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优秀10篇】(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优秀10篇】(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

更新时间:2023-02-09 12:51:44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10篇《《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一

在本次幼儿园开展的三优课数学赛教活动中,我与其他两位同一年级组的同事上的是同课异构的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在组织这一活动前,我就和搭班老师商量事老师自己准备钱呢?还是让幼儿自己在家里准备了带来?如果老师自己准备的话就省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大家的钱都是统一的,要是让孩子带吧,那些硬币肯定会背孩子们不小心弄丢的,但汇过来想想,让孩子带钱来园,硬币会让孩子不小心弄丢,但幼儿“带”钱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让幼儿发现并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就方便多了。

在活动开始前我给每个幼儿分发总额均为1元,但面值不同的硬币,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幼儿已经能探索出这些硬币的关系,活动开始 我以参观《纸币展览会》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认识从古至今的纸币,感知钱的不同,和它们的共同名字“人民币”,让幼儿找出现在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接下来出示人民币中的硬币,让幼儿了解1角、5角、1元硬币,从硬币的大小来知道它们钱的面值不一样,让幼儿了解后带着分发的钱去购物,并用钱来收银员这来付钱,进一步让幼儿感知1元=10个1角,1元=2个5角,5角=5个1角。我在这个环节只是说一下有两个小朋友买了5角东西,其中一个小朋友给我一个5角,另外一个小朋友给我5个1角,有的小朋友买1元的东西,一个小朋友给我1个1元,一个小朋友给我2个5角,还有一个小朋友给我10个1角,其实我在这里应该立即把这个等价兑换的公式列举在黑板上,让幼儿一目了然,也可以避免幼儿在做练习时不知道从何下手,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买东西的环节,幼儿“买好东西”到下一个环节,幼儿一直都把东西抓在手里,觉得这样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我也没有明确买好后东西应该放在哪里,如果当时要是买好了,把钱付好了,再添加一个把买来的东西捐赠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这样东西就不会在孩子们手中碍手碍脚。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二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我在设计《认识人民币》这课时,充分利用“兴趣”这一手段。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购物的课件。联系学生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中我还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在模拟购物活动时,利用生活经验的再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认识人民币的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渗透: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人民币的分类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学生的热情高涨,对人民币的分类更轻松,对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也是利用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平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

在教学设计中,要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对分币的陌生,应该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5分是5角吗?”让学生来展开讨论,虽然可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没有组织好,充足的时间是探究的保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其次是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第一是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而我对此又估计不足。第二是认为分币很少用到,便想轻轻带过。其实这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认识同样重要,虽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认识不容忽视。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三

这是叙事性案例研究——《认识人民币》的第三阶段(新行为阶段)由邹晓桃老师执教的一节课。邹老师在前两次教学的基础上,经过全组成员的讨论研究,反思上节课的教学环节实行怎样,进行改进,以求新理念的落实。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一开始,教师出示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情境,学生马上联想到要用钱,产生学习动机,并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后,又创设买价值6角的本子和价值1元的笔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学生有强烈的尝试欲望。在学习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后,老师创设1元钱能买哪些东西的购物情境,学生的学习情绪到了高潮,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体验1元钱的价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能怎样付款。这些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分类中自主认识。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拿一拿自己最喜欢的人民币,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观察图象、汉字、拼音、数字、颜色等特征,初步知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付款活动,买6角的本子、1元的笔,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激发,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币方法,并理解了1元=10角,为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领会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买东西要付钱,1元以内的人民币可以买些什么,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怎样付2元4角钱快,使学生领会在购物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付款方式,既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又体现算法优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四

“认识人民币”课后反思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的一开始就以幻灯片情景引入“兔博士要和大家一起参加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比比谁的收获大,谁的纪律好”。以卡通人物参与教学的形式比较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层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2.重视小组学习,促进合作交流。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说一说,结合情境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教学内容之后的游戏设计:吹气球、模拟购物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不过,在教学中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对于10角就是1元,买1元的物品可以付成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等等的多种方式,是有一定基础的。在教学中完全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因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之前是有一定生活基础的。老师和其他同学在学生不断的谈话中,对知识进行不断的补充和说明,这样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课堂,这样学生会表现的更精彩。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五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的一开始就以幻灯片情景引入“兔博士要和大家一起参加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比比谁的收获大,谁的纪律好”。以卡通人物参与教学的形式比较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层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2.重视小组学习,促进合作交流。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说一说,结合情境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教学内容之后的游戏设计:吹气球、模拟购物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不过,在教学中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对于10角就是1元,买1元的物品可以付成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等等的多种方式,是有一定基础的。在教学中完全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因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之前是有一定生活基础的。老师和其他同学在学生不断的谈话中,对知识进行不断的补充和说明,这样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课堂,这样学生会表现的更精彩。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六

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这节课的:

1、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的时候还使用人民币,因此我通过谈话式教学法在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同时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这样既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搞笑的完成教学目标。

2、在讲述人民币的特征时,孩子由于自身发展规律限制讲述的不够全面,此时我在学生讲述的时候及时给与补充,让孩子有清晰的了解。

3、在讲述进率问题的时候,通过给孩子发红包这一小游戏开展让学生在玩中学,印象深刻的记住人民币之间的进率是10,并让孩子在练习本上书写加深印象。

4、在人民币分类时,我给出按照纸币和硬币的分类,让孩子思考按照单位来分类以此开发学生思维灵活性,明白数学学习的多样化。

5、在做想想做做第3题的时候,解决怎样付1元2角这一开放性问题,再次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初步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性。

课上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上的不好,总感觉缺少一点什么。经过周校长和隗老师以及学校的同事评课之后犹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第一点上课之前必须熟读教师用书,深入了解教学目标。(反思自己对教师用书的态度,好像找到了些许原因,明确了改进的方向)第二点必须体现出教学的过程,教和学是两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第三点抛出一个问题一定要有作用,怎样才有作用呢?那就是抛出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只有学生思考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第四点在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第五点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一定要在例题中进行探讨,不要在练习中探讨探究。直观引导教学,实物投影,让学生深刻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太物质化,提倡学生精神境界的奖励。

通过这节课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敲了警钟,明确了自己的前进和努力的方向。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七

我授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认识人民币》。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了解元角分的进率,会进行兑换等。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分钱、换钱、购物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针对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浅显认识,但对元角分的关系又不是很清晰的实际情况,在上课初我利用“购物”这一谈话形式导入新课,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利用外币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人民币。

在开展“认人民币”活动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认识人民币。在接下来“人民币分类”的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很轻松地完成人民币的分类。通过分类知道了纸币和硬币,还知道按元、角、分来分类,进而进行兑换,了解进率。在活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懂得要爱护人民币,正确合理使用零花钱等。

在购物环节,我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准备好钱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在模拟的购物环境中,进行生活经验的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生活的购物能力。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还有很多不足:

1、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的角度不够宽泛,细节观察不到位。

2、学生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互相整合意见学生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八

面值一样的的人民币互换,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一年级的孩子小如果拿大额的人民币在课堂上进行交换游戏,会发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既能让孩子们拿着大额钞票互换,又能避免大额钞票带来的麻烦,我让他们提前把100元、50元、10元、5元等每个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复印,并剪下来作为学具备用。

一年级的孩子喜欢做游戏,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游戏。首先我找了几个大个的同学上前面来,分别举起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又找了几个中等个子的孩子分别举起了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后找了几个小个子的孩子分别举起了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先让他们分别以元、角、分为小组,在小组内按面值的大小排队(一样的排在后面)。之后,座上的同学做指挥,换前面的人民币。如:一组生:我给二组一张十元的人民币。二组生:我还一组两张五元的人民币。前面的孩子配合着移动。立刻,孩子们的兴致都上来了,纷纷跃跃欲试。游戏进行几次之后,孩子们的兴致空前高涨,都想参加,都想换钱。这时我有让他们四人一组,进行换钱游戏。这样孩子们高高兴兴的学到了知识,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乐。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九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商店卖东西)导入 “ 认识人民币 ” 课题,接着多媒体出示一堆杂乱无章随意摆放的人民币,让学生思考、同座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将这些钱进行分类,同时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质地(纸币、硬币)、面值、版本(第四套和第五套)等信息。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的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通过分类和观察,也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重点是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 1 元,有些学生没有 1 张 1 元时,可以想办法用 5 角或 2 角的凑齐 1 元。同样 1 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再以一些练习来巩固加深对 1 元 =10 角 1 角 =10 分。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家庭作业是让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购物,在生活中学会自己付钱,感受自己付钱的乐趣。这也是对人民币的认识会更深的。《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 “ 你真棒! ”“ 你们真了不起! ” 等充满鼓励性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

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首先,作为一位年轻教学经验不多的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探索。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其次教师的驾驶课堂能力,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引导。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十

由于课本中的四个数字都非常小,学生一眼就能看出6+7=13,8+5=13,知道选那两种合适,根本体现不出这两种策略的优越性,学生很容易产生浮躁情绪,认为这是多此一举。讲解时,我这样问学生:试想一下,在这里的杂志的价钱不是5、6、7、8这些一位数,而是两位数,让你凑成的数也不是13元,而是更大的数,你还能一眼看出答案吗?有的学生说能,有的说不能,说能的口算能力比较强,说不能的口算能力比较差。对说能的要表扬,“看来你的口算能力非常强,老师的口算能力不是很好,我就不能一眼看出答案,我还得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们想学这些方法吗?”这样一下就拉近了和说不能的学生之间的距离,并调动了说能的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想老师口算能力不强,能有好的方法和技巧,我也要学学。这样他们就不再认为下面教的两种策略多此一举了,就会认真的跟老师的思路走了。

先教尝试调整策略,任选两本,假如选单价是6和8的两种杂志,一算,14元,说明比13多了,肯定得把其中的一本换成便宜的,换哪种呢,还得定一本,把另一本换成便宜的,例如还要6元的,那就得换8元的,把8元的换成7元的,这要正好13元;例如还要8元的,那就得把6元的换成5元的。使学生知道,当总数大于13时,这两个数都选大,了,肯定得把其中一个数换成一个小一点的数;反之,刚好选的是5和6,这两个数都选小了,肯定得把其中一个数换成一个大一点的数。尝试调整策略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灵活的解决问题,并且间接的巩固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接着再教学罗列策略,罗列策略在这里主要是有序的“试算”,体现的思想主要是有序的思考。通过这个两种策略的学习,培养学生尝试调整和有序思考的思维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当数据较大时会非常有效。

以上内容就是为您提供的10篇《《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601345.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60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