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扁鹊治病【优秀7篇】(扁鹊治病的讲解)

扁鹊治病【优秀7篇】(扁鹊治病的讲解)

更新时间:2023-03-15 20:06:21 点击: 来源:yutu

《扁鹊治病》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烫、汤、肠”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要点:通过对对话朗读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授

教学材料:课本、课件

课前谈话:

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天,好吗?认识我吗?(不认识)那么,我用一句话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叫陈映群,是湖前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我是一个自信开朗的人。这会儿,你们知道该怎么称呼我了吧?(陈老师)早就听说我们龙港四小四年( )班的孩子个个都很聪明,能说会道,很会学习,真有这回事吗?(有)那好,我来考考大家。

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话,请大家读读,看看这段话给你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可以一边读,一边划。

交流:

1、告诉我们本组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故事

2、感受故事魅力的同时,体会其中的道理

3、抓住主要内容,练习复述

4、学会收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更丰富多彩

果然能干!相信等会上课一定能表现得更好,对吗?(对)

同学们,其实刚才老师给你们读的,是第八组的单元提示,因为等会儿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来自第八单元,结合本单元要求去学习,一定能让我们事半功倍,有自信吗?(有)

上课!

教学预设:

一、导入课题 简介扁鹊

1、揭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课文叫《扁鹊治病》,它是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第29课《寓言两则》里的第二则,寓言是一种用短小的故事讲述深刻的道理的文体。

课题里有两个生字,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讲解扁鹊两字的写法)一起来读一读。

2、简介扁鹊

古时候,人们把医术精湛、医德崇高的医生叫扁鹊,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个叫秦越人医生,他到各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痛苦,为人们治好了许多病,人们就送他“扁鹊”的称号,他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被中医沿用至今。

二、初读课文

1、接着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这里的学习提示,自己去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懂,我请咱们班朗读最棒的孩子给大家读一读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读、不断句。

(2)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

(1)检测字词

重点指导:扁鹊、理睬、肠胃、敷烫、几剂、汤药、骨髓、无能为力

读音:蔡 睬 烫、汤 髓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2)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扁鹊是名医,三次要给蔡桓公治病,都被他拒绝了,最终蔡桓公病入骨髓,无药可救,病死了。

板书: 蔡桓公 ? 病死了

三、研读课文

扁鹊是名医,三次要给蔡桓公治病,但最终蔡桓公却病死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扁鹊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蔡桓公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把它们读好。

1、课件出示扁鹊的话

句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话,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句2:您的病已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句3:您的病已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

2、课件出示描写蔡桓公的句子

句1: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句2: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句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说说你的感受?(你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的?)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明白寓意

1、同桌讨论:现在,你明白蔡桓公病死了的原因是什么吗?

2、谈谈自己的体会。是啊,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那是因为他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有病不治,不听人言的结果啊!

板书:固执己见

这不仅让老师又想到了一些成语,请同学们读一读。

3、积累成语:

你们的体会,让老师想到了几个成语:

自以为是、充耳不闻、讳疾忌医、

防患未然、洗耳恭听、防微杜渐、

你有什么发现?

五、写话

读了这则寓言,请你用上刚才的一个或几个成语,对蔡桓公或类似“蔡桓公”的人,写几句话。

自以为是、充耳不闻、讳疾忌医、

防患未然、洗耳恭听、防微杜渐、

五、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1、把《扁鹊治病》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说说自己的收获。

2、《扁鹊治病》出自中国古代的《韩非子》一书,这部书中有不少寓言故事,譬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在课后搜集一些中国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蔡桓公 ? 病死了

固执己见 不听人言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cou4)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3、感悟“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com〕

三、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四、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好!大家对我这个新老师肯定很好奇,所以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厉,大家可以怎么称呼我。我想这节课咱们会合作得很愉快,对吗?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3)

引语:同学们,我先给大家引荐一个人,请看黑板,师板书:扁鹊。有人认识他吗?(抽2、3个同学发言)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这位神医有关。师把板书写完整。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了解大概(6)

师:《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把书翻到141页,大声地去读读课文。注意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读,师巡视。

交流讨论: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名医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给他治病,都遭到拒绝。第四次,扁鹊知道蔡桓公病入膏肓,不再请求治病,结果,蔡桓公病死。)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扁鹊和蔡桓公)能谈谈你对他俩的初次印象吗?(扁鹊医术高超,蔡桓公自负、固执)

过渡:咱班同学真能干,读了一遍课文就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文中有几个词语想出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2、学习生字词

抽两位同学读,重点指导“大”,念dai时是戏曲、旧小说中对国王或强盗首领的称呼;念da时是古代对国君、诸侯王的尊称。“桓”与“恒”的区别。量词“剂”,联系永康方言理解。

全班齐读。

(二)再读课文 体会人物形象

过渡:从前面同学们谈的故事的内容中,我们了解到扁鹊几次去拜见蔡桓公?(四次)师板书:1、2、3、4。四次拜见,扁鹊都说蔡桓公身上有病,还具体说出得的是什么病?(是皮肤病、皮肉之间、肠胃里、骨髓)那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说扁鹊是一位神医呢?还有扁鹊三次请求治病,都遭到蔡桓公的拒绝,那蔡桓公是不是真的是一位自负、固执的国君呢?口说无凭,还是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到2200多年前的齐国皇宫的现场去看看吧?大家先去看看扁鹊的第一次拜见。出示课件:第二段

1、学习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扁鹊第一次拜见的全过程,想想:扁鹊是不是真的医术高超?(是,从“站了一会儿”时间之短可以看出。)你能以读代讲把扁鹊的医术高超读出来吗?这句话你除了看出扁鹊的医术高超,还有没有看出其它的?(扁鹊对蔡桓公的态度很诚恳)让学生读出来。

师:面对这样一位神医的诚恳请求,蔡桓公是怎样表现的?谁能把蔡桓公的表现读出来。(生读)我听出蔡桓公有点不高兴。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什么?还有谁愿意读当当蔡恒公的?(抽3位)

师:咱班有医术高超的扁鹊,有自负,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蔡桓公,让我们把历史重放好吗?(分组朗读第二段,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四段

师:通过亲眼所见第一次拜见,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那第二次、第三次拜见,过程是跟第一次一样的,对吧?那这样好了:这两次,你们自己去了,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去看第几次,并且自由选择同伴。一个人去也可以,结伴而行也行。不过回来之后得汇报一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好吗?出发了。

汇报交流第三段:

让学生先说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让他们演一演。演的过程中,老师现场采访:当学生说到:“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时问:“扁鹊,要不治还会加深,这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还会加深”意思是病由原先的皮肤病发展到皮肉之间,如果不治,病情还会继续严重起来。)蔡桓公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问:“大王,您为什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呢?”(挖掘蔡桓公的内心真实想法)

汇报交流第四段:

当学生说到蔡桓公非常不高兴时,如果学生把蔡桓公的动作、神态都说完整了,师:哦,原来蔡桓公当时是这样不高兴的,你呀说得好,演得也好,都可以当专业演员了。如果学生没说,那引导:你刚才看清楚蔡桓公怎么不高兴了吗?

3、学习第四段

师: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诚诚恳恳地劝告,都被蔡桓公拒绝了,这个蔡桓公还真是——固执、冥顽不灵。然而,这个扁鹊也真是的,人家都不领你的情,次次给你吃闭门羹,次次给你脸色看,为啥还去呢?可见这扁鹊不仅仅是医术高超,而且——医德也高。(让学生答。)

因此,又有了第四次拜见。一起来看看第四次拜见。

4、学习第五段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看看扁鹊的第四次拜见,想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扁鹊医术的高超:从“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可以看出。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

重点讲解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用词的准确性。如果学生说到了,师再强调一下。如果没讲到,这样处理:扁鹊解释病理的这段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词很准确。出示课件:大家请看红色的这几个词:皮肤病——就能够治好,可见治起来很容易;皮肉之间——可以治好,说明治起来也不难;肠胃里——也还能治好,这比前面稍难,但也能治好;而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说明再也无能为力了。病由轻到重,治起来也由易到难。叙述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恰当。齐读这一段。

(三)拓展延伸 深化主题

师:四次亲临现场,让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久蔡桓公真的如扁鹊所言,病入膏肓,疼痛难忍。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总结出“防微杜渐”和“讳疾忌医”)但,不管此时蔡桓公如何忏悔都为时已晚。我们班有没有类似蔡桓公的人啊?(没有)我们没有,并不代表别人也没有。让我们也学学名人,写些名言警句,提醒众人不要重蹈蔡桓公的悲剧,好吗?。如果时间不够,这样处理:把你写好的话回去让你们的老师组织大家再交流,好吗?。

四)作业布置

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都阐明了深刻的哲理,成为人们不断自省的警钟,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医术高超) 扁鹊————————桓公 (自负、固执)

(医德高尚)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 篇三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说说这课。

一、说教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的第二个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选编这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二、说教法

1、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阅读实践中让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朗读能力,读写结合,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和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三、说学法

1、着重让学生品读重点句,感悟人物特征,体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态度变化。

2、《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以对话为主,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朗读、分析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

四、说教学设计

1、出示课题并质疑,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课文埋下了伏笔。

2、分析课文共分为四个环节:初读课文、精读课文、体味寓意、拓展。其中精读课文和体味寓意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3、《扁鹊治病》一文中主人公有两个:扁鹊和蔡桓公,课文讲了扁鹊劝蔡桓公治病的过程,侧面反映了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蔡桓公的态度越来越差。以扁鹊劝的越来越急为线索。从再三劝说到跑了,其变化的关键在于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以致无法医治。因此,教学没有按常规逐段讲解课文的,而是从“劝”入手,从扁鹊的言行中去体会蔡桓公病情的发展过程以及扁鹊的着急,牢牢抓住了文本的矛盾冲突,把扁鹊的对蔡桓公的态度和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矛盾激化,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期待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5、 结合人物身份、个人生活经验,品读扁鹊和蔡桓公各自表现的句子,感悟人物的特征,体会人物心理想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设计自由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理解、体会句子,从而把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理解、体会句子的过程也就是指导朗读的过程。

6、设计如果你是蔡桓公你会怎么做以及联系生活实际,引出寓言故事的寓意。

7、设计小练笔,读写结合。目的让学生能把说和写统一起来,把想说的通过笔写下来。

8、板书设计,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态度,清晰地展示了课文内容。

当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扁鹊治病 篇四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试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的第二个寓言故事,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病情,小病酿成大祸,无药可医,警示人们姚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学情分析]

瓯海区实验小学四年级使用的时浙教版的语文教材,对于人教版试验教材的课文掌握有一定困难,但是本篇寓言语言浅显易懂,应该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但是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不能按课后生字表所示进行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进行调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具体、生动。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望闻问切

几个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老师说他主要是形容一个的人的,你能猜出老师要形容谁吗? 简介扁鹊。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指导生字词。

3、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记起来太麻烦了,你能不能简单的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读悟感知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区拜见蔡桓公。

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拜见”、“名医”。

蔡桓公相信扁鹊是个名医吗?他是怎么评价名医的?

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们同意蔡桓公的观点吗?你认为怎样的医生才能称得上名医?

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扁鹊是个名医?用横线划下来。

2、交流。

估计学生会围绕着扁鹊医术高明来回答,先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对扁鹊医术高明的钦佩。(抓住“站了一会儿”、“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等处体会。)

是不是医术高明的医生都能称为名医?(学生讨论)(板书:医德高尚。)

我们来看看课文,扁鹊是否具有高尚的医德?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b、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c、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蔡桓公对扁鹊这样傲慢无礼,而你如果是扁鹊,你会怎么想?

3、最后,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吗?请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

想象病入膏肓的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四、小结拓展

1、你觉得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

2、我们可以从蔡桓公之死可以得到哪些教训?(板书:防微杜渐)

3、介绍作者韩非。

4、(机动环节)读课文的原文(文言文):

五、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书目:《古文观止》、《伊索寓言》。

[课后反思]

此次研修班活动,我执教了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寓言两则》中的《扁鹊治病》一文。文章主要人物有两个,扁鹊和蔡桓公,是通过扁鹊的医术高明理解防微杜渐,还是在蔡桓公的言行举止中明白讳疾忌医,成为难以抉择的问题。我反复推敲,最后决定沿着蔡桓公三次拒绝扁鹊为其治病的傲慢态度为线索,进行课堂引领,教学设计流程为: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品读蔡桓公三次拒绝扁鹊的句子。

3、感悟课文深刻的寓意。

第一次试教时,课堂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师: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扁鹊不再请求为他医治。看来,蔡桓公离死亡也不远了。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朗读。

师:如果你就师蔡桓公,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时候,想起扁鹊当时对自己的劝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讨论交流。

生:蔡桓公肯定会想,我真是太傻了,当扁鹊说我生病的时候,我就应该相信他,让他帮我医治,现在小毛病变成了大毛病,而且就要死了,后悔啊!

师:你说得真是太对了,当小毛病出现的时候,不能掉以轻心,要早点医治,不要让小毛病变成了大毛病,用成语来说叫“防微杜渐”(板书)。

生:(高举着手)老师,我有问题。

师:好的,请你说以说?

生:老师,为什么蔡桓公原来对扁鹊的态度很傲慢,而这时却派人去“请”扁鹊。

(他重点强调了“请”字,我当时一愣:多好的一个问题啊!)

师:你很会读书,古人说: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打进。从你这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上看,你已经进了一大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最后达成共识:蔡桓公这时候已经知道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名医,自己又病得很严重,需要扁鹊帮助治病,不敢再对扁鹊不恭敬,所以要去“请”扁鹊治病。这个提问的学生也很满意讨论的结果。)

下课了,许多听课的老师都认为这个环节生成得很精彩,可是我当我再次阅读文本,发现蔡桓公从拒绝治病到派人去“请”,其变化的关键在于蔡桓公怀疑扁鹊是不是一位名医。那么,一位名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应该是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如果从扁鹊的言行中去体会名医的医术高明,再从蔡桓公的态度中读悟名医的医德高尚,不是成功解决了文本两个主角的取舍问题吗?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蔡桓公认为扁鹊是个名医吗?他是怎么评价医生的?

3、你认为名医要具备哪些条件?

4、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扁鹊的医术高明?又从什么地方看出扁鹊医德高尚?

5、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再次试教时,明显感觉学生对扁鹊和蔡桓公的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丰满形象,教学效果也好了许多。通过这次磨课的经历,我认识到教师对课堂教学要立足宏观,落实微观,不要对学生牵引、牵制过多,一个个教学设计正是因为教师人为地把学生的思维定位在扁鹊和蔡桓公三次见面的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主的空间,只是在老师的预设中盲从。而第二个教学设计牢牢抓住了文本隐含的矛盾冲突,从“名医”一词入手,把蔡桓公对名医的理解和学生对名医的理解矛盾激化,产生浓厚的阅读期待,主动学习,思维的火花闪耀课堂。

《扁鹊治病》 篇五

新教育实验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__年级__(学科) 教师:干国祥

课题:寓言两则

课时数:2

教材解读:

这是两则由古代文选改编的白话文,从严格的寓言体裁来说,《扁鹊治病》更接近寓言体裁,而《纪昌学射》,本不是一个寓言文本。但当它和《扁鹊治病》放在一起的时候,因为主题的相关性,以及叙事的近似,也可以当作一个寓言来看待。

这两个寓言的寓意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渐”字。一个说明本领的习得的是渐修的,一个说明事物的发展是渐进的,由小而大,由细而巨。

其中《扁鹊治病》的寓言在原文本中写得十分明白: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圣人蚤从事焉。

如果说《扁鹊治病》这个文本说明了“欲制物者于其细也”,“图难于其易也”,“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那么《纪昌学射》同样也是“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细也”,“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

当然,大小之辨强调了两个极点之间的差异,容易忽略过程的“渐进”,所以我认为,还应该强调一个“渐”字。

寓言的教学,关键就是:

寓面故事的理解;

寓意的明确;

寓言使用场合、适用场景的理解。

此课也准备在此三方面展开。

学习

目标

a类

1.学习13个生字,朗读课文;

2.能够简洁地复述故事。

b类

3.学习从故事中提炼相关的寓意;理解寓言的作用及这再则寓言适用的场景。

4.理解“事物发展一定从是小到大渐进的道理”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的道理。

c类

5.掌握“讳疾忌医”“病入膏肓”等成语;

6. 感受性学习这两篇课文的文言原文。

预习

作业

1.理解并掌握课后的生字;朗读课文;心里试着默讲一下这两个故事,看看自己能不能保留细节。

2.想一想,这两个故事,分别会是谁讲给谁听的?为什么要给他讲这个故事?

3.以下有三句古代格言,想一想,它们分别是哪个故事的寓意?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

4.用你自己的话,试着归纳一下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个体学习清单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整体检测及导入

教学常规检查:

生字检测,讲解,其中妻、汤等字要重要讲解。

讲故事。

讨论故事谁在怎样的情况下讲给谁听,为什么。

听写生字词语,校对,订正,打分。

讲或听故事,参与按要求评议。

第二板块——精读《扁鹊治病》

朗读及表演

清理故事结构,即病之“渐”:

初见(王、医、疾)

二见(王、医、疾)

三见(王、医、疾)

四见(王、医、疾)

问答

成语学习讳医忌医、病入膏肓

寓意讨论

原文对照学习。

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

抄写成语。

抄录寓意。

朗读文言文本。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精读《纪昌学射》

朗读

想想《扁鹊治病》的寓意,能不能移用到这个故事?为什么?

清理故事结构,即术之“渐”:

先学不眨-再学见小为大-最后学练射

归纳寓意。

想想下面两个成语与两则寓言的关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朗读课文。

讨论寓意。

抄录寓意。

参与讨论。

第二板块——原文比喻阅读

教师范读

朗读

简单释义,再朗读

朗读文言文本。

理解文言文本。可作批注。

第三板块——总结

寓言的一些特点

故事-寓意-场景

场景-寓意-故事

抄录精要。

文本内容:

寓言故事

寓意(隐性)

文本形式:

寓言的寓意于虚构的特点

为突出“渐”的主题,两个文本都是发展性的。

《扁鹊治病》这个文本是一种先叙述后揭示真相的悬念法。

阅读程序:

如何阅读寓言

如何阅读文言文本

教学形式

建议本课教学内容:

重内容兼重形式

《扁鹊治病》 篇六

教材分析:

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大家可以跟我一起写(扁字上面是一个户,要写得扁一些;鹊字:喜鹊的鹊,右边是一个鸟)

来,再读一遍。

大家了解扁鹊这个人么? 学生交流后, 教师出示扁鹊介绍。

二、设疑读文,感知大意

1.看题猜意。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纪昌学射》,知道了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内容的浓缩。你再读读题目,能知道什么?(扁鹊给人治病的故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谁?经过?结果?)

2.自由读文: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这个寓言故事。请同学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求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

自读后词语检测:

出示词语:敷烫 汤剂 肠胃

蔡桓公 理睬 骨髓

蔡桓公:他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桓”这个字特别容易读错,跟我一起多读几遍。

理睬与骨髓:这两个词语中两个字都是第三声,可以这样读(教师范读)。

3.交流反馈

词语会读了,这些问题解决了吗?

(谁?扁鹊为蔡桓公治病

结果?结果蔡桓公病死了

经过?扁鹊三次劝说蔡桓公治病,都被他拒绝了。预设:你能不能把这三次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呢?)

请你根据这几个问题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评价预设:既完整,又简洁,真棒!)

过渡:课文在时间上为我们理出了一条很清晰的线索,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1-4自然段,找找扁鹊究竟是怎样劝说蔡桓公的?蔡桓公又是如何反应?

三、研读课文,对比阅读

(一)对比扁鹊表现

扁鹊是一再劝说蔡桓公,他究竟是如何说的呢?

教师投影相机出示扁鹊三次劝说的语言。

a.“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请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让学生读——相机出示

2、请你对比着读一读这三次劝说,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①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你来说说病情变化的过程。相机板书:病在皮肤,病入皮肉,病入肠胃 能不能用朗读把这越来越严重的病情表现出来?

②你还发现了什么?扁鹊一次比一次担心。

你从哪里读出扁鹊是一次比一次担心?相机把“恐怕”“还会加深”“更加严重”变红。 请你把这种心情带到朗读中去,把越来越担心表现出来。

(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请同学们自己练一练。)

请个别学生来读。

评价:你的劝说情真意切,如果我是蔡桓公一定会听你的了;你强调了这病的严重性,看来是非治不可了;你的劝说没有说服力,可不像一位名医。

(二)对比蔡桓公表现

过渡:扁鹊情真意切,但仅仅是扁鹊着急有用么?

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b、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c、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扁鹊再三劝说,蔡桓公却是一再拒绝,请你自己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不高兴;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一次比一次差)。(第一次写了语言,第二次写了行为,第三次就是只写了不高兴)

2、面对扁鹊一次次劝说,蔡桓公越来越生气,从拒绝到不理睬,第三次扁鹊又来劝说蔡桓公时,蔡桓公还是没有理睬他,但是他这非常不高兴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通过他的神态,动作表现出来?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评价预设:真是龙颜大怒啊,蔡桓公火冒三丈了……

小结:是啊,人物的一举一动往往代表了他内心的想法,以后我们读其他故事时应该试着从人物的言行去揣摩人物的想法。

4、学生分角色朗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扁鹊与蔡桓公的表现,把它读好了。

老师旁白,男生蔡桓公,女生扁鹊

寓言其实就是这样,内容生动有趣又都很浅显易懂,但是我们仅仅知道它写了什么还不够,还要知道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三)对比三次劝说,明结构

那么请你快速浏览这三次劝说的内容,找找他们都是怎么来写的?

(时间——)劝说——反应——离开

相机板书:有一天 过了十来天 又过了十来天

这三次劝说与我们之前所学过的《纪昌学射》一样,在安排相似的情节时,作者都是运用了相同的段式结构来写的,

(四)对照板书,尝试复述

刚才,我们通过比较阅读,认识了扁鹊,也了解了蔡桓公,下面请大家对照板书,试着自己把内容复述一下,在复述的时候,要求能把这三次劝说讲清楚,讲完整,如果能加上自己的语言讲得更加生动那就更好了。

1、学生自由复述。

2、请一个学生复述故事,教师或学生随机点评。(抓住讲清楚,讲完整来评)

3、再次同桌说。

4、再来请一个学生讲。

评价预设:你能加上自己的一些语言,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了;你的故事讲得比较简洁,但是也很完整,还能揭示出道理来;

三、拓展想象,抒发感想

师:又过了不久,蔡桓公果然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在这皮肤上的病为何最后却要了蔡桓公的性命呢?

是啊,其实扁鹊也是这样说的,让我们来看,一起读一读。

他悔恨地说道: 。

在病情还在皮肤上时,在他看来这是“微”,病情一天天发展,就是“渐”,如果能从微小处预“防”,“杜”绝其发展,那就能“防微杜渐”,这就是我们从这则寓言中吸取的教训。

是啊,还有很多的俗语格言也都是讲这个道理的,出示课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四、拓展古文,激发兴趣

我们今天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出自《韩非子•喻老》。

古文中常出现之乎者也,我们平时不容易读懂,但是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古文翻译而成的白话文,相信就会有所不同了。

出示《扁鹊见蔡桓公》原文中的:

是日,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我来读原文中的句子,你能不能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语句呢?

我们古文与白话文对比着来读,你发现了什么?(古文语句精炼概括,很有意思……)

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阐明的深刻的哲理警示着每一个人,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寓言故事都是从古文中翻译而来,如:郑人买履,亡羊补牢等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找来古今对比着来读一读,感受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时间——劝说 —— 反应 —— 离开

有一天 病在皮肤 防 不高兴

过了十来天 病入皮肉 微 很不高兴

十来天后 病入肠胃 杜 非常不高兴

《扁鹊治病》 篇七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cou4)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3、感悟“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四、教学流程

(一)以旧引新 导入新课 。

引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同学们知道的寓言故事真多,平时肯定很喜欢读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则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师边走边说(扁扁豆的扁,鹊是喜鹊的鹊)边板书。齐读课题。

这则寓言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打开书翻到141页,轻声地去读读这则故事,注意读准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读得还顺利吗?里面的字都认识了吗?(认识)真的?那老师这有几个词语,你们帮我认识认识?

出示课件:

大王 蔡桓公 理睬 肠胃 医治 骨髓

敷 烫 无能为力 几剂汤药

(1)抽生读(2名),重点指导“大”(大字的古音念dai第四声与“桓”(与恒的区别)的音。然后齐读。

提醒注意:同学们,这几个词中,有一个字是量词,你们发现了吗?(剂),对,我们一起来读含有“剂”这个词的短语,边读边记一下,量词“剂”与什么搭配。读两遍。

过渡:看来,咱班同学的语文基本功很扎实。良好的基本功是成功阅读的基础。同学们,佛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静能生慧,静能开悟”其实这里面也蕴藏着一种学习的方法,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读书要静心)现在,让我们就运用这种方法,把刚才读的这几个词语放回课文中,静静地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明了的话概括。

2、生自由读,师巡视。

3、交流讨论

全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名医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给他治病,都遭到拒绝。第四次,扁鹊知道蔡桓公病入膏肓,不再请求治病,结果,蔡桓公病死。)

(三)体会人物形象

过渡语:嗯,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很不错。只是,听完后,老师心里有个疑惑:扁鹊是一个名医,他给蔡桓公治病,结果蔡桓公却死了。你们说是不是扁鹊的医术有问题?(不是)课文中有能证明扁鹊是名医的依据吗?(有)那赶快拿出笔到课文中找一找,划一划。

治病

扁鹊——————————————蔡桓公死了?

1、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名医”一词就直接写出了扁鹊的身份与地位。)

2、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只站了一会儿就知道蔡桓公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超。)

3、

几次拜见(如学生说四次拜见,我就直接板书)都只是看就知道蔡桓公的病情,说明他医术高超,有先知先觉的智慧。

拓展:

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四次拜见,扁鹊通过看分别知道蔡桓公得的是什么病?(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扁鹊通过望,而且第四次还是远望就能准确地判断出蔡桓公的病情,可见他的确是神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给蔡桓公治病,扁鹊就用了他最拿手的望诊。

4、

扁鹊在解释蔡桓公的病理时,什么病用什么药讲得清楚明白,可见扁鹊医术的高超。(随机出示课件)

拓展:

给你个机会,当当神医扁鹊,向大伙说说那段解释。要不要准备一下?(如学生说不要,师夸奖:嗯,有自信,有了这份自信,老师相信你离成功不远了。如学生说要,那就让学生自由读一下。)出示课件。提醒学生如果忘了可以看一下大屏幕。

师:同学们,听完这位扁鹊的解释,你觉得扁鹊他的医术高超吗?高在哪?从这段话的哪些字词可以看出?(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可见他对自己的医术很自信)。

板书:(名医)

师:看来蔡桓公之死并不在与医生,病,也不在与药,那真正害死蔡桓公的是谁呢?(是他自己)

让我们的眼球聚焦到蔡桓公,看看他的表现怎样?请同学们拿起笔,找出描写蔡桓公的句子。找到后联系上下文,细细地品读一下,看看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蔡桓公?

课件出示: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1)、先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然后老师追问:“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生读句子,师说:“你从蔡桓公的语言中体会到····”·····是一个人的性格,你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他的性格,你真会读书。那蔡桓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对吧?你能不能把蔡桓公的···读出来。

(2)、有没有同学觉得自己的体会是与他不同的,读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他读得好不好?让其他学生来评价。他读得好是因为他体会得好,不同的体会就有不同的朗读。谁还想来试试。

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高傲、自负、蔑视医生的国王。那其它地方带给你的不同的感受还有吗?

2、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1)谈感受,再引导学生透过蔡桓公的神态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之后有感情的朗读。

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谈感受,再引导学生透过蔡桓公的神态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之后有感情的朗读。

师:同学们,我们从蔡桓公的语言与神态中感受到了一位固执、刚愎自用、自负的蔡桓公。可见,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如果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与神态进行描写。

师:扁鹊一次又一次请求给予治病,但都遭到蔡桓公的拒绝,最后,病入膏肓才派人去请扁鹊为时已晚。所以害死蔡桓公的真正凶手是谁?(蔡桓公自己,是他自己固执、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刚愎自用、自大的性格导致他即使有神医之称的扁鹊在身边,也救不了他。)

(四)拓展想象

教师创设情景:蔡桓公的病历经短短的一个多点月的时间就病入膏肓,病死了。读完这个故事,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也有很多话要说,那么你最想对谁说,想说些什么呢?下面,让我们畅所欲言,尽情地说一说!先拿出笔把你想说的话先写下来,再交流。

1. 对蔡桓公说:

评议:对啊,如果能够在一开始的时候,蔡桓公就能够引起重视,病情一定会治好的,事情就会得到有效控制的。这就叫做防微杜渐。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啊!

正确对待自己,防患于未然,才能够不断进步啊!不要讳医忌疾!

2. 对自己说:

评议:对呀,结合寓言的学习,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启迪和思考,真了不起!

生活中,我们也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克服。

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看来你确实读懂课文了!

4. 对所有的同学说:

善意的批评,会让我们不断的进步!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我们要学着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五)复述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好吗?先自由练说,然后你可以在这个教室里随意找一个倾听的对象,说给他听,让他谈谈听后的感受,可以是针对你讲故事的水平的高低,也可以是对故事内容的感受。

(六)总结深化

这则寓言故事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引以为戒,不要让蔡桓公的悲剧在我们现代人的身上重演!

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都阐明了深刻的哲理,成为人们不断自省的警钟,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治 病

防微杜渐

板书: 名医扁鹊——————————————蔡桓公死了?

讳疾忌医

第一次 皮肤上 不高兴

第二次 皮肉之间 很不高兴

第三次 肠胃里 非常不高兴

第四次 骨髓 死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7篇《扁鹊治病》,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92949.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9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