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重阳节的现代诗词 菁选3篇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

重阳节的现代诗词 菁选3篇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

更新时间:2023-03-21 20:55:17 点击: 来源:yutu

重阳节的现代诗词1

  《重阳情思》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有幸登高红山上。

  心旷神怡,

  天阔地广,

  一身清风一身爽。

  天上人间,

  各在一方,

  蓝天白云尽遥望。

  款款眷恋,

  柔柔寸肠,

  亲情依旧日月长!

重阳节的现代诗词2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的现代诗词3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阳节的现代诗词(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阳节的现代诗词 (菁选3篇)扩展阅读


重阳节的现代诗词 (菁选3篇)(扩展1)

——重阳节现代诗词 (菁选3篇)

重阳节现代诗词1

  蜕掉刺骨的寒衣

  在一块绿茵上疯跑

  经过一团火焰

  于骄阳里

  邂逅绽放微笑的莲花

  四月的明眸深情了九月的悲凉

  我怎会不小心翼翼经营一段历史

  让你在一低头的温柔里

  种下我一生的忧伤

  今夜 九月重阳

  借一壶怀想

  独酌西窗

  不时与明月把盏

  同是金沙老窖

  却难拾昔日的酱香

  惆怅

  惆怅

  谁会策马

  赶走我贫瘠的荒凉

重阳节现代诗词2

  自从那次月圆之后

  你就是我

  在相思之河里的又一根稻草

  既然是草

  我就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但有希望

  我想还是比没有的好

  村旁

  那座不算挺拔的山岗

  却年年都有白发人

  在这一天眺望、眺望……

  也不知望穿了有多少秋水

  伊人,依旧在

  水一方

重阳节现代诗词3

  思乡的丝带缠绕在枝头

  黄叶的叹息里

  是梦的惆怅

  登高望远

  夕阳一脸的忧伤

  大雁的呜咽

  把秋虫的琴弦弹响

  千里的故土

  白发染霜的爹娘

  在菊花的笑颜里

  都演变成泪的疯狂


重阳节的现代诗词 (菁选3篇)(扩展2)

——描写重阳节的现代诗句 (菁选2篇)

描写重阳节的现代诗句1

  风软云轻

  秋收罢冬未种

  寒露秋霜间辞青

  重九露水行

  东篱凌波黄

  悠然陶渊明

描写重阳节的现代诗句2

  我是菊花在重阳

  红蓼芦荻雏菊河畔与坟岗

  茉莉月桂白菊花茶与花香

  汴梁绿翠菊花榜

  今日菊城黄花比人胖

  我是菊花在重阳

  作秀选美供客赏

  菊花沁醉口角月

  簪菊风染骚人香

  我是菊花在重阳

  画笔油彩,秋色春光玉环腕

  九花痴情,镂雕香囊蘅芜容


重阳节的现代诗词 (菁选3篇)(扩展3)

——重阳节现代诗词鉴赏 (菁选2篇)

重阳节现代诗词鉴赏1

  《重阳节抒怀》

  九九重阳志未铭,

  邀友结伴向山行。

  峻峭山岭踩脚下,

  登高眺望众山群。

  云海茫茫足下过,

  古木幽幽树成林。

  满山遍野红烂漫,

  彤霞映水水自清。

  山间小路弯曲径,

  曲桥入水见倩影。

  巨石醉卧于山涧,

  俯望天地鬼神惊。

  芳草绵绵绿茵茵,

  重阳秋游登山顶。

  上到山顶是好汉,

  暮色夕阳不老情。

重阳节现代诗词鉴赏2

  《重阳登高》 作者:刘炳亮

  生命的手,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靠近,热谈,朋友的.心怀不负厚望

  独受一方唯美的净空

  会意的笑开放春花的灿烂

  相约重阳,登高望远

  胸窝勃发一股朝气

  意志的绳索仍旧坚硬如钢

  啊,生命。啊,朋友

  我们因幻想的心态

  再给生命添几多美丽

  秋阳温馨胸怀,老泪洒向红叶

  一声仰天长叹振奋你我

  踏着不老青春的火轮

  来年再叫江山多姿映眼帘


重阳节的现代诗词 (菁选3篇)(扩展4)

——九月九日重阳节现代诗歌3篇

九月九日重阳节现代诗歌1

  当茱萸更替着这里的风

  当天空再次阴沉下来

  当我的思念停息的时候

  当菊花的花瓣也随着纷飞着

  我的思念是你所不知道的

  带去你所不知道的

  深邃是我的深伤

  寂寞与我为邻

  在深沉的高峰下

  冷月被雾遮盖了

  只有旁边的北极星

  在幽幽的`招摇着

  像眼泪一样的刺眼

  路旁的枫树又红了

  路上的行人渐多了

  我沾着等不到的苦水

  在九月九日

  登上高峰

  给你最好的

  最好的静默

  当然

  还有思念

  还有重阳


重阳节的现代诗词 (菁选3篇)(扩展5)

——形容友情的现代诗词 (菁选3篇)

形容友情的现代诗词1

  穆旦

  (一)

  我珍重的友谊,是一件艺术品

  被我从时间的浪沙中无意拾得,

  挂在匆忙奔驰的生活驿车上,

  有时几乎随风飘去,但并未失落;

  又在偶然的遇合下被感情底手

  屡次发掘,越久远越觉得可贵,

  因为其中回荡着我失去的青春,

  又赋予我亲切的往事的回味;

  受到书信和共感的细致的`雕塑,

  摆在老年底窗口,不仅点缀寂寞,

  而且象明镜般反映窗外的世界,

  使那粗糙的世界显得如此柔和。

  (二)

  你永远关闭了,不管多珍贵的记忆,

  曾经留在你栩栩生动的册页中,

  也不管生活这支笔正在写下去,

  还有多少思想和感情突然被冰冻;

  永远关闭了,我再也无法跨进一步,

  到这冰冷的石门后漫步和休憩,

  去寻觅你漫煦的阳光,会心的微笑,

  不管我曾多年沟通这一片田园;

  呵,永远关闭了,叹息也不能打开它,

  我的心灵投资的银行已经关闭,

  留下贫穷的我,面对严厉的岁月,

  独自回顾那已丧失的财富和自己。

  1976年6月

形容友情的现代诗词2

  胡适

  藏晖先生昨夜作一梦,

  梦见苦雨奄中吃茶的老僧,

  忽然放下茶钟出门去,

  飘萧医仗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大辛苦?

  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

  醒来我自披衣开窗坐,

  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1938

形容友情的现代诗词3

  舒婷

  第一次被你的才华所触动

  是在迷迷蒙蒙的春雨中

  今夜相别,难再相逢

  桑枝间呜咽的

  已是深秋迟滞的风

  你总把自己比作

  雷击之后的老松

  一生都治不好燎伤的苦痛

  不像那扬花飘絮的岸柳

  年年春天换一次姿容

  我常愿自己像

  南来北去的飞鸿

  将道路铺在苍茫的天空

  不学那顾影自恋的鹦鹉

  朝朝暮暮离不开金丝笼

  这是我们各自的不幸

  也是我们共同的苦衷

  因为我们对生活想得太多

  我们的心呵

  我们的心才时时这么沉重

  什么时候老桩发新芽

  摇落枯枝换来一树葱茏

  什么时候大地春常在

  安抚困倦的灵魂

  无须再来去匆匆

  1975.11


重阳节的现代诗词 (菁选3篇)(扩展6)

——描写柳树的现代诗词 (菁选3篇)

描写柳树的现代诗词1

  柳树已发芽

  昨夜深处

  我梦见了柳树已发芽

  那片浅绿

  恰如微笑

  让我想起我曾经的那个她

  还记得

  十指紧扣

  看着她跳跃着走在柳荫之下

  一片笑声

  在我们行走过的河岸上

  慢慢轻盈的飘洒

  而今的我

  独自走在这个临近初春的河岸

  看着*的柳树

  要发芽

  想起那时分别的自己

  像极了一朵柳絮

  摇曳着不肯落下

  眷念不舍

  想要陪伴一生的我的那个她

  流水无意

  一往无前

  正如那时去意已决的那个我的她

  我仰起头

  此刻的空中点点白云飘远

  犹如那曾经在意非常的爱恋之花

  不知不觉间凋谢而落下

  触景在多年前的那个时间

  鼻尖酸意泛滥

  我的眼泪在我此刻的脸上

  肆无忌惮的流下

  还记得那个多年前的冬夜

  路灯昏黄

  照着一个无人知晓的我

  万家安息

  只剩下一道被昏黄路灯光拉长的身影

  独自蹒跚

  行走在空无一人她所在城市的大街

  无人牵挂

  已经多年

  不再提及我所想念的

  那个我的她

  只是那些迄今没有完成的约定

  是不是还能记得起

  我的那个她

  是否她还能偶然想起我

  这么一个曾经的

  深爱过她的他

  我们曾经许下的那些诺言

  在岁月的吹刷下

  已经犹如空中零落的柳絮

  早已经被吹散到河水之中远去

  痕迹也未曾留下

  也许我们也就这样

  此生再无相见各自奔天涯

  还有些难忘的过往没有提及

  那就算了吧

  那些不舍得忘记的万万伤心

  在岁月的流逝中

  已经难以铭记

  那些臆想暧昧的坚持

  在时光曝照下

  已经开始变得不再真实

  慢慢作假

  我和她的那些过往

  早已经变的模糊和淡化

  还有那些未曾兑现的约定

  不知道还有没有谁会刻意去想

  或许即使有人偶尔去想

  也会犹如那春天的雨水

  淅淅沥沥的很快断散而落下吧

  今天我来到约定的这里

  看着在这春寒料峭下

  那渐渐泛绿点点的柳树

  想对她轻轻的说一句

  “春天来了,柳树已发芽”

描写柳树的现代诗词2

  柳树已成荫

  你我来的时候

  河*

  跟心情一样荒凉

  你走了三年

  我待了三年

  发现

  岁月蹉跎

  真的很容易

  我知道

  你比原来大了

  却比我年轻

  如今

  我们来时的路旁

  已是柳树成荫

  可你

  你又去的很远

  剩下我

  守着这座城

  ——伤心又不愿离去

描写柳树的现代诗词3

  追念一棵柳树

  渠边的土垒上

  那棵高大的柳树

  被伐倒了……

  在这个村庄

  和这片山野

  都听到了,感觉到了

  柳树倒下的声响

  整个庄上的门窗

  每棵草,每枝花

  每座山,每片蓝天

  ……

  都颤颤地哆嗦起来

  是出于悲哀吗?

  这一天整个村庄

  和这片田野之上

  都飘散着洁白的柳絮

  柳絮

  落在人的心灵上

  比秋天的阴雨

  还要阴冷

  想不到

  一棵柳树

  表面灰暗粗犷

  却散发出悲哀的气息

  但它的生命内部

  却贮蓄了和它的`

  年轮一样多的坚强

  坚强使人悲伤

  柳树,直挺挺地

  躺在草丛和土坯上

  那么庞大,那么青翠

  看上去比它站立的时候

  还要雄伟,美丽

  伐倒三天后

  枝叶还在微风中

  籁籁地摇动

  叶片上

  还挂着明亮的露珠

  仿佛

  是亿万只含泪的眼睛

  向大自然告别

  看,房脊上的麻雀

  蓝天上的雄鹰

  还朝着伐倒的柳树

  飞来

  柳树

  被解成宽阔的木板

  在一圈圈的年轮上

  涌出了一圈圈的

  凝固的泪珠

  泪珠

  还散发出芬芳

  这不是泪珠吧

  这是柳树的生命

  还没死去的血球村庄的山丘

  一下子缩小了很多

  仿佛低下了头颅

  伐倒了

  一棵柳树

  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

  永恒的生命


重阳节的现代诗词 (菁选3篇)(扩展7)

——重阳节的诗词鉴赏 (菁选2篇)

重阳节的诗词鉴赏1

  重阳节著名诗词(唐代)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者: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作品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食,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酒看菊花。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作者:卢照邻(632年-695年),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译文: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心思归烟雾积聚不散。在异乡共同喝着花酒,看见鸿雁天上南来,离家万里之客一同悲伤。

  简析:与王勃诗同席而作。人意北归,鸿雁偏又南飞,不正加重人们的情感?祈福的花酒正用来浇愁。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

  他席他乡送客杯。(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人情已厌南中苦,(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作者:王勃(649~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作者: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引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

  作者: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白居易(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现存诗有2800多首,为唐代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有《白氏长庆集》。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杜牧(803-853)晚唐杰出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世称杜樊川。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重阳节的诗词鉴赏2

  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向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橱通:厨)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一作:人似;销通:消)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

  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消:一作“销”。

  西风:秋风。

  比:《花草粹编》等作“似”。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一个人若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担心白天总也过不完,那么,她的心境定然不舒畅。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长难捱了。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难免有孤寂之感。“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此词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结构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铺叙笔法;而把节日离索的刻挚深情留在结拍,使它如高峰突起。“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为全篇最精彩之笔。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此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含蓄。唐司空图认为含蓄的主要特征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及,若不堪忧。”(《诗品·含蓄》)从字面上看,这首《醉花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从她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也即时间过去了多少)的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更加难捱。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失眠,写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看来她不只是身体感到凉,主要的'还是内心感到凉。于是她对赵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读罢全词,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生动地立在读者眼前。

  全词明白如话,没有冷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沉细腻。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701006.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70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