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王承恩真正历史简介(真实的王承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真实的王承恩)

王承恩真正历史简介(真实的王承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真实的王承恩)

更新时间:2023-05-02 02:29:10 点击: 来源:yutu

王承恩,河北省邢台县白岸乡白岸口村人,官至司礼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作为崇祯皇帝最忠诚的皇帝,也被埋葬在崇祯皇帝墓地里,堪称千古太监第一人。鉴于王承恩的忠贞,顺治皇帝曾为王承恩立碑和撰写碑文,这块敕建御制石碑至今仍矗立在思陵外。

太监,这本该让人们同情的一个群体,却因影视作品的渲染,成为了祸国殃民的代名词。在古代,愿意净身成为一名太监,绝大多数都是走投无路到宫中讨一口饭吃的人。

可能大家一提到太监,就会想到历史上那些臭名远扬的太监,比如赵高、刘谨、魏忠贤、李莲英等人。

不错,这些人曾经的权势滔天,但是他们有个悲哀的地方,死后不能葬入祖坟。

为了离开宫中后有个落脚的地方,很多太监都会把积攒的银两用在宫外寺庙的修建上,这也是为何北京城曾有很多太监寺庙的原因。

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个太监,这个太监竟然能跟皇帝葬在一起,堪称古代太监第一人,他就是崇祯皇帝的贴身太监王承恩。

王承恩,河北省邢台县白岸乡白岸口村人,曾经属于太监曹化淳的名下,官至司礼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北京被李自成起义军围攻时提督北京兵马。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的凌晨,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王承恩的陪同下,慢慢地爬上煤山(今景山公园),最终崇祯皇帝上吊自缢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

崇祯上吊前,遥望皇宫外的喊杀声不断,他无比悲愤地咬破手指,留下血书,“朕凉德貌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此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崇祯死后,王承恩对崇祯皇帝三拜九叩首后,义无反顾地吊死在歪脖子树旁边的海棠树上。

崇祯和王承恩死后第二天上午,李自成来到紫禁城内苑,下令全城搜查皇帝,“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

匿者灭族。”当崇祯被发现时,已经是两天后了,崇祯的尸体早已被冻僵。崇祯死后被埋葬于明十三陵里的田贵妃墓里,名为思陵。

王承恩作为崇祯皇帝最忠诚的皇帝,也被埋葬在崇祯皇帝墓地里,堪称千古太监第一人。

满清入关后,鉴于王承恩的忠贞,顺治皇帝曾为王承恩立碑和撰写碑文,这块敕建御制石碑至今仍静静地矗立在思陵外不远处。

另外,康熙皇帝也对王承恩称赞有加,也曾为其树碑。一个太监,死后能得到如此高的待遇,王承恩可以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