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登泰山作文800字 菁选3篇 登泰山作文600字

登泰山作文800字 菁选3篇 登泰山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3-26 19:01:56 点击: 来源:yutu

登泰山作文800字1

  7月29日,我们一个大家庭(一个团),攀登了五岳之首东岳。有1545。0米高。这次爬山真是对我的一次锻炼啊!

  我们先坐车到中天门。车开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我往下看看,太高了!我本来以为1545米根本不算什么,结果还不到中天门就令我胆战心惊了,那到山顶上会怎么样呢?于是,我一边欣赏沿途的一边哼起了“家在东北”这首歌,来缓解我的紧张。

  到了中天门后我们就开始爬山了。我刚往上跑了几步就感到有一点累了,于是给我买了一个拐杖,还买了一条祝福的带子,上面写着:登上泰山、全家*安八个字,在的鼓励下,我下定决心要坚持爬上去。

  这一路非常艰苦,不过我也很兴奋,因为我即将登上五岳之首。(真是死而无憾哪)!我一溜烟儿往上跑,累了我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正好也等等爸爸和其他团友。他们追上我后,我又继续往上走。我们团有一个大,我决定向他挑战,我说:“大咱们比赛,看谁先到南天门。”他说:“好吧。”于是我们俩比了起来,我一直往上跑,大哥哥始终在我前面,我怎么赶也赶不上他。

  到十八盘了,我心想:可以赶上他了。但是他的速度太快了,差距反而越拉越大了。没过多长时间,他坐在台阶上休息,我想这是反超他的好机会,于是我加劲超过了他,可我没高兴多久,他又反超了我,这次我就再也没有追上他。最后我输了,可是我并不是十分沮丧,因为我虽然没有战胜大哥哥,可是我战胜了自己!我终于胜利地到达了泰山最高峰!站在雄伟的泰山上,俯瞰脚下的`云彩,真有腾云驾雾的感觉,真是“登泰山而小天下”呀。

  这次登泰山将永远在我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因为我懂得了:战胜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赏析:文章记录了自己登泰山的过程。因为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就有了由衷的感悟:战胜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相信此事此文,对小作者本人来说更具非凡的意义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以这一感悟激励自己,战胜一切困难!

  文章写了自己在登山途中的心理变化:因山势高而紧张害怕,因爸爸的鼓励而下定决心,因和大哥哥的比拼而兴奋,因登上山顶俯瞰山下风光而感慨(登泰山而小天下),真实自然。但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再多下些工夫,文章就会更精彩了。

登泰山作文800字2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中的东岳,地处山东泰安境内。今年暑假,我和家人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泰山旅游。

  我们到达泰山脚下,抬头仰望,只见笔直的山峰直插云霄,泰山如同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显得那么的雄伟、壮观!入山后,我们开始徒步向上攀登,长长的石阶环绕着山体延伸到山顶。沿途石阶旁有多个落脚点圆顶凉亭,亭子旁边全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微风徐徐,两旁的树木摇曳起来,使人神清气爽。走在石阶上,时常能看到挑山工,他们的担子上左边饮料,右边西瓜,沿着“之”字形的路线,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向上攀登。大约两个多小时,我们爬到了十八盘,原来这就是传说中泰山最为险要的路段,果然名不虚传。山路好像一条瀑布从峭壁上飞流直下,最窄的石阶不足半只鞋子长,爬起来可真是惊险啊!我手脚并用,像一只小猴子,努力地向着十八盘的顶端――南天门进发。

  一番辛苦攀登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南天门。此时的南天门,云雾萦绕,宛如仙境一般。而南天门后面的天街,则像一部悬挂的天梯,蜿蜒盘旋在泰山的云雾和苍翠之间。远近都是登山的人影,隐隐约约地看到,有白发的老人、青春靓丽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小朋友,大家都在努力地向上攀登,我也跟着人群,想一鼓作气地爬上山顶。可就在向山顶进军的途中,我却又被周围的摩崖石刻留住了脚步。这里摩崖石刻随处可见,被雨水冲刷多年的石壁上显出土黄色,但是刻在上面的文字却提醒着我们它们悠久的历史,以及泰山厚重的人文气息。就在我品味着这些古人的名言佳句的时候,突然一处看起来较新的石刻吸引了我的目光,仔细一看,原来是邓奶奶的题词:“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读完这句话,我不禁肃然起敬,是啊,这雄伟的泰山不正是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吗!感慨过后,我又默默地给自己打气:登泰山,胜利近在眼前了,冲啊!

  经过最后的一番冲刺,我终于登上了泰山玉皇顶。站在玉皇顶上,我仿佛来到了西游记里的天庭,腾云驾雾,悠然自得。透过云雾向下望去,只见一座座山峰如同绿色的波涛连绵起伏,而环绕在那些山峰上的白色云雾,就像波涛上的浪花一样,朵朵绽放。

  欣赏着眼前的无边美景,回望着来时辛苦攀登过的古老的山道,我终于领略了号称“五岳独尊”的泰山的魅力,这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啊!

登泰山作文800字3

  泰山是位于山东境内的一座大山,是五岳之首!听说爬到最高点的时候,可以看见许多壮丽的景色。这个暑假,我的旅*程之一就是登泰山,刚好可以去领略下泰山的雄伟。不过又听说泰山的台阶很多,很陡,我有点担心能不能凭自己的实力登上泰山之颠。

  那天我和爸爸俩人乘高铁到达泰安车站,然后直奔旅馆,放下行李就向泰山进发。记得爸爸只背了一个双肩包,里面除了几瓶矿泉水、少许的零食、相机,就没有别的重的东西啦,我明白登山就需要轻装上阵,不能有太多的负重。

  我们住的旅馆离泰山景区入口很近,我和爸爸不一会儿就到了泰山脚下。哇!泰山那么高,高得一眼望不到顶;又那么绿,仿佛身穿绿袍的巨人。

  “不是登山吗,怎么还要坐中巴车?”我好奇的问着爸爸,“自己从这里登上去也可以啊,不过泰山很高很很高,登山的路也很长,你一天都不一定能登上泰山顶峰,许多人都是坐中巴车到半山腰后再开始登山的。”爸爸一边说,一边带领我上了中巴车。山路十八弯,坐的我头都有点晕了,大约行驶了半个小时,我们到了所谓的半山腰中天门,下了车,登山才正式开始。根据爸爸事先告诉我的登山经验,我慢慢地往上走,时而按“之”字形走台阶,时而在台阶上就地坐下休息一会。一路上小溪缓缓向下流,发出“哗啦啦”的声音,随着山势,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像是给我们放音乐。翻过台阶围墙,在小溪边洗把脸,清凉一下自己,我们继续往上走,突然,一个大瀑布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兴奋极了,往上看看,除了水还是水,都看不见它到底是从哪儿流下来的,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

  傍晚时分的泰山最美,红红的霞光透过树枝洒下来,就像走在仙境中一般。好多人登泰山都是想看日出的,我跟爸爸倒好,却是来看日落的。终于来到了山顶,放眼望去,整个泰山市尽收眼底。夜幕降临,泰山市所有的灯都亮了,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忍不住“哇”了一声,就连我旁边的一个外国人都说:“wow,sobeautiful!”

  泰山,正如人们所说的,被称为“天下第一山”!不愧为“五岳独尊”,它如此壮丽,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登泰山作文800字 (菁选3篇)扩展阅读


登泰山作文800字 (菁选3篇)(扩展1)

——登泰山作文450字_小学生作文 (菁选3篇)

登泰山作文450字_小学生作文1

  泰山,是*历史上地位最高的山,是历代皇帝封禅最多的地方,是各朝诗人称赞最多的山。它的雄伟壮丽,它的历史韵味,素来被世人所称道,享有“五岳之首”的美誉。

  一次暑假,爸爸带着我们全家来到泰安旅游。我终于饱览了泰山的全景。在山脚下仰望,眼前的泰山,如同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昂首挺胸,仿佛在向我宣战。我捏紧拳头,下定决心要征服它。我迅速穿越了初始的矮坡,开始了我的万步台阶之旅,双脚用力后蹬,有时扶住右侧的岩石,有时抓住左侧的栏杆,像一条小鱼在缓慢登山的稠密人群中来回穿梭,周边的树木与岩石飞一般地倒退,令人目不暇接。我不禁心花怒放,欣喜若狂。不一会儿,前方的台阶进入了陡峭的阶段,坡度大增,我伏在奇形怪状的台阶上,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向上移动。渐渐地,我腿如灌铅,气喘如牛,面红耳赤,不时坐在路边的岩石上歇息,上气不接下气的同时,也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这时,我想起了我的誓言,顿时又有了勇气,信念坚定起来,一翻身,又踏上了“万步征程”。悬崖栈道,通天直梯,十八急转……一个个困难被我征服,我终于攀上了山顶,享受了与山脚大相径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观景象,天边的暮日仿佛也在为我点头祝贺。

  事业常成于有恒,遇到挫折时不应垂头丧气,主动逃避,而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荀子曾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成功只有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铸就。我不仅登上了泰山,也翻越了我心中的高山。

登泰山作文450字_小学生作文2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登泰山。当我走到泰山脚下时,抬头望着泰山。天啊!泰山真是山高路陡,看着真叫人发颤,我恐怕是爬不上去了!正当我不想爬山,开始退缩时,一位挑商品上山的工人看到了我,就说:“小朋友,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战胜泰山!”我抬头看着那位工人,点了点头。

  那位挑商品上山的人年纪比我爸爸还大哩!他挑着那么多货物,爬上那么陡峭的山崖,难道不会退缩吗?于是,我便跟在了伯伯后面,和伯伯一起爬山。我一会儿手脚并用,一会儿大口喘着粗气,慢慢行走……那位伯伯却始终以矫健轻盈的步伐向上攀登,时不时地转过头来跟我说:“加油,我在山顶等你。”走着走着,伯伯已经在我的视线中消失了踪影。

  终于到了山顶,我和爸爸妈妈坐在石凳上边休息边看风景。没想到,那个挑山工伯伯出现在我面前,身上的衣服满是白色的汗渍。他笑呵呵地说:“你看,这不就登上泰山了吗?记住你能行!”我微笑着对伯伯说:“因为有了您的鼓励,我才登上了泰山,我应该谢谢您!”该下山了,走到半山腰,我又看见那个身负重担的.伯伯从山上走来,豆大的汗珠从额头、脖子上滑落下来。我问伯伯:“您每一次挑那么多商品上山,速度比我们这些身上没有任何重物的游客还快,您难道不累吗?”伯伯笑着说:“当然累呀!但是我如果不坚持下去,走几步就叫苦叫累,那么我就没饭吃喽!”伯伯的这句话使我终身难忘,做什么事都一样,如果不坚持,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到来。

登泰山作文450字_小学生作文3

  己亥年辛未月假期初始,吾与家父,家母及幼弟游泰山,以吾前番精于业,勤于学,家父家母甚慰之,故携吾游泰山,以激励之。

  吾尝阅萧士玮之《韬光庵小记》,得“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颜;山之骨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吾之虑泰山能否俱之。泰山于齐鲁大地之上,最高至日观峰。

  吾与家父家母及幼弟泽秋于晌午时分始登泰山,规徒步登山,不以之。及山下,吾觉泰山具威严壮丽之势,思罢,始登之。

  吾闻泰山可约一千五百米有余,其阶七千有余。一路与游人攀谈,少觉疲之,而吾股稍有酸痛之感,家父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吾闻之,奋力爬之。家母既倦矣,而幼弟丝毫不觉,为最快者也,四面苍松翠柏遮天日,时有溪水潺潺,心悦之。吾之幼弟忽对家父言:王维尝言“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家母甚慰,拍手称赞。及中天门,余稍作休整,毕之,继续缘石级攀之。

  待及十八盘,已是戌时,其势之险犹传言所闻,余弗畏之,终登至南天门,吾心甚难*,心乐之。以余甚惫,入舍而寝。筹次日于玉皇顶。

  次日寅时,家母唤吾下榻而言:日出将至。吾闻之,速起身,披衣下榻。至玉皇顶,人潮汹涌,满目皆手机,众人皆等日出至,气寒,故余着棉衣。约卯时,忽逢远霞光万丈,俄顷天云一色,皆赤色,如一红盆,万象乾坤,众人以慨叹之声示其赞美之意,继而操之鄂语,豫语,川语赞之:美哉,美哉!吾*大好河山之奇,弗人可比!

  下山余以索道之,观泰山之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余以为泰山具萧士玮笔下之山之所有,甚美,可谓“造化钟神秀 ”!


登泰山作文800字 (菁选3篇)(扩展2)

——登泰山 (菁选2篇)

登泰山1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山东登泰山。

  在泰山脚下向上望,只见它连绵起伏、气势雄伟,盘旋曲折的山路像一架云梯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泰山的树木郁郁葱葱,苍翠挺拔;雪白的云朵则围绕着山顶,像是给泰山戴上了一顶雪白的丝巾。

  在这片美景的吸引下,我们一口气登山了半山腰。也许是刚开始过于使劲儿,力气似乎一下子就用完了。看着上面陡峭的石阶和一旁高高的悬崖,不免心里产生了一丝恐慌。我突然想打退堂鼓,可是被爸爸拒绝了。正在我犹豫之际,遇到了一位挑商品上山的工人。他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小朋友,不要气馁哟!我每天在这里往返好几趟都不觉得累,反而越走越轻松了呢,上面还有美丽的景色等着你呢!加油,跟我一起走吧!”

  于是,我点了点头,奋力向山顶攀爬。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跟小兔子一样一蹦一跳地跑上台阶,一会儿又像爬山虎那样一脚一脚往上爬……可我怎么也赶不上那位老伯伯。不过,最终,凭借着伯伯给我的信念和自己的毅力,我还是勇敢地登上了山顶。

  站在山顶,四处望去,一切尽在眼底。我们仿佛处于仙境一般,看到了云海奇景。这景致果然如那位伯伯说的一般美不胜收!这时我们又遇到了那位伯伯,他和蔼地对我说:“小朋友,祝贺你成功登顶!”我不无感激道:“谢谢您伯伯,要不是您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没想到我真的爬上来了!”爸爸听了,笑呵呵地说:“哈哈,你们这一老一小可真有意思呀!”

  下山时,那位伯伯又挑了一担商品上山。我觉得他真辛苦,他用他辛劳的汗水为游客们带去方便,却从不曾退却,我也要向他学习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登泰山2

  这次泰山、青岛、大连七日游的旅程从7月17日开始了,昨天我们游览了孔府、孔庙、孔林,今天,我们便要登五岳之首——泰山。

  由于天气原因,登山不易,我们将乘车和坐索道上、下山,这意味着将会与许多美景擦肩而过,如“一线天”等景点。很快,从山脚通往中天门的汽车便启动了,这山路,真是可以称作为“九曲十八弯啊!”瞧,忽左忽右,突然给你来个180度的超级大转弯!我们被这盘来盘去的山路折腾得头晕目眩。为了减少这震动,我们只好看窗外的`景色来陶冶。呀!没想到,这里的景色也不赖嘛!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还有美丽的花木。一路上,花木衬着水,水衬着花木,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也不禁陶醉在这一派美景之中。

  看完了美景,我们的车也到站了,经过一段步行,来到了索道站,开始了空中旅行。乳白色的浓雾飘荡在四周,只有偶尔能看到几根树枝。我在心中暗自庆幸,幸好有浓雾遮挡视线,否则我准得被吓个七魂出窍。

  乘坐索道上到泰山顶,进天街,这时,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我不禁想到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里的天街难道就是诗中所说的天街?真是神似啊!过天街后,迎面碰到的第一座庙宇就是碧霞祠,据说碧霞祠是一座保佑泰山百姓的仙祠。

  经过一路的石碑和庙宇,最后,我们来到了玉皇顶,这里是泰山的最高点,海拔1545米。站在这儿,俯视群山,我才真正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看着苍茫的云海,我仿佛站在天空之颠!

  这次泰山之旅,虽错过了许多壮观,但是高空的俯视,已让我体会到泰山的无限魅力!


登泰山作文800字 (菁选3篇)(扩展3)

——登泰山作文600字 (菁选2篇)

登泰山作文600字1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去爬泰山。我终于体验到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泰山脚下。我抬头仰望着高高的山峰,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真想像大诗人那样作一首随便说说就能成为千古佳句的.诗,可是我毕竟不是大诗人,只张开嘴“啊”了几下。

  太阳还没出来,泰山被雾气笼罩着,整座大山好像戴了一条“白围巾”。泰山没有了往日雄伟的英姿,反倒多了几分婀娜多姿的感觉。

  开始爬山了,我一边兴冲冲地走着、跳着,一边好奇地环顾着四周的景物:山上的台阶两边都是一层层的岩石,像一本本参差不齐的书,一直延伸到台阶的尽头。

  我走着走着,忽然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我感到很奇怪,这里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哪来的水呢?当走到一个拐弯处时,一帘飞瀑和潺潺流水映入我的眼帘,水声原来是从这里传出来的啊!只见悬崖峭壁上,大大小小的瀑布奔腾而下,打在下面的岩石上,溅起了串串水珠,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潺潺的流水流过碎石之间的缝隙,汇成了一条小溪。听着“哗哗”的流水声,看着清澈的溪水缓缓流动,那感觉真叫一个美!

  中午时分,终于爬到了半山腰,我看到了泰山最有名的“迎客松”:这棵树的树冠很大,向一边伸出去,大大的树冠下面伸出一根粗壮的树枝,真像主人伸出一只手来迎接客人一样。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南天门,站在南天门上向远处看,能看到天上的云在山间流动,人们都在“腾云驾雾”呢。呼吸着山中清新的空气,我仿佛变成了一只自由的鸟儿在天空中翱翔。

  傍晚时分,我恋恋不舍地下了山,虽然感到筋疲力尽,但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圆了登上了五岳之首——泰山的梦!

登泰山作文600字2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来到泰安市,攀登了峰峦雄伟的泰山。

  那天早晨,云雾迷蒙,我们来到泰山脚下,向上一望,看不见山有多高,只听爸爸说这座山高达1545米。我听了,心里有点不相信。

  我们沿着台阶,迎着溪流,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溪水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流下来,时而急,时而缓。当溪流从高坡上流下来时,如小瀑布一般,飞溅起团团水雾。溪水清澈透明,可以清楚地看见溪底的沙石。

  我们在路上有时观赏刻在道边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有时饱览壮丽的山色。不一会儿,我们来到半山腰,雾正慢慢散去。我抬起头,可以清楚地看到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我们继续向上攀登。我边走边对爸爸说:“爸爸,老师说过,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今天我们怎么一个也碰不到?”爸爸眼睛一亮,说:“你看,前面不是有一个吗?"我和爸爸追上他,用好奇的目光看着他。只见他穿着一件鲜红的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他的个子长得不高,又矮又粗,脸上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三十来岁。他看见我在看他,浓眉一抬,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他肩上的扁担捆着几十块砖,总共有一百多斤,走起路来直晃悠。我们几次超过了挑山工,但他不知什么时候又跑到我们前面去了。爸爸觉得很奇怪,我用在《挑山工》一课中学到的知识给爸爸解开了这个谜。

  我们来到泰山顶,觉得空旷高远,高得可以同月牙拉手,同太阳亲脸。天,茫茫苍苍,极目四望,无际无涯,使人清新愉快,心旷神怡。向下一看,山路像一条弯弯曲曲的长蛇,盘旋在雄伟的泰山上。

  我们在泰山上游览了观日峰、南天门等许多有趣的地方。约摸三四个小时后,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下了山。


登泰山作文800字 (菁选3篇)(扩展4)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10篇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龚自珍和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鉴赏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品味本文准确、形象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重点、难点】

  托物言志:以梅喻人、托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地表情达意。

  语言揣摩。

  【解决办法】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散文,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寓意深刻。由于学生与那个时代相隔很远,理解文章的寓意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可先从两个方面人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首先,可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引出本文,用诗中所表现的主题托出本文的寓意。其次,可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思想及其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要表现的主题。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看看这样的特点与作者感情的抒发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

  【学生活动】

  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理解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二、导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病梅馆记》。

  三、范读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

  四、诵读

  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五、疏解

  理解语言表层意思,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文章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有些人评价梅的美丑,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作者开始详细分析病梅产生的缘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虽然“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是,一“未可明诏大号”;二不能让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三,从客观上说又不能“以其智力为也”。所以,他们只好通过第四个途径了。于是,他们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鬻梅者”,斫正,删密,锄直,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

  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予购三百盆”而“誓疗之”,可见其行动的果断;“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可见其成功的誓言;“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可见其坚持到底的决心。

  第三段,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

  教学时可用问题引导:

  1.课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这样说:“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按]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此句前冒号的作用,并明确:冒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说明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所造成的恶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来赚大钱,而这种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就必然导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恶果。

  2.为什么有人会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让其赚大钱呢?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是什么?

  ——因为文人画士喜欢“夭梅病梅”却不敢“明诏大号”地用此时尚去“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内容?

  ——它的,它们的。文中有具体的内容,如:“或曰:……密则无态。”

  4.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的表现是什么?

  ——泣疗贮

  [按]此问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辨析筛选的方法选出上述三个字,并明确: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疗救梅、保护梅的行动和决心,其行其志令人称许。

  5.从文中看,作者疗梅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纵、顺、毁、解、复、全(板书)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记病梅馆的?

  ——是社会方面对梅的摧残、扭曲;一是作者对梅的哀痛、疗救。这正是全文的基本内容。

  六、熟读

  学生熟读成诵。

  七、作业

  1.辨析下面多义词的词义。(课后练习二)

  [使]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让,命令)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驱使)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派,命令)

  [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重病)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有病)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解]

  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解下)

  后虽经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解释)

  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明白,理解)

  太后之色少解(缓和)

  [本]

  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本)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根本,基础)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考察,推究)

  [穷]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使穷尽,用尽)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完结.终了)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得志)

  2.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感受理解。

  二、理解托物言志

  1.本文句句说梅,有没有言外之意?

  本文表面上句句说梅,实际上却是以梅喻人,字字句句抨击时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而以病梅为美,以至使梅花受到摧残,影射统治阶级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丑恶行径。“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暗示的正是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他们根据主子的意图,奔走效劳,以压制人才为业。斫正、删密、锄直,这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才的恶劣手段;他们攻击、陷害那些正直不阿、有才能、有骨气、具有蓬勃生气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旁条”和生机窒息的枯干残枝,亦即屈曲、邪佞和死气沉沉的奴才、庸才。作者“购三百盆”,“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被扼杀而痛哭,无限悲愤之中显示了对被扼杀的人才的深厚同情。“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就是说要破除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束缚、扼制,让人们的才能获得自由发展。“必复之全之”,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这正反映了作者要求个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本文表面写梅,实际是借梅议政,通过写梅来曲折地抨击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篇文章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的。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已亥杂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形象的表层意义和言外之意:

  梅 人才

  病梅 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文人画士 封建统治者

  品梅标准:曲、欹、疏 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

  摧残梅的手段:绳、夭、病、斫、删、锄、养、遏 束缚人才思想、屠杀正直之士、豢养奸邪小人、扼杀新生力量)

  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 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

  疗梅的措施:购、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 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

  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 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

  3.抽查课后练习一的完成情况。

  根据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引用的话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说“固也”?)

  三句引用的话,表面是说明一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实际上是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他们扼杀那些有才能、有骨气的正直的人,专门选用那些邪佞、毫无生气的庸才。

  “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的让步转折关系:先退一步,暂且承认有的人是有那么一种对梅的审美观,然后逐步转入作者要表达的同这引用的话相反的意思,直揭“文人画土”利用这种审美观的险恶用心和摧残梅花的罪恶行径。

  (2)这里,“明告鬻梅者”的人实际正是文入画士的帮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斫其正……遏其生气”,这些残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才的卑鄙伎俩,他们迫害有才能、有作为、有骨气的人才,所企求的则是一些卑鄙无耻、唯唯诺诺的奴才。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这几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呜呼!安得使子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这段话寄托了作者什么理想?)

  ——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事实上,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只做过小京官,而且受到权贵的歧视和排挤,自己的才能都无法施展,更不要说解除全国人才所遭受的扼制了。因此,他只能以感叹作结。但是,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为不容于封建统治阶级,会受到他们的攻击和迫害,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迎接斗争,衬托出他坚定地追求个性*的政治理想。

  5.作者为什么采用隐晦的手法?

  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促进学生理解。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之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敏锐地预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机,对统治阶级扼*才、禁锢思想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强烈地呼吁社会改革与个性*,殷切地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扫除“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病梅馆记》就写作于这样一个时代。

  三、鉴赏语言

  本文用词十分准确、形象。如谈到一些人对梅的审美观时,用“曲”和“直”,“欹”和“正”,“疏”和“密”六个形容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手段,作者用了“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语言十分精当:“斫”字揭露他们对正直人才的粗暴摧残;“养”字形象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豢养奸佞小人的不良居心;“删”字暗喻大批人才遭到压抑迫害;“夭”字象征新生力量被扼杀;“锄”字直喻大量正直忠贞之士遭清洗;“遏”字指不让人才发扬蓬勃的朝气。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主要是通过“纵”“顺”“毁”“解”和“复”“全”“贮”这些准确而精练的动词表现出来的,这一连串动词显示的是一系列行动,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满腔悲愤和战斗激情。

  本文还用了许多整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抒情色彩。比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几句形成排比,一气呵成地写出了那些人的评梅标准。又如:“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这几个整齐的句子,写尽了统治者扼*才的种种手段,也蕴含着作者的满腔悲愤。

  让学生欣赏自己喜欢的语句。

  四、作业

  课后练习三

  结合课文及相关诗句,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战斗意志。学生可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

  【资料】

  一、译文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产梅。有的人说:“梅以(枝干)曲折算作美,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算作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算作美,稠密了就没有美态。”固然如此。这些文入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号召,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的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梅的(枝干的)横斜、疏朗、曲折,又不是蠢蠢地追求金钱的人能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办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种偏嗜成瘾的情趣明白告诉卖梅的人,砍掉那端正的(枝条),培养那横斜的枝条,删掉那些繁密的(枝条),使那些嫩枝弯曲,锄掉那些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这样)来谋求高价: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为病态的。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个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残的,没有一盆完好的。已经为它们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它们:放开它们,使它们顺着(天性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都种到地里,解掉它们棕绳的束缚;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恢复它们(的生机),保全它们(自然的形态)。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甘愿受到(他们的)辱骂,设立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唉!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存贮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光阴来治疗病梅呢!

  二、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现在浙江杭州)人。自幼展露才华,38岁中进士后在北京担任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等职。48岁辞官回南方。《病梅馆记》是归寓江苏昆山时所作。后来他先后在杭州*书院和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逝世于云阳书院。

  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生在清代“乾(隆)嘉(庆)盛世”的后期。当时清朝统治的衰败现象已日益显露。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支持林则徐查禁*。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同林则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义,也仍然为保守势力所不容,所以他一再遭受排挤打击。在北京辗转十年,都只是当小官,最后还被迫弃官回乡。但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以及后来都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

  龚自珍著述丰富,有散文三百多篇,诗词近八百首。在这几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他的散文大都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想,才气横溢,意气飞扬。他的诗词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要求改革的渴望,气势磅礴,色彩瑰丽。他的作品收在《龚定庵全集》里。

  三、课文赏析之一

  龚自珍生活在满清帝国腐朽没落、行将崩溃的时代。他敏锐地预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机,也看到了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因此切望革除弊政,复兴国家。对内,他主张改革农田占有、海疆通商、科举考试、币制等方面的陋规;对外,他主张坚决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甚至打算亲自去前线筹划抗英斗争。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安全,他也十分重视,提出过巩固西北边防的有远见的重要建议。他殷切地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材”,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力量的“风雷”,以扫荡“万马齐喑”的局面。当然,龚自珍的改革主张,还是想维护满清*的封建秩序,而不是对封建统治提出根本性的革除。况且,他的改良设想,也因保守派的反对和他自己所处的无权地位而难于实施。但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批判旧制度的勇气,还是应该肯定的。他的改良主义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对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龚自珍的创作成就以诗为最高,语言瑰丽、奇巧、多彩,内容大都表现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他的散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纵论古今,侧重于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由于当时思想统治的严酷和他所受的时代、阶级的局限,某些作品带有晦涩艰深的缺点。《病梅馆记》就是一篇针砭时弊而又寓意隐晦的小品散文。作者以托物取喻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全文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病梅”,后一部分写“疗梅”。文章开头,在简要叙述了梅的产地以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关于评梅的美丑标准的议论,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用犀利的文笔详写病梅的原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花“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又“未可明昭大号”,也不便号召种梅的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于是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花农,让花农们“斫其正,养其旁枝,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投“文入画士孤癖之隐”。正因为这样,弄得“江浙之梅皆病”了。作者面对所购置的三百盆病梅,足足哭了三天,决心要“疗之:纵之顺之”。他下定决心要“疗梅”了。他准备花五年时间使这些病梅“复之全之”,并且“甘受诟厉”,专辟一个病梅馆来调理疗养病梅。作者还表示,要是“多暇日”,“多闲田”,愿尽毕生的精力来疗治江浙一带大量的病梅。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句句说梅,没有一句题外的话,而实际上却是以写梅为名,以喻人为实,字字句句讥切时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偏爱病态的梅,致使梅花受到严重摧残为例,影射满清王朝施行严酷的思想禁锢,摧残人才的罪恶行径。那“文人画土孤癖之隐”,正暗指封建统治者这种见不得人的私心;他斫直,删密,锄正,暗示出这些封建统治者是怎样残酷地迫害有才能、想作为、有骨气的人才的。他们所企求的是一些顽钝无耻、冥顽不灵、唯唯诺诺的奴才,以维持那黑暗腐朽、摇摇欲坠的*统治,这就是他们认为梅花以曲、欹、疏为美的真实意思。关于这一些,龚自珍在他的《乙丙之际著议第九》一文里明确地作过正面说明,他指出到了“衰世”,“才土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不管是士子还是一般老百姓,只要你有才能,想作为,就要受到迫害。他在另一篇文章,《古史钩沉论一》中进一步指出,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黑暗统治,是决不让有才能的人有所作为的,他们“去人之廉以快号令,去人之耻以崇高其身,一人为刚,万夫为柔”,竭力摧毁人们的廉耻,让天下人服服帖帖地做他们的奴才。所以说,这篇《病梅馆记》,作者只不过是托物喻人,借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罢了。

  作者决心疗梅、救梅,使梅花得以自然发展,这就表示了他对于被侮辱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和他那种正视现实,渴望冲破黑暗时代的战斗情绪。然而,龚自珍是清醒地估计到自己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要疗治“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的宏愿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文章以感叹作结,发出深沉的感慨。

  (节选自方铭、阮显忠编《古代散文选析》,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四、课文赏析之二

  《病梅馆记》作于1839年(据吴昌绶《定庵年谱》,为道光十九年)。这是一篇作者返回故里杭州为自己新辟梅园命名“病梅馆”而作的散文。题目又名《疗梅说》。

  从题目字面上看,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十分醒目,引起读者深思。文章这样定题说明作者“歌泣无端字字真”,是有的放矢、有感而发的。“记”是记事文体的一种,更见本文所写内容的真实。从文章内涵来看,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对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以及庸俗现象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追求个性*和要求变革的进步思想作了真切的反映,是一篇语含“酸辣”的十分精彩的小品文。

  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剖析产生病梅的根由。第二段,表明自己疗梅的行动和决心。第三段,抒写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

  开头从梅的产地人题,列举出江宁的龙蟠,苏州的邓尉、杭州的西溪,都盛产著称于世的梅花,引出叙议的对象。在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古代历来以青松、翠竹、白梅、黄菊等具有自然天性的事物来比喻志士仁人,以它们的苍劲、坚韧、俊俏、雅洁的特性来比喻人的坚贞、高洁的品格。这里自然是以梅喻人,托物言志,喻意深刻,富有韵味和情致。“皆产梅”,一字“皆”,既说梅分布之广,又说梅产地之多,暗喻天下人才不可胜数,江浙一带尤为人才济济,为下文“江浙之梅皆病”先垫一笔。这里,作者调动读者的艺术知觉去回味这点石成金之笔。鲁枢元在《作家的艺术知觉与心理定势》一文中这样说过:“优秀的作品,字里行间似乎包含着诉之不尽的意蕴和情致,一个词就是一个表象,一句话就是一个意象,一段话就是一种意境,作家仿佛把生活中的有关经验、意绪、思维、情趣全部浓缩在作品之中了,这样的作品令人陶醉,令人回味无穷。”本文起手就把读者置人一片梅林之中,包含“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意蕴。先写梅的产地,也为全文的叙议打下了基础。下文接着从三个方面层次清楚地分析了病梅产生的缘由。一是有些人以陈腐的审美情趣和赏梅观点去品梅。这些人认为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而“直则无姿”“正则无景”“密则无态”,以他们的好恶作为品梅的标准。这里用“曲”和“真”、“欹”和“正”、“疏”和“密”六个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摆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观:曲、欹、疏为美,直、正、密为丑。这里显然是托梅写人,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专制,实行严酷的思维统治,戕害刚正、忠贞、富有朝气的人才,钳制人们成为屈曲、奸邪、蝇营狗苟、唯唯诺诺的庸才和奴才。作者人木三分地揭露了产生病梅的黑暗社会现实。二是文人画士正是以上述品梅观点来夭梅、病梅的。文中写道,这些封建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说明他们有见不得人的意图,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以绳天下之梅”,才是他们的本意。他们就是要把“曲”“欹”“疏”作为标准,而将“天下之梅”“斫直”“删密”“锄正”,以达到他们“夭梅”“病梅”的罪恶目的。寥寥数语,严正地揭露和批判了文人画士的居心不善、用意邪恶。这里的文人画土正是代表了清朝封建统治者,他们大兴*,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也会引来祸殃;他们以八股文取士,天下出现了“万马齐喑”、令人窒息的沉寂局面。“斫”“删”“锄”,一字一箭,连连戳穿了产生病梅的社会原因,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狰狞面目。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扼*才的罪恶,作者还这样写道:“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僇(同“戮”)之”,“徒僇其心,僇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乙丙之际著议策九》)。只要出现了有才能的士或人,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就群起而督责、束缚,以至于摧残、扼杀他们。这就是斫正删密锄直,“以夭梅病梅”的具体内容,在这一层的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极大的悲愤。三是有些人助纣为虐的卑劣行径。这是帮凶者所为!要养出横斜、疏朗、弯曲的梅花,不是那些一般愚蠢的只知道赚钱的人凭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所能够办到的,于是“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强行地“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这里一连用六个动宾短语,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们,趋炎附势,投合其主子的意图,极尽扼*才之能事,他们采取各种摧残人才的卑劣手段,排斥刚正不阿之士,剪除大量有用之才,扼制新生力量,清洗正直忠良,阻遏蓬勃生气,豢养奸佞邪恶的小人。六个动词用得十分精当:“斫”字揭露他们对刚正廉洁人才的粗暴排斥,“删”字暗喻大批有用人才遭到严重抑制,“夭”字象征新生力量惨遭扼杀,“锄”字比喻大量耿直忠良之士遭到清洗,“遏”字指蛮横地遏制、压抑人才蓬勃的朝气;而“养”字栩栩如生地勾画出封建统治阶级豢养、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恶用心。从而强烈地谴责、抨击了封建统治者摧残、戕贼人才的罪恶。“江浙之梅皆病”正是“斫”“删”“夭”“锄”“遏”等罪恶行径所造成的后果。这句照应开头,“江浙之梅”是总括“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的文意;“皆病”点明受害面极广,病梅之多——这是“文人画士”戕害的恶果。于是笔锋直指文人画士:“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祸”“烈”总结了人才受害之惨。“江浙之梅皆病”,且“烈至此”,正是《己亥杂诗》中作者所写的“万马齐暗究可哀”,清王朝扼*才,到处是死气沉沉的局面。段末一叹,作者无限同情,满怀愤慨,无情地痛斥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

  前面第一段揭示出了病梅的社会根源之后,第二段就写自己疗梅的经过和期望。“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紧扣上文“江浙之梅皆病”;“无一完者”,紧扣上文“文人画土之祸之烈至此哉”,哀怜、义愤之情洋溢、迸发,回肠荡气,自然引出“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惨遭扼杀而痛心疾首。如泣如诉的语言,同情、愤激的情调,令读者“心有灵犀一点通”,激起了共鸣。作者俯视了病梅产生的社会现实,又洞察到产生病梅的社会根由,并不消极、低沉,而是“予购三百盆”,“誓疗之”,行动何等果敢,态度何等积极,语言何等深沉。“疗”梅的方法是“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纵之顺之”,就是要破除封建统治对人才的束缚,让人才获得自由发展,个性得到*。“毁其盆”,“解其棕缚”,就是要摧毁封建统治禁锢人才的精神枷锁。“必复之全之”,就是一定要让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各种人才都能人尽其才。这里吐露了作者要求个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心声。作者“疗梅”的描写,曲折地反映了他对于残酷统治的愤慨和要求改革的迫切,以及对个性*的强烈渴望。从遣词造句看,句式简短,节奏急促,笔力遒劲,让读者感受到“疗梅”急不可待,决心不可动摇。“购”“疗”“纵”“顺”“毁”“解”“复”“全”等动词写出了一系列疗梅的行动及其决心,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专制主义压抑、束缚的满腔义愤和对抗现实社会中专制淫威的斗争激情。“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旗帜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斗争决心。“予本非文人画土”,表明与他们不是同流人物,也不同流合污。“甘受诟厉”,表现了敢于面对社会现实,针砭时弊,毫不畏惧,不怕打击,不怕迫害,决心与封建统治阶级斗争的思想。“辟病梅之馆”,点明题旨,收束前文。

  文章前两段,由写病梅到写病梅之馆。最后一段,

  写疗梅的心志。用“呜呼”这一叹词引出议论。“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照应前文江浙病梅之多,期望有很多空暇的时间,空闲的田地。实际是慨叹自己暇日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遭受扼杀的局面,所以用反问句式“安得使予……也哉”来抒写“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的心志。末尾这一叹,以议论方式充分表现出作者坚持斗争的志向。

  龚自珍是我国19世纪上半期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生活的年代(清朝嘉庆、道光)是*封建社会日趋解体、没落,面临崩溃,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渡时代的开始阶段。在这一历史新阶段,资产阶级刚从封建主义的土壤中露出一点嫩芽。他对封建国家的新危机,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思想带有极大的叛逆性。他以一种特有的敏锐的眼光观察现实,把文学创作与“当今之务”联系起来,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表现了对清王朝腐败政治的不满,对于官僚的庸碌而不思振作的厌恶,对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并发出改革的呼声,提出改良的主张。他首开近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讥切时政,诋诽专制”的风气;追求个性*成了他诗文中的特有情调。《病梅馆记》是在这方面写得最动人而出色的散文精品。这篇议论小品文,以小见大,通过植梅的生活琐事,反映了作者在专制主义的压制和束缚之下,渴望人格的自由、求得精神*的思想。文章中“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就是要让梅树获得自由的舒展,勃发而健康地生长,反映了他对残酷统治的愤慨和要求改革的迫切。作者身处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的时代,封建统治阶级以*、八股文扼杀一切聪明才智,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万马齐暗”的阴云笼罩着全国大地。作者眼见到清王朝现实统治为“日之将夕”,在《病梅馆记》中,他借梅喻人议政,强烈要求改革政治,摆脱摧残人性的专制淫威,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病梅之所以病,原因是斫伤了它的天性,梅树应该以它蓬勃的生机,以它的自然形态健康生长,这样才符合于自然物理的个性。作者的这个思想认识正是他与束缚个性的现实社会对抗的表现。

  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社会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是龚白珍中年以后作品的重要部分。他的散文,无论写什么题材,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从全局着眼,从政治、社会的高度看问题,作客观的、公正的对于现实政治、社会的批判,因而一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于*战争前夕(1839年,作者48岁)的《病梅馆记》,篇幅不到三百字,其思想内容深刻的原因就在于此。

  适应其思想内容表达上的需要,文章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也非常特殊。《病梅馆记》采用小品文样式,运用以梅喻人,借题发挥、托梅议政的曲笔,透过植梅、养梅、品梅、疗梅的生活琐事,由小见大,表现了破除封建束缚,追求个性*的鲜明政治观点和主张。文章段段写梅,处处写梅,通篇写梅,产梅之地、夭梅之由、叹梅之病、疗梅之志、疗梅之法,层层写来,有叙有议,每一段,每一层,都影射腐朽的现实政治,矛头指向专制主义严酷的思想统治,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压制、摧残的罪行,表达丁作者要求改革政治,砸掉禁锢人才的精神桎梏和追求个性*的迫切愿望,反映了在封建统治下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的反抗情绪和改革时政的要求。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参与编修《四库全书》。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地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刘大櫆,刘大櫆师承方苞,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姚鼐是刘大櫆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实际上是以“考据”“辞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

  三、整体把握

  1、听课文录音,正音。

  2、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等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4、理清思路:

  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

  明确:第1段:地理位置。

  第2段:登山经过。

  第3段:日出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习第一段

  (一)齐读

  (二)指名口译

  (三)重点字词讲解

  (四)品读

  1、汶水、济水怎样分流?

  “泰山之阳,……阳谷皆入济”。首先介绍泰山突兀于汶、济二水之间,山南有汶水潺潺西流,山北有济水淙淙东去,“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点出万壑争流的景象,名山傍水,分外壮观。

  2、古长城在哪里?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这句既点出古长城在泰山南北山谷的分界处,成为两水分界线,又写出泰山形势之险,依山筑城。

  3、作者怎样介绍日观峰?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以古长城为参照物写日观峰,既点明泰山最高点,也为这次泰山之行树起了一块指路牌。

  4、给第一段图画命名。

  泰山地理概貌图。犹如电影的远景镜头,又如绘画中的鸟瞰图。作者用由面(两水)到线(古长城)再到点(日观峰)的写法,为后文的叙述设下伏笔。

  (五)背诵第一段

  二、研习第二段

  (一)齐读

  (二)指名口译

  (三)重点字词讲解

  (四)品读

  1、全段由几幅画组成?根据画面划分层次。(三幅)

  2、为第一幅画命名:旅游路线图。

  3、划出自京师至泰安的有关动词,品味其作用。

  “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生动。“乘风雪”乃全文点睛之笔,作者悄悄埋下一条贯穿全文的伏线,为登山之难,游兴之豪创造了条件。

  “历”“穿”“越”“至”,一气读来感到作者不辞旅途漫长、行程艰辛,顶风冒雪,由远而近,快速行进,归返自然,纵情登山。其游兴之豪,向往之切溢于言表。

  4、为第二幅画命名:登临泰山图。

  5、划出登山的时间及自山麓至山顶的途径。

  时间: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点明节令,为下文作铺垫。

  登山路线: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6、请用一个字概括途中景象特点,并说明是如何在文中体现的?

  险。①崖限当道,世谓天门;②雾重冰坚,磴滑难攀。

  7、为第三幅画命名:泰山夕照图。

  8、登山固然艰难,但登上极顶,那陡然呈现的气象万千的景色,又激动着姚鼐的心。作者用落日、青山、流水、白雪、城郭组成一幅其妙无比的泰山夕照图,尺幅千里呼之欲出。你能把这幅瑰丽的风景画描述出来吗?(学生自由朗读,描述画面)

  座座青苍的山峰,身披皑皑的白雪,银光照亮了南天,苍山与白雪相互衬托,雪光与日光交相辉映,凭高俯瞰,远处古老的泰安城郭恬静地沐浴着夕阳的余辉,汶水和徂徕山相依拥抱,宛如自然天成的山水图画,环绕山间的云雾宛如轻柔的腰带在飘荡,朦朦胧胧,恍恍惚惚,似动非动,别具风味。

  9、你认为这幅风景画中哪些词语用得精妙?

  苍山负雪: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由被动变为主动,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使人想象到苍山宛如一位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巨人,匍伏在那里,银装素裹,富有神韵。

  明烛天南:“烛”是一种光化反应。晴日直射雪山,雪山又把吸收的光能反射天南,绘出积雪映照南面天空的夺目光彩,呈现出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

  半山居雾:一个“居”字,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静谧,而且增强了山间云雾缭绕不绝的高峻之感,创造出云雾全然凝滞不动的静穆而奇妙的境界。

  这几个词写出了山静中的动态,雾动中的表态。

  (五)背诵第二段。

  三、作业

  检查课后练习完成情况。

  第三课时

  一、研习第三段

  (一)齐读

  (二)指名口译

  (三)重点字词讲解

  (四)品读

  1、画出时间词语以及对应的景象变化。

  2、这段主要写什么?为这幅画命名。与夕照图相比有何不同?

  泰山观日出。作者描绘了一幅无比壮丽的泰山日出图。

  如果说夕照图画面明净,色彩柔和,景象恬静,充满阴柔之美,那么这幅日出图则色泽炽烈,气势雄阔,生机勃勃,对比映衬之下,足见其阳刚之美。

  3、作者写了哪些自然景观?重点写了什么?

  写了大风、积雪、云雾、雪峰、朝霞、太阳、大海、远山,重点写日出时“极天”的变化。

  4、作者的观察顺序、描写顺序各是怎样的?

  观察顺序:

  由暗到明(稍见云中……→正赤如丹…… )

  同近到远(自足下……→极天云一线异色)

  由东到西(亭东……→回视日观以西峰)

  描写顺序:

  日出之前(大风、积雪、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日出之时(一线异色、五彩、正赤如丹、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之后(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5、品味作者描写日出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写法。

  示例:写日出之前的情景,“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云雾弥漫,不但写出“风扬积雪”的视觉,而且写出了“击面”的触觉。“扬”“击”二字把劲急的风力描绘得十分突出。风力之急,气候之寒,积雪之多,使人感同身受。

  以摴蒱比喻雪中的远山,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如摴蒱。作者抓住远山又白又小的形、色特点,显得十分贴切。再从这一判断句式来看,作者先写直觉(像何物),进而判断出实际是什么(山也),完全符合观察的过程,显得十分真实。这是一幅云雾中的山的静态图。

  写日出之时的景观,着重观察描绘日出前后色彩的变化。以静衬动,是一幅流动着色彩美的动态图。从“一线异色”到“须臾成五彩”到“正赤如丹”“红光动摇承之”,写出了倏忽万变的壮美景象。一个“承”字,把旭日写得仿佛有一双巨手轻托着徐徐上升,又以汹涌着、摇动着、充满无穷生命力的红光为衬托,情景愈加显得奇丽。紧接一句“或曰:此东海也”,好像是谁突然发现,惊呼了一声,引发了我们对日出的壮观景象进行想象:原来太阳是从一片红光闪耀,涵澹澎湃的东海之中升起来的,难怪它是那样的绚丽,热烈,浑圆。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作者由东而西,由高到低,写晨曦中山峰绚丽多姿,是一幅奇异的立体风光图。没有一个字写冰雪,却使我们能够从它的形象中想象到。而“或得日,或否”的山峰,尽管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皆若偻”。课文注释多说一句“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是有道理的,这里以群山有如臣服于下、敬礼膜拜的姿态来反衬泰山的“五岳独尊”的巍峨气概,也使日出景象显得更加庄严。

  (五)背诵第三段

  二、研习第四段

  (一)齐读

  (二)指名口译

  (三)重点字词讲解

  (四)品读

  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为这幅画命名。

  写泰山的人文景观。提到点缀于日观亭附近或下山路上的建筑和石刻等名胜古迹,可说是一幅日观峰古迹图。大凡作山水画,既要有山有水,还要有人物,又要点缀一些屋宇和其它,这里简要介绍一些泰山的建筑和古迹,既增强了游记的知识性,也有助于表现历史悠久的泰山的个性特征和整体风貌。

  (五)背诵第四段

  三、研习第五、六段

  (一)齐读

  (二)指名口译

  (三)重点字词讲解

  (四)品读

  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为这幅画命名。

  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作者以“三多”“三少”“三无”,用简明的文字,扣住时令,概括出泰山石多松多的高山特色,同时也以此写出泰山之冬的特殊景观:石峰峻峭,青松苍劲,冰雪覆盖,鸟兽飞绝。这种静美,给我们以和谐的色调感。游览结束之时,作者又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泰山之冬印象图,这幅图画,犹如风光影片的结尾,最后再给你一瞥全貌,虽无细部刻划,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总体印象。

  (五)背诵第五、六段

  四、全文总结。

  伴随整个游程,贯串全文主要景物的是雪,起笔于“风雪”,结笔于“冰雪”,“雪”构成连贯全文的一条线索,是映衬全文的主要色彩,起着重要的对比和渲染作用。“自京师乘风雪”,为这次登临泰山之行抹上了一层浑茫苍莽的色彩,衬示出此行的非同寻常。登上山顶之后,“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苍的山岭蒙上一层厚雪,发出晶莹的白光,照亮了南天,照出了作者高阔的视野。与高山雪光对照的则是“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展现出一幅高山雪霁,斜阳染丹,城郭山水历历可见的壮丽景象,一切都笼罩在明亮的雪光之中。而“大风扬积雪击面”,风能扬积雪,说明风力之大,积雪能够击面,进一步强化风力劲急,积雪之多,日出前的气侯之寒。而日出之后的山峰所呈现出的“绛皓驳色”,对比强烈,色彩鲜明。文章末尾的“积雪与人膝齐”,再一次突出日观峰的高耸凛寒,仿佛连空气也冻结了。一片晶莹的色彩融染始终,营造出一种高迥洁净的境界,而白雪的冰清玉洁,更映衬出作者内心的明净,不同凡俗的崇高和磊落襟怀。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取一观察点,描写日出。

  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语解释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1)阳谷皆入汶(古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阳。今义:阳光;表面上)

  (2)世皆谓之天门云(古义:语气助词。今义:云彩)

  (3)至于泰安(古义: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起一件事情)

  (4)是月丁未(古义:这,此。今义:判断词)

  (5)戊申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

  (6)多*方(古义:方方正正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3、通假字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通“于”,在,在……的时候)

  (2)须臾成五采(“采”通“彩”)

  (3)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

  (4)少圜(“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

  二、词类活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照)

  2、汶水西流(西,方位名词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西)

  3、济水东流(东,方位词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东)

  三、文言句式

  l、判断句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者,……也”表判断)

  (2)余所不至也(“也”表判断)

  (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皆”表判断)

  2、省略句

  (1)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省略主语:余)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宾语省略主语:雪。“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

  (3)生石罅(“生”前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

  (4)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环水”)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龚自珍和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鉴赏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品味本文准确、形象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重点、难点】

  托物言志:以梅喻人、托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地表情达意。

  语言揣摩。

  【解决办法】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散文,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寓意深刻。由于学生与那个时代相隔很远,理解文章的寓意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可先从两个方面人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首先,可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引出本文,用诗中所表现的主题托出本文的寓意。其次,可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思想及其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要表现的主题。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看看这样的特点与作者感情的抒发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

  【学生活动】

  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理解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二、导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病梅馆记》。

  三、范读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

  四、诵读

  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五、疏解

  理解语言表层意思,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文章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有些人评价梅的美丑,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作者开始详细分析病梅产生的缘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虽然“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是,一“未可明诏大号”;二不能让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三,从客观上说又不能“以其智力为也”。所以,他们只好通过第四个途径了。于是,他们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鬻梅者”,斫正,删密,锄直,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

  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予购三百盆”而“誓疗之”,可见其行动的果断;“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可见其成功的誓言;“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可见其坚持到底的决心。

  第三段,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

  教学时可用问题引导:

  1.课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这样说:“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按]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此句前冒号的作用,并明确:冒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说明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所造成的恶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来赚大钱,而这种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就必然导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恶果。

  2.为什么有人会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让其赚大钱呢?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是什么?

  ——因为文人画士喜欢“夭梅病梅”却不敢“明诏大号”地用此时尚去“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内容?

  ——它的,它们的。文中有具体的内容,如:“或曰:……密则无态。”

  4.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的表现是什么?

  ——泣疗贮

  [按]此问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辨析筛选的方法选出上述三个字,并明确: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疗救梅、保护梅的行动和决心,其行其志令人称许。

  5.从文中看,作者疗梅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纵、顺、毁、解、复、全(板书)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记病梅馆的?

  ——是社会方面对梅的摧残、扭曲;一是作者对梅的哀痛、疗救。这正是全文的基本内容。

  六、熟读

  学生熟读成诵。

  七、作业

  1.辨析下面多义词的词义。(课后练习二)

  [使]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让,命令)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驱使)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派,命令)

  [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重病)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有病)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解]

  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解下)

  后虽经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解释)

  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明白,理解)

  太后之色少解(缓和)

  [本]

  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本)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根本,基础)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考察,推究)

  [穷]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使穷尽,用尽)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完结.终了)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得志)

  2.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感受理解。

  二、理解托物言志

  1.本文句句说梅,有没有言外之意?

  本文表面上句句说梅,实际上却是以梅喻人,字字句句抨击时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而以病梅为美,以至使梅花受到摧残,影射统治阶级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丑恶行径。“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暗示的正是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他们根据主子的意图,奔走效劳,以压制人才为业。斫正、删密、锄直,这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才的恶劣手段;他们攻击、陷害那些正直不阿、有才能、有骨气、具有蓬勃生气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旁条”和生机窒息的枯干残枝,亦即屈曲、邪佞和死气沉沉的奴才、庸才。作者“购三百盆”,“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被扼杀而痛哭,无限悲愤之中显示了对被扼杀的人才的深厚同情。“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就是说要破除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束缚、扼制,让人们的才能获得自由发展。“必复之全之”,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这正反映了作者要求个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本文表面写梅,实际是借梅议政,通过写梅来曲折地抨击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篇文章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的。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已亥杂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形象的表层意义和言外之意:

  梅 人才

  病梅 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文人画士 封建统治者

  品梅标准:曲、欹、疏 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

  摧残梅的手段:绳、夭、病、斫、删、锄、养、遏 束缚人才思想、屠杀正直之士、豢养奸邪小人、扼杀新生力量)

  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 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

  疗梅的措施:购、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 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

  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 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

  3.抽查课后练习一的完成情况。

  根据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引用的话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说“固也”?)

  三句引用的话,表面是说明一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实际上是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他们扼杀那些有才能、有骨气的正直的人,专门选用那些邪佞、毫无生气的庸才。

  “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的让步转折关系:先退一步,暂且承认有的人是有那么一种对梅的审美观,然后逐步转入作者要表达的同这引用的话相反的意思,直揭“文人画土”利用这种审美观的险恶用心和摧残梅花的罪恶行径。

  (2)这里,“明告鬻梅者”的人实际正是文入画士的帮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斫其正……遏其生气”,这些残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才的卑鄙伎俩,他们迫害有才能、有作为、有骨气的人才,所企求的则是一些卑鄙无耻、唯唯诺诺的奴才。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这几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呜呼!安得使子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这段话寄托了作者什么理想?)

  ——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事实上,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只做过小京官,而且受到权贵的歧视和排挤,自己的才能都无法施展,更不要说解除全国人才所遭受的扼制了。因此,他只能以感叹作结。但是,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为不容于封建统治阶级,会受到他们的攻击和迫害,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迎接斗争,衬托出他坚定地追求个性*的政治理想。

  5.作者为什么采用隐晦的手法?

  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促进学生理解。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之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敏锐地预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机,对统治阶级扼*才、禁锢思想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强烈地呼吁社会改革与个性*,殷切地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扫除“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病梅馆记》就写作于这样一个时代。

  三、鉴赏语言

  本文用词十分准确、形象。如谈到一些人对梅的审美观时,用“曲”和“直”,“欹”和“正”,“疏”和“密”六个形容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手段,作者用了“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语言十分精当:“斫”字揭露他们对正直人才的粗暴摧残;“养”字形象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豢养奸佞小人的不良居心;“删”字暗喻大批人才遭到压抑迫害;“夭”字象征新生力量被扼杀;“锄”字直喻大量正直忠贞之士遭清洗;“遏”字指不让人才发扬蓬勃的朝气。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主要是通过“纵”“顺”“毁”“解”和“复”“全”“贮”这些准确而精练的动词表现出来的,这一连串动词显示的是一系列行动,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满腔悲愤和战斗激情。

  本文还用了许多整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抒情色彩。比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几句形成排比,一气呵成地写出了那些人的评梅标准。又如:“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这几个整齐的句子,写尽了统治者扼*才的种种手段,也蕴含着作者的满腔悲愤。

  让学生欣赏自己喜欢的语句。

  四、作业

  课后练习三

  结合课文及相关诗句,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战斗意志。学生可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

  【资料】

  一、译文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产梅。有的人说:“梅以(枝干)曲折算作美,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算作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算作美,稠密了就没有美态。”固然如此。这些文入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号召,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的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梅的(枝干的)横斜、疏朗、曲折,又不是蠢蠢地追求金钱的人能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办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种偏嗜成瘾的情趣明白告诉卖梅的人,砍掉那端正的(枝条),培养那横斜的枝条,删掉那些繁密的(枝条),使那些嫩枝弯曲,锄掉那些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这样)来谋求高价: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为病态的。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个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残的,没有一盆完好的。已经为它们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它们:放开它们,使它们顺着(天性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都种到地里,解掉它们棕绳的束缚;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恢复它们(的生机),保全它们(自然的形态)。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甘愿受到(他们的)辱骂,设立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唉!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存贮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光阴来治疗病梅呢!

  二、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现在浙江杭州)人。自幼展露才华,38岁中进士后在北京担任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等职。48岁辞官回南方。《病梅馆记》是归寓江苏昆山时所作。后来他先后在杭州*书院和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逝世于云阳书院。

  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生在清代“乾(隆)嘉(庆)盛世”的后期。当时清朝统治的衰败现象已日益显露。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支持林则徐查禁*。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同林则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义,也仍然为保守势力所不容,所以他一再遭受排挤打击。在北京辗转十年,都只是当小官,最后还被迫弃官回乡。但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以及后来都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

  龚自珍著述丰富,有散文三百多篇,诗词近八百首。在这几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他的散文大都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想,才气横溢,意气飞扬。他的诗词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要求改革的渴望,气势磅礴,色彩瑰丽。他的作品收在《龚定庵全集》里。

  三、课文赏析之一

  龚自珍生活在满清帝国腐朽没落、行将崩溃的时代。他敏锐地预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机,也看到了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因此切望革除弊政,复兴国家。对内,他主张改革农田占有、海疆通商、科举考试、币制等方面的陋规;对外,他主张坚决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甚至打算亲自去前线筹划抗英斗争。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安全,他也十分重视,提出过巩固西北边防的有远见的重要建议。他殷切地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材”,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力量的“风雷”,以扫荡“万马齐喑”的局面。当然,龚自珍的改革主张,还是想维护满清*的封建秩序,而不是对封建统治提出根本性的革除。况且,他的改良设想,也因保守派的反对和他自己所处的无权地位而难于实施。但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批判旧制度的勇气,还是应该肯定的。他的改良主义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对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龚自珍的创作成就以诗为最高,语言瑰丽、奇巧、多彩,内容大都表现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他的散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纵论古今,侧重于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由于当时思想统治的严酷和他所受的时代、阶级的局限,某些作品带有晦涩艰深的缺点。《病梅馆记》就是一篇针砭时弊而又寓意隐晦的小品散文。作者以托物取喻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全文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病梅”,后一部分写“疗梅”。文章开头,在简要叙述了梅的产地以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关于评梅的美丑标准的议论,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用犀利的文笔详写病梅的原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花“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又“未可明昭大号”,也不便号召种梅的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于是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花农,让花农们“斫其正,养其旁枝,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投“文入画士孤癖之隐”。正因为这样,弄得“江浙之梅皆病”了。作者面对所购置的三百盆病梅,足足哭了三天,决心要“疗之:纵之顺之”。他下定决心要“疗梅”了。他准备花五年时间使这些病梅“复之全之”,并且“甘受诟厉”,专辟一个病梅馆来调理疗养病梅。作者还表示,要是“多暇日”,“多闲田”,愿尽毕生的精力来疗治江浙一带大量的病梅。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句句说梅,没有一句题外的话,而实际上却是以写梅为名,以喻人为实,字字句句讥切时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偏爱病态的梅,致使梅花受到严重摧残为例,影射满清王朝施行严酷的思想禁锢,摧残人才的罪恶行径。那“文人画土孤癖之隐”,正暗指封建统治者这种见不得人的私心;他斫直,删密,锄正,暗示出这些封建统治者是怎样残酷地迫害有才能、想作为、有骨气的人才的。他们所企求的是一些顽钝无耻、冥顽不灵、唯唯诺诺的奴才,以维持那黑暗腐朽、摇摇欲坠的*统治,这就是他们认为梅花以曲、欹、疏为美的真实意思。关于这一些,龚自珍在他的《乙丙之际著议第九》一文里明确地作过正面说明,他指出到了“衰世”,“才土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不管是士子还是一般老百姓,只要你有才能,想作为,就要受到迫害。他在另一篇文章,《古史钩沉论一》中进一步指出,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黑暗统治,是决不让有才能的人有所作为的,他们“去人之廉以快号令,去人之耻以崇高其身,一人为刚,万夫为柔”,竭力摧毁人们的廉耻,让天下人服服帖帖地做他们的奴才。所以说,这篇《病梅馆记》,作者只不过是托物喻人,借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罢了。

  作者决心疗梅、救梅,使梅花得以自然发展,这就表示了他对于被侮辱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和他那种正视现实,渴望冲破黑暗时代的战斗情绪。然而,龚自珍是清醒地估计到自己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要疗治“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的宏愿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文章以感叹作结,发出深沉的感慨。

  (节选自方铭、阮显忠编《古代散文选析》,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四、课文赏析之二

  《病梅馆记》作于1839年(据吴昌绶《定庵年谱》,为道光十九年)。这是一篇作者返回故里杭州为自己新辟梅园命名“病梅馆”而作的散文。题目又名《疗梅说》。

  从题目字面上看,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十分醒目,引起读者深思。文章这样定题说明作者“歌泣无端字字真”,是有的放矢、有感而发的。“记”是记事文体的一种,更见本文所写内容的真实。从文章内涵来看,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对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以及庸俗现象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追求个性*和要求变革的进步思想作了真切的反映,是一篇语含“酸辣”的十分精彩的小品文。

  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剖析产生病梅的根由。第二段,表明自己疗梅的行动和决心。第三段,抒写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

  开头从梅的产地人题,列举出江宁的龙蟠,苏州的邓尉、杭州的西溪,都盛产著称于世的梅花,引出叙议的对象。在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古代历来以青松、翠竹、白梅、黄菊等具有自然天性的事物来比喻志士仁人,以它们的苍劲、坚韧、俊俏、雅洁的特性来比喻人的坚贞、高洁的品格。这里自然是以梅喻人,托物言志,喻意深刻,富有韵味和情致。“皆产梅”,一字“皆”,既说梅分布之广,又说梅产地之多,暗喻天下人才不可胜数,江浙一带尤为人才济济,为下文“江浙之梅皆病”先垫一笔。这里,作者调动读者的艺术知觉去回味这点石成金之笔。鲁枢元在《作家的艺术知觉与心理定势》一文中这样说过:“优秀的作品,字里行间似乎包含着诉之不尽的意蕴和情致,一个词就是一个表象,一句话就是一个意象,一段话就是一种意境,作家仿佛把生活中的有关经验、意绪、思维、情趣全部浓缩在作品之中了,这样的作品令人陶醉,令人回味无穷。”本文起手就把读者置人一片梅林之中,包含“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意蕴。先写梅的产地,也为全文的叙议打下了基础。下文接着从三个方面层次清楚地分析了病梅产生的缘由。一是有些人以陈腐的审美情趣和赏梅观点去品梅。这些人认为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而“直则无姿”“正则无景”“密则无态”,以他们的好恶作为品梅的标准。这里用“曲”和“真”、“欹”和“正”、“疏”和“密”六个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摆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观:曲、欹、疏为美,直、正、密为丑。这里显然是托梅写人,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专制,实行严酷的思维统治,戕害刚正、忠贞、富有朝气的人才,钳制人们成为屈曲、奸邪、蝇营狗苟、唯唯诺诺的庸才和奴才。作者人木三分地揭露了产生病梅的黑暗社会现实。二是文人画士正是以上述品梅观点来夭梅、病梅的。文中写道,这些封建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说明他们有见不得人的意图,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以绳天下之梅”,才是他们的本意。他们就是要把“曲”“欹”“疏”作为标准,而将“天下之梅”“斫直”“删密”“锄正”,以达到他们“夭梅”“病梅”的罪恶目的。寥寥数语,严正地揭露和批判了文人画士的居心不善、用意邪恶。这里的文人画土正是代表了清朝封建统治者,他们大兴*,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也会引来祸殃;他们以八股文取士,天下出现了“万马齐喑”、令人窒息的沉寂局面。“斫”“删”“锄”,一字一箭,连连戳穿了产生病梅的社会原因,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狰狞面目。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扼*才的罪恶,作者还这样写道:“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僇(同“戮”)之”,“徒僇其心,僇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乙丙之际著议策九》)。只要出现了有才能的士或人,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就群起而督责、束缚,以至于摧残、扼杀他们。这就是斫正删密锄直,“以夭梅病梅”的具体内容,在这一层的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极大的悲愤。三是有些人助纣为虐的卑劣行径。这是帮凶者所为!要养出横斜、疏朗、弯曲的梅花,不是那些一般愚蠢的只知道赚钱的人凭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所能够办到的,于是“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强行地“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这里一连用六个动宾短语,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们,趋炎附势,投合其主子的意图,极尽扼*才之能事,他们采取各种摧残人才的卑劣手段,排斥刚正不阿之士,剪除大量有用之才,扼制新生力量,清洗正直忠良,阻遏蓬勃生气,豢养奸佞邪恶的小人。六个动词用得十分精当:“斫”字揭露他们对刚正廉洁人才的粗暴排斥,“删”字暗喻大批有用人才遭到严重抑制,“夭”字象征新生力量惨遭扼杀,“锄”字比喻大量耿直忠良之士遭到清洗,“遏”字指蛮横地遏制、压抑人才蓬勃的朝气;而“养”字栩栩如生地勾画出封建统治阶级豢养、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恶用心。从而强烈地谴责、抨击了封建统治者摧残、戕贼人才的罪恶。“江浙之梅皆病”正是“斫”“删”“夭”“锄”“遏”等罪恶行径所造成的后果。这句照应开头,“江浙之梅”是总括“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的文意;“皆病”点明受害面极广,病梅之多——这是“文人画士”戕害的恶果。于是笔锋直指文人画士:“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祸”“烈”总结了人才受害之惨。“江浙之梅皆病”,且“烈至此”,正是《己亥杂诗》中作者所写的“万马齐暗究可哀”,清王朝扼*才,到处是死气沉沉的局面。段末一叹,作者无限同情,满怀愤慨,无情地痛斥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

  前面第一段揭示出了病梅的社会根源之后,第二段就写自己疗梅的经过和期望。“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紧扣上文“江浙之梅皆病”;“无一完者”,紧扣上文“文人画土之祸之烈至此哉”,哀怜、义愤之情洋溢、迸发,回肠荡气,自然引出“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惨遭扼杀而痛心疾首。如泣如诉的语言,同情、愤激的情调,令读者“心有灵犀一点通”,激起了共鸣。作者俯视了病梅产生的社会现实,又洞察到产生病梅的社会根由,并不消极、低沉,而是“予购三百盆”,“誓疗之”,行动何等果敢,态度何等积极,语言何等深沉。“疗”梅的方法是“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纵之顺之”,就是要破除封建统治对人才的束缚,让人才获得自由发展,个性得到*。“毁其盆”,“解其棕缚”,就是要摧毁封建统治禁锢人才的精神枷锁。“必复之全之”,就是一定要让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各种人才都能人尽其才。这里吐露了作者要求个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心声。作者“疗梅”的描写,曲折地反映了他对于残酷统治的愤慨和要求改革的迫切,以及对个性*的强烈渴望。从遣词造句看,句式简短,节奏急促,笔力遒劲,让读者感受到“疗梅”急不可待,决心不可动摇。“购”“疗”“纵”“顺”“毁”“解”“复”“全”等动词写出了一系列疗梅的行动及其决心,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专制主义压抑、束缚的满腔义愤和对抗现实社会中专制淫威的斗争激情。“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旗帜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斗争决心。“予本非文人画土”,表明与他们不是同流人物,也不同流合污。“甘受诟厉”,表现了敢于面对社会现实,针砭时弊,毫不畏惧,不怕打击,不怕迫害,决心与封建统治阶级斗争的思想。“辟病梅之馆”,点明题旨,收束前文。

  文章前两段,由写病梅到写病梅之馆。最后一段,

  写疗梅的心志。用“呜呼”这一叹词引出议论。“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照应前文江浙病梅之多,期望有很多空暇的时间,空闲的田地。实际是慨叹自己暇日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遭受扼杀的局面,所以用反问句式“安得使予……也哉”来抒写“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的心志。末尾这一叹,以议论方式充分表现出作者坚持斗争的志向。

  龚自珍是我国19世纪上半期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生活的年代(清朝嘉庆、道光)是*封建社会日趋解体、没落,面临崩溃,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渡时代的开始阶段。在这一历史新阶段,资产阶级刚从封建主义的土壤中露出一点嫩芽。他对封建国家的新危机,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思想带有极大的叛逆性。他以一种特有的敏锐的眼光观察现实,把文学创作与“当今之务”联系起来,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表现了对清王朝腐败政治的不满,对于官僚的庸碌而不思振作的厌恶,对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并发出改革的呼声,提出改良的主张。他首开近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讥切时政,诋诽专制”的风气;追求个性*成了他诗文中的特有情调。《病梅馆记》是在这方面写得最动人而出色的散文精品。这篇议论小品文,以小见大,通过植梅的生活琐事,反映了作者在专制主义的压制和束缚之下,渴望人格的自由、求得精神*的思想。文章中“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就是要让梅树获得自由的舒展,勃发而健康地生长,反映了他对残酷统治的愤慨和要求改革的迫切。作者身处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的时代,封建统治阶级以*、八股文扼杀一切聪明才智,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万马齐暗”的阴云笼罩着全国大地。作者眼见到清王朝现实统治为“日之将夕”,在《病梅馆记》中,他借梅喻人议政,强烈要求改革政治,摆脱摧残人性的专制淫威,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病梅之所以病,原因是斫伤了它的天性,梅树应该以它蓬勃的生机,以它的自然形态健康生长,这样才符合于自然物理的个性。作者的这个思想认识正是他与束缚个性的现实社会对抗的表现。

  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社会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是龚白珍中年以后作品的重要部分。他的散文,无论写什么题材,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从全局着眼,从政治、社会的高度看问题,作客观的、公正的对于现实政治、社会的批判,因而一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于*战争前夕(1839年,作者48岁)的《病梅馆记》,篇幅不到三百字,其思想内容深刻的原因就在于此。

  适应其思想内容表达上的需要,文章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也非常特殊。《病梅馆记》采用小品文样式,运用以梅喻人,借题发挥、托梅议政的曲笔,透过植梅、养梅、品梅、疗梅的生活琐事,由小见大,表现了破除封建束缚,追求个性*的鲜明政治观点和主张。文章段段写梅,处处写梅,通篇写梅,产梅之地、夭梅之由、叹梅之病、疗梅之志、疗梅之法,层层写来,有叙有议,每一段,每一层,都影射腐朽的现实政治,矛头指向专制主义严酷的思想统治,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压制、摧残的罪行,表达丁作者要求改革政治,砸掉禁锢人才的精神桎梏和追求个性*的迫切愿望,反映了在封建统治下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的反抗情绪和改革时政的要求。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4

  〔设计说明〕

  文言文教学是高一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学习兴趣受到影响。而对文言文的浓厚兴趣恰恰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和保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更是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设计就是想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读懂课文,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设计提要〕

  本设计根据各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一段:画图法 第二段:导游法 第三段:描述法 第四、五段:摘要法 第六段:讲解法

  〔实施步骤〕

  一、预习

  1、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

  2、在课文疑难处打上记号。

  3、初步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

  二、学习第一段

  每大组推举一名代表上台,根据第一段内容在黑板上画出详图。

  画完后比一比,哪一组的代表画得最好。

  各组的学生都可以为本组上台的代表提供帮助和参考意见。

  〖说明〗本段有“阴”“阳”“东”“西”“南北”等表方位的词,有“汶水”“济水”“谷”“古长城”“日观峰”等表示地点的词,如果能准确画出详细示意图,就说明这一段读懂了,示意图上出现的问题也正是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多个示意图一比较,孰好孰差,谁对谁错,也就清楚了,教师再适时点拨,问题也就解决了,学习兴趣也激发起来了。

  三、学习第二段

  每两人一小组,分好工:一人根据第二段内容画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图,另一人根据登山路线图写出游览导游词,二人必须紧密配合。

  完成后,每大组抽一个小组上台演示:一人画一人讲(边画边讲)。教师根据情况作些提示或指导,最后讲评。

  〖说明〗此段是重点段,有叙述有描写,难点较多。画登山路线图着重熟悉作者所经过的地方:京师(起点)、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之限、泰安、泰山南麓、中谷、中岭、西谷、泰山巅、东谷、天门(终点);导游词着重解决登山时间、行走距离、登山情况、途中所见,以及适当的联想和想象。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读懂、读通,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四、学习第三段

  要求学生根据第三段的描写,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日出的情景,分别描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抽2—3人发言,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发言作出评论,教师作小结。

  〖说明〗此段是写得最好、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但作为文言文,今人读来稍嫌简略,加上学生这方面的经验不够,所以学生难以真正领会作者笔法的高超,通过联想和想象,调动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积累,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五、学习第四、五段

  要求学生从第四段中摘录出表现泰山人文景观的词语;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

  〖说明〗这两段没什么难点,不难读懂,但关系到游人对泰山的总体印象,不能忽视,用摘要法做一个总结,能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留下较深的印象。

  六、学习第六段

  教师介绍“桐城派”代表人物、文学成就及其艺术特征和风格,重点介绍本文作者姚鼐。

  〖说明〗有关作家生*创作及重要文学流派的知识是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

  七、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抓住特征巧妙烘托和语言简洁生动的特色。

  〖说明〗本文的艺术特色非常突出,在反复朗读和背诵中,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即可体会得到,不需过多讲解。

  八、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说明〗可适当补充一些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练习。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研习第三段

  (一)齐读。

  (二)指名口译。

  (三)重点字词讲解。

  (四)品读。

  1、画出时间词语以及对应的景象变化。

  2、这段主要写什么?为这幅画命名。与夕照图相比有何不同?

  泰山观日出。作者描绘了一幅无比壮丽的泰山日出图。

  如果说夕照图画面明净,色彩柔和,景象恬静,充满阴柔之美,那么这幅日出图则色泽炽烈,气势雄阔,生机勃勃,对比映衬之下,足见其阳刚之美。

  3、作者写了哪些自然景观?重点写了什么?

  写了大风、积雪、云雾、雪峰、朝霞、太阳、大海、远山,重点写日出时“极天”的变化。

  4、作者的观察顺序、描写顺序各是怎样的?

  观察顺序:

  由暗到明(稍见云中……→正赤如丹…… )

  同近到远(自足下……→极天云一线异色)

  由东到西(亭东……→回视日观以西峰)

  描写顺序:

  日出之前(大风、积雪、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日出之时(一线异色、五彩、正赤如丹、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之后(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5、品味作者描写日出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写法。

  示例:写日出之前的情景,“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云雾弥漫,不但写出“风扬积雪”的视觉,而且写出了“击面”的触觉。“扬”“击”二字把劲急的风力描绘得十分突出。风力之急,气候之寒,积雪之多,使人感同身受。

  以摴蒱比喻雪中的远山,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如摴蒱。作者抓住远山又白又小的形、色特点,显得十分贴切。再从这一判断句式来看,作者先写直觉(像何物),进而判断出实际是什么(山也),完全符合观察的过程,显得十分真实。这是一幅云雾中的山的静态图。

  写日出之时的景观,着重观察描绘日出前后色彩的变化。以静衬动,是一幅流动着色彩美的动态图。从“一线异色”到“须臾成五彩”到“正赤如丹”“红光动摇承之”,写出了倏忽万变的壮美景象。一个“承”字,把旭日写得仿佛有一双巨手轻托着徐徐上升,又以汹涌着、摇动着、充满无穷生命力的红光为衬托,情景愈加显得奇丽。紧接一句“或曰:此东海也”,好像是谁突然发现,惊呼了一声,引发了我们对日出的壮观景象进行想象:原来太阳是从一片红光闪耀,涵澹澎湃的东海之中升起来的,难怪它是那样的绚丽,热烈,浑圆。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作者由东而西,由高到低,写晨曦中山峰绚丽多姿,是一幅奇异的立体风光图。没有一个字写冰雪,却使我们能够从它的形象中想象到。而“或得日,或否”的山峰,尽管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皆若偻”。课文注释多说一句“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是有道理的,这里以群山有如臣服于下、敬礼膜拜的姿态来反衬泰山的“五岳独尊”的巍峨气概,也使日出景象显得更加庄严。

  (五)背诵第三段

  二、研习第四段

  (一)齐读。

  (二)指名口译。

  (三)重点字词讲解。

  (四)品读。

  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为这幅画命名。

  写泰山的人文景观。提到点缀于日观亭附近或下山路上的建筑和石刻等名胜古迹,可说是一幅日观峰古迹图。大凡作山水画,既要有山有水,还要有人物,又要点缀一些屋宇和其它,这里简要介绍一些泰山的建筑和古迹,既增强了游记的知识性,也有助于表现历史悠久的泰山的个性特征和整体风貌。

  (五)背诵第四段

  三、研习第五、六段

  (一)齐读。

  (二)指名口译。

  (三)重点字词讲解。

  (四)品读。

  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为这幅画命名。

  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作者以“三多”“三少”“三无”,用简明的文字,扣住时令,概括出泰山石多松多的高山特色,同时也以此写出泰山之冬的特殊景观:石峰峻峭,青松苍劲,冰雪覆盖,鸟兽飞绝。这种静美,给我们以和谐的色调感。游览结束之时,作者又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泰山之冬印象图,这幅图画,犹如风光影片的结尾,最后再给你一瞥全貌,虽无细部刻划,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总体印象。

  (五)背诵第五、六段

  四、全文总结。

  伴随整个游程,贯串全文主要景物的是雪,起笔于“风雪”,结笔于“冰雪”,“雪”构成连贯全文的一条线索,是映衬全文的主要色彩,起着重要的对比和渲染作用。“自京师乘风雪”,为这次登临泰山之行抹上了一层浑茫苍莽的色彩,衬示出此行的非同寻常。登上山顶之后,“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苍的山岭蒙上一层厚雪,发出晶莹的白光,照亮了南天,照出了作者高阔的视野。与高山雪光对照的则是“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

  展现出一幅高山雪霁,斜阳染丹,城郭山水历历可见的壮丽景象,一切都笼罩在明亮的雪光之中。而“大风扬积雪击面”,风能扬积雪,说明风力之大,积雪能够击面,进一步强化风力劲急,积雪之多,日出前的气侯之寒。而日出之后的山峰所呈现出的“绛皓驳色”,对比强烈,色彩鲜明。文章末尾的“积雪与人膝齐”,再一次突出日观峰的高耸凛寒,仿佛连空气也冻结了。一片晶莹的色彩融染始终,营造出一种高迥洁净的境界,而白雪的冰清玉洁,更映衬出作者内心的明净,不同凡俗的崇高和磊落襟怀。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取一观察点,描写日出。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参与编修《四库全书》。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地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刘大櫆,刘大櫆师承方苞,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姚鼐是刘大櫆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实际上是以“考据”“辞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

  三、整体把握

  1、听课文录音,正音。

  2、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等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4、理清思路:

  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

  明确:第1段:地理位置。

  第2段:登山经过。

  第3段:日出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习第一段

  (一)齐读

  (二)指名口译

  (三)重点字词讲解

  (四)品读

  1、汶水、济水怎样分流?

  “泰山之阳,……阳谷皆入济”。首先介绍泰山突兀于汶、济二水之间,山南有汶水潺潺西流,山北有济水淙淙东去,“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点出万壑争流的景象,名山傍水,分外壮观。

  2、古长城在哪里?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这句既点出古长城在泰山南北山谷的分界处,成为两水分界线,又写出泰山形势之险,依山筑城。

  3、作者怎样介绍日观峰?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以古长城为参照物写日观峰,既点明泰山最高点,也为这次泰山之行树起了一块指路牌。

  4、给第一段图画命名。

  泰山地理概貌图。犹如电影的远景镜头,又如绘画中的鸟瞰图。作者用由面(两水)到线(古长城)再到点(日观峰)的写法,为后文的叙述设下伏笔。

  (五)背诵第一段

  二、研习第二段

  (一)齐读

  (二)指名口译

  (三)重点字词讲解

  (四)品读

  1、全段由几幅画组成?根据画面划分层次。(三幅)

  2、为第一幅画命名:旅游路线图。

  3、划出自京师至泰安的有关动词,品味其作用。

  “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生动。“乘风雪”乃全文点睛之笔,作者悄悄埋下一条贯穿全文的伏线,为登山之难,游兴之豪创造了条件。

  “历”“穿”“越”“至”,一气读来感到作者不辞旅途漫长、行程艰辛,顶风冒雪,由远而近,快速行进,归返自然,纵情登山。其游兴之豪,向往之切溢于言表。

  4、为第二幅画命名:登临泰山图。

  5、划出登山的时间及自山麓至山顶的途径。

  时间: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点明节令,为下文作铺垫。

  登山路线: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6、请用一个字概括途中景象特点,并说明是如何在文中体现的?

  险。①崖限当道,世谓天门;②雾重冰坚,磴滑难攀。

  7、为第三幅画命名:泰山夕照图。

  8、登山固然艰难,但登上极顶,那陡然呈现的气象万千的景色,又激动着姚鼐的心。作者用落日、青山、流水、白雪、城郭组成一幅其妙无比的泰山夕照图,尺幅千里呼之欲出。你能把这幅瑰丽的风景画描述出来吗?(学生自由朗读,描述画面)

  座座青苍的山峰,身披皑皑的白雪,银光照亮了南天,苍山与白雪相互衬托,雪光与日光交相辉映,凭高俯瞰,远处古老的泰安城郭恬静地沐浴着夕阳的余辉,汶水和徂徕山相依拥抱,宛如自然天成的山水图画,环绕山间的云雾宛如轻柔的腰带在飘荡,朦朦胧胧,恍恍惚惚,似动非动,别具风味。

  9、你认为这幅风景画中哪些词语用得精妙?

  苍山负雪: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由被动变为主动,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使人想象到苍山宛如一位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巨人,匍伏在那里,银装素裹,富有神韵。

  明烛天南:“烛”是一种光化反应。晴日直射雪山,雪山又把吸收的光能反射天南,绘出积雪映照南面天空的夺目光彩,呈现出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

  半山居雾:一个“居”字,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静谧,而且增强了山间云雾缭绕不绝的高峻之感,创造出云雾全然凝滞不动的静穆而奇妙的境界。

  这几个词写出了山静中的动态,雾动中的表态。

  (五)背诵第二段。

  三、作业

  检查课后练习完成情况。

  第三课时

  一、研习第三段

  (一)齐读

  (二)指名口译

  (三)重点字词讲解

  (四)品读

  1、画出时间词语以及对应的景象变化。

  2、这段主要写什么?为这幅画命名。与夕照图相比有何不同?

  泰山观日出。作者描绘了一幅无比壮丽的泰山日出图。

  如果说夕照图画面明净,色彩柔和,景象恬静,充满阴柔之美,那么这幅日出图则色泽炽烈,气势雄阔,生机勃勃,对比映衬之下,足见其阳刚之美。

  3、作者写了哪些自然景观?重点写了什么?

  写了大风、积雪、云雾、雪峰、朝霞、太阳、大海、远山,重点写日出时“极天”的变化。

  4、作者的观察顺序、描写顺序各是怎样的?

  观察顺序:

  由暗到明(稍见云中……→正赤如丹…… )

  同近到远(自足下……→极天云一线异色)

  由东到西(亭东……→回视日观以西峰)

  描写顺序:

  日出之前(大风、积雪、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日出之时(一线异色、五彩、正赤如丹、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之后(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5、品味作者描写日出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写法。

  示例:写日出之前的情景,“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云雾弥漫,不但写出“风扬积雪”的视觉,而且写出了“击面”的触觉。“扬”“击”二字把劲急的风力描绘得十分突出。风力之急,气候之寒,积雪之多,使人感同身受。

  以摴蒱比喻雪中的远山,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如摴蒱。作者抓住远山又白又小的形、色特点,显得十分贴切。再从这一判断句式来看,作者先写直觉(像何物),进而判断出实际是什么(山也),完全符合观察的过程,显得十分真实。这是一幅云雾中的山的静态图。

  写日出之时的景观,着重观察描绘日出前后色彩的变化。以静衬动,是一幅流动着色彩美的动态图。从“一线异色”到“须臾成五彩”到“正赤如丹”“红光动摇承之”,写出了倏忽万变的壮美景象。一个“承”字,把旭日写得仿佛有一双巨手轻托着徐徐上升,又以汹涌着、摇动着、充满无穷生命力的红光为衬托,情景愈加显得奇丽。紧接一句“或曰:此东海也”,好像是谁突然发现,惊呼了一声,引发了我们对日出的壮观景象进行想象:原来太阳是从一片红光闪耀,涵澹澎湃的东海之中升起来的,难怪它是那样的绚丽,热烈,浑圆。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作者由东而西,由高到低,写晨曦中山峰绚丽多姿,是一幅奇异的立体风光图。没有一个字写冰雪,却使我们能够从它的形象中想象到。而“或得日,或否”的山峰,尽管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皆若偻”。课文注释多说一句“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是有道理的,这里以群山有如臣服于下、敬礼膜拜的姿态来反衬泰山的“五岳独尊”的巍峨气概,也使日出景象显得更加庄严。

  (五)背诵第三段

  二、研习第四段

  (一)齐读

  (二)指名口译

  (三)重点字词讲解

  (四)品读

  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为这幅画命名。

  写泰山的人文景观。提到点缀于日观亭附近或下山路上的建筑和石刻等名胜古迹,可说是一幅日观峰古迹图。大凡作山水画,既要有山有水,还要有人物,又要点缀一些屋宇和其它,这里简要介绍一些泰山的建筑和古迹,既增强了游记的知识性,也有助于表现历史悠久的泰山的个性特征和整体风貌。

  (五)背诵第四段

  三、研习第五、六段

  (一)齐读

  (二)指名口译

  (三)重点字词讲解

  (四)品读

  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为这幅画命名。

  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作者以“三多”“三少”“三无”,用简明的文字,扣住时令,概括出泰山石多松多的高山特色,同时也以此写出泰山之冬的特殊景观:石峰峻峭,青松苍劲,冰雪覆盖,鸟兽飞绝。这种静美,给我们以和谐的色调感。游览结束之时,作者又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泰山之冬印象图,这幅图画,犹如风光影片的结尾,最后再给你一瞥全貌,虽无细部刻划,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总体印象。

  (五)背诵第五、六段

  四、全文总结。

  伴随整个游程,贯串全文主要景物的是雪,起笔于“风雪”,结笔于“冰雪”,“雪”构成连贯全文的一条线索,是映衬全文的主要色彩,起着重要的对比和渲染作用。“自京师乘风雪”,为这次登临泰山之行抹上了一层浑茫苍莽的色彩,衬示出此行的非同寻常。登上山顶之后,“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苍的山岭蒙上一层厚雪,发出晶莹的白光,照亮了南天,照出了作者高阔的视野。与高山雪光对照的则是“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展现出一幅高山雪霁,斜阳染丹,城郭山水历历可见的壮丽景象,一切都笼罩在明亮的雪光之中。而“大风扬积雪击面”,风能扬积雪,说明风力之大,积雪能够击面,进一步强化风力劲急,积雪之多,日出前的气侯之寒。而日出之后的山峰所呈现出的“绛皓驳色”,对比强烈,色彩鲜明。文章末尾的“积雪与人膝齐”,再一次突出日观峰的高耸凛寒,仿佛连空气也冻结了。一片晶莹的色彩融染始终,营造出一种高迥洁净的境界,而白雪的冰清玉洁,更映衬出作者内心的明净,不同凡俗的崇高和磊落襟怀。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取一观察点,描写日出。

  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语解释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1)阳谷皆入汶(古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阳。今义:阳光;表面上)

  (2)世皆谓之天门云(古义:语气助词。今义:云彩)

  (3)至于泰安(古义: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起一件事情)

  (4)是月丁未(古义:这,此。今义:判断词)

  (5)戊申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

  (6)多*方(古义:方方正正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3、通假字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通“于”,在,在……的时候)

  (2)须臾成五采(“采”通“彩”)

  (3)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

  (4)少圜(“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

  二、词类活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照)

  2、汶水西流(西,方位名词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西)

  3、济水东流(东,方位词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东)

  三、文言句式

  l、判断句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者,……也”表判断)

  (2)余所不至也(“也”表判断)

  (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皆”表判断)

  2、省略句

  (1)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省略主语:余)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宾语省略主语:雪。“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

  (3)生石罅(“生”前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

  (4)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环水”)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一、分析作者游览泰山的经过及登山的路线。

  二、教学有关字词了解有关字词的古今不同意义。

  三、了解有关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登山的路线。

  教学重点:

  一、了解有关特殊句式。

  二、了解有关字词的古今不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抽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关回答下列问题。

  1、词语的古今意义:阳

  2、了解词语的活用:西,东。

  3、了解特殊句式: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二、讲授新课:

  抽学生朗读条二自然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本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这是本文叙写的重点。(本段的行文思路:先写由京师到泰安,点明游览的时间和节令——再写登山的过程——再写所见的美景。)

  讲授有关字词:`世皆谓之天门云——云,语气助词。今一般用于名词,云层。句意——世人都有称之为“天门山”

  至于泰安——“至于”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不是今表示另提起一件事的连词,其义是到、到达。句意是:到达泰安。

  是月丁未——是,这、此。今常用作判断词。句意是:这月丁未。

  复循西谷——复、再、又之意。再沿着西面的山谷向上走。今常用义为:往复、重复等。崖限当道————限:门槛,名词。当、挡住,动词。有高崖横在路上的地方。越长城之限——限,界限,名词。越过长城的界限。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余:我,以:在。我在乾隆三十九年二月。)

  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面不定的余数。那台阶有七千多级)

  及既上(及:等到,介词。等到登上山顶。)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及:和,连词。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巅)

  世皆谓之天门云。(云:语气助词,表示不肯定的'语气。世人都称为天门山的。)

  特殊句式:余所不至也(也,表判断,句意为:我没有到达那里。)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皆、表判断。句意为:亭东从脚下都是弥漫着云雾。)

  省略句:与子颖坐日观亭等日出(省略主语:余。句意:我同子颖坐在日观亭上等待日出。)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前承前一分句宾语省略主语:雪。“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句意: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烛:名词动用,照。)

  三、翻译第二段: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地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了泰安。这月的二十八日,与朋友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从南面的山脚攀登。全程四十五里,路都有是石头砌的石阶,那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的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间的那一条山谷绕着泰安城边流过,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我们一开始就沿着这条谷进了山,走了一小半路程,越过中岭,再沿着西面的山谷向上走,就到了它的顶峰。古时登山,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山,天门就在道中。东面的山谷,古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们没有到达的地方。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高崖横在路上的地方,世人都称为“天门山”。一路上云雾弥漫冰滑难走,台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登上山顶,青山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城郭,在夕阳的照耀下,汶水、徂徕好像一幅图画,半山腰停留的云雾,好像一条腰带似的。

  四、抽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一)、登山的过程怎样?

  明确:由南麓登,始循(中谷)进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评:仅用十九个字便写出登山的全过程。)

  (二)、沿途和登上山顶以后见到了什么景色?

  明确:上了山顶,只见青山铺着白雪,雪光映着南天。远望夕阳下的照着的城郭,汶水和徂徕活像一幅山水画,半山腰还停留着雾气,像腰带似的。

  归纳:这一部分可分三层:一、写京师到泰安的旅程。二、写从泰山南麓到山颠的路线,三、写登上泰山山顶,极目远眺泰山南部的景色。(旅途远,登山难,景色秀)

  五;作业设计: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一、写京师到泰安的旅程。旅途远,登山难,景色秀

  二、写从泰山南麓到山颠的路线。

  三、写登上泰山山顶,极目远眺泰山南部的景色。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8

  一、导语激趣

  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二、广告激兴

  根据课文第1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

  示例:

  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最高处是日观峰。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泰山极顶,便能领略泰山真面目,尽收无限风光于眼底。

  三、设计线路

  根据课文第2段内容,带领游客从南面登山,设计登山线路。

  1.中谷登山。

  泰安城——中谷——中岭

  ——西谷——山巅(全程四十五里)

  2.东谷登山。

  泰安城——东谷——天门

  四、安排游程

  根据课文内容,为游客安排泰山二日游。

  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五、重点景观介绍

  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陶醉,让游客流连忘返。

  1.苍山负雪图。

  姚鼐描述: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参考文字:

  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

  2.泰山日出图。

  姚鼐描述: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语言描述日出奇观。

  参考文字:

  冬日清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海市蜃楼,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戏争赌。注目东方,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刻间,彩线扩大了它的范围,变为绚丽的彩带,彩带慢慢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从海中升起。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红了,雪峰被染红了,日观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红色的朝阳中。

  六、送客(作业)

  而今,崇尚文明旅游,“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你的回忆,什么也不要带走”,作别泰山,留下什么样的回忆最好呢?熟背《登泰山记》,泰山的美丽风光,泰山的灿烂文化,就会长留你的心中。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登泰山记》是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的一篇古文,本文属于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在写景的同时,表达出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学习本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2、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词语的含义。掌握通假及词类活用。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课文景、情交融的特点,反复朗读,整体理解,了解全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积极意义。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1、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

  2、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3、结合本文写景状物的写法,进行艺术审美,从而能够知识迁移。

  本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一些文言文,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但本文在文言字词上、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学生要在课前预习中反复诵读,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登泰山记》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杜甫的《望岳》引出姚鼐的《登泰山记》。

  二、作者介绍(投影)

  《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节奏推知句意。

  2、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揣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

  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遂至山巅——巅:顶峰,颠峰。

  半山居雾——居:停留。

  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

  绛皓驳色——驳:杂,错杂。

  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

  僻不当道者——僻:偏僻。

  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用,照。

  3、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画出作者登山线路图,进行比较,看谁画得准确。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学生发言、明确;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2、讨论: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

  明确:作者从泰安动身,西南麓(日观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

  3、思路(板书)

  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循序渐进,一线贯穿

  综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五、布置作业

  1、巩固重点字词,完成练习二。

  2、背诵课文。

  3、思考:作者是如何准确写出登山路径的?如何精彩描绘泰山日出美景的?

  教学后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泰山的高峻、雄伟,那么作者是如何登上这“五岳独尊”,游是如何精彩地描绘险峰之上那“无限风光”的呢?

  二、精彩片段分析

  讨论: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

  明确:(板书)

  先写: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

  再写:山麓——山顶。

  路程:四十五里(远)

  石级:七千有余(高)

  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

  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远——近)

  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换面。(板书)

  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色彩点染——绚丽壮美

  3、全班齐读第三段,体会写法特点和感情。

  总结: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表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

  4、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体会特点和作用。

  明确: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海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三、写作特点

  讨论、交流、举例分析。

  明确:

  1、章法严明,剪裁得当。

  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进行烘托。

  3、用笔简洁,词语精当。

  4、句式多变,用此灵活传神。

  归纳总结;

  本文无论从清晰的思路,还是简洁明净的语言,亦或是色彩鲜明、生动的描景,都可见桐城派古文家锤炼语言的功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齐背课文,进一步体会以上特点。

  五、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一(3)。

  3、写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体生动地写出景物特征。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现代生活意识。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缩短学生与古代文学作品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思路

  依照课文,重组教学内容。请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泰山,为游客设计登山线路,安排行程起居,介绍重点景观。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我们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二)广告激兴

  根据课文第一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

  示例(多媒体课件显示):

  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426*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8米。泰山的南北面,各有一条大河。南面,有向西流走的汶水;北面,有向东流去的济水。南北水域的分界处有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的长城遗址。泰山的最高处是日观峰。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泰山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山泰山极顶,能识尽泰山真面目,无限风光尽眼收。

  (三)设计线路

  根据课文第二段内容,让游客从南面登山,设计好登山线路。

  中谷登山:

  1、泰安城——中谷——中岭——西谷——山巅(全程四十五里)

  东谷登山:

  泰安城——东谷——天门

  (四)安排游程

  根据课文内容,为游客安排好冬季二日游。

  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五)重点景观介绍

  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陶醉,让游客留连忘返。

  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

  姚鼐描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参考文字(多媒体课件显示):

  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

  泰山日出图

  姚鼐描述: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语言描述日出奇观。

  参考文字(多媒体课件显示):

  冬日清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海市蜃楼,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戏争赌。注目东方,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刻时,彩线扩大了它的范围,变为绚丽的彩带,彩带慢慢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从海中升起。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红了,雪峰被染红了,日观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红色的朝阳中。(六)送客(作业):而今,崇尚文明旅游,“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你的回忆,什么也不要带走”,作别泰山,留下什么样的回忆最好呢?熟背《登泰山记》,泰山的美丽风光,泰山的灿烂文化,就会长留你的心中。

  四、创意反思

  1.优化教材

  古文教学最忌串讲,事无巨细,重点常被淹没。采用导游的方式处理教材,既能突出重点,又脉落分明。比如,让学生为泰山作广告,实际上是让学生疏通第一段课文,同时让学生多方向获取资料,培养自学能力。课文第二段内容比较繁琐,而让学生设计出登山线路,牵一线而带全段,并完成了课后相关练习。介绍重点景观,实际上是学习课文的二三两段,这是全文的精华所在。

  2.角色扮演

  学习心理学中有一条很好的教育方法是角色扮演,也即让学生模仿别人的角色来行事。实验表明,在角色扮演中所花的力气越大,改变态度的效果就越好,取得的学习成效越高。学生坐在课堂上,他们已经厌倦了旁观被动的角色。让学生当一回导游,将艰深的古文学习与鲜活的导游工作结合起来,既能让学习在一种轻松形象的情境下进行,又能增添他们新的生活体验。

  3.读写联袂

  为泰山作广告,用现代散文语言介绍泰山景观等,就不是简单的古文翻译,而要调动文学描写的手法,才能介绍得诗情画意。读了一篇古文,也写活了几处景物;阅读为写作提供了范本,写作加深阅读的体验。


登泰山作文800字 (菁选3篇)(扩展5)

——登泰山导游词3篇

登泰山导游词1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们今天要观赏的是雄伟壮观的泰山。我叫郭彦茹,大家可以叫我郭导。

  泰山有许多神奇之处,现在,就请和一起去领略泰山的神韵吧。

  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叫岱庙,修建于古代,里面藏有许多珍稀文物。走过岱庙,就能到达一天门,一天门是泰山的入口,出发吧,朋友们,我们要登上十八盘,看看整个泰山秀丽景色吧。

  来到一天门映入眼帘的是“登天景区”四个大字,这是古代皇帝封禅所走过的路,说明后面一段路是登天景区了。

  咱们边走我边给大家简单地说说泰山是怎样形成的,在一次地质学家称作“泰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中,古泰山第一次从一片中崛起,以后几度沧桑,泰山经过几万年的升起又沉没,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这个模样。看,石壁上还有古人的题刻:“努力登高”等一些语言,让我们坚持下去。

  你们看十八盘到了,它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00余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远远望去,就像天门云梯。沿着十八盘向上攀登,台阶的拂手千姿百态,有的像一条龙,有的像一朵白云,抬头看天,似乎我们一伸手就能摸到白云,又好像我们现在已置身于“天界”了,虽然我们并没成仙,但我们在这里领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迈。瞧,在山腰盘旋的苍鹰,现在已剩下了一星半点了。十八盘的顶端是泰山顶端玉皇顶了。

  真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

登泰山导游词2

各位游客:

  你们好!今天很高兴为大家服务、讲解。我是你们的导游——曹孟德。咱们今天游览的地方是泰山。请各位游客不要随地吐痰,要爱护花草。泰山非常陡,大家一定注意脚下安全。

  泰山名胜风景区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风景文明旅游区,*书法第一山。泰山还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谴官祭祀72次。游客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桃花峪。桃花峪位于岱顶西北,是泰山近几年开辟的旅游新区,并有索道、缆车直通岱顶。在索道站周围露出的岩石,主要是傲俫山中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东侧有北西向龙角山断裂通过,断裂两旁发育有与其基本*行的伴生断裂。其中一条伴生断裂切过一个山头,生成约5厘米宽的节理密集带,节理面近于直立,把二长花岗岩切割成许多薄板状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岩块沿直立节理面不断坍塌,最后形成两封对峙的一条几米宽的大裂缝,这就是有名的桃花峪一线天。

  游客们,我们今天的游览即将结束了,剩下的时间你们可以自由活动,想照相可以找我。

登泰山导游词3

  大家好!我是青春社的赵沁璐,大家可以叫我小赵。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介绍泰山,希望大家在泰山玩得开心,同时希望大家游览泰山时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

  一九八二年,泰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一九八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一九九二年荣登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金榜,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二十二处,总建筑面积达十四万多*方米。泰山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区内有著名山峰12座、崖岭7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十大自然景观;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十大自然奇观。

  泰山的日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人黄配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旅客朋友们,我就介绍到这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家要想对泰山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还要亲自投入泰山的怀抱里,再见了,旅客朋友,我在山下等你们。


登泰山作文800字 (菁选3篇)(扩展6)

——登泰山的叙事作文3篇

登泰山的叙事作文1

  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泰山游玩。

  那一天早上,我们坐着汽车来到了泰山脚下。下了车,我们先吃了一点早饭,然后就动身登泰山了。这时,我们看到许多人在旁边的小店里买竹杖。我走过去一打听,知道那是帮助登山用的。于是,我就跟父母说了。他们就带我一起去小店也买了三根竹杖。我们知道泰山的山路比较险,所以人想要走上去也比较难,好在我们作了一点准备。

  我们向上登山来到了半山腰。我觉得有点累了,就说:“爸爸,我累了,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吗?”“好,借此机会,我们也可以好好欣赏一下泰山的美丽景色。”我们就停了下来。我看到边上有一块石头,形状比较特别,有一点像猴子的头。我觉得新奇,就坐到了那一块石头上面。接着,我向四周观看。我看到了山道旁边的小草随风在晃动,好象在欢迎我们来到泰山。旁边还有许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石头,有的像一只小老鼠,有的像一个鸡蛋,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反正像什么的都有,还有一些形状我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有看见过,真是好玩极了。那两旁还有许多大树。树上有一些小鸟。

  后来,我又向上望了望,看见天上的云好象就在头顶。只要我一伸手就可以摘到一样。那一些云也有趣极了。你看前边有一只小白兔,在匆匆地往前跑。我想它可能是要去寻找一块嫩草茂盛的地方,好去吃一个饱。咦,后边有一只狼在向着小白兔跑去的方向奔跑。噢,原来,那只小白兔是为了躲避狼的捕杀。嗯,狼的后边还有一只大老虎。老虎后边有一个猎人……啊,这一幅白云组成的图画真是神奇极了!

  爸爸说:“现在,我们还是继续往上走,上面的景色更加美丽!”我和妈妈都答应了。于是,我们就站起来继续往上走。我们向着山顶走去……

登泰山的叙事作文2

  早就听说五岳之首——泰山的雄伟气势,但那只是耳闻,暑假,我亲眼目睹了它的气魄和妩媚。

  在我看来,泰山是秀丽的。从红门向上攀登,刚开始台阶并不陡,爬起来很轻松,环顾四周,古刹幽深,绿荫覆盖,细听,不远处还有知了声,可走过去,又听不见了。渐渐的,台阶密集了,山路也陡了,我们便走一段,再停下来歇一歇。嘘……不要出声,近处好象有水声,似有似无,顺着声音找去,透过那层层叠叠的枝叶,发现了一泓清泉。听着那潺潺流水声,看着这一望无边的绿荫,顿时觉得仿佛整个人都飞起来了,飞翔在丛林间,聆听知了的演唱,嬉戏在水溪边,倾听清泉的呜咽。

  在我眼里,游泰山就是赏文化,到了中天门以后,再往上攀登时,台阶变窄了,变密了,路旁的树少了,石碑石刻倒渐渐多了起来,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赋诗留言,十八盘是泰山路上的最险的一段了,台阶也窄得不能再窄了,最窄的时候只有10厘米宽,人走上去颤颤巍巍的,若分心就可能失足滚下山去。还有一段路程就到南天门了,在这条路上,有一个转折点,立着很大一块石碑,上面有许多篆刻,密密麻麻的,一个接着一个,这块石碑大约有7米高,10米宽是我见过的最大的一块了,细细品味这些诗句,押韵动听。到了天街,站在石栏边,眺望远处的景色,看着那些还在奋力攀登的人们,又想起自己的汗水,我深深地体会到攀登者的艰辛和喜悦。

  泰山,是东方文化的缩影,它是美的,它不仅美在自然风景,更美在人文遗迹,当你真的登上泰山时,在天街上环顾四野,眼界大拓时,你方才真正体会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真正含义。

登泰山的叙事作文3

  今天下午四点半,爸爸开车带我们前往山东泰安去爬泰山。

  经过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雄壮的泰山脚下,把车停在停车场之后,我们就从红门开始了这次夜间旅行。

  我们随着山势一直向上攀登,大约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泰山的山门,进了山门之后,一直向前走,大约一公里之后发现一个*台,像这样过了三个*台之后就到中天门了。由于爸爸第二天还要开车,所以就在附近找了个宾馆休息,我们也顺道在宾馆附近找了点东西吃,补充一*力。和爸爸分开后,我和妈妈又向上继续攀登,终于到了传说中的十八盘。人都说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可能是人太多的缘故吧,我没有品出紧十八和慢十八的味道。两个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南天门,我实在是太累了。不觉中靠在妈妈怀里睡着了。山上的风很凉,虽然天还没有入秋,可山风吹在身上,依然忍不住打个寒颤。天有点阴沉,我想太阳或许不会出来了,正迷糊间,妈妈喊我看日出,只见太阳羞涩的露了下脸,就马上又躲在云层里去了。实在是太冷了,我和妈妈准备下山,突然天边闪过一道金光,周边的云彩五彩斑斓,煞是好看!几秒之后,太阳就从云层后面跳出来了。我赶快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一令人激动的时刻。

  从山顶向下望去,山路蜿蜒崎岖,甚至有的地方陡峭如削,想想昨晚,拼命的向上爬,不觉有一丝后怕。


登泰山作文800字 (菁选3篇)(扩展7)

——登泰山有感3篇

登泰山有感1

  登泰山那天刚开始下着小雨,大有小学课文中所写的雨中登泰山之意。我刚开始时兴致很高,爬的很快,爬到中天门时,我就有点累,再往上台阶就愈多,坡度也越来越大,脚来越沉,山风很冷,但我已是满头大汗,整个人好像是从河里捞上来一样。在抬头望去,山路仍是蜿蜒而上,不见山顶。未到18盘,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几次想放弃,但看看我们的校长都在我之前,这对我鼓励很大。最终我咬紧牙关,艰难迈步,时爬时停,直至南天门。登山时所经历的过程,让我有了很多感悟。

  感悟一:不要轻视目标也不要放大困难,更不能轻视困难。

  我自以为我是农村娃,自以为华山都爬上去了,区区泰山不在话下,自以为年轻可以轻松爬山,怎奈脚下的路太长,心肺也不太争气,就这样每一步都要走好走稳,计划不当往往出了力还爬不到山顶。坚持下去,也并不是书本上所说的那么难,不要被困难吓倒才是生活的真谛。只要面对现实,勇于攀登才能成功。

  感悟二:团结就是力量

  人生的旅程需要朋友的陪伴,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朋友的鼓励和帮助。尤其是长者和领导的鼓励、帮助、支持、指导、关心、关爱,当然了,当别人身处绝望,我们也要鼓励和帮助他们。

  登山过程中,同事不断鼓励我,我感到了集体的力量。问下山的路人,上面还有多远?都无以例外地说,不远了。每次问,都说不远了。久了,明知道是骗自己,却每次都能得到信心。等我下山时,也有满头大汗的游客问我,上面还有多远,我竟然也说,不远了,再坚持一下,一会儿就到了。团结就是力量,不管是熟识的人,还是陌生的人,只要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什么干不成的!

  感悟三:放眼长远固然重要,着眼脚下更有现实意义

  十八盘全程并不算太长,但是最陡的地方有60度,近2000个台阶,爬到这里的人体力已经消耗殆尽,再加上天气的原因,远望不到顶,只知深在此山中,在天气好点时,远望南天门,像高高城墙一样,遥不可及,信心也受到影响。此时只有专注于脚下,才有足够的动力前进。我们只需看脚下十几个台阶,爬上去,再爬下一个、十几个、几十个、几百个……不知不觉中,就能征服了十八盘,登上了泰山之巅。

  感悟四:*和心态,面对现实,消除遗憾

  当我们大家爬到南天门的时候,已经是疲惫不堪了,这是大家决定休息一下,顺便吃个午饭,吃完午饭之后,天气还是阴雨朦胧视线不好,因此决定不再上玉皇顶上去了。所以我们就从南天门往下下,刚刚下了大约不到20分钟的时候,天气开始放晴,这时候和我一起的几个就说我们去爬玉皇顶去吧。我说还是算了吧,已经下来了,再说我们团队是一个整体,是有纪律的。那几个表示遗憾,但还是同我一起下来了,在下来的途中,我开导他们要面对现实,这只是天气出现问题,不能让我们登顶而已,人生的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我们还是要消除遗憾,*和自己的心态,泰然处之。这才不往泰山之行一回。

  感悟五:领略泰山之大,方能感到诸事渺小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之大可想而知。学会用超然物外的神态看待万事,当感叹生活的艰难的时候,应该庆幸自己还活着,早晨醒来即使是阴沉的天气,也要庆幸自己还能睁开眼睛。无欲而刚,知足方能常乐,遇事泰然处之,用*和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做真实的自己,做简单的自己,用心工作,用心做事,用心生活,这才是这次泰山之旅的最大收获。

登泰山有感2

  泰山又名岱山,是五岳之首,海拔1545米,它虽不及华山之险,嵩山之峻,恒山之幽,衡山之秀,但它的雄伟可谓天下第一。无论是地理环境,原始宗教,还是庞大的山脉,都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

  今天,我和爸爸终于来到了泰山脚下,看着泰山直插云霄,山顶周边云雾缭绕,我心里一阵激动,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登顶。爸爸也在一旁笑说到:“我们不会来一次雨中登泰山吧!”

  在天外村入口处,我们坐上了去往中天门的盘山观光车。观光车沿着山路盘曲而上,我从车窗向外望去,时而我们靠山而行,我还可以怀着放松的心情,细细品味窗外的美景;时而我们又行驶在悬崖峭壁的边缘,此时的我内心忐忑不安,哪还有心情欣赏风景啊,双手早已不知不觉得抓紧了扶手。大约行驶了20分钟,我们便来到了中天门,这里已经有大约800米高了。

  一下车,便能感觉到丝丝凉意了。剩下的路,可都要靠我自己的双脚登上去了。从中天门过去就是一条约45度陡的山路,山路一边靠着大山,一边是一条溪水,溪水中各种各样的大石头把溪水分割成好几条,听着溪水“叮叮咚咚”的`声音,看着路边茂密的苍天大树,呼吸着绿叶净化出的新鲜空气,我心旷神怡,仿佛来到了仙境一般,丝毫没有感到登山的疲惫。但是刚走出约十来分钟,原本就阴沉沉的天空,瞬间下起了大暴雨,我和爸爸只好躲在一棵大树下临时避雨,并迅速穿上我们事先准备好的雨衣。这时山上的雨水,已经顺着石阶,像小溪流一样,流淌到山下,我们踩着雨水冲刷而成的溪流,一步步艰难的攀登着,此时心中少了一份刚开始的惬意,更多的则是一份紧张。但是不一会儿,又雨过天晴了,此时的蓝天露出了它灿烂的笑脸,格外迷人,而我们也来到了泰山最陡的一段路——十八盘。这里的山坡陡度大约有70到80度,石阶1872级,在不足一公里的距离内升高了整整400米,我手脚并用,已经不是用手扶着栏杆爬山,而是用手直接扶着一级一级的石阶,像一只小猴子一样往上攀登。

  过了十八盘,就快到南天门了,那里距离最高峰也就只有一二百米了。经过我的坚持和努力,我终于来到了南天门,走过天街,泰山之巅——玉皇顶,就在眼前了。在快到玉皇顶的时候,那里有一个标志性的岩石,上面刻着“五岳独尊”四个大字,这里的美景就是我们人民币五元钱背面的风景。

  随着登上最后几级石阶,我终于站在了泰山之巅——玉皇顶,看着脚下绵延的山脉,让人不禁想到杜甫的诗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山上,忽而飘来一团云雾,让人仿佛置身仙境一般,忽而云雾飘散,泰山的原貌又展现在我眼前,蒙蒙的细雨一直笼罩着我们,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抚摸着我微湿的头发,抚摸着我身体的每一处。

  为了留一个宝贵的纪念,爸爸在泰山之巅给我定制了一块金牌,上面赫然写到:8月22日陈宇轩泰山登顶留念。

  征服了五岳之巅,给我也增加了不少的信心,也磨练了我的意志,而这次雨中登泰山的经历,也让我终身难忘。

登泰山有感3

  我个人其实并没有什么伟大的理想,可能最大的理想莫过于登上世界之巅吧。可是后来发现这有些难度,便改为登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难道不是是杜甫的诗吗?既然志向一同,不妨去试一试。正在我开始准备登泰山的时候,他来了。

  他虽不算我最好的朋友,但也十分要好。他的头发不算长,乌黑乌黑的,跟我家曾经养的鸡毛差不多吧,那只是看上去的感觉。眼睛水汪汪,叫人不知怎么形容好,只知一看他的动人的眼睛,世界似乎都消逝了。但是有谁能透过那一潭水,看到他心灵的深处呢?看起来没人能读懂他。你不妨试一试,看看你行不行。反正当我一开时接触到他,认识他的时候,我并没有在意,只觉得这个人神秘莫测,很高深的感觉。

  那天他也来了,去登泰山。我感到很奇怪,素日我记得他并不是这样。我俩已有两年不再通信,我试探着说了一句,他竟然真来了。三年前跟他说好了去旅游,他死也不答应。又答应了吧,最后又不去。我只有哭了,他最终还是去了。是的,他就是这么“气人”,我也形容不了他了。刚去了不到两天,他又急急地要赶回来。其实来这旅游是他想出来的。现在就这么逗一下他,他竟来了。当然我也作好了他要真来的准备,即便概率很小,但也不至于尴尬。

  于是我们便上路了,把大行李放宾馆——我家不住那儿,他也是——之后,每个人背一个并不重的小包便开始往上走。我记得他这包还是我买的,按他的话来说,他是“为人勤俭”而在我看来,他是“邪恶多端”。那说白了分明是让别人出钱,但“请客”的是他。而他还不要别人白给的东西,当然刨除了吃的。我只好在他生日那天送给他,笔自然是别人买,大家都笑笑,便了之了。

  我怕他要坐缆车,这原是他的性格。我于是便小跑,他竟比我走的还快,难不成是两年未见,他变了?他跑得快是分明的,但是忽快忽慢,连每次他在学校跑步的成绩都不一样。

  待我跑累了,但肯定不累,现在他竟叫唤着累,于是我们便歇在一旁。因为是夏天,有卖冰棍的,我便“挣扎”地起身去买了两个,没等付钱,却听见他说着:“我付过了”。我摸摸口袋,好似钱已经不多了。他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我突然想起小时候,我手头不可能拿到钱,他用“劳动”“挣”来的一些小费,买了两个苹果。后来他找到了我,这分明是不寻常的,他竟把一个苹果送给了我。在小朋友们面前,我是被“传染”了的,而对一个玩累了半天而又没吃东西没喝水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渴望有一个苹果吃啊。现在他这一些所谓不寻常的动作,竟激起了我的一系列回忆。

  他“旅游”回来不是送我了好几盒玩具吗?他过完生日后过我的生日时,他不是送我了一堆他自己买的学习用具吗?他不是每次买吃的时都有我们一份吗?在生活中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连结起来,他竟成了我们之中所谓最“好”的人。

  当我最终登上泰山时,第一次感到了“一览众山小”的情景。然而这泰山有得要多少基石来垫底呢?他这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却成了我在人生道路上的基石。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只要管好属于自己的山就行了。


登泰山作文800字 (菁选3篇)(扩展8)

——登泰山记的导游词3篇

登泰山记的导游词1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我叫付明月,是一位为大家服务的专业导游。今天很高兴陪大家一起来到了举世闻名的泰山。

  我们的浏览开始了,请游客们注意安全。泰山风景秀丽、雄伟壮观,它是“五岳”中的“东岳”,也是五岳之首。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南天门,你们往前看,这座金碧辉煌的.大城门上就写着“南天门”三个大字,很醒目吧!

  请游客们不要掉队,我们要继续出发了!山东泰山,古名岱山,又名岱宗,现已是著名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的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的精神文化的渗透力和人文景观的烘托 ,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泰山既有突出普通的科学自然价值,又有突出普通的美学历史价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的神奇大山。

  游客们,我们这次的游览就这样结束了,感谢你们和我配合得很好,如果有兴趣的话,请再来泰山游览哦!

  谢谢大家,拜拜!

登泰山记的导游词2

  大家好,我是导游xx,今天,我带大家游览五岳之首泰山。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泰安市北侧,面积426*方公里,海拔1545米。泰山雄伟壮观,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鱼。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

  我们从山脚下沿着石砌的台阶向上攀登,会看到驿路蜿蜒、古木苍翠、松柏夹道,路旁的野花万紫千红,各具特色,从岱宗坊向上便是王母池、红门、万仙楼、再向上是中天门,对松亭,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站在迎客松下,隐约可以看到十八盘,因为古人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十八盘的台阶,共1594级,高约400多米,可以说是泰山的“脊梁”。

  过了十八盘,就到南天门。看,山道正中一座城楼式的建筑,耸立在山巅,这就是著名的南天门。“南天门”这三个赤金的大字,赫然入目。

  城楼墙全是用红、黄、蓝三色漆刷的,配色协调,鲜艳夺目,庄重大方。

  最后的目的是玉皇顶,上玉皇顶可以观看到泰山日出。明天早晨大家可以早起来看日出。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跳跃出来,腾空而起。

  在这里希望各位能协力保护红啊我们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做文明的游客,谢谢各位!

登泰山记的导游词3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林恺然,欢迎大家来到五岳之尊——泰山。

  泰山又称岱宗,是世界首例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海拔1532.7米,面积426*方公里。泰山有名景点有南天门、十八盘、大观峰、碧霞祠、玉皇顶、桃花峪等等。泰山特产有赤鳞鱼、赤灵芝、板栗、核桃,还有四大名药:何首乌、紫草、黄精、四叶参。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历代刻石2500余处,堪称*书法第一山!

  现在我们来到了又名三天门的南天门。南天门位于十八盘尽头,是登山盘道顶端,座落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山口上。南天门分上下两层。上覆摩空阁,内置3尊明万历年间女神铜像。下层为拱形门洞,宽3.7米,高 3.25米,上镶石匾额“南天门”贴金。东西总长9.65米,南北进深6.26米,高4.7米。南天门下西侧有石棚,内壁镶南天门创建碑,元代杜仁杰撰文、严忠范书写。南天门北面建有关帝庙3间,面阔11.7米,进深9.6米,通高7.4米,四柱五架梁七檩前后廊式,重梁起架,五脊硬山顶。

  说完了有名的`南天门,就该说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的泰山主峰之巅——玉皇顶了。玉皇顶海拔1545米,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誉。玉皇顶东亭可看望“旭日东升”,西亭可以观赏“黄河金带”。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玉皇顶位于碧霞祠北,为泰山绝顶,旧称太*顶,又名天柱峰。

  好了,现在大家跟着我分头游览,祝大家游览愉快,我们一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登泰山作文800字 (菁选3篇)(扩展9)

——二翁登泰山赏析3篇

二翁登泰山赏析1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二翁登泰山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关系和特别好、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巴蜀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很陡峭、我也没有登过、总想着他、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吧、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今日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坐大山、

  注释

  1、昔:以前、从前

  2、里:乡(古代居民行政组织的一种,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

  3、妻子:妻子和孩子

  4、叟:老头

  5、(唯叟一人)而已:罢了

  6、携:携带

  7、第:房屋、宅子、家

  8、酌:饮(酒)

  9、向:以前

  10吾:我

  11、远游:到远处游玩

  12、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13、是:这 13、然:但是

  14、意:意愿

  15、同行:一同出行

  16、余:我

  17、亦:也

  18、未:没有

  19、然:然而

  20、恐:担心

  21、胜:能承受,承担。

  22、差矣,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

  23、曩:以往、过去

  24、年:年龄

  25、且:将近

  26、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

  27、方:才

  28、逾:超过

  29、甚善:太好了

  30、翌日:第二天

  31、偕:一起,一同

  32、越:经过

  33、绝:横渡

  34、相:互相,此指代“我”

  35、自:从

  36、至:到,达

  37、薄暮:傍晚,日将落时

  38、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

  39、尝:曾经

  40、去:离开

  41、何老之有:即为“有何老”;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42、是:这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704972.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70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