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励志 >  励志作文 >防疫思政课观后感优秀10篇(防疫思政课观后感优秀10篇范文)

防疫思政课观后感优秀10篇(防疫思政课观后感优秀10篇范文)

更新时间:2023-11-29 09:15:02 点击: 来源:yutu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党在,国家在,疫情便不再可怕了。下面是壶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10篇《防疫思政课观后感》,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全国大学生防疫思政课观后感 篇一

今天,我收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在又一个春天到来之际,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让我们度过了一个不一般的寒假,很多人从未像现在这样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不仅仅是以个人的身份生活,而是与所处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一场传播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病毒是无情的,它的肆掠不分时间地点,不看孰是孰非。连人类这个主宰地球的生物在它的面前也显得无比渺小,无比脆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让我们看到了病毒的可怕,在一系列呼吁,求救和斥责声中我们意识到了这场疫情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又一次警钟。我们虽然大喊着善待野生动物的口号,但表现的却是贪婪和自私,只顾自己享受,从来不考虑自然界的平衡问题,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实属咎由自取。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大自然的对手。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只有尊重自然的民族才可能有生存的机会。只有真正做到善待野生动物人类才会有美好未来,反之,大开杀戒,饕餮天物,只能吞下诸如新冠肺炎这样的“苦酒”。

反思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眼前既定的疫情爆发的事实,破坏自然平衡的人固然令人不齿,但我们也看到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勇敢的人们挺身而出,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那是因为有人需要有人愿意牺牲,才成为了英雄,假如这个世界上真有天使,那他一定就是你这般模样。”我们的民族,从不缺少英雄,他们是逆行的战士、医生、消防员,他们是坚守的警察、基层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他们是奋战的建筑工人、外卖小哥、口罩防护服工人,他们是捐钱捐物的市民、千里送菜的农民、理解体谅的家属、免费提供食宿的商家。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一个个白衣天使坚守岗位,用血肉之躯尽一份绵薄之力,用小小的身躯与疫情赛跑。无数的“追光者”们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他们把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放在心底,用一个个鲜红而又坚定的手印,表达着火热的担当与承诺;他们用最美的身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如此快的速度布阵,全民防疫,从中南海不眠的灯光,到普通人家生活的日常,我看到整个中国在行动,无论离武汉有多远,有多近,我看到不分境内外,暖暖中国心正迸发出无穷的热能。”我们之所以能有如此的“中国速度”,离不开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面对灾难时,我们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我们有打好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底气。因为中华民族就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福利”的初心从未改变,1998年的抗洪、2003年的抗击非典、2008年的汶川救灾、2014年抗击非洲埃博拉。.。中华民族身经烈火而重生,即使面对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从不言弃。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此次疫情也暴露了我们在探索前进中仍存在着许多的短板和弱势,放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面临的局势会越来越紧张,越来越艰难,愈多机遇伴随着愈多挑战,只有全民族都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拿出势不可当的气魄,拿出痛定思痛、三省其身的胸怀,我们才能在逆境中,走向成功,实现属于华夏儿女的中国梦!

这场疫情的大考也让我们看到了曾经被贴上了种。种标签的90后、00后身上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的这段话在初中时便认识了,然而时隔多年的此刻却是感受最深,那些积极投身抗战一线的中国新青年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现下以至未来的铮铮铁骨,那从古至今的“脊梁”精神并不会因为我们身处哪个时代而断了传承,并不会因为我们是几零后就停了脉搏。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仍在不停的书写中,每一代人都有他们时代背景下专属的“标签”,改变的是心态和方式,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作为这一代青年人中的一员,我深感自豪也深感责任重大,“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新春的伊始,我们经此一疫,更应认识到时代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机遇,也有使命和担当,我们选择扛起的多大的担子、踏上多远的征程决定着我们将看到怎样的风景,更何况已经有无数在前方负重前行,开辟道路的人,有了他们,我们便有了明灯去照亮那些艰难迷惘的时刻,何来没有动力和信心去建设未来的国家,何来没有理由去相信每一个冬天都会过去,每一个春天都不会迟来?

全国疫情防控思政课观后感 篇二

这个春节许许多多的家庭没有选择团圆,但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涌上每个中国人的心头。我们看到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抗疫情;我们看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人类共情;我们还看到医护天使逆风而行,奋战一线。这一切的奉献,除了来源于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民族精神,更来源于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此次思政课中,老师还讲到,要构建战役命运共同体,因为在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的今天,人类发展面对一系列挑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由此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听完这次思政课,我们对战胜疫情有了更强烈的信心,同时,也领悟到了作为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惟愿冬尽春来,黄鹤楼上看汉江澄澈,已是新篇!

疫情防控思政课观后感 篇三

1801邓雨荷:

经过不到40天的激战,新冠疫情防控局面完全得到控制,严重的大灾难得到快速遏制,为保护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靠的奋进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千年来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打倒,且反而在磨难中不断成长、崛起。

在此次抗疫过程中,各条战线的人们,包括“90后”青年人,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许多人活跃在抗疫一线,以无私无畏的行动,成为战“疫”的生力军。

教授们从疫情实践出发,深入浅出,引导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识,告诉当代大学生群体我从哪里来,应到哪里去,应该如何担当,尤其对我这样的入党积极分子来说,特别受益。

疫情防控思政课观后感 篇四

本次思政大课特别邀请了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四位教授,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生动引用了许多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这场特别的思政课堂在师生中引发了强烈反响,直播过后,师生们通过各种方式展开了大讨论。

王老师谈到:“疫情当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加验证我国的治理体制、治理效能的优越性,党的领导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新冠状病毒虽然是人类的新考验,但这次考验使得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同舟共济。”

16级12班杨同学说:“在疫情面前,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我们的祖国也一直是经历磨难的国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看到了许多90后00后带着稚气勇敢的人们,其实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盖世英雄,都是责任的担当。虽然我不能像九五后汶川女孩奔赴‘战场’,但爱国是大的责任担当。能够维系五千年的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只有我们中华民族。作为接班人,我们应该有责任有担当。四名教授的思政大课令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

17级4班张同学表示,中华名族从来没有被磨难压垮,我们从磨难汲取经验和信心。感谢自己生于华夏,一个坚强而勇敢的名族。每当危机关头,都能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这次疫情当下,看到了中国团结,中国财力,中国效率。这次疫情过后,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共生。

18级4班袁同学说:这次抗击疫情斗争中,反映了人与自然、动物关系,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活方式,改变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做好疫情防护的同时,我们也该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所在。奋斗,是实现大写青春的路径。疫情将安,我们青年人的奋斗征程却还只是刚刚开始。一场疫情的教训,一次思政课的教诲,让我们懂得,唯有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保家卫国,成为建设时代、保护时代的一份子。

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观后感学习心得900字 篇五

3月9日下午的《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令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虽然观看期间遭遇了网络的崩溃,但是也没有阻挡我去关注它、了解它的激情,克服种种困难将这堂思政大课认真的看完,并有如下感悟。

12月份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牵动着全党、全人民的心,它使得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都站在一起,心连着心,携手抵抗疫情。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道下温暖话语:“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也让我们坚定了必胜的信心。

在疫情防控大战时期,不管是身在一线的白衣天使,还是默默无闻的火神山医院的建造者,中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创造了一系列的战“疫”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艾四林教授立足中国抗击疫情的具体实践,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

近日来,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团结一心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挥与领导。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领导这场战役的胜利?中国的制度优势又是如何在这场防控大战中体现的呢?秦宣教授聚焦“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分析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王炳林教授从我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历程出发,分享从磨难中奋起、化危机为转机的历史经验和中国智慧。

“17年前你们保护我们,现在我们来保护你们。”这是最近流行的一句话,在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个令人敬佩的群体,那就是“90后”。“非典”疫情期间他们大多是懵懂的见证者,如今已然成为战“疫”的主力军之一。冯秀军教授以战“疫”里的青年责任与担当为主题,深情讲述这场疫情中勇敢逆行的年轻风景,引导大学生群体担当历史使命,将青春梦想扎根祖国的广袤大地。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面对疫情,我们不能恐慌也不能轻视,应该相信党,相信政府。面对疫情,我们不能有侥幸心理,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及疫情的认知保护自己也保障他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我们一定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取得胜利。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愿每一位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平安健康。愿每一位患者早日康复,愿每一个人都能做好防护,健健康康。

疫情防控思政课观后感 篇六

1703靳爽:

人与自然是不能分割的,人与自然不能对立起来。人和自然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人类是在从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和发展。因此,我们绝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当人类庆祝向大自然开战并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候,它就会发出明确的警告。因此,我们要和大自然友好相处,懂得敬畏自然。森林大火放出的二氧化碳;蝗灾导致的饥荒等等…就好像是大自然在给我们敲的警钟。在疫情面前,全人类都是“当事人”。在全球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在危难时刻同中国站在一起,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和最好诠释。

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观后感学习心得900字 篇七

三月九日中国人民大学秦宣、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四位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发挥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听完此次演讲,我有很大的感受。

艾四林讲师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名言为我们讲解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有机整体的关系是万物生源的起点,疫情的生态破坏传播至于人类之身,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型冠状病毒时讲话:野生动物环境的肮脏是事故起始的原点,看了讲解,我明白了要改变野生动物食用的方法,以及要改变对健康饮食的观点注意。

四位≮≯教授的疫情观点讲解,首先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了此次疫情的严重性以及前线医务人员的不易性,这是中国一场艰难的战争,我们有信心也必须打赢 这场战争,全国人民应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过去,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铸就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辉煌,今天,中国人民也一定能战胜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

疫情的爆发,是我们所有人无法预见的,疫情防控,中国以及世界的关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的总体指挥,各地部门坚决服从党中央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疫情患者不必那么寒心,展现了中国大国的担当,负起了伟大治国,十几天建立起来了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专业的医疗队伍,源源不断的志愿者,所有领导人全身心的投入,让我们看到了一堵温暖的墙在我们面前建立起来,面向未来,必须具备风险意识,必须通过改革完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居安思危,既要科学的打赢这场战斗,更要长远的考虑未来的完善体制。

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心,对我们国家,民族,每个人都是一种磨难,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太多磨难,多难兴邦,这场疫情,我们必须鼓舞人心,不能人心惶惶,我们目前的科技发展以及医学的进步,完全有能力战胜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次疫情,告诉我们许多道理,我们要尊重自然,遵守规律,切忌乱食野生动物,勤洗手,多通风,终会战胜困难。

疫情防控思政课观后感_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心得体会 篇八

看完《讲抗疫故事,做奋进青年》,我的心里十分激动,因为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疫情的知识,这一堂课,对我也有很大触动。通过这节课的观看我相信大家对疫情也有所了解,在没有上这场课之前我对疫情只是略知一二,现在我知道了疫情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以前我认为疫情只是一场传染病,一段时间就会过去的,现在我知道如果疫情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会越发严重,而且传染的速度也是非常的快。而现在我国的疫情已经控制的很不错了,患病的人数也在渐渐的少了,可是如果我们一懈怠下来,患病的人数也会增加,现在奋战在前线的白衣天使们依然辛苦。看到这,我的心有点酸了,看着他们不断治疗好患病的人,我们的心里也是很欣慰的。护士姐姐们剪去自己最心爱的长发。这一举动感动了多少人啦,当她们摘下口罩时,她们的脸颊却印满了一个个印子,坑坑洼洼的,真令人心疼!在这些白衣天使中,再熟不过的就是钟南山院士啦,他被称为最美第一逆行者,他曾经参加非典的战斗,17年后,他又参加了新型冠状肺炎,他是最值得拥有这个名称的人。当然,每一位抗击疫情的普通人都值得致敬!每一位白衣天使更值得致敬。

在众多白衣天使中,我知道一位姐姐,她的举动让我十分感动,她的名字叫贾娜,她在照顾病人的时候不小心染上了病毒,她被治疗好以后没有在家修养,而是继续回到自己的岗位,回到患者的身旁。这一举动感动了多少人的心啦!所有白天使们,志愿者们,为抗击疫情而付出过的人们,你们都是好样的!我们用中国速度十天建立了雷神山医院,这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都完成了,我坚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必定会胜利,只要全国14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全国疫情防控思政课观后感 篇九

3月9日至12日,化工与化学学院组织全院28个学生党支部观看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并及时召开视频党员大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思政大课内容开展线上讨论。

会上,各学生党支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形势的最新判断和对防疫工作的最新要求。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疫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学生党员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继续保持警惕,把防疫斗争进行到底。

各支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观后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的同学表示,在这场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战斗中,我们为国家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大国担当感到骄傲和自豪,世界见识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这次疫情毫无疑问是对国家和人民一次巨大的考验,但是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一定能渡过难关,迎来光明。

硕士生第三党支部的同学说道,面对疫情,我们国家和我们每一个人,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思考,从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到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从疫情防控战到民族复兴的伟大斗争,从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们到时代的接班人、开拓者。作为一名高校研究生,我们要有披荆斩棘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信心,要有大的格局和责任担当,要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士生第二党支部的同学认为,疫情发展至今,大家经历了从开始每天的战战兢兢、哀怨恐慌到后来自觉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隔离、不乱窜添乱,再到如今各省份病例逐渐清零,社会秩序、人民生产生活逐渐恢复。而这短短一句话涵盖的转变过程,背后是祖国这个强大的后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科研人员的争分夺秒,基层工作者的日以继夜,医疗工作者的一线战斗,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奋斗的结果。

教学实验中心师生联合党支部的同学谈到,作为学生,我们要把这次的疫情当作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去学习前辈这种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要利用好这个机会,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会议最后,各学生党支部还对学校关于禁止返校、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进行了再学习、再强调,交流了网络教学、毕业设计、科研、学位论文答辩等情况。各党支部书记了解了支部党员身体情况和所在地疫情,并督促大家继续重视防控,带头落实中央部署和学校要求。

疫情防控思政课观后感 篇十

1702方紫薇:

3月9日下午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四位教授结合四门思政课必修课的内容,对疫情进行了精彩解读,他们为同学们解读了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深刻认识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带领同学们学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从磨难中奋起、化危机为转机的历史智慧,通过讲述防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引导我们思考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们每一个人与所处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这场“疫战”中,我们当尽己所能担起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党员更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深化理论认识,思考如何身体力行。

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10篇《防疫思政课观后感》,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lizhizuowen/911264.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lizhizuowen/91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