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2017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

2017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

更新时间:2022-01-02 19:46:24 点击: 来源:yutu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希望你们喜欢!

2017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

  2017年中国经济目标合理有为

  第一,合意的GDP增长,保障就业的相对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基础。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的合意目标是1100万。这也决定了2017年GDP增长的合意目标是6.5%左右。

  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在于就业的稳定,2017年作为党的召开之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深化之年,稳定的就业增长尤为重要。根据人民大学的研究,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需要保持1100万的目标,才能使得失业率不出现明显上升。依据在于,过去3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平均为1314万人,普通高校与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总数平均为1307万人,这种匹配是中国在过去几年经济持续回落中,仍然保持经济社会稳定的核心因素之一。考虑到劳动人口拐点的到来,根据近两年的变化趋势,2017年普通高校与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总数预计下降到1100万人,这就要求2017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需要达到1100万人,才能保证失业压力不会出现明显上升。

  根据人民大学近年来关于就业弹性的估算,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分别能够创造约58万个和100万个就业岗位。因此,如果2017年第二产业增速能够保持在6.0%,第三产业增速保持在7.5%,则分别可以创造约350万和750万个工作岗位,总计可以创造约1100万个就业岗位。这就决定了2017年中国GDP增速应保持在6.5%左右。

  第二,考虑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企稳筑底的趋势,2017年实现6.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具有可行性。这同时也与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一致。

  2016年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企稳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呈现出九大底部特征:第一,实际GDP增速企稳为6.7%;第二,从总需求来看,消费和投资增速双双企稳,内需较为强劲;第三,从供给面来看,各产业平稳增长,经济回暖特征明显;第四,企业效益出现持续改善,是宏观经济回暖的微观基础;第五,就业稳定向好,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调查失业率下降;第六,价格指数回升,核心CPI中枢上移,PPI由负转正;第七,景气指数和微观主体信心指数回升;第八,贸易出现改善,进口和出口跌幅双双收窄;第九,各项改革举措加速推进,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信心、防范潜在风险、激发市场活力以及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因此,2017年实现6.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具有可行性。

  同时,按照2016年GDP增长6.7%计算,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2017-2020年平均GDP增速需要达到6.5%,以实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因此,2017年保持6.5%左右的经济增长,并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期目标具有兼容性。

  第三,考虑到当前经济面临的债务风险以及“去杠杆”和“去产能”带来的下行压力,2017年GDP增长目标也不宜定得过高,以免加剧政策扭曲和与改革的关系。

  从中国经济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判断,在未来一年内,中国宏观经济将着力防范以下五个方面的风险:第一,房地产市场风险;第二,国内债务紧缩风险;第三,银行理财资产的潜在风险;第四,外部风险引发的汇率和资本外逃风险;第五,资金“脱实向虚”恶化的风险。特别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泡沫风险和以债券及银行理财为代表的债务违约风险加速上扬,叠加国际市场动荡带来外部冲击和资本外流,成为触发流动性危机和经济动荡的不确定因素。

  因此,面对最新形势变化,2017年GDP增速目标也不宜定的过高。为了打破债务-紧缩循环而实施的“去杠杆”和“去产能”在短期内仍将给GDP增速带来下行压力,过高的GDP增长目标会导致“稳增长”政策过度加码,甚至偏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期优化轨道。因此,2017年GDP增速目标保持在6.5%左右较为合理。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简介

  一般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四个:

  1、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

  2、充分就业

  3、物价水平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

  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它包括:一是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二是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一致的。经济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会增加社会福利,但并不是增长率越高越好。这是因为经济增长一方面要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增长,尤其是对于经济已相当发达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要付出代价,如造成环境污染,引起各种社会问题等。因此,经济增长就是实现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符的适度增长率。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充分就业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之外,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工资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是充分就业。二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按其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用于生产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失业意味着稀缺资源的浪费或闲置,从而使经济总产出下降,社会总福利受损。因此,失业的成本是巨大的,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就常常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价格指数又分为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NPdeflator)三种。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所谓低,就是通货膨胀率在1—3%之间,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自主平衡与被动平衡。静态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年的年末,国际收支不存在顺差也不存在逆差;动态平衡,不强调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而是以经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保持计划期内的国际收支均衡。自主平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即基于商业动机,为追求利润或其他利益而独立发生的交易实现的收支平衡;被动平衡,是指通过补偿性交易即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采取调节性交易而达到的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消极地使一国在国际收支帐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同时由于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以上四大目标相互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的实现有促进作用。如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护必要的经济增长。交替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有排斥作用。如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就存在两难选择。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量,这一般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由此就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紧缩财政和货币,由此又会引起失业率的上升。又如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因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已难以避免的。再如国内均衡与国际均衡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这里的国内均衡是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而国际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内均衡,就可能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又可能不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的目标。

  由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和目标指数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