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田忌赛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4篇 田忌赛马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田忌赛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4篇 田忌赛马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22 23:00:15 点击: 来源:yutu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吧,不同的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大有不同。那什么样的句子才是经典的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勤劳的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田忌赛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田忌赛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

一、学生质疑,理清思路。

首先引导学生围绕田忌赛马这一课题质疑,提出自己想弄清的问题,教师经过归纳整理,引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二、自主学习,明理育心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分成四个步骤:

1、学生观看录像,养成仔细观看的习惯,教师通过让学生揣度田忌失败的心情,谈自己的看法,明白怎样正确对待失败。

2、学生细读人物对话,了解人物性格,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应该怎样对待胜利这一问题。

3、学生自己动手摆马,思考取胜的办法,教师再演示孙膑的做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学生讨论孙膑为什么能想出办法而田忌却不能这一问题,明白做事要注意方法,讲究策略这一道理。

以上几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既明白了道理,又受到了良好的心理熏陶,在有效地进行了学科心理教育,从而体现协同教学的基本思想。

三、巩固练习,当堂反馈

通过摘李子这一游戏,训练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懂得课文所包含的道理。

四、改写故事,培养思维

齐威王必须调换出场顺序,才能赢田忌,可怎么调方法不止一种,让学生想办法,大大培养了创造思维的能力。

总之,这节课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自主学习、讨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田忌赛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两次赛马的经过。

2、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部分学生有更多启发)

3、有感情朗读课文3—12自然段。能积累一些词语。

教学重点: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机。多媒体课件。纸马。

课型:阅读探究课。

[课前激趣]玩纸牌

出示两组牌,红心10、8、4,草花9、7、3。上来的同学当然挑红心。同学先出结果老师总以2比1获胜。由此得出"在战争中,在比赛中,有时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关键看弱的一方能否掌握主动权。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2、板书:田忌赛马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教学重点

1、思考:围绕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生讨论

3、师综合;综合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出示投影片1)

a、田忌和齐威王一共赛了几次马?

b、第一次赛马的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c、第二次赛马的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d、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四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三、学习“两次赛马”部分

(一)找出两次赛马的段落。

(二)自学这两部分

①各人大声朗读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各人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两次赛马的经过。

三、质疑,推理

1、启发质疑:

看了两次赛马,你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板书: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2、顺势设问:

(出示问题1)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3、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齐读这一句。

板书:调换顺序

这个计策谁想出来的?板书:孙膑献计

4、这个顺序可以随便调吗?

小结:孙膑安排的这个顺序不是乱调的。孙膑真是xxx的人。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神机妙算、计算精密……)

四、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出示问题2: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主意?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按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

比较:夸耀——夸奖

2、四人小组练读——指名四人读(先说说你给同学出了什么主意)——评价——全班齐读。

3、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关句子,用笔划出来,想一想。

4、小结:

谁连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

五、总结、积累

1、总结全文:

2、(出示学习目标2)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3、(出示学习目标3)学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了三个历史人物。现在请你来评价一下这三个历史人物,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课外作业: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动脑筋的故事读一读,准备参加班级故事会。

《田忌赛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词语,理解其含义。

2、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懂得做事要开动脑筋,寻找最佳方法。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准备:

1、投影片

2、标有不同颜色的六匹马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古代一个关于赛马的故事。

2、板书:15、田忌赛马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教学重点

1、出示课题

思考:围绕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生讨论

3、师综合;综合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出示投影片1)

a、田忌和和谁赛马?

b、一共赛了几次马?

c、赛马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4、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提问:田忌和齐威王一共赛了几次马?

2、生答

3、指名读第一次赛马的部分。

4、思考:

①田忌和齐威王在比赛前做了些什么?

②第一次比赛的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5、生讨论,指名上台用图片演示,板书。

6、提问:

a、这次比赛齐威王为什么能赢?(出示投影片2)

b、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个强字指什么?

c、第一次比赛齐威王赢了,田忌表现怎样?

d、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假如你是田忌,你会怎样想?

e、田忌失败后,想了吗?从他身上,我们想到失败了应该怎样办?

7、指名答

8、师过渡:田忌垂头丧气,准备离开赛马场,这时候出现了什么情况?

9、指名读孙膑的话。(出示投影片3)

10、齐读孙膑的话,提问:从孙膑的话中,能看出什么?学生相互讨论后作答。

四、体会中心,明白道理。

1、思考:

a、为什么这个办法田忌想不出来,孙膑能想出来?

b、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呢?

2、生讨论(出示投影片5,结论)

五、巩固练习,当堂反馈。

1、数学游戏导入新课。

(5)<(6) ( ) ? (6)

(7)<(8) ( ) ? (8)

(9)<(10) ( ) ? (10)

(转败为胜?)

六、以转败为胜为切入口,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1、田忌第一次赛马为何败?

2、田忌第二次赛马为何胜?

3、孙膑凭什么断定田忌第二次比赛一定能胜?

数学游戏提示:

(7)>(6)

(9)>(8)

(5)<(10)

七、小组讨论会,认识人物。

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中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八、悬念作文。

(1)田忌赢了赛马,非常高兴,正想与孙膑回家畅饮一番,忽听齐威王在背后大喊:孙膑,慢着!

田忌将如何应付?孙膑还能帮得上忙吗?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课文。

(2)假如你是齐威王的谋士,你有什么办法帮齐威王在第二次比赛中仍然获胜吗?请同学们拿笔将第二次比赛改写一下。

板书设计:

15、田忌赛马

田忌(输) 第一次 齐威王(赢)

上 上

中 中

下 下

田忌(赢) 第二次 齐威王(输)

下 上

上 中

中 下

《田忌赛马》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懂得做事要开动脑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这节课分四个部分进行了教学。

《田忌赛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四

这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懂得做事要开动脑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这节课分四个部分进行了教学。

一、学生质疑,理清思路。

首先游戏激趣,引导学生围绕田忌赛马这一课题质疑,提出自己想弄清的问题,教师经过归纳整理,引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二、自主学习,明理育心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分成四个步骤:

1、学生阅读自学,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细读人物对话,了解人物性格,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让学生揣度田忌失败的心情,谈自己的看法,明白怎样正确对待失败;“应该怎样对待胜利”这一问题。

3、学生思考取胜的办法,教师再演示孙膑的做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学生讨论“孙膑为什么能想出办法而田忌却不能”这一问题,明白“做事要注意方法,讲究策略”这一道理。

以上几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既明白了道理,又受到了良好的心理熏陶,在有效地进行了学科心理教育,从而体现“协同教学”的基本思想。

三、巩固练习,\当堂反馈

四、读讲课外故事,培养思维,拓展教学空间

总之,这节课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自主学习、讨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945521.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945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