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5篇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5篇

更新时间:2023-03-19 07:16:57 点击: 来源:yutu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1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每次走到教室门口,总感觉教室空气不太好,在一个30*方的室内,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五六十张桌子,坐着五六十个学生,还在讲台的一侧放着扫把、拖把、垃圾桶等。特别是在冬天,天气寒冷,门窗紧闭,学生因为感冒、发烧经常请假,很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教室是老师和学生教学交往的家,是学生在校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教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关注教室环境,并尽一切可能改善教室的学习环境。

  3、课题介绍

  本次活动从关注教室学习环境入手,学生能说出教室的学习环境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为什么需要改善教室的学习环境,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改善老师和学生的家园——教室的学习环境。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思维导向图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们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

  (2)了解教室环境对我们的身心影响;

  (3)了解相关的影响教室学习环境的原因;

  (4)掌握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上网查找、上图书室查阅、向环保部门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2)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3)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初步掌握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教室目前的学习环境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积极主动地做好教室的保洁工作;

  (4)增强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2、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写500字左右的作文,但小论文或调查报告他们还不是很明白应该如何去写;

  3、学生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4、学生正处在一个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的年龄,对研究性学习活动兴趣浓厚;

  5、教室学习环境与学生日常学习联系紧密,学生容易想到改善的方法;

  6、学生对空气污染有一定认识,但不是很透彻。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研究目标:

  (1)了解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

  (2)了解不良的教室学习环境对我们的身心影响;

  (3)掌握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

  2、研究内容:

  (1)通过观察,了解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

  (2)搜集资料,查找影响教室学习环境的因素;

  (3)通过调查或上网查找资料,提出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研究的最终成果可以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或黑板报的形式展现出来,甚至还可以直接进行实践,让老师或其它同学加以评价。

  六、资源准备

  学校电脑室、图书室、环保局电话、空气污染监测中心工作人员电话,显微镜、放大镜、摄像机、照相机、调查报告表、实验报告表、量化评价表。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了解课题选择的原则和技巧;

  2、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相关方法;

  3、了解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

  1、介绍课题选择的原则和技巧;

  2、利用演示文稿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相关方法;

  3、联系好电脑室、图书室、环保局等部门,争取各部门的支持与合作。1课时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

  1、根据老师提出的选择课题的原则和技巧各小组分别提出一个课题;

  2、经过全班讨论确定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并和大家日常学习联系非常紧密的课题——改善教室学习环境;

  3、讨论教室学习环境的不良因素并能想到一些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措施。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题。

  1、引导学生注意选课的原则:

  (1)选题应具有可操作性;

  (2)选题应该具有开放性;

  (3)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4)选题应联系实际。

  2、引导学生注意选课的技巧:

  (1)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

  (2)选择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能引起整个社会关注的课题;

  (3)从课外读物上去寻找感兴趣的课题;

  (4)从生物课本中去寻找延伸的课题。3课时成立课题组

  1、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成立课题小组;

  2、各小组投票选出小组长;

  3、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1、在学生自愿成立小组的基础上加以指导,例如:性别搭配、各组人数相对*均、个体间能力搭配尽量均匀等;

  2、指导学生合理分工。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制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2、制定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3、制定课题成果的呈现形式。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实施课题计划和方案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收集资料阶段:

  本阶段的收集资料有很多种方式或途径:例如,上网查找、调查访问、去图书室查找等,部分小组去采访环保局工作人员或环境监测部门工作人员,然后各小组长将本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筛选、分析;

  2、实地考察阶段:

  各小组在学校33个班级的教室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各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并且询问各班级同学对教室学习环境的感受,然后,各小组长根据实地考察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比较好的班级教室环境和比较差的班级教室环境,并让小组成员讨论好和差的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3、实施阶段:

  调查访问环保局或环境监测部门,获得教室环境中主要由哪些有害物质,各小组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教室环境中有害物质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哪些不良影响,小组分工协作,找到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

  1、组织学生到县环保局请教并采访专家;

  2、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

  3、做好各小组的协调分工工作;

  4、指导小组长完成每次任务的汇总、筛选、分析工作;

  5、及时跟踪各小组的活动进展情况,对比较落后的小组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6、指导各小组成员适时调配活动方案,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7、及时指出学生在进行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从事研究性学习活动;

  8、评选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并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让学生对此次活动更加充满兴趣和激情。4课时

  八、总结与反思

  (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本次活动中,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课题,再加上改善教室学习环境与每个同学的日常学习活动联系紧密,学生的关注度很高,兴趣很浓厚。对同学间的团结互助也有一定的提高,学生具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各小组能够很好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本次活动也受到学校电脑室、图书室、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全社会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都非常关心。但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也有部分问题,例如,学生虽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但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写得都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很多指导,以后,应建议语文老师多点教学生练一练这些实用文章的写法。量化评价表:

  请打“√”:自评□小组评□老师评□所属小组名称被评价人姓名编号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等级1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活动优良合格需努力主动提出设想、建议2合作交流主动与组员配合,乐于帮助同学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3学习技能会用多种方法搜集、分析、处理信息实践方法方式多样4实践活动积极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合作5成果展示成果有新意6综合评价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2

  说明:由于研究性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逐步丰富和完善的,因此模版只是提供了一个供大家思考的框架模型,辅助教师们在真正组织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做到思路清晰明确。只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间,逐步丰富和完善方案,最终才能形成真正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快速发展,而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也随之诞生。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正如之前对其他新生事物的接纳一样,网络文学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许多中学生的目光,并不断影响着当代中学生。与互联网迅猛发展相一致,以网络为*台的网络原创文学也有着令人吃惊的发展。各大大小小的文学网站或网络文学频道仿佛雨后春笋一般映入网民的视野。资料显示:全球有中文文学网站3720个,*大陆有以“文学”命名的综合性文学网站约300个,以“网络文学”命名的文学网站241个,发表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文学网站268个,小说网站486个,诗歌网站249个,散文网站358个,发布剧本的75个,发布杂文的31个,发布影视作品的529个。其他各类非文学网站中设有文学*台或栏目的网站共有3000多个。接受新事物能力超强的中学生们,在面对网络文学这个新事物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值得每个人深思研究。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文学是精神的底子,语文则是底子中的底子,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是人生成功的基石,为配合中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开拓同学们的知识视野,也为给同学们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更好更快地提高同学们阅读、分析、判断、迁移的能力,我选择了此一最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旨在给学生开辟出一块新的学习天地。通过调查研究,可以让学生对网络文学有深层次的了解。通过此次研究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调查研究,可以让学生对网络文学有深层次的了解。

  2.通过此次研究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程与方法:

  1、依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到有关网站进行调查、检索,提取相关资料,发展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等方式,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

  2、使学生养成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科学发展,关心新事物的好习惯,使学生慢慢形成辨证的观察、分析事物、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上网的中学生是越来越多了。网络已经成为许多中学生课余生活的新空间,它带来的网络文学深深地吸引着中学生,影响着中学生。

  九年级学生探究性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让学生对网络文学有深层次的了解,对网络文学的利弊有全面而透彻的认识,从而让他们在接触网络文学时能有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通过这次研究,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让学生对网络文学的利弊作些真实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以调查报告和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五、资源设计

  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1、电脑、U盘、数码相机。 2、学生阅读过的网络文学作品。

  六、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在这里先概述一下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设计。

  七、总结提高

  (一)此次研究性学习最大的好处在于能让学生放手尽量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中心和主体,这样有利于学生科学性知识的掌握和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

  (二)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需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文件下载不成功,E-mail发不出去,电脑出了故障等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分析琢磨,探询解决。)Web页的制作过程中,图象、文字魔术般的变化和出神入化的交互性都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三)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的文化基础更加厚实。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了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四)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自主研究、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动"状态。

  (五)"网络文学"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养成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科学发展,关心新事物的好习惯,使学生慢慢形成辨证的观察、分析事物、处理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3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当今的科技可谓是日新月异,电脑已成为城市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电脑的游戏功能更以它的丰富多彩,新颖剌激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青睐,其中尤以在校的青少年为游戏的主力军。但学生一旦玩上瘾,真正的就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可心早已飞到家中的游戏机上了,脑子里想的是回家后如何攻下一关游戏的;甚至于为了早点回家玩游戏,可以“忘了”值日生工作,可以“忘了”完成家庭作业等。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学生爱玩游戏,不能单给以简单肯定和否定,尤其是在全国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的处理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处理不好甚至会给社会带来隐患。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到当今游戏良莠不分,哪些类型的游戏才是适合学生;玩电脑游戏的利弊;玩游戏应该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不能沉溺于游戏中。

  3、课题介绍

  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关游戏的知识,为这次实践活动奠定知识基础。

  通过问卷调查,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学生亲自参与调查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更具有真实感,比简单说教更有说服力。让学生懂得玩电脑游戏的目的,除了开心娱乐外,还可以了解和掌握电脑的技术、吸取有用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认识它的利弊以便扬长避短。玩的时间和数量要掌握好,一定要适度,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视力。要学会辨别游戏好坏,多玩一些智力类的游戏,最好是有家长监督引导。在硬件上千万不要和别人攀比,更不要为了要钱去网吧而做坏事。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脑游戏的基础知识。

  2、掌握收发邮件、网上论坛讨论、制作电子报刊、制作网页等信息技术技能。

  3、掌握一些适合学生玩的益智类游戏。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2、收集问卷调查能写出调查报告,开论坛能写出分析报告,听报告能写心得体会。

  3、最后能根据各种材料,整理出研究成果:电子报刊和网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沉溺电脑游戏的现状担忧。

  2、积极主动去了解电脑游戏对学生的利弊。

  3、正确对待电脑游戏,自觉抵触不健康的游戏,避免过分沉溺在电脑游戏中。

  4、向周围的学生宣传正确的对待游戏的观点。

  5、通过活动,增强互相关心、团结写作的集体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学生是五年级的学生;

  2、掌握了较好的信息技术水*;

  3、学生对研究的问题有浓厚兴趣,贴近他们的生活;

  4、有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

  5、学生自控能力较弱,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辨游戏的利弊;

  6、学生对采访、问卷调查、网上开论坛等活动很有兴趣。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当今学生玩电脑游戏的现状(通过调查问卷)。

  2、学生沉溺游戏中的原因(论坛)。

  3、了解玩游戏的利弊(论坛)。

  4、正确对待电脑游戏(专家讲座)。

  5、向周围的学生宣传正确对待游戏的观点(研究成果:电子报刊和网页)

  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收集网络游戏的种类,分析哪些适合学生,哪些是不适合学生的游戏。

  2、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到学生玩游戏花费的时间、金钱以及对游戏沉迷的程度等。

  3、分析数据和案例,总结玩游戏的利弊。

  4、听专家讲座,采访老师、家长,总结如何玩游戏才最合理,写心得体会。

  5、以开设网站、论坛和布置校园宣传栏等方式,向同学宣传正确对待游戏的观点。

  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

  1、我与电脑游戏

  2、电脑游戏利与弊

  3、玩不玩电脑游戏?

  4、正确对待电脑游戏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1、网上和学校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调查问卷,完成调查报告;

  2、开设网上研究论坛(百度贴吧),提供讨论主题给大家讨论。根据大家的发帖和回帖,研究如何正确对待电脑游戏,自觉抵触不健康的游戏,避免过分沉溺在电脑游戏中。小组讨论,得出“如何正确看待电脑游戏”分析报告。

  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作报告,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4、小组将研究成果制作成电子报刊和网站。

  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综合评价等手段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评价。

  六、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资源:

  1、各类电脑游戏的介绍(文字和图片);

  2、学生玩游戏调查问卷

  3、提供两则新闻:

  (1)*代表、*移动重庆公司总经理沈长富说,为防止学生沉溺网游,影响休息学习,建议网络游戏分时段开放。

  (2)配合*、学校新推出的课本系列,日本任天堂公司开发了DS英文软件,让学生通过电玩学习英语。

  提供三篇文章:

  (1)学生玩电脑游戏心理的初探与思考

  (2)“引导”还是“禁止”?论如何正确对待小学生玩电脑游戏

  (3)你如何看待小学四年级教材教学生玩网游?

  作为学生开设论坛的讨论话题。

  4、制作研究成果的技术方法:如何制作电子报刊,如何制作网页。

  5、评价量规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录音笔、宣传板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1、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将近一学期的研究成果:

  阶段性成果:1、调查报告;2、分析报告;3、心得体会。

  汇报成果:电子版刊和网页

  2、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由小组长收集,整理汇报。

  3、老师根据一个学期以来,各小组活动情况,给出教师意见。老师根据整个活动过程给出评价意见和指导意见。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4

  说明:由于研究性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逐步丰富和完善的,因此模版只是提供了一个供大家思考的框架模型,辅助教师们在真正组织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做到思路清晰明确。只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间,逐步丰富和完善方案,最终才能形成真正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快速发展,而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也随之诞生。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正如之前对其他新生事物的接纳一样,网络文学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许多中学生的目光,并不断影响着当代中学生。与互联网迅猛发展相一致,以网络为*台的网络原创文学也有着令人吃惊的发展。各大大小小的文学网站或网络文学频道仿佛雨后春笋一般映入网民的视野。资料显示:全球有中文文学网站3720个,*大陆有以“文学”命名的综合性文学网站约300个,以“网络文学”命名的文学网站241个,发表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文学网站268个,小说网站486个,诗歌网站249个,散文网站358个,发布剧本的75个,发布杂文的31个,发布影视作品的529个。其他各类非文学网站中设有文学*台或栏目的网站共有3000多个。接受新事物能力超强的中学生们,在面对网络文学这个新事物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值得每个人深思研究。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文学是精神的底子,语文则是底子中的底子,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是人生成功的基石,为配合中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开拓同学们的知识视野,也为给同学们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更好更快地提高同学们阅读、分析、判断、迁移的能力,我选择了此一最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旨在给学生开辟出一块新的学习天地。通过调查研究,可以让学生对网络文学有深层次的了解。通过此次研究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调查研究,可以让学生对网络文学有深层次的了解。

  2.通过此次研究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程与方法:

  1、依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到有关网站进行调查、检索,提取相关资料,发展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等方式,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

  2、使学生养成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科学发展,关心新事物的好习惯,使学生慢慢形成辨证的观察、分析事物、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上网的中学生是越来越多了。网络已经成为许多中学生课余生活的新空间,它带来的网络文学深深地吸引着中学生,影响着中学生。

  九年级学生探究性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让学生对网络文学有深层次的了解,对网络文学的利弊有全面而透彻的认识,从而让他们在接触网络文学时能有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通过这次研究,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让学生对网络文学的利弊作些真实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以调查报告和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五、资源设计

  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1、电脑、U盘、数码相机。 2、学生阅读过的网络文学作品。

  六、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在这里先概述一下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设计。

  七、总结提高

  (一)此次研究性学习最大的好处在于能让学生放手尽量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中心和主体,这样有利于学生科学性知识的掌握和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

  (二)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需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文件下载不成功,E-mail发不出去,电脑出了故障等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分析琢磨,探询解决。)Web页的制作过程中,图象、文字魔术般的变化和出神入化的交互性都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三)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的文化基础更加厚实。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了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四)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自主研究、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动"状态。

  (五)"网络文学"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养成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科学发展,关心新事物的好习惯,使学生慢慢形成辨证的观察、分析事物、处理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5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每次走到教室门口,总感觉教室空气不太好,在一个30*方的室内,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五六十张桌子,坐着五六十个学生,还在讲台的一侧放着扫把、拖把、垃圾桶等。特别是在冬天,天气寒冷,门窗紧闭,学生因为感冒、发烧经常请假,很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教室是老师和学生教学交往的家,是学生在校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教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关注教室环境,并尽一切可能改善教室的学习环境。

  3、课题介绍

  本次活动从关注教室学习环境入手,学生能说出教室的学习环境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为什么需要改善教室的学习环境,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改善老师和学生的家园——教室的学习环境。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思维导向图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们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

  了解教室环境对我们的身心影响;

  了解相关的影响教室学习环境的原因;

  掌握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上网查找、上图书室查阅、向环保部门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初步掌握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教室目前的学习环境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积极主动地做好教室的保洁工作;增强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2、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写500字左右的作文,但小论文或调查报告他们还不是很明白应该如何去写;

  3、学生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4、学生正处在一个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的年龄,对研究性学习活动兴趣浓厚;

  5、教室学习环境与学生日常学习联系紧密,学生容易想到改善的方法;

  6、学生对空气污染有一定认识,但不是很透彻。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研究目标:了解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

  了解不良的教室学习环境对我们的身心影响;

  掌握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

  2、研究内容:通过观察,了解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

  搜集资料,查找影响教室学习环境的因素;

  通过调查或上网查找资料,提出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研究的最终成果可以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或黑板报的形式展现出来,甚至还可以直接进行实践,让老师或其它同学加以评价。

  六、资源准备

  学校电脑室、图书室、环保局电话、空气污染监测中心工作人员电话,显微镜、放大镜、摄像机、照相机、调查报告表、实验报告表、量化评价表。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了解课题选择的.原则和技巧;

  2、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相关方法;

  3、了解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

  1、介绍课题选择的原则和技巧;

  2、利用演示文稿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相关方法;

  3、联系好电脑室、图书室、环保局等部门,争取各部门的支持与合作。1课时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

  1、根据老师提出的选择课题的原则和技巧各小组分别提出一个课题;

  2、经过全班讨论确定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并和大家日常学习联系非常紧密的课题——改善教室学习环境;

  3、讨论教室学习环境的不良因素并能想到一些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措施。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题。

  1、引导学生注意选课的原则:

  选题应具有可操作性;

  选题应该具有开放性;

  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选题应联系实际。

  2、引导学生注意选课的技巧:

  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

  选择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能引起整个社会关注的课题;

  从课外读物上去寻找感兴趣的课题;

  从生物课本中去寻找延伸的课题。3课时成立课题组

  1、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成立课题小组;

  2、各小组投票选出小组长;

  3、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1、在学生自愿成立小组的基础上加以指导,例如:性别搭配、各组人数相对*均、个体间能力搭配尽量均匀等;

  2、指导学生合理分工。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制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2、制定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3、制定课题成果的呈现形式。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实施课题计划和方案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收集资料阶段:

  本阶段的收集资料有很多种方式或途径:例如,上网查找、调查访问、去图书室查找等,部分小组去采访环保局工作人员或环境监测部门工作人员,然后各小组长将本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筛选、分析;

  2、实地考察阶段:

  各小组在学校33个班级的教室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各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并且询问各班级同学对教室学习环境的感受,然后,各小组长根据实地考察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比较好的班级教室环境和比较差的班级教室环境,并让小组成员讨论好和差的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3、实施阶段:

  调查访问环保局或环境监测部门,获得教室环境中主要由哪些有害物质,各小组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教室环境中有害物质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哪些不良影响,小组分工协作,找到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

  1、组织学生到县环保局请教并采访专家;

  2、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

  3、做好各小组的协调分工工作;

  4、指导小组长完成每次任务的汇总、筛选、分析工作;

  5、及时跟踪各小组的活动进展情况,对比较落后的小组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6、指导各小组成员适时调配活动方案,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7、及时指出学生在进行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从事研究性学习活动;

  8、评选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并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让学生对此次活动更加充满兴趣和激情。4课时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本次活动中,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课题,再加上改善教室学习环境与每个同学的日常学习活动联系紧密,学生的关注度很高,兴趣很浓厚。对同学间的团结互助也有一定的提高,学生具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各小组能够很好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本次活动也受到学校电脑室、图书室、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全社会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都非常关心。但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也有部分问题,例如,学生虽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但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写得都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很多指导,以后,应建议语文老师多点教学生练一练这些实用文章的写法。量化评价表:

  请打“√”:自评□小组评□老师评□所属小组名称被评价人姓名编号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等级1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活动优良合格需努力主动提出设想、建议2合作交流主动与组员配合,乐于帮助同学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3学习技能会用多种方法搜集、分析、处理信息实践方法方式多样4实践活动积极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合作5成果展示成果有新意6综合评价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5篇扩展阅读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5篇(扩展1)

——研究性学习教案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1

  一、教学设计思想:

  “以学生为本”作基础,以环保意识提高、个性特长发展为目标,以青少年科学爱好者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关心身边环境,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回报社会,以探索提高中学活动课教学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高一化学兴趣小组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在让学生了解地球水资源及水污染的概况之后,指导他们用学到的知识来分析身边河道、溪流的水质,用测试结果和共同讨论的结论对水环境作客观的评价。既是科教兴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也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水资源及水污染概况;

  2、能力目标:通过课内水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初步掌握部分离子的鉴定方法和技能,以期为课后进行水质监测和进一步探究做准备;

  3、情感目标:通过课前观察,课内分析、讨论,了解学校附近水域污染情况。增强青少年对环境污染的忧患意识,激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4、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思想和科学研究的认知思想。

  三、教学准备:

  1、水样:自来水、光前街池塘水

  2、试剂:AgNO3(aq)、BaCl2(aq)、稀HCl、稀HNO3、K4[Fe(CN)6] (aq)、K3[Fe(CN)6] (aq)、PH试纸

  3、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四、教学过程:

  一、水资源及分布状况概述

  淡水占地球水资源不到3%,真正能利用的为2万亿m3,亚洲只有26.6%。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位居第六。但人均不足世界*均的1/4,位居127位。

  二、水污染及防治

  (一)水污染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约4260亿立方米,造成40%稳定流量的河流被污染。而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工业废水占268亿吨,全国各大江河12%的干流、55%的支流受到污染。

  (二)水污染的防治

  针对水资源紧缺局面,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显得十分重要。我国环保法规定,工程建设必须与环保设施同步进行。这是避免生产发展、污染加剧的有力措施。

  废水处理的方法有: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三大类。

  三、水质分析

  1、介绍水体硬度

  我国水体硬度与德国相同,每升水中含有10mgCaO,即称之为一度。以8度作为分界线,低于8度的水为软水,高于8度的水为硬水。

  2、指导学生各组定性分析

  先讲述Fe3+、Fe2+的鉴定方法:

  步骤1

  步骤2

  实验现象

  结论

  Fe3+

  取水样1滴

  加1滴K4[Fe(CN)6]

  蓝色沉淀

  示Fe3+存在

  取水样1滴

  加1滴KSCN

  溶液变深红

  示Fe3+存在

  Fe2+

  取水样1滴

  加1滴K3[Fe(CN)6]

  蓝色沉淀

  示Fe2+存在

  再由学生自行实验,学会针对各组样品分别进行H+、Cl-、SO42-、Fe3+、Fe2+的鉴定,教师巡视指导。

  3、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

  4、讨论评价

  学生共同讨论,并用测试结果和共同讨论的结论,对水环境作客观的评价。

  四、测试结果纪录

  结果 水样

  项目

  水样1

  水样2

  第1次

  第2次

  第1次

  第2次

  观察的现象

  颜色

  气味

  浑浊度

  飘浮物

  定性分析结果

  PH值

  Cl-

  SO42-

  Fe3+

  Fe2+

研究性学习教案2

  思想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使用错别字的危害,有意识的避免使用错别字,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出贡献。

  情感目标:

  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明确错别字的成因。

  2、使学生懂得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语境正确地使用汉字。

  3、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查找资料、搜集信息、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加工处理资料并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能力目标:

  1、使学生懂得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语境正确使用汉字.

  2、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查找资料、搜集信息、运用资料的方法。

  方法目标:

  小组讨论,制作演示文稿,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重点:

  使学生懂得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语境正确使用汉字。

  突出重点的方法:

  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或写出研究报告,在课上讲解,并出练习题检测。

  难点:

  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或写研究报告

  突破难点的方法:

  给学生多种形式的示范。

  教法:

  小组研究讨论法、示例法、学生演示法。

  教具:

  多媒体、幻灯片、展板

  学生准备:

  1、每个学生找初中生容易写错的字,逐个列举,填写个人研究报告单(课下)。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

  (1)进行小组汇总并按出现频率排序;

  (2)小组分析10个典型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分析及诊治;

  (3)得出具有一定规律的结论;

  (4)填写小组成员个人评价表2;

  (5)写小组研究报告或制作演示文稿,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我们都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词汇量相当大,有很多同音、形似、近义的现象。这就使大家使用时,经常觉得吃不大准,写出错别字来。写错字不仅影响我们的考试成绩,也影响我们通过书面与人沟通。使用电脑时,也时常因为认字不准,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那么,我们经常出现哪些错别字?为什么出错?又怎样避免呢?我们看看同学整理的结果。

  二、同学展示研究结果。

  (多媒体、幻灯片或者*等等)

  三、教师总结:

  几个组的同学都上来展示了研究结果,各组都有自己的优点。我想请同学评价一下,其它组的展示,对你们的研究分析有什么启发?(学生谈其他组的同学想到的,而自己没想到的)

  好,我把大家的研究结果总结一下:

  (一)产生原因:多由于缺乏一丝不苟的态度以致形成多笔、少笔、改笔、替换而致错。

  1、因同音而写错:

  举例:副和付带和戴噪、燥和躁很和狠

  2、因形似而写错:

  (1)偏旁形似:例衤和礻竖心底和水字底戈和弋九和丸(这一类实际上是写了错字,即写了不成形的字)

  (2)字形似:例竟和竞戌、戍、戊、戎

  3、因义近而写错:

  举例:反应和反映需要和须要做和作

  4、因马虎而写错:

  有同学在引用陶渊明的诗草盛豆苗稀时,竟写成草盛豆芽稀;还有同学在写助词着时,总写成这,站着就成了站这了。

  (二)避免方法:

  (1)明确偏旁、字和词语的不同含义,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汉字或词语。

  (2)写字的时候要注意辨明形体相似的偏旁或部件,弄明白有关的字究竟用的那个偏旁或部件。

  四、测验。

  1、改正下列各词中的错别字,并归纳出错误的类型。

  (错字略)

  敝开幸苦胆心按排

  既使即然桓候狼籍

  晶萤恶耗

  2、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如火如茶神彩飞扬走头无路

  病入膏盲自以为事不能自己

  情欲于中与日具增万簌俱寂

  穿流不息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其实是貌和神离。

  B你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C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D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令人眼花潦乱。

  3、选字组词:

  (1)辨辩辫瓣

  花()()论()别()子

  (2)籍藉

  ()贯祖()慰()狼()

  (3)蜜密

  蜂()甜()秘()茂()

  (4)栽载截裁

  ()种()断()重()断

  五、准备撰写班级论文《关于错别字的调查》

研究性学习教案3

  设计意图:

  学生在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常常发现:实验中获得的一组数据差异很大,能充分说明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而获得的另一组数据差异虽小,但不能充分说明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我们把第二类数据称为“特殊数据”。面对这样的“特殊数据”,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发现新的问题,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持续探究力和提高实证是非常有益的。本节课试图作一尝试。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实验知道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2.尝试在实验数据的观察分析中发现新问题,对实验进行多次修正。

  3.提高控制变量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实证。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实验知道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教学难点:

  尝试在实验数据的观察分析中发现新问题,对实验进行多次修正。

  教学准备:

  铁架台、细绳、钩码、实验记录单、计时钟。

  教学过程:

  注意力集中1

  1.课前预习:自学五下《科学》教材P60~61,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常态数据和检验实验的方法。

  2.说一说你的预习收获是什么?适时板书: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锤重量无关。

  3.出示上节课的实验数据,复习:

  这些数据说明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适时板书:摆绳短摆动快,摆绳长摆动慢。

  在这个对比实验中,改变的是哪一个条件?控制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4.在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有没有关系”,要改变的是哪一个条件?控制不变的条件是什么?用钩码来作摆锤,你准备怎么改变摆锤重量?

  5.师补充实验要求(以PPT形式出示)。

  要求实验完成后,由记录员负责把数据填入电脑表格中。

  数据预测:你估计实验中的数据会是怎样的?

  注意力集中2

  6.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记录员认真记录数据。

  注意力集中3

  7.分析数据:这些数据能说明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吗?

  通过查资料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也就是说三次的数据都应该相同?有些小组的实验数据却不一样,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呢?

  8.小组讨论有可能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可能与实验材料、操作方法等因素有关)

  9.集体交流:原因是什么?准备怎样改进?

  注意力集中4

  10.学生再次实验

  第二种:不交流,直接让学生再次实验。

  注意力集中5

  11.第二次汇总数据,观察分析:这些数据能说明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吗?

  11.请三个数据不一致的小组上来演示,大家帮着找找原因。

  12.:从刚才的几次实验中,你有什么收获?

  13.继续探究:出示两个摆(摆绳短但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猜测:你觉得它们在相同时间里摆动的快慢(次数)会一样吗?为什么?(一样,因为两个摆绳的长度一样;不一样,因为摆锤的长度不一样。)

  14.请两生上来演示实验,其他同学观察,思考:要让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一样,有什么办法?

  15.请两生再次演示实验,其他同学观察,思考:有什么新发现?

研究性学习教案4

  课题:

  有烧不着的纸吗

  课时:

  1课时

  授课人:

  xx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是用来比喻真相不容易掩盖。而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纸是一种很容易燃烧的东西,一旦遇上火,就会很快化为灰烬。

  有一种防火纸,性能很奇特,你把它放在火上烤,也不会燃烧,只是慢慢焦化。还有一种耐火纸板,把它盖在熊熊燃烧着的火炉上,用手去摸纸面,不会烫手,如果在它上面搁一壶水,烧半天水也不开。这种既能耐火,又能隔热,还能够阻燃的纸,叫耐火或隔热纸板。

  探究:这种纸和纸板与普通纸有什么不同呢?

  师生探究,分析:

  通纸是用木材或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这些天然纤维都是有机物,很容易燃烧。而耐火纸是用石棉或玻璃纤维等无机物制成的,玻璃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会燃烧。隔热纸板是用硅酸铝和氧化锆纤维制造的,这些纤维熔点很高,火也烧不着它。它们的导热系数都比较小,仿佛和热没有缘分似的。

  一般说来,用100%玻璃纤维制成的纸,能耐500~700℃高温;用硅酸铝纤维做的纸能耐1200~1300℃高温,而氧化锆纤维则可耐高达2500℃的高温!

  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把这种耐火纸用到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作为多层隔热系统中隔绝热源和防止起燃的材料。另外,用磷酸盐或有机卤素化合物作阻燃剂,把普通的纸和纸板在阻燃剂溶液中浸渍,然后烘干,也能起到防火的作用。如用聚磷酸芳酯防火剂处理的纸,当它燃烧时,磷酸盐遇到火即构成一层玻璃体,纸就烧不起来,只会在燃烧中生成焦化无机物。

  人们用溴化物来处理耐火纸,燃烧时,会产生一种阻止燃烧的气体,它使纤维和氧不能接触,纸也就燃烧不起来了。这种经过防火处理的纸,用于房屋糊墙,电气工业,能起到隔热和防火的作用。

  普通的书写纸,经过防火处理,用来印刷需要保存的文件,万一失火,只要文件不与火焰接触,即使装文件的铁壳箱置于高温中,也不致立即焚毁,这种文件防火纸,是应特殊需要而生产的`。

研究性学习教案5

  课题:

  对易拉罐回收和利用的调查报告

  课时:

  1课时

  授课人:

  xxx

  目的:

  金属资源十分有限,且是不可再生资源,要保护金属资源,注意金属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实施过程:

  一个班级每一天能产生多少个易拉罐。

  回收公司易拉罐的价格。

  如果我们校园每个班级都把易拉罐加以回收,那么回收的总价值有多少?

  回收后的易拉罐还能够怎样利用。

  研究结果:

  以墙报的形式交流、宣传。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5篇(扩展2)

——研究性学习方案 (菁选5篇)

研究性学习方案1

  一、课程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改革学校现有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中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必修课。我校实施该课程的目标有多重指向:

  一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三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开拓新的教育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方面

  (1)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

  (3)培养与学校生活、职业生活和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工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

  (4)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2、教师方面

  (1)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等的师生关系。

  (4)培养科研能力。

  3、学校方面

  (1)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

  (2)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索该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学校课程体系。

  (3)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索学校培训教师的新模式。

  (4)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开拓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

  (二)阶段目标和主要内容

  高一年级:通过教师的参与,使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想像力及实践能力,学会寻找信息源,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高二年级:通过教师的协助,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会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具有独立、合作开展工作的能力以及多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高三年级:通过教师的指导,以综合性跨学科研究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研究性学习与未来相结合,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目标,尝试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拓展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

  三、课程设置

  高中三年研究性学习的必修学分为15分,分三年学习,其中高一年级6学分,高二年级6学分,高三年级3学分。整个高中阶段,学生要完成5个课题的研究,每个课题3学分,54课时,其中高一年级完成2个课题,高二年级完成2个课题,高三年级完成1个课题,每周安排3个课时。

  四、实施原则

  高中三年的研究性学习,突出我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体现我们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上按照分清层次、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来规划与构建。

  本课程旨在构建一种积极、主动、自主的教学活动,学校对课程的实施和完成负有责任。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而不是刻意追求大纲以外的新知识。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它不要求所有学生的研究结果都创新,但却要求激发和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精神。原则上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

  1、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放性。学习空间是开放的,要求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学习途径是开放,可以通过检索计算机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媒体,走访社会有关部门、单位、采访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等多种途径学习。学习结论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3、主动性。学生主动选择课题题目,课题方案的设计、实施、解决以及课题结题报告,都要求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导和评估作用。

  4、过程性。与注重结果的现有教育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研究过程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身体验与收获。

  5、研究性。本课程的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强调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但并不要求其研究结果一定都要创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研究创造能力。

  五、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分析学校特色和传统优势,结合本地自然条件与人文资源,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2、课题的实施

  (1)准备阶段

  ①动员学生、教师、家长。

  ②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开设一些学术讲座(学校层面)。

  ③进行科研方法指导(学校层面)。

  ④组织专门的管理体系。

  (2)选题阶段

  ①教师选题:年级组教师以班主任为主,在年级组内分别寻找其他学科教师2—3人,自由组合成为指导教师小组。同指导小组教师共同协商确定一个涉及教师所属不同学科的研究主题。教师小组对所选主题进行备课,写好备课笔记。教师小组进行主题展示,注明题号,吸引学生申报选题。

  ②学生选题:学生根据教师的主题展示,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班主任宣布分组名单。学生组成小组,推举组长。

  ③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学生和指导教师见面,了解指导教师对主题的构想说明。学生小组开始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人士等,确定自己具体的研究子课题(即确定与主题有关的更小的研究领域)。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学生小组的课题,并指导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教师根据与学生讨论的结果,撰写指导各小组研究的教案。

  (3)实施阶段

  ①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并认真规范地填写相应表格。

  ②学生定期和指导教师见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

  ③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记录本,随时记录研究情况与各方面的收获。

  (4)课题成果展示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确定总结的内容,选择最合适、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

  ②成果形式不拘,格式要规范,内容要具体,鼓励创新。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着作权法》,反对简单的抄袭或对资料做剪贴。

  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研究成果一份、其他方面收获总结一份、收集到的资料索引一份、课题涉及的科学术语词汇表一份、课题实施过程中所有原始资料一份。

  ④最后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经过、论据和结论、效果分析,后附资料索引目录。

  ⑤以课题组为单位,在指导老师组织下,各小组将研究结果进行展示交流,同学对各组成果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⑥展示必须用PowerPoint演示,还可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展板、投影、录像、实物等)。

  ⑦每个学生交一份个人总结,600字左右,主要描述个人的参与工作和贡献。

  ⑧上述材料使用文字编辑软件、用16K纸打印,于答辩前两天交给指导老师。

  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题组评议改进并完成研究报告,做答辩前准备。

  (5)年级答辩、报告会

  ①答辩按主题分类,一个主题下的各相关课题在一起答辩。

  ②答辩时间:每组15分钟(10分钟报告,5分钟提问讨论)。

  ③答辩程序:

  小组代表报告本组研究内容、经过及取得的成果。

  小组代表作英文摘要报告。

  小组成员回答答辩教师组的指导老师和专家的提问。(由哪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由答辩教师组的指导老师、专家临场指定。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时,其他同学可帮助操作演示设备。)

  答辩后由答辩教师组的指导老师和专家进行评议、打分,并填写答辩记录表。

  (6)学生成绩评定

  ①学生根据评价表自评,并呈交个人工作记录本。

  ②学生小组展开互评,评出每个学生的分数等第。班主任老师负责汇总:将开题评审的成绩、学生*时成绩和答辩成绩统一汇总,根据学校规定的不同权重,对每个学生作最后的成绩评定。

  (7)学年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各学生课题组与教师指导小组上交情况总结一份。

  学校各部门写好工作总结一份。

  六、课程管理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和教师课题指导小组,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师资状况,各部门及各条线均参与研究性学习,进行统一的布置和管理。各部门、各条线各司其职,教务处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具体管理、实施,制定各种管理措施;政教处负责班级和学生管理;教科室负责科研、课题和相关信息及技术指导;学校总务负责后勤保障和有关服务;教师指导小组工作由学校领导小组和学生课题组考核评价;学生课题小组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指导小组考核;学校图书馆和电教中心做好信息和资料的支持工作。

  2、研究性学习为学校必修课。课程记入教师常规考核,每周两课时以及一次备课。

  七、课程评价

  1、对学生

  (1)学生态度:主动性、创意、协作、完成任务情况、采纳他人意见等。

  (2)学生资料研究能力:查阅资料数量和质量,使用新技术,向周围人请教,对资料的研究和利用等。

  (3)学生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的清晰,研究方案的可行,研究手段的选择,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种现象的解释,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和发挥,科学术语的使用,各种软件的使用等。

  (4)书面文字材料:原始资料的保存和整理,研究问题的表述、总结等书面材料的质量等。

  (5)答辩:报告的结构,主要观点的突出,对内容的理解,论据的质量,仪态和表达能力等。

  2、对教师

  (1)态度:主动性,与其他老师协作,指导的到位与及时,与学生的*等民主关系,事先认真准备等。

  (2)指导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的困难,善于点拨学生的创造火花和欲望,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能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材料,了解校内外教育资源,能指导学生规范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能认真备课撰写教案等。

  (3)继续学习:主动学习本学科前沿知识,关心相关学科知识内容,会使用各种新技术学习,能开设有关科研方法和本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

  八、保障措施

  1、学校将成立研究性课程实施的领导小组、开发小组和研究组,负责课程的研究、开发和教师培训,确定实施步骤和日程安排,制定评价方式和标准,使课程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我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2、学校将对现有的图书、设备进行整理,统一调配,妥善安排教室、实验室和机房的使用,尽可能在图书设备上增加经费收入,保证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空间和条件。

  3、学校将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抓手”和关键,能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是评价我校教师合格与否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4、学校召开高一年级家长会,宣传课程开设的意义和目的,强调安全问题,取得家长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支持。

  5、学校要求行政、总务各部门都要树立为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主动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服务和支持。

研究性学习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落实《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任务,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和《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特制定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以规范教师的指导行为和学生的研究活动,推进我校新课程实验的开展。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方法、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道德;使学生养成乐于与他人分享研究的信息和善于于他人交往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的形成。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管理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校课程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具体由学校教研室和教务处负责实施,指导老师对研究性学习全过程负责。

  1、教研室——主要负责制定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负责教师的研究性学习的校本培训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与指导。

  2、教务处——主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及课时的安排。

  3、德育处——主要负责指导和协调年级、班级的活动管理

  4、技术处、总务处、图书馆——主要负责设备、仪器、资料、场地等方面,为师生提供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条件。

  5、年级组、教研组——落实研究性课程计划。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要协调好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学科之间的关系。

  6、班主任和各科教师——以行政班为单位,由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组成研究性学习指导和综合评价组,班主任任组长。负责审定课题计划,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研究性成果进行评定。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1、课程设置

  新课程方案规定,高中三年中,要保证有270个学时用于研究性学习,每个学生至少研究完成三个课题,完成每一个完整的课题最多可获得5个学分。根据我校的实际,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安排在高一、高二两个学年,高一上至高一下完成第一个课题的研究,高一下至高二上完成第二个课题的研究,高二上至高二下完成第三个课题的研究,完成每一个完整的课题可获得5个学分。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每周安排两课时进课表,教师集中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组织学生交流、听取学生汇报或者由学校统一安排专题讲座;充分利用社会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假期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每学期期中和期末集中进行结题汇报、综合评价、学分认定;新学年的开始,举办研究成果展示和对高一新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宣传、培训。

  2、课程内容

  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课题研究是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有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方式;项目设计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项目设计等。

  课题(项目)的主要来源是:来自教师提供的选题背景,来自生活和学习活动的实践,来自学生观察中的机遇、灵感。可以是教师出主题,学生选课题;也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教师给予帮助。高一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来源主要是教师提供选题背景,学生从中选择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内容可以从自然环境、科学发展、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选择。

  3、实施的基本步骤

  ⑴成立研究小组。班主任在班级布置、动员,学生自由结合成立研究小组,每组人数一般在6—8人,推举组长1人。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比例等,需要时与学生协商做适当调整。

  ⑵开题阶段。研究小组选择指导教师并报到班主任处,由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组成研究性学习指导和综合评价组,班主任任组长,指导教师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指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审定课题研究计划,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开展研究。

  ⑶研究过程。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和分工开展研究,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自主的课题工作,确保真正参与课题研究。指导教师负责方法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学生开展研究。

  ⑷结题阶段。学生完成研究报告并向指导教师和班级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指导教师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指导教师和课题组对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课题研究报告和评价的结果汇总到班主任处。

  4、“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分评定

  ⑴评定原则

  ①参与性。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不能得规定学分。

  ②过程性。学生只要参与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

  ③真实性。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可请求指导与帮助,但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扣除相应分学。

  ④规范性。学分的认定由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研室审核组成,并建立公示、抽查制度。如对学分认定持有异议,可提交学校学分认定小组复议。

  ⑵评定依据

  认定每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分主要依据四个方面的材料:

  ①开题报告;

  ②活动过程记录;

  ③课题研究学习成果;

  ④三级(自我评价、课题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合格评估的结论。

  具备以上4个条件,则给予相应的学分。

  ⑶评定过程

  ①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展示和介绍。

  ②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

  ③指导教师考核,并组织,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

  ④指导教师提出意见,教研室审核,学校领导审批,教务处记入学分并存档。

  5、研究性学习中指导教师的规范要求

  ⑴教育观念要更新。指导教师应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学习培训活动,更新观念,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⑵明确老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角色。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担当的角色主要有:组织者、指导者、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等,教师需要参与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开展研究的进展情况,与学生一起*等的探讨问题。

  ⑶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选好课题,提出扎实的资料和背景线索。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计划、调查方法和实验设计。及时点拨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产生的困惑,要注意循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意见供学生参考选择,并填写好每次活动记录中的导师意见。

  ⑷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按规定程序与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部门联系,落实使用的时间,人员和要求。如果发生冲突,需进行协调。学生需要做实验时,指导教师要事先审核学生的实验方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程及安全,及时了解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

  ⑸教师必须指导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对学生所写的论文报告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并提供有关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对实践中的体验、感悟或调查、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多角度、发散性的思考分析和总结。

  ⑹学生研究活动成果的汇报交流是教师指导的重点,教师必须根据汇报答辩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填写清楚表综合评价。

  ⑺指导教师要写好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教案,不断总结典型案例,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水*不断提高。

  ⑻每个教师都应承担不少于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指导任务,按规范要求主动做好指导工作。学校将指导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师的一项常规要求列入教师年度考核的要求之中。

研究性学习方案3

  一、指导思想

  自2008年8月,本届学生从高一年级全面进入新课改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其实施根据新课程实施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意见、指导方案,采用学分的形式,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达到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课题研究活动主要的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它以获取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发展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直接目的,以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根本目的。

  二、研究性学习目标

  1、倡导学生主动参加与交流合作、探究发展等多种学习活动,变革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2、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培养与学校生活、职业生活和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合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信息工具等。

  3、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学习内容

  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然后组织课题的实施。

  供学生参考的子课题:

  1、糖尿病人的饮食特点

  2、水的硬度和软化

  3、洗涤剂的种类

  4、洗涤剂的污染

  5、健康的饮水

  6、化学和能源(对现如今居民使用燃料的对比分析)

  7、化学和科技(联系所学知识,认识化学科技前沿)

  8、水污染的治理

  9、生活中的奇特现象

  10、现代居室中的杀手等

  学生可以从上述子课题中选择一个展开研究,也可以自拟确定相应的研究课题,但原则上依据课本中涉及到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据,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学的研究性,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现有的经验为起点,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

  四、研究性学习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做一些学术讲座。进行科研方法指导。

  2、选题阶段:

  学生根据教师的主题展示,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并按照学生意向分组,组成学习小组,承担各子课题。

  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学生和指导老师见面,了解指导教师对主题构想说明。学生开始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人士等,确定自己具体研究的子课题。

  3、课题评审:

  对每个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评审,不合格的小组,需重新准备后再开题评审。

  4、研究实施阶段:

  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并认真规范地填写相应表格。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研究情况与各方面的收获。

  5、总结与展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确定总结的内容,选择最合适、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

  最后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经过、论据和结论、效果分析,后附资料索引目录。

  以大课题组为单位,在指导老师组织下,各小组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同学对各组成果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每位学生交一份个人总结,字数800左右,主要描述个人的参与工作和贡献。上述材料于答辩前两天交给指导教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题组评议改进并完成研究报告,作答辩前准备。

  6、答辩

  A、小组代表报告本组研究内容、经过及取得的成果。

  B、小组成员回答答辩教师组的提问。

  7、评价:

  学生根据评价表自评,并呈交个人工作记录本。

  学生小组展开互评,评出每个学生的分数等第。

  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研究进行评价总结。

  五、活动时间安排:

  学生在家活动:20xx年3月8日~5月10日的周六周日(共16天)

  学生在校交流:20xx年3月8日~5月10日的每个周三下午课外活动

  学生来源:高二理科班

  小组划分:每班为一个大组,班长为组长

  每班学生自由组合,分8~10小组,每小组5-8人,自行选小组长一名。

  活动物品:由各小组自行准备

研究性学习方案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新课改的需要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在课程改革中,把学生的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内容纳入教学中,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的理念和“交叉综合”的发展策略。“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式过程,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初中物理综合实践中实施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这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知识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同时还提出: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组织好学生活动课。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减负增效,改革传统的、有缺失的课程,关注学生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推进素质教育及其发展。

  2、 我江苏省为贯彻*中央的决定,早在两三年之前就推行教育改革,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教科研的步伐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着,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上研究的日程,多多少少给教学工作带来点帮助,要求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仅是教学的能手,更是教科研的能手,推动教学改革的跃进,同时也要明确只有研究、总结、推广才能把素质教育认真执行下去。而《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而科学探究的重点形式就是活动实践,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获取,如何做好这一过程,引发去探究。

  (三)我校现状

  我校从2003年开始使用新教材,物理是在2004年才开始,整个物理教材的贯穿思想是要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设计的栏目有活动、信息快递、生活物理社会、方法、知识梳理、信息库,而每节课的内容都有活动,都是新知识,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参加实践、探究新知识,强调过程的重要,如何很好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以及今后走向社会时的自我能力,都要我们去思考,去面对?在这一问题的前提下,我们提出了物理活动课实践的研究。而我本人去年刚好结了一个《物理教学中其他学科的渗透研究》报告,多少有一点经验积累,在另一个课题中也涉及点活动内容,但不是专门研究,认为活动内容非常重要,60%的都是学生活动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去做,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上上,必须专门研究,规范化,才能更好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物理知识的应用

  如在学习了光的反射之后,可以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潜望镜,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学校或家庭所在区域的光的利用、污染问题,写一份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和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课内物理学习内容的延伸

  在学习了重力之后,可探究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心。在学习了质量知识后,可让学生调查成年人大脑的质量、成年人血液的质量、自行车的质量、摩托车的质量、一个鸡蛋的质量等等。

  3、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的应用

  如环保方面的问题、能源方面的问题、保温性能的问题等。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所探究的题目不宜过大,针对性要强,使学生易于操作。

  在选择课外探究内容时教师应该倡导学生自己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定时向学生公布,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确定探究的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探究的课题,自行组建小组,进行探究。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方案的实施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知识与技能:

  1、物理教学“生活化”

  2、学生生活“物理化”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经历研究的过程。

  2、学生通过研究活动学会获取、收集、运用简单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生通过和小组合作收集广告和报刊、杂志的学习过程,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运用物理知识。

  2、运用物理知识得到启发,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经过七年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对一般的自然现象已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生活习惯影响、在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时存在问题。

  2、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维和自主的能力,虽然思想上有些懒惰,但他们可以在老师、父母的帮助可以再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在理论上进行探索,转变教学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探索实践,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把课程向校本化发展,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对物理学科的进一步认识、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分量;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陶冶情操,在操作中锻炼思维,领会物理学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主动探究,纵、横向对比学习,综合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让学生在新的课改教学工作中得到应有的收获。

  3从学生生活和认识特点出发,通过活动实践课,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运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通过中学物理活动实践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研究,促进中学物理活动课程较系统深入开展,促使学生通过活动课程实践,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逐步形成各自的爱好和特长,培养其综合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以及关心社会和合作意识,同时促进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完成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目标,为此进行探索。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1)提高活动能力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并在活动中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的巩固,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2)激发活动兴趣主要作用是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认知的兴趣,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3)活动评价反馈类即对学生综合活动的结果及其行为进行反馈评价,及时矫正错误,巩固知识。

  (4)在一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流于形式。对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视不够。本研究深入研究苏科版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部分,创新教学,突出案例。全面系统,为教师们提供蓝本,为科学开设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借鉴。本研究将在实验,反思的基础上,找到解决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问题提供合理策略。

  完成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调查;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的亮点的相关理论综述;完成苏科版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整教学,反思,评析。撰写一篇学位论文。依据研究结论对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初中物理实实在在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包括研究的前期构思、撰写开题报告、记录、访谈、随后的资料分析、资料归类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以及后期的论文的完善补充整理等。论文成稿预计约一万字。

  六、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书籍。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笔、纸、相机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一)文献研究阶段(20xx年1月至3月)

  本阶段重点在于收集观点和方法,比较、分析、筛选出有积极意义的方法和观点,并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用以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实践。

  (二)调查分析阶段(20xx年4月至6月)

  本阶段主要以调查问卷方式全体同学进调查,并辅之综合实验探究,整理并分析相关数据,结合第一阶段的理论和方法,形成本人的观点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三)具体实践阶段(20xx年7月至9月)

  本阶段应用前两阶段的成果,具体实施于教育教学中,具体又分为三步:第一步,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能的测试;第二步,举办学生校园自制教具大赛;第三步,教师间开展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目的在于巩固与强化。

  (四) 整理成果阶段(20xx年12月)

  本阶段将学习与实践中形成的较成熟的方法和理论整理成文,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也便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1、在理论上进行探索,转变教学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探索实践,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把课程向校本化发展,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对物理学科的进一步认识、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分量;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陶冶情操,在操作中锻炼思维,领会物理学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主动探究,纵、横向对比学习,综合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让学生在新的课改教学工作中得到应有的收获。

  3、从学生生活和认识特点出发,通过活动实践课,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运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通过中学物理活动实践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研究,促进中学物理活动课程较系统深入开展,促使学生通过活动课程实践,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逐步形成各自的爱好和特长,培养其综合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以及关心社会和合作意识,同时促进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完成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目标,为此进行探索。

研究性学习方案5

  一、活动背景

  为促进教师对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结合县教研室大集体备课活动宗旨,开展语文组教师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二、活动目标

  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探索教法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提高。

  三、参赛对象

  一年级语文全体老师

  四、参赛要求

  1、选题要求:结合县教研室大集体备课空白课时进行比赛,本次比赛课题定为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比尾巴》。

  2、内容要求

  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第一、教材分析。所选教材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选择该教材的依据和实际教学效果;教材的重点难点、结构体系;本课时所讲授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等。

  第二、本课时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

  第三、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确定、分析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并说明依据。

  第四、教法和学法。说明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及依据。

  第五、教学过程安排。

  第六、板书设计。

  3、其他要求

  (1)在教学过程设计时,要说明所设计教学环节的意图及理论依据。

  (2)教学设计中尽量体现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体现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和观点。

  4、截止时间

  20xx年11月6日。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5篇(扩展3)

——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

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1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这次研究的课题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春天。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在这个温暖的季节里,所有的枝头都绽开了花苞,所有的小鸟都舒展了羽毛;在这个温暖的季节里,园林工人撒下花的种子,农民伯伯插下稻谷的秧苗。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了解植物的变化,欣赏春天的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与学生定下了“我爱春天”的主题课题研究。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设计本次《我爱春天》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让生活在顺德这片土地的农村低年级学生能从各个方面了解春天,积累写春天的词语,学习写春天的诗歌,学唱写春天的歌曲,欣赏关于春天的音乐、图画、影片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使学生学会用心感受,学会留心观察,提高学生综合的语文能力。

  3、课题介绍

  本次研究性学习,是围绕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主题,着重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欣赏的综合语文能力,感悟春天的美。首先通过语言文字的描写,初步激发对春天的热爱,再以“春天”为主题,通过课外的`观察以及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网上搜集,让学生去发现春天的特点。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背诵关于春天的古诗、美文。通过画春天、写春天,培养学生观察、应用、表达、欣赏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认识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

  积累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朗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个人学习、小组合作、老师协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资料整理、归纳——实践探究——交流汇报——收获感言等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研究活动,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魅力,积累描写春天的美文佳作、诗歌、图画等,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这次研究性学习是与课本上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的,是对课本学习的巩固以及拓展。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普遍比较小,认知水*也有限,会写的字不多,对春天的认识比较不深,但对春天充满了喜爱,很喜欢各种新鲜的活动,所以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作为任教低年级的老师,我觉得教师发挥引路者、指导者和协助者的作用十分重要,应该大力支持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获取、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为最终目的。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5篇(扩展4)

——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3篇

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1

  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已被教育界普遍认同。面对这一必须发展的新生事物,理性的教育界人士表现出了高度的务实精神: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指明了21世纪国民素质的方向,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身行动。等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材料积累丰富后,再总结和抽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一、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

  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板块是需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地进行的。通过这样的课程改革试验来达到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据此构建的化学研究性学习模式,仅仅是我们的实际情况的产物,并不希望因此而限制别的特色,别的模式。

  (一)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基础

  二期课改中拓展课程板块,原意在于拓展学生基础课的知识视野。但是,由于“应试”仍然是现阶段基础教育中影响力巨大的指标,拓展课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无疑影响了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时,必须首先有足够的拓展准备,逐渐地介入,让学生对“研究”这件原以为高深莫测的事有一个足够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反之,若突然介入,必然造成学生知识素质与研究课题、心理素质与“研究”本身产生较大的错位,从而导致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不响应的现象!

  (二)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原则

  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时,必须遵循三个原则,才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1)对学生而言,必须遵循“自主而不制主”的原则。在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中,必须时时刻刻按照该原则进行,使学生在每一次研究过程中保持80%以上的贡献度,让他们能够体验、参与、协作、思考、实验、调查、采访、写作、应变……

  (2)对导师而言,必须遵循“指导而不主导”的原则。研究性学习的导师作用能不能准确定位,对研究题目本身影响不大,但是对学生的发展影响却比较大。根据我们的模式总结体会,导师在每一轮的研究性学习之中贡献度不宜超过20%。一般主要在选题、步骤、方法或关键问题上引导学生思考,决不能代替学生考虑。

  (3)对化学而言,选取小课题时必须遵循“选化学或化学交*的题目”的原则,才能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

  二、构建“社团—研究—校本”模式

  根据上述三个原则,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们构建了“社团—研究—校本”的立体模式,操作性强的教学环节,使研究性学习开放地发展,始终保持研究性学习在学生中的生命力。因为该模式提供了学生全方位体验成长、体验成就感的最大时空,提供了最大限度肯定学生的载体——校本,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打分、答辩、评奖了事。

  第一环节:以兴趣、自愿、自主为原则,成立相应的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社团,利用社团轻松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状态下参与交流,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放松状态吸取相关知识、吸取间接经验,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因此也可称这个环节为“前研究性学习”。

  第二环节:以积极、自主为原则,进行研究性学习。此前,必须让研究者清楚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两个误区。去掉“作文”认识。一些同学往往把研究性学习简单化,选题无方向性,且多为“议论议论”了事的作文;另一些同学则认为“研究”高深莫测,是科学家的事。其实,研究性学习中仍然突出“学习”。其本质不外乎就是要求研究者用已有的知识或可以查阅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小课题,用以积累知识,体验过程及其成就感。去掉“剪拼”认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基础教育领域后,你不用担心学生没有查阅资料的多元渠道。应该重视选题中“主题”与“课题”的关系,学生容易把“主题”当做“课题”,在网上、图书馆及其他渠道找来一大堆资料,剪剪贴贴,构成“研究性学习”论文。实际上,真正有价值的选题通常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找得到的是背景资料。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将现有的新问题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放大、而不是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找答案!

  第三环节:以合作、自主为原则,组织编辑学科性研究性学习成果集,或者编辑专题式研究性页供上网交流,形成能持久肯定学生成果的机制,并可以为学校的拓展性课程提供教参资料,传承相关知识,使后来的同学能够方便地站在自己学兄学姐的肩上开始“研究”。

  研究性学习进度:

  第一, 创设情境——为研究性课题的选择作预备,观看教学短片等形式,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存储,提供选题范围。

  第二,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得出,所设课题应当有一定研究价值(可以通过小组评议的方式来确定其是否具有研究价值)。

  第三,组织课题小组,课题小组的组织方式,可以采用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的做法。具体方案如下:学生可以按3至5人组成一个组,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调节。调节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性别、个性特点、化学成绩、能力水*以及家庭背景等综合因素。课题组建立后,通过自由选举,每个课题组产生一名小组长。组长的任务是:做好本课题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经常与指导老师和学校有关部门联系;实事求是地记载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

  第四 ,制订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应当确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及对调查问卷、提纲、实验方案的编制等,以保证研究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1、确定研究目的和意义: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动手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分析事物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确立研究的问题

  3、研究方法

  4、制定研究步骤和程序:由师生共同制定,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阅、收集资料。

  第五,研究过程的实施

  第六 ,加工处理信息,撰写报告。

  各课题研究小组及其每个成员,在研究活动的全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学生可以针对研究方案需求,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筛选、处理。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也是形成结论的关键。在进行处理时,研究结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其间教师应提倡学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敢于否定“定论”,善于提出新观点,努力探索新方法。最后课题组对本主题研究形成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在这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这些资料,使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最后成文,在成果交流研讨会上向其他同学进行汇报。

  第七,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在结题报告会上,各课题组推荐一名代表,在规定时间内对研究的成果进行陈述和展示, 并解答老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以求得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交流研究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的碰撞,互相补充完善,评议后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在交流结束后,可以根据交流情况评出一、二、三等奖,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鼓励。学生要善于总结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并进一步完善研究报告, 最后成稿,交给老师。

  第八,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定性评价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是关键。鉴于此, 并针对我的理解和本次活动的特点,确定评价的基本思路, 即评价的目的是:在于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和启发学生。

  1、学研究性学习结果评价标准的重点之一是: 强化过程, 形成素质,培养能力。因此对于过程考察价值往往胜于对结果的考察,通过老师在组织过程中听取学生的反馈,观察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内部合作协调的能力,可以给出每个小组一个评价成绩。

  2、 研究性学习结果评价标准的'重点之二是:研究系统, 形成知识, 回归教材。调查本身的论文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其次在活动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处理方法,对一些现象的想法都应当引起老师的重视,因此可以让每一个组员针对活动的收获另写一篇论文,该文可以包括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判断和观点,也可以包括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等方面, 最后把每位学生的精华加以提炼,让所有学生的研究成果变成共享的知识。总之,在化学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的,学习的评价应该是灵活生动的。

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2

  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设置了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活动类课程中规定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即在高中阶段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按照教育部的课程计划并结合实际,制定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方案。为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切实开展起来,特制定本学期活动计划如下:

  一、 宣传动员

  学校在开学初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就“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以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等进行指导性的宣讲。要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一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综合性内容为主,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础目标,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性和使命感的课程。

  二、 加强领导管理,优化人员配置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切实落实《课程计划》的有关要求,将“研究性学习”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排进课表,深入课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将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密切配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具有各种聪明才智的学生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并得到应有的培养。

  三、 时间安排

  研究性学习每周三节课,集中安排在周六上午。根据需要,也可以因时制宜利用其他时间。

  四、 实施过程

  初拟个人课题方案,指导教师可提出可供学生研究的课题,每学科每人至少三个。教研室汇总印成课题指南发给学生。指导教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每位任课教师应承担两个以上课题组的指导任务。

  选定课题后,各课题组自主开展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随时跟踪指导。学期末每个课题组都必须有成果。成果可以是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也可以是一件模型、一个展报、一次演讲等其他形式。各小组经评议给出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

  指导教师要写1—2份研究性学习案例;班主任代表班级课题实验指导小组根据本班课题实验的情况撰写总结报告;年级组长根据本年级具体实施情况撰写年级学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总结报告;教研室撰写学校“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3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橡皮泥、瓶子等材料和各种辅助材料制作立体人物。

  2、掌握人物的主要面部特征,并创造性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活动准备:橡皮泥、瓶子、各种豆子、装饰纸

  一、活动过程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2、请幼儿进行制作活动

  幼儿能创造性的运用材料进行制作。

  二、观察记录:

  制作*面的人物是孩子们以往活动的基础,孩子们能用橡皮泥团圆做头,用各种豆子做五官,很快的做好人物的头部。用瓶子来做身体,个别孩子遇到了难题,瓶子 上面放上"头"后,由于重心不稳,很容易倒下。林林想出了个好办法,把橡皮尼固定在瓶底,瓶子站住了;遥遥把小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也站住了。它们的做法 很快被小朋友们仿效,重心问题解决了。静静想把毛线放在头上当头发,可是固定不住,他想了个好办法,,用剪刀在橡皮泥上刻了个口,把毛线嵌了进去,明明用 橡皮泥把毛线粘住了,头发的问题也解决了。孩子们做出了各种不同发型、不同姿态的立体好朋友。如静静的吃棒棒糖的小人,浩浩爱跳绳的小人,孩子进行了创 造和想象

  (三)反思:

  解决了瓶子的重心问题和毛线的镶嵌问题孩子在本次活动中的孩子们的一大创造。在制作活动中孩子们善于思考,不断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互相交流模仿,使经验的到了分享。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5篇(扩展5)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3篇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 “ 教育作为一种传递文化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 ”农业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之适应的是个别式学习;工业社会是大工业生产,与之适应的是集体接受式学习;信息时代最大特点是信息的复杂繁多,对信息快速而准确的处理能力尤为重要,效率低下的传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与之适应的应该是高效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需要。 *当代中学语文教育在*传统语文教育和西方现代语文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在提高国民语文水*、普及国民教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由于各方面原因而在流变的过程中泥沙俱下,该吸收的被吸收了,该扬弃的却没有扬弃,在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奏出了一些不和谐音符。

  综合考察*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主要还有着三方面痼疾:

  一是受传统封建语文教育影响,中学语文课堂上还飘浮着“专制主义”的阴影。具体表现为教师角色的“唯我独尊”,无视学习主体个性生命的存在,教学方法的“一言堂”“填鸭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只能唯师是尊,唯教材是尊,唯知识是尊;只能被动接受,全盘接受,不愿也不敢个性思考个性表达,这些倾向从部分中学生不敢交际、羞于表达、畏惧与老师交流等一系列不正常情形中可见端倪。这些情形的出现与学校教育有关,也与家庭教育背景有关;追踪溯源,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时代教育文化在不同领域的映射。

  二是受苏联语文教育模式影响,中学语文课堂还流行着机械刻板的程式化操作。具体表现为无视文本的个性化特色,一律机械的“字词句语修逻,作者背景段落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在作品主旨的把握上,还表现为随意粘贴时代标签、阶级标签,篇篇如此,年年如此,把本来属于艺术范畴的文学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而使索然无味。有个性的学生曾这样说:“老师没讲时,我读了非常感动。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再也不想读了。”这种语文教学不仅忽视了文本的个性,还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出来的只可能是知识的机器、思想的奴隶。

  三是受“语言学”影响,中学语文课堂上还流行着“伪科学”的语言分析。老师过于放大语文的交际工具作用,忽略艺术作品之中浸润的作者独特的生命情感,无视语文的人文内涵,把动态的情感文本看作静态的语言学材料,一味进行语言学的材料分析。在这种语文教学思想中,学生接受了无数次的所谓科学的语言分析之后,不仅语言水*没有提高,语文能力没有增强,反而对语文永远失去了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变成“你说你的,我玩我的”,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因了这三种因素的影响,现代语文教育满目疮痍,步履维艰,永远的高投资低回报,高投入低产出,永远的“少慢差费”,永远的“学与不学一个样”。

  这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当代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了现代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终于引发了 1997 年文化界关于现代语文教育的第二次大讨论。也正因此,上海教科院 1999 年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概念,立即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出台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也明确提出“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针对我国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实践的需要。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课的一部分正式实施起来,各学科也积极渗透研究性学习;语文学科就其性质来说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高中语文自然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肥沃土壤。 相对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现今的中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性学习方式。虽然研究性学习都在各领域各学科大力推行与实践,语文学科也进行了不少尝试,然而却是少有真正语文味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具体表现为: 语文专题式研究活动的多,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少;课外校外研究的多,校内课内研究的少;研究性学习方法及理论研究的多,实践操作研究的少。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背离了自身应有的特点,使语文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综合实践课,没有体现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特色,改变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初衷,留下的只是一些徒具形式的空壳,影响了学生继续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回归语文,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高中语文要有高中语文的特色,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当然要有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个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及研究内容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以及理论研究,给“语文研究性学习”下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定义,而国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定简洁具体、便于操作,“ 研究性学习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里就明确了 研究性学习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使学生“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我们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建立在国家《指南》对“ 研究性学习”的界定基础之上又与高中语文学科紧密结合的产物 本身固有的特定内涵 。

  语文研究性学习,终归还应该是具体的语文学习,而不应该是综合实践课。因此,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终归还应该是具体的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它的目标就应该是具体的高中语文,主阵地就是高中语文课堂,当然也不排斥一定的社区语文活动,以及与其它学科的互相渗透与综合。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学习,但有研究性质。这种研究性质怎么体现呢?那就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那么,这种学习就必然是实践性的主动性的学习活动。研究,必然会发现新的问题,并继而产生新的见解,因此,研究性学习又必然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是科学研究,而是获取知识、培养品德、形成能力,总之是学习,因此,仍然需要老师的指导,要在一定科学思想指导下科学的思考并实施。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高中语文课程学习为目标,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创造性地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中自主选择、确定相关主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与表达,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语文学习活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范围是很宽泛的,但凡高中语文学习的听、读、讲、写所有领域都是其研究学习的对象。

  我们的课题遵循“问题就是课题,发展就是成果”思想,坚持“三个结合”原则,即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生语文学习相结合,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课堂相结合,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生知识的获得、能力、情感、人格的形成相结合。课题目标定位为高中语文课堂学习实践,旨在研究怎样使高中生在语文听说读写之中获得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研究高中语文教师怎样进行语文研究性教学,使师生都获得高效发展,而不是进行关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争鸣与建构。

  具体说来,我们的研究内容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素养,促进语文学科的“有效学习”。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养成主动学习品质,扭转长期以来的语文课堂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变传统的“听语文”为“学语文”,变传统的“理论语文”为“实践语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语文学习效率。

  2.开展语文“创新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素养,促进语文学科的“高效学习”。通过个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探索与指导,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学习的素养。

  3.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培养教师“研究性教学”素养,积极构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通过教学目标双向细目化专题式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师生的研究素养,形成特色语文课堂,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们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建立在现当代中外人文研究、教育研究理论新成果之上,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精神指导下,并创造性接受现阶段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的新成果。

  1.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成为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

  2.接受美学理论。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只是一种图式化结构,它永远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语句把客体对象无限丰富的性质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总会留下许多“未定点”,认为文本解读具有多元性。文学作品“未定点”的不确定性使作品具有了开放性,这些“未定点”有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予以填充和具体化。当代哲学解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说:“对一个文本或艺术品真正意义的发现是没有止境的,这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不仅新的误解被不断克服,而使真义得以从遮蔽它的那些事件中敞亮,而且新的理解也不断涌现,并揭示出全新的意义。”也就是说,对文本意义的解读是一个无限增值的过程,文本意义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姚斯说:“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后者并不是被动的因素,不是单纯的作出反应的环节,它本身便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接受美学认为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也是由解读主体的异质性所决定的。个体在思想、阅历等各方面都是异质的,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作者、文本、读者形成了一个三极的格局,那么,任何解读都只是审美主体从个人独特的视角去理解诠释。总之,文本的开放性和解读主体的异质性共同增加了文本解读多元性的可能。同一文本,不同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期待视野下对其进行不同的体验、解读与研究。

  3.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创新教育在我国作为一种思潮是在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创新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在知识传授上,反对“填鸭式”,变消极被动的“满堂灌”为积极的课堂讨论;在学习内容上,反对只强调“专深”,主张通识教育;在教学目标上,反对片面追求“结论”,而注意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氛围上,反对强化“严格”,忽视“赞赏”,而力求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正是创新教育思想的要求和体现。

  4.比较阅读理论。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彼此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感知对象,同时或相继出现,可以提高感知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可引导学生把一个独立的文本放到一个更大的参照系中,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两篇或几篇文本集中起来,有比较、有分析地进行阅读,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连点成线,组线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和迁移思维能力。

  5.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崭新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知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认为智力以组合的方式进行,每个人都是多种智能的组合体,教育的功能就是扬长避短,促进个体独有智能的发展。“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是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在语文领域之中就应该是承认阅读与表达差异的合理性。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允许并提倡学习主体的在学习活动中的个性阅读与个性表达。

  6.近现代语文教学新理论。一是叶圣陶的“例子说”教材观。叶圣陶曾说:“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到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人们将叶圣陶的教材观归结为“例子说”。既然教材文本是例子,那么“例子”就不能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只是“桥梁”。通过这个“桥梁”到达更广阔的人文空间,“达到不需要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二是当代的“大语文”教学观。“大语文”教学观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和发展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训练。

  7.中学语文新课标。新课标是倡导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创新阅读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类似表述还很多,很显然,这些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的,是倡导经典诗文阅读走个性化多元解读之路的。

  四、研究方法与计划

  我们的课题创造性借鉴吸收现有的能够拿来为我所用的各种科学研究方法。

  1、文献法。我们广泛收集并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分析借鉴其优点,改进其不足,大胆拿来为我所用,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运用研究实践之中。我们从课题开展伊始就创办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导报”,开始前半年是每月两期,后来改为每月一期,向课题组成员及时介绍推荐相关理论文章和课题组自己的科研成果,给课题组成员以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指导与交流。

  2、调查法。为了摸清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们印发了相关调查问卷,由各子课题研究教师负责,在学生中进行信息调查与反馈,从不同角度掌握学生学习习惯、方法以及对待学习方式转变的态度,从此获得大量而又真实的资料与信息,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料参考。

  3、观察法。课题研究人员互相深入班级听课,参与校内外课改活动,在听课中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情况;通过观察不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而观察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情况,记录统计并分析所获信息;同时,由教师通过召开学习主题班会、学习交流活动来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式。

  4、归纳法。为促进课题研究更有效进行,迅速提高课题组成员整体研究水*,我们组织实验班学生和课题组成员教师及时进行教和学的经验总结,形成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并以自办的“研究性学习导报”为交流*台,及时发表交流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文章、开发的案例、研究成果和学生作品,以期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两年来,我们编印了22期导报,及时发给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交流。

  本课题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具体分四步实施:

  (一)课题酝酿确立阶段(20xx.10-20xx.12)

  ①确立子课题目录;

  ②各个教师的具体情况认定,成员申报子课题;

  ③总课题审定成员申报的子课题。

  (二)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xx.12-20xx.1)

  ①各子课题制定相关的研究细目,及课题组成员分工;

  ②调查了解实验班学生对语文教学现状的看法;

  ③了解教师前阶段个体研究的情况,找准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④印发、学习并研究相关理论文章,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⑤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

  (三)实验阶段(20xx.1-20xx.12)

  ①理清语文课程资源情况,找准开发和配置的突破口;

  ②开展子课题的实践研究;

  ③广泛开展读写专题研究,作好个案积累与分析,使有成型的成果出现;

  ④有目的地举行围绕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公开课、研究课等教学实践研究活动,重点抓好课前集体准备、课后评析反思等环节;

  ⑤及时写好阶段小结和研究论文,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及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形成阶段性专题性成果。

  (四)总结结题阶段(20xx.12-20xx.2)

  ①各子课题开设课题研究汇报课;

  ②召开课题研究评议会,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

  ③课题组对各子课题进行评估验收;

  ④申请结题,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论文等一系列材料;

  ⑤集中各子课题研究材料,形成课题研究综合成果;

  ⑥准备总课题结题报告,迎接市教科院专家组进行课题验收。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2

  1、选题意义和背景。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致力于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协作能力、批判精神、严谨作风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探索能力。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以了解目前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表明,目前很多学校将研究性学习定位成学生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和科研能力当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探究,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要求相当高,学生面对这个庞大的工程,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另外,一个课题的完成,通常要耗费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由于学生的常规学习任务的影响,这种单一的长时间的课题研究,往往到最后就流于形式,草草收尾,学生借助网络、书籍,上交一份不是自己研究的研究报告,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学生无论上了多少节研究性学习课,无论研究了多少个问题,书写了多少份调查报告,最终都会成为“瞎子摸象”,偏离研究性学习的宗旨。

  针对目前的两大问题:数学课堂的40分钟,惜时如金,用于深入探究的时间不够;研究性学习课题耗时长,学生完成困难较大且收效甚微。于是,笔者考虑,能否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找到两者的结合的*衡点,让研究性学习真正发挥其功效。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2.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传统的以掌握文化知识为授课目的和以讲授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教育改革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从十八世纪以来,至少有三次大规模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一次是在l8世纪末到l9世纪初的欧洲,在受“启蒙运动”的启发之后,卢梭、福路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人倡导“要理性思维”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二次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这次倡导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因为实验科学的迅猛发展,为了顺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目的是培养出具有适应及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的人才。第三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欧美、亚洲等各国,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布鲁纳等人,他们对“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与发达国家相比,研究性学习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先进的理论,借鉴各国实践的成功经验,使我国的课程改革得到更好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杜威提出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形成了“问题教学法”。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设计问题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已掌握的知识、直接经验,问题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经验情境,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动生成教学内容。“问题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做”即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操作,在“做”的同时进行反思,最终获得新知识。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带着浓重的研究色彩,是让学生在研究中主动构建和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有与研究性教学相类似的主张,他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类似于科学家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疑问,然后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问。学生应在探索中发现新知识,把握住学科的基本结构框架。

  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对高中生开设的社会研究课,说明美国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其重视,而研究课最显着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日本的综合性学习课程,也有其独特之处:

  第一,学校根据其教学目标和办学理念自己J编写教材;第二,综合活动课程注重操作性、体验性,是对分科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第三,综合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较灵活,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上课时间,少则一节课,多则一天;第四,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多样化,可以打破班级这一基本教学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第五,综合活动课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师负责,而是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组织,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前来指导。

  世界各国的研究性学习,其操作的方式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学生培养的方向上是统一的,教育理念和出发点如出一辙。

  2.2、我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我国古代教育家们智慧的教学思想中早就有所体现,如孔子推崇的“学、思、问”及启发式教学,孟子和朱熹所倡导的批判、怀疑精神。

  20xx年1月3l日,《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新增综合实践活动课,至20xx年4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自主阅读等不同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数学创造的过程。笔者经过观察发现,目前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笔者所在的无锡市第一中学为例,在高二安排了每周一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一般会用半个学期(大概10课时左右)的时间研究一个课题并提交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具体流程是:学生按兴趣自行分组,每组讨论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或者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学生自行分配任务。由于论文完成的周期较长,小组课题各不相同,再加上教师可能本身对学生所研究问题并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教师未必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说传统教学是“灌输式”的,那目前这种研究性学习就是“放羊式”的。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方式,将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优秀文化和规律性知识,同时又能学以致用,通过实践研究积累经验。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3

  一、课题的确定以及其重要性

  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改以来,学校也相应设置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课程。这次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是我校六安一中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我校师生都是一个挑战,通过对素质教育的要义进行深入理解,并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我们小组将课题定为“高一、二、三年课级课余活动调查分析”。就目前*学生尤其是即将步入大学走入社会的高中生而言,课余生活最多的就是补课,即使有一些学生拥有比较好的兴趣爱好,但苦于家长和学业的压力不得不选择放弃,这就导致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进而导致心理承受能力也降低(主要因为除了学习便所知甚少),最后当面临社会的检验之时,学而不会用的学生自然会在优胜劣汰的现实中被扫地出局。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作为与国际接轨在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的*更加需要高素质的人材来作为强大的支撑,而这些人材便大多来源于拥有无限潜力和激情的学生,所以我和我的学习小组做了这个关于高中生课余生活的研究课程。

  二、调查研究的方式和过程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以调查问卷为主,辅以随机采访高中各级学生的方法,发出调查问卷150张,收回有效答卷127张,共采访了30位学生,成功采访了27名各年级高中生,为我们的论文获取了充分的、有足够代表性的数据支持。

  三、问卷与采访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与采访我们发现,在接受调查的45名高一学生中有25名学生的课余生活以上网游戏为主(占总人数55%),11名学生选择阅读课外书(占总人数24%),9名学生选择辅导班(占总人数20%),其中有20名学生(占总人数40%)受到家长要求和影响,而选择辅导班的10个人中只有3个人是自愿,占总人数的6%。上述数据表明,高一学生虽然受家长和学习影响,但还不是太过紧张,有自由选择课余活动的权力,但多数人却选择了以上网玩游戏的方式度过,这让人不免担心沉迷于此会影响身心健康。据采访员李程回报的结果,多数上网玩游戏的学生是受到家长的外出管制,被限制在家,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耗磨完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虽是家长出于一片好心,但是未免过于极端,反而物极则反。

  在接受采访的49名高二学生中,竟有36名学生明确表示课余生活受学习和家长严重影响,超过了73%,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在家长的要求下竟全部上了辅导班!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高二不满意课余生活的学生比例占到了87%!据采访员李程和刘梦源回报的信息显示,有的家长即使没有强制让自己的子女上辅导班,也会限制子女进行别的活动,在随机采访的27名学生里有13名学生表示自己高二的时候,一些诸如音乐、美术的辅导班课程都被家长叫停,理由是害怕影响成绩。

  在高三学生一共接受调查的33名学生中,除6名学生选择自由的课余生活并较感满意外,其余26名学生均为辅导班常客(占到了78%),满意度为一般,但据采访员李程回馈的信息显示,他们均感压力很大,身心十分疲惫,但高考在即,不能不奋力一搏。

  四、对数据分析的结论

  通过上述的数据和采访显示出一个趋势,高中生对课余生活的满意度从高一时是最高,到高二最低,轮到高三的时候小幅回升转为一般。这个趋势背后也有一定的意义,*学校的课内生活尤其是高中生活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紧张是高中学生生活的主旋律,所以才需要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来调和,高一到高二对课余生活态度的转变也是可以理解。但是,高二的不满意到高三的一般(即可以接受的态度)转变,不禁让人心忧——真的是不再在乎课余生活了吗?真的对课余生活改变态度了么?其实在家长的要求下和学业的重压之下,从原来不满的抗争发展到最后无所谓的麻木不仁——无所谓什么课余生活了,反正自己也改变不了。*学生为什么会被说没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我想与此不无关联,生搬硬套固然是一种没有创造力的表现,但是究其原因,我们大多数的高中生在这个阶段便已经养成服从的习惯(绝对服从家长,绝对服从自己无法抗拒的东西),以后步入大学和社会仍将保留绝大部分。别人说是,我不去说不是,那个专家说一,我就不敢说二——反观美国学生,老师一犯错,必定揭出其短,专家的话他们也要怀疑半天,这才能创新,打破规矩,才能成新的方圆。

  从整体数据上看,高中生的课余生活时间呈现出一种“从高一到高二递减,到高三几乎没有”的趋势,虽为高考的大环境所迫,但也不是没有时间实践。从人步入社会的时间段来看,高中生活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强的实践能力的时候,只要能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运用学科知识可以解决的实践能力就可以了——比如说运用物理学科中电路的知识可以找出导致短路的线路,运用酸碱中和的原理消除井水里过多的碱等等,都是课余生活中可以实践的事情,也不复杂。考虑到家长对孩子的种种限制,这也怪不得学生,家生的阻碍永远是孩子不可逾越的鸿沟。

  上述的调查还有一点让人十分担忧,在问卷第二大问中我们设置了B项为“体育锻炼”供学生选择,结果在接受调查中的127名高中生里只有26个人选择体育锻炼,占总人数的20%左右,数量少得可怜。坦白地说,这种普遍现象在全*都屡见不鲜——“腾讯新闻”曾报道*当代学生身体素质普遍降低,甚至不如父辈;1999年中日两国学生举办友谊比赛时,*学生几乎没有坚持到最后的,而日本学生即使发烧也咬紧牙关坚持到了最后,日方负责人曾高傲地表示“你们*的下一代是斗不过我们的”。通讯员江远洋走访了市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室,心理医生告诉我们:一个坚持长期体育锻炼的人不仅仅只会是身体好,他的韧性和坚强度也会增强,充满积极的干劲和充盈的激情,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会开朗阳光,坚持定量的体育锻炼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十分明显的帮助。*人是不是*,不是口头说的算,只有整体国民身体素质提高才是正道,而学生则是最重要的培养目标——少年强则国强!

  五、最后的建议

  通过上述对各种数据的分析,我们小组成员经过一番探讨之后,给出以下建议:

  1、高中生应在高一时趁学业较轻之际,抓紧时机通过课余生活强化自己的各项能力,比如通过集体活动加强个人的团作合作精神,对日后步入社会和适应工作有相当大的好处。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也应当作为课余生活的重要选择。高二、高三的时候可以减少课余生活的时间,以学习为主,文武双修。

  2、家长不应过分强求孩子的课余生活,更多地给予孩子自己处理,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这也是对子女独立能力的一种培养。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诸如科学实验一类的事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并在物质上给予支持。

  3、学校应减少作业负担和学业重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引导并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课余生活习惯,这也同样有利于开展先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主办一些集体活动,借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六、课题研究体会

  冯骥才先生曾说:“多去看自然博物馆、艺术展等,这些活的,立体的书会带给中学生更为丰富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人所运用到的知识并非只限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已,尤其是在这个充满了激烈竞争的二十一世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更多的是复合型人才,即使不能保证每一项都是精英但整体知识面较广也是一种无形的竞争资本,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过硬的实践能力能让一个人从一件小到甚至只是修理同事的电脑这样的事情中也会在众人面前脱颖而出——其实有些问题并非只有专家才能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研究学习报告可以较为深刻并充分地揭示出高中学生在课余生活上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并希望可以为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感谢所有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与专家!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5篇(扩展6)

——研究性学*结 (菁选30篇)

研究性学*结1

  能源是什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资源可以不断再生吗?不!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让有车一族有了很大的油价压力,让许许多多想买车的人而却步;液化汽的价格上涨到了100元以上,涨幅高达百分之两百;我市水供应紧张,有几所学校停课数天。由此可见,能源不是无限的,资源也不全可再生,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危机。

  借着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机会,我们小组对展开了研究,对我国的能源现状以及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希望能唤起人们的警觉,能为现在的能源危机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那么到底什么是能源呢?能源是指可以从其中获得能量的资源,能源是工农业生产必需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在各种各样的能源中,有些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可直接利用其能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有些不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而是人类利用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而取得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煤碳、石油等随着人们的开采利用显着减少的称为非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等在自然界中能很快得到补充或循环再生,不随人类的利用而显着减少的称为可再生能源,将能源分类可归纳为下表:

  有量的二分之一。目前,我国车用煤达10。8万吨,居世界第一。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情况,加之技术的保守等诸多原因,使得我国的利用率与国际水*相差甚远。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的需要量量与日俱增,地球上可供开采的化石能源会越来越少。并且,化石燃料的燃烧严重污染了环境,引发一系列的生态危机。所以,我们组搜索到了部分我国目前使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

  A.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我国最大使用的能源是水能

  B. 风能

  在自然界中,风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而且储量巨大的能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各国都在加紧对风力的开发和利用,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风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风能作动力和风力发电两种形式,其中又以风力发电为主,以风能作动力,就是利用风来直接带动各种机械装置,如带动水泵提水等这种风力发动机的优点是:投资少、工效高、经济耐用。 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密度是

  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据估算,全世界的风能总量约1300亿千瓦,*的风能总量约16亿千瓦,如果合理利用,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能源财富。

  C.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太阳内部进行的由“氢”聚变成“氦”的原子核反应,不停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不断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太阳能。太阳内部的这种

  核聚变反应可以维持几十亿至上百亿年的时间。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辐射功率为380000000000000000000000kW的辐射值,其中20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能,30%被大气层反射,23%被大气层吸收,其余的到达地球表面,其功率为800000亿k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500万吨煤释放的热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知道利用钢制四面镜聚焦太阳光来点火;利用太阳能来干燥农副产品。发展到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它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能源利用方式。

  D. 核能

  核能主要用于发电。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除沸水堆外(见轻水堆),其他类型的动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在蒸汽发生器中将热量传给二回路或三回路的水,然后形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沸水堆则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变成70个大气压左右的饱和蒸汽,经汽水分离并干燥后直接推动汽轮发电机。

  E.海洋能

  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波浪发电,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度。目前,海上导航浮标和灯塔已经用上了波浪发电机发出的电来照明。大型波浪发电机组也已问世。我国在也对波浪发电进行研究和试验,并制成了供航标灯使用的发电装置。

  潮汐发电,据世界动力会议估计,到20xx年,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亿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法国北部英吉利海峡上的朗斯河口电站,发电能力24万千瓦,已经工作了30多年。我国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厦潮汐电站,总容量达到3000千瓦。

  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未来能源:

  太阳能光电

  目前我们掌握的太阳能光电技术,虽然昂贵而且效率低下,但是如果我们更广泛的使用这一技术,也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来自太阳的能量源源不断,一旦太阳能电池造出来几乎就没有什么后续的维持费用。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

  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地热能

  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磨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有5500处地热点,地热田45个,地热资源总量约320万兆瓦。

  地热能是来自地壳之下的高温能源。一个典型的地热能电场可以轻松的输送100MW电量,这是风能和太阳能所无法企及的。

  氢能

  虽然自身不能当作能量源,氢燃料却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储备介质。氢可以随意的从水中提取,拥有很好的能量/重量比,燃烧之后产生无污染的水蒸气。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以其重量轻、无污染、热值高、应用面广等独特优点脱颖而出,将成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氢能可以作飞机、汽车的燃料,可以用作推动火箭动力。

  海洋渗透能

  如果有两种盐溶液,一种溶液中盐的浓度高,一种溶液的浓度低,那么把两种溶液放在一起并用一种渗透膜隔离后,会产生渗透压,水会从浓度低的溶液流向浓度高的溶液。江河里流动的是淡水,而海洋中存在的是咸水,两者也存在一定的浓度差。在江河的入海口,淡水的水压比海水的水压高,如果在入海口放置一个涡轮发电机,淡水和海水之间的渗透压就可以推动涡轮机来发电。

  海洋渗透能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绿色能源,它既不产生垃圾,也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赖天气的状况,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在盐分浓度更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厂的发电效能会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国盐城市的大盐湖、美国的大盐湖。当然发电厂附近必须有淡水的供给。据挪威能源集团的负责人巴德·米克尔森估计,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全球范围内年度发电量可以达到16000亿度。

  人工光合作用

  其实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基本上都来自于太阳。植物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用能源方面的效率是我们的太阳能电池远远不能及的。无论在直接产生电能,还是产生氢气,人工光合作用能够解决目前相当多的能源问题。人工光合作用是一个非常长的研发过程,过去的几十年取得了一些成果,然是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

  Gratzel太阳能电池

  也被称作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米薄膜光阳光伏打电池,这种电池只有传统太阳能造价的1/5,另外,还避免了非常消耗能完美硅晶圆制造过程。不过这种电池的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能够达到33%极的电池量的效率左右。

  以上的各大未来新型能源技术,都有其不足之处,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如果得到了完善,并投入使用,定会大大减轻目前的严峻的能源情势。

研究性学*结2

  在老师的发动下,我们组员参与了《关于CD的研究调查》这一课题。由于近年来唱片的版权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在好奇心的推动下,选择了这一时尚的话题作为研究课题。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总结。

  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这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一些专业的知识我们也没有系统地了解过,这时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

  二、团队精神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总结,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总结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

  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总结,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总结,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研究性学*结3

  20xx——20xx学年,我们三位老师接受了该课程指导教师的任务。一年来,我们从零开始,共同探讨对开好研学课程和课题研究,总结颇多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着眼未来发展,扎实推进学习方式转变,培养人格健全人才

  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不同于学科教学的非正规课程,是国家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人才而开设的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新课程。一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在教学指导和课题指导方面都有一些较深刻的体会。

  (一)教学过程的收获

  1、提高认识、明确学习目的是开好研学课程的前提。我们站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高度,强调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实现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体现“倡导全人教育,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新时代价值观”的“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基本理念,为学生未来生存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课程。

  2、强化研学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亲身体验,是开好研学课程的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活动课程,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中*出来,通过文献查找、实验探究、社会调查等形式收集信息,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因此,强化研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尽可能的熟练的掌握各种研学方法是保证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础。

  3、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选好课题是开好研学课程的关键。研究性学习作为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的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地制宜,重充分考虑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选择课题应当使课题具有科学性、价值性、新颖性可行性。这成为保证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的关键。

  4、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是开好研学课程必要条件。研学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是学校人人参与的,全体教职工都是学生的指导老师的全员参与的课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每位教职工的职责,学生研究过程环节的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是保证开好这门课程的必须具备的条件,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好校内校外的各类课程资源。

  5、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素质是指导好研学课程的重要保证。学生的课题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素质很难胜任指导教师的教育职责,为此,我们在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同时,以老教师为核心,从零开始反复观看两年教师培训视频课程,加强每一环节的研究,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6、完整翔实的资料存储是实现校本开发的目标的有力保障,为此,我们让每一位同学用“个人成长档案袋”把搜集到得信息资料和研究过程的记录得以比较完整的保存。

  (二)课题研究指导的收获

  1、深入子课题研究分析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基础。搞好课题的深入分析要根据研究目的大胆提出假设,进而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一系列子课题,这就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的逐层深入、全面分析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调动各种课程资源,多渠道全面搜集信息是搞好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收集信息,才能使研究课题得以深入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3、充分进行信息交流是课题研究的本质所在和有效途径。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评价,使同学们充分体验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优势保证了课题深入进行。

  4、有效的信息加工整理是完成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

  (三)具体课题指导的收获

  本学期我们从师生实际出发,上学期在不同的班级开展了《肥城市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考察》、《校园浪费现象的研究》两个共同课题的研究。下学期在积累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自选课题的研究。《肥城市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考察》课题研究收获如下:

  1、引导学生站在弘扬传统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移风易俗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好家乡的高度责任感理解本课题的意义。

  2、从个人知识能力的提升和潜能开发及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理解课题的价值。

  3、在历史文化方面,充分发促进掘肥城的历史文化遗址历史文物、名胜特产、历史人物、历史传说信息,提出深刻的弘扬、开发利用好传统文化,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建议,形成肥城“三圣一园两巾帼,三山两湖一温泉”,“人杰地灵”的优美画卷和建设“*桃都,世上桃园”的雄心壮志。

  4、在民俗方面,要求学生充分发掘具有肥城特色的民俗文化,提出移风易俗的深刻建议。

  5、本着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的“三贴近”的课改精神,让学生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高度提出弘扬、开发好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的建议。

  《校园浪费现象的研究》的收获是:

  1、在课题的意义方面,从倡导低碳经济生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我们的行为。

  2、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一是讲解研究的方法及其要领二是要求学生落实所选方法的应用,教师做好指导并引领学生做组内和班级的交流与评价

  3、从学生的未来发展上看,教师与学生是*等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始终处于探究——交流——评价—矫正——完善提高的环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掌握自我完美技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根本宗旨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从而实现由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向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学生的生存方式的转变,增强终生自我完善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更好的应对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大潮对人才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

  高二学生的收获是:

  (一)研学方面:

  1、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增强,多数同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找出研究的步骤。

  2、进一步熟悉了各种研究方法,提高了研学水*。学生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搜集了大量的有效的信息。

  3、进一步拓展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在充分利用校内外人力、物力资源的同时,注意利用现有的资源为课题研究服务。

  4、增强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意识。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5、增强了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了创新精神,他们通过采访,设计调查问卷,搜集信息,增强了有效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方面:

  具体为《肥城市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考察》的收获:

  1、提高了同学们对弘扬传统文化,开发保护利用好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2、对家乡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增强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比较深刻的了解了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研究角度及重要意义。

  4、初步学会了利用所学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为弘扬传统文化、移风易俗提出了建议。

  5、拓宽了知识面,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了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校园浪费现象的研究》的课题收获为:

  1、通过校园资源浪费现象的研究,增强了学生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

  2、通过校园时间浪费现象的研究,激发了广大学生“只争朝夕”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研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完善措施,攻坚克难,推动教学水*不断提高

  研究学习作为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课程,对习惯了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学习方式的师生和仅限于某一学科教学的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1、学生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由于学业水*考试不考,*时考试不考,高考比重较小,各项评价约束机制不健全,这也直接影响力学生对该科的重视程度。

  2、各类教学资源亟待全面开发。在学校方面的人力资源方面还没有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物力方面如图书馆、电教室、实验室等设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3、各项管理评价约束机制尚待完善。

  4、师资水*有待于提高,研究学习课程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科技等领域的广泛问题,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较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素养才能胜任这一职责。

  改进的建议与措施:

  1、向学生反复强化国家开设研学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

  2、完善各项管理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呼吁加大对研学课程的评估考核力度,使各类课程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和进修,全方位充实教师的知识储备,确保研学师资的相对稳定,强化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加大校本开发力度。

  总之,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富有挑战性,使我们的知识领域不断的扩展,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更加明确,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逐步普及也使我们面临新的困难,我们决心认真总结教学的经验教训,完善各项措施,精心备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刻苦学习,不断充电,努力开创具有肥城一中特色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新模式,为我校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研究性学*结4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它就是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突破传统学科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中获取新的体验,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被动走向主动,通过本次学习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完善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其次,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程序有五步,1、选题背景2、研究目的3、研究的方法4、研究的基本过程它又分为1、确定主题2、设计开题报告3、设计调查问卷4、查阅资料5、综合资料6、结题报告5、各成员的研究心得。为保证我校研究性学习在本学期顺利进行,教研室和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做好高一年级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明确表示学校对这一活动的重视,利用晚自习老师进入班级对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调查问卷进行辅导,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和要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小组对研究性学习持旁观、消极态度。除观念和能力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建立责任制,教师在充当指导前无心理和知识储备,当教师不能有力指导和监督时,学生即便开始积极性很高,不久便会消失殆尽。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学习涉及内容和范围远远超出书本知识,学生会对知识的渴求更为强烈。教师深感仅凭书本知识远远不够,从而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本周下旬由学校领导教研室主任及班主任参加了,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会,结题材料已归档,其中也有不少优秀作品,42班汇报的高中生与家长代沟问题、苏轼——智者在逆境中超越。43班汇报的如何面对考试焦虑。47班回报的肥胖问题等。因为每位学生都要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所以积极性很高,对学生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确实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因时间较短在研究性学习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一、学生基础较弱、自住性与独立性差,综合研究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与监督。

  二、学生没有研究经验,准备不够充分,不能脱稿汇报,应变能力较弱,结论没有说服力。

  三、撰写论文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小组论文与混为一谈。

  四、调查问卷中设计的,问题不具代表性,没有多大价值,对研究性学习成果意义不大,调查的范围仅在自己学校,结论不具普遍性和说服力。

  总之,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暴漏出不少问题,值得教师与学生深思和反省。我想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学校领导和教师会对研究性学习十分重视,我有信心也相信同学们在下一次的研究性学习中,会科学规范富有成效地把这项任务搞好。并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价值。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开放性、智能的准科研活动,是当今每一位高中学生都不可缺失的学习课程和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结5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初衷

  研究性课程设置的初衷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课程改革说起。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谈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突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仍然存在,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与选拔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不良影响,正说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同时指出:当前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教基字〔XX〕6号通知中说: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的重要内容,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它对于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老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课程计划》将会逐步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満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教育部教基字〔XX〕6号通知中还说:“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

  从以上引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基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这个最终目标的。为要能够达到这一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来改变教师和学生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保障课程实施时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又具体地指出了“研究性学习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当前,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是否做到了这些呢。我们有必要对两年多以来的研究性学习作一个回顾和反思。

  二、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回顾

  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每周3课时,每所普通高中学校都应该按课程计划开课设节,可集中和分散使用。但是直到现在,我们许多学校在课表中没有体现,有的将全部课时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实际上形同虚设。还有的学校干脆把这三个课时分配给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意思是只在这三科当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比较好的是安排1个或2个课时在正课(课表上)时间中,其余安排在课外活动和其他课余时间中进行。那种把研究性学习只分给几个学科的作法是不妥的,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只是某几个学科的事,应包括所有的学科,而且,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很多是跨学科综合、交叉的。

  研究性学习只安排在某几个学科是不妥的,只安排部分教师实施,也是不妥的。研究性学习每周3课时,高中14大学科中,除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这些科目本身就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外,其余9大学科都应安排研究性学习的课时,每期作16周上课时间计,全期共48课时,如果每周2节安排在正课中,每期有36节,则9大学科每科可以排4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排课时,总课表上不分到学科,另用单列课表将研究学习的课时分配给每位任课教师。督促检查,才能使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

  每个学科每位教师4节研究性学习课干什么?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索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学习活动。目前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上有三种情况:

  一是以课题研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内容选择的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方面。课题研究还包括项目(活动)设计类的课题。这种以课题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交流表达阶段,相应地,对于这种学习的评价过程就分为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对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等),和结题评价。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组织形式又可分为个人研究、小组研究和班集体研究三种形式。

  第二种,就是有人称之为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研究性教学”,即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热衷于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即在一节课中铺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尽管这种问题也会是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多数只与某一个学科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与各自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放弃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自主探索学习活动形式,那么研究性学习就将背离它的初衷,而被纳入“应试教育”的狭窄轨道,终究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反过来,如果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研究性学习密切结合,则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会更加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性质。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探究能力。

  第三种情况,就是“带研究性特点的”学科教学形式。就是教师在日常的各学科中,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也就是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的作法。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性质,对提高学科教学水*有积极意义。

  综合以上三种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基本形式看,当前的重点仍然应是第一种形式。没有第一种研究性学习形式的广泛开展,就无法造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正因此,教育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特别强调“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另外,研究性学习的许多问题是一个不断研究的过程,不是一堂课或两堂课所能解决的。但是,与此同时,当然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形式也可以有教室课堂上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前所述,活动评价中的开题论证,中期评价,结题论证,活动总结与交流都可以在教室课堂中进行。

  走出课堂和校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不是只是目前为了转变观念有权宜之计?应当说,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因为,不只是现时的观念转变问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要获得社会生活的亲身体验,今天的学生要走出课堂和校门,明天的学生同样要走出课堂和校门,今天对我们教师来说,可能是不太自觉这样做,明天则可能是一种自觉和自我意识的行为。研究性学习每周3课时,一期至少48课时,三年将是276课时,这么多时间的研究性学习,确实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看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学生应当走出课堂和校门。

  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困难,不仅是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观念落后,更在于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困难,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评价机制的问题。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管理与评价,要做好过程管理和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在这里我主要谈一谈活动过程的管理。

  有的学校对于活动过程的做得比较好。广东番禺中学采用了建立“课程档案”的措施。规定:

  学生必作:(1)研究方案:课题名称,目标,意义,内容,方法,所需资源,人员分工,进度安排,成果形式,专家或指导教师等内容,开题前上交,教研处备案。

  (2)研究周记:每人每周学习情况记载,每篇不少于400字,含时间、地点、研究内容(要具体)、收获、体会、问题等,作为*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期末总结要求1000字,每周上交专职教师批阅。

  (3)研究成果:每小组或个人从下列内容中至少选择一项,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科技作品以及软盘、录像资料等,期末上交专职教师。

  教师必作:

  (1)指导笔记:含对全班或所负责小组(个人)的指导的详细记录,有时间、地点、对象、主要内容,由专职教师共同完成,每周一次,每月底交教研处。

  (2)项目总表:项目汇总(名称、项目成员、指导教师单位、联系渠道、进度所需资源等内容)开题后交教研处备案。

  (3)学习心得:每月写一篇与课题有关的心得。

  (4)项目评估:对项目的意义,成功与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每篇不少于5000字。

  教研处必作:

  (1)检查记录:每月末检查教师的指导笔记和学习心得,按abcd四等评分;每学期抽查每班各项目小组(个人)的研究周记,按abcd四级评分。

  (2)科研论文:每学期以校研究性学习课题为研究范围,写一篇科研论文。每学期编辑一本优秀研究成果集。

  从番禺中学的情况看,这所学校还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中,主要是专职教师发挥作用。实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参与其中,应当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备课组、教研组的作用。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问题。

  对教师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涉及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和工作情况的考核。有的学校作出了有关管理与考核的规定:例如有一所学校规定专职教师每人带3个班为満工作量,兼职教师其工作量与语、数、英教师等同;另一所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指导的课题数为1—5个;还有的规定:(1)由于示范性高中要求教师能胜任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因此,能承担研究性学习指导和任意选修课教学的教师是合格的。并作为示范性高中教师的必备条件,学校将以此作为教师晋级、评选、年度考核优秀的硬指标。(2)工作量计算:专题讲座按1:1计算课时,应与学生共同听课,讲座期间较长时间在年级室者视同旷课。其他指导活动计算为:课题数×权重(根据课题质量确定权重)×每课题津帖数。(3)课题研究指导工作认定依据:①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专项记录本。包括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指导活动设计与过程记录,授课教案等。②所指导课题组的有关原始研究资料的收集,研究的阶段成果(如小论文),对学生的评价。③专题讲座与集中交流活动的出勤情况。④指导研究性的学年总结或论文。

  对学生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评价,有的学校采用学分制是一种比较好方法。规定了基础学分,每个学期按研究计划完成任务的给2个学分。设奖励学分,活动开展得好的,经认定取得较好成果的,再给1—2个学分。三个学年中,学生取得10个学分时定为合格。如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高,研究态度认真,研究成果显著,则获得学分较多。

  上述有关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许多学校都制定了,但是落到实处的不多,甚至有的学校制定这些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

  三、研究性学习的反思

  当前,研究性学习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但最根本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可是观念的转变又不会是自发的形成,只有在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探索研究中的体验和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制约才会逐渐形成。在许多情况下,就是要形成一种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不变也得变的环境态势。

  当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对提转变教育理念就反感,有的甚至说:“什么转变教育理念,那纯粹是‘作秀’!”那都是虚的,没有实际效用的东西。这样的人一方面说明他对当前以课改为中心的教育改革的无知,但同时又是因为受当前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因为社会看一所学校,关键是看高考升学率,一所重点中学,如果几年内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社会对这所学校的评价就会很糟,甚至组织部门对学校校长*的考察,也可能作出对他们不利的结论。课程改革是要有胆识的,课程改革搞好了本来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的,但一开始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当前的很多情况是: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无论是作计划,写总结,都是把高考视为自己的“生命线”,大家都不愿承担改革的风险,大家都习惯了长期以来老的一套教育理念和方法。在行动计划中,为了高考,他们会采取“一切为了前线(高考)”的行动策略,甚至为了高考不惜采取各种“战时特殊政策”。其教育行为的.不公*现象和短视行为处处可见。人们认为,只要高考考试制度不变,这种现象也不会改变。废除高考考试制是不可能的,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方法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现在,考试体现了的公*和公正,没有考试的人才选拔将会产生更多的腐败。但是高考制度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的力度应当进一步加大。虽然考试改革要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但考试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先导,适当加大改革的力度是完全可以作到的。

  研究性学习可以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带研究性学习特点的学科教学模式,但其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研究性学习形式是其他的形式不可替代的。研究性学习不是第二课堂,也不是一般地课外活动,是必修课,是特殊的必修课的课程形式。以前,搞素质教育时,为了克服一些人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搞第二课堂、搞活动的偏向,有人提出“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口号,这个口号本身没有错,但素质教育最终开展得怎样呢?教育的观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人们相信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不是素质教育,反过来也会认为,凡是能提高考试质量的各种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和作法都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误入歧途。今天,为了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我体验生活,体验学习,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而设置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虽然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能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但绝对不能说,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如果不这样认识的话,那将是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失败,是与课程改革的宗旨相违背的。

研究性学*结6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以研究性学习材料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既是关心知识形成的结果,又是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既是关心知识的广度和学科之间的联系,又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会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法”。这种方法是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来的。他在《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一文中说:“在优秀的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或否定,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是积极探索获取的。”

  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法”呢?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下“研究性学习”的实质。

  1、研究性学习目标的确定

  在变成基本的认知目标产生质的飞跃,从认知到发现,从发现到研究,从研究得出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推出更积极的学习情绪的产生。以这种研究性的思想为学习的教学目标,是具有弹性的,是变通的,是各异的,更是多层次的,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

  2、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数学教材体系比较注重学生去发现知识,而没有特别地设计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容。因此在引导形式学习时,需充分挖掘教材的研究性学习因素,采用新形式、活解法、开放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应多注意研究内容的探索性,题材选择的丰富性;信息表现形式的选择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等。

  2.1研究性学习内容生活化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从此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只有让数学扎根于生活这个肥沃的土壤中,注意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才能激发他们好奇心下的求知欲望,然后以这种求知欲望下的内容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学生才会觉得自己的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这样更有益于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产生想象,产生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开拓意识。

  如大家一起去旅游时,到了一个景点后每人都会有一张景点地图,这上面不仅标明了地理方位,而且还有比例尺。通过比例尺,就可以知道这景点到底有多大,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这正是把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即是“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学生用具体的数学知识,去研究生活,服务生活,体现其生活化的一面,让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也使研究性学习更有意义。

  2.2研究性学习内容数学化

  “数学化”是指人们在观察数学时,运用数学方法观察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研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在选题时应选那种数学性强,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的内容,让学生去研究,得出结论,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如在学习圆周率后,有这样一个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有一个圆形的礼品盒,底面半径是10厘米,外面要用包装纸来装饰一下,如何来包装,才是最佳方案呢?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合作讨论,找到了最佳包装方案。这个问题就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魅力及实用功能。

  2.3研究性学习内容广博化

  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学生学习的各科,如语文、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无法与其他学科割裂开来,所以在研究问题时,也要注意学科的广博性,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做到各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出几幅图片,其中有关于名胜古迹的照片,还有植物与动物的图片,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几何图形。让学生找出对称的图形有哪些,接着可以出一组研究题:

  ①这些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②你能说出照片中的名胜古迹各在何处吗?

  ③每个图形是不是仅有一条对称轴?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就进一步了解了地理和自然知识与数学的联系。

  2.4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开放化

  罗伯逊指出:“限制和顺从不能养成创造性,权威主义的教育只能造就驯服的而不是创造性的学生。”所以开放性是创新性的重要方面,由于开放性内容知识容量大,思考方法多,解决问题活,极富挑战性,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能从各种不同的思考过程和问题解的特征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得创造想象能力进一步加强。

  如在三年级学习应用减法的运算性质简算后,就可以出这样一道题目作为研究题:68—()—()=68—(+);65—(+)=65—()—();在倒数的启发思考中,可以出这样一道题目()×()=1。这种开放式的研究题,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取得成功。

  3、研究性学习的形式

  3.1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自主

  自由是创新的前提,更是研究的起点。教师在*时和课堂中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创设自由思维空间,给足自由思维的时间,在教学中敢于打破班级授课制的束缚,以小组为单位去研究,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另外,学生自己能发现总结的,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拥有自*,自由探索,自行总结,获取最终结论。

  3.2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索

  有探究才有研究,有研究才会有发现,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所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与探究性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的。以创新为目标的探究性学习一般是由教师设置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在认识侧面图时,可以让学生的思维逐步递进思考:

  ①沿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又分别是圆柱的什么呢?

  学生通过比较、讨论、总结,发现了圆柱侧面与长方形的关系,这就是一种上位认识。学生充分地分析思维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以上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可以出示一些研究性学习材料——研究题:

  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长方形吗?

  ②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吗?结果又怎样呢?这样,一步一步深入,让学生的兴趣也随之加浓。学生以发现操作为学习基础,以相互讨论题目为内容,在整个研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3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体现——多样

  由于各人的发展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所以研究性学习所产生的结论也就不尽相同。所以,在学生“研究性”学习后,必要的总结汇报是必不可少的。

  如有这样一道带有实物图的问题:一箱汽水34瓶,18箱汽水有多少瓶?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瓶,然后再设法算出结果。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算法:34×10+34×8=612;34×20—34×2=612;30×18+4×18=612;34×2×9=612;34×3×6=612;18×2×17=612;34×2×10—34×2=612。也可能有学生用竖式来算出结果。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这样就有可能掌握各种不同的方法。

  总之,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以“研究学习”为主全员参加,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外钻研教材,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研究性学*结7

  经过几次较为深入的对鲁班湖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我们已经逐步掌握了鲁班湖的基本情况,这里就我个人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看法和感受作以下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我任务重点是负责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这其中就包括鲁班湖的概况,现有旅游资源和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原始资料的收集,以及对当地工作人员和游客的问卷调查资料的收集。这次是我们四个人第一次在一起进行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由于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不够深,以及没有太多的社会实践经验,这就决定了我们四个人必须团结在一起,组成一个集体,用各自的优势去弥补他人的不足,从而使我们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

  我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十足的进步。无论是在面对多种选择的关键地方,还是在应对社会上各类人物上,我都在这次的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无论是在选择资料内容上,还是在整理资料和统计资料上,我都通过这次活动深刻体会到了统筹安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是在社会实践能力上,还是在社交能力上,我都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和进步。通过这次活动还使我们理解到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的重要性,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研究性学习个人自我总结。又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另外,通过这次活动还使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只有一个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更好地在今后的社会上站住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研究性学*结8

  5月22日晚上我校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会在梯教举行,参加者为每个班选出的比较优秀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总的来说这个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比以前有所进步,但问题仍然很多。

  一、与以前相比,有比较多的小组已经在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任务。

  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很多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处在一个比较浅的程度,很多学生还根本不知道研究性学习是什么,有的小组简单地把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弄成了一个书本知识的总结,而从教师的提问评价也可以看出,有些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认识不清,问的问题与结题报告无关,也不知道如何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

  2。具体的问题有:题目太大,题目与内容不对应,结题报告的内容步骤不对,。

  三、要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要解决的问题:

  1。要增加师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认识。

  2。要减轻指导教师的负担。

  四、对策:

  1。就研究性学习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可利用每个学年开学前的准备时间进行培训。

  2。对学生的指导要集中指导和分散指导相结合。对一些理论性的共性问题,如研究性的意义,如何选题,如何进行开题,可以由一个教师集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其他指导教师的负担。而对一些个别性的问题如具体到某个课题的开题则由相应的指导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研究性学*结9

  今天,到了我们全班展示我们上个星期花了很多功夫弄出来的《XXX学院学风调查报告》。说实话,这个报告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很多都是我们自己盲目下结论,毫无数据支撑。其实我们弄出来的数据是挺完整的,但是就是没有展示在最终版本的调查报告上。

  这一次,老师毫不保留地指出了我们的缺点,这另我觉得我又增长了很多见识。我们没有从宏观上把握数据,没有多角度、多维度地考虑问题。比如,我们只是单纯地比较前后门的进出人数,他们之间的差、占全校同学的百分比都没有算出来,20%的学生在周一肯定没有上晚自习这一结论没有很好的揭露出来。

  我们组是调查教师晚自习的自习情况的虽然图书馆我们都数遍了,但是外语楼、萃贤楼还有思远楼我们却进行了抽样调查,所以我们得出的数据还不够准确。特别是老师还提醒我们,在资环、地理科学楼里面还有很多本科生在里面做实验,这也是算是学习的一部分。这是我们压根都没有注意到的。

  其实,于我个人而言,我在这一次调查中收获了很多。比如知道晚自习的时候哪里有好的位置,之前一直误解自习室没有位置只是给自己不去上晚自习的借口。而且,我也学会了如何运用生硬、毫无出奇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了比较有意思的结论,而且这一次调查就是调查我们*时的日常生活,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通过这一次调查,更能了解我们的身边,发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说白了,我从这一次收获了很多,这就是学习吧。说真的,知识不是伸手就是抓到了,是要通过自己的体会,经历,才更能有效地掌握它。

研究性学*结10

  能源是什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资源可以不断再生吗?不!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让有车一族有了很大的油价压力,让许许多多想买车的人而却步;液化汽的价格上涨到了100元以上,涨幅高达百分之两百;我市水供应紧张,有几所学校停课数天。由此可见,能源不是无限的,资源也不全可再生,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危机。

  借着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机会,我们小组对展开了研究,对我国的能源现状以及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希望能唤起人们的警觉,能为现在的能源危机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那么到底什么是能源呢?能源是指可以从其中获得能量的资源,能源是工农业生产必需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在各种各样的能源中,有些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可直接利用其能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有些不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而是人类利用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而取得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煤碳、石油等随着人们的开采利用显着减少的称为非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等在自然界中能很快得到补充或循环再生,不随人类的利用而显着减少的称为可再生能源,将能源分类可归纳为下表:

  有量的二分之一。目前,我国车用煤达10。8万吨,居世界第一。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情况,加之技术的保守等诸多原因,使得我国的利用率与国际水*相差甚远。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的需要量量与日俱增,地球上可供开采的化石能源会越来越少。并且,化石燃料的燃烧严重污染了环境,引发一系列的生态危机。所以,我们组搜索到了部分我国目前使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

  A.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我国最大使用的能源是水能。

  B. 风能

  在自然界中,风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而且储量巨大的能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各国都在加紧对风力的开发和利用,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风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风能作动力和风力发电两种形式,其中又以风力发电为主,以风能作动力,就是利用风来直接带动各种机械装置,如带动水泵提水等这种风力发动机的优点是:投资少、工效高、经济耐用。 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密度是

  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据估算,全世界的风能总量约1300亿千瓦,*的风能总量约16亿千瓦,如果合理利用,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能源财富。

  C.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太阳内部进行的由“氢”聚变成“氦”的原子核反应,不停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不断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太阳能。太阳内部的这种

  核聚变反应可以维持几十亿至上百亿年的时间。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辐射功率为380000000000000000000000kW的辐射值,其中20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能,30%被大气层反射,23%被大气层吸收,其余的到达地球表面,其功率为800000亿k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500万吨煤释放的热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知道利用钢制四面镜聚焦太阳光来点火;利用太阳能来干燥农副产品。发展到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它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能源利用方式。

  D. 核能

  核能主要用于发电。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除沸水堆外(见轻水堆),其他类型的动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在蒸汽发生器中将热量传给二回路或三回路的水,然后形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沸水堆则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变成70个大气压左右的饱和蒸汽,经汽水分离并干燥后直接推动汽轮发电机。

  E.海洋能

  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波浪发电,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度。目前,海上导航浮标和灯塔已经用上了波浪发电机发出的电来照明。大型波浪发电机组也已问世。我国在也对波浪发电进行研究和试验,并制成了供航标灯使用的发电装置。

  潮汐发电,据世界动力会议估计,到20xx年,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亿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法国北部英吉利海峡上的朗斯河口电站,发电能力24万千瓦,已经工作了30多年。我国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厦潮汐电站,总容量达到3000千瓦。

  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未来能源:

  太阳能光电

  目前我们掌握的太阳能光电技术,虽然昂贵而且效率低下,但是如果我们更广泛的使用这一技术,也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来自太阳的能量源源不断,一旦太阳能电池造出来几乎就没有什么后续的维持费用。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地热能

  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磨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有5500处地热点,地热田45个,地热资源总量约320万兆瓦。

  地热能是来自地壳之下的高温能源。一个典型的地热能电场可以轻松的输送100MW电量,这是风能和太阳能所无法企及的。

  氢能

  虽然自身不能当作能量源,氢燃料却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储备介质。氢可以随意的从水中提取,拥有很好的能量/重量比,燃烧之后产生无污染的水蒸气。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以其重量轻、无污染、热值高、应用面广等独特优点脱颖而出,将成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氢能可以作飞机、汽车的燃料,可以用作推动火箭动力。

  海洋渗透能

  如果有两种盐溶液,一种溶液中盐的浓度高,一种溶液的浓度低,那么把两种溶液放在一起并用一种渗透膜隔离后,会产生渗透压,水会从浓度低的溶液流向浓度高的溶液。江河里流动的是淡水,而海洋中存在的是咸水,两者也存在一定的浓度差。在江河的入海口,淡水的水压比海水的水压高,如果在入海口放置一个涡轮发电机,淡水和海水之间的渗透压就可以推动涡轮机来发电。

  海洋渗透能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绿色能源,它既不产生垃圾,也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赖天气的状况,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在盐分浓度更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厂的发电效能会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国盐城市的大盐湖、美国的大盐湖。当然发电厂附近必须有淡水的供给。据挪威能源集团的负责人巴德·米克尔森估计,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全球范围内年度发电量可以达到16000亿度。

  人工光合作用

  其实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基本上都来自于太阳。植物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用能源方面的效率是我们的太阳能电池远远不能及的。无论在直接产生电能,还是产生氢气,人工光合作用能够解决目前相当多的能源问题。人工光合作用是一个非常长的研发过程,过去的几十年取得了一些成果,然是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

  Gratzel太阳能电池

  也被称作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米薄膜光阳光伏打电池,这种电池只有传统太阳能造价的1/5,另外,还避免了非常消耗能完美硅晶圆制造过程。不过这种电池的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能够达到33%极的电池量的效率左右。

  以上的各大未来新型能源技术,都有其不足之处,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如果得到了完善,并投入使用,定会大大减轻目前的严峻的能源情势。

研究性学*结11

  在老师的发动下,我们组员参与了《关于CD的研究调查》这一课题。由于近年来唱片的版权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在好奇心的推动下,选择了这一时尚的话题作为研究课题。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总结。

  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这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一些专业的知识我们也没有系统地了解过,这时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

  二、团队精神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总结,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总结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总结,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总结,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研究性学*结12

  本组组员:古玉娟、辛晴、杨娇瑜、彭靓、陈春香、刘婉娴摘要: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中学生对网络文学的看法,看清网络文学对中学生

  产生了那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为此,我们小组就网络文学的定义及发展背景、主要内容、对中学生的影响作了初步研讨。

  关键字:网络文学、中学生、影响

  一、网络文学的定义

  网络文学是以网络(Internet)为传播媒介,在网络上创作、发布(首发)和流传的作品为主流,用*等的、双向的、互动交流方式提供给普通受大众喜爱的传统文学。

  网站(论坛)纯粹以发表和交流写手的作品为目的,或者还会办一份电子刊物什么的,但也仅仅在网上传播,并不和传统媒体接触。

  传统媒体在网络上寻找适合纸媒的作品并购买(付费)然后出版(刊发),网站(论坛)大量吸收写手作品,并主动向传统媒体靠拢,以自己出版(与传统媒体合作)写手的作品或以向传统媒体推荐作品为目的。

  网络文学是自由的,随意的,不功利的,而且并不以纸媒的发表为最终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网站购买传统媒体作品的版权在网上进行付费的下载和阅读,此种做法实际是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延伸不能归入网络文学

  二、网络文学发展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正在空前地迈向一个信息时代。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xx年4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网用户人数逾4亿人,网民总量居世界第一。

  网络文学的产生,有着深远的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更便捷,网络的直观化,便利了许多读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已经不大习惯静下心来阅读传统的纸质作品,而是更加愿意把看书的情感投入到网络中去,再者说,网络上的信息在很多方面是传统文学刊物和书籍所无法比拟的,使得传统文学作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并且,每个时代文学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现形式,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文学的进步。

  三、网络文学的主要内容

  与有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还是个新生儿,还在襁褓啼哭中。

  虽然小,但一鸣惊人的哭声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什么是网络文学,至今还没有给网络文学这一新鲜事物一个明确的定义,网民们是不关心网络文学的定义的,他们只要恣意地写,惬意地读网络文学,有的人认为内容与网络有关:描述网络上发生的事件与情感的才能叫网络文学,有的人认为应该在网络上首发的才能算是网络文学,还有人认为利用网络的特点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都属于网络文学等。

  正如文学

  有广义和狭义一样,网络文学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在网络上首发的,属原创网络文学;内容与网络有关,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web交互作用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称为狭义网络文学;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属广义上的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中,谈情说爱的占了绝大部分。

  目前网民中,18—35周岁之间占64。8%,因此,网络文学的创作题材和语言风格必然与青年读者群的年龄层次紧密适应,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网络文学中的题材多以爱情为主。

  最早风靡网络的网络文学要算蔡志恒(又称“痞子蔡”)的代表作《第一次亲密接触》,讲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种以言情为主题的小说到处都是,与众不同的是,它与网络有关,与网络聊天有关,所以特别能引起网民的共鸣与幻想。

  还有《告别薇安》等少男少女们爱看的网络文学作品。

  虽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但任何时代,言情类,尤其是言男女之情类的作品,都不可能成为文学的主旋律。

  如此大量的纯言情类文字从网络作者笔下流出,说明了同样大量的网络作者和网络文学目前的“生态”——以宣泄个人情感为主的练笔初级阶段。

  总体说来,网络文学作品给大多数读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活泼精彩的语言风格带来的阅读快感。

  看多了,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指望年轻的网络写手写出深沉的、关怀社会的或者有什么更远大意义的作品。

  四、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正如之前对其他新生事物的接纳一样,网络文学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许多中学生的目光,并不断影响着当代中学生。

  在本小组的调查结论中,调查范围内的人有54%的中学生经常阅读网络文学,而家长的支持率仅为10%。

  网络文学种类繁多,但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言情都市类。

  他们认为网络文学对自己的影响仅以打发时间而已,至于周围是否对网络文学痴迷的人,他们的答案是有很多,并且对于周围阅读网络文学这种行为多数人没有仔细观测过。

  根据我们小组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对于网络文学痴迷的人群中,网络文学所显示的消极的一面,影响着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极其严重。

  例如,在我们对老师的采访中,他们说,常常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埋头看网络文学;家长表示,在儿女的书包中发现的不只是武侠小说,而多了许多网络文学,有的还在深夜秉烛夜看。

  网络文学作品中,成年人的文章居多,其中一部分就中学生而言,现在看还有些为时过早。

  据调查,有30。36%的中学生很向往网络小说中的情节,54%的中学生常看网上的言情类作品。

  最具代表性的网络经典开山鼻祖《第一次亲密接触》,在中学生群中就十分走俏。

  因为它不仅把网络文化活生生地表现出来,还表达了一种大都市生活中普遍的理想。

  即渴望在敲击键盘的过程中出现奇迹,希望在现实中被否定的浪漫在虚拟世界中成为现实。

  “痞子蔡”、“轻舞飞扬”在中学生群中的走俏程度,不亚于任何歌星、影星。

  在调查中,有33。05%的人都承认,在看完《第一次亲密接触》后产生过有关网恋的想象。

  由于中学生处在一个思想、文学水*都不很成熟的阶段,有丰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内心,因此他们渴望倾诉,渴望交流,又不愿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呈现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评头论足。

  正因为如此,网络文学就为他们提供了一扇称心的大门。

  看别人的文章,心灵得到回应,思想受到冲击;写自己的文章,没人知道你是谁,却给了自己一个倾诉的空间,同时也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受到了网络写作风格的影响。

  五、结论

  网络文学就是一个多元的空间,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文字,展示不同的灵魂与心态,不同的个性生活与社会景象。

  这对于喜爱幻想并充满好奇,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中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面多棱镜、一个万花筒。

  我们可以体验不同的生活,我们有我们许多理想中的现实,有现实中色彩艳丽的理想世界。

  更重要的是能展示自我空间,任自己的思绪驰骋。

  网络文学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日益成长的文学主体的网络文学,虽然已经发展壮大。

  但却一直没有解决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文学性。

  既然是文学作品,首先就要以文学为前提,但由于如今的网络文学缺乏文学性,因此阅读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说要扩散知识面,扩大词汇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品,实在是牵强。

  同时,自己在创作网络文学的作品时,也要做到首先注重作品的文学性。

  不要浪费思想,精力在无聊的言情,玄幻创作上。

  不要给别人制造不必要的阅读时间。

  把握得好就可以利用这把剑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把握的不好便会一步步的把自己推进一个深渊。

  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必然且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是否能正确地把握好方向,走好我们的每一步呢?我们期望老师、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能给予我们及时、有力的帮助与引导。

  更重要的是,中学生这个特殊的阅读写作群体,不能只是停留于模仿他人的风格。

  我们应以中学生的朝气、活力、智慧与气质为网络文学注入自己的新鲜血液,使网络文学中有一块属于我们中学生的天地――自如潇洒的、活泼明丽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我们自己的

  天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在通往文学殿堂的道路上,开辟一片充满阳光的世界。

  这次研究性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研究调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在网上学习、交流、查找资料,并正确认识网络。

  以上是我们小组研究课题的全部内容

  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问卷—2—

  1、您*时是否经常阅读网络文学(A、经常B、不经常C、很少D、从不)

  2、您*时看哪些种类的网络文学(A、玄幻·奇幻B、仙侠·武侠C、言情·都市D、其他)

  3、您认为网络文学对自己的影响(A、有助于学习B、影响学习C、打发时间D、无影响)

  4、家长是否支持您阅读网络文学(A、支持B、无所谓C、不支持D、不知道)

  5、您周围是否有对网络文学痴迷的人(A、很多B、一般C、很少D、没有)

  6、你对他们行为的想法(A、赞成B、不赞成C、中立D、无关紧要)

  *时是否经常阅读网络文学

  3%17%

  *时看哪些种类的网络文学

  13%17%

  六、附录(调查问卷)

  55%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25%

  —354%16%

  经常

  不经常

  很少

  从不

  玄幻、奇幻仙侠、武侠言情、都市其他

  调查问卷

  1、您*时是否经常阅读网络文学()

  A、经常B、不经常C、很少D、从不

  2、您*时看哪些种类的网络文学()

  A、玄幻·奇幻B、仙侠·武侠C、言情·都市D、其他

  3、您认为网络文学对自己的影响()

  A、有助于学习B、影响学习C、打发时间D、没影响

  4、家长是否支持您阅读网络文学()

  A、支持B、无所谓C、不支持D、不知道

  5、您周围是否有对网络文学痴迷的人()

  A、很多B、一般C、很少D、没有

  6、您对他们行为的想法()

  A、赞成B、不赞成C、中立D、与我无关

研究性学*结13

  3月17、18日在xx小学参加了全市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研讨会,为期一天半。在一天半的时间里我们共听取了10节小学数学优质课,其中还包括授课教师的说课和各县区教研员的评课。授课教师均是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方面取得很大成果的教师,尤其是这10位教师都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因此来听课的教师特别多!下面我就其中的几节课说说自己的听课感受。

  在耿静老师和王晓芳老师的《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两位老师都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并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再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从知识特点来看,长度概念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属于遗忘较快个一个知识点,学生因为日常应用较少,知识点空间想象能力需求大,固在教学本课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印象。两位老师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合理巧妙的引导,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回忆长度概念,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长度的空间观念,同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以学生动手探索为主,教师谈话传授为辅;整个教学流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合理引导角色。两位教师的授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由宝英老师和立芹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同样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这两节课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但个人认为还有些地方值得商榷:让学生量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在问题生成答题纸上给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由不同推出相同,对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更有说服力,也可减少学生在画三角形时出现的不规范,而导致的误差。量一量环节过后与撕一撕这个环节没有很好的相衔接,学生拿着三角形纸板有些不知所挫,缺少了教师明确的引导,学生对于用拼接法和折叠法去求三角形内角和还是没有很清晰的理解。

  其余的六位教师讲授的课题是《3的倍数的特征》,在上课前老师们首先让学生复习2、5的倍数的特征,以旧引新,这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其次,让学生探求新知。整个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所不同的是有的教师注重倍数的特征,而有的教师则偏离了特征这一“轨道”,把时间浪费在找倍数上了。当然如果是自己执教,效果一定还不如各位教师,只是作为“旁观者”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以上是我听课后的收获。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太多了。以后我将会更加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

研究性学*结14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初衷

  研究性课程设置的初衷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课程改革说起。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谈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突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仍然存在,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与选拔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不良影响,正说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同时指出:当前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教基字〔xx〕6号通知中说: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的重要内容,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它对于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老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课程计划》将会逐步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満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教育部教基字〔xx〕6号通知中还说:“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

  从以上引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基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这个最终目标的。为要能够达到这一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来改变教师和学生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保障课程实施时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又具体地指出了“研究性学习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当前,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是否做到了这些呢。我们有必要对两年多以来的研究性学习作一个回顾和反思。

  二、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回顾

  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每周3课时,每所普通高中学校都应该按课程计划开课设节,可集中和分散使用。但是直到现在,我们许多学校在课表中没有体现,有的将全部课时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实际上形同虚设。还有的学校干脆把这三个课时分配给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意思是只在这三科当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比较好的是安排1个或2个课时在正课(课表上)时间中,其余安排在课外活动和其他课余时间中进行。那种把研究性学习只分给几个学科的作法是不妥的,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只是某几个学科的事,应包括所有的学科,而且,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很多是跨学科综合、交叉的。

  研究性学习只安排在某几个学科是不妥的,只安排部分教师实施,也是不妥的。研究性学习每周3课时,高中14大学科中,除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这些科目本身就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外,其余9大学科都应安排研究性学习的课时,每期作16周上课时间计,全期共48课时 ,如果每周2节安排在正课中,每期有36节,则9大学科每科可以排4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排课时,总课表上不分到学科,另用单列课表将研究学习的课时分配给每位任课教师。督促检查,才能使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

  每个学科每位教师4节研究性学习课干什么?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索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学习活动。目前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上有三种情况:

  一是以课题研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内容选择的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方面。课题研究还包括项目(活动)设计类的课题。这种以课题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交流表达阶段,相应地,对于这种学习的评价过程就分为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对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等),和结题评价。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组织形式又可分为个人研究、小组研究和班集体研究三种形式。

  第二种,就是有人称之为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研究性教学”,即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热衷于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即在一节课中铺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尽管这种问题也会是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多数只与某一个学科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与各自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放弃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自主探索学习活动形式,那么研究性学习就将背离它的初衷,而被纳入“应试教育”的狭窄轨道,终究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反过来,如果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研究性学习密切结合,则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会更加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性质。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探究能力。

  第三种情况,就是“带研究性特点的”学科教学形式。就是教师在日常的各学科中,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也就是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的作法。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性质,对提高学科教学水*有积极意义。

  综合以上三种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基本形式看,当前的重点仍然应是第一种形式。没有第一种研究性学习形式的广泛开展,就无法造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正因此,教育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特别强调“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另外,研究性学习的许多问题是一个不断研究的过程,不是一堂课或两堂课所能解决的。但是,与此同时,当然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形式也可以有教室课堂上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前所述,活动评价中的开题论证,中期评价,结题论证,活动总结与交流都可以在教室课堂中进行。

  走出课堂和校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不是只是目前为了转变观念有权宜之计?应当说,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因为,不只是现时的观念转变问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要获得社会生活的亲身体验,今天的学生要走出课堂和校门,明天的学生同样要走出课堂和校门,今天对我们教师来说,可能是不太自觉这样做,明天则可能是一种自觉和自我意识的行为。研究性学习每周3课时,一期至少48课时,三年将是276课时,这么多时间的研究性学习,确实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看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学生应当走出课堂和校门。

  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困难,不仅是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观念落后,更在于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困难,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评价机制的问题。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管理与评价,要做好过程管理和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在这里我主要谈一谈活动过程的管理。

  有的学校对于活动过程的做得比较好。广东番禺中学采用了建立“课程档案”的措施。规定:

  学生必作:(1)研究方案:课题名称,目标,意义,内容,方法,所需资源,人员分工,进度安排,成果形式,专家或指导教师等内容,开题前上交,教研处备案。

  (2)研究周记:每人每周学习情况记载,每篇不少于400字,含时间、地点、研究内容(要具体)、收获、体会、问题等,作为*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期末总结要求1000字,每周上交专职教师批阅。

  (3)研究成果:每小组或个人从下列内容中至少选择一项,研究 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科技作品以及软盘、录像资料等,期末上交专职教师。

  教师必作:

  (1)指导笔记:含对全班或所负责小组(个人)的指导的详细记录,有时间、地点、对象、主要内容,由专职教师共同完成,每周一次,每月底交教研处。

  (2)项目总表:项目汇总(名称、项目成员、指导教师单位、联系渠道、进度所需资源等内容)开题后交教研处备案。

  (3)学习心得:每月写一篇与课题有关的心得。

  (4)项目评估:对项目的意义,成功与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每篇不少于5000字。

  教研处必作:

  (1)检查记录:每月末检查教师的指导笔记和学习心得,按a b c d四等评分;每学期抽查每班各项目小组(个人)的研究周记,按a b c d四级评分。

  (2)科研论文:每学期以校研究性学习课题为研究范围,写一篇科研论文。每学期编辑一本优秀研究成果集。

  从番禺中学的情况看,这所学校还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中,主要是专职教师发挥作用。实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参与其中,应当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备课组、 教研组的作用。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问题。

  对教师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涉及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和工作情况的考核。有的学校作出了有关管理与考核的规定:例如有一所学校规定专职教师每人带3个班为満工作量,兼职教师其工作量与语、数、英教师等同;另一所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指导的课题数为1—5个;还有的规定:(1)由于示范性高中要求教师能胜任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因此,能承担研究性学习指导和任意选修课教学的教师是合格的。并作为示范性高中教师的必备条件,学校将以此作为教师晋级、评选、年度考核优秀的硬指标。(2)工作量计算:专题讲座按1:1计算课时,应与学生共同听课,讲座期间较长时间在年级室者视同旷课。其他指导活动计算为:课题数权重(根据课题质量确定权重)每课题津帖数。(3)课题研究指导工作认定依据:①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专项记录本。包括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指导活动设计与过程记录,授课教案等。

  ②所指导课题组的有关原始研究资料的收集,研究的阶段成果(如小论文),对学生的评价。③专题讲座与集中交流活动的出勤情况。④指导研究性的学年总结或论文。

  对学生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评价,有的学校采用学分制是一种比较好方法。规定了基础学分,每个学期按研究计划完成任务的给2个学分。设奖励学分,活动开展得好的,经认定取得较好成果的,再给1—2个学分。三个学年中,学生取得10个学分时定为合格。如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高,研究态度认真,研究成果显著,则获得学分较多。

  上述有关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许多学校 都制定了,但是落到实处的不多,甚至有的学校制定这些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

  三、研究性学习的反思

  当前,研究性学习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但最根本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可是观念的转变又不会是自发的形成,只有在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探索研究中的体验和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制约才会逐渐形成。在许多情况下,就是要形成一种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不变也得变的环境态势。

  当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对提转变教育理念就反感,有的甚至说:“什么转变教育理念,那纯粹是‘作秀’!”那都是虚的,没有实际效用的东西。这样的人一方面说明他对当前以课改为中心的教育改革的无知,但同时又是因为受当前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因为社会看一所学校,关键是看高考升学率,一所重点中学,如果几年内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社会对这所学校的评价就会很糟,甚至组织部门对学校校长*的考察,也可能作出对他们不利的结论。课程改革是要有胆识的,课程改革搞好了本来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的,但一开始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当前的很多情况是: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无论是作计划,写总结,都是把高考视为自己的“生命线”,大家都不愿承担改革的风险,大家都习惯了长期以来老的一套教育理念和方法。在行动计划中,为了高考,他们会采取“一切为了前线(高考)”的行动策略,甚至为了高考不惜采取各种“战时特殊政策”。其教育行为的不公*现象和短视行为处处可见。人们认为,只要高考考试制度不变,这种现象也不会改变。废除高考考试制是不可能的,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方法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现在,考试体现了最大的公*和公正,没有考试的人才选拔将会产生的腐败。但是高考制度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的力度应当进一步加大。虽然考试改革要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但考试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先导,适当加大改革的力度是完全可以作到的。

  研究性学习可以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带研究性学习特点的学科教学模式,但其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研究性学习形式是其他的形式不可替代的。研究性学习不是第二课堂,也不是一般地课外活动,是必修课,是特殊的必修课的课程形式。以前,搞素质教育时,为了克服一些人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搞第二课堂、搞活动的偏向,有人提出“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口号,这个口号本身没有错,但素质教育最终开展得怎样呢? 教育的观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人们相信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不是素质教育,反过来也会认为,凡是能提高考试质量的各种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和作法都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误入歧途。今天,为了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我体验生活,体验学习,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而设置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虽然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能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但绝对不能说,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如果不这样认识的话,那将是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失败,是与课程改革的宗旨相违背的。

研究性学*结15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大家知道,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没有发现就没有创造。

  学生的创造发明是从小开始的。

  由此可见,学校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改变过去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只重视分数而忽略了能力等一些不良现象,屏弃那些知识只来源于课堂,来源于教材的狭隘的认识,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20xx年3月学校以“研究性学习”为研究课题在语文教师中进行了广泛地研究。

  课题操作如下:

  一、认真领会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提高教师理论上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研究性学习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引导他们参与到社会的实践之中。

  根植于教材,放眼于社会,真正使课堂教学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样要组织好教师学习新课标,提升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走出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研究什么、发明什么,就是小制作等一些误区,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社会教育并轨。

  第一、通过学习新课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第二、通过教师之间的研讨,进一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形成研讨的氛围。

  第三、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研究课题,为学生选择课题时发挥导向功能。

  二、组织学生选择课题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由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题,在学生选择课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与提高。

  三、以点带面,进行研究

  为了更好的进行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在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提升新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我们以点带面进行教师个人学习的小汇报,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把个人的研究认识在教师间进行广泛地交流,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认识。

  1、由学校走向社区

  学校的教育只是学生受教育的一方面,获得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学校把学生由学校教育走向社区教育,开展了“用童年看世界”,“用小小手改变家乡环境”等一系列活动,活动之后学生写下了许多篇很不错的'小论文。

  针对环境的污染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做到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2、由学校走向社会

  市民公德教育是各种媒体极为关注的社会性教育,我们抓住社会教育这一契机,把学生引向社会,擦去电线杆上的粘贴物,拾起地上的白色垃圾等,从小学生身上进行市民教育,让学生从中发现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

  四、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衔接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丰厚的知识营养,我们合理地使用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通过查找、搜集、使学生对课内知识广为了解,有适当地延伸,如:学习《景阳冈》,让学生读一读《水浒传》,学习《游子吟》,让学生背诵古诗词等,开发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出次研究,过度还很粗糙,但我们会在研究中不断学习与完善,使研究性学习更趋合理化。

研究性学*结16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根据每一章教学内容,制定相关的研究性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并进行相应的研究。比如结合高二《生物》第一章《细胞》,我们制定“组织培养”的研究性课题;第五章《遗传和变异》则制定了“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的研究课题,等等。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与调查,将结果写成相应的论文。《黄瓜的组织培养》、《人类遗传性状调查》两篇论文获得杭州市小论文比赛二等奖。

  以上是我们在生物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实践和思考。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和完善,这也是对生物教师的一种挑战。同时,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进行应根据内容处理好几个关系。首先,教学进度如何保证的问题。学生存在差异,由于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问题的探究要循序渐进,切合实际,把握好度。其次,知识点如何落实的问题。研究性学习由于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系统,为此我们建立了自己的题库,以习题的方式,将知识多方位综合来弥补其不足,通过必要的检测帮助学生查找知识的缺陷,以专题练习的形式进行反馈、巩固。再次,内容决定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我们上高一时新接触的科目,带着好奇,我们选课题、找资料、请教导师,最后写论文、得成果。在这短短的一年中,同学们收获颇丰,表现较为突出的四个小组为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展示。

  高一9班的同学揭开了附中古枣树死因之谜,高一10班介绍了他们对汽车油耗的研究,高一9班同学做了附中教室空间色彩搭配设计,高一10班同学复原了耧车这种古老的农具。

  此外,还颁发了最佳创意奖、最佳论文奖、最佳结题报告奖和突出贡献个人奖。

  研究问题,我们一丝不苟;参与讨论,我们积极主动;遇到困难,我们不气不馁。一年的研究性学习,让我们不仅探究出论题,也收获了同学间协作的快乐,可谓是硕果累累。这一年的研究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是这种刨根问底的研究精神和同学们之间团结互助的合作意识我们会继续保持,让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变得更加充实与美好!

研究性学*结17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学习生活结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写学*结吧。在写学*结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研究性学*结(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研究性学*结18

  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和任务驱动性等特点。正确理解这些特点,对课程教学会产生积极导向作用。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上面的成功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探究性学习有如下特点。

  (一)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二)自主性

  自主性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所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论是探究的能力,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识,也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

  (三)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就不应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应该以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要看学生的态度和表现,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对于那些完全不投入学习活动的学生,既要在成绩上有所表示,更要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

  (四)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简单的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正如上面的案例一样。要注意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实践狭隘地理解为与体力活动或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如过去在理科的实验课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技能。现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技术的问题有专门人员去解决。实践并不等于操作,而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计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写报告、写文章,都是实践。所谓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

  (五)教学方式的任务驱动性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研究性学*结19

  忙忙碌碌一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在成绩面前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一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坚持历史单元主题的教学原则,历史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从历史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按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的主题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的历史教学。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真正的贯彻单元主题教学理论。而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备课时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思维模式,而从单元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将某一节课的准备纳入单元教学的序列之中,从整体上构思单元学习主题的教与学,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上我们大胆尝试,立足课堂。

  其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据新教材主题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因素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创新理念,又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既可以突出历史重点和主干知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他们投入很大的兴趣和老师一起进入探讨,并且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上课不用听看书则可以的不良学习品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惊奇的发现,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整合兴趣非常大,他们主动进行总结,归类,将历史纵向联系,达到了历史的时序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论。

  通过这个活动,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是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学生对历史课也表示出了重视了,历史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断。虽说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有类似的环节,可是没有做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没有这样强烈感悟。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感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室,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教研室,以及西安市东元路学校所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还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指点,谢谢!

研究性学*结20

  xx:

  第六大队第九组

  组长:吴思琪、阎达仁

  组员:黄艺行、宁震坤、曾强、周孟龙、王俊琛、任怡翔

  指导老师:周小青

  一、明确目的:研究沙龙村产业结构变化,为优化产业结构带给推荐。

  二、研究方法:座谈访问

  三、正文:

  既然是调查产业结构,那么我们要先清楚产业结构到底是什么。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简而言之,就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而一般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为:

  (1)需求结构;(2)资源供给结构;(3)科学技术因素;(4)国际经济关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我们调查的主要是沿溪镇沙龙村的产业结构变化。

  沙龙村以第一产业的蔬菜种植为龙头。而构成如此优越的发展条件在于:

  地理环境:土质肥沃;水质、空气均到达国家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而沙龙村北邻浏东公路,南靠浏阳河使得交通无比便利;(如图)

  市场需要: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与此——绿色农业应运而生,满足市场需求;

  思想普及:由于建设新农村政策及村委会的宣传领导,使农民也普遍构成一种概念;

  物质条件:因为免收农业税政策,机械、肥料有带给和补贴,所以大大提高农民的生产用心性,带动发展。

  由于以上如此之多、各个方面的优势条件存在,使得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村。以下是一张沙龙村蔬菜种植面积的发展条形图。

  备注:含复种面积

  据了解,2001年沙龙村成为全国农业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无公害蔬菜种植成为沙龙村的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2001年人均收入为2800元,到2007年人均收入到达7900元,同年,蔬菜总产值到达840万元,到08年到达1560元,发展尤为迅猛。

  同时我们还从村干部口中得知了沙龙村最新的动态:建立沙龙高科技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在我们的追问之下,了解到关于此模式的一系列资料,其优点在于:

  1、带给新的种苗、农药、肥料。由普通种苗改良为优质种苗;由化学农药升级为更加健康的生物农药;由无机肥进化为有机肥,这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2、带给机械。目前沙龙村的劳动力输出状况分为3大块:外出务工,一般为18——40岁;在乡镇企业打工,一般为初高中毕业,具有必须文化基础;留家种田,大多是40——65岁的劳动力。显然大龄劳动力并不贴合如此大规模大做功的农业活动,而带给机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矛盾,提高单位劳动力生产效率。

  3、引进先进技术。如与湖南农大、农科院建立教科实习合作,在冰灾后引进恒温技术。

  同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改变了原先散户型生产模式生产、产品不成规模、缺乏品牌效应的缺点,集中了劳动力、机械等,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规范了种子、肥料、农药的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努力实现高效、科技、现代农业,开始具有树立品牌意识。

  其次沙龙村在第二产业方面以花炮、化工(高新技术为其他产业服务)、食品、塑料、农产品加工为主。第二产业产值达1.5亿,占总产值3/4。*均增长值高于沿溪镇(36%)。

  在走访了一些工厂之后,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百年食品加工厂:

  工人数:12人(初始8人)大多为女工纯工人(少数几天回家务农)

  年产值:07年50万08年100万

  人均收入:8000元/人

  浏阳三星烟花股份有限公司:20——100多人纯工人

  年产值:1亿左右

  年收入:2万4左右

  沙龙竹制顶板生产厂:

  年产值:06年200万08年500万

  人均收入:1万2

  工人数:06年60人08年180人(半农半工)

  沙龙塑料生产厂:

  年产值:06年115万08年472万

  人均收入:6000元(计件半农半工)

  从以上数据综合能够看出,沙龙村的第二产业创造的产值大大超越了第一产业的产值,甚至更有前景。那么我们发出疑问了——为什么还要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农业产业为主?

  透过资料的分析与实践得出的感受,我们哦们得到如下答案:

  1、沙龙村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发展农业;

  2、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无公害蔬菜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与可持续性;

  3、农业往加工储藏方向发展,需要工业的发展来帮忙实现机械化、现代化的农业。

  所以,沙龙村的工业发展仅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和作用条件,不能代替处于重要位置的农业。

  而沙龙村发展的第三产业更是为了农业发展带给条件。

  为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村里坚持贯彻建设新农村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具体措施表此刻:建设农民新村,改造了2个小区;实行“三改”(水、厕、渠);建立环保学校。

  这为无公害蔬菜带给配套设施,宣传环保理念与思想,稳定农民坚定的发展这条道路。

  沙龙村虽然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已有基础,但目前还并不完善。比如:有网页,但紧缺网络人才;大型蔬菜基地也缺少蔬菜检测人员;蔬菜包装会增加产品成本……而村领导也已意识到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做出了相应的举措。如将招聘网络人才作为了今年工作的一项重点。

  四、总结:

  沿溪镇沙龙村以蔬菜种植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第一产业服务,第三产业的加强是第一产业构成品牌与优势的关键。

  五、推荐:

  不能仅仅停留在第一产业上,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一条信息化的道路,建立将无公害蔬菜的路子做大、做宽,建立农机合作社及流通队伍,构成品牌。优化产业结构,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将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第一产业作为特色龙头产业,稳步发展以花炮为主的第二产业,用心加快第三产业的步伐,以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将产业结构健康稳定地发展。

  xx

  20xx年X月x日

研究性学*结21

  自x月xx日下午第八节开题以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分工,明确任务,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和组织两次会议的协商,各组基本上能完成各自的任务,达到预期目标。现做下阶段性总结,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以便下一阶段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分组并任命主要负责人以及分配各组任务

  在学期初,课题组于XX年x月xx日第八节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学习本课题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按照开题报告中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此次会议中,课题组分成四组,选定每组的小组长,并通过协商分配各小组的任务及小组长的职责。安排如下:

  任课题组组长,负责各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和老师与同学之间的联系。(小组长)、学生通过访问,上网,图书等方法搜集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对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尝试和了解,为下一步继续研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部分材料的准备。

  (小组长)、通过打电话或亲自到环保局和回收站进行调查访问。

  (小组长)、负责实验,利用植物进行对比实验,探究废旧电池的危害。

  最后把所有材料汇总给处,负责写成总结性报告,并向全体成员汇报课题情况。

  二、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

  在两个多月的实施研究学习中,主要开展了两次全活动组的动员和理论学习会议或讲课,学生基本掌握了初步研究的方法和方向,并及时地指导各自的学习活动。王xx通过调查写成了书面材料并上交,李xx通过对仙人掌进行对比实验取得了成功,刘xx初步写成了总结性报告。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王xx这一小组没有上交书面材料,王xx她们只有两个人,进行实地调查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安全问题,李xx只对仙人掌进行对比实验,可以对多做几组实验,但存在经费问题。刘xx写的报告也存在规范性等问题。毕竟是初中学生,第一次参加研究性学习,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四、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利用假期进行回收废旧电池,为环保做出实际的行动,同时进行宣传环保意识。实验组再多做几组实验,切身体验旧电池的危害,让课题的内容更充实丰富,更有说服力。对总结性报告再次进行具体的指导。

研究性学*结22

  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努力,我们的首次研学之旅就要画上句号。总体来说,这个新鲜的活动带给了我们挑战和欢乐,它让我们融入了生活,走进了社会,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意识,使我们收益匪浅,现在就由我代表全组对这次活动做一个总结。

  我们的研究课题为“生活中的去污能手”。由于生活中,我们的衣服以及生活用品很容易沾到油污,墨水,血渍等不同类型的污渍.,所以如何更有效地去除污渍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因此我们从这方面入手,了解生活中什么物质或产品能有效的去除污渍,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便利,优越,多样化的方式。

  经过组员的协商,我们通过了“四步走”方案————网络查询,.市场调查,化学实验,整理数据。为了保证实验的合理性,我们请来了苏老师给我们做指导。但在活动开始之前,人员分配成了我们之间的一条鸿沟。大家避重就轻,迟迟不能达成一致还引起了激烈争执,大家合作的热情都大打折扣。但经过我们相互理解,最终达成了共识,言归于好.也使得这艘大船继续向胜利的彼岸行进。

  活动的第一个步骤是查阅资料。我们根据所需要的内容查阅一些生活去污小窍门以及关于洗涤剂的成分或原理,为后面的研究做铺垫, 为研究课题奠定基础.这次我们主要查阅了金鱼洗洁精和威猛先生洁厨液的相关资料及一些图片,为我们的后续实验打好基础。

  活动的第二个步骤是市场调查。我们选择的地点是甘家口商厦及其周围的车站,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调查:一是调查商场中买得最火的清洁剂。我们从服务员的口中了解到热门“人”选为开米涤王,蓝月亮洗衣液,金鱼洗洁精,白猫洗洁精和威猛先生系列。二是将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商场服务员和路人(以妇女或老奶奶为主),将问卷回收后对数据用图表的方式进行整理。而这一环节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由于我们在此方面没有丝毫经验,对来来往往的“嘉宾”望而生畏,不知如何开口。当我们第一次和陌生人交谈时,恐惧占据了内心。的确,”万事开头难”,不过我们没有被自己击倒,而是鼓起勇气向他表明了我们的意图,希望他能配合我们的工作经他许可后便将调查问卷递给他,在他填表时我的心“怦怦”地跳着,希望别出什么差错,好在一切顺利,我们因此也品尝到了首胜的滋味,甜甜的。第一次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信,驱散了我们内心的恐惧,为我们后面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有时会被路人委婉拒绝,体会到了生活的苦涩,但我们不仅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还得出了一句名言----尽管整个社会抛弃了你,但你不能抛弃整个社会。以下是我们对问卷中三个项目的数据进行整理后绘制的饼图:

  从例一的两副图可以看出:人们对身边的角落污漬不太在意,大部分人没有养成勤清洁的习惯。据此我们推断由于一些清洁剂效果并不理想,导致人门对其失去信心,又不知哪一种更合适,所以对污渍见怪不怪。从例二的百分比上可明显看出金鱼洗洁精和立白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厨房清洗剂。为了初步检验哪种清洁剂去污效果较好,从而给人们提供实用建议,我们决定进行对比实验。

  活动的第三个步骤是化学实验。我们用不同清洗剂进行对比实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我们选择的是威猛先生洁厨液和金鱼洗洁精两种清洗剂,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较溶解油污的量。在实验之前,我们查阅了威猛先生洁厨液和金鱼洗洁精的相关资料。从中了解到金鱼洗洁精主要用来清除餐具上油污以及蔬菜、瓜果表面残留的油污;威猛先生主要以抽油烟机表面油污等顽固型污漬为清除对象。

  1.提出假设

  威猛先生的去油污能力优于金鱼洗洁精。

  2.进行实验

  材料:两个沾有大致等量油污的小纸碗,金鱼洗洁精,威猛先生。

  向标有A的小纸碗中滴加适量金鱼洗洁精,向标有B的小纸碗中滴加适量威猛先生洁厨液。再往每个小纸碗中滴入几滴水,摇匀,静置。

  10分钟过后观察现象.若水变得较为混浊,则可证明其去油功效好,反之则证明其功效弱。

  通过对比上述对比实验,我们初步得出结论-----威猛先生的去油污能力优于金鱼洗洁精,但由于威猛先生成分中含有大量的乙醇胺,这种化学成分使用多量就会对人体有害,因此我们建议适量用威猛先生去油污效果较好。

  3.实验反思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实验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金鱼洗洁精和威猛先生的清除对象一定的区别,可能会影响实验结论.至于这种情况对实验有什么影响,我们会在以后进一步研究。

  活动的第四个步骤是整理数据。我们结合以上表格数据及所做实验,加以分析后得出较为准确的总结性结论,向人们推荐最实用的清洁剂:

  1.对于衣服上沾有的油污,用汰渍,立白效果较好.

  2.对于厕所中的污渍用84消毒液为宜.

  3.对于厨房中残余的油污,我们强力推荐威猛先生系列。

  以上就是我对我们小组这半学期的研学总结-----我们的汗水结晶。总而言之,我们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品尝到了在社会生活中的挫折和苦涩,但苦尽甘来,在不断的历练之中,我们收获了宝贵的勇气和生活经验.当然,我们的成功也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在此我们全组成员对苏老师表示感谢!

研究性学*结23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兴趣爱好和办事能力等,按级组安排,我负责指导高一

  (三)班23位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按照自愿的原则,我指导的23位同学分为两个小组,一个组11人,另一组12人,大家选出小组长和副组长共两人负责本组的课题研究。我对于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作了充分的说明,并布置了两个任务。

  一:研究确立各小组探究的课题。

  二:每位小组长负责,让大家集体讨论一下每位同学的性格爱好,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工作。

  我负责的两个小组中,通过大家的集体讨论确定了大家研究的题目,第一小组的题目是:茶文化的研究,第二小组的题目是:对广告的研究。两个小组的负责人分别是:一小组组长何监基,副组长是郑景峰,二小组的组长是胡英亮,副组长是何肖云。

  大家通过讨论每组都确定了研究题目的步骤,第一组的步骤是:1、茶叶的来源。2、茶叶的种类。3、茶叶的制作工艺。4、茶叶的作用。5、茶具。第二组的步骤是:1、种类。2、传播途径。3、经典名句。4、好与坏。5、群众的看法

  我们觉得这些话题很有新意,它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值得我们去探究,调查这个话题对我们在社会上,生活上都有很大的益处,因此我们展开了我们的探研活动。

  我们初步分析了这个课题,觉得这个话题在很多方面都有迹可寻,于是讨论要在哪里找资料?要做怎样的问卷?要去访问一些怎样的人?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组进行一系列的分工。使整个探研活动井井有条,办起事来也颇为顺利,进展较有效率。

  我们这个学期按照分工情况进行分工合作,也有集体行动。

  我们结合主题,分别到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和电脑室查找有关资料,把每组再分为五个小组,每组负责一项工作分别重点查找资料,最后汇总,形成共识。

  这个学期我们组就做了这些工作,从查资料这方面已为下学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想下学期的活动会更加成功。

  其实研究性学习活动使们懂得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团结精神,懂得了独立自主学习,使我们更贴近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使我们见识广阔,吸收外界信息,是一门不错的学科,今后我们会加倍努力,做得更好。

研究性学*结24

  20xx——20xx学年,我们三位老师接受了该课程指导教师的任务。一年来,我们从零开始,共同探讨对开好研学课程和课题研究,总结颇多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着眼未来发展,扎实推进学习方式转变,培养人格健全人才

  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不同于学科教学的非正规课程,是国家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人才而开设的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新课程。一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在教学指导和课题指导方面都有一些较深刻的体会。

  (一)教学过程的收获

  1、提高认识、明确学习目的是开好研学课程的前提。我们站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高度,强调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实现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体现“倡导全人教育,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新时代价值观”的“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基本理念,为学生未来生存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课程。

  2、强化研学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亲身体验,是开好研学课程的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活动课程,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中*出来,通过文献查找、实验探究、社会调查等形式收集信息,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因此,强化研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尽可能的熟练的掌握各种研学方法是保证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础。

  3、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选好课题是开好研学课程的关键。研究性学习作为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的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地制宜,重充分考虑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选择课题应当使课题具有科学性、价值性、新颖性可行性。这成为保证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的关键。

  4、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是开好研学课程必要条件。研学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是学校人人参与的,全体教职工都是学生的指导老师的全员参与的课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每位教职工的职责,学生研究过程环节的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是保证开好这门课程的必须具备的条件,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好校内校外的各类课程资源。

  5、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素质是指导好研学课程的重要保证。学生的课题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素质很难胜任指导教师的教育职责,为此,我们在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同时,以老教师为核心,从零开始反复观看两年教师培训视频课程,加强每一环节的研究,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6、完整翔实的资料存储是实现校本开发的目标的有力保障,为此,我们让每一位同学用“个人成长档案袋”把搜集到得信息资料和研究过程的记录得以比较完整的保存。

  (二)课题研究指导的收获

  1、深入子课题研究分析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基础。搞好课题的深入分析要根据研究目的大胆提出假设,进而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一系列子课题,这就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的逐层深入、全面分析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调动各种课程资源,多渠道全面搜集信息是搞好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收集信息,才能使研究课题得以深入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3、充分进行信息交流是课题研究的本质所在和有效途径。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评价,使同学们充分体验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优势保证了课题深入进行。

  4、有效的信息加工整理是完成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

  (三)具体课题指导的收获

  本学期我们从师生实际出发,上学期在不同的班级开展了《肥城市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考察》、《校园浪费现象的研究》两个共同课题的研究。下学期在积累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自选课题的研究。《肥城市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考察》课题研究收获如下:

  1、引导学生站在弘扬传统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移风易俗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好家乡的高度责任感理解本课题的意义。

  2、从个人知识能力的提升和潜能开发及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理解课题的价值。

  3、在历史文化方面,充分发促进掘肥城的历史文化遗址历史文物、名胜特产、历史人物、历史传说信息,提出深刻的弘扬、开发利用好传统文化,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建议,形成肥城“三圣一园两巾帼,三山两湖一温泉”,“人杰地灵”的优美画卷和建设“*桃都,世上桃园”的雄心壮志。

  4、在民俗方面,要求学生充分发掘具有肥城特色的民俗文化,提出移风易俗的深刻建议。

  5、本着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的“三贴近”的课改精神,让学生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高度提出弘扬、开发好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的建议。

  《校园浪费现象的研究》的收获是:

  1、在课题的意义方面,从倡导低碳经济生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我们的行为。

  2、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一是讲解研究的方法及其要领二是要求学生落实所选方法的应用,教师做好指导并引领学生做组内和班级的交流与评价

  3、从学生的未来发展上看,教师与学生是*等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始终处于探究——交流——评价—矫正——完善提高的环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掌握自我完美技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根本宗旨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从而实现由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向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学生的生存方式的转变,增强终生自我完善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更好的应对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大潮对人才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

  高二学生的收获是:

  (一)研学方面:

  1、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增强,多数同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找出研究的步骤。

  2、进一步熟悉了各种研究方法,提高了研学水*。学生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搜集了大量的有效的信息。

  3、进一步拓展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在充分利用校内外人力、物力资源的同时,注意利用现有的资源为课题研究服务。

  4、增强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意识。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5、增强了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了创新精神,他们通过采访,设计调查问卷,搜集信息,增强了有效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方面:

  具体为《肥城市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考察》的收获:

  1、提高了同学们对弘扬传统文化,开发保护利用好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2、对家乡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增强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比较深刻的了解了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研究角度及重要意义。

  4、初步学会了利用所学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为弘扬传统文化、移风易俗提出了建议。

  5、拓宽了知识面,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了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校园浪费现象的研究》的课题收获为:

  1、通过校园资源浪费现象的研究,增强了学生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

  2、通过校园时间浪费现象的研究,激发了广大学生“只争朝夕”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研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完善措施,攻坚克难,推动教学水*不断提高

  研究学习作为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课程,对习惯了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学习方式的师生和仅限于某一学科教学的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1、学生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由于学业水*考试不考,*时考试不考,高考比重较小,各项评价约束机制不健全,这也直接影响力学生对该科的重视程度。

  2、各类教学资源亟待全面开发。在学校方面的人力资源方面还没有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物力方面如图书馆、电教室、实验室等设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3、各项管理评价约束机制尚待完善。

  4、师资水*有待于提高,研究学习课程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科技等领域的广泛问题,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较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素养才能胜任这一职责。

  改进的建议与措施:

  1、向学生反复强化国家开设研学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

  2、完善各项管理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呼吁加大对研学课程的评估考核力度,使各类课程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和进修,全方位充实教师的知识储备,确保研学师资的相对稳定,强化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加大校本开发力度。

  总之,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富有挑战性,使我们的知识领域不断的扩展,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更加明确,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逐步普及也使我们面临新的困难,我们决心认真总结教学的经验教训,完善各项措施,精心备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刻苦学习,不断充电,努力开创具有肥城一中特色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新模式,为我校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研究性学*结25

  一、实践回顾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素质。

  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各年级级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即把研究性学习与科研课题有机结合,统一管理。有严密的实施计划,严格的管理条例,确定研究方案,制订工作计划。相关教师负责具体指导,小组组长负责全面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2.确定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选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组织形式也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3、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课题确定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印发了“活动记录表”,学生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便于课题分析和总结评价。

  环保主题中的“废旧电池的危害与回收的调查与研究”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上网和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了废旧电池危害的严重性,于是制定了详细的研究和活动方案,自设调查问卷,深入到机关,社区进行宣传和调查,在校区设置了几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回收废旧电池

  二、经验和体会

  (一) 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提高了教师科研意识和水*,促进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锻炼和培养了我校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4.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

  1.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站在课程的高度来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开展研究性学习,便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不仅只是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2.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涉及到的问题很多,特别是课时的统筹,学生外出的安全,教师的课时量,以及课题研究费用,都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否则,就会寸步难行。

  3.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我们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方式,但又蕴藏着迫切改革教学现状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给了我们一个教改的机遇和挑战,但是我们的教师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或有后顾之忧。我们只有转变教师陈旧的观念,引导教师参与教改实践,正确对待教师的劳动,才能把研究性学习搞好。

  4.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处理好师生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学生只有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主动求索,才能达到课程的目标。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低年级或刚开始此项活动研究的时候,学生了解甚少,一片茫然,对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设计和开展活动及怎样总结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好与学生*等、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实施。

  5.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正确选题。

  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都比较乐意和兴奋,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却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生定的题目过大,难以操作,有的选题又太偏,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有的选题又太俗,缺乏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还有的选题比较离奇,没有研究实际意义。为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选题,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经验,发挥优势,选择自已熟悉和喜欢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存在的问题:

  1. 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实践后,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上升到课程观念上,我们仍有一定的差距,尽管我们都付出艰苦努力,但有的研究小组的学习活动却是应付式。

  2.我们在整体研究中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有的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有的主题却冷冷清清,无动于衷;有的课题小组热情高涨,成果不断,而有的小组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3.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评价机制还没有跟上,特别是过程评价。学生在每个研究阶段都还没有作出自我相应的评价,致使部分成果没有及时得到总结,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研究热情。

  4.研究方法还欠规范。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用模拟科研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方法论上学生结合实践活动学习和掌握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欠火候。二是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过程欠规范,还达不到要求。这些都应在今后着手改进。

  5.在此项工作中,我们还缺少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在调动教师执研积极性和学生可持续研究,还应有更好的配套激励措施。

  今后工作的设想:

  1.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宏观管理。

  (1)建立学分制,把每个阶段要求都细化成学分,学生对每个阶段作出自评,经小组评议后,最后作出课程的总体评价;

  (2)对每个阶段的工作日程表作出宏观管理要求,这样能做到管而不死,充分调动指导老师和学生完成课题各阶段任务的积极性;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科研知识和能力。

  2.扩大实验规模,并建立以班级管理与主题管理相交叉的新的课程管理模式。

  3.制定相应的措施。在课程设置的模式,学生活动组织形式,师资配备的调整。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将提出新的要求。

  4. 抓好实验中的薄弱环节。一是抓好评价,在重过程评价的思想指导下抓好阶段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二是抓好成果的总结与发布,拟在每学期初进行成果发布的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三是继续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该课程整合的特色,使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交流信息的能力有新的突破。

  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 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我们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随着校级各部门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视,我们有信心在校级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富有成效地把这个课题研究工作搞好。

研究性学*结26

  初中的生活多姿多彩,在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会了我很多。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论是在寻找蜗牛的过程中,还是最后的结题报告,都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制定研究题目时,我们组犹豫了很久,但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我们顺利地完成准备工作。在这里要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没有你们,我们不可能完成这次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同学们的相互合作,研究和探索未知的问题。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当然在整个活动中不仅仅教会了我团结合作精神,更让我明白了学习的很多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为了顺利地度过难关,我们就要付出努力。首先要制定计划,“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通过怎样的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付出行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

  本次的研究性学习将成为我们人生上最多彩的经历,教会了我怎样学习,怎样合作,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会实际应用它们。

研究性学*结27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兴趣爱好和办事能力等,按级组安排,我负责指导高一

  按照自愿的原则,我指导的23位同学分为两个小组,一个组11人,另一组12人,大家选出小组长和副组长共两人负责本组的课题研究。我对于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作了充分的说明,并布置了两个任务。

  一:研究确立各小组探究的课题。

  二:每位小组长负责,让大家集体讨论一下每位同学的性格爱好,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工作。

  我负责的两个小组中,通过大家的集体讨论确定了大家研究的题目,第一小组的题目是:茶文化的研究,第二小组的题目是:对广告的研究。两个小组的负责人分别是:一小组组长何监基,副组长是郑景峰,二小组的组长是胡英亮,副组长是何肖云。

  大家通过讨论每组都确定了研究题目的步骤,第一组的步骤是:1、茶叶的来源。2、茶叶的种类。3、茶叶的制作工艺。4、茶叶的作用。5、茶具。第二组的步骤是:1、种类。2、传播途径。3、经典名句。4、好与坏。5、群众的看法

  我们觉得这些话题很有新意,它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值得我们去探究,调查这个话题对我们在社会上,生活上都有很大的益处,因此我们展开了我们的探研活动。

  我们初步分析了这个课题,觉得这个话题在很多方面都有迹可寻,于是讨论要在哪里找资料?要做怎样的问卷?要去访问一些怎样的人?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组进行一系列的分工。使整个探研活动井井有条,办起事来也颇为顺利,进展较有效率。

  我们这个学期按照分工情况进行分工合作,也有集体行动。

  我们结合主题,分别到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和电脑室查找有关资料,把每组再分为五个小组,每组负责一项工作分别重点查找资料,最后汇总,形成共识。

  这个学期我们组就做了这些工作,从查资料这方面已为下学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想下学期的活动会更加成功。

  其实研究性学习活动使们懂得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团结精神,懂得了独立自主学习,使我们更贴近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使我们见识广阔,吸收外界信息,是一门不错的学科,今后我们会加倍努力,做得更好。

研究性学*结28

  我们这次研究的内容是《垃圾资源化》,以下是我们研究题目的具体内容:1、垃圾处理的方法2、垃圾如何分类、回收3、个别垃圾个别处理。

  研究一个课题,首先应该确定研究方向。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从生活入手,配合现在国际环保的要求,我们选择了这次的主题。与此同时,虽然是第二次研究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在制定实验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身为组长要有掌控能力,由于我不很得心应手研究便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一拖再拖。所以针对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应该事先制定出一份详尽的时间表,然后应该严格按照时间表来执行。只有在这样详细的规划下,我们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虽然我们的报告成功完成,但由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一些详细的工作没有完成的很好。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也得到了许多收获与财富。

  首先便是知道了“规划”的重要性。世间万物皆有规律,而计划就是一个能时刻跟随规律,调整规律的时间表。只有在严格的规划下,才能完成高质量的课题和项目。

  第二就是明白了“责任”。身为研学的组长,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而不是浪费在个人享乐上,这就是责任的意义。同时还要确立责任意识,只有当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处于领导地位,这样他所带领的小组才能在纷繁混乱的环境中有一片立足之地,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第三便是“效率”。没有效率,就如同浪费时间。有的人能在学校便把作业都作完,而有的人第二天背着未完成的作业一起赶到学校,这就是差距。而这差距就在效率。有了效率,就相当于有了三头六臂,一个人可以处理好多事情。而专心就是效率的保证,只有当自己处于一个专心的状态,会感觉时间像是停滞了一般,“效率”也就“不请自来”了。

  第四,享受“不享受”的东西。每个人都有爱好,但各位同学中极少当成爱好的。当然,我也并不把研究性学习当成一个爱好,因为研学,也是学!但是,如果我们转变自己的看法,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学习和自己一切不喜欢干的事,就一定会找到一个有趣的切入点。有了兴趣,什么都好说。

  第五,将压力变为动力。整整一个学期,研学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觉,便是那巨大的压力。当看着周围的同学们相继完成了实验,写完了报告,我们组的试验还只停留在纸上,我充满了压力与危机感。也正是这样的危机感,为我加速,促使我按时完成了任务。而有些人,遇到压力瞬间就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自乱阵脚。我们应该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总有完成的时候。当有了这种压力的时候,我们的动力和潜能才会被真正地激发出来。

  第六,团队精神,每一个团队都应该要有团队精神。“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却很结实”——这便是小学时候老师给我们解释“团队精神”时所举的例子。没错,之所以大多教育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是为了增加我们的团队精神和能力。在被划分成研学小组的同时,这种精神便更加的到了锻炼。如果是以班级为单位,僧多粥少,不是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往往被班级中少数几个“积极分子”所掌握,锻炼的机会总是在他们身上。而因为有了研学小组,每个人得到锻炼的机会近似均等,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团队精神的*台。有了团队精神,当我们在社会上加入某些团体后,我们要有在团队中协调等能力,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创造性,同时将能力最大化,也就是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团队中,每个人不但能力能发挥出来,同时还有可能超常发挥。

  第七,听指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群龙无首的精锐部队那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一个团队中大部分人不听从指挥,那么这个团队也就无异于“群龙无首”。大吵大闹地反对,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非但不是在帮助自己,恰恰相反,那是在对自己,对大家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所以,听从指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我还想说的还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也还有很多。这次研究性学习不但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并且收获中我还学会了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研究性学*结29

  20xx年3月30日,我校请来了外校优秀的业务领导,为我们全体教师做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培训,从中受益匪浅。

  这次的培训主要是探讨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旨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很重要,它能够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原来较沉闷的课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交流变成可以畅所欲言、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一系列科学的活动中去亲身体验、感受生活,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各种科学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而言,价值在于组织、引导和服务学生,经营一个鼓舞人心的研究过程,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研究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的主体,把他们的创新精神发挥到极致。当然这个能力并不是通过我们短暂的培训就可以达到的,还需要在此次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自我的提高,继续和同行进行探讨,和学生共同成长!

研究性学*结30

  一、确立研究性学习的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⒈学生学习目标

  ⑴丰富自身学习方式,在积极自主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⑵在教师指导下,理解并运用已学知识,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了解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艰辛和快乐。

  ⑶培养自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加强社会责任感。

  ⒉教师培训目标

  ⑴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⑵拓展学科知识,加强教师间合作、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⑶在参与、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共同研究建立新型、*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⒊学校管理目标

  ⑴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

  ⑵在研究性学习的管理、组织、实施中探索、重新组合并完善示课程体系。

  ⑶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以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为切入点,开展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科研。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目标:

  ⑴以学生发展为本,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受教育、教学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⑵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

  ⑶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以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为切入点,开展课改教学科研。

  为了更切实、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我校建立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组。自20xx年7月,课题组依据教育部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结合我校学生状况,开发、自编了内容包括:走进研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一般程序、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本校学生研究个案20例)、研究性学习评价等四个主要问题,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的校本教材试用本。9月份开学试用后,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今至进行了三次修订,逐渐趋于完善(见附件1)。

  同时为了提高教师自身培训和对形式指导作用的实效性,我们为参与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的教师配备了《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一书,人手一本。以便按研究性学习的进程与阶段,组织对教师的培训和教师对课题的针对性指导。

  二、建立课程实施的两级管理、指导和协调系统

  研究性学习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新课程,在管理中有许多新特点、新问题。我们师大二附中作为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自20xx年至今建立了由校长、教务主任、学生处主任、总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和“研究性学习”教研室主任构成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发展委员会,和主管校长共同领导、负责课程的管理、组织和实施。

  一建立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管理指导系统

  二建立教研室、学生处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协调系统

  从20xx年起我们在高一、二年级各班设置了研究性学习课代表,和班主任、指导教师一起负责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协调工作,由教研室、学生处直接领导,坚持每周一次的工作、交流协调会议。通过他们及时布置和协调各类活动情况与资料的收、发,实现了对20xx届—20xx届的六届、十二轮共计76个班、1200多个课题组学习活动的管理与调控。自20xx年1月,我们学校又起用了自己研发的研究性学习专用网,实施了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全程管理与监控,建立了研究性学习课题(项目)活动、学生个人活动情况以及教师指导、管理、监控的电子档案和数据库,大大加强了对课程实施与管理的监控力度,也大大提高了学校资源的节约程度。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要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严格、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网络化的全程监控与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5篇(扩展7)

——化学研究性学*结

化学研究性学*结1

  经过大学一年的生活和学习,我发现“中学生”“大学生”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去别而已。两者之间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不管是在生活方式还是学习方法上。中学,我们只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大学,我们是学习的主动寻求者。

  庄子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在有限的一生中向无限的知识海洋进军,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这样,掌握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大学学习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首先,我们先对比下中学和大学的学习方法:

  1.知识深浅不同。从课程来讲,大学一般门数多,内容多,概括性强,因此,知识的量比中学要多得多,而且知识内容深,理解较为困难。决定了大学学习的困难程度要比中学高得多。

  2.教学模式的不同。中学时不管什么课都是小班上课,而且几乎是天天见老师,有了问题找老师很方便,甚至有时老师找我们提问检查学习。然而在大学课堂,多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下来,有时会有数十页的笔记,我们既要听讲,还要抽空做笔记,上课时的紧张程度与中学不可同日而语。同时根本不存在什么晚自习教师巡视或办公室答疑,每章的复习,也主要是靠我们自己自觉来完成。

  3.学习方式的不同。中学每节课和自习都是我们一个班的人一起上课,而大学则是大班上课。中学生的课后学习,是统一上自习。而大学生是个人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地点,或是图书馆,或是教室,还可以是宿舍。至于课后的学习时间和具体安排,大学生也有充分的自由支配权。

  4.考试方式和要求的不同。中学时的*时练习、单元检测,所以期末考试时对于成绩我们心理都还有底,其次是即使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仍可继续跟班学。大学则不同,*时练习作业是否自己独立完成全靠自觉,教师很少检查;而且不存在单元检测和章节复习。考前的复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而且考试不及格必须进行重修或补考,不但要额外交费,而且耗时。而且不及格科目达到几门,则在毕业时失去学位。因此,大学的学期考试比中学的要严峻得多。

  总之,大学与高中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很大不同,需要我们慢慢的适应,只有适应了才能更好的在大学时代这人生的黄金时代更好的学习专业技能

  经过中学跟大学学习方法的比较,底下我想提一下关于大学学习的建议:

  1.从待哺到自觉——大学学习的自学性要求。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很长时间也没能很好地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中学学习方法的惯性导致他们进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由中学的领、看和管的规定性学习方法到大学的自由的学习方法,他们很不适应。中学是老师领着学、看着学、甚至是家长管着学逼着学。大学的学习则完全从这种状态中*了出来。与中学生比较起来,大学生是极为自由的。但是,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充分利用这种自由。大学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探索的自由、个性发展的自由、自学的自由。很多同学在享得*了的自由的同时,并没有获得思想的自由、学习的自由。一个被管惯了的学生在给他充分自由的时候他变得漫然无所适从。大学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自学。在充分自由的没有人管没有高考的压力下的自我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大学学习的关键。这就要实现几个转变:由中学的要我学到大学的我要学的转变;由中学的被动学到大学的主动学的转变;由中学的盲目性到大学的清醒性的转变。

  2.从知识到理论——大学学习的理论性要求。总的来说,中学学习是侧重知识,而大学学习则是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横向的*面的累加;理论则是纵深的体系性的构建。知识是常识性的,理论则是对常识的解释或产生常识的原创性的东西。对大学生来说,理论是

  极其重要的。不要惧怕理论,不要蔑视理论,不要忽视理论。知识是海洋,理论是灯塔;知识是群山,理论是泰山,登泰山而小天下。只有理论才能深刻地揭示现象。

  3.从隔绝到结构——大学学习的相关性要求。中学学习的知识相对来说是不太强调关联性的,而大学就必须注意知识的相关性。强调知识的关联性、跨学科性、跨文化性是大学学习的必然要求。没有这种知识的联系性和跨学科性的学习,肯定不是成功的学习。大学学习的相关性是极其重要的。这种相关性本身就带来了知识结构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和研究问题方法的变化。

  4.从常识到思想——大学学习的创新性要求。不仅要学习常识,比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思想、学术见解、学术探索精神和学术创造能力的培养。不是重复常识,而是锻炼学术意识,这是大学学习的根本任务。中学学习并没有明确这个根本任务。但是很多同学是带着积累知识的惯性来学习的,这就忽视了学术思维习惯、学术探讨精神和学术创造能力的培养。积累确实很重要,积累是打基础,基础当然越宽厚越好。但是,这种观念常常是以忽视或根本不注意创造性培养为前提代价的。打基础和创造的关系要处理好,打基础不光是死记硬背,不光是学习前人的'知识;还有创造性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力的形成。

  5.从泛泛到方向——大学学习的专业性要求。培养专业意识、专业兴趣;专业化的读书、专业化的选择学习内容是大学学习的最基本要求。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得了的。我们应该时时记住我们是学什么专业的,应该有不断的超越。

  6.从专业到兴趣——大学学习的个性化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什么东西更感兴趣,就要集中精力、时间和热情全力去研究什么问题。研究兴趣的培养可以给我们带来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方向和学习的成就。我们要以我们整个人生设计和追求为前提去学习,大学学习期间可能不会有大的学术成果,但还是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到了一些研究方法,最重要的是培养了浓厚的兴趣。长期积累,长期研究,长期思考,必有成就。

  7.从书本到实践——大学学习的实践性要求。中学学习,一般来说,还不那么特别强调知识向实践的转换,大学则完全不同了。大学特别是今天的大学必须实践性地去学。不转化成实际能力的知识不是真知识;不转化为实际能力的知识仍然是外在于我们的知识;不转化为实际能力的知识是没有用的知识。要注意学文学的人容易养成假大空的毛病,夸夸其谈而缺少实际能力的毛病,眼高手低的毛病。

  8.从内容到方法——大学学习的方法性要求。大学当然要学习许许多多的内容,但大学学习中最最重要的仍然不是某种积累的内容,而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是在学习各种课程中,读各种书籍中,听种类学术报告中学到一种学习的方法。学到一种学习方法你就会自己学习了,你就会受用终生,带着这一双翅膀,在知识和学问的天宇中自由的飞翔。

  9.从困顿到反思——大学学习的总结性要求。要每学期甚至每周都要进行反思和自测:我在做什么?我写下了那些文字?我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我读了那些书?我的理想究竟是什么?我为这个理想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我将来能做什么?我为将来做了哪些必要的准备?我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收获?我现在的学习和中学时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区别?我与其他同学有什么样的差别?我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是什么?阻碍我继续进步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的学习有没有计划?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重要书籍我读了多少?我有没有新的理想?我为这个新的理想有没有奋斗精神?这种反思和自测是十分必须和重要的。

  最后,我觉得大学生的成功有三件法宝,那就是理想、奋斗精神和学习方法。理想使你的人生有了前进的方向;奋斗精神使你的人生有了永不衰竭的热情;学习方法使你在理想的道路上飞得更高更快更远。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5篇(扩展8)

——最新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最新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1

  课题的提出: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希望一个如诗如画般的校园中学习,我们会感到幸福与温暖,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做的,不但是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也应该为这美丽的校园建设添砖加瓦,建设更美丽的校园,也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得到放松,通过劳逸结合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总之,为了我们和实验中学的明天,我们需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使校园更美化更清洁 。使学校有一个优好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使学校环境变得更绿化。通过校园绿化设计,学习有关常见花卉、树木等植物的知识,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爱学校的情感。了解目前实验中学内绿化环境 ,学习如何利用环境使自己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做到劳逸结合,了解设计绿化方案的注意事项.尝试设计实验中学绿化方案。

  研究内容:

  绿化与校园的关系,了解绿化校园的好处,绿化环境对学生学习效率、心理的影响 .设计绿化方案的要求,为实验中学设计绿化方案。

  主导学科: 管理 有关学科:地理 美学 社会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实地测量 文献法

  关键词:实验中学 校园绿化学生学习

  研究过程:为了了解实验中学的绿化特点及实验中学绿化对学生学习的情况.我们八个组员于高一第二学期的第13周开始着手实验中学的绿化设计的研究性学习.

  首先,我们分组在实地采集实验中学的绿化风景.我们游览实验中学的绿化风景并拍了一些相关的相片.这次游览使我们发现我们的学校很多的地方还需要绿化,也了解了实验中学绿化对学生的学习的含义.实验中学以它的多资多彩让我们赞叹.但是实验中学的绿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现在的环境远远是达不到的。

  我们所触及之地,实验中学的教学楼,在这里没有一点可以给学生情心舒尚的感觉,整个教学楼的前面只有零星几棵树,总之,整个学校里没有种多少的花草树木;因此我们觉得学校现在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影响。

  再来,绿化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实验中学把这项工程做得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讨论分析并设计了有关问题,于第14到15周我们开始到学校的各个地方走访有关学校的人员,走访的有学生、教师,还有学生的家长;经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实验中学的绿化很多的地方还需要设计,就是要绿化。实验中学绿化覆盖率达30%,可是我们现在学校的绿化还达不到20%,这可是一个相当小的数目啊,实验中学的绿化非常的糟糕。

  最后,我们所有组员经过各个小组到网上去查找相关的资料,还有整理我们之前所访问的相关资料,经过讨论决定,我们各个小组分工去寻找适合在学校里种植,成本低的植物。然后,在向学校提出,由学校决定是否采用我们所提出的方案。

  具体计划:

  一、任务分工

  实地调查:郎子怡,何宇航,杨浩,调查校园绿化环境。

  资料收集:向俊伟,杨桓,范文凯,制作调查问卷并负责发放与收集,邱治豪,廖武霞负责上网查资料。

  资料整理:郎子怡,何宇航,邱治豪,范文凯

  撰写报告:杨浩,向俊伟,杨桓

  二、活动步骤:

  阶段性 时间(周)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一 13 学习准备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研究性学习有关内容与研究方法

  二 14 实地调查 收集学校绿化有关材料

  三 15 发放调查问卷 调查本校师生对校园绿化现状的看法,并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四 15 查找材料 利用图书、上网等手段查找有关防范措施的方法

  五 15 数据分析 分析获得的有关材料数据

  六 16 撰写研究报告 写出研究报告,提出建议

  七 16 成果汇报 在班级、年段进行成果汇报

  摘要:对于实验中学有的学生觉得好,有的觉得不好。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学习需要安静、清洁、舒适、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少压力……因此,为了学生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的绿化对学生的学习更为重要。所以,我们作为实验中学的学生,我们希望学校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们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研究了“实验中学的绿化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校,也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学习环境。使学校减弱噪声,净化环境,美化校园。

  活动所需条件:

  需要校计算机房上网查询资料、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等

  预期成果展示的`方式:

  调研报告,ppt课件,学生政治小论文,照片等

  指导老师意见:该组同学从课题的确定,资料的收集以及对开题报告的撰写都很认真细致,各位成员也都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体会到了收集文献工作的意义,也掌握了收集文献的方法和调查研究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5篇(扩展9)

——研究性学习的自我总结

研究性学习的自我总结1

  经过我们对鲁班湖多次细致的调查,已对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环境污染,生态农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

  这次活动,小组分给我的任务是策划具体行程和摄影,所以,这次活动的路线,时间以及采访计划是由我来安排的,还有就是这次的所有照片、图片也是由我负责。担任策划,使我受益非浅,让我认识到了统筹安排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去蚕种场采访,由于我一时疏乎,忘了一个重要的采访对象,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使大家多走了近1公里的路;担任摄影,也使我学到了许多摄影的技巧,比如在选景方面要特别注意,不然便会照出一些毫无意义的相片。还有在照像时,手一定不能抖动,否则,照出的相片便会模糊不清。

  这次活动给我带来的好处不仅是以上两点,还有许多;比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清楚地了解社会,为我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次活动,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社会交际知识,懂得了许多社会关系;这次活动,还让我把许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上,学会让自己去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个人自我总结。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次活动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我看到了三台县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促使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为三台县以后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次活动锻炼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特此感谢学校给我们的这个良好的机会。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96396.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9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