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体育教学设计优秀5篇 体育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体育教学设计优秀5篇 体育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更新时间:2024-03-17 15:45:29 点击: 来源:yutu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可爱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的体育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体育课教案 篇一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根据大纲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为设计目标,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通过学生的主动创造和学习,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针对我们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缺乏的现状,本人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废弃的纸屑制作纸球,进行各种游戏性质的投准比赛以及训练灵敏协调等素质的比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技能,希望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

情景导入——课堂常规——专项准备——投掷游戏——尝试投掷——投准练习(固定靶、活靶)——反恐游戏——放松结束

三、教材分析

投掷是一项力量性的练习,其目的是发展学生身体各部分肌肉力量,提高学生上下肢身体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开朗的心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反恐游戏是一项强度较大的身体练习,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运动速度和位移速度,发展快速奔跑的能力,提高机体无氧代谢能力,发展腿部肌肉后蹬力量,在练习和比赛中培养竞争意识,体验快速跑的乐趣。

四、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角度来看,学生对投掷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且具备一定的投掷能力。而且该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平时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较好,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教师指导,积极地参与、完成各项活动,具有一定的竞争、合作意识与分组竞赛活动能力。传统的实心球投掷显得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再者学校现有的器材无法满足一个班级50来号人同时进行练习,利用学生自制的纸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而且利用纸球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

五、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100%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的练习中。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学与练,80%学生能够掌握投掷的鞭打动作,提高全体学生投准的

技术、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跑动过程中的灵敏性。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力量、速度、灵敏等基本身体素质的练习,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目标:通过本次课的练习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得到提高和锻炼。

社会适应目标:通过体育比赛,学生认识到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同时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团体合作精神和以及环保意识得到加强。

六、教法学法:

教法:

1、情景教学法

2、三边教学法

3、游戏法

4、课堂评价法

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3、探究学习法

七、教学预计效果

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不论是在生理或心理都得到了满足和愉悦的体验。预计课的平均心率为132次/分,练习密度38-42%。

八、本课特色

本课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自创、自练,来加强教学过程中对学习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本课特色:。

1、安全性:自制的饮料瓶代替实心球进行教学有利于确保学生的安全。

2、趣味性:本课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投掷技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运动和成长。

九、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单手肩上投掷的鞭打动作难点:力度的把握、空间感、身体协调性

体育课教案 篇二

开学第一周,第一节体育课,我给学生上课的内容是:1、贯彻课堂常规,2、本学期的教学计划,3、理论知识:体育锻炼中的误区。

课堂上着重强调了课堂常规:

1、集合做到“快静齐”。

2、上课认真听讲,锻炼积极。

3、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注意安全。

4、珍惜上课时间,爱护场地器材。

5、请假要有医生和家长的签字,教师做好记录。

6、衣着整洁舒适,服装上和口袋内不要装尖锐硬物,如别针、钥匙、小刀等,以免在运动中发生伤害事故。

7、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①热身:通常采用慢跑,游戏等方法做到身体微未出汗,体温略有升高即可。

②做伸展运动:通常采用徒手操的方法拉伸肌肉、韧带、活动关节。

③做专向准备活动:如从事短跑、跳远时可做一些加速跑的练习等。通常运动负荷大,技术复杂的项目,准备活动时间要长些,冬季做准备活动的时间要比夏季长些。

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中主要给学生介绍了本学期体育课的开设方法:每周3节体育课中一节为兴趣课,我们开设篮球课。其余2节为田径课,主要 学习田径方面的基本技术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以及测试项目和标准等,使学生对本学期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理论课内容对学生了解基本的体育知识、锻炼的方法是有很大帮助的,本学期的理论知识是《体育锻炼中的误区》,主要误区有:

①准备活动会降低运动成绩

②运动前要多吃糖

③跑步时呼吸频率愉快越好④女子月经不能参加体育活动⑤体育锻炼会影响学习

⑥扭伤后要立即按摩

⑦运动疲劳了最好的休息方法是卧床。教授本次理论课的们的就是向让学生能尽快的走出体育锻炼的'误区,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刚开学上什么内容最合适?我认为:体育课不同于文化课,体育课的第一节课应该贯彻好课堂常规,还应该让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心中有上好课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要使学生了解一些与体育课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

体育课教案 篇三

教材内容:

基本姿势、起动、双手胸前传接球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组织纪律性。

2、初步学习篮球持球基本姿势、起动、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动作概念。

3、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促进身体协调发展。课的部分教学内容及手段组织

教法时间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报告人数。

2、检查服装。

3、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4、安排见习生。组织:△要求:快、静、齐。

准备部分

一、起跑练习。

二、简易球操。

1、指尖拨球。

2、绕肩大8字。

3、体转运动。

4、双手持球腰绕环。

5、腹背放地上球然后从后面拿起来。

组织:一路纵队绕篮球场跑。

要求:队伍整齐,精神饱满。

组织:△教法:教师前面领操,喊口令,学生跟着练习。

要求:动作到位。

基本部分

一、学习基本姿势(准备姿势)

1、用途:基本姿势是攻守技术动作的基础,也是各种技术动作的基本环节,保持正确的基本姿势,能使身体各部位处于适宜的工作状态,便于各技术动作的开始。

2、动作方法:两脚平行或斜侧开立同肩宽,脚跟微微提起,两腿微屈,上体稍前倾重心落于两脚中间,两臂微屈置于体侧或腹前,眼平视。

3、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重心高。纠正方法:强调屈膝约135度,加强腿部力量,养成在球场上降重心的习惯。

组织:二列体操队形。

教法:

1、示范技术动作。

2、讲解该动作用途及动作方法。

3、学生练习。

A.模仿练习。

B.基本姿势练习。

C.持球基本姿势练习。

4、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认真观察教师动作,重视基本姿势练习。30`基本部分

(2)上体过于前倾,全脚着地。纠正方法:注意强调提踵,含胸但不过于弯腰,头保持在膝和地面垂线内。

二、学习起动

1、动作要领:

(1)上体向移动方向前倾,移动重心同时异侧脚前脚掌用力蹬地。

(2)起动后的前3—4步要短促,蹬地要有力。

2、及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起动时两腿直立,影响蹬地和迈步。纠正方法:练习时教师先喊“预备”检查学生是否保持基本姿势,强化学生两脚开立、两膝微屈的基本姿势。

(2)起动时没有移重心。

纠正方法:可做原地上体前倾后跨步练习。

三、双手胸前传接球。

1、传球动作要领:手腕由内向外翻转。拇指下压,食、中二指拨球。

2、接球动作要领:双手迎出接球,手指尖触球立即引于胸腹间,恢复基本姿势。

3、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传球时手腕翻转不够。

纠正方法:要求学生传球时拇指下压。

(2)传球时食指、中指拔球不够。

纠正方法:一人扶住球,一人做传球动作,练拔球。

(3)传球时两肘外张。

纠正方法:可让学生靠墙站立做传球模仿练习,限制其肘外张。

组织:二列体操队形。

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起动的用途,动作方法,动作要领。

2、学生练习。

(1)体会身体前倾及蹬地动作。

(2)起动跑的前两三步练习。

(3)完整的起动练习。

3、纠正错误动作。要求:反应要快,蹬地迅速有力。组织:两列横队。

教法:

1、找出一传接球较好同学与教师对传,边传边讲解技术动作要领。

2、学生练习。

(1)持球手法练习。学生每人右侧前方放一球,练习时,根据信号跨右腿拾起球成正确持球姿势,教师检查持球手法是否正确。

(2)接球徒手模仿练习。练习时,根据教师的信号向来球方向伸臂迎球做出接球的手形及收臂缓冲动作。

(3)双手接胸前高度的球。

(4)双手胸前徒手模仿练习。

(5)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结束部分一、整队集合。

二、小结讲评。

三、放松——静力拉伸。

四、收拾器材。

组织:四列横队。

教法:教师示范,学生跟着练习。

要求:放松充分,认真听讲评。

体育课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在跳、爬、钻、投掷、平衡、攀登等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尝试圈的不同玩法,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学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3、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探索、尝试圈的多种不同玩法。

难点:双脚分合连续跳。

二、教学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圈;录音机、磁带;划定池塘的场地。

三、教学程序:

1、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准备活动:(3分钟)

幼儿人手一个圈,听音乐按节奏做圈操(包括上肢运动、下肢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以音乐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全身得到充分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

2、初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5―6分钟)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圈有很多玩法,你想不想和它做游戏?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多。”

(2)幼儿分散玩圈,教师观察指导。

(3)请幼儿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法:“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小朋友?”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探索出圈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3、深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并尝试合作玩圈:(7―8分钟)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请你试一试自己没有玩到的方法,并且尝试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圈。”

(2)幼儿深入探索、尝试:

教师引导探索出跳圈的幼儿将圈摆出,尝试用多种方法跳圈。

(3)练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教师讲解跳圈的方法:“一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并起来跳到这一个圈中;两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分开,一个圈中跳入一只脚。”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尝试自己没有玩过的方法,并探索与他人合作的玩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游戏:网小鱼(5―6分钟)

(1)交待游戏规则:教师做渔翁,用圈做网,小朋友做小鱼,在池塘里游,被渔翁网住的小鱼,站到池塘边。

(2)师幼轮流做渔翁,进行游戏。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四散跑的能力及动作的灵活性,让幼儿尝试做渔翁,更加激发起他们参与游戏的欲望,为本次活动掀起高潮。)

5、放松活动《小鱼游》:(2―3分钟)

教师:“渔翁回家了,鱼宝宝们可以在池塘里自由自在的游泳、跳舞了。”教师和幼儿做放松活动,并听音乐离开场地。

体育课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篇五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4、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

教学难点:

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自学生字,读通课文,理解大意,找出描写涅利、老师、母亲、同学的句子,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写上感受。

2、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件)引课:

同学们,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了一本教育性小说叫《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一个三年级小学生日记的形式写成的,里面的一个个小故事都非常感动人,提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谅解,互相爱护,团结友爱。今天我们要学的《体育课》就是这本书里面的一个小故事。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理清文章脉络:课文哪些自然段写同学们上体育课的情景?哪些段落写体育课后的情景?

三、理解插叙部分内容:

1、上体育课前一天,涅利的母亲来学校了,你知道她来干什么吗?

2、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你从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感受妈妈的担心】

3、涅利是怎么做的?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指导朗读理解硬是表达的。思想感情】

4、这段的叙述方式叫什么?

四、体会其他同学爬横木的情景:

1、同学们是怎样上体育课的呢?请大家画出同学们爬横木的情景:

2、他们是怎么爬的?完成得怎样?

3、从同学们爬横木的表现你知道了什么?

五、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检查拼读情况。

2、学生指出易写错的字,规范臂和憋的写法。

3、纠正膝和饶的读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形近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引课:

他们在干什么?很多同学都已经爬过了,爬横木容易吗?健康的同学要爬到横木顶都并非易事。现在轮到身患残疾,驼背瘦弱的涅利(板书)了,他能不能爬上去?老师和同学们(板书)又会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请打开课本。

二、交流课前预习成果。

1、(出示课件)默读课文,想想:涅利是怎样爬到横木顶的?同学、老师和母亲是怎样关心、鼓励他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这个问题课前已布置同学们去预习过,下面请四人小组长组织本组组员讨论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3、小组交流讨论。

三、品读体会涅利的自信、自强、自立。

1、涅利是怎样爬到横木顶的?

2、(出示句子)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老师对他喊:下来吧!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

a、这句话着重于涅利的什么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b、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谁对这句话还另有体会?

过渡:涅利坚持着,继续往上爬

3、(出示句子)但是,涅利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那个平台上。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他在笑呢!

a、涅利希望怎么做?也能,别人能做的事情他也能。表达出了涅利怎样的思想感情?

b、结果他怎么做?容易吗?读出来。

c、是啊!要爬到顶上是多么不容易啊,此刻,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涅利?

d、在我们眼前,自信坚强的涅利正一点一点使劲往上爬,全班齐读他又一使劲。

e、涅利终于爬到最顶上,他在笑呢!这是一种怎样的笑?(成功、喜悦、)

(这是一种成功的笑,这是一种喜悦的笑,这是一种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的自信的笑,这是一种克服重重困难自强自立的笑,这还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笑)

四、品读体会同学老师的鼓励。

涅利能爬上横木顶除了靠自己的自信、自强自立、坚持不懈,还离不开谁的鼓励?请找出老师同学鼓励涅利的语言。

【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老师和同学对涅利的鼓励以及为涅利能爬上去的赞赏、开心】。

五、写话练习:看着为自己加油的同学,看着向自己偷来赞赏目光的老师,此时,涅利的心情非常复杂,(出示课件)

他想对自己说

他想对同学说

他想对老师说

他还想对母亲说

六、品读体会母亲的关爱。

1、涅利爬到横木顶看到母亲在干什么?为什么不敢往这边看?

2、放学时,母亲看到涅利第一个动作时什么?可怜天下父母心,原来虽然母亲没有看,其实内心却着急得很,请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在这里,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什么?(关爱)

3、同学们是怎样评价涅利的?用怎样的语气读?从同学们的口中,让我们再次知道了涅利的什么品质?

4、听到同学们的肯定,此时,可用那些词来形容母亲?(快乐,高兴,激动)

5、让我们一起去分享母亲的这种感情,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七、总结课文,渗透思想教育。

1、同学们,这是一节感人的体育课,它让我们知道了小涅利能爬上横木顶端靠的是什么?

2、这节体育课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要怎样?(做个自强自立自信的人,做个会鼓励会关心别人的人)

3、这节体育课还让我们学习到了可以怎样去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人物的言行去突出人物品质)

4、同学们,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老师把这两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做个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八、作业:

1、搜集张海迪、孔琪等人物自立自强的故事,四人小组分享。

2、学完课文,你想对涅利说什么?比较自己,给涅利写一封信。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942849.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942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