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更新时间:2022-02-24 13:19:33 点击: 来源:yutu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希望大家喜欢!

  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1842年7月,英舰百余艘,官兵约九千人,自吴淞口溯长江西上。进攻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叉点的镇江。意图截断南北交通,阻止漕运。驻守镇江的1500名八旗兵与英军展开激烈巷战,死伤惨重,全城遭受焚掠,一片废墟。英国侵略军先后攻占吴淞、上海、镇江后,于8月初舰开到南京江面,并把炮口对准南京城。腐败的清政府公开违背广大人民坚决抗敌的愿望,向侵略者屈膝投降。道光皇帝遂决定接受英国的条件议和。

  1842年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随后英军从燕子矶登陆,察看地形,扬言进攻南京城。在英军坚船利炮的威慑之下,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两江总督牛鉴,妥协退让,委曲求全,被迫在静海寺、上江考棚等处与英军议和。[1] 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但谈判期间英军仍未停止抢劫行为,引发了鸦片战争中最后一战——靖江保卫战。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静海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

  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

  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影响

  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虽然其本身是否不平等条约还有争议。但在其后续订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7月22日)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1843年10月8日)中,英国人相继取得了协定关税、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中外人民诉讼各按本国法律管理)、划定租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军舰停泊口岸等特权,则明显是不折不扣的不平等条约,损害中国主权达百年之久, 更有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

  当时清朝政府轻易的放弃这些主权,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不了解国际法,并不认识这些条款损害国家主权的严重性,反以为有许多便利,不失为一种较公道的解决办法。如认为划定租界,可便于防范外人,对中国人的扰乱可以较少;而协定关税使得中国税收实际上比较以往还有所增加,得到了实利。

  南京条约条约背景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闭关锁国,自给自足。当 时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掠夺中国的原材料,英国向中国偷运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在1839年3月到达广州。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了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在虎门外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借口为保护所谓的鸦片贸易,英国国会在同年4月对这场战争拨款经费进行表决,结果以271:262,仅仅9票之差通过了款项,促成了这场战争,史称鸦片战争。依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道光皇帝遂决定接受英国条件议和。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进逼南京,索要赎城费300万银元。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军旗舰“皋华丽号”正式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静海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象征。军事失利的清朝以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署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代表,与英方交涉。中英和约谈判开始。随后,美国和法国强迫清政府分别与之签定《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真确文本原存于现存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恒温恒湿的库房保存,另一份文本则由英国政府保存。

  南京条约签订经过

  1842年7月,英舰百余艘,官兵约九千人,自吴淞口溯长江西上。进攻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叉点的镇江。意图截断南北交通,阻止漕运。驻守镇江的1500名八旗兵与英军展开激烈巷战,死伤惨重,全城遭受焚掠,一片废墟。英国侵略军先后攻占吴淞、上海、镇江后,于8月初舰开到南京江面,并把炮口对准南京城。腐败的清政府公开违背广大人民坚决抗敌的愿望,向侵略者屈膝投降。道光皇帝遂决定接受英国的条件议和。

  1842年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随后英军从燕子矶登陆,察看地形,扬言进攻南京城。在英军坚船利炮的威慑之下,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两江总督牛鉴,妥协退让,委曲求全,被迫在静海寺、上江考棚等处与英军议和。 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但谈判期间英军仍未停止抢劫行为,引发了鸦片战争中最后一战——靖江保卫战。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静海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