的人性论有自然人性论、伦理人性论,现代西方的理性人性论、感性人性论、环境人性论,还要领悟经济全球化时代仍然需要立德树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

二、“人生追求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

教学体系的特点在于:在内容的选择上具有问题针对性、重点突出性、难点深入性;在教学实施中具有方法灵活性、手段多样性。[3]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基础和依据,教学体系是教材体系的拓展和延伸。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其实就是要做好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学生实际的三者之间的对接、转换工作,以确保先进的知识理论能够有效的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人生与爱国”的主题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可以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种再创造要有全局的谋划和整体的思考。如何有效推动“人生追求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重在探寻其转化的突破路径,进一步增强“人生追求篇”的现实性与针对性,从而提出一些教学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建议。

(一)案例呈现法

2013修订版教材中,“人生追求篇”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强调理论问题意识的凸显性,基本上做到了贴近课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着明显的教材优势,体现了教材的思想性、人生追求导向性的融合。面对这一教材优势,教师应充分肯定教材优势的同时,积极推进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图文并茂,让学生爱听爱学。但现实状况不容乐观,有些教师平时不关注生活,不听不学不看,坚守老套式的说教模式,照本宣科填鸭式教育,难以捕捉到最新动态的生活案例充实到课堂中去,一堂课下来,教学索然无味,毫无起色,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性,根本收不到体系转化的成效,所以应当寓教学于生动的案例呈现中。例如,在谈到人生价值评价问题时,可以选取团中央、教育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案例。其中,贝尔、宝洁、通用等知名企业招聘人员直言:“如果面试学生和企业的价值取向不相合,我们肯定会拒绝他!”考查学生的价值观是否和公司的理念相符,是企业招聘的趋势。这些问题也正是当代大学生特别关心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就可以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二)视频赏析法

体系转化的根本动力是课堂教学改革,这需要教学顶层设计与师生课堂模式创新相结合。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指出,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要深入研究教材体系中涵盖的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加工提炼,整理出核心层次的观念、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结合实际清晰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达到依据内容的逻辑安排教学、改进教学的目的、深化教育教学理念。如何使教材重难点清晰化,关键就是要选取典型视频来冲击学生的视觉,无论什么类型的学生,都能从视频资料的欣赏中捕捉到知识的能量和信息,也更易于实现体系的转化。比如,在学习全球化与理性爱国时,可以选取“2013中国航母”的视频资料,通过视频回放,学生既能理解中国航母的制造由可望而不可及成为今天的现实,让美国震惊的同时,让世界开始关注中国,也能体会到今日的中国已非同昔比,大国地位的提升,发展势头如此迅猛,中国正源源不断地向世界传递着和平发展的正能量,怎会让人不去热爱呢?

(三)元素内化法

人生追求与理性爱国,说来容易做来难。在人生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尽管大学生不一定能达到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的人生三大境界,尤其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独生子女“小太阳”式的教养、放任式思维的个性发展、强信息化的捕捉能力,促成了这一群体的独特品格,经常出现少年不愉,青年焦虑,在分数指挥棒下使一些学生处于边缘化境地,很可能沦为低分学生,但低分学生绝不等于问题学生,而是各有千秋,共存于同一个地球村———课堂。思政课教师对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想将教材体系的优势发挥得更好,也需要转化到教学体系中来,为此,教师不仅需要多听有经验教师的授课,领悟他人的思路脉络,取长补短,而且多吸收那些引人入胜的“出彩亮点”内化为自身课堂的新鲜元素,更新知识结构,精心设计好自己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和听讲。不向同仁学习,不听课不交流、闭门造车很难提升自己对体系转化的掌控力度。比如,谈人生时少不了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事迹,他的话“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正激励着许多人奋进。“2014年出彩中国人”栏目的推出也是极好的教学素材;谈爱国时一定要理性,应正视中日关系矛盾的焦点,不应仅靠“抵制日货”、“凡日必斥”地排外而陷入冲动爱国的误区。

三、“人生追求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成效

首先,在教学体系的形成和转化中,要将人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加强人生第二课堂的教育,那就是要将目前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知行统一”的双途径,着力开拓学生实践人生的新课堂。其次,对学生的人生追求与爱国教育其核心点在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我们增强人生与爱国教育主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不仅要完成人生追求篇教材内容的转化,而且在教学方法中需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人生修养,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积极紧扣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脉搏,使得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沐浴在人生长河与时代发展的洪流中间,积极为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言献策,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而发挥我们“人生追求”中的正能量。实践教学过程显示,“人生追求篇”的理论课如果单纯依靠教材和课堂,不能将学生的思想人生与其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就会枯燥无味,难见成效。要想收到成效,应倡导教师带学生深入到贫困山区体验人生的艰幸;到经济发展好的地方感受人生幸福与不幸;到爱国教育基地去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到抗灾抢险一线和祖国边防去真正领悟新时期如何爱国,从而可以唤起当代大学生勿忘历史、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高唱国歌昭示中国人民继承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坚定信心;不断激励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思修论文 篇三

一、“学以变化气质”

张载在唯物主义“气一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合一”说,他说:“阴阳者,天之气也,刚柔缓速,人之气也。生成履帱,天之道也;仁义礼智,人之道也。损益盈虚,天之理也;寿夭贵贱,人之理也。”(《张子语录中》)这里所说的“天”,指“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与人都统一于气,人之气源于天之气,人之道源于天之道,人之理源于天之理。他把“人性”分为两个层次,即“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人性论,从而奠定了他“知礼成性”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的理论基础。关于“气质之性”张载指出:“气质犹人言性气,气有刚柔、缓速、清浊之气也,质,才也。气质是一物,若草木之生亦可言气质。”(《经学理窟•学大原上》)在张载看来,“气”扩散开来的状态万殊不一,故人所禀受的“气”也各有偏全,也就使“气质之性”呈现出善恶混杂的状态。“气质之性”中包含着人的生理或生存本能,如饮食男女之类,在一定限度内的存在是正当的,人人皆不可免,但如果不加节制,便会累其心而丧其本“性”。张载认为,“天地之性”是人和宇宙间所有有形之物在成形以前就已先天赋予了的太虚之本然之性,是一种“久大”永恒的纯粹的至善性,是人所有善的道德品质的本源。张载明确提出气质之美恶虽是与生俱来所受的定分,但只要通过加强道德教育与修养,“学”之不懈,“变化气质”而立于“天地之性”,去其气质之恶与偏,任何人都能成“圣”成“贤”。

二、“礼以持性”

张载认为,“气质之性”向“天地之性”发展的“变化气质”过程就是“成性”的过程,而完成这一过程的主要途径是“礼以持性”或“知礼成性”。在他看来,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内容就是立于“礼以持性”、“养心”、“变化气质”,其核心是“礼”。张载强调:“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凡未成性,须礼以持之,能守礼已不畔道矣。”(《经学理窟•礼乐》)他十分重视在现实生活中倡导“以礼成性”,推行设礼、明礼、守礼。张载很注重“礼”在“成性”中的作用,他的“礼”教观念重视“礼”对人内在道德品行的提升,以达善为本。他认为“礼本天之自然”,“礼不必皆出于人,至于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经学理窟•气质》)同时,他还强调“礼之原在心”,“礼”之体是“天道”自然,而制礼、行礼等“礼”之用。他指出:“盖礼之原在心,礼者,圣人之成法也,除了礼,天下更无道矣。”张载特别强调在贯穿学“礼”、得“礼”、行“礼”等“礼以持性”、“知礼成性”这个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全过程中,应首先“立于礼”,即“立本”、“立心”或“中道而立”,先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使学者先有所据守”。“学者中道而立,则有仁以弘之,无中道而立,则穷大而失其居,失其居则无地以崇其德。”(《正蒙•中正》)心有所据守,才能不违于礼,才能“崇其德”,实现“知礼成性”“,礼”立则“性成”,“性成”则“道义立”。

三、“知礼成性”的方法与途径

张载的“变化气质”、“知礼成性”与其修养功夫是紧密相关的,在此基础上,他认为道德教育与修养的方法与途径主要有:

1.“大其心”。

所谓的“大其心”,就是以己心而合于“天道”。张载说“:心能尽性‘,人能弘道’也。性不知检其心‘,非道弘人’也。”(《正蒙•诚明》)在他看来,以“心”统“性情”,只有“尽心”才能知“天道之性”,“心”是一个人识“性”的工具。“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世人之心,止于闻见之狭。……天大无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正蒙•大心》)在张载看来,即使个人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等感性认识的“见闻之知”也是非常狭隘的,极容易形成自己的“私意成见”,很影响到自身的道德修养。因此,道德教育与修养首先必须做到“大其心”,才能超越狭隘的“私意成见”,达到天下万物有机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张载特别主张,“大其心”便是“平物我,合内外。如是以身鉴物便偏见;以天理中鉴则人与己皆见。……只为天理常在,身与物均见,则不自私”。(《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立诚”。

张载认为,“诚”乃“天所以长久不己之道”,既是个人“尽心知性”所追求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基本方法与途径。所谓“立诚”,就是通过“穷理尽性”,使个人扫除己私而顺乎“天道”。他说:“‘屈伸相感而利生’,感以诚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杂以伪也。至诚则顺理而利,伪则不循理而害。”(《正蒙•诚明》)人如果“至诚”则顺应了“天道之性”,就具有道德价值。张载把《孟子》“良知良能”说,与《中庸》的“诚明”说相结合,提出“诚明所知,乃天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因而,只有以“立诚”这个“知礼成性”的基本方法,去除个人私欲,才能使个人复归“天地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3.“民胞物与”的道德境界。

张载在《西铭》中明确提出了“民胞物与”的道德境界,《西铭》被认为“推理以存义,扩前圣所未发”(《二程集•伊川文集》卷五),集中体现了儒家的天人性命之学,忠孝仁义之理。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于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於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正蒙•乾称》)他主张世人和万物都是一体,都来自同一个“气”,因而应将乾坤当作父母尊长,视天地为自己的躯体与本性,将世人看作自己的骨肉同胞,把万物作为自己的亲密同伴。他将“仁孝之理”从血缘家族拓展到了宇宙天地,提出对宇宙这个扩大的父母也应当像对父母那样同样尽孝道,认为国家社稷是君为父母、臣为家相的道德大宗族。在“民胞物与”与“天人合一”观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尊高年”、“慈孤弱”的道德要求,主张应将儒家伦理现实化为世人的生活准则,在有限而坎坷的人生中,用道德的自律与践履,达到“民胞物与”的道德境界。

4.“克己”。

张载认为“克己”也就是“无我”,即人应当“以理义战退私己”,(《横渠易说•下经》)“反归其天理”,以“立天理”(《经学理窟•义理》)而去私欲,不断地克服“私己”、“人欲”和主观偏见,才能最终改变自身“亦是一物”的客体地位,而达到与天地同德的境界。他说:“今见人意、我、固、必以为当绝,于己乃不能绝,即是私己”(《经学理窟•学大原上》),而“人欲无厌,而外物有限”(《学大原下》)。在张载看来,人若徇“私己”、“人欲”,任其发展,则“天理”就会丧失,就必致于行为恶,导致人格尽丧,“天理”无存。这里的“人欲”,除“饮食男女”的本能之欲外,还指人的“利己”之心。这种“私己”之心既违背了“天理”,也必然影响到人的行为价值。因此,必须“不为外物所役”,“不以嗜欲累其心”(《正蒙•诚明》),达到“无物我之私”的道德境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张载“知礼成性”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十分丰富,涉及到道德教育与修养的理论基础、作用、目标、内容、过程及方法原则等方面问题。张载在他毕生教育教学实践和创立发展关学的学术追求中,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子语录》)的名句和理念,形成了“知礼成性”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对宋明理学尤其是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做出了极大贡献。张载“知礼成性”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从“天人合一”和“知礼成性”的理论基础出发,以“礼以持性”、“养心”、“变化气质”为其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的摘要内容,以“大其心”、“立诚”、“民胞物与”、“克己”等为其德教育与修养的原则与方法,有效实现了道德教育和修养本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通过其内化功能而“滋养人德性”、“内外发明”、“内外交养”(《经学理窟•气质》),以至“位乎天德”。张载“知礼成性”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对后世的诸多教育家和教育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更是推崇备至,称赞道“:呜呼!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者也。”(《附录•王夫之张载正蒙注序论》,《张载集》)张载丰富深刻的“知礼成性”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尤其是他对道德教育与修养的作用、目标、内容及方法等问题的论述,以及人的外在行为规范化与内在人格的完美化有机结合等观点,对于当代教育尤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大家分享的3篇思修论文人生观3000字格式就到这里了,希望在人生观论文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662676.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662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