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3篇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大全人教版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3篇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大全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03-17 10:12:33 点击: 来源:yutu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1

  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co2):caco3 + 2hcl === cacl2 + po+ co2↑

  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co2):ca(oh)2 + co2 =caco3↓+ po

  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热:2kclo3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2kcl + 3o2↑

  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k2mno4 + mno2 + o2↑

  一、 燃烧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2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co2 (在氧气中: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2、木炭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2co

  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2co2 (产生蓝色火焰)

  4、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so2 (在空气中:呈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呈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 + 5o2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2p2o5 (产生浓厚的白烟)

  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6、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2mgo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8、铜在空气中加热;2cu + o2 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2cuo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

  9、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p + o2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2po (产生淡蓝色火焰,干冷烧杯壁有小水株。或产生爆鸣声)

  10、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co2 + 2po

  11、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2co2 + 3po

  二、制取气体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2po2 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2po+ o2↑

  2、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co2):caco3 + 2hcl === cacl2 + po+ co2↑

  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3、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p):zn + pso4 = znso4 + p↑

  4、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p↑

  5、镁和稀盐酸反应:mg + 2hcl = mgcl2 + p↑

  6、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cao + co2↑(工业上制二氧化碳的方法)

  三、还原反应

  1、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2cu + co2↑(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4fe + 3co2↑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cu + co2(黑色固体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2fe + 3co2

  5、氢气还原氧化铜:p + cuo初中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现象cu + po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3篇扩展阅读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3篇(扩展1)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知识3篇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知识1

  1、与氧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白色固体

  现象:一种黄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 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现象:除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但是产物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现象:生成白烟 ,火焰呈黄色。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放热,且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

  现象:气体燃烧火焰为蓝色,产物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白色的固体粉末和黑色的粉末混合加热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现象:暗紫色固体加热后生成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现象:无色的溶液中加入黑色粉末后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2、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电解水:

  3、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4、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现象: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石蕊变红。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5、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现象:固体由始终是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6、其他反应

  现象:银白色的金属和蓝色的溶液反应后有红色物质生成,且溶液变为浅绿色。

  现象:以无色溶液和蓝色溶液反应后生成一种蓝色沉淀。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3篇(扩展2)

——初三化学方程式3篇

初三化学方程式1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高温3Fe+2CO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高温3Fe+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7.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8.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29.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30.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31.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32.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33.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H2SO4====MgSO4+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2+H2O

  (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Na2SO3+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3====Na2SO4+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CO2====CaCO3↓+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SO2====CaSO3↓+H2O

  (5)酸+碱--------盐+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K2SO4+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

  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2Fe(OH)3====Fe2(SO4)3+6H2O

  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NaOH====NaNO3+H2O

  (6)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H2O+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7)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FeCl3====Fe(OH)3↓+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MgCl2====Mg(OH)2↓+2NaCl

  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CuCl2====Cu(OH)2↓+2NaCl

  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Na2CO3===CaCO3↓+2NaOH

  (8)盐+盐-----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H2O===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加热CuSO4+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3篇(扩展3)

——初三化学方程式中考3篇

初三化学方程式中考1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初三化学方程式中考2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3篇(扩展4)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3篇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1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学生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后,具体感受到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作用的重要一课。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1.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论是引入,还是例题、习题的选择,都创设了具体的真实情景,增强了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

  2.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观察对比法,让学生装先观察例题的计算步骤,然后自己动手实践,再对比交流,将感知上升为理论。特别是设计了一个辨析与改错环节,更是让学生加深了印象,产生了思与冲击,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2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本节课先从火箭发射过程中如何计算所需氧气的质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回顾化学方程式有关于量的含义,得出有关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依据是利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最后规范解题的格式和步骤,回归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基本完成了预期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仍有以下的不足需要改进。

  一、课堂利用碳和氧气在点燃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方程式进行回顾有关化学方程式量方面的含义,若能够从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方程式入手回顾量的含义,与例题1对应,将更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同时节约课上的时间。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需要用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本节课在题目中直接给出,最好能够能与中考试卷标注在同样的位置,让学生知道在考试相对原子质量标注的位置。

  三、课堂上有些问题由教师直接口述,在多媒体课件上未相应出现,重要问题应在课件上同时出现,便于学生理解。

  四、课堂通过学生自学,抢答,练习,改错,评价,帮学,总结,小组合作等形式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的作用,个别学生的学习能力较高,学习积极性较好,可考虑让掌握地较好的学生直接讲解题目或者分层次教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3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一个难点,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学生,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太差,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解题过程的掌握与理解。教学中我还要给个别学生讲解含有未知数的简单比例的解题方法,真让人叹息。这几节课,通过课堂及作业反馈,较之上届学生要好一点,关键是学生数学知识强一些,所以化学计算多数也能完成,但做题格式不尽如人意,反复强调,还是有部分学生丢三落四,不按要求写全解题过程,需要个别辅导纠正。

  《练习册》中,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共有两组习题,两组练习整体较难,部分题目已经超出学生目前学习情况,主要是几道含有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物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师可灵活处理,我的方式是讲几道题,其他学生选做。《练习册》中的剩余题目我也是有选择给学生评讲部分,再布置作业,效果要好一些,否则大多数学生难以完成,就失去练习效果了。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不要期望过高,学生也不会一下就掌握多少,还是需要在以后教学中慢慢体会掌握。而对于几个学力太差的学生,只能是加强 一下课外辅导,试试能不能把最基础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弄懂。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3篇(扩展5)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3篇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1

  一、铜

  CuSO4o5H2O====CuSO4+5H2O↑

  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高温

  CuO+CO====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H2+CuO====Cu+H2O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Cu+2AgNO3==Cu (NO3)2+2Ag

  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CuCl2+2NaOH==Cu (OH) 2↓+2NaCl

  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 (OH) 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Fe(Zn)+CuSO4==FeSO4+Cu

  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二、铁

  Fe+2HCl==FeCl2+H2

  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FeCl2+2NaOH==Fe(OH)2↓+NaCl

  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4Fe(OH)2+O2+2H2O==4Fe(OH)3

  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

  Fe (OH) 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Fe (OH) 2+2HCl==FeCl2+2H2O

  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Fe+CuSO4==FeSO4+Cu

  现象:铁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Fe+AgNO3==Fe(NO3)2+Ag

  现象:铁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现象: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Zn+FeCl2==ZnCl2+Fe

  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2

  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3篇(扩展6)

——初中常见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3篇

初中常见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S+O点燃2 2 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2H2+O2 点燃2O 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高能燃料

  4P+5O2 点燃2P2O5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CH4+2O22O+CO2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2KClO3 2KCl +3O2↑ 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KMnOK2MnO4+MnO2+O2↑ 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 红色变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拉瓦锡实验 2H2O2↑+O2↑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

  Cu2(OH)2CO2O+CO2↑ 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铜绿加热

  NH4HCO3↑+ H2O +CO2↑ 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Zn+H2SO4=Zn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实验室制备氢气 Fe+H2SO4=Fe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Mg+H2SO4 =Mg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Al+3H2SO4=Al2(SO4)3+3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Fe2O3+3H2 2Fe+3H2O 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2Na+Cl点燃2剧烈燃烧、黄色火焰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H2+Cl2 点燃或光照 2HCl 点燃苍白色火焰、瓶口白雾 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制备盐酸

  CuSO4+2NaOH=Cu(OH)2↓+Na2SO4 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2C +O点燃2煤炉中常见反应、空气污染物之一、煤气中毒原因 2CO+O2 蓝色火焰 煤气燃烧

  C + 2CuO 高温2Cu+ CO2↑ 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冶炼金属

  2Fe2O3+3C 2↑ 冶炼金属 Fe3O4+2C2↑ 冶炼金属 C + CO2 高温

  CO2 + H2O = H2CO3 碳酸使石蕊变红 证明碳酸的酸性 H2CO3 2↑+ H2O 石蕊红色褪去

  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CaCO3+H2O+CO2 = Ca(HCO3)2 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溶洞的形成,石头的风化 Ca(HCO3)CaCO3↓+H2O+CO2↑ 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

  2NaHCO2CO3+H2O+CO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小苏打蒸馒头

  CaCO高温3 CaO+ CO2↑ 工业制备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CaCO3+2HCl=CaCl2+ 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除水垢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 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CuO +CO Cu + CO2 黑色逐渐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冶炼金属

  Fe2O3+3CO高温 2Fe+3CO2 冶炼金属原理

  C2H5OH+3O点燃22CO2+3H2O 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 酒精的燃烧

  Fe+CuSO4=Cu+FeSO4 银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湿法炼铜、镀铜 Mg+FeSO4= Fe+ MgSO4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Cu+2AgNO3=2Ag+ Cu(NO3)2 红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 镀银 Zn+CuSO4= Cu+ZnSO4

  青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镀铜 Fe2O3+6HCl=2FeCl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铁器除锈 Al2O3+6HCl=2AlCl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2HCl=CuCl2+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MgO+2HCl=MgCl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2HCl=CaCl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NaOH+HCl=NaCl+ 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H)2+2HCl=CuCl2+2H2O 蓝色固体溶解 Mg(OH)2+2HCl=MgCl2+2H2O 白色固体溶解

  Al(OH)3+3HCl=AlCl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胃舒*治疗胃酸过多 Fe(OH)3+3HCl=FeCl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Ca(OH)2+2HCl=CaCl2+2H2O

  HCl+AgNO3= AgCl↓+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Cl—的原理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铁器除锈 Al2O3+3H2SO4= Al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H2SO4=CuSO4+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蓝色固体溶解 2Al(OH)3+3H2SO4=Al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SO42

  —

  的原理

  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SO42—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SO42—的原理

  CuO+2HNO3=Cu(NO3)2+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NaOH+HNO3=NaNO3+ H2O

  克 州 二 中 月考 测 试卷

  Cu(OH)2+2HNO3=Cu(NO3)2+2H2O 蓝色固体溶解

  Fe(OH)3+3HNO3=Fe(NO3)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2NaOH+CO2=Na2CO3+ H2O 吸收CO、O2、H2中的CO2、

  2NaOH+SO2=Na2SO3+ H2O 2NaOH+SO3=Na2SO4+ H2O 处理硫酸工厂的尾气(SO2)

  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AlCl3+3NaOH=Al(OH)3↓+3Na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2NaOH = Mg(OH)2↓+2NaCl

  CuCl2+2NaOH = Cu(OH)2↓+2NaCl 溶液蓝色褪去、有蓝色沉淀生成 CaO+ H2O = Ca(OH)2 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粉末、 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Ca(OH)2+Na2CO3=C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工业制烧碱、实验室制少量烧碱

  Ba(OH)2+Na2CO3=B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OH)2+K2CO3=CaCO3↓ +2K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CuSO4+5H2O= CuSO4·H2O 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 CuSO4·H2CuSO4+5H2O 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AgNO3+NaCl = AgCl↓+NaNO3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 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BaCl2 + Na2SO4 = BaSO4↓+2NaCl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硫酸盐类似反应) 应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l2+Na2CO3= CaCO3↓+2Na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Ba(OH)2=BaCl2+Mg(OH)2↓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CO3+2HCl=CaCl2+H2O+CO2↑ MgCO3+2HCl= MgCl2+H2O+ CO2↑ NH4NO3+NaOH=NaNO3+NH3↑+H2O 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铵根离子

  NH4Cl+ KOH= KCl+NH3↑+H2O 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 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 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淡黄色固体:硫磺4.蓝色固体:氢氧化铜 硫酸铜晶体 5.无色固体:冰 干冰 金刚石6.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7.银白色固体:银 铁 镁 铝 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 木炭 氧化铜 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碳酸钙 氧化钙 硫酸铜五氧化二磷 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 氮气 氢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初中常见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2

  1、由原子团组成的化合物:含有酸根读作某酸某。

  例如CaCO3 读作:碳酸钙;

  Na2CO3 K2CO3CaCO3MgCO3 BaCO3 MgSO4BaSO4 Na2SO4K2SO4 ZnSO4 FeSO4 Fe2(SO4)3

  Al2(SO4)3 NaNO3 KNO3Cu (NO3)2 AgNO3 Zn(NO3)2 Al(NO3)3

  2、由原子团组成的化合物:含有氢氧根时读作氢氧化某。 例如NaOH 读作:氢氧化钠

  KOH NaOHCa(OH)2 Mg(OH)2 Ba(OH)2Cu(OH)2 Zn(OH)2 Fe(OH)3Al(OH)3 Fe(OH)2

  3、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钙氢氧化镁 氢氧化钡 氢氧化铜

  氢氧化锌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

  硝酸钠 硝酸铁硝酸铝

  硝酸铜 硝酸钙硝酸镁

  硝酸锌 硝酸钾硝酸银

  硫酸铜 硫酸钙硫酸铝

  硫酸镁 硫酸钠硫酸钾

  硫酸铁 硫酸锌碳酸钾碳酸钙 碳酸钠 碳酸镁 碳酸钡 碳酸铵硫酸铵 硝酸铵

初中常见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3

  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氧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氧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氧气的

  13.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加热 2Hg+ O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2KClO3 =加热 MnO2= 2KCl+3O2 ↑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6.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2H2O2 =MnO2= 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 阳光/叶绿素 6O2+C6H12O6

  配*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A、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是一单一双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B、推出各分子的系数。回家

  例如:

  第一步:CuSO4+NaOH----Cu(OH)2+Na2SO4

  第二步:CuSO4+2NaOH----Cu(OH)2+Na2SO4(配*氢氧根)

  第三步:CuSO4+2NaOH====Cu(OH)2↓+Na2SO4(注明生成物物态)

  2、观察法

  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

  例如: 第一步 H20(g)+Fe----Fe3O4+H2

  第二步 4H20(g)+3Fe----Fe3O4+H2

  第三步 4H20(g)+3Fe====Fe3O4+4H2 (反应条件:加热)团圆

  3、奇偶配*法

  看哪种元素在反应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最多;从该元素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入手,将其配成偶数(即化学计量数为2);由它求得的化学计量数配*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使两边原子个数相等。

  例:配*

  H2O(g)+Fe----Fe3O4+H2

  第一步:配*氧原子

  4H2O(g)+Fe----Fe3O4+H2

  第二步:配*氢原子、铁原子

  4H2O(g)+3Fe----Fe3O4+4H2

  第三步:配*后的化学方程式:

  4H2O(g)+3Fe====Fe3O4+4H2↑(反应条件:加热)

  4、待定化学计量数法

  以不同的未知数代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不变、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列出数学方程组;解方程组,并令其中任一未知数为1,求出其他未知数的值;最后将未知数的数值代入原化学方程式。

  例如:NH3+Cl2----NH4Cl+N2

  设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a、b、c、d。

  aNH3+bCl2----cNH4Cl+dN2

  列方程组 a=c+2d (满足氮原子数相等)

  3a=4c (满足氢原子数相等)

  2b=c (满足氯原子数相等)

  令b=1,解得:a=8/3,c=2,d=1/3

  8NH3+3Cl2====6NH4Cl+N2(由于系数不能为小数,所以a,b,c,d均扩大3倍得出)

  5 、化合价升降法

  一、配*原则由于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存在着电子的转移,因此元素的化合价必然有升有降,我们把化合价能升高的元素或含该元素的物质称还原剂;反之称为氧化剂。由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我们不难得出配*原则: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即还原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价数。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1、一般方法:从左向右配。

  2、步骤:标变价、找变化、求总数、配系数。

  即:⑴ 标出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始态和终态;

  ⑵ 始态 终态 变化的总价数 = 变化 × 系数

  注:假设以上变化均以正价表示,其中(b-a)×(d-c) 为最小公倍数。

  ⑶ 将 上的系数,分别填在还原剂和氧化剂化学式的前面作为系数;

  ⑷ 用观察法配*其它元素;

  ⑸ 检查配*后的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离子方程式还要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

  6、得氧失氧法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先观察得出氧化剂失氧的数目,再观察得出还原剂得氧的数目,然后配*

  比如:3CO+Fe2O3====2Fe+3CO2

  氧化剂氧化铁反应前后失掉三个氧,还原剂一氧化碳反应前后得到一个氧,所以需要三个一氧化碳才能夺去氧化铁中的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配3,铁配2。

  反应物状态

  热化学

  加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出每一个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可分g (气体)、l (液体)、s (固体)、aq (溶液)四大类。字母外需要打括号,例如H?O (l)、Na?CO? (aq)、CaCO?(S)。

  普通方程式则不是很严格,一般不用g、l、s、aq的标记。生成物方面,当反应物中不含气体时,气体生成物要用“↑”标记;只有在溶液中,反应物中不含固体时,难溶或固体生成物一律用“↓”标记(如电解池反应CuCl2=电解=Cu+Cl?↑,由于生成Cu吸附在电极上,故不写“↓”)。

  水蒸气

  水蒸气一般不打箭头,但偶有例外(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反应物状态的不同

  反应物若以特殊状态参加反应,例如浓硫酸、熔融氧化铝,过量,少量,一律在相应的反应物后打括号注明状态

  <1>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Cu + 4HNO?(浓) = Cu(NO?)?+ 2NO?↑ + 2H?O

  3Cu + 8HNO?(稀) = 3Cu(NO?)? + 2NO↑ + 4H?O

  <2>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不同

  2NaOH + CO?(少量) = Na?CO? + H?O

  NaOH + CO?(过量) = NaHCO?

  <3>反应物的物态不同,产物不同

  2NaCl + 2H?O =电解= 2NaOH + H?↑ + Cl?↑

  2NaCl(熔融) =电解= 2Na + Cl↑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3篇(扩展7)

——初中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3篇

初中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1

  1.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与二氧化硫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2.氢氧化钠与酸反应

  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与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NO3=NaNO3+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3.氢氧化钠与盐反应

  与氯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uCl2=Cu(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硫酸铜,硝酸铜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3NaOH+FeCl3=Fe(OH)3↓+3NaCl;实验现象:生成红棕色絮状沉淀。(硫酸铁,硝酸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FeCl2=Fe(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硫酸亚铁,硝酸亚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镁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MgCl2=Mg(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镁,硝酸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碳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NaHCO3=Na2C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与碳酸氢钙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a(HCO3)2=CaCO3↓+Na2CO3+2H2O;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与硫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NaHSO4=Na2SO4+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补充反应:

  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当氢氧化钠过量,会发生其他反应。

  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2NaOH+Cl2=NaCl+NaClO;

  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NaOH+NH4ClNH3↑+H2O+NaCl;

初中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2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无水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2、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炭黑,活性炭

  3、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注意铁粉是黑色粉末。

  4、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5、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6、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7、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8、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9、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10、淡黄色固体:硫磺

  (二)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中性或酸性条件下分酚酞溶液以及大部分白色盐的溶液。

  2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主要是可溶的铁盐。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主要是可溶的亚铁盐。

  4、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主要是可溶的铜盐。

  5、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6、红色溶液:碱性条件下的酚酞溶液、酸性条件下的石蕊溶液。

  7、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2、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3、黄绿色气体:氯气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3、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4、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以水为例,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5、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①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②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③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6、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

  排水法(不溶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7、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燃烧、爆炸、缓慢氧化。

  8、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9、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0、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1、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2、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3、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4、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5、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6、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7、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18、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19、有机物三种主要元素:碳、氢、氧

  20、三大化学肥料:氮肥、磷肥、钾肥

  21、三大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

  22、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pH试纸法)

  文章摘要:对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有些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是碱性,碳酸钠是中性,所以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检验。其实碳酸钠也是碱性,用指示剂无法检验,我们可以通过更加精确的pH试纸来检验。

  实验原理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化学反应,CO2+2NaOH=Na2CO3+H2O,因为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都无色。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反应现象。可以通过溶液的pH变化来验证。

  实验用品

  大理石、稀盐酸、NaOH溶液、试管、酚酞试液、pH试纸

  实验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在一支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用pH试纸检验另一支试管中溶液的pH。

  2、制备二氧化碳,分别通入两支试管中。观察现象。

  3、第一支试管中,酚酞溶液依然是红色。用pH试纸检验另一支试管溶液pH,发现变小。

  实验结论

  1、氢氧化钠是碱性,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也是碱性(不是中性),所以反应前后遇酚酞都是红色。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碱性减弱,pH减小。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压差法)

  文章摘要:通过压差法检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的典型实验便是喷泉实验,除此之外还有几种其他的装置,下面我们列举几个。

  实验原理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化学反应,CO2+2NaOH=Na2CO3+H2O,因为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都无色。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反应现象。但是可以通过利用压差观察容器体积的变化。

  实验用品

  大理石、稀盐酸、NaOH溶液、试管、铁架台、各类导管及橡皮塞、U形管,红墨水、锥形瓶、气球、矿泉水瓶。

  方案一、U形管法

  1、如图组装仪器。在U形管中加入少许红墨水。

  2、在集气瓶中收集满二氧化碳,迅速加入20mLNaOH溶液,塞上瓶塞。

  3、静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U形管红墨水液面发生变化,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二、气球法

  1、如图组装仪器。在导管上固定一个气球。

  2、在锥形瓶中收集一瓶CO2,迅速加入20mLNaOH溶液,塞上瓶塞。

  3、静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气球鼓起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三、倒置试管法

  1、在烧杯中加入20mLNaOH溶液。

  2、制备并收集一试管二氧化碳。

  3、将试管倒置于烧杯中,并且用铁夹固定,观察现象。如果试管中页面上升,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四、矿泉水瓶法

  1、在矿泉水瓶中收集满二氧化碳。

  2、迅速向其中加入20mLNaOH溶液。

  3、振荡矿泉水瓶,观察现象。如果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方案五、喷泉反应

  参看二氧化碳喷泉实验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碳酸根法)

  文章摘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因为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都无色。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碳酸根法,即可以通过检验碳酸根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检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入可溶性钙盐;一种是加入酸溶液。…

  实验原理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化学反应,CO2+2NaOH=Na2CO3+H2O,因为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都无色。可以通过检验碳酸根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检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可溶性钙盐生成白色沉淀来检验,Na2CO3+CaCl2=CaCO3↓+2NaCl;一种是加入酸溶液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检验,Na2CO3+2HCl=2NaCl+CO2↑+H2O。

  实验用品

  大理石、稀盐酸、氯化钙溶液、CaCl2溶液、Ca(OH)2溶液、NaOH溶液、试管、滴管、各类导管及橡皮塞

  实验步骤

  1、制备二氧化碳

  2、将制备二氧化碳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试管中。

  3、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CaCl2溶液,观察现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有碳酸根,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4、重复步骤1、2。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观察现象。如果有气体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有碳酸根,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氢氧化钠的性质

  文章摘要: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白色固体,是中学化学碱的代表物质,有较强的腐蚀性,在空气中以潮解,故应密闭保存。

  实验原理

  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有很强的腐蚀性,在空气中容易吸水,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用品

  表面皿、试管、镊子、氢氧化钠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家去3小块氢氧化钠进行实验。

  2、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3、将氢氧化钠放在在表面皿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4、将氢氧化钠放入少量盛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实验现象

  1、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

  2、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变大,潮解。

  3、氢氧化钠小块消失,试管壁变热。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暴露与空气中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放出大量的热量。

  相关实验

  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将鸡爪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镊子取出,观察现象。注意绝对禁止用手取出。

  试验物质的导电性

  文章摘要:酸碱等溶液能够在水中解离出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溶液能够导电。乙醇在水中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纯水理论上能够电离出离子,但浓度太小,故不能导电。

  实验原理

  金属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是金属内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如果溶液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也可以导电。

  实验用品

  导电性实验装置、烧杯、交流电源、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检验导电性装置,将插头插到交流电源上,用金属导体将两极连接,打开电源开关,如果灯泡亮了,则仪器正常。关闭开关。

  2、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两电极插入烧杯溶液中,打开装置开关。试验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观察并记录现象。

  3、分别用氢氧化钙溶液、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几种溶液分别试验几种物质的导电性,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记录

  蒸馏水和乙醇不导电,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导电。

  实验结论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粒子。

  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HCl→H++Cl-,NaOH→Na++OH-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3篇(扩展8)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3篇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1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我们课后进行反思时,总会有一些不足和遗憾。为了减少不足与遗憾,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反思。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不足和遗憾的反思:

  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的少

  我在教学中总是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总是怕学生不懂,就在课堂上多讲,没有更好地发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就现代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单就应对考试而言,是学生进考场,而不是教师进考场。学生能做的事,就应该大胆地让学生来做,相信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在学生合作学习后,我应该从几个学习小组写出的化学方程式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配*的关系。这样学生就加深对这种关系的理解,为今后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打下良好基础。

  二.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不够完善。

  本节教材一开始就说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第二个原则,前面我已叙述过,容易让学生接受,但第一个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原则,一下子强加给学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听了苏老师的课后,使我茅塞顿开,苏清霞老师先讲第二个原则,在第二原则的基础上,才讲第一个原则,这样两原则的顺序调换,学生就容易理解,教学效果就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意味者自己在教学上又向前迈进一大步,而这些不足和遗憾也正是我们的一种收获,让我们以“没有最好,力求更好”来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2

  我在11 月27日下午在石山中学进行了第五单元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的教学。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其中有好的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好的方面表现在:课的内容设计得比较简单,练习也安排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这点也达到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目的是让学生第一课时学会运用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明白为什么要配*化学方程式。因此,我在这节课安排比较简单的配*方法——观察法。好的方面还体现在,我在设计课件时,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图和表。我觉得教材中的图和表,有些时候我们如果能把它们利用好了,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图表的能力。所以,这时节课的图表,虽然看得比较简单,但我还是想利用它们,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找出自己想要的信息。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这几个地方。这节课虽然主线清晰、重点也突出,但在突破难点时有些不足。例如,我在引导学生配*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时,本来我的意图是想让学生通过观察式子和教材中的漫画,自己发现造成式子左、右两边不*衡的根本原因是——右边的氧原子数比左边的氧原子少,然后再从这点下手去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去配*这式子,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用观察法配*化学方程式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但是,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问题设计难度比较大,加上自己心情比较急燥和课堂应变能力比较差,所以讲到这里比较零乱。

  经过这次的学习,我对教学方面有一些感悟:我觉得我在今后备课中,除了充分挖掘教材外,还应该多多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还有在教学中注意教学语言的简炼,不要老是重复。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3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对学生的认知情况不了解,准备不够充分,因此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没能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题目顺序设计不合理,难度偏大等。这也给了我对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启示。

  1、课程设置要合理,课容量不宜过大,要以学生的认知程度为准,可根据此随时调整。

  2、课前准备要详细,严谨。备课时做好预案。在讲课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在讲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要如何解决。

  3、要结合习题,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方法要具有合理性、实用性,而且要具体。告诉学生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

  4、设置的课上练习不能太难。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还没有完全的消化吸收,所以要用一些简单的习题,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熟悉解题方法。

  5、在习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将课堂还给学生。如:第一题老师详细讲解,解题步骤;第二题老师引导学生讲,第三题则完全交给学生讲。在学生做题及讲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刚开始的旧知回顾完全可以让学生互相检查,互相讲解。

  通过这节过关课,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对于之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解决思路。对于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3篇(扩展9)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菁选3篇)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1

  弄清教学目标

  1.了解根据化学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几种配*方法.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的步骤和要点.

  熟悉教材

  一、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

  (一)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捏造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化学反应和物质.

  (二)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以铁燃烧为例)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第一步要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划一条短线.

  Fe+O2——Fe3O4

  第二步要配*化学方程式,也就是让化学方程式能体现出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反应前后要相等.

  3Fe+2O2——Fe3O4

  第三步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

  3Fe+2O2 Fe3O4

  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将条件写在符号的上方.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明“↑”号;溶液中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同样,溶液中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号.

  问题全解

  1.怎样配*化学方程式?

  配*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在方程式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必须相等,配*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很多,初中阶段常用的有三种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该法是找出方程式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元素,求其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配*P+O2——P2O5

  上式各元素均只出现一次,但氧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故从氧元素入手加以配*.两端氧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10,所以,O2前配系数5,P2O5前配系数2,然后配得P前系数为4,方程式写作4P+5O2 2P2O5

  (2)观察法

  该法是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物质入手,推求出各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的系数,然后再推出其他物质化学式的系数.

  例如:配*NH3+O2——NO+H2O

  先确定配*的基准点,一般找出化学方程式中组成比较复杂的物质,将其前面的系数确定为1,本题中选定NH3为基准,并确定其系数为1.

  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含有构成上述物质元素的其他物质化学式的系数,可以出现分数,本题中以1个NH3分子为基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别对N原子和H原子进行配*得1NH3+O2——1NO+ H2O

  最后确定其他化学式前的系数,并在方程式两边同乘以某数,使各系数变为最简整数,如本题在前面的基础上确定O2的系数,得1NH3+ O2——1NO+ H2O,方程两边同乘以4,得4NH3+5O2 4NO+6H2O,最后再检查确认即可.

  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有许多,除了在此介绍的三种方法外,常用的还有待定系数法;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有氧原子得失守恒法等等,由于受篇幅的限制,这些方法只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去了解和掌握.

  2.怎样正确使用“△”“↑”“↓”等符号

  (1)“△”号是说明某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加热”

  该符号表示一般的加热,相当于酒精灯所能达到的温度,所示温度范围在500℃以下,若某化学反应发生的温度超过了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则不能用“△”表示,通常以“高温”表示,“高温”是指1000℃以上,如CaCO3 CaO+CO2↑,另外注意不要把“点燃”与“加热”混淆.点燃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物质反应时,反应物预先加热燃烧或用火柴引燃的反应条件.

  (2)“↑”“↓”是生成物的状态符号

  这两个符号分别说明生成物以气体形式逸出和以固体沉淀形式析出.箭号只能标在化学方程式的生成物一边.个别同学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凡是气体都写上“↑”,下面我们辨认一下正确与错误的写法.

  S+O2↑ SO2↑

  Ca(OH)2+CO2↑=CaCO3↓+H2O

  当反应物中无气体物质,生成物中有气体物质时,生成物中的气体物质一般应标“↑”,如,2H2O 2H2↑+O2↑

  反应物中有气体物质,生成物中也有气体物质时,生成物中的气体物质不标“↑”,如,

  C+O2 CO2

  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时,其生成物中以固体沉淀形式出现(即溶液浑浊)的难溶物应标“↓”.如CuSO4+2NaOH===Cu(OH)2↓+Na2SO4

  不是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不论生成物中有无难溶物质,均不标“↓”,总之,“△、↑、↓”等符号是化学方程式中的“解说词”,只有正确合理的使用,才能表达出它应代表的意义.

  学习方法指导

  不少同学认为书写化学方程式难,主要原因是:

  (1)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和书写规则理解不透,记忆不牢.

  (2)没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没有按步骤书写化学方程式.

  (4)没有掌握好配*的基本方法.

  [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Mg+O2 MgO2__________

  B.2H2O2 2H2O+O2↑

  C.2P2O5 4P+5O2

  D.2HgO 2Hg+O2↑

  解:A中生成物化学式写错,应为MgO;B中催化剂应为MnO2;C中反应物、生成物左右两边颠倒了.

  答案:选D

  点拨: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正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①是否按客观事实正确写出了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是否配*.③是否正确反映出反应的必要条件及生成物的特征.

  [例2]配*下列化学方程式.

  点拨:本题考查配*化学方程式的技巧,一般来说,初中阶段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利用夺氧失氧的原子个数来配*,如CO+O=CO2,一个Fe2O3分子中有3个氧原子,可与3个CO分子反应,生成3个CO2分子;Fe2O3失去3个氧原子,剩下2个铁原子,所以Fe前配系数2,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般用观察法来配*,而分解、化合反应则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

  [例3]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点燃后它既能在氮气中,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化合成一种物质,其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价;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炭粒和一种金属氧化物.试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3Mg+N2 Mg3N2;2Mg+CO2 C+2MgO

  点拨:本题是一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信息给予题,是中考考查的热点题型.解题的思路是先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给合已学过的知识,推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然后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书写.

  拓展训练

  利用信息加工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书写一些不曾熟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过程,实际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由于信息题大多数是由题干和若干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题干给出一系列解题所要的条件、知识、启发性提示等.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题干、发现本质、寻求规律,进而完成旧知识在新情景中的正确迁移.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将试题给定的条件与试题的问题目标建立起联系,而这一联系,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搜寻,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讲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思路和方法.

  如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木炭、硫磺、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时生成硫化钾、氮气、二氧化碳.

  这类方程式的书写,只要直接根据试题所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直接书写化学方程式即可,反应物为KNO3、S、C,生成物K2S、N2、CO2,即KNO3+S+C——K2S+N2+CO2利用观察法以K2S为基准,KNO3前系数为2,配*钾原子、氮原子,再配*氧原子,CO2前系数为3,最后配*碳原子个数,C前系数为3,配*之后,再按照步骤,写上条件、箭头,写作:2KNO3+S+3C K2S+N2↑+3CO2↑

  写化学方程式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因此是学习化学的难点,总结许多成功者的经验归结为一、二、三、四:“一角二*三条件,四要瞄准放暗箭——↓或↑”,

  “一角”指写化学式要注意角码,

  “二*”指写化学方程式必须要配*,

  “三条件”强调的是要在化学方程式的等号上下注明反应条件.

  “四要瞄准放暗箭”这种说法是一种为了加强记忆而采用的诙谐语句,强调要在生成物的化学式右侧适当标出气体或沉淀的箭号,即↑或↓这是保证化学方程式完整性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这样教学设计效果还算可以,但是还需反复训练才行。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k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水*,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学生对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掌握,如: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配*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辨证观点。本节课可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化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和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呢?本节课将要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投影:例一写出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出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2g硫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k二氧化硫。1.6k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________k二氧化硫,同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k。

  讨论完成:

  S+O2点燃SO2

  323264

  每32份硫与32份氧气完全反应,必生成64份二氧化硫。

  32k64k

  1.6k3.2k

  学生练习1:写出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现有31k*完全燃烧,需要氧气__________k,生成五氧化二磷_________k。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又可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此过程就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例2加热分解11.6k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k氧气?

  板书: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k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k=96/x

  x=96×11.6k/245=4.6k

  (5)答:答:可以得到4.6k氧气.

  学生练习,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投影:

  学生练习2:实验室要得到3.2k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k?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k?

  练习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铜1.6k,需氧化铜多少k?

  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讨论:1.化学方程式不配*,对计算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

  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不纯的已知量能带进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吗?

  投影:例三12.25k氯酸钾和3k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k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k?

  学生练习:同桌互相出题,交换解答,讨论,教师检查。

  出题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板书设计:

  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2.加热分解11.6k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k氧气?

  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k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k=96/x

  x=96×11.6k/245=4.6k

  (5)答:可以得到4.6k氧气.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本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采用从实验入手的讨论法导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在进行书写配*的教学中,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加深对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理解和读写。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理解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哪些问题?

  [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元素、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是化学最基础的语言,通称为“化学语言”。那么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哪种“化学用语”表示呢?这将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化学方程式。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板书]: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为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举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2 === co2 12 32 44

  [讲解]:这个式子不仅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每12份质量的c和32份质量的o2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co2。

  [提问]: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请看“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kclo3 === kcl + o2能不能称作化学方程式,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71-72页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板书]:1.书写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标明“↑”、“↓”。

  (说明“δ”、“↑”、“↓”等符号表示的意义。)

  [教师活动]: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最小公倍数配*法”,讲请书写原则及配*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配*、讨论分析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提问]: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

  ②用最小公倍数配*法的步骤?

  ③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意图]:加深理解,熟练掌握配*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页第三自然段。

  [板书]:三.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三自然段并讨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教师活动]:结合氯酸钾分解反应讲述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质和量的意义及读法(说明“+”和“=”表示的意义)。

  [板书]:2kclo3 == 2kcl + 3o2↑

  2×(39+35.5+3×16) 2×(39+35.5) 3×16×2=245 =149 =96

  1.含义:[质]:表明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反应进行的条件。

  [量]:表明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读法:[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量]: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学生活动]:相邻座位同学相互练习读法。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和观察法配*方法。

  [目的者图]: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的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

  (四)总结、扩展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体、沉淀,箭头要标明。

  2.最小公倍数配*法步骤:

  ①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或最小公倍数较大的元素作为配*的突破口。

  ②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③推出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④把横线改成等号。

  ⑤检查。


初三上册化学方程式3篇(扩展10)

——广东高考原电池反应化学方程式 (菁选2篇)

广东高考原电池反应化学方程式1

  (1)不可逆电池

  苏打电池:Zn—Cu(H2SO4)

  Zn极(-)Zn–2e-==Zn2+(氧化反应)

  Cu极(+)2H++2e-==H2↑(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Zn+2H+==H2↑+Zn2+

  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铁碳电池:Fe—C(H2CO3)

  Fe极(-)Fe–2e-==Fe2+(氧化反应)

  C极(+)2H++2e-==H2↑(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Fe+2H+==H2↑+Fe2+(析氢腐蚀)

  铁碳电池:Fe—C(H2O、O2)

  Fe极(-)2Fe–4e-==2Fe2+(氧化反应)

  C极(+)O2+2H2O+4e-==4(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2Fe+O2+2H2O==2Fe(OH)2(吸氧腐蚀)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nH2O+(3-n)H2O(铁锈的生成过程)

  铝镍电池:Al—Ni(NaCl溶液、O2)

  Al极(-)4Al–12e-==4Al3+(氧化反应)

  Ni极(+)3O2+6H2O+12e-==12(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4Al+3O2+6H2O==4Al(OH)3(海洋灯标电池)

  干电池:Zn—MnO2(NH4Cl糊状物)NH4Cl+H2O==NH3?H2O+HCl

  Zn极(-)Zn–2e-==Zn2+(氧化反应)

  Cu极(+)2MnO2+2H++2e-==Mn2O3+H2O(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Zn+2NH4Cl+2MnO2=ZnCl2+Mn2O3+2NH3↑

  (2)可逆电池

  铅蓄电池:Pb—PbO2(浓硫酸)放电

  Pb极(-)Pb+H2SO4–2e-==PbSO4+2H+(氧化反应)

  PbO2极(+)PbO2+H2SO4+2H++2e-==PbSO4+2H2O(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Pb+PbO2+2H2SO4==2PbSO4+2H2O

  Pb—PbO2(浓硫酸)充电

  Pb极(-)PbSO4+2H+–2e-==Pb+H2SO4(还原反应)

  PbO2极(+)PbSO4+2H2O+2e-==PbO2+H2SO4+2H+(氧化反应)

  化学方程式2PbSO4+2H2O==Pb+PbO2+2H2SO4

  锂电池:Li—LiMnO2(固体介质)

  (-)Li–e-==Li+(氧化反应)

  (+)MnO2+Li++e-==LiMnO2+H2O(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Li+MnO?2==LiMnO2

  银锌电池:Zn—Ag2O(NaOH)

  Zn极(-)Zn+2OH––2e-==ZnO+H2O(氧化反应)

  Cu极(+)Ag2O+H2O+2e-==2Ag+2(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Zn+Ag2O==ZnO+2Ag

广东高考原电池反应化学方程式2

  焰色反应

  (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为紫色。(注:洗涤铂丝用盐酸溶液)。

  洗涤沉淀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

  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相应试剂……

  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量气操作注意

  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调节量筒(或量气管)使左右液面相*。

  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用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拓展:氧化还原滴定如用KMnO4滴定草酸: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

  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渗析操作

  将胶体装到半透膜袋中,用线将半透膜扎好后系在玻璃棒上,浸在烧杯的蒸馏水中,并及时更换蒸馏水。

  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95499.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95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