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毕业生就业意向怎么写优秀3篇(毕业生就业意向怎么写优秀3篇文章)

毕业生就业意向怎么写优秀3篇(毕业生就业意向怎么写优秀3篇文章)

更新时间:2022-12-28 14:48:24 点击: 来源:yutu

当代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求职意向,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经过数据统计,对统计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从而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系列建议,对高校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次为您整理了3篇《毕业生就业意向怎么写》,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就业意向报告 篇一

近日,在重庆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启幕的招聘会上,相当一部分企业遭遇了尴尬一幕:3.4万毕业生入场求职,共有1100家用人单位为同学们提供了4万个工作岗位。但最终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的仅9400人。并且有约1/3的招聘展台受到了冷遇,有的公司一上午甚至没收到一份简历。

重庆的此次招聘会状况恰好印证了毕业生就业结构错位的理论。这边门庭若市,那边门可罗雀,大学生在遭遇就业严冬的同时,众多企业的招聘状况也有着云泥之别。而大学生在不惧待业的背后,真实反映了当下大学生择业的新思考、新变化。如此趋势,企业方若想吸引更多毕业生的目光并且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新人,也需与时俱进,洞悉大学生的择业意向。

那么目前应届生以及在校学生是如何看待就业的?针对该问题,前程无忧与联合人力网及时展开了网上调查,调查经历3周,收到样本数759人。其中在读学生所占比例为32.41% ,应届毕业生为 44.01%。

求职途径:55.80%大学生利用招聘网站获取招聘信息

网络招聘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调查显示,55.80%的大学生主要利用专业的招聘网站获取企业招聘信息,而校园招聘获取信息大学生比例仅为8.58%。

在获取信息之后的求职方式上,不少同学同样认为,现场招聘会的形式不免有些落伍。一位外贸学院的邱同学告诉笔者。“我认为去招聘会之前最好对参加的公司有一定的了解与准备,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如此。招聘会多为一天的规模,学生也只好拿了简历在人山人海中盲投,看似面对面,其实更为盲目。身边有许多同学都不参加招聘会了。” 确实,网络招聘在人性化、便捷性上要优于现场招聘会。而对于年轻的学生人群,借用网络招聘平台来撰写并且投递简历不存在没有任何技术障碍。

如今,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均对网络招聘的形式越发热衷有佳。另一位刚就业的小张告诉笔者,他是网络招聘的绝对拥护者,他目前的工作就是通过前程无忧招聘网站投递简历获得的。自己曾遭遇过一段时间的“海投”状态,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查无音讯的真空期。但随着对网络招聘平台的深入接触,自己逐步掌握了一些门道与技巧。对于招聘网站的设置、页面信息的排列有了更细致的了解,这对投递简历的时机把握有帮助。而经常刷新与修改简历也能使得自己的简历更容易曝光在企业HR的眼底。同时,他表示更愿意把简历投递给职位描述更详细的企业,认为职位描述详尽的企业更能给他安全感。

求职专业:47.89%大学生希望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口号已被传唱多年,但在学生心目中的第一择业对象仍然是与自己学修的专业相关的对口工作。不过,这个比例有下降趋势,不少同学已经能够接受专业不对口的现实,其中更不乏因为自身兴趣的原因、或者行业发展因素而主动选择专业不对口。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以个人兴趣为主”为择业导向的学生为23.09%,“看经济走向,选择投身热门行业”的比例为10.16%。而“没特定方向,有雇主聘用就可”为13.32%。

工作收获:48.42%大学生最渴望收获工作经验

从工作中最想获得什么?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近一半大学生认为“宝贵的工作经验”是工作中首要收获的。目前,工作经验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是否顺畅的最直接障碍,在最缺失此项经验的前提下,从实践工作中获得便成了学生们的当务之急。不过,“规划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的所占比例也达到了值得关注的32%(见图3),无忧专家认为,随着职业规划理念的深入,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的定位与发展以及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会愈发敏感,以此作为第一就职收获的比例还会有所提升。

图3:你最希望能从第一份工作中得到什么?

调查还显示,大学生希望在半年至1年的就能收获自己工作目标的人为27.04%,1年至年半的人为20.58%。希望半年内速成的也达到18.34%。无忧专家认为,学生对工作目标的达到较为迫切,这也给企业方作了提醒。如调查数据显示的,若在此期间没有工作可以上手,或是认为没有发展机会,则会大大打击其工作积极性,而换工作随之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工作性质:78.76%大学生愿意被派出国

如果是派去发达国家工作,则自然是求之不得的美差,但事实上此等好事一般不会轻易的落在职场新人的肩上。今年刚毕业在某外资设计公司就职的小磊说,“公司这次有一批去巴比亚新几内亚的机会,自己虽然知道那边比较苦,但挣扎之后仍然报了名,原因在于公司将提供给出国的员工一批较为可观的收入,而如果在那边工作,积累了工作经验,回来升职加薪的速度将可提升。”

无忧专家认为,在这点上,目前的大学生要较原先的职场人有了更开放更积极的心态,他们认为年轻就是奋斗的资本,先苦后甜是可以接受并且有着一定的认同感。而如果是去一些偏远或者较穷苦的国家或地区工作,只要有加薪或者较为明朗的升职机会,如果综合考虑下来条件尚可,则大多数大学生愿意为之拼搏。

薪资:41.63%大学生认为起薪会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从调查结果来看,“工作经验”与“职业发展空间”是大学生目前就业最主要考察的两个环节。而薪资对于大学生而言还没达到最主要的地步。通过采访中获悉,学生普遍认为,在学生就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强调过高的薪资不太实际。调查数据显示,过四成的学生自认为自己的首份工作的起薪会低于市场水平。而认为会达到市场平均水平的占到52.96%,余下仅5.40%的同学自己的薪资会高于市场水平。

不过,在被问及“你预期自己工作2至3年后的薪金有多少升幅?”时,23.58%的学生认为将在56%以上,选择16-25%的薪资上升幅度的比例为18.31%。26-35%的比例也达到18.18%。可见,学生对自己薪资的涨幅期待甚高,有些同学甚至喊出“可以开头苦,但不能一直苦”的就业宣言。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篇二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但是对于我们应届大学生的就业来说,还存在这很多问题。

一、应届大学生都有怎样的就业观

务虚不务实、眼高手低、缺乏实际经验……这些看法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向研究型教育转型,素质教育成为一个主要内容;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职业技能成为招聘的主要标准。因此,从学校大门到企业大门,还有一段就业的距离。

1、学生:学历、经验难以兼得

一项对本市IT行业进行的薪酬福利调查表明,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求职者通常更容易获得薪酬优厚的工作,每多受一年教育,年薪平均增长8.3%。有一些高薪岗位虽然对学历要求不高,但一般都要求应聘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看出,要想找份好工作,要么是高学历,要么是有工作经验。而最优秀的人才则同时具备了这两项素质。对于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来说,要想满足企业这样的条件,真有点“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有些教育专家认为,尽管高学历和多年工作经验都能带来很好的职业生涯,但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还是有些苛刻。所以,学生通过一些活动和比赛来找工作也是“迫不得已”。企业这样做也很精明,他们知道这样才能找到最合适的人才。

另外,重经验、轻学历的“经验歧视”现象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企业,求职者自身也存在着学“不”致用、工作适应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

不可否认,学历高低仍然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些企业“要学历也要工作经验”的招聘原则也不无道理。毕竟,这是企业在招聘当中一个很“实用”的方法。

2、高校:素质、就业率孰轻孰重

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经历数次应聘失败后,抱怨说:“几乎所有的单位都要求应聘者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像我们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机会实在太少了。”现在,他决定考研,希望以高学历的优势来弥补工作经验不足的劣势,找到满意的工作。

在学校里,培养的是一种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工作以后,学习的内容虽然变了,但方法仍然是通用的。

与学历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般的教育不会很系统地教授实际从业经验,也不能把教学的所有内容与将来学生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需要高度结合。传统学历教育的内容体系立足于某一特定学科,而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是以某个具体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其实,就业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分开的,学校当然要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学校不能变的只顾及学生的就业率。

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就说明学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毕业之后会可以有很多出路,可以研究专业,可以出国深造,当然,也可以就业。社会上不应该把找工作的压力过分渲染。毕竟,高等院校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

二、我国应届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1、应届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使应届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

一是地理不平衡性。中国地域广阔、人口聚集不均、地区各种因素差异明显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差异。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形成,长短线专业的矛盾一时难以根本解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取向就业乐观度差异明显。

大学教育发展比较缓慢,从专业的设置、教材的更新、师资的培训,到对学生培养的模式,远远没有跟上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2、应届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因素

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

择业能力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

(1)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

(2)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3)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

(4)职业规划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实力、个人特点、能力、兴趣和学习、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并依此做出决定和计划。

另外,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独立性不高,盲从和依赖心理普遍存在等等。

三、应届大学生就业前景调查

1、就业落实率达七成 专科优于本科

课题组的调查显示,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40.4%,“升学”与“出国/出境”的比例合计为16.8%。如果将三者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到了70.9%。

调查显示,20xx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仍是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状况越好,毕业生“待就业”的专科和高职为24.3%,本科为23.0%,硕士和博士分别为12.1%和10.1%。但有意思的是,虽然从“待就业”指标看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仍然最大,但从“落实率”看,专科毕业生优于本科毕业生。特别地,专科生在“已经确定单位”、“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其他灵活就业”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本科生,而本科生只是在“升学”和“出国/出境”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2、一半毕业生起薪1500以上 男性高于女性

课题组的统计结果显示,有一半的高校毕业生的月起薪在1500元以上。50%的毕业生月起薪在1000—2000元之间;80%的毕业生月起薪在800—3000元之间;90%的毕业生月起薪在700—4500元之间。20xx年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起薪为1798元,比20xx年增加了210元。

调查显示,毕业生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专科生为1410元,本科毕业生为1788元,硕士为3469元,博士为3252元。调查还显示,男性毕业生起薪高于女性,男性月起薪为1500元,女性为1300元。

另外,工作单位性质、工作类型、就业地点的不同,起薪也存在差异:科研单位、三资企业和国家机关的平均月起薪较高,高等教育单位、、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居中,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企业最低;行政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收入位居前三甲,技术辅助工作、服务工作和一线农业从业人员居中,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收入最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2074元;地级市的平均收入为1635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平均为1507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1332元和1567元。

3、大中城市就业四成以上 私企人气渐旺

调查显示,20xx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45.2%,在地级市的占35.0%,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4.1%,在乡镇的占4.4%,在农村的为1.4%。与20xx年相比,在大中城市工作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略有回升。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分别占34.2%、23.5%和12.7%,特别是私营企业一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07年所占比例增加了17.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学校和科研单位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国家机关所占的比例略有增加,上升了3.5个百分点。

另外,从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来看,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如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等)依然一枝独秀,占34.3%,但是与20xx年相比,各类专业技术工作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减少了10.9个百分点,而各类技术辅助工作(如技术员、护士、秘书、出纳等)、各类行政管理工作、各类服务工作、一线生产工人所占的比例均有所上升,显示出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趋向多样化,有更多的毕业生愿意从事服务工作和一线生产工作。

4、 就业市场更加规范 竞争主要靠学识

调查认为,统计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更加规范,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方面,而性别因素和送礼买人情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5、择业重视发展前景 体现人生价值最重要

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们普遍重视的是哪些因素?与20xx年相比,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基本没有改变,把施展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看得最重。

6、最重要的求职信息源于学校

调查显示,43%的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求职信息来源于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另外,与20xx年相比,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以及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重要性显著增加,网络招聘信息的比例也显著上升。可见,学校、亲朋好友、网络成为毕业生求职信息的最主要来源。

从毕业生对从学校获得的就业信息的帮助程度看,有11.0%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信息帮助非常大,有32.0%的毕业生认为帮助比较大,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已经获得超过40%的毕业生的积极肯定,说明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

四、总结

通过寒假期间我的亲身实践和信息了解,让我更多、更深的意识到具有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对一个应届大学生的重要性。新的时代由新的力量推动,而我们当代应届大学生担负着时代的使命,要尽自己的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篇三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 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大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大。

为了促进广大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政府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大 、 三支一扶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 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习实习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 尽管我国大学大量扩招,每年生产出大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大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大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大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大学与企业之间的 联合机制 ,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大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临近年底,大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近日走访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大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大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大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大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大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大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 。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近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 已成为当今不少大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大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 、宁愿 为理想而待业 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大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 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政府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平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政府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帮扶与补贴。

据我最近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帮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上面内容就是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毕业生就业意向怎么写》,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的价值所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445782.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44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