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观察物体三教案优秀4篇(观察物体三教案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三教案优秀4篇(观察物体三教案第一课时)

更新时间:2023-08-12 21:40:14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观察物体三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观察物体三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

挂图,正方体教具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出示教学挂图

先数数

再摆摆

后画画

比一比问:从正面看这3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都是什么样的?从侧面和上面呢?

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二、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问:题里要求我们做几件事情?

指名回答题中两个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集体交流。

3、做第3题

全班交流。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三副图形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

学生摆摆。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与例题同样的3个物体。

看一看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3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展示学生画的结果。

各自默读题目。

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同桌互相检查物体摆的对不对。

明确要求,学生连线,再回答问题。

先独立拼,再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讨论各有几种拼法?

观察物体三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资源:

1、学生每两人准备12块正方体木块。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拼拼摆摆”乐园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形状的'物体呢?(多媒体课件动画出示一个正方体)

2、聪明的小鸭用正方体拼搭成了以下几幅图。(电脑出示例题中的三幅图)

二、师生探究

1、数一数。

观察这三幅图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而成的?

2、搭一搭。

小组合作:试着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出与例题相同的3个物体。

3、看一看。

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三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4、画一画。

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5、比一比。

提问: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都是什么样的?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6、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①各自默读题目。

②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做哪几件事?(摆物体、观察物体、回答问题)

③独立操作、观察

④同桌互相检查物体摆得对不对。再指名回答题目中的两个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让学生摆物体、连线,再回答问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①谈话: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很强,都有一双“火眼金睛”,不过,老师现在还想看看小朋友的动手操作能力如何呢!

②媒体出示不同的拼搭要求。

③以小组为单位,每人独立拼搭,比一比哪一组拼搭出的符合要求的立体多?

④全班交流。

四、课堂评价

1、谈话:同学们,“拼拼摆摆”乐园的活动将接近尾声,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赶快给自己评一评,看看这堂课,你又获得了几颗星?

2、填一填:

评 价 内 容

☆☆☆☆☆

☆☆☆☆

☆☆☆

判断、观察能力

分析、动手操作能力

同桌合作学习的表现

观察物体三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是以后教学几何中的“三视图”的基础。本课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以后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将教材提供的恐龙换成玩具熊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观察物体都有经历,但思维处于无序的、无意识的状态,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层面上提升到数学思考层面上,挖掘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的因素。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 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熊照片、吸铁石

学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组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认识了吗?如果老师给你看一下我们班其中一位同学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来呢?(出示学生的背面照)

咦!他是谁?猜一猜。不是说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谁了吗?怎么有这么多答案呀?

要不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出示两张侧面照)

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揭开谜底,一起数,1、2、3。( ),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

(2)师: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地看就叫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班上某个小朋友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一)本位观察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群小客人,就在2号同学的课桌里,快点把它请出来!是谁呀?让小熊面对着黑板坐坐好。今天这些小熊将和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小组!

2、好,下面请你轻轻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大家都分别坐在了小熊的前、后、左、右,那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再面对小熊坐好,观察好了,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3、师: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呢?

生1:我坐在小熊的前面,看到了它的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两只手、两只脚……

师:恩,你观察得真仔细!(出示照片)谁看到的和他一样?向大家挥挥手。这些同学都坐在小熊的哪一面?(前面)所以他们看到的是小熊的正面。(板书:正面)一起读。

生2:我坐在小熊的右边,看到了它的右手、右脚、右眼睛、右耳朵……

师:看,这是老师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摄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其实是小熊的侧面。(板书:侧面)一起读。

生3:我坐在小熊的后面,看到了它的后脑勺、后背、屁股、……

师:(出示照片)谁也看到了小熊的后脑勺、后背和小屁股呢?请举手。你们都坐在它的(后面)。看到的是小熊的。背面。(板书:背面)一起读。

生4:我坐在小熊的左边,看到了它的左手、左脚、左眼睛、左耳朵……

师:你观察得也很仔细!看,这是老师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摄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也是小熊的(侧面)。

下面就请看到侧面的同学全部站起来!你们有的坐在小熊的左边,有的坐在小熊的(右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本位观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玩具。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背面的知识。

(二)换位观察

1、师: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小猪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我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不好?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

师:现在你观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个面?看到的样子和刚才一样吗?

反馈。师:怎么不一样呢?

2、师:咦,你们每个小组观察的是不是原来的那个小熊呀?小熊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其他同学认为呢?

(因为我们换过位置了;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了……)

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换位观察,要求学生按顺时针变换座位,再次对玩具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玩具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玩具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这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三)全面观察

1、师: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地观察小熊的每一个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

(小组活动、讨论)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观察的?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生1:我转了一圈,观察了小熊的……

师:我们请这组的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演示一下。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你们觉得这样能看清小熊的每个面吗?

生2:把小熊转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个面。

师:转给我们看看。你们觉得他们组的方法怎么样?

其他小组也把小熊转一圈,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每一个面。

3、师:看清楚了吗?让小熊面朝黑板。

(媒体出示正面照、一张侧面照、背面照)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熊照片,我任意选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

【设计意图】全面观察,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能观察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明确观察物体可以围着物体转一圈,也可以通过转动物体来看到不同的面。

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动中,我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

1、观察恐龙。

师: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拿出练习纸,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交流)

师:第一幅图是谁看到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的是它的侧面。

第二幅图是小亮看到的。因为小亮在恐龙的前面,看到了恐龙的头,是它的正面。

第三幅图是小红看到的。因为小红在恐龙的后面,看到了恐龙的屁股和尾巴,

是它的背面。

2、连线练习。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体)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在练习纸上连一连!(反馈)

3、观察杯子。

看样子,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了,试试能不能帮这四个小朋友解决一下问题呢?这四个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们看到的杯子会一样吗?那他们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呢?(思考一会儿再出示)

(出示从前、后、左、右、上面看到的杯子)是谁看到的?

4、猜物品游戏。

这几天,老师也去观察了一些东西,还把它们其中的一个面拍了下来,(出示)你能猜出这些分别是什么东西吗?哪个猜到了你可以先说哪个。

(1)卷笔机的正面。

(2)铅笔盒的侧面。老师拍的是铅笔盒的哪个面?(侧面)

(3)手机背面。

(4)可乐的上面。?老师拍的是可乐的哪个面?(上面)

师:刚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为什么有的那么难认呢?(只看物体其中的一个面)

师:那你们说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各个面都要看一看;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要全面地看……)

师: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安排了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课本内容的连线,这是多方位的一种对应练习。其次设计了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活动,把小组中同学的书本合放在一起,判断形状。第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关系,出示了同一杯子不同方位的四幅图片,让学生猜测观察者是在杯子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由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一组猜物游戏,只看一个面,让学生来猜一猜是什么东西。通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告诉学生,观察物体,须全面才能见其真面目。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那么,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

(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观察的位置或者转动物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2、欣赏学校照片。

下面就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一下我们校园的几个景点,请你边看边大声地说出来,你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哪个面,行吗?(播放)

师:喜欢这些照片吗?其实数学知识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看大家愿不愿意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请大家选择生活中其他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观察物体三教案 篇四

学习内容:

教材第2页例2。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运用: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4篇《观察物体三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887836.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88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