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励志 >  励志故事 >灯笼的故事2020精选(关于新年灯笼的故事)

灯笼的故事2020精选(关于新年灯笼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2-04-08 18:49:23 点击: 来源:yutu

我们画了一个又大有红的灯笼,里面画上了五颜六色的图案,编成一个美好又通顺的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灯笼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灯笼的故事1灯笼的故事2020精选(关于新年灯笼的故事)

春节挂灯笼的故事

中国的春节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春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中国的春节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同样,挂红灯笼也是为了“过年”,从此就流传下来。

  灯笼的故事2

天黑了,一只萤火虫挑着小灯笼,正在急急忙忙地赶路,她要去参加朋友们的舞会。

突然,河边的草丛里传来一阵低低的哭声。

“哦,小青蛙,是你在哭吗?”萤火虫靠近了小青蛙,说:“你准是迷了路,来,我送你回家。”

小青蛙说:“不,我在等妈妈!”

原来,小青蛙的妈妈出门了,临走前,妈妈说:“天黑前,我一定回家。”

可是,天黑了,妈妈没有回来,小青蛙害怕了。

萤火虫说:“有什么可怕的?我陪你吧!”

萤火虫给小青蛙讲故事,讲化妆舞会,讲自己做过的梦。

小青蛙听着听着,迷迷糊糊地说:“你的小灯笼真可爱……”说完,小青蛙将头偎在小灯笼的旁边,呼呼地睡着了。

“哎。”萤火虫叹了口气。

萤火虫抬头看看河对岸,那儿挤满了小灯笼,朋友们的舞会就要开始啦。

“哦,孩子,去吧!”不知道什么时候,青蛙妈妈悄悄来到萤火虫的身边。

原来,青蛙妈妈一直躲在一块小石头后面,他想锻炼小青蛙的胆量。

萤火虫飞到河对面去了,小青蛙还在做梦,他说着梦活:“小——灯——笼。”

小青蛙半夜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妈妈的怀里。他紧紧搂住妈妈:“哦,妈妈,我的小灯笼呢?”

“看!”妈妈指了指河对面。(故事大全:转载请保留!)

那里小灯笼闪闪烁烁,可是,哪一只是照亮过小青蛙的小灯笼呢?

小青蛙眨着眼睛,看呀看呀,真是分不清啊!

灯笼的故事3

大年三十的晚上,卖杂货的老爷爷走在山路上。雪已经下了一天,路上可滑啦。

“老爷爷,我背你下山吧?”一个怯生生的粗嗓子说。

老爷爷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小灰熊。(咦,老灰熊一家不是早就去山顶的洞里睡大觉了吗?)他一边想,一边捋捋胡子,笑起来:“小灰,你是独自一个溜出来的吧?”

“嘻嘻,”小灰熊不好意思地用厚厚的熊掌挠了挠头,“我想出来看看下雪嘛,玩雪真开心啊!”

“这可不好哦,妈妈醒来看不到你,会哭的,你还不快回家去!”

“哦,我知道了,可是爷爷担着这么重的杂货担子下山,我不放心呀。”

“嗯,是个好孩子呀,那就帮爷爷背一下杂货担子,到山下我们再分开走吧。”

于是,小灰熊和老爷爷一起下了山。雪,还在一直不停地下着。

到了山下,老爷爷从杂货担子里,取出一个红彤彤的绸布灯笼来,递给小灰熊。

“拿着,小灰,爷爷送给你的。”

“不,妈妈说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爷爷不是别人,你就拿着吧,回家的时候也好照个亮。”

“哦,那谢谢爷爷啦!”小灰熊高兴地用两只厚厚的手掌抱住了红灯笼。

“呵呵,错了错了,不是这样拿的,要提着这个小棍呀。”

“哦,是这样啊,”小灰熊又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咦,为什么没有蜡烛呢,爷爷?”

“因为是用小电灯泡的,山上不能乱点火嘛。”

老爷爷扭紧了灯泡,灯笼里就放出红灿灿的光芒来,让小灰熊看得入了迷。

“真漂亮!我要拿回家给妈妈看!”小灰熊欢欢喜喜地提着灯笼,又给老爷爷鞠了一躬,就向山顶的老家跑去了。

山上的雪纷纷扬扬地飘着,天和地都变成了纯白一片,小灰熊也变成了小白熊啦!只有他手里的灯笼,还是那样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小灰熊看着红灯笼,心里也觉得暖暖的。忽然,他听见了一个小小的唱歌声——

“白雪花,红灯笼,

不回家的小灰熊,

变成了白发老公公!”

“谁?”小灰熊大声地说,他举起灯笼,抬头看去。“是小山雀吧?我看见你了,你在这根光秃秃的树杈上做什么呢?”

 灯笼的故事4

月亮躲在云彩后面去了。

天很黑,一只小蜗牛在树林里爬着,慢慢地网家里走。一只棕熊过来了,踩得树叶“哗啦哗啦”地响。树林里的光线很暗,小蜗牛的个子又小,棕熊没有看见他,大脚丫眼看就要踩到小蜗牛的身体上了。

小蜗牛大叫,棕熊的脚移开了:“对不起,你个子太小,没看见你啊。”

一只兔子过来了,也差点儿踩着小蜗牛:“对不起,你个子太小,没看见你啊。”

小蜗牛胆战心惊地往前爬,看见前面草丛里有一只小虫。小虫说:“我的翅膀坏了,飞不动了。”小蜗牛说:“你起到我背上吧,我送你回家。”小蜗牛背着小虫往前走,他背上突然亮起了一盏小灯笼。原来这小虫是只萤火虫。哈,有了小灯笼照明,这回谁也不会踩到小蜗牛啦!

  灯笼的故事5

有位瞎子提着灯笼走在漆黑一片的路上。迎面而来一人,发现他是个瞎子,便问道:"您是个瞎子,为何要打灯笼呢?"。

瞎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因为我打了灯笼,别人才能看到我。"

犹太人实在是太聪明了,一个漆黑的夜晚,一名瞎子打着灯笼,既照亮了别人,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相遇者撞到自己。这种切换思路或逆向思维的方式,是犹太人在几千年流散中提炼出来的真智慧。只有有真智慧的人才能生存和发展,免遭时代的淘汰。否则,犹太人早被消灭光了。

  灯笼的故事6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徵,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字姓灯),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著人丁兴旺。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过春节挂灯笼是为了取吉祥喜庆之意。摆灯主要是为了装饰房屋,没有太大的实际用处,也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提灯是三十晚上孩子们挨家串门在路上照亮的灯,记得小时候每年春节都会买一个可爱漂亮的新灯,和小伙伴一起串门拜年。这种提灯不仅可以用来照亮,更是取一种照亮锦绣前程的美好祝愿。

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然而,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灯笼”有了认同感,他们把它看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而给予尊重。

  灯笼的故事7

灯笼由蜡烛和纸灯罩组成。

夜里,待在纸灯罩身体里的蜡烛对纸灯罩说:“搭档,我好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为什么?待在我的身体里不好吗?”

“待在你的身体里有什么好的,跟坐牢似的,一点也不自由。”

“可是外面有一种叫做风的东西,它会将你吹灭的。你必须待在我的身体里才会没事。”

“你这么说就是为了阻止我去外面的世界,我一定要去外面的世界,对不起了。”蜡烛用自己头上的火苗点燃了纸灯罩的身体,纸灯罩的身体化为了灰烬。

蜡烛终于来到了外面的世界,就在蜡烛为来到外面的世界而兴奋的时候,一阵风吹来,将蜡烛头上的火苗吹灭……

其实,有的时候被包围起来并不是什么坏事,就像孩子待在亲人的保护中一样。灯笼的故事2020精选 相关文章: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lizhigushi/143065.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lizhigushi/14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