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地蚕的繁殖方法 蛴螬最觉见的养殖方式 地蚕的种植技术

地蚕的繁殖方法 蛴螬最觉见的养殖方式 地蚕的种植技术

更新时间:2023-01-03 19:04:25 点击: 来源:yutu

地蚕的繁殖方法 蛴螬最觉见的养殖方式

1、饲养方式: 蛴螬(地蚕)饲养方式以池养为主。在以开发昆虫蛋白饲料为目的,多用大坑。

一般以3米长、2米宽、0.5米深的地下坑为佳。

砖石水泥结构,上口用木材做成高1.5米、宽与长和坑相同的大纱罩,一侧可设置有工作人员出入的纱门。(产卵饲养成虫时、坑内填满适合金龟子生活的饲养土,稍高于坑周围地面,防止雨水内灌;坑内种植马铃薯等块根植物;也可采用地上式饲养池饲养。 2、饲养土的选择与温度、湿度的调控 饲养土是金龟子幼虫一生的栖息活动场所,成虫在日间也钻入土中隐蔽和产卵。所以,饲养土配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饲养的成败。

一般以含腐殖质多的菜园土为好。由于蛴螬体壁较薄,缺少保持体内水分的蜡质层,因而对土壤湿度(含水量、要求较严。过干影响蜕皮,并易擦伤皮肤而致死;过湿又会使土壤空间密度缩小,影响正常呼吸和取食活动。

一般对土壤含水量要求在15%-20%之间。如土壤湿度不够。可在地表适当喷水,以土表稍湿为度,或覆盖杂草、树叶、菜叶等调整。

土壤过湿可翻松表土通风去湿。蛴螬对土壤温度要求,没有湿度那样严格。一般在1℃-2℃的土温中便能安全过冬,14℃-22℃是其生存最为适宜的温度,夏季不超过27℃便能安全越夏。

坑养或池养方式土壤温度变化较缓慢。 3、种虫采集: 采集方法有: (1)挖土采集幼虫。 寻找适宜金龟子幼虫的生活环境,如在偏粘性土质的堆肥中,在长年不翻动的烂草、落叶堆下,在朽木中,在木材厂周围的碎木烂树皮堆下,在种过花生、土豆、红薯及其他块根作物的田间都可采到幼虫。采集时只要用铁锹挖下20厘米深左右,将土翻起打碎,发现有褐头、白身驼背的小虫,即可捡起,放入盛有原产地土壤的水桶或玻璃缸中饲养。

采集幼虫以春秋季节为合适,因为此时多为3龄的老熟幼虫,便于通过饲养在短期内获得成虫,夏季采收的多为初龄幼虫,此时常因气温高、湿度大,挖采时易破坏原来土中的蛰伏环境,影响幼虫成活率。冬季幼虫潜入较深的土层,不易挖到,且在冬眠期易于死亡。 (2)灯光诱捕成虫。 利用黑光灯晚间诱集,可捕到大量成虫。

灯光诱捕时要注意雌雄比例。雄虫趋光性强,雌虫较差,多伏在地下草丛中。采集到的成虫按1:1的比例饲养在直径30厘米、高20厘米铺有浅土、上有纱盖的木箱中,喂以精饲料、青饲料。如见雌虫大部分潜入土中,即进入产卵盛期,此时不宜再翻动饲土。

成虫产卵在5-10厘米深处,产完卵的成虫即爬到土表上来,可及时捡出,用沸水烫死,烘干备作药用。 4、饲料配置: 取食活植物组织的蛴螬种类食性较广。如同一饲养坑内,虫口量过多时(1平方米可养200-300只,坑中栽种的饲料已不能满足其取食量,应及时填加补育饲料,如马铃薯块、甘薯片、碎玉米粒、麦粒、黄豆、豆饼、豆渣等,同时可加入菜叶、芝麻叶、甘薯叶等青饲料,撒在土表蛴螬即能钻出土面采食。

一般少投量,多次数;春秋多投,夏日少投,冬季不投。 5、饲养管理 自野外采来的蛴螬要按体形大小分级,投入不同的坑中、池中饲养。当进入2龄时,如黄豆大小即可群养。

刚自卵中孵出的幼虫或刚蜕皮后的幼虫,体弱皮软,要尽量少翻动,经10-15天后挖开局部检查1次,当看到大部分幼虫色泽暗淡、身体收缩、弯曲度小,尾节部位透过表皮看不到有深色粪便,少食不动,并在身体周围有压土筑室现象时,表示即将蜕皮,不宜再翻动。如蛴螬头大体瘦,且弯曲度大,即为已蜕完皮,应加大投食量,特别要多投些青饲料。3龄蛴螬取食量最大。 产过卵的坑、池应用木板将表土刮平轻压。

幼虫自卵中孵出后,先吃掉卵壳,再经过1-2日的生长发育,体表可见到较密的黄色纤毛长出。初生幼虫夜间到土表作轻微活动并取食,日间潜入土中。此时在平坦的土面上可见到爬行和腹部拖拉过的痕迹,说明卵已接近孵化末期。

这时,早孵的幼虫急需寻找食物,及时提供给丰富的食料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如食料不足、幼虫消瘦无力,甚至死亡。大部分食植性金龟子在一年半到两年完成一个世代,多以3龄幼虫越冬。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幼虫长到接近化蛹或有一定个体时,应将饲土过筛,取出幼虫虫体(早取则虫体小,晚取则影响下批产量。

为解决种虫与商品虫采留的矛盾,有的采用大坑育商品虫、小坑育种虫的方法。为了每年多出幼虫,饲养的方法是集中小坑产卵,等小幼虫脱完第一次皮移至大坑集中饲养,这样见效快,繁殖的关键是保证多次幼虫化蛹,分批羽化成虫,集中产卵,集中饲养。

什么时候种植地蚕草 地蚕草什么时候播种最好

1、地蚕的播种最适宜的时间基本上在三四月份,但也随着不同地区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而有所改变。 2、地蚕喜温暖湿润气候。

在6、7月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旺盛。

地蚕繁殖可用根茎或种子繁殖。生产上以根茎繁殖为主。春季采挖地蚕母株根茎时,选色白、粗壮、幼嫩的根茎,按行距40厘米,株距15厘米栽种,覆土厚5厘米,稍镇压后浇水。10天左右出苗。

每亩用种根茎量70~100公斤。

养蚕的方法和怎样种植桑叶

养蚕节桑方法: 正常情况下养蚕,每生产1公斤蚕茧需15公斤桑叶。采取节约用桑措施后,每张蚕种可节约用桑50公斤左右,而蚕茧产、质量可丝毫不受影响。

其节约用桑措施是: 1、桑叶要合理采、运、贮。

尽量做到早上或傍晚采叶,随采随运,松装快运。采回的桑叶抖松后放入贮桑池或贮桑室内,合理贮藏,防止风吹或堆积发热变质,造成桑叶浪费。 2、防止桑叶萎凋。稚蚕期采用炕床(房)育、塑料薄膜覆盖育,以利保温保湿,使桑叶保持新鲜。

大蚕期喂蚕后适当关闭门窗,待蚕食去桑叶70%左右,再开门窗通气,能有效地防止桑叶萎凋。 ⒊、确保蚕室温度。大、小蚕适宜温度分别为24℃、25℃,在适温范围内,蚕食欲旺盛,减少残次桑叶,而且提高叶丝转化率。

⒋、推广少回育、条桑育。小蚕平面立体一日一回育、全龄二回育、大蚕条桑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不仅提高养蚕工效,且有利蚕儿食桑,比普通育节省桑叶5%左右。 ⒌、计划用桑和定量给桑。

按不同蚕期逐龄、逐日、逐回制定标准用桑量,做到“蚕儿饱食不浪费,节约用桑不饿蚕”。每龄蚕初、末期,蚕食桑量减少,这时喂叶要适量。5龄蚕盛食期要让蚕儿充分饱食,但每日最大用桑量要控制在110公斤以内。

⒍、添食蜕皮激素。蚕儿见熟5%左右,每张种使用1支蜕皮激素,兑水25公斤,拌和20公斤桑叶,一次给蚕吃完,能促使蚕儿一齐老熟,每张种可节省桑叶10公斤左右。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夏秋养蚕应注意 一、防农药中毒。养蚕季节不要在蚕室以及桑田附近的农田喷洒杀虫双等有机农药,其气味作用会导致蚕儿中毒;喂蚕桑叶要经过试喂确认无毒后,才能采叶喂蚕。

二、蚕室内禁用蚊香或灭蚊、灭虫剂。在邻近蚕室的住房内使用,也要关闭蚕室门窗,以防蚕儿中毒。 三、蚕室要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蝇类入蚕室内危害蚕儿,并添加“灭蚕蝇”乳剂或喷蚕体,以杀灭蝇蛆。 四、养蚕前要堵塞鼠洞,蚕架与墙壁要保持一定间距,蚕架脚周围要撒上石灰粉或蚕药,以防止老鼠上爬。

养地蚕,要做好药物灭鼠。 五、夏、秋养蚕气温较高,要打开门、窗,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桑叶喷洒清水,室内用电风扇吹微风,也有利于室内降温。 六、发现病蚕要及时清理,投入盛有漂白粉溶液或石灰浆的消毒盆内,禁用病蚕饲喂畜禽,以防止病原传播扩散,污染环境。

七、蚕沙含有大量病原物,不要在蚕室周围摊晒,应集中到野外堆沤或放入粪坑内沤制,以防止病原扩散。 八、夏秋高温,病原繁殖快,要注意按需采叶、及时运叶,合理贮叶。贮桑池每个龄期要消毒一次,不要喂过夜桑叶。

九、高温多湿天气忌喂湿叶,贮桑叶不能洒水,要勤除沙,多撒新鲜石灰粉、干稻草等材料,抑制病菌滋生繁殖。 十、不是养蚕季节,蚕室不要存放谷物、糠麸等物,以免受潮产生螨类,养蚕时危害蚕儿。

消灭地蚕的土办法

一、地蚕的特性 1、土蚕它有植食性、粪食性和腐食性三类,其中粪食性的成虫常称屎壳郎,以粪便为食(鸡粪堆里最多);而植食性的以作物的种子、根茎为食,对多种农作危害性极大的害虫;而一些腐食性的多以腐木中的有机物为食,可以用来食用,而且蛋白质非常丰富! 2、地蚕1―2龄幼虫常群集幼苗顶心嫩叶,昼夜取食,3-6龄分散为害。白天潜伏根际表土附近装死,夜晚出来咬食幼苗,并能把咬断的幼苗拖人土穴内。

3、地蚕的成虫就是金龟子,有很强的趋光性。

4、地蚕对土壤温度、湿度反应敏感。活动适宜温度为20℃左右,在进入7月份地温过高时便垂直向下移动,9月份温度降低后,又上升到表土层取食。当秋后土温下降到10℃时,则停止进食,潜入土壤深部越冬。所以,春秋季节温度适宜,往往危害高发。

二、防治地蚕的方法 1、在春季清除路旁、棚边及沟边等处的杂草,铲除栖息和产卵场所,降低越冬基数和消灭初期的虫卵和幼虫。 2、冬前耕翻土地,可将部分成虫、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和机械杀伤等。 3、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防止招引成虫飞入田块产卵,减少将幼虫和卵带入作物田。

4、实行水旱轮作或谷豆轮作,在7月中下旬幼虫孵化盛期灌水,提高对蛴螬的杀伤力。 5、人工捕杀,在施有机肥前应筛出其中的蛴螬;发现菜苗被害可挖出根际附近的幼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震落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