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小石潭记》教案优秀6篇(《小石潭记》教案优秀6篇文章)

《小石潭记》教案优秀6篇(《小石潭记》教案优秀6篇文章)

更新时间:2023-01-07 20:43:04 点击: 来源:yutu

走进文章,我来品一品。 篇一

(1)在本文中,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了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贬官失意的孤凄悲凉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述写生动,细致入微,充满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走进文章,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今天,我给大家提供一个舞台,希望你尽情展示,记住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提示:

1、品词语。

找出精妙词,以“我认为 词(字)用得好,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

2、品句子。

找出精彩之句,以“我认为 句美,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

3、品情感。

以“我从文中 处,领会出作者 的心情”为题发言。

4、品写法。

从写景的角度、方法方面自由发言,老师可先做示范(板书:寓情于景)

(2)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游记散文中的杰作,而《小石潭记》更是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的写景状物,文章出慢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作者孤凄悲凉的感情,柳宗元的游记,就是这样——借景抒情,写景寓情,他的《永州八记》值得一读。

这节课虽结束,但对古诗文的学习仅是个开始,相信通过你的学习,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 篇二

一、目标与要求

1.通晓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3.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与导设计

①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内容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词不大好认,也不大好懂,因此,先要过文字关,理解各个字同、各个句子了含义,做到能够通泽全文。然后把重点放在对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的理解上,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忧伤之情,在文中哪些语句中得到体现。同时,还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本文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这种特写镜头与总写景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①重点与难点

1.全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一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2课文的语言特点。

这篇课文的语言有以下特点: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因此,从语言上看,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3.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因为被贬谪,作者的心请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 这种情感,从文中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造邃中可以看出。

但是,文中表现的又不完全是郁郁寡欢的心情,在抑郁忧愁的基调中,仍可见一些乐意,这从鱼儿“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中隐约可知。 O问题与方法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从小山丘向西边走一百二十步,隔着一片竹林,听见水的声音,非常悦耳,好像佩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一样,心中高兴而好奇,想看看究意是怎样的一片水,于是砍倒竹子,辟开一条道,这样就发现了隔着竹林的小石潭。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熟练的诵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整体把握文意。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二、教学要点

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

三、教学难点

在内容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于“剥皮抽筋”手法,掌握本文的情感主旨。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初步了解文本。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本课

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1、关于作者: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2、关于作品:

柳宗元是一个“遍悟文体”的文学家,众体兼长,作品丰富,以散文成就最大,有《柳河东集》。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有《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3、写作背景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时艰不可济,唐祚难振兴,谤毁兼至,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永州八记》就写于此时。

4、解题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山水游记。

了解作者的情况。

知人论世初读文本

粗品文意(一)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篁竹(huáng)清洌(liè)

为坻(chí)珮环(pèi)

为堪(kān)佁然(yǐ)

俶尔(chù)翕忽(xī)

参差(cēncī)寂寥(liáo)

悄怆(qiǎo)幽邃(suì)

(二)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朗读提示:

1、课文第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

2、第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该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三)疏通文句,落实字词。

翻译文本(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知、体悟并结合工具书翻译、并分组讨论结果,老师略加点拨形成学生个性化的理解,然后教师大屏幕出示翻译,让学生齐读一遍)。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知、体悟并结合工具书翻译、并分组讨论结果再读文本,积累文言知识

(四)疏通文意

1、提名翻译。

2、朗读PPT投影翻译。

(五)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

(1)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2)卷石底以出卷:弯曲

(3)为坻坻:水中高地

(4)为屿屿:小岛

(5)为嵁嵁:不平的岩石

(6)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

(7)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8)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9)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0)犬牙差互差互:参差不齐

(11)悄怆幽邃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2、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原意为西方,在文中意思为向西。

②下见小潭

原意为下面,在文中意思为向下。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原意为空中,在文中意思为在空中。

④斗折蛇行

原意为北斗星,在文中意思为像北斗星那样。

原意为蛇,在文中意思为像蛇那样。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

原意为狗的牙齿,在文中意思为像狗的牙齿那样。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愿意为凄凉,在文中意思为使……感到凄凉。

原意为寒冷,在文中意思为使……感到寒冷。

(3)形容词用作动词

似与游者相乐

原意为快乐,在文中意思为嬉戏,逗乐。

3、一词多义

(1)清:以其境过清:凄清

水尤清冽:清澈

(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3)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沿着

隶而从者:跟从

(4)游:皆若空游无所依:游泳,游动

同游者:游玩

听读课文

感受语言的美积累文言知识

学生小组讨论,推举代表作答。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大意、感受语言美

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小组合作:对文本进行评注式精读和诵读式精读。找出语言要素,如修辞,共享学习成果。以书面形式上交学习成果,由小组长组织负责。(此课后作业是针对第二课时做准备)加强理解文本能力

小石潭记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资料.

积累文言资料

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能力目标:

加强诵读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工具书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

学会欣赏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

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实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法选择: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初读课文,搜集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资料.

一。导入:由学生简介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

教师导入: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烦闷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访山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洞纷至沓来,美不胜收,看于茂林修竹之中,谭清泉又呈现于眼前了.

二.朗读---整体把握

1.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2.翻译:分段进行,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自己翻译,不懂得划出.

提出不懂得问题,全班根据课下注释自己翻译,不懂得划出.

提出不懂得问题,全班同学和教师解答,指名翻译.

3.齐读---梳理文脉:说景物:作者描绘了那些景物,这是景物按什么顺序一次出现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溪岸)---潭中气氛按游览顺序

说氛围:作者认为这些景物笼罩着什么气氛?

幽深冷寂

作业:积累文言词语

第二课时

三.选读---品味语言

1.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品味最美的一个画面,用得最妙的修辞,用得最妙的词语.

四.探究---理解主题

1.小石潭在当时称不上美景,也算不上胜地,只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小潭,假如经柳宗元妙笔生花,现在已经成为名胜古迹.发挥你的想像力,假如你和朋友一起去游览,请描绘一下看到的风光.

2.游览了小石潭的风光,你觉得那的环境怎么样,你的心情如何?

3.同是小石潭,为什么柳宗元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柳宗元参改革,失贬被贬,这幽深冷寂的环境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这种写法叫寓情于景.

五.联读---赏析体验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物皆情语"的确,景如果没有情绪加入,景是死景,情如不借景抒发,情又太直白,景物与心情相结合,就会出现一种境界.我国古代诗文有许多名言佳句都体现了这种境界,请任选一则赏析.

(多媒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②诵读课文

2、能力目标:

①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学会鉴赏情致化的景物描写。

3、德育目标:

①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景物,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②理解文中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

教学重点: 关注文中描写潭中游鱼的文字。

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思想感情,重点关注第四段,理解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

教学难点: 文章先些“心乐之”,后面又见“俏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对此该如何认识?

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聆听钢琴曲,欣赏山水图片,激发同学们的激情。

第一环节:佳景导游

(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学生学写导游词,本节课有学生导入新课。)

检查对作者的了解。

第二环节:寻景悟情

(一)寻找小潭。

①学生找出发现小石潭的语句,并读出。

(教师稍做朗读指导,然后检查上节课内容翻译此句话。)

②这句话中那些字暗含了寻找的开始?

(隔 闻 伐 取 见要求学生在文勾画这样的词)学生看音画素材。

小结:在这样一个无名的小丘之上,小石潭的现身怎不让柳宗元老先生“乐”呢?

小潭的发现是我们寻找到的,也就是说移动了自己的脚步,想起向前去走,引领我们欣赏到了不同的景点,这无形中已经教给了我们游记散文的一种写法:移步换景。

(二)潭中景物

请大家放慢脚步根据自己的喜好尽情的欣赏小潭的景色,然后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我喜欢这里的————(景物),因为————————。(学生在文中找景物,并动笔描绘所喜欢的景物。同桌可以互相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预设问题:

①柳宗元笔下的“石”有四种形态,都是什么?

教师解释“岩”中空的石头。

②小石潭的树是什么样子?

(学生试读,读出树的飘逸,读出柳宗元的快乐,教师指导)

③那些句子体现了鱼的自由自在?这里写水了吗?(学生读此段,找句子,教师引导写作方法:动静结合,侧面描写体现水清澈。介绍定点观察。)

小结:柳宗元“乐”在石,“乐”在树,“乐”在鱼,此时柳宗元沉浸在其乐融融中,除这些还写了什么?我们继续来游赏。

(三)小潭源流

请同学们齐读第三段。

问题:①宗元此时抬头向潭西南望去,他看见的小溪是什么样子?(找句子,翻译此句,教师点拨介绍写法:比喻手法,动静结合,观看幻灯片。)

②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怎样呢?(这个句子是由乐转忧的过渡,似乎没有明显变化,但却暗含着一个“悲”)

小结: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孤独的老人正茫然的望着小溪的源头“不可之其源”,柳宗元的心情陡然下滑。

(四)潭中气氛

让我们环顾小潭四周,看看四周是怎样的一种景色?(第四段,即兴说出小潭的美景。)

问题:①里景色有什么特点?

② 柳宗元为何要离开小潭?(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③ 那些句子体现凄清?柳宗元是怎样的心情?

④ 文章先些“心乐之”,后面又见“俏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对此该如何认识?(学生先交流回答,然后教师介绍柳宗元的处境。)

小结:难怪有人说,读《小石潭记》就如同品一杯浓浓的苦丁茶,清香在前,仔细品味却有一种悲苦在后。

第三环节:做业布置。

①背诵课文

②课后习题三

第四环节:再次欣赏小石潭的美(在朗朗的读书中结束本课)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词,学习文言语法,背诵全文,理解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体味作者的情怀。

2、比较作者等几位古代文人被贬之后的不同态度,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人生挫折的方法。

3、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在前,教师点拨、分析在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最后取得共识。讲练结合,既抓整体感知,又要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

1、学点文言语法,在理解段意的基础上,翻译并背诵全文。

2、掌握本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不得志后的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安排】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正音、朗读直至熟读。

3、掌握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词性活用等语法知识。

4、学生口头翻译全文,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要点。

5、布置作业:书面翻译全文,背诵课文前两段。

【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者和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他寄情于山水,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颇有名的《永州八记》。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二、正音、朗读直至熟读。

《小石潭记》朗读停顿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掌握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词性活用等语法知识。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清晰,清净等。

9、以为:古义: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全(quán石以为底)

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

11、为:(1)动词,作为。(卷(quá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13、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14、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1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形容词作量词,大约。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逗乐。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4、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虚词用法

而(1)不译,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四、学生口头翻译全文,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要点。

(一)学生根据注释,口头翻译全文。课堂师生互动交流。

(二)写作思路与内容要点

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思路非常清晰: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和第二段;2、翻译全文,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1、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2、分别找出描写和议论的语句,重点研讨作者借描写衬托心情的写法。

3、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生挫折的方法。

4、拓展阅读训练

5、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后两段,学习本文写景方法,写一处风景,300字左右。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是否背诵,是否翻译。

《小石潭记》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二、课堂活动:学生分别找出描写和议论的语句,重点研讨作者描景的顺序、方法及作用。

(一)课文写了哪几种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

闻水声(悦耳)——见石潭(清澈)——观游鱼(逗乐)——探水源(忽明忽暗)——感氛围(凄清)。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在人们面前逐渐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移步换景】

(二)如何描写景物的。

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

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三)写景的衬托作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小结: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独,凄苦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变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三、渗透德育:结合本文,联系实际,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生挫折的方法。将柳宗元与刘禹锡、苏东坡和陶渊明等古人进行比较,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拓展阅读训练:柳宗元《钴鉧潭记》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不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啮其涯()

(2)以予之亟游也()

(3)芟山而更居()

(4)气之迥()

2、写出下列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

(2)其颠委势峻()

(3)予乐而如其言()

(4)行其泉于高者()

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xx;__同__。

A、屈折东流

B、荡击益暴

C、毕至石乃止

D、有泉悬焉

4、翻译。

(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内容也都是写潭的,但两文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着重写________,后文着重写________;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_______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________的特点;前文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内心情感,后文透露了当地农民________的生活境况。

【参考答案】1、(1)侵蚀(2)多次,屡次(3)割草这里指开荒(4)辽远,这里指气清

2、(1)指钴鉧潭(2)指冉水(3)那个农民,指住在这里的人(4)指泉水

3、A “屈”同“曲”

4、(1)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流势峻急,冲击得更猛烈(2)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聚居的地方而忘记故乡呢?不就是这样优美的钴鉧潭吗?

5、潭的本身,潭源;清幽,清秀;凄苦,困苦

【译文】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

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旷野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钴鉧潭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后两段;学习本文写景方法,写一处风景,300字左右。

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带来的6篇《《小石潭记》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t7t8美文号的价值所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470058.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47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