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关于唐太宗和李世民的历史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关于唐太宗和李世民的历史故事)

更新时间:2022-02-12 22:27:31 点击: 来源:yutu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精选7篇)

  导语: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李世民的小故事(精选7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关于唐太宗和李世民的历史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1

  唐贞观年间,在太宗李世民的倡导之下,朝廷开展了大规模的人才选拔推荐活动。由于这个活动规模声势宏大,就有人打算浑水摸鱼。太宗听说有人谎报官阶和资历,就命谎报的人自首并警告说,如果不自首,一经查出,便处以死刑。

  过了不久,有一个谎报资历且不自首的人被抓了。唐太宗将他交给大理寺处理,大理寺根据国家的法律,将这个人判处了流放。

  太宗听说这件事以后,就把大理寺少卿戴胄找了过来,问他:“你应该知道我当初下的诏书上说,不自首的人处死刑。现在,你判处他为流放,这不是向天下人表示我说话不算数吗?”

  戴胄回答说:“要是陛下当时就杀了他,那是陛下的事。但是,现在你既然已经把他交给大理寺处理了,我就不能违背法律。”

  太宗问戴胄:“那么,你自己遵守了国家法律,却让我失信于天下人吗?”

  戴胄说:“法律,是国家用来取信于天下的保证,国家的信用才是最大的信用。您所说的话,只是当时凭着一时的喜怒讲出来的。陛下一时发怒,想要杀死他。后来知道不能这样,才将他送给大理寺按照法律处置。这正是您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的结果。我觉得陛下的做法非常可贵,因此很值得珍惜。”

  听了戴胄的这番话,太宗说:“在我认识有误的地方,你能够纠正我,我非常感谢你。”

  于是,唐太宗李世民改变初衷,同意了大理寺的判决。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2

  贞观七年(655年),宫中发生了一桩丑闻。有个叫杨誉的好色之徒,行为放荡不羁,竟然在皇宫禁地追逐、挑逗宫女。

  这件“逐婢”丑闻事涉皇亲国戚(杨誉的女儿是唐太宗第六子的妃子),所以影响极其恶劣。消息一传开,朝野上下一片哗然。都官郎中薛仁方闻讯后,将杨誉扣留起来查问,准备依法处置。

  此案尚未来得及裁决,担任皇帝侍卫保镖的杨誉之子却出来发难了。他不但不为杨誉所为感到羞耻,反而为其大诉冤屈,向唐太宗告状说:“因为我父亲是皇家亲戚,薛仁方才故意节外生枝,把他老人家扣留起来,又迟迟不做决断,这是在拖延时间,有意刁难皇上啊。”

  跟皇家过不去,这还了得?唐太宗听了他的话,大怒说;“薛仁方不可容也!”当即下旨打他一百杖,解除公职。

  对唐太宗要惩处薛仁方的做法,魏征实在看不过去,进言说:“城墙下的狐狸和土地庙里的老鼠,虽然都是微小的动物,只因它们倚仗巢穴做掩护,除掉它们尚且不易,更何况那些世家贵戚,自古以来就难于治理,以致东汉、西晋以来外戚专权,发展到朝廷不能驾驭的严重地步……”

  魏征的话无疑给唐太宗敲了一记警钟:皇帝要管好身边人,以防他们像“城狐社鼠”那样成为朝廷的祸害。接下来,魏征据法力辩,说薛仁方既然是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国家执行法纪,怎么可以因此对他滥施刑罚,助长外戚的私欲呢?皇帝这样放纵皇亲,此例一开,就会招来各种事端,将来后悔莫及,要改变也就困难了……

  唐太宗听了这些话,内心有所触动,决定赦免薛仁方。但是,薛仁方拘禁皇亲未及时上奏,也是专权作势,虽不宜治以重罪,也应稍加惩处。于是,他命人打了薛仁方20大棍才算完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3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共生3子,太子承乾、魏王泰、晋王治。不过,太子承乾贪图享乐,荒学业,深令太宗失望。魏王泰聪明善文,勤奋好学,深受太宗的喜爱。在这两个对比之下,唐太宗李世民选择更立太子。

  两人笼络朝臣,各树朋党,互相明争暗斗。承乾见李泰恩宠日隆,心不自安,遂与汉王元昌、大臣侯君集密谋起兵,但事情泄露,唐太宗得知后非常生气,这可是在太岁爷上动土的啊。

  李世民更立太子

  李世民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赐汉王元昌自尽,侯君集等皆被杀。承乾被废后,太宗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褚遂良等议立太子之事,太宗犹豫不决,欲立有才华的魏王泰,又恐重演父辈骨肉相残的悲剧。

  欲立晋王治,但又嫌其懦弱。最后太宗接受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意见,于贞观十七年(643)四月七日,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并同时幽禁魏王泰于北苑。九月,太宗任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房玄龄为太傅、萧瑀为太保、李勣为太子詹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4

  后渐寺村东有一座高耸入云的五指灵山。

  也有把这座山叫做“东五指山”的。五指灵山上是“女娲娘娘”的道场,有一些后人建造的寺庙。但是从山上残存的明清古石碑上,可以说明,这至少在明清两代就有相关道场的存在了。

  这处“女娲道场”和秦王李世民也有故事流传下来。后渐寺村一带,是秦王李世民与隋末农民义军刘黑闼争战的古战场之一。

  传说,秦王李世民与刘黑闼交战期间,中了刘黑闼设下的埋伏。李世民拨马逃到五指灵山下,但见四面环山,陡崖绝壁,已无去路。李世民不禁仰天长叹:“莫非天欲绝世民不成?”语未尽,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猛听山崩地裂般一声巨响,正在追赶秦王李世民的刘黑闼兵马陷地一丈余深。李世民趁机脱离险境。

  往前跑得正人困马乏,突然又是一声山响,面前现出大小两座粮仓(今大仓、小仓两座山头)。秦王李世民得到粮草,养精蓄锐,最后战胜刘黑闼。事后的某天晚上,九天玄女,也就是女娲托梦于李世民,告诉他是九天玄女救了他。为此,李世民登基当皇帝后,就下御旨在五指灵山为九天玄女(女娲神)修建起莲花峰上这座娲皇宫庙。

  传说罢了,甚至牵扯到了神话。但是秦王李世民在秦王湖一带留下的大量故事,却并不是没有史事根据。最著名的漆泉寺就有不少史料记载。

  在村中行走,一个大娘背着一筐刚刚采摘的鲜杏经过,见到我们这些外人,热情地要我们尝尝。当年李世民大军经过,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位山民同样背着一筐鲜杏,在呆呆地望着那不远处的厮杀,耳边是不是还回荡着战马的嘶鸣?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5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就聪慧过人,足智多谋。

  他十六岁那年,隋炀帝在雁门关被突厥围困,把诏书绑在木头上放进汾河水中,募兵救援,李世民马上应募,在将军云定兴的部下服役。

  李世民对云定兴说:“突厥人敢围困我们的皇帝,就因为外边没兵马救援,现在应该派人在几十里外虚张旗帜,让突厥人白天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旗帜,夜里听到鼓钲卢声不断,他们肯定会认为救援大军赶到了,这样不伤一兵一卒就可化解了雁门之围。如果不这样的话,等到突厥了解了我们的底细,前来阻击,那么鹿死谁手就难以预料了。”

  定兴听从了李世民的计策,率兵到达崞县。突厥侦察兵看见周围几十里旗帜飘扬,军队来往不断,急忙把情况报告给了可汗。

  突厥可汗说:“这肯定是隋军的大队救兵赶到了。”

  于是他们就赶忙撤兵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6

  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他从小勤奋学习,研修兵法,抱负远大,李渊起兵反隋就是在他的劝告和敦促下实行的。后来他率兵东征西讨,屡战屡胜,夺取了天下,可以说唐朝的建立,他的功勋最大。

  唐朝建立后,李渊当了皇帝,但是在继位问题上产生了矛盾。论功劳,讲实力,凭才智,李世民都首当其冲,理应由他嗣位,但他的长兄李建成,以“长幼有序”为由想继承帝位,便勾结三弟李元吉竭力排挤李世民。他们曾经千方百计地假送劣马和下毒酒想害死李世民,但都未得逞。后来他们又想出了一条毒计,趁着边境突厥来犯,由李建成出面奏请李渊,让李元吉出兵征讨,要把李世民麾下之大将和军队交由李元吉指挥,然后在军队临行之时,派人暗杀李世民。

  李世民虽然多次遭受迫害,但他以大局为重,又念及骨肉亲情,多次忍让。李渊又断事不明,对李建成也不加处置,这次李渊又答应了李建成的要求,要削去李世民的兵权,同时李世民又得到密报,探知了李建成要谋杀他的计划,眼看情势十分危急。

  这个时候,如果还是一再忍让,就只能对自身不利。李世民在房玄龄、杜如晦等文士和尉迟敬德、程咬金等大将的劝谏下,决定先发制人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当夜,李世民进宫向李渊禀告李建成要谋害他的实情。李渊让他们弟兄三人明晨一起进宫当面对质。第二天,李世民就在宫城的正门玄武门布下伏兵。玄武门守将常何原是李建成的心腹,已经由李世民晓以利害,将其收服,答应愿为李世民效力,但李建成并不知实情。

  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知道李世民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一齐走入玄武门,常何就把城门紧闭。李世民已率数员大将在门内等候,李建成见机不妙,就想夺门而出,奈何城门已闭无法脱身。这时李世民一声呐喊,伏兵四出,李建成顿时死于李世民的箭下,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杀死。

  门外,李建成的部众听说门内有变,便猛攻城门。尉迟敬德站立城墙,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扔到城下,士兵们见主子已死,大势已去,无心攻城,便纷纷散去。

  这时尉迟敬德又来到皇宫后花园面见李渊,李渊当时正在湖中泛舟游乐,尉迟敬德对他说:“李建成、李元占反叛,已被秦王李世民诛杀。”并进谏道:“请陛下下诏,令秦王主政,以收拾局面。”

  李渊见事已如此,尉迟敬德又来逼宫,就顺水推舟地说:“朕也有此意。”不久,李渊借口年老体衰,退位当了“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

  这次事变,历史上称之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危急关头,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篇7

  这个唐太宗喜欢一只白鹞子鹰,他闲暇的时候经常把这个鹰就放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和这只鹰一起玩耍。这只白鹞子鹰也非常有灵性,它还会替唐太宗送信,把这个信绑在它的鹰爪上,它可以飞到几百里外的洛阳。而且它还会故意把鸟、兔子、松鼠赶到唐太宗面前。它在往上一飞,然后翻身俯冲下来去抓它们。唐太宗对自己的这个宠物是又信任又喜爱。

  可是时间长了呀,这唐太宗和大臣们商议国家大事的时候经常有些心不在焉。这是为什么呀?他急着呀赶忙把这事商量完,我还得到后宫逗我的鹰玩嘞。

  唐太宗手下有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这个大臣非常有名气他叫魏征。他就发现了唐太宗这个问题,他很担心皇帝会因为这么一个小玩意儿玩物丧志而疏忽了国家大事。所以他决心要帮助唐太宗来纠正这个错误。

  有一天,他听说唐太宗正在御花园里玩白鹞鹰,就不早不晚刚好闯进御花园,要和唐太宗商议国家大事。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听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也得看一看魏征在提意见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有些时候真的是话有三说,巧说微妙,用合适的方法,合适的语言给合适的人提意见,这才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