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共产党领导人刘仁静简介

共产党领导人刘仁静简介

更新时间:2022-02-23 14:00:33 点击: 来源:yutu

  刘仁静(1902年―1987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字养初,又名亦宇、敬云。湖北应城人。 1951年在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翻译了《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等著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产党领导人刘仁静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共产党领导人刘仁静简介

  刘仁静生平简介

  革命时期,正确的指导思想最重要。要是思想偏离了正确的轨道,那后果有可能将是无比严重的。而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刘仁静,他的思想也影响着整个共产党早期的发展。

  从刘仁静简介中了解到,他考上北大后,由于北大自由的学风,不强迫学生去上课,刘仁静就经常泡在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再加上当时的北大受到了新思想的强烈冲击,学生爱国热情高涨,刘仁静也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成为了学生运动的骨干。后来刘仁静有幸出席了中共一大会议,会议结束后,他和邓中夏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创办了《先驱》,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时期的刘仁静,思想是先进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但是从接下来的刘仁静简介中可以看出他逐渐偏离了革命道路。他在列宁学院学习结束后没有直接回国,而是擅自踏上了寻找被驱赶出苏联的托洛茨基的征途。从此他的思想有了偏离,也就是说他误入歧途了。刘仁静回国后顽固坚持托派思想,并公然批评共产党党内官僚化,并且不听劝告,之后被开除了党籍。后来刘仁静加入国民党阵营,直到解放战争后国民党失败退居台湾,刘仁静才如梦初醒,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刘仁静被安排去教书,并从事编译工作,终于为新中国贡献了一技之长。

  刘仁静的扮演着黄轩

  1921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90周年了。为了迎接这个重要时刻,黄建新导演很早就筹备拍摄《建党伟业》这部大戏。《建党伟业》明星阵容强大,有178位明星参演,而在这些明星中,神形兼备的就是刘仁静的扮演者——黄轩。所以说刘仁静黄轩两个人的关系就是后者是前者的扮演者。

  刘仁静当时作为学生骨干的“北大三杰”之一,在北京大学是很有名的。在火烧赵家楼的时候,他第一个翻墙冲进去,胆子特别大。《建党伟业》展现出的是五四运动前后的历史事件。在电影中,有一场刘仁静和大学者胡适的辩论。两人唇枪舌剑,剑拔弩张,刘仁静凭这一舌战而出名,并得到了李大钊的赞许。这也为建党后刘仁静被选为中共一大的北京代表埋下了伏笔。

  当初黄轩是偶然机会遇到黄建新导演的。黄建新曾看过黄轩主演的《无人驾驶》,对他印象深刻,因此邀请黄轩参演《建党伟业》,这就把刘仁静黄轩联系到一起了。黄轩接演《建党伟业》的时候,对刘仁静这个角色并不了解,于是翻阅了大量书籍,才知道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黄轩了解了刘仁静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性格,才能更好地把握怎么去扮演,怎么去释放。事实证明,黄轩扮演的刘仁静成功了,两人的神情和气质都十分相似。尤其是刘仁静和胡适的那场“舌战戏”,黄轩表演出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将刘仁静的激情和锐气发挥的淋漓尽致,让观众都大呼过瘾。

  刘仁静投靠国民党

  1929年8月16日,刘仁静回到上海。党中央派恽代英找刘仁静谈话,刘仁静不但不接受党中央的意见,却公然以反对派立场批评党内的官僚化。不久,党中央在《红旗日报》上刊出《给刘仁静的一封公开信》,公开信明确指出:限刘仁静三天内在报纸上公开交代访问托洛茨基一事。刘仁静不听劝告,顽固坚持托派思想,后来被开除了党籍。

  在刘仁静回国之前,国内已先后成立了几个托派组织,如“我们的话”、“无产者”、“战斗”等。在这些托派组织中,参加者多数曾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留学生。刘仁静回国后,积极活动,组织了一些留俄学生,成立起“十月社”托派组织,还办起了托派刊物《十月》。在《十月》上,刘仁静亲自撰文,还翻译了托洛茨基论文集《极左派与马克思主义》刊载在《十月》上。

  1929年底,刘仁静写信托洛茨基,报告了中国托派组织活动的情况。托洛茨基回信说:“应该把几个组织统一起来,不然对运动不利。”刘仁静按照托洛茨基的旨意,积极穿梭在几个托派组织之间。大约在1931年,几个托派组织终于统一了,统一后的托派组织由陈独秀负责。虽然刘仁静与陈独秀以及托派组织站在一起,但是他处处总以“托洛茨基代表”、“正统托派”自居,引起陈独秀和托派组织对他的反感。因此,刘仁静在托派组织中相当孤立,以至后来被赶出了托派组织。当时,刘仁静已结了婚,没有工作,靠微薄的稿费维持一家人生活。无奈之中,于1934年,刘仁静找到在一家美国人办的《大美晚报》做英文编辑的国际托派格拿斯(加拿大人)。经格拿斯介绍,刘仁静带着妻子陆慎之来到北京,为一个叫伊罗生的美国人当翻译。1935年11月的一天,刘仁静在北京被国民党警察逮捕,押送南京判刑三年,关押在苏州反省院。

  1938年,刘仁静刑满释放。先是去上海,由于找不到工作,又乘船回武昌找陈独秀,被陈独秀拒之门外。工作找不到,生活无着落,武昌也呆不下去。后来通过关系到了重庆,在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宣传处当了科员。两个月后,康泽要刘仁静履行入团手续。刘仁静心有余悸,就去找谭平山,他们是旧交。谭平山说:“你不愿意加入三青团,就离开吧!”刘仁静听了谭平山的话,离开了三青团。不久刘仁静辗转来到西安,在朋友梁干乔的推荐下,到胡宗南的特务训练机关战干第四团任了上校教官,教俄语和历史,大约一年多就被辞退了。此后,刘仁静又先后在国民党《民主与统一》、《前线日报》、《时事新报晚刊》当主笔。1948年,受时任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之邀请,来到国民党政治研究室当了研究员及国民党国防部镇江教导所工作。此时的刘仁静已完全投靠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