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春节的七律古诗 关于春节的七律古诗

春节的七律古诗 关于春节的七律古诗

更新时间:2023-03-22 08:25:41 点击: 来源:yutu

春节的七律古诗1

  1、《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除夜》

  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头六十人。

  3、《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春节的七律古诗扩展阅读


春节的七律古诗(扩展1)

——七律绝句古诗励志5篇

七律绝句古诗励志1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七律绝句古诗励志2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七律绝句古诗励志3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七律绝句古诗励志4

  唐·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七律绝句古诗励志5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长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春节的七律古诗(扩展2)

——悼念父亲的七律古诗

悼念父亲的七律古诗1

  一

  奔波南北乞生存,八十年轮数有根。

  牵念初行盼游子,归期倚杖坐柴门。

  梦从醒后方知梦,恩到亡时未报恩。

  宛在音容成绝叹,唠叨宁肯伴晨昏。

  二

  身世堪怜四岁孤,殷殷母爱有还无。

  开蒙学只入私塾,冷眼人偏在旅途。

  都市秋街霜叶落,农家冬雪老榆枯。

  问渠长太河中水,草屋泥墙迹已殊。

  三

  道外船行不肯西,江流浩渺一时迷。

  何堪半路归桑陌,竟至中年失爱妻。

  水绕孤村荒草合,雨敲破壁老云低。

  晚来多少无眠夜,冷月凄清清更凄。

  四

  历历如烟复减加,廿年生死两天涯。

  依兰秋雨三餐暖,鹤岗春风六载奢。

  欲效趋庭悲隔世,应怜刻木叹无家。

  几多爱怨何由说,一任劳劳乱似麻。

  五

  两地书翻恁感伤,片言只字足珍藏。

  星微衣冷三更短,夜永灯昏一梦长。

  芳草淹留先考冢,松杉伫立大功坊。

  追思再讬云笺述,死别生离两渺茫。

  六

  三富三贫未足奇,沧桑印迹那寻思。

  南沟斗笠一弹指,北地行囊空自知。

  石径本能溅流水,壮年差可有钟期。

  无情最是阴阳隔,每向西风叙别离。

  七

  经过十九许轻微,销尽残红绿正肥。

  文字难能讬心事,儿孙聊可报春晖。

  怕看白髪随时短,惟恐东风与愿违。

  最忆夕阳驼背影,匆匆一去竟无归。

  八

  九曲渊源一水来,诸般滋味冗难猜。

  烦心生活舒心过,换季衣裳应季裁。

  不舍亲情归故土,肯教志趣没蒿莱。

  泉台欲问安息未?岭上梅花相映开。


春节的七律古诗(扩展3)

——母亲节的七律古诗

母亲节的七律古诗1

  七律·母亲节(新韵) 文 / 梅韵竹曲

  馨香萱草艳留春,叶茂枝繁怯意心。

  别样年华多感叹,非凡母爱倍知恩。

  因思往事怜幽梦,且看今朝敬至亲。

  喜有佳节欢庆日,童心不尽感怀恩!

  七律·母亲节(新韵) 文 / 碧纱竹影

  晴空五月百花香,蜂舞枝头采蜜忙。

  乳燕学飞穿碧柳,牛犊食草浴斜阳。

  温馨常忆膝前乐,失意尤思梦里长。

  无限深情游子意,孝心一片敬高堂。

  七律·母亲节思儿(新韵) 文 / 山秦大帝

  驾风乘浪祭汶川,破壁残垣去旧颜。

  绿草茵茵铺锦绣,新楼座座耸中天。

  如荼生计眏红火,似水流年起紫烟。

  校舍闻声诗朗朗,思儿盈泪落青衫。

  09.05.9

  七律·题诗母亲节(新韵) 文 / 馨香女人tree

  又值此日泪潸然,千里未能膝下欢。

  知发*添双鬓雪,怕身复染五更寒。

  肩挑日月持家苦,爱化春晖教子贤。

  最愿东风吹故里,幽幽萱草碧连天!

  七律·母亲节思母亲(新韵) 文 / 千里雪飘

  ——母亲节不能回家看望母亲有寄

  向暮灵思漫不眠,苍苍慈母在凉山。

  巴云一笑春八秩,若水任拍寒几番

  雅女戎装诗韵味,小城巷语史*官。

  临风老树飞绵处,剑外昏眸望远川。


春节的七律古诗(扩展4)

——七律长征教案10篇

七律长征教案1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指名交流生:《长征》。生:*。

  2、师:你对*有什么了解?同学交流

  3、出示*图片,教师简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4、读课题。

  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同学交流对长征得了解。生:有两万五千里……

  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生读课题。师:自豪地读课题。生读。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出示词语:澎湃逶迤……生读词语

  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同学自读指名读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同学自读指读齐读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澎湃……师:谁来帮帮他?生:……

  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

  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图片。生:高大……师:假如让你去爬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太可怕了。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太难了。生:可能一辈子也爬不出来,会迷路。……师:可是在红军看来?生:走泥丸,腾细浪。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生……

  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有什么问题?生:怎么一个是“暖”,一个是“寒”?出示金沙江图片。师: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生:……师:难怪敌人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来,红军过金沙江比登天还难。师:可是红军巧妙的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引开,不费一枪一弹过了金沙江。师:红军轻松过了金沙江,你有何感受?心情怎样?生:愉快,高兴……师:带着感情读这一句。生读再读师:“暖”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的心情什么样?再读。生读师:为什么铁索就“寒”了呢?出示大渡河上铁索桥图。师:走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何感受?生:……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红军在铁索桥上爬着向前冲。师:有很多战士怎么样?生:被敌人的子弹打中,牺牲了。师:试着读一读“大渡桥横铁索寒”。生读师: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了胜利,这个“寒”字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情再读,齐读。

  5、师:战士们挺过来了,读最后两句。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说一说你对岷山的了解。生:这是一座大雪山。生:这里终年积雪。生:……屏幕出示岷山图片简介岷山师:连鸟都不愿飞过这座大雪山。师:请你谈一谈感受。生:很难翻过这座大雪山。师:为何“更喜”?喜从何来?生:就要胜利……师:三军指的是哪三军?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师:什么是尽开颜?生:就是全都笑逐颜开……师:带着胜利的喜悦再来读。生读师:一半读了,再读。生读师:一大半了,再读。生读。师:个个都笑逐颜开了。

  四、梳理拓展积累运用出示地图看红军走过的路线与省份。

  师:红军的什么

精神给你留下了印象?结合生回答板书: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再出示律诗师:这首诗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过程与经历也写出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

精神,让我们来放声朗读。自由读配乐朗读教师配乐范读背诵古诗再次欣赏长征组歌师:会唱的同学随着唱作业:

  1、搜集*的《昆仑》、《六盘山》自身读。

  2、搜集长征中的'故事。板书:七律·长征乐观向上红军不怕困难

七律长征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为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长征》片段及主题曲导入(或投影显示*手书的《七律 · 长征》,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内容。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学习长征精神。

  3、掌握一些关键字词的含义。

  4、学习本文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的手法。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朗读,听完后,自己大声自由朗读全诗:

  要求: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以便讨论提问。

  (学生读完后,提出问题,师生讨论解决,然后投影出示全文大意。)

  2、学生再次大声朗读全诗,思考: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实际上,红军长征中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从中可见红军的什么精神?

  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展示长征艰难?

  3、学生讨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总结归纳: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红军长征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都被红军一一克服,可见红军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精神。

七律长征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体会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七十多年前,*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

  (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

  (3)了解七律,读好课题。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板书:艰难不怕难)

  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品读感悟

  1、学习句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A、万水千山B、远征难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A、五岭逶迤B、乌蒙磅礴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④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

  ②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④看录像,谈感受。

  ⑤读出感受。

  (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暖

  ①(出示金沙江图)

  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江)

  ③听故事,谈感受?(机智勇敢)板书:机智勇敢

  ④有感情地读。

  (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

  (4)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千里雪

  展开你的想像,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②那你又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

  喜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

  ③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④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拓展延伸

  1、读全诗。

  2、积累,试背。

  3、拓展:《清*乐·六盘山》。

  4、*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

  五、总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

  远征难 只等闲

  无畏乐观

七律长征教案4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指名交流生:《长征》。生:*。

  2、师:你对*有什么了解?同学交流

  3、出示*图片,教师简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4、读课题。

  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同学交流对长征得了解。生:有两万五千里……

  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生读课题。师:自豪地读课题。生读。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出示词语:澎湃逶迤……生读词语

  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同学自读指名读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同学自读指读齐读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澎湃……师:谁来帮帮他?生:……

  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

  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图片。生:高大……师:假如让你去爬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太可怕了。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太难了。生:可能一辈子也爬不出来,会迷路。……师:可是在红军看来?生:走泥丸,腾细浪。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生……

  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有什么问题?生:怎么一个是“暖”,一个是“寒”?出示金沙江图片。师: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生:……师:难怪敌人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来,红军过金沙江比登天还难。师:可是红军巧妙的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引开,不费一枪一弹过了金沙江。师:红军轻松过了金沙江,你有何感受?心情怎样?生:愉快,高兴……师:带着感情读这一句。生读再读师:“暖”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的心情什么样?再读。生读师:为什么铁索就“寒”了呢?出示大渡河上铁索桥图。师:走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何感受?生:……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红军在铁索桥上爬着向前冲。师:有很多战士怎么样?生:被敌人的子弹打中,牺牲了。师:试着读一读“大渡桥横铁索寒”。生读师: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了胜利,这个“寒”字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情再读,齐读。

  5、师:战士们挺过来了,读最后两句。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说一说你对岷山的了解。生:这是一座大雪山。生:这里终年积雪。生:……屏幕出示岷山图片简介岷山师:连鸟都不愿飞过这座大雪山。师:请你谈一谈感受。生:很难翻过这座大雪山。师:为何“更喜”?喜从何来?生:就要胜利……师:三军指的是哪三军?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师:什么是尽开颜?生:就是全都笑逐颜开……师:带着胜利的喜悦再来读。生读师:一半读了,再读。生读师:一大半了,再读。生读。师:个个都笑逐颜开了。

  四、梳理拓展积累运用出示地图看红军走过的路线与省份。

  师:红军的什么精神给你留下了印象?结合生回答板书: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再出示律诗师:这首诗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过程与经历也写出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来放声朗读。自由读配乐朗读教师配乐范读背诵古诗再次欣赏长征组歌师:会唱的同学随着唱作业:

  1、搜集*的《昆仑》、《六盘山》自身读。

  2、搜集长征中的故事。板书:七律·长征乐观向上红军不怕困难

七律长征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体会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七十多年前,*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

  (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

  (3)了解七律,读好课题。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板书:艰难不怕难)

  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品读感悟

  1、学习句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A、万水千山B、远征难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A、五岭逶迤B、乌蒙磅礴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④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

  ②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④看录像,谈感受。

  ⑤读出感受。

  (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暖

  ①(出示金沙江图)

  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江)

  ③听故事,谈感受?(机智勇敢)板书:机智勇敢

  ④有感情地读。

  (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

  (4)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千里雪

  展开你的想像,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②那你又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

  喜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

  ③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④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拓展延伸

  1、读全诗。

  2、积累,试背。

  3、拓展:《清*乐·六盘山》。

  4、*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

  五、总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

  远征难 只等闲

  无畏乐观

七律长征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为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长征》片段及主题曲导入(或投影显示*手书的《七律 · 长征》,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内容。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学习长征精神。

  3、掌握一些关键字词的含义。

  4、学习本文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的`手法。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朗读,听完后,自己大声自由朗读全诗:

  要求: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以便讨论提问。

  (学生读完后,提出问题,师生讨论解决,然后投影出示全文大意。)

  2、学生再次大声朗读全诗,思考: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实际上,红军长征中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从中可见红军的什么精神?

  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展示长征艰难?

  3、学生讨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总结归纳: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红军长征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都被红军一一克服,可见红军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精神。

七律长征教案7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

  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有关的资料?

  (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北上抗日。在的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的路线。教师投影出示红军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同志在1935年10月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3)有关作者*的资料。

  (4)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字词)

  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

  远征:指两万五千里。

  只等闲:等闲是**常常的意思。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在课文里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向上跳跃,起伏跳跃。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磅礴:气势雄伟。

  开颜: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满喜悦。

  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教学生演唱《》。

  五、布置作业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闲”

  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闲:空闲、闲置;等闲:如同空闲、等于闲置。

  引申的意思:把这个词带入诗句中,联系上文说说“等闲”的意思。(*常、算不了什么,无足重轻。)

  理解“只”。

  投影出示:

  (4)读首联,读出语气。

  (5)同学之间评读。

  (6)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常的事?

  (7)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8)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

  (9)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的含义。

  (10)再次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颔联。

  (1)读读这一联,找出哪些是难以理解的词语?(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2)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

  (3)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走:滚动;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4)投影练习:

  把( )比作翻着的细小的浪花。

  把( )比作( )。

  (5)再读这一联。

  A.用“不仅……而且”回答。(不仅写出了的艰难,而且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B.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感觉。)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

  (5)讨论归纳: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体会思想感情。

  4、颔联、颈联的小结

  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

  (1)讨论后回答。

  (2)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

  (3)除去这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学生甲: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

  学生乙:红军在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比如:在中,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4)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

  (5)这两联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

  (6)学生讨论自学。

  学生甲:这两联,两两相对,就被称为对仗。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

  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学生乙:我发现这首诗押an的韵。

  (7)自由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前三联的内容。

  2、想一想前三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尾联。

  1、读尾联。

  2、岷山——红军翻过的最后一座山。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读出这种心情。

  4、理解:

  (1)更喜:对胜利充满信心。

  (2)尽开颜:

  投影出示:

  什么人“喜笑颜开?”

  (红一、四方面军以及所有的革命军民)

  5、品读。

  三、总结全诗。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四、吟诵诗句,背诵诗文。

  1、反复朗读课文,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读音技巧,再现诗中意境。入情朗读。(可以采用配乐朗读。)

  2、检查背诵。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附: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3、在朗读中,联系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5、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和夸张、对比手法的巧用。

  教学重点:

  1、联系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教学难点:

  1、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教学过程:

  [幻灯1《十送红军》](课前3分钟播放)

  一、导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一)、了解长征背景及七律的有关知识,导入课文。

  1、问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叫《十送红军》,知道要送红军去干什么吗?那么,你们了解长征吗?(让学生说说,师适度把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律·长征》。

  2、板书:七律·长征。谁知道七律是什么?

  3、[幻灯2什么是七律]学生自由读。七律是一种艺术要求很高的诗,*写的《七律长征》堪称七律的经典。

  出示[幻灯3《七律长征》不范读]。

  (二)、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注释,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抓住生成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读准音、读通顺。

  3、听了刚才的朗读,谁能在诗中找出一个字来形容长征?(难)。(板书:难)谁能读出“难”来?

  这首诗写出了长征的困难。但是,诗要表现的是长征的困难吗?(板书:不怕)

  4、谁能读出“不怕”和“喜”的感觉?

  4、你读得豪情万丈、慷慨激昂。让我们听朗诵,来进一步感受红军的勇敢。点击[幻灯3《七律长征》范读]。

  5、学生齐读,要求读出气势。

  二、以读促进理解,以理解促进朗读。

  1、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注释,边读边思考,理解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哪一句,就说哪一句;你读懂了哪个词,就说哪个词;发现了问题就提出来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配合图片深入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幻灯4~11图片]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需要把握的知识点和理解方向:

  (理解: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千里雪、尽开颜、万水千山、暖、寒等词语。)

  (联系句子、联系时代背景,体会长征的艰难、体会红军的无畏和乐观)}

  3、整体理解《七律长征》的意思。

  让学生发言,然后出示[幻灯12诗意]边出示,边让学生读。

  4、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提高对情感和气势的要求。)

  三、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认识概括、选取典型材料、对比衬托、夸张在写作中的作用。

  1、回顾长征的时间、空间跨度,调动学生对长征艰难困苦的感受,与“七律”的篇幅形成对比,激发学生对诗人写作手法的惊叹。适时出示[幻灯13《七律长征》]

  2、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的基础上汇报(教师把握住:概括、选取典型材料、对比衬托、夸张。)在恰当的时机揭示《七律长征》的两条线索。(相机板书:万水千山、只等闲;↓↓;)

  3、在学生的回答满足了老师的期望之后,进行小结:本诗先概括,再选取典型的事件;又把这两条线索进行对比,衬托了红军的无畏和乐观(板书:无畏、乐观)。

  4、引导学生认识到“不怕”在诗中起的核心作用。

  四、朗诵、欣赏、感悟。

  1、指着[幻灯13《七律长征》]说:“一首七律,56个字,写出了长征中的种种艰难困苦,写出了红军的大无畏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这真是一首了不起的诗啊!读!”(师生齐读)

  2、点击[幻灯13《七律长征》]听唱。

  3、在乐曲即将结束时,出示[幻灯14《七律长征》],(紧接着进入下一个环节)。

  4、师:长征是宣言书,吹响了*人民抗战的号角;长征是播种机,把革命的火种传播。正因为有了长征,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正因为有了长征,才有了新*的成立;正因为有了长征,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伟大的事业、伟大的领袖、伟大的诗篇,鼓舞着我们永远向前!“七律长征,一、二!”(师生齐诵)

  5、同学们,让我们发扬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下课。

七律长征教案9

  目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中所饱含的感情;学习艺

  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难点

  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

  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总结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投影显示*手书的《七律 长征》,同时播放朗读这首诗的录音(或教师当堂范读)。

  二、学生自由诵读。要求:

  1、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2、理清全诗的思路。

  三、同学合作学习,正音释义。

  正音:七律( lǜ ) 逶迤( wēiyí ) 磅礴( pángbó )

  云崖( yá ) 岷山( mín )

  释义:七律、等闲、腾细浪、云崖、开颜

  (附: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仄有规定。等闲:*常、寻常。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的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四、师生互动,分析结构。

  1、分析结构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教学步骤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2、究“探究·练习”第一题

  小结:艺术概括,衔接紧凑,结构严整。五、师生合作,精读讨论。

  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讨论后明确:如果说第一句是一般的表述,那么第二句就是具体的描绘。“万水千山”,表明“远”,也暗含着“难”;“只等闲”说明“不怕”,而又加深一层,岂但“不怕”?而且从容不迫,应付裕如。

  2、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1小题。

  3、颔联与颈联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颔联用了夸张的手法,颈联是纪实。

  3、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2小题。

  注:在此环节中,配以“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岷山千里雪”等录相画面。

  六、教师引导,深入研读。

  1、“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 字寓意深刻,给人以多样化的理解。有人认为,“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战士的无限哀思。有人认为,“寒”字既烘托出沪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沪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也有人认为,“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

七律长征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3、在朗读中,联系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5、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和夸张、对比手法的巧用。

  教学重点:

  1、联系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教学难点:

  1、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教学过程:

  [幻灯1《十送红军》](课前3分钟播放)

  一、导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一)、了解长征背景及七律的有关知识,导入课文。

  1、问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叫《十送红军》,知道要送红军去干什么吗?那么,你们了解长征吗?(让学生说说,师适度把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律·长征》。

  2、板书:七律·长征。谁知道七律是什么?

  3、[幻灯2什么是七律]学生自由读。七律是一种艺术要求很高的诗,*写的《七律长征》堪称七律的经典。

  出示[幻灯3《七律长征》不范读]。

  (二)、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注释,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抓住生成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读准音、读通顺。

  3、听了刚才的朗读,谁能在诗中找出一个字来形容长征?(难)。(板书:难)谁能读出“难”来?

  这首诗写出了长征的困难。但是,诗要表现的是长征的困难吗?(板书:不怕)

  4、谁能读出“不怕”和“喜”的感觉?

  4、你读得豪情万丈、慷慨激昂。让我们听朗诵,来进一步感受红军的勇敢。点击[幻灯3《七律长征》范读]。

  5、学生齐读,要求读出气势。

  二、以读促进理解,以理解促进朗读。

  1、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注释,边读边思考,理解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哪一句,就说哪一句;你读懂了哪个词,就说哪个词;发现了问题就提出来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配合图片深入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幻灯4~11图片]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需要把握的知识点和理解方向:

  (理解: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千里雪、尽开颜、万水千山、暖、寒等词语。)

  (联系句子、联系时代背景,体会长征的艰难、体会红军的无畏和乐观)}

  3、整体理解《七律长征》的意思。

  让学生发言,然后出示[幻灯12诗意]边出示,边让学生读。

  4、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提高对情感和气势的要求。)

  三、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认识概括、选取典型材料、对比衬托、夸张在写作中的作用。

  1、回顾长征的时间、空间跨度,调动学生对长征艰难困苦的感受,与“七律”的篇幅形成对比,激发学生对诗人写作手法的惊叹。适时出示[幻灯13《七律长征》]

  2、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的基础上汇报(教师把握住:概括、选取典型材料、对比衬托、夸张。)在恰当的时机揭示《七律长征》的两条线索。(相机板书:万水千山、只等闲;↓↓;)

  3、在学生的回答满足了老师的期望之后,进行小结:本诗先概括,再选取典型的事件;又把这两条线索进行对比,衬托了红军的无畏和乐观(板书:无畏、乐观)。

  4、引导学生认识到“不怕”在诗中起的核心作用。

  四、朗诵、欣赏、感悟。

  1、指着[幻灯13《七律长征》]说:“一首七律,56个字,写出了长征中的种种艰难困苦,写出了红军的大无畏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这真是一首了不起的诗啊!读!”(师生齐读)

  2、点击[幻灯13《七律长征》]听唱。

  3、在乐曲即将结束时,出示[幻灯14《七律长征》],(紧接着进入下一个环节)。

  4、师:长征是宣言书,吹响了*人民抗战的号角;长征是播种机,把革命的火种传播。正因为有了长征,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正因为有了长征,才有了新*的成立;正因为有了长征,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伟大的事业、伟大的领袖、伟大的诗篇,鼓舞着我们永远向前!“七律长征,一、二!”(师生齐诵)

  5、同学们,让我们发扬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下课。


春节的七律古诗(扩展5)

——《七律长征》语文教案3篇

《七律长征》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3、在朗读中,联系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5、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和夸张、对比手法的巧用。

  教学重点:

  1、联系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教学难点:

  1、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教学过程:

  [幻灯1《十送红军》](课前3分钟播放)

  一、导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一)、了解长征背景及七律的有关知识,导入课文。

  1、问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叫《十送红军》,知道要送红军去干什么吗?那么,你们了解长征吗?(让学生说说,师适度把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律·长征》。

  2、板书:七律·长征。谁知道七律是什么?

  3、[幻灯2什么是七律]学生自由读。七律是一种艺术要求很高的诗,*写的《七律长征》堪称七律的经典。

  出示[幻灯3《七律长征》不范读]。

  (二)、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注释,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抓住生成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读准音、读通顺。

  3、听了刚才的朗读,谁能在诗中找出一个字来形容长征?(难)。(板书:难)谁能读出“难”来?

  这首诗写出了长征的困难。但是,诗要表现的是长征的困难吗?(板书:不怕)

  4、谁能读出“不怕”和“喜”的感觉?

  4、你读得豪情万丈、慷慨激昂。让我们听朗诵,来进一步感受红军的勇敢。点击[幻灯3《七律长征》范读]。

  5、学生齐读,要求读出气势。

  二、以读促进理解,以理解促进朗读。

  1、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注释,边读边思考,理解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哪一句,就说哪一句;你读懂了哪个词,就说哪个词;发现了问题就提出来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配合图片深入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幻灯4~11图片]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需要把握的知识点和理解方向:

  (理解: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千里雪、尽开颜、万水千山、暖、寒等词语。)

  (联系句子、联系时代背景,体会长征的艰难、体会红军的无畏和乐观)}

  3、整体理解《七律长征》的意思。

  让学生发言,然后出示[幻灯12诗意]边出示,边让学生读。

  4、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提高对情感和气势的要求。)

  三、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认识概括、选取典型材料、对比衬托、夸张在写作中的作用。

  1、回顾长征的时间、空间跨度,调动学生对长征艰难困苦的感受,与“七律”的篇幅形成对比,激发学生对诗人写作手法的惊叹。适时出示[幻灯13《七律长征》]

  2、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的基础上汇报(教师把握住:概括、选取典型材料、对比衬托、夸张。)在恰当的时机揭示《七律长征》的两条线索。(相机板书:万水千山、只等闲;↓↓;)

  3、在学生的回答满足了老师的期望之后,进行小结:本诗先概括,再选取典型的事件;又把这两条线索进行对比,衬托了红军的无畏和乐观(板书:无畏、乐观)。

  4、引导学生认识到“不怕”在诗中起的核心作用。

  四、朗诵、欣赏、感悟。

  1、指着[幻灯13《七律长征》]说:“一首七律,56个字,写出了长征中的种种艰难困苦,写出了红军的大无畏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这真是一首了不起的诗啊!读!”(师生齐读)

  2、点击[幻灯13《七律长征》]听唱。

  3、在乐曲即将结束时,出示[幻灯14《七律长征》],(紧接着进入下一个环节)。

  4、师:长征是宣言书,吹响了*人民抗战的号角;长征是播种机,把革命的火种传播。正因为有了长征,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正因为有了长征,才有了新*的成立;正因为有了长征,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伟大的事业、伟大的领袖、伟大的诗篇,鼓舞着我们永远向前!“七律长征,一、二!”(师生齐诵)

  5、同学们,让我们发扬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下课。


春节的七律古诗(扩展6)

——七律牡丹亭诗词3篇

七律牡丹亭诗词1

  一、惊梦

  撩人春色惹情怜,梦里清风引蝶翩。折柳凝眸愁见晚,撷梅执手恨逢延。

  牡丹亭畔同柯梦,芍药阑边共枕眠。悔不携君留锦句,相思不尽惹魂颠。

  二、寻梦

  罗浮再觅到亭边,忽想前情醉恋牵。芍药花旁曾海誓,牡丹亭畔再缠绵。

  本图旧梦重寻见,却道新愁又蔓延。缘短意长终遗恨,香魂宁守伴梅眠。

  三、写真

  真个多情人易老,衣宽带减损娇妍。魂销月夜罗浮梦,恨结东风镜里烟。

  一副丹青留倩影,两行小字写心篇。他年若得重相聚,执手梅边与柳边。

  四、离魂

  柳起东风惹病填,相思不尽梦如烟。春归翠岭鹃啼血,醉醒罗浮蝶翅缠。

  紫袖多愁怜薄命,青衫有意恨难延。痴情一缕香魂断,愿卧梅边伴柳眠。

  五、拾画

  似曾相识在他年,晕雨桃花玉貌嫣。秋剪瞳仁波水漾,春添妩媚月婵娟。

  芳心只在眉间锁,倩影应曾柳下翩。敢问娇娥何处女?情含欲语惹魂牵。

  六、魂游

  一梦南柯魂已断,故园再访黯凄然。何年柳畔重携手,此夜亭前独对婵。

  月下倾听莺燕语,风中漫忆蝶蜂翩。忽闻悄唤声悲切,咫尺天涯路三千。

  七、还魂

  相思如水夜如年,藕断应知丝也连。魂伴月斜丹青引,影随窗倚烛红牵。

  彩鸾舞后曾留梦,青鸟飞来再续缘。生死皆因真情在,春宵一刻醉缠绵。

  八、团圆

  金榜题名喜讯传,连珠合璧赞良缘。妆台映翠罗帏绣,烛影摇红皎月圆。

  缱绻红窗人早约,殷勤绿酒蝶新翩。今朝得傍蟾宫客,千里姻缘一梦牵。


春节的七律古诗(扩展7)

——七律五律随笔诗集3篇

七律五律随笔诗集1

  七律《乡野烟村》

  闲钓乡情旷野柔,眉山白雾叠寒楼。云横抹尽苍穹阔,叶落飘零绮陌幽。

  远近凝烟浮黛瓦,淡浓着色点金秋。谁知梦里何时宿,诗意凭风不觉游。

  七律《浮世修心》

  陌上行秋向晚红,生*客意最匆匆。但随花落柴门隐,始料梅开况味融。

  一水青山云过后,半间寒舍月居中。桑田几笔浮嚣去,闲种菩提竹骨风。

  七律《山水拂尘》

  青岭凝琼泄霞红,深深云壑若隐中。游龙溪上陶公隐,落草亭前暮色融。

  点画幽幽才入境,拂尘冉冉尽随风。松涛一簇乾坤阔,抛却浮嚣俗事空。

  七律《知音》

  水国江南过客寻,卷帘明月尚春心。一笺烟雨催花瘦,半砚秋云向柳阴。

  落落风前凭晚镜,萧萧帐下问幽琴。知交可遇钟期意,岁岁年年独自吟。

  七律/随笔

  初上华灯小巷深,水乡弄墨送黄昏。秋风叶卷花无影,客舍谁怜月有心。

  朝向晴窗栽柳色,暮随烟雨唤诗魂。相期终是难为意,待尽伯牙两袖痕。

  七律*父母

  风雨红尘碌碌酬,劳劳岁月共春秋。常思数载人生虑,总为三千子女忧。

  荏苒光阴催鬓角,沧桑魂梦在心头。谁怜天下无私影,累尽悲欢十指柔。

  七律《人生》

  人生本是浮萍影,冷暖兼程载梦匆。富贵堂前多旺客,雀罗门下独清风。

  真真假假春秋笑,喜喜悲悲岁月同。薄厚情深难共苦,潮频涨落各其中。

  《采桑子*黄昏西子》

  *湖秋月烟波减,弱柳扶风,客意犹浓,西子楼台入梦中。

  兰舟摇曳黄昏恋,何处英红?道也从容,诗酒年华深浅同。

  七律《浮生》

  (中华新韵)

  古卷词林刻墨痕,*生年少任天真。不觉岁月寒流影,直至云烟淡入心。

  荏苒千修思辗转,糊涂半醒笑浮沉。喧嚣悟到清风意,枕上独留傲骨魂。

  七律《小镇幽思》

  寒落初冬翠薄衣,寥寥剩许水乡晖。几回秋月朝花步,一夕香街客意归。

  旧日重楼清蝶语,疏云黛瓦别芳菲。而今相看珠帘雨,次第莺歌点滴稀。

  七律/随笔

  翠屏晓镜减云飘,白露霜流著叶萧。素景随风寒带雨,香尘落幕冷凝朝。

  且思陌上清秋老,独有窗前淡菊娇。检点诗心辞旧笔,浮生闹里也逍遥。

  七律《伤别离》

  寒花清事柳云穷,相看春情久别匆。来路荷衣垂暮地,归期昏晓著秋风。

  频消月色眉山翠,未点胭脂宿雾蒙。几簇嫣然徒蝶彩,一壶沧海掌心融。

  七律/随笔

  芳草烟光一季匆,小窗幽梦剩朦胧。寒香柳色余留味,浅黛眉山淡洗瞳。

  总把青屏云作墨,时撩旧曲雨含风。闲情赋尽诗文老,拂落梅魂点点红。

  七律《龙井茶》

  额妆两片琼芽羽,虎跑云柔在手煎。叶露垂衣匀月色,禅思着趣觉心田。

  但闻妙意何来处,偏醉清风不问年。梦相乾隆泉一井,幽幽寸水泛涛烟。

  《虞美人》

  花卿别后梧桐雨,柳色相如去。云妆剩许眷春晖,却道天边秋月换新衣。

  前时燕子还双影,落落西风景。此情难为续朝霞,回首青梅一味入禅茶。

  七律《灵隐寺随笔》

  春山不奈秋时近,陌上芳菲渐觉匆。谁点朝云霞谢绿,花凝暮色自催红。

  但闻寺静行人去,尚有窗虚共客同。回首烟波心境转,千思掬水在清风。

  五律《清心》

  东篱菊意幽,小院柳扶楼。素色连波溅,清心泼墨留。

  柴门开四季,岁月隐三秋。始拾生香趣,沉浮淡里修。

  五律《冬栖乌镇》

  拂晓朦胧雾,幽幽小镇迷。嫣红成昔日,碧绿减云梯。

  带晚催秋去,回眸宿鸟啼。芬芳开谢了,独见古楼溪。

  五律《黄山》

  远岫盘龙绝,浮苍仗恃天。岿山霞若泄,浚谷壑胥牵。

  蓊蓊松流翠,祁祁石卧悬。壶中惊日月,椽笔暮飞烟。

  五律/随笔

  昨夜西风步,寒来拂晓围。檐前秋瑟瑟,栏外雨微微。

  柳色低眉影,灵台织暮衣。知情相顾瘦,花事几程稀。

  五律/随笔

  静里连空阔,人烟小隐舟。山光云带路,岭色玉盘楼。

  魂梦他乡入,谁栖木院游。粗茶随客意,独觉自清幽。

  五律/随笔

  暮落篱园静,黄昏对影匆。窗寒惊梦话,墨浅怯诗风。

  心迹频来客,琴音未见虹。犹猜青绿意,剪剪一秋瞳。

  五律《叹青花》

  剩看青花影,丁香未结匆。沉云迷月路,去意别春风。

  落落寒裳剪,寥寥粉幕融。梅魂遗独色,点滴满秋瞳。

  《满江红·商海》

  滚滚江潮,霞飞处,追风豪杰,悬崖岸,纵横谁主?昆仑英骨,

  几载追思东海志,一樽饮尽西江月。笑苍穹,大漠起狼烟,雄心烈。

  龙潭穴,巅峰雪,黄河奋,涛声夺,望峥嵘岁月,铁马追杀,

  欲展神州天地气,奔腾壮志雄鹰血。归去来,踏浪见征程,雷霆发。

七律五律随笔诗集2

  《聊斋赋》

  松翁自在说聊斋 ,魑魅魍魉诚可爱,

  牛鬼蛇神有真情,狐妖树怪稚童乖。

  六道邪魔做善事,城隍灶王纸人裁,

  披萝戴荔饰孤魂,阴阳逆转乾坤怪。

  《考城隍》

  禀生屏息疾驰考,壮繆掷题宋焘答,

  为善有心缪不赏,作恶无心罪轻罚。

  奉养老母九载寿,一日登堂辞岳家,

  镂膺朱幩舆马众,陨息梦寐复代瓜。

  《尸变》

  负贩千里宿路店,客卧灵所深鼾眠,

  新尸僵行淡金面,纸衾覆身吹魄寒。

  引被覆首鼻息静,暗窥艳尸轻拔关,

  白足裸奔手执裤,围杨自幛庇树安。

  《喷水》

  蓬门荜户莱阳曹,陋街僻巷荒凉屋,

  夜半妪鬼口喷水,噗噗有声行鹤步。

  太老夫人亦惊起,遣婢潜望叹惊怵,

  妪忽逼窗棂遭裂,晨究肿尸泉泡骨。

  《瞳人语》

  朱茀绣幰诱方栋,陌上游女二八龄,

  瞻恋弗舍相随痴,垂帘掬辄土飏生。

  悻悻而返翳复睛,隔宿益剧闷诵经,

  小郎辟门觅明目,双瞳化仙窥园亭。

  《画壁》

  一

  庙宇兰若垂髫女,拈花微笑画壁里,

  樱唇欲动眼波流,诱生神飘狎萝莉。

  众女促令上鬟急,簪珥云髻高簇丽,

  含羞不语默含情,鬟凤低垂兰麝袭。

  二

  忽来金甲铿锵将,吉莫靴急縲锁提,

  黑面如漆鹗顾盼,纷嚣腾辩皆敬意。

  局蹐匿榻悄声细,僧唤生还击画壁,

  只见螺髻拈花人,不见垂髫幻化女。

  《山魈》

  一

  南山柳沟麦秋日,斋门留宿肄业痴,

  拂榻扃扉陈卧具,月色满窗辗转时。

  风吹山门疑失扃,几近居庐屋门辟,

  靴响如鼓铿铿然,渐傍寝门轰轰厉。

  二

  老瓜皮色目光睒,巨口如盆犬牙突,

  矗立榻前头顶梁,舌动喉鸣神四顾。

  生惧阴抽枕下刀,闭目遽拔斫魈腹,

  恶鬼巨爪怒攫衾,掷公捽地忿忿去。

  三

  公随衾坠伏地号,家人持火众奔赴,

  门闭如故排窗入,衾夹寝门隙难出,

  魈爪巨痕大如箕,五指穿扉骇人目,

  公惧负笈遁故里,寺静如初再无复。

  《咬鬼》

  一

  夏月昼寝朦胧间,縗服麻裙搴帘入,

  白布裹首凶服行,面色黄肿眉目蹙。

  寻逼卧榻压腹上,似负百钧手如缚,

  举足如痿苦难声,觊觎号救顔如哭。

  二

  喙冷如冰嗅翁面,奇寒透骨悚额颤,

  翁窘急思计啮之,及颐乘势力龁颧。

  鬼痛力挣哼且啼,血流交颐湿枕畔,

  庭外忽闻人声急,缓颊飘忽遁影幻。

  三

  夫人奔入无所见,笑其梦魇诬之啖,

  浃席流枕血为证,翁诉其异相视检,

  嗅如屋漏腥臭味,何谈梦魇惹戏颜,

  四开洞户风吹进,数日腥膻仍未散。

  《荍中怪》

  一

  荍熟刈堆田陇畔,佃人乘月辇运忙,

  枕戈露卧自逻守,目暝忽闻践荍床,

  疑为暴客骤举首,赤发鬡须鬼近旁,

  踊身暴起戈刺急,吼鸣如雷遁逝慌。

  二

  曝麦于场聚弓弩,魅至如雨矢发狂,

  物惧狼奔不复来,禾桔杂遝荍登场。

  收积为垛登践时,遥望骇呼魅俯望,

  龁额骨去血飞溅,众觅弓矢魅遁藏。

  《宅妖》

  厦有春凳呈肉红,一如修润四足动,

  随手而曲渐入壁,悠忽腻然影无踪。

  日暮榻卧见寸人,荷凳堂中有君风,

  四寸木棺停几上,数女号陶弄悲声。

  《十六郎》

  一

  携酒河上饮且渔,酹奠洒酒慰溺魂,

  六郎登船邀同饮,暗驱鱼虾盈尺奔。

  许货鱼银益沽酒,夜至河干聚欢饮,

  一日六郎唏嘘告,相聚今夕再无门。

  二

  因问代者是何人,亭午河畔渡溺妇,

  悠忽一妇抱婴渡,及河而坠屡沉浮,

  儿抛岸上扬手啼,淋淋攀岸唤儿楚,

  溺妇不忍思欲救,恐误六郎赶路途。

  三

  抵暮六郎复旧处,仆怜妇抱怀中婴,

  遂残二命心不忍,相聚如初缘未尽。

  一念恻隐惊上帝,授位招远土地神,

  不忘故交邀往探,不禅修阻深叮咛。

  四

  议赴招远遭人笑,百里投奔土偶戏,

  径行东下主人惊,梦告挚友来寻意,

  息肩逆旅祭于祠,寤寐践约终不弃,

  朝请暮邀更数主,坚辞苍头稚子集。

  五

  家稍宽裕不复渔,适逢招远客常问,

  灵应神邸如响云,置身青云不忘贫。

  车中贵介识笠友,仍宴童稚莫逆人,

  远近奔涉必周顾,莫令友邻貂帽赁。

  《偷桃》

  一

  游人如堵赴演春,众语哜嘈四官称,

  荷担老翁携弱子,颠倒生物变化神。

  春初雪积坚冰韧,但窥瑶池蟠桃润,

  上天无阶凭魔绳,授子攀援蹬万仞。

  三

  如蛛趁丝渐入云,天坠仙桃大如碗,

  持献公堂众惊异,悠忽众呼云绳断,

  跌足解首四肢颤,羅此奇惨翁悲唤,

  坐官骇诧各赏金,受而唤儿出谢官。

  《种梨》

  一

  货梨与市颇甘芳,絮衣贫道丐于旁,

  乡人咄之亦不去,千梨难舍梨半筐,

  佣保不堪喋聒闹,市梨一枚赐道甞,

  老衲拜谢应供客,掬梨大啖核留掌。

  二

  解鑱坎地深数寸,纳核覆土索汤灌,

  沸瀋浸坎勾萌出,枝叶扶苏万目攒,

  花落结实累满树,硕大芳馥摘赐观,

  以鑱伐树叶荷去,乡人回顾车已空。

  三

  素封乡中畏济难,父子兄弟较锱铢,

  良朋乞米皆悱然,劝饭茕独忿然妒,

  淫博迷心倾囊赌,刀具临颈赎命输,

  蠢而乡人何足怪,吝啬弃施佛戏汝。

七律五律随笔诗集3

  七律.中秋夜景

  月到中秋分外圆,挂垂空际似银盘。

  云河天上星光烁,大地红尘火树燃。

  送爽秋风摇桂树,盛开龄草聚河边。

  清新夜色金轮染,景色宜人望月酣。

  七律.中秋月饼

  中秋月夜无眠,传统佳节月饼甜。

  柔腻皮薄颜色美,香松瓤饱味儿鲜。

  滇苏京广风格异,日法朝中品类繁。

  华夏美食都喜爱,合家相聚共婵娟。

  七律.中秋赏月

  全家赏月在门前,仰首抬头手指天。

  风摆柳梢枝叶动,月爬楼顶炮花燃。

  香甜月饼盘中供,美味佳肴缻里端。

  理短家常说不够,聚合过后又一年。

  七律.中秋月神

  中秋十五乐无眠,如水冰轮照广寒。

  天上嫦娥宫里惑,红尘百姓府中欢。

  吴刚提斧斫岩桂,玉兔持槌捣药丸。

  都羡众神仙闼住,谁知神众也孤单。

  七律.中秋贺团圆

  聚合十五乐团圆,传统佳节代代延。

  游子漂泊归故里,双亲扫地整花坛。

  家中父母焦急等,在外孩儿火速还。

  相会温馨心里笑,阖家欢畅夜无眠。

  七律.中秋忆从前

  静寂深夜忆从前,思绪飞回到幼年。

  月饼精良心里梦,窝头粗糙腹中餐。

  清贫日子光阴度,困苦生活岁月延。

  开放改革修富路,举国同庆共婵娟。


春节的七律古诗(扩展8)

——七律立夏唯美的诗句3篇

七律立夏唯美的诗句1

  《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立夏》

  宋·方回

  吾家正对*山,南向宜添屋数间。

  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闲。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七律立夏唯美的诗句2

  立夏

  陆游〔宋代〕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阮郎归·立夏

  张大烈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立夏

  赵友直〔宋代〕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立夏前二日作

  陆游〔宋代〕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韦应物〔唐代〕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立夏日示陈安国宣义

  郭祥正〔宋代〕

  昨日春归尽,轻衣畏暑侵。落花空眷影,新叶自成阴。

  书永惟便睡,蝉清稍伴吟。小团宫样茗,分酌莫辞深。

  立夏前王日出郊送春

  王迈〔宋代〕

  前回马首络青春,春我相逢皆故人。

  今朝出门忽失笑,春如五日之京兆。

  莺痴蝶騃不知愁,惟有杜鹃啼到晓。

  春到园林邮传哉,藤阴次第庇莓苔。

  愿春长在人长健,何惜与春归去来。

  立夏

  薛澄〔宋代〕

  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

  蚕新教织绮,貂敝岂辞裘。

  酷有烟波好,将图荷芰游。

  田间读书处,新笋万竿抽。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701282.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70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