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东汉皇帝顺序表(汉代帝王顺序表)

东汉皇帝顺序表(汉代帝王顺序表)

更新时间:2022-02-26 13:50:43 点击: 来源:yutu

  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在东汉时期,都诞生了哪些皇帝呢?这些皇帝的排列顺序表又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东汉皇帝顺序表吧!

东汉皇帝顺序表(汉代帝王顺序表)

  东汉皇帝的排列顺序

  光武帝刘秀 -- 汉明帝刘庄 -- 汉章帝刘炟 -- 汉和帝刘肇 -- 汉殇帝刘隆 -- 汉安帝刘祜 --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 -- 汉冲帝刘炳 -- 汉质帝刘缵 -- 汉桓帝刘志 -- 汉灵帝刘宏 -- 汉少帝刘辩 -- 汉献帝刘协

  东汉光武帝刘秀个人简介

  刘秀(前6—57年),汉族,后汉王朝(也俗称东汉)开国皇帝。字文叔,西汉末年南阳郡(今湖北枣阳)人,西汉皇族后裔,汉高祖九世孙。虽名为皇族后裔,但刘秀这一支属远支旁庶的一脉,尤其是到了西汉后期,刘氏皇族的子孙遍布天下,《汉书·平帝纪》载:“宗室子,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可见,到了西汉末年,刘氏宗族后裔的数量是何等的庞大。刘秀的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阳,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刘秀这里,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与兄在家乡乘势起兵,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后汉王朝。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更始、建世和陇、蜀等诸多割据政权,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长达20余年的中国大地再次归于一统。天下定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从而奠定了后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

  刘秀为人、与其长兄刘縯不同,刘縯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豪杰,欲图大事;而刘秀则为人“多权略”(《太平御览》卷九十引《东观汉记》),处事极为谨慎。新莽末年,天下的乱象已现,刘縯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而刘秀却持谨慎的态度以观时局。据《太平御览》卷九十引《东观汉记》载:“上深念良久,天变已成,遂市兵弩”,可见刘秀起兵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谨慎决断的,见天下确已大乱,方才决定起兵!性格上的不同也决定了日后刘縯、刘秀两兄弟截然不同的结局。

  汉明帝刘庄个人简介

  刘庄(28年-75年),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东汉第二位皇帝。初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立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二月,即皇帝位。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汉明帝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时,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永平十六年,命窦固征伐北匈奴。其后,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次年,复置西域都护。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明帝之世,吏治比较清明,境内安定。

  汉明帝刘庄(公元28年十一月二十七—75年八月初六),字子丽,庙号汉显宗,东汉第二任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母为阴丽华。初名刘阳,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立为皇太子,中元二年(公元57年)继皇帝位。

  刘庄在当皇子和太子时就已经表现出了过人的资质,在10岁时就通晓了《春秋》。时之乐人以歌诗四首,以赞太子之德:其一曰《日重光》,其二曰《月重轮》,其三曰《星重耀》,其四曰《海重润》。光武帝统一中国后,发现垦田亩数和人口不对,于是开始重新清查田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度田事件。各个州郡的官员进京汇报工作,光武看到陈留吏的牍上写有,“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于是他就问陈留吏这是什么。陈留吏说不知道什么意思,他是在洛阳的长寿街上得到的。这时,帐幄后面只有12岁的东海王刘阳插话说,这是郡里的官吏教他(陈留吏)怎么核查土地。光武又问,那为什么河南南阳不能问呢?刘阳又说,河南是帝城,南阳是帝乡,这两个地方田亩和宅第肯定逾制所以不能认真核查。光武于是让虎贲将诘问陈留吏,陈留吏所言果然和刘阳一样。光武也不得不对自己这个只有12岁的儿子另眼相看。

  建武19年,单臣、傅镇等造反,占据原武城,劫持了该城的官吏。光武派臧宫率兵围剿。由于单臣、傅镇他们粮草充足,所以臧宫虽然把他们困在城里,又死伤了很多士兵,但就是攻不破城池。光武招集大臣们研究对策,大家多提议悬赏以攻城。只有东海王刘阳主张不要围城太紧、太急,让贼人可以突围,这样一个亭长就能对付了他们。结果真如刘阳所料,叛贼分散突围后都被平定、消灭。

  明帝在位时,吏治清明,境内安定。加以多次下诏招抚流民,以郡国公田赐贫人、贷种食,并兴修水利。所以,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2100多万,至明帝末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激增至3400多万。明帝和章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明章之治”。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八月初六(阳历9月5日),死于洛阳东宫前殿。在位十九年,死时四十八岁。葬于显节陵(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

  汉章帝刘炟个人简介

  刘炟生于建武中元二年(57年),是汉明帝刘庄的第五个儿子,母为贾贵人。永平三年(60年)二月十九日,刘炟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三岁。刘炟年少宽容,爱好儒术,很受父亲汉明帝的器重。

  永平十八年(75年)八月初六日,汉明帝去世,皇太子刘炟即皇帝位,时年十九岁,是为汉章帝,尊嫡母皇后马氏(明德皇后)为皇太后。八月十六日,葬汉明帝于显节陵。十月初二日,大赦天下。

  章和二年(88年)二月三十日,汉章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时年三十三岁,谥号孝章皇帝,庙号肃宗。汉章帝遗诏不起寝庙,一概依照安葬汉明帝的制度。三月十八日,汉章帝被安葬于敬陵(今河南洛阳东南)。

  汉章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并且“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时思想也比较活跃,如王充等。此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章帝还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因为明、章两代大体承继了光武之施政方针,励精图治,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故史称“明章之治”。但由于过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员求虚丢实,开始腐败。而且章帝过于放纵外戚,导致汉和帝时期外戚专权,种下了日后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原因。

  史称章帝忠厚仁义,笃于亲系,而且章帝的政令刑罚的确也是比较宽疏的。例如依东汉制度,官员贪污要禁锢三世,即三代人都不准为官。章帝废除了这项制度。而章帝对官员和贵族的赏赐,又往往超过规定的限额,造成国家财政的困难,且把这些负担都转嫁到人民头上。可见章帝之宽疏,并非完全建立在原则之上的。

↓↓↓↓↓下页更多东汉皇帝个人简介↓↓↓↓↓

  汉和帝刘肇个人简介

  汉和帝刘肇(79年―105年),东汉第四位皇帝,88年—105年在位。建初四年(79年)出生,他是汉章帝刘炟的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皇后窦氏将刘肇养为继子,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庆,立刘肇为皇太子。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逝世,刘肇即位,养母窦太后执政,永元四年,刘肇联合宦官将窦氏一网打尽,在位17年,元兴元年病死,终年27岁。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穆宗,谥法曰“不刚不柔曰和”。葬于慎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刘肇,是汉章帝刘炟第四子。其母梁贵人是褒亲愍侯梁竦之女,建初二年(76年)入宫。建初四年(78年),生下刘肇。后被窦皇后诬陷,忧郁而死,窦皇后亲自抚养刘肇,视如己子。建初七年(82年)六月十八日,汉章帝废皇太子刘庆为清河王,改立刘肇为皇太子。

  章和二年(88年)二月三十日,汉章帝去世,皇太子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时年十岁。尊嫡母窦皇后为皇太后,由窦太后临朝执政,从此东汉王朝由稳转乱,进入外戚、宦官相继掌权的时期。

  汉和帝在位时期东汉日益衰败,窦太后排斥异己,让哥哥窦宪掌权,窦家人一犯法,窦太后就再三庇护,窦氏的专横跋扈,引起汉和帝的不满。永元四年六月二十三日(92年8月14日),汉和帝联合宦官郑众将窦氏一网打尽,但是也由此进入宦官专权时期。

  元兴元年(10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汉和帝病死于京都洛阳的章德前殿,时年二十七岁。汉和帝死后,他出生仅一百余日的儿子刘隆继位,改元延平,是为汉殇帝。延平元年(106年)三月初五日,葬汉和帝于慎陵(位于今河南孟津),上庙号为穆宗,谥号孝和皇帝。

  汉殇帝刘隆个人简介

  汉殇帝刘隆,字盛,生于元兴元年(105年),是汉和帝刘肇的小儿子。刘隆的父亲汉和帝刘肇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大都夭折。汉和帝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

  元兴元年(105年)十二月辛未日,汉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时刘隆刚出生100余日。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邓皇后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于是立刘隆为皇帝,是为汉殇帝,改年号为延平,封其兄刘胜被封为平原王,邓皇后也升称邓太后,由邓太后临朝听政。

  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106年9月21日),在邓太后发号施令之际,仅做了8个月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年仅两岁,因夭折而亡,故谥“孝殇皇帝”,死后葬于康陵。汉殇帝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他被史家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汉殇帝即位后,由邓太后临朝听政。邓太后首先针对东汉的一些弊端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其一,对淫祀。其二,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延平元年五月,即下诏大赦天下,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其三,东汉自开国至殇帝80多年的时间内,宫女入宫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了“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并且加重了汉廷的财政开支。邓太后自幼入宫,对此甚为了解,延平元年六月,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

  但邓太后毕竟是外戚势力的总代表,在积极治国的同时,仍念念不忘巩固加强自己的统治。延平元年四月,她将哥哥邓骘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车骑,控制了拥有决策权的内朝机构。

  汉殇帝在位的延平元年(106年)四月,鲜卑人中的辽东鲜卑突然再次攻打渔阳郡(今北京密云西南),大抢一通后满载而归。

  渔阳太守张显接到报告后大怒,叫上几百个弟兄,出塞追击撤退的鲜卑人。鲜卑人渐渐把汉军引入危险地带,严授劝张显不要再急于追击,以免中鲜卑人的埋伏。严授建议先安下营寨,派出轻骑兵去打探一下再追也不迟。严授的主意很稳妥,但张显不听,反而认为严授胆小,气得几乎当场就要斩杀严授。最后张显虽然没有阵前斩将,但终究不听严授的建议,下令急速追击,结果真的中了鲜卑人的伏击,张显中箭阵亡,手下士卒四散逃跑。只有那被张显称为“胆小鬼”的严授,不仅没有逃跑,反而杀死多名敌人,自己身负十余处伤,最后战死。

  邓绥接到渔阳战役的消息后非常感慨,亲自为烈士写文章予以褒奖,又赏赐烈士家属很多钱财,还提拔他们的子弟做官。从此以后,鲜卑人在历史舞台上登场的次数日益增多,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

  汉安帝刘祜个人简介

  汉安帝刘祜,生于永元六年(94年),是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母为左小娥。延平元年(106年)八月,汉殇帝不幸早夭。邓太后与她的哥哥车骑邓骘密谋,决定迎立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邓骘又去与太傅张禹、司徒徐防等大臣们商议,征得他们的同意便连夜持太后节召招刘祜入宫。这一年,刘祜刚满13岁,是为汉安帝。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初”。

  刘祜即位,却没有赶上好时候。内忧外患,百事多艰。首先是河西急报,西域各国不满班超离任以后担任西域都护的任尚的苛政,纷纷叛汉。接着就是羌族起义,这场战争长达11年之久,耗费巨大,使东汉元气大伤。延光二年(123年),西部传求消息,北匈奴和车师联兵,进攻河西四郡。大臣们都主张放弃西域,退回玉门关内。只有从边疆回京城汇报情况的敦煌太守张当力排众议,廷尉陈忠也认为西域和中原的关系已久,轻易放弃就会失去人心,不如在敦煌置校尉,增加河西四郡的兵力以抵御匈奴的侵扰。安帝采纳了张当、陈忠的意见,并派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率领500士兵出屯柳中城。班勇到西域后,依靠河西四郡和两域属国的军事支援,击退匈奴,降服车师,使中原和西域的交通再次畅通。

  边疆多事的同时,国内也灾害连年,人心浮动。在安帝登基的那一年,就有18个郡国发生了地震,41个郡国发生了水灾,28个郡国受风暴和冰雹的袭击。延光三年(124年),京城和23个郡围发生了地震,36个郡国发了大水,下了冰雹,人民困苦不堪。

  此时,虽说是刘祜当皇帝,但实际政务大权仍然握在邓太后和邓骘手中。邓太后所依靠的是宦官剿乡侯郑众和尚方令蔡伦。朝臣见朝政被外戚和宦官掌握,于是密集一批对此同样不满的官僚士大夫,准备发动政变,要杀死邓骘及郑众、蔡伦,废黜太后和安帝,另立平原王刘胜为帝。消息不慎走漏,邓太后先发制人,镇压了叛乱。永宁元年(120年),安帝已26岁,郎中杜根上奏太后,说安帝已经成年,应该独立处理政务。邓太后闻奏大怒,命令用布袋将杜根蒙头盖脸套起,用棍棒击杀,然后抛尸城外。太后的弟弟、越骑校尉邓康,也劝其退居深宫,不再干预政事。邓太后仍然固执己见。邓康见太后不纳谏,称病不朝。邓太后一怒之下,将邓康免官,并开除了邓康的族籍。

  不过,在东汉几个得势的外戚集团中,邓氏的表现是比较好的。邓太后以立安帝定策之功,奖励有关官员,当然也包括邓骘,增封了三千户食邑。邓氏兄弟辞让不受,以至于使者来时都躲起来,最后只好作罢。平时,邓氏兄弟也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勤劳王事。这当然与邓太后对她的家族严格要求有关。但即使如此,也不能消除皇权和外戚势力的尖锐矛盾。

  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去世,安帝亲政。这时,在安帝周围已形成了以乳母王圣、中黄门李闰、江京为首的宦官集团。安帝早就不满受制于邓太后的地位,太后的死对他来讲无异于一次政治上的解放。太后死后不久,有几个以前受过太后惩罚的官人诬告太后兄弟邓悝、邓弘、邓闾阴谋废安帝,另立平原王为帝。这一诬告正中安帝下怀,邓悝等被判为谋反罪处死,邓骘凶不知情,被免官归郡,受郡县官吏的逼迫而死。因邓骘无罪遇害,大臣们不服,大司农朱宠等仗义执言,为其鸣冤叫屈。为平息官员们的怨气,安帝又假惺惺地谴责州郡官员,并命令妥善安葬了邓骘。

  在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中,宦官集团又一次得势。安帝封江京为都乡侯,封李闰为雍乡侯。安帝乳母工圣及其女儿伯荣更加受到宠爱,生活奢侈,贪污受贿,随便出入宫廷,干预政事,无恶小作。伯荣有一次到甘陵去,沿途前呼后拥,郡县官员夹道迎送。甚至有的郡守和王侯迎着伯荣的车子叩首行礼。

  这时候,官僚集团与宦官的矛盾日益尖锐。以杨震为代表的朝臣多次上疏要求安帝约束、惩戒飞扬跋扈的宦官,但安帝总是置之不理。而被揭发的宦官们则乘机诬告,最终处死了正直的杨震。

  就在内忧外患四起之时,皇宫中为争夺帝位继承权又开始了殊死的斗争。安帝的阎皇后多年不育,永宁元年(120年),安帝立宫人李氏所生之子刘保为太子。李氏在此以前已被阎皇后鸩杀。阎皇后怕太子继位以后会追究杀母之仇,处心积虑地要将刘保除去。阎皇后与樊丰等宦官串通一气,先将太子乳母王男、厨监邴吉定成死罪,除去太子的羽翼,然后又向安帝进谗言,说刘保行为过恶,不宜处太子之位。安帝宠爱阎皇后,于是有了废立之心。太子的废立要经大臣们讨论,大耿宝秉承阎皇后意旨,力主废黜刘保。太常桓焉、廷尉张皓则反驳说:“人生年末满15,过恶尚未及身,望陛下为太子选德行高操的师傅,辅导以礼义,自然行为有方。”只是安帝并不觉悟,竟废黜了刘保,另封他为济阴王。

  延光四年(125年)二月,安帝携同阎皇后和贵戚南下游玩,三月庚申,行抵宛城,忽然得病,时冷时热,病势沉重,只好下令立刻回京。三月丁卯(初十)日(4月30日),在返回途中到达叶县(今河南省叶县南),已呈弥留状态。他想嘱咐后事,已经说不出话来,只能睁眼盯视着皇后,慢慢死于车中,终年32岁。当年,葬于恭陵,庙号恭宗,谥号安帝。

↓↓↓↓↓下页更多东汉皇帝个人简介↓↓↓↓↓

  汉少帝刘懿个人简介

  延光四年三月初十日(125年4月30日)汉安帝刘祜去世,太后阎姬为了把持国政,在阎显支持下,迎立北乡侯刘懿为帝,史称少帝。同年四月,葬汉安帝于恭陵,上庙号为恭宗。

  刘懿在位时,阎显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杀逐安帝亲信宦官,独揽大权。同年十月二十七日(125年12月10日),刘懿因病去世,共在位206天。宦官孙程等人合谋诛杀阎显兄弟和江京,并迎立汉安帝的儿子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汉顺帝继位后,以诸侯王的礼仪将刘懿下葬。因此也有史家不将刘懿计入东汉皇帝之列。

  汉顺帝刘保个人简介

  汉顺帝刘保,生于元初二年(115年),是汉安帝刘祜的儿子,,母宫人李氏(被汉安帝皇后阎姬毒杀,后追封恭愍皇后)。永宁元年(120年),被立为皇太子。

  延光三年(124年),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大长秋江京和中常侍樊丰诬陷太子刘保的乳母王男和厨监(古代宫廷的厨官)邴吉,王男和邴吉被杀,太子刘保经常叹息二人被杀。王圣等人惧怕日后刘保继位了,会报复他们,于是王圣与樊丰、江京勾结又诬陷太子刘保,刘保因此被废为济阴王。

  延光四年三月丁卯日(125年4月30日),汉安帝去世,因阎皇后无子,便先废了汉安帝的独子济阴王刘保,然后找个幼儿刘懿为皇帝,想自己垂帘听政,掌握朝政大权。刘懿做了七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王康、孙程等十九人便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将时年十一岁的刘保拥立为帝,改年号为永建,那十九位拥立刘保的宦官也全部封侯。由于汉顺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所以将大权交给宦官。

  刘保本人虽然温和但是软弱。后来宦官又与外戚梁氏,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宦官、外戚互相勾结,弄权专横,汉朝政治更加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百姓怨声载道,简直是民不聊生。

  建康元年八月庚午日(144年9月20日),汉顺帝刘保在玉堂前殿驾崩,时年三十岁。汉顺帝死后,其子刘炳继位,是为汉冲帝。同年九月丙午日,葬汉顺帝于宪陵,庙号敬宗,谥号孝顺皇帝。

  汉冲帝刘炳个人简介

  汉冲帝刘炳(143年—145年2月15日),东汉第八位皇帝,(144年八月—145年正月在位),在位不足半年,卒年仅3岁。汉顺帝死后,两岁的太子刘炳于八月庚午日登基,是为汉冲帝,改元永嘉,顺帝的皇后梁氏被尊为皇太后。冲帝在位时,由外戚梁氏把持朝政,梁冀飞扬跋扈,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冲帝在位期间九江发生暴乱。145年2月15日,3岁的冲帝病死,死后葬于怀陵,谥号孝冲皇帝。

  汉冲帝刘炳,字明,生于汉安二年(143年),是汉顺帝刘保之子,生母为虞贵人。

  建康元年(144年)四月辛巳日,汉顺帝立刘炳为皇太子。同年八月初六日,汉顺帝驾崩,年仅两岁的太子刘炳继位,是为汉冲帝,改年号为永嘉,尊汉顺帝的皇后梁氏被尊为皇太后,并由梁太后临朝听政。八月十三日,以太尉赵峻为太傅,大司农李固为太尉、参录尚书事。九月十二日,葬汉顺帝于宪陵,庙曰敬宗。同日,京师洛阳及太原、雁门三地发生地震,地裂并涌出水来。

  汉冲帝在位时,由外戚梁氏把持朝政,梁冀飞扬跋扈,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冲帝在位期间九江发生暴乱。

  永憙元年正月初六日(145年2月15日),年仅3岁的汉冲帝在玉堂前殿病死,梁太后降旨立年仅八岁勃海王刘鸿的独子刘缵入承大统,是为汉质帝,籍此再度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同年正月己未日葬汉冲帝于怀陵,谥号为孝冲皇帝。

  汉质帝刘缵个人简介

  汉质帝刘缵(138年—146年7月26日),汉章帝玄孙。刘缵曾祖刘伉为汉章帝长子,因其生母地位卑贱,被剥夺了皇位继承权,建初四年(79年)被封为千乘王(封国在今山东省高青县附近)。8岁那年,即皇帝位。

  永嘉元年(145年)正月,年仅3岁的汉冲帝因病去世。当时尊称为梁太后的汉顺帝皇后之弟梁冀拥立汉章帝玄孙刘缵为帝,承汉顺帝嗣。

  刘缵即皇帝位之后,梁太后依然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而朝政基本上控制在其兄梁冀手中。梁冀主持朝政期间,专横跋扈,无所不为,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抵制,以太尉李固为首的许多士族官僚纷纷上书批评梁冀的所作所为,力求矫正时弊,但都遭到了梁冀的打击和压制。

  梁冀在朝廷上颐指气使,气势凌人,不可一世,汉质帝虽然才8岁,也看他很不顺眼。在一次朝会中,他当着群臣的面叫粱冀“此跋扈也”,表示自己的义愤,惹得梁冀大怒。退朝后,梁冀衔恨在心,觉得质帝虽小,但为人聪慧早熟,又是一朝之主,担心质帝年长后难以支配,决定害死他。

  本初元年(146年)闰六月,梁冀让安插在质帝身边的亲信暗中把毒药搀在质帝食用的煮饼之中。质帝吃过毒饼,顿觉气闷肚痛,无几中毒身亡,死于洛阳宫中。年仅9岁,死后的谥号为“质帝”。

↓↓↓↓↓下页更多东汉皇帝个人简介↓↓↓↓↓

  汉桓帝刘志个人简介

  刘志,字意,生于永建七年(132年),是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母匽明。刘志在其父刘翼去世后,继承蠡吾侯的爵位。

  本初元年(146年),梁太后征召刘志到洛阳城夏门亭,打算将她的妹妹嫁给刘志。闰六月初一日,大梁冀毒死九岁的汉质帝。梁太后便与兄大梁冀决策宫中,闰六月初七日,派梁冀持符节,以王青盖车接刘志入南宫,当日即皇帝位,时年十五岁,是为汉桓帝。仍由梁太后临朝听政。七月初二日,葬汉质帝于静陵。

  本初元年(146年)九月戊戌日,追尊祖父河间孝王刘开为孝穆皇,刘开的夫人赵氏为孝穆皇后,父亲蠡吾侯刘翼为孝崇皇。十月十二日,尊母亲匽明为孝崇博园贵人。

  建和元年(147年),立妃梁女莹为皇后。建和二年(148年)四月初三日,封弟弟刘硕为平原王;尊父亲刘翼的夫人马氏为孝崇园贵人。和平元年(150年)五月十九日,尊母亲博园贵人郾明为孝崇皇后。

  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在德阳前殿去世,时年三十六岁。建宁元年(168年)二月十三日,葬于宣陵,上谥号孝桓皇帝,庙号威宗。

  刘志小时生性放荡与宦官张让有断袖之情,后被梁太后发现,梁太后和梁翼则利用张让监视汉桓帝,汉桓帝因而对梁氏不满,就想方设法的诛灭梁氏。延熹二年(159年)八月,汉桓帝联合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定计诛灭梁氏。八月初四日,汉桓帝在前殿,诏令司隶校尉张彪领兵围梁冀邸第。收缴大印绶,梁冀与妻子都自杀了。卫尉梁淑、河南尹梁胤、屯骑校尉梁让、越骑校尉梁忠、长水校尉梁戟等及中外宗亲数十人,都被诛杀。太尉胡广因此免职。司徒韩纟寅、司空孙朗下狱。五位宦官因功同日受封侯爵,当时被称为“五侯”。

  五侯得势后,比外戚更加腐败,他们对百姓们勒索抢劫,民不聊生,四处怨声载道,汉朝政治更加衰颓,国势益弱。汉桓帝统治后期,一批太学生看到朝政败坏,便要求朝廷整肃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气急败坏,在延熹九年(166年)与德扬天下的司隶校尉李膺发生大规模冲突。汉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请愿的太学生二百余人,后来在太傅陈蕃、窦武的反对下才释放太学生,但是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史称“党锢之祸”。

  汉灵帝刘宏个人简介

  公元168年(建宁元年)正月,刘宏随迎驾队伍抵达雒阳城外夏门万寿亭,由窦武率文武百官迎接。次日,刘宏继位,改年号建宁,以太傅陈蕃、大窦武及司徒胡广三人共参录尚书事。追尊父亲刘苌为“孝仁皇”,陵墓为“慎陵”,母亲董氏封为“慎园贵人”。

  大窦武因定策刘宏继位有功,其族人加官进爵,从此窦氏外戚权倾一时。窦武依赖太傅陈蕃主持朝政,而陈蕃大量启用在第一次党锢时受处罚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后即达成一致意见,密谋铲除宦官。

  八月,窦武指使尚书令尹勋等弹劾并逮捕黄门令魏彪,为进一步弹劾宦官罗列罪名。九月七日,窦武返回家中休息,而尹勋秘密写给窦武的奏章被长乐五官史朱瑀获得,事情泄露。朱瑀将此事通知宦官王甫、曹节等,众宦官歃血为盟,当晚发动政变。史称“九月辛亥政变”。至次日清晨,宦官取得政变全面胜利,窦武、陈蕃等人均被灭族,未被处死的族人则流放到交州。窦太后则被迁徙到南宫云台居住。

  公元169年(建宁二年)三月,尊慎园贵人董氏为孝仁皇后。七月,破羌段颎大破先零羌于射虎塞外谷,东羌全部被平定。

  公元171年(建宁四年)正月初三,刘宏行元服,大赦天下。七月,立宋氏为皇后。

  公元172年(熹平元年),太傅胡广逝世。朝议以杨赐、刘宽、张济三人教授刘宏。同年,勃海王刘悝被中常侍王甫指使他人诬陷谋反,下狱自杀。

  公元177年(熹平六年),王甫联合太中大夫程阿构陷宋皇后以巫蛊诅咒刘宏,随即宋皇后被废,死于暴室。

  刘宏执政期间,多为蛮族、妖道在偏远地区叛乱,被卢植、臧旻、朱儁等人平定,刘宏认为天下稳如泰山,便安心享乐,鲜问政事。

  公元179年(光和二年)四月,中常侍王甫及太尉段颎下狱而死。十月,司徒刘郃、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密谋诛杀宦官,事情泄露,都被下狱处死。

  公元180年(光和三年),刘宏力排众议,立何氏为皇后。何皇后父亲何真被追封为车骑,舞阳宣德侯;母亲被接入宫中居住,封为舞阳君,大哥何进和二哥何苗也被招入朝廷担任要职,何氏家门荣极一时。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二月,皇甫嵩在陈仓大败凉州叛军王国等人。三月,幽州牧刘虞平定张纯叛乱。四月十一日(5月13日),刘宏在南宫嘉德殿逝世,年仅三十三岁(按刘宏继位时年十二,则驾崩时应为三十三岁,《后汉书》误作三十四岁),谥号孝灵皇帝。其长子刘辩继位,是为汉少帝。六月十七日(7月17日),葬于文陵。

  汉少帝刘辩个人简介

  刘辩(176年-190年3月6日),中国汉朝皇帝(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他是东汉第十三位皇帝,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

  中国古代的史书中称刘辩为皇子辩、少帝和弘农王等,但因为刘辩在位不逾年,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汉朝正统的皇帝,不单独为他撰写专属于帝王的传记(即本纪),不过现代史学界也有观点承认他是汉朝皇帝。

  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何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凉州军阀董卓,终于被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被废黜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其弟献帝追谥他为怀王。

  汉少帝刘辩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第二至四回出场,生平基本与史实一致,不过《演义》中刘辩被废之后因作“怨望之诗”而被董卓抓住把柄,与母亲何太后、妻唐姬同日在永安宫被李儒所害,何太后被李儒推下楼跌死,刘辩被灌毒酒而死,唐姬被绞死。但历史上则是被迫迁于永安宫的何太后先被毒死,未作诗而被置于阁上的刘辩被迫服毒酒而死,唐姬则活到了李傕之乱以后,贾诩得知唐姬尚在人世便告诉了献帝,献帝封她为弘农王妃,在弘农王的墓园中度过余生,不知何时所终。另外,《演义》将刘辩被害之事放在群雄讨伐董卓之前,事实上在刘辩被废以后不久关东群雄就已经举起了讨伐董卓的大旗,起事时刘辩尚在人世,起事之后刘辩才被董卓所害。

  汉献帝刘协个人简介

  汉献帝刘协,汉灵帝第三子,汉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220年在位。初封陈留王,公元189年,刘辨被董卓所废,刘协被拥立为帝,时年9岁。改年号为“永汉”,12月又改为“中平”加上少帝刘辨的年号“光熹”、“昭宁”,这一年改过4个年号,是历史上同期改年号为最的一年。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后来逃出长安。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公元234年,刘协病死,享年54岁。葬于禅陵(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小风村),谥号孝献皇帝。

  刘协虽说是傀儡,但并不是那种昏庸无能的君主。他不同于白痴皇帝晋惠帝,也不同于乐不思蜀的蜀汉后主刘禅。在备受压抑拘束的生活中,刘协身上不时闪耀出才干的火花。魏国君臣也承认刘协的聪明睿智。遗憾的是,曹操随即率军来到了洛阳。刘协正式见到曹操时,后者已经是饱经征战,占据中原腹地的大军阀了。所以刘协再怎么尝试着挣脱“傀儡”的命运,也没有成功。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