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题库

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题库

更新时间:2023-03-14 20:53:02 点击: 来源:yutu

中学生教育论文1

  一、教育本质要求加强生命教育

  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新的教育背景下,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绩并不单一的教学目标。由于社会竞争日趋积累,现代教育越来越偏重知识的传授,因为,教育者缺少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受教育者自然也会忽视自身人文关怀的培养。并且,不少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及其相应的人格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教学过程中,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对家人、对朋友乃至对社会有怎样的意义。课堂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得个人在遇到生命问题时,极易发生偏差。人的生命是道德的载体,失去生命,道德荡然无存。由此可以说,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得道德教育自然流于形式,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改进道德教育,才能够使得生命教育具有发展的可能性。

  二、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要求

  中学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处于迅速发展期,并且逐渐趋向成熟。但是,中小学教育中过分的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心理教育。学生在此时期常常会走入思想和社会现实不融洽的误区,当学生找不到二者可以调和的矛盾时,常常诱发一些犯罪现象。此外,社会经济急速发展下,竞争日趋激烈,此外,就业困难、家庭贫困等客观原因存在,特别是现今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承受挫折能力不强,极易走向误区。因中学生思想不成熟,极易受到动摇,基于这些特殊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重视中学生心理教育,对对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出现的矛盾进行及时疏导。

  三、加强生命教育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生命教育不仅在日常的生活中得以体现,还体现在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逾越对生命的追求,对生命真谛的追求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目标追求。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个体生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倘若没有生命,其他的一切便没有意义可言,人对生命的珍惜、保护、超越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可以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够脱离以人为本的价值轨道,不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为一种抽象东西,失去本身一样。新形式下,中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面对困难往往不知所措,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能够让中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唤醒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因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在独特的优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建立人本生态

  在教育领域内,教育发展动力是人的需求,发展目标是人全方位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本价值取向,主体原则是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他们全面、自由的发展。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在学生个体及群体生命尊重和关爱基础上的教育。生命教育强调的是人生价值的意义,体现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生命教育应当凸显关注人性,需要建立在人本生态主体的原则上。此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中学正确认识生命教育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意义。生命教育中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原则,同时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二)注入新的活力源泉,丰富教学内容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是理论教育,较多的理论教育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较难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注重生命完善与超越为本,让学生体会生命滋味,意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现如今,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纳入生命教育,对中学思政政治教育而言,极大的丰富了教育内容,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高情感共鸣

  思想政治教育依赖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是,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偏重于理论,缺乏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而生命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情感教育,是强烈的感恩意识下生动的表达内心情感。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需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维,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纳入生命教育,寓教于乐,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及亲和力,还能够有效地引起情感共鸣,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四、中学思想政治中生命教育内涵及教育目标

  (一)生命教育内涵

  生命教育简言之就是关于生命方面的教育,其中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最为迫切的任务是让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迫切的生命教育是意识到生命价值、确定自己的生死观,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度,自我认知包括社会和生理两方面的认知,其中生理认知是基础和前提。生命教育中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是主要内容,生命价值体现出了生命意义,生死观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内容,同时还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前提和关键。学生需要正确理解生死观才会在遇见挫折时不放弃生命。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目标

  生命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及意义。在充分意识到生命的重要作用后,才能够尊重自己、尊重生命。针对生命教育而言,其中生命教育的目标分为三类,分别为:深化学生人生价值和理想;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懂得保护他人生命。此外,有学者认为预防中学生自杀的有效手段便是加强生命教育。当今,随着生命教育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其全面、系统的可操作性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有效的针对性。针对生命教育的背景思考生命教育目标,针对学生年纪特点及思想特征确定教育目标,并且还需提前考虑到生命教育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一些效果。1.重新认识生命和理解生命,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意义中学生之所以在遇到困难时会选择轻生,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不懂得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么获得生命意义等问题,基于此,中学生命教育中,需要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命,由此应当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在具体的生命教育中,学生需要摆清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优缺点及差异,明确对自己的生命意义进行界定。2.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存在的价值中学生不仅需意识到生命对自己的重要性,还需要对他人生命负责。对于个体而言,生命只有一次,没有轮回,倘若生命不复存在,其他一些便毫无任何意义而言。倘若没有明天,我们在仅有的今天中,需要及时把握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珍视生命,踏踏实实的过好今天。此外,中学生因年纪较小,一些思想不成熟,因而,需要对不良情绪进行调控,调节好情绪。学生在意识到生命意义的重要性后,提供生命存在的价值。3.爱护生命,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个体,都需要延续自己的生活,保护他人生命,生命教育既然需要关注中学生自身精神发展规律,有效防止任何外在的可能性伤害,此外,还需要通过努力延续自己鲜活的生命。一方面需要增强抗挫折能力,提高自己心里承受力,此外,提高个人心理调节水*,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评价方法,最后,提高中学生心理活动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刚刚进入学校的中学生而言,需要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此外,他们在适应学习及环境时,学校应当给予适当帮助,使得学生尽快完成身份转变。

  五、结语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这一盲区存在已久,而在当今社会中,中学生对生命的藐视需要引起重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加强生命教育,让中学生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中学生教育论文2

  在中职教育中,越来越多教师意识到对中职生的教育,不仅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对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中职生自学的良好习惯。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中职生在学习阶段的成果,还关系到中职生在今后工作和生活阶段的成果,持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

  1.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首先要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动机,让中职生将自学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中职生如果缺乏学习动机,就难以顺利自主学习,无从谈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内在条件是激发学习动机。从教育心理学视角看,中职生自学能力培养主要是将自学能力内化为中职生的内在动机,即以学习兴趣、价值意识、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影响中职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其中,中职生学习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心,中职生学习兴趣强烈,自主学习欲望强烈,自学能力就越强;中职生价值意识是中职生对自主学习未来成果及其对自身意义的预期,中职生自主学习价值意识是推动自主学习的主要推动力;中职生目标定向包括掌握性目标定向和表现性目标定性两种,其中掌握性目标定向是指中职生自主学习以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增长为目的,表现性目标定向是指中职生自主学习以显示能力和赢得赞许为目的,中职生自学能力离不开目标定向的推动力;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中职生对从事自主学习活动能力的自我判断,是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中职生自我效能感越强,自学能力越强,更好的实现学习目标。

  2.教授学习策略

  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基本保障是中职生掌握学习策略,即中职生学会自主学习。中职生在具备较强自主学习动机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设定学习任务,掌握学习策略,以更好的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所以,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在于中职生熟练掌握学习策略,并在自学中能够熟练应用学习策略。

  中职生学习策略是结合中职生自身状况以及学习内容,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制定的学习方案。

  中职生学习策略就是良好的习惯,以及学习过程中“学前预习 +学后巩固”,将这一学习习惯贯穿于自学活动,在课堂学习中以更好的紧跟教师教学进度。中职生在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时,要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自主学习认真预习新知识,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结合中职生现有水*,设置合理的问题情景,让中职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新知识;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和中职生积极沟通,了解中职生对所学知识的评价反馈,巩固复习所学知识。同时,中职生在自学过程中,要杜绝玩手机等不良行为,按照学习策略养成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坚定意志品质

  中职生自学过程中,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需要排除很多问题困难,这就需要在自学过程中,需要中职生具备坚定意志品质,以更好的调节自己的自学行为。在中职生自学之初,很多中职生具有自学动机,但是伴随自学难度加大,中职生的自学动机就会变弱,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品质,中职生很难长期坚持自学行为,难以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总之,中职生自学动机可以有效激发自学行为,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习策略,以坚定的意识品质,持续不懈的坚持自学行为,自我思考学习问题,自我调节学习困境,坚持自学行为。可见,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坚定的意志品质。

  4. 课外实践保证

  在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内容是按照既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执行的,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就需要辅以课外实践活动,以更好的验证中职生所学知识,否则中职生感觉所学无用,可能放弃继续自学行为。课外实践活动具有多样化形式,中职教育中要综合考虑专业技能以及中职生的兴趣爱好,与校外实践基地共同设计科学的课外实践活动,补充中职教育课堂教学内容,鼓励中职生自主学习。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应合理有效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帮助中职生巩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外实践中难题,激发中职生应用所学知识、技术技能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中职生自学积极性,增强中职生自学能力,以课外实践活动保证中职生自学行为的持续。

  中职生自身具有个体差别性,可以说是学习较为弱势的部分群体,为了更好的培养中职生,成为国家人才,需要帮助中职生培养自学能力。学习作为一项脑力劳动,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引导中职生自主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教授学习策略,坚定意志品质,课外实践保证,让中职生具有学习内动力,掌握学习技巧,在学习中坚持自学,并辅以课外实践活动,真正让中职生体验学习乐趣,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

  参考文献:

  [1]潘乃烨,论中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20xx(12)。

  [2] 章凌 , 中职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对策 [J]. 才智 ,20xx(2)。

  [3] 吴旭林 , 对后进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思考 [J]. 中小学电教 ,20xx(5)。

中学生教育论文3

  摘要:核心素养的研究,国外已经开展了很多年。我国直至20xx年才正式提出研究核心素养这一议题。核心素养不是某一学科的素养,而是一项关于人的综合素养。音乐学科教育比其它学科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因为它也是综合素养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展开研究,再次呼唤教育界对音乐教育引起重视。

  关键词:中学生;核心素养;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一环,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得到了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上下都对音乐教育所起的作用更加的重视,这是因为音乐教育对现代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作用太大了,要想完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终极任务,我们只有狠抓音乐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因为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

  一、浅述核心素养内涵

  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我国刚刚开始起步,在参考了大量的世界各地先进的理论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国情的核心素养体系。这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OECD的相关核心素养理论给我过很大的启示。这个体系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解“素质教育”基础之上。上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理念广泛流传于社会各界。素质教育大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应试教育重视加强教学,提升学生的技能培训,从而保障学生走入社会有竞争优势。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反,认为应“德才兼备”。

  二、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

  20xx年,我国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讨的基础上发布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未来的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音乐课堂的教学起了引领的作用。我们知道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的培养价值是非常好的,孩子的思维能力受音乐教育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受音乐教育影响、孩子的情感的历练受音乐教育影响,音乐教育对孩子们的启智开发真有很大的作用,在国内外教育与心理学界大家都比较认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浓厚兴趣,就要多学习多锻炼,比如:通过教师编创丰富多彩的音乐课程学习、通过参与各式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不断地感受、学习、创新、求知音乐的潜移默化的独特魅力,这样,健全孩子们的美好身心,陶冶孩子们健康的情操,完善孩子们的优秀人格都会大有裨益。孩子们通过学习音乐常识和基本乐理,学会一些音乐艺术技能,发展多元的文化思维,开阔艺术视野,继而在音乐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上有所发展,最终形成基本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培养中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

  (一)OECD的核心素养与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和谐统一性

  众所周知,健全的人、成功的生活是OECD的核心素养的逻辑起点,这种素养是人们要面向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经济技术高度发达、新知识蓬勃发展的未来的社会的素养。OECD核心素养明确提出“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使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求的能力。”这也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样。

  (二)音乐教育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以听觉艺术为主要内容,以独特的音乐艺术为媒介,是美育教育的的组成部分,同事音乐教育也是和美术教育一样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属于美育的范畴。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核心就是音乐时间和音乐创造能力。孩子们的音乐创造力、表现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来自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课堂开展、延伸、拓展,让学生在看听学唱、创新合作的基础上,锻炼孩子们的思维和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创造了艺术”音乐能力的获得必须要在实践中,实践出真知。作为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歌唱能力、识谱能力、创新能力、乐理掌握能力都要好好的培养,让孩子们能视谱歌唱、能看懂音乐常识、能演奏简单乐器、能够分析简单的谱例,能较好地创作创新,能用合适的形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些都要求学生应具备音乐知识经验积累,应熟悉掌握常用的音乐活动形式。

  (三)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启发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获得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中可以感受到作曲家的内心情感和想表现传达的感情,在特定的环境有时候我们会产生共鸣。有些音乐催人奋进、有些音乐宣泄我们的情绪、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动力,使我们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受到影响。我们在学校音乐课堂中,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教师让做学生的引导者,引导他们进一步去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用健康的音乐作品去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摸索创新。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很大的提升,中小学生正处于“可塑造期”,应该加强对其音乐素养的提升,在中央不断加快推动现代教育的前提下,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更应该将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方式和其培养体制进行改革,注重其品格养成和关键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感性能力和人文情怀的稳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适合*特色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刘义民.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xx,04.

  [2]辛涛,姜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中学生教育论文4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科目,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发挥语文教学美育功能的几点有效措施。

  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进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的主要学科,承担着很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是抓好小学基础教育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意识、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审美教育模式,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使学生树立审美意识的关键。人类立足社会,除了要具备必要的知识理论外,还要具备全面的能力与技能。教育不仅要提高人的知识掌握能力,更要锻炼人的思维,促进人的社会属性形成,提高对世界的认知,进而提升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创造生活、享受生活是人们的终极追求,在这其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审美教育,是通过美的事物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欣赏,进而提高学生的智力教育与德育教育。追求美和欣赏美是每个人的权力,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学生的工具,而应该立足于培养人的思维和能力,开发学生智能、陶冶情感,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在*后学会创造生活享受生活,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从不缺乏美好的事物,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拥有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美学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美和观察美,培养学生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渗透审美教育的内容,将语文的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契合素质教育对于小学教育的要求。通过审美教育,学生逐渐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和自己周遭的一切,确立正确的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逐步掌握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文化修养。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不可忽视的一项教育工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路径研究

  1、转变观念,提高学校对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重视目前,小学语文教育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部分小学学校不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认为其对学生能力的提高的作用不大,语文教学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内容刻板,形式不够灵活,教师灌输知识是常采用的方式,一味的知识灌输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反而使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所下降。当务之急小学学校和教师要转变观念,将审美教育提到重要的位置,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应用性,进而促进小学生发现语文学科的魅力,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2、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语文美育教学质量针对语文的具体教学,教师要创设情境,形象生动地进行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活泼好动,如何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舒适的氛围内学习,提高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境,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现力;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语文课文或古诗中存在的美的意象进行分析和讨论,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善于发现美和形容美,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审美教育的效果现在交易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教学中很广泛,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长春版语文教材中《在冬天里》、《春天来了》等课文,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大屏幕播放关于冬天与春天景色的图片,将文章中美丽景象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发现其蕴藏的美感,并鼓励学生用语言形容那种美感,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

  4、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有效利用社会环境因素,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小学教育阶段扮演的角色对于小学生教育来说是不可忽视的,除了在学校教师加强语文审美教育以外,家长要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例如长春版语文教材中《家》、《快乐地玩》、《过年》、《赶集》等课文的学习,家长就可以充分参与进来,与孩子加强沟通,带孩子体验文中提到的事情,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锻炼学生的美学思维,为其逐步形成文学鉴赏力和美学知识打下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小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在强化审美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萍.审美教育应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J].考试(教研),20xx(04).

  [2]高红梅.探讨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xx(19).

中学生教育论文5

  据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希望重新选择专业;有部分学生因为不喜欢所学的专业,选择退学重新参加高考;还有部分学生读了很多年的书,总也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甚至在参加工作后,还在为寻找自己的兴趣而继续摸索、不断跳槽。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从小缺少职业生涯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

  在我国,职业教育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职业指导,在形式上几乎被家长的包办和学校的就业指导所取代,在现有的教育系统中基本不涉及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些学校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很少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很多孩子从小拼命读书,把考个好大学作为自己的理想,一旦高考结束面对众多专业时,不少孩子就茫然无助,不知该如何去选择、该如何去规划自己以后的职业人生,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和职业变更日益频繁的时代,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自我、探索职业、了解社会、规划人生,从而过有意义的生活,是职业生涯教育关注的焦点,更是中学教育应该关注的领域。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

  “职业生涯”一词来源于英文“career”,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原有“道路”之意,可以引申为个人一生的道路或发展途径。职业生涯涵盖了个体一生的发展历程,是伴随个体终身的动态发展过程。

  人的职业生活是一个人全部生活的主体,在其生涯中占据核心与关键的位置。因此,职业生涯教育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它可以帮助个人对自我进行全面的分析,认识、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我职业发展的方向,正确选择职业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他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及国家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滞后

  职业意向是一个长期发展和培养的过程,而中学生正处于职业意识开始萌发的时期,因此,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可以给中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确定职业生涯目标提供指导和帮助。目前,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在课程设置中引进了职业生涯教育,但在大多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学校很少。中学教育把重点更多的放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上,把升学率、重点率放在教学管理的首位,很少能以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与思路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并在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以及学生潜能的挖掘上下工夫,职业生涯教育严重滞后。

  2.中学生职业意识淡薄

  美国是世界上首个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1994年,美国颁布了《学校与就业机会法》,目的是为所有学生提供职业准备,包括从幼儿园到社区学院或大学的学生,使他们能够适应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和全球化浪潮。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广泛普及对美国的社会发展和每个公民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针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与培训,尚未在6~18岁这个职业意识发展的关键年龄段形成全程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助体系。学校和家庭在职业生涯教育上的缺失,造成中学生把精力大多放在学习上,认为中学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为时过早,职业生涯意识淡薄,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3.职业生涯教育机构缺失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来从事。而我国的中学还没有设置专门的担任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机构,更别说专业的教师了。即便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学校,也多是兼职教师授课。职业生涯教育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他们普遍没有经过规范的培养或培训,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科学实践,造成职业生涯教育没有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对中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建议

  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质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其出发点是为学生走向社会、经济独立、实现自我价值和敬业乐群做准备,这些内容是个人在以后社会生活中学会生存、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改善生存条件、作出合理的决策并能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中学生正处在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期的“生理成熟”与“心理稚嫩”并存的阶段,也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内容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初中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1.建立组织机构,大力推进职业生涯教育

  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设置专门的机构,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强制性的教育内容,纳入中学的教学计划,并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让中学生从入校起就接受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教育,从而为他们今后的择业、就业打好基础。

  2.加强宣传工作,使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职业生涯教育是当代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全社会都应该认识到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加强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是每个人形成基本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每个做父母的都应树立对孩子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加强对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人生规划等方面的培养。其次,学校应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科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只有社会、家庭、学校齐心协力,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从而推动职业生涯教育顺利开展。

  3.设置职业生涯教育课程

  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是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系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策略和操作方法等。比如开设“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向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开设“我所喜欢的职业”课程,引导学生熟悉职业的分类,让学生通过了解职业信息,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不断拓展学生职业规划的视野。除开设理论课程外,还要利用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开发多种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方式。企业要大力支持职业生涯教育,积极为丰富中学生的职业体验提供*台。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引导中学生告别“升学无意识”和“择业无意识”的被动状态,不但要让每个学生明确“明天的我”适合做什么,也帮助其坚定“今天的我”应该做什么,从而为自己的人生规划做好积累与准备。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获得职业生涯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是要强化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的职业生涯教育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时的教育工作中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二是要设置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专职教师。三是要通过参加国内外专业知识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专题研究等多种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实现教育人员的专业化、专家化。

中学生教育论文6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智能的定义已有了新的知识,针对传统智能一元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加德纳提出了“智能多元论”,并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培养为素质高、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文就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途径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多元智能,培养途径

  犹太人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应试教育的形势下,评价学生的标准往往是这个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近年来,人们对智能的定义已有了新的知识,针对传统智能一元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加德纳提出了“智能多元论”,并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加德纳认为,人类有七种彼此相对独立的智能,即语言智能、空间感知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交际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内省智能、音乐智能,这七种智能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在教学中应给予同等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各种智能的协调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根据“智能多元论”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素质高、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文就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途径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语言智能的培养

  1、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新教材的科普性、可读性、实践性大大增强,给学生阅读带来了方便。学生的阅读主要分三个阶段:

  ⑴ 课前阅读:即预习阅读,要求纵览文字,了解梗概。首先要看清标题,标题是全文的主题词,是表达内容的核心,也是阅读中要始终抓住的线索。同时要了解教材中以哪些方面的叙述来说明标题的。通过课前阅读,可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使自己思维与教师授课的思维同步,有的放矢,活跃思维。

  ⑵ 课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往往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阅读,这种阅读一般运用分段式阅读的形式。即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虽然在形式上有些被动,但阅读目的明确,从学生心理上讲既有外在的压力(教师的指令),又有内在的动力(解难析疑的求知欲)。阅读时,指导学生对重点要点字斟句酌的反复推敲,全面正确理解概念、原理、规律的实质。

  ⑶ 课后阅读:要求做到精读细读,重点落实。如对地理概念的阅读,要紧紧抓住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概念的要点和关键词语,用来说明概念的实例(包括正例和反例)、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弄懂概念中模糊词语的含义。可采用重点句群的阅读、对比阅读、试背阅读、句子结构分解式阅读等。例如,对于交通和交通运输、商业中心与商业街、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等概念,要求学生课后一定要对照定义反复对比阅读,并列出表格加以比较,这样能帮助学生梳理出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结构层次,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迁移。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有较高的语言修养,讲课时语言要准确规范,对学生不能准确表达的问题,要适时加以点拨。在学生内心已明白问题,急于想表达出来,却又不知用何语言准确表达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引导,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设法把自己要讲的话,尽量由学生的口说出来。学生回答问题时,对于那些回答得好的学生除了给予鼓励之外,还要向全班学生指出该学生回答问题时所用的方法,并希望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对于那些上课懒于开口的学生,我采取了一半引导,一半鼓励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尽管这些学生有时问题回答得并不好,但只要有进步,就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

  目前高考,出现了类似于政治、历史中一些文字表达题,许多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文字表达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不同情况,要采用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一改过去以选择题、填空题等为主的状况,适当增加简答题、分析说明题、作文式作业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在讲到*农业可持续发展时,我就给高三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及应注意的问题。学生都觉得这好像是作文题,不是地理作业。我提示学生:要完成这个作业,思路要开阔,不必长篇大论,只要把道理将清楚即可。从交来的作业看,学生都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各自从不同角度做了论述。有的学生从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生产的条件方面进行了阐述,有的同学还结合政治,用假如WT0后*农业的发展知识进行了论述等。这种作业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用地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空间感知智能的培养

  空间感知智能相当于我们常说的观察能力。在地理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

  1、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很难想象一个学生对某一事物毫无兴趣而去主动观察的。教学中,可因时、因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向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有趣问题,或介绍有趣的知识,或强调观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有了观察的兴趣,不仅课堂上主动积极地进行观察,课外、校外也会主动去观察相关或相近的知识内容。

  2、指明方向,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

  自然界绚丽多姿,观察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标本、模型、挂图或多媒体动画演示时,首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重点,这样可以减少观察的盲目性,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所需要观察的重点内容上,形成较清晰的知觉。如果学生对观察的目的任务不明确,所观察到的对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完整的,必然是走马观花、无所收获。所谓明确观察目的就是要抓住观察对象的本质,在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土壤剖面时,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各个土壤层次的主要特点上,着力观察每个层次的色泽、粘度、组成物质。

  3、观察与思维相结合

  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这样即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观察的部分,又可以使学生在观察时,一面观察一面思考,使思维活动参与观察活动,这样才能抓住本质特征,加深理解,将形象的直观与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感性的材料进行抽象思维,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才能对观察的对象产生深刻的印象。如组织学生观察星空时,就应让学生抓住各个星座的大致形状、相对位置等特点充分地让学生进行思维和想象,然后准确地找到各个星座的位置以及各个具体的恒星。经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和归纳获得的知识,比教师单纯讲解,学生听记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三、交际智能的培养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智能

  社会实践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有2人~3人,实践活动过程中,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通过语言的、形体的、甚至是无声的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使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种为着同一目标而进行的合作,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际智能,对学生踏入社会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智能

  由于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各种教学模式中几乎都有“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小组中从事共同的学习活动。小组各成员间的默契配合是保证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交际智能。

  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智能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能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动机的新兴的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大致包括研究性课题的选择、研究计划的设计、研究过程的实施、研究资料的整理、研究结论的得出、研究报告的撰写等过程,其中实施研究过程就是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常通过野外观察、访谈、发问卷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对于一些高科技的、历史性的专题,目前的条件无法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学生查阅相关的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料,许多学生自己没有相关的资料,要从图书馆、亲戚、朋友处借阅,在这些过程中无形地锻炼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逻辑——数学智能的培养

  地理的发展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地理学中许多疑难问题渗透了数学知识,地理教学中引用数学思维,有些重、难点就会化繁为简,迎刃而解,既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利用坐标图像,化抽象为具体

  坐标图像是表达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的数学形式,是对基础知识的概括和深化。恰当地运用坐标图像,既能将所授的凌乱抽象的知识进行梳理,又能体现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使之鲜明、具体,使学生透过诸多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较快地突破难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解下列问题时,就可用坐标图像:

  图中1、2地的气温可能为:

  学生通过剖析图像,运用图中曲线规律来解决问题,学会研究探索地理规律的方法,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2、运用反证法,变迷惑为清晰

  有些题目按常规思维,分析推理,迷惑不得其解。但换一角度,变换思路,用反证法即从问题的反面思考,化难为易,知识在逆向思维推理中得到强化,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辨证性。运用反证法,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追索,使思维向纵深发展。

  3、运用数学概念,使难涩成简明

  数目繁多的地理学概念,有些十分相似,容易混淆;有些相互交叉,难定其范畴。传统的授课方法,学生概念模糊,难以区别。但借用数学上一些概念来辨析,异中求同,同中辨异,学生的思维更加精深。例如,文化区、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是同一概念系统里3个相近概念,它们系隶属关系。用集合知识可表示为A>B>C,A、B、C分别为文化区、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能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

  五、内省智能的培养

  学生内省智能(即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采取适当行为的能力)的培养,主要落实在对问题的反思、结论的推出及学习活动的自我小结上。在地理研究性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力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心理活动,开始是怎么想的,走过哪些弯路、碰到这些钉子?有什么经验可以汲取?自己的思考与老师或同学的思考究竟谁对谁错?哪种方案最佳?自己在一些思考的中途能否做某些调整?为什么当时不能做出这些调整?自己在思考中有没有做出过某种预测?这种预测对自己的思考是否起到了作用?自己在预测和估计方面有没有带普遍意义的东西可以归纳?等等。通过对自己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品质,使其具有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这一智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此外,还有音乐智能和肢体运作智能,限于篇幅和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此就不再赘述。

  总之,充分发挥地理学教学的优势,努力提高地理学教学的效益,培养和发展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这是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中学生教育论文7

  一、分析高校体育学生文化素养的现状

  对我国高校体育生的文化素养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影响体育生文化素养的原则,同时简述目前体育生文化素养的现状。

  1.1、体育生的行为缺乏约束

  由于缺乏文化素养,体育生在体育课程中,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大局意识,导致其个人行为太过自由,缺乏约束性。例如:体育生在课堂上,虽然积极表现,但是缺乏力度控制,有时甚至影响到整体课堂秩序,对其他同学造成影响,引发同学们的不满情绪,同时为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

  1.2、体育生之间缺乏团结意识

  高校体育生更加注重个人实际的技能表现,严重忽视其他学生,高校体育本身是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主,实际没有达到素养培育的效果。例如:篮球赛中,体育生缺乏团结意识,则会导致正常比赛漏洞百出,学生之间没有默契的配合,篮球最需要团结和协作,如此才可领域到比赛的实际含义。

  1.3、体育生严重缺乏素养知识

  高校体育生只注重体育实践知识的学习,忽视理论知识的建设,导致体育生缺乏与素养相关的知识。高校体育考核时,除考核技能训练外,还需考核理论知识,如果体育生不注重素养知识,则会导致体育系统知识的缺乏,对个人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加强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途径

  加强体育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需通过有效的途径,结合高校体育课堂的实际,提出有效的途径,重点提高体育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其不论是在体育发展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保持高质量的文化素养。

  2.1、增加体育课堂文化素养培育的课时

  据有关调查显示,高校体育课堂普遍为户外形成,教师基本在户外结束文化素养的培训,实际体育生在意识上根本没有重视,所以,高校体育需要增加文化素养培育的课时。例如:教师可将体育教学氛围上、下两部分,第一课时重点讲述体育知识中的文化素养,教育学生如何在体育中考虑更多的素养因素,既要做到体育技能的完美,又要发挥个人的文化素养,教师利用素养案例,激发学生内心的素养意识,第二课时以实践为主,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衡文化素养的表现,在体育事件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教师讲述的文化素养。

  2.2、通过实践加强体育生的文化素养建设

  教师在实践课堂中,应注重文化素养建设技巧,以此作为文化素养培养的途径。例如:实践课堂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小组,组织小组活动,促使学生分工、配合,使学生充分感受团队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协作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文化素养,利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具体行为。由此,通过学生的主动性,营造文化素养的范围,进而带动其他的学生,教师在其中只是发挥推动作用,此类建设途径在体育生文化素养的建设中,具备较高的实践价值。

  2.3、利用体育资源提高体育生文化素养意识

  高校中的体育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将其作为加强体育生文化素养的后备资源。例如:教师播放我国各项体育盛会的视频资料,通过体育人士的风采展示,激发学生内心的人文素养,重点观看国外体育选手在我国体育赛场上的表现,教师告知学生,学生在体育场上的一举一动,不仅代表个人,更是代表班级、学生,甚至走上更大的体育场时,会意味着更深远的意义,学生通过教师视频资料和教师的讲述,会逐渐意识到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三、文化素养对学生的意义

  文化素养对高校体育生非常重要,其不仅关系到体育生的素质,更是关系到体育生的未来发展。首先文化素养可以提高体育生的社会价值,社会需要德才综合具备的人才,体育生在校期间,注重个人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其在社会中发挥个人价值;其次高质量的文化素养,提高体育生的综合素质,体育生的文化素养高,可以增加其对新鲜事物的认知能力,提高判断力,促使其更容易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知识;最后文化素养提高体育生的体育技能,通过文化素质的培养,体育生会虚心接受体育技能知识,充分认识到个人的不足之处,保持积极、努力的学习态度,促进个人体育能力的稳定发展,保障个人在高校中的体育表现力。

  四、结束语

  综合提高体育生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近几年,高校在对待体育文化素养方面,积极建设,重点提供体育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其在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避免由于文化素养的建设不到位,引发不必要的事端,因此,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利用科学的手段,积极构建和谐体育,重点提升体育生的文化素养。

中学生教育论文8

  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是通向有目的学习的最佳道路。数学思考是指在数学活动中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作为四大目标之一提出来,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等要求。可见,数学思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弥散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之中,融合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而数学思考能力的高低则更是衡量一个人数学能力高低的砝码。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数学教学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营造数学思考氛围,激发数学思考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发自内在的主观愿望上。也就是说,教师要刻意营造一个有利于数学思考的良好氛围。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等对话,学生可以安静、深入地思考,特别是在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或卡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再想想,而不是生硬地打断,呵斥或嘲笑他们,这样,学生就会在宽容的氛围中渐渐鼓起勇气,打开思维的闸门,并逐渐养成乐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数学思考

  情境是抽象的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的纽带,是学生数学学习、思考的出发点,更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积极化的桥梁。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会去主动地思考,不断地变换思维的角度,不断地思索试探下一个答案,学生的思维鼓荡、蔓延和发散,变被动的想一想为积极的主动思考。

  三、注重方法指导,引发数学思考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思考,而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学习主体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小学生,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数学思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能靠自身独立学习来完成,相对来说,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教师有效的组织与指导。

  例如:《方向与位置》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深刻挖掘这部分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在一年级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学生对于它们的排列规律只停留在“东西相对、南北相对”上。如何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只根据一个方向就能辨别其它三个方向,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建立空间观念的一个关键。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次、不断的指出教室的四个方向,再思考这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不难发现这四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促使学生会学、会思、会创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例题的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如有序、对应、变换、转化、统计、归纳、演绎等。

  四、有效数学活动,启发数学思考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内化理论提出:思考是一种活动,这个活动依循个人的内在语言来进行,并通过学生的经验活动而展开。数学思考要在数学活动中实现,数学思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只有这样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之中,也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思考的内在本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

  例如,学习“圆周率”,学生往往己知圆周率约是3.14,操作活动很容易走过场,甚至倒过来,用3.14乘以直径填一下周长。因此,我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实际,进行了尝试,组织学生按要求测量并填表。之后,让他们猜测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计算验证。学生们用加、减、乘、除计算都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合作交流,找出规律,逐步概括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通过思考达到对知识理性的升华。这样的活动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创见性提问,启发数学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的目的在于引起数学思考。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要具有较强的思考性,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与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享智慧和真理!

  例如:教学圆周长的计算这一内容时,在揭示圆周长的意义后,可这样提问:“你觉得圆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当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猜想到可能和它的直径有关系后,指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一直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六、开放练习设计,激发数学思考

  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由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例如:有45名同学去划船,船有三种:大船一次可以坐10人,每次收费20元;中船一次可以坐8人,每次收费16元;小船一次可以坐5人,每次收费10元。请问怎样租船最好?解题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租船的方案:可以从价格上考虑、探索哪种方案最能省钱;也可以从同学的需要角度考虑等等,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出多个不同的答案,这样的开放式练习真正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七、保证思考的空间、时间

  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

  数学思考是一种搜寻广、潜入深、富有挑战性的深层智力活动,是学生对数学对象的深刻的理性认识过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明确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性,注重从各方面入手,落实数学思考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中学生教育论文9

  摘要:审美素质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何对中学生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笔者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两方面就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实施审美素质教育方式

  审美素质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美存在于人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生存过程之中,只有真正揭示出其深刻内容,才能使中学生具有健康、纯净的心态,以积极的精神面对世界。正像嫩芽的发育决定着树木的茁壮成长一样,中学生的心田始终洋溢着美育的旋律,才能成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人才。但美感是进入美育的桥梁,而美感的获得是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有序、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完成的,所以审美素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必备课题。

  什么是审美素质教育呢?关于审美素质教育(简称美育),有不同的看法,很难有定论。但一般来说,美育既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也不同于专门传授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育,更不同于崇奉虚幻的神灵的宗教信仰。它是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离不开教育。所以,美育既关系到美素和美感,也关系到教育。美育离不开教育,因为它不是自发的、自然的、自流的产生和形成的。虽然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或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事实证明,有“爱美”之心,并不等于就有了美学修养。更不意味着真正了解美,因为懂得美、认识美要有相应的文化知识水*,而这是不能自然而然的产生的。所以,美育也是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以积极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美感教育活动,它是通过对人们不断启发和长期的训练、熏陶的教育过程,使之逐渐获得美感能力。这也就确定美育是带有认识性质的一种教育活动,但它的认识性质又具有独自的特点,它是在人为必须通过对自然界的,或社会生活中的,或艺术作品中的美的事物或现象的感动来进行教育的。

  美育现象、美育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是到处可见的,这就决定了人们的美育实践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哪一种方式都是使美育的实践形态得以充分显示,也就是如何使美育实践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得到和谐完美的组合,使其充分合理的利用,那么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或者通过什么渠道来实施审美素质教育呢?下面,我就在先后时序上,谈一下对中学生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

  一、家庭美育

  人们接受教育(这里所说的教育不单是指上文化课、认字,而是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也是最早接受教育的课堂,家长(不单指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常任教师。所以,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来说,犹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美育如同学校教育一样,它也是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的基础。

  人的美的观念的形成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影响。人生的早期,是可塑胜最强的时期,家庭的熏陶有时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当然,这也不奇怪,如鲁迅说的,“读书人家的孩子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所以,儿童的美学趣味,审美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中年长者的审美情趣和家庭文化环境的影响。

  家庭美育不仅具有一般美育的共性,它还带有自身的特点,如它是一个人审美能力的起点、摇篮,家庭对子女智力的早期开发有着特殊作用,它关系到儿童的美好的思想品德的培育,重视培养儿童健康的高尚的艺术趣味和美学爱好。当然,家庭美育并不意味着只是对儿童美感能力的启蒙教育,它也关系到儿童长大*以后,如何与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相辅相成,它还关系到整个家庭成员的美学修养的不断提高。

  从家庭美育来说,要想进行得有成效,我认为关键在于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的文化环境;二是家长或家中年长者的文化素养、美学趣味的引导。

  在现代社会中,素质的普遍提高,不仅为国家建设和引进、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提供了雄厚的智力背景,更主要的是在全社会形成了文明的社会风尚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融洽的社会氛围,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础,它的完善程度取决于社会经济结构和整个社会关系的性质。人的素质的培养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家庭生活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家庭美育所需要的家庭文化环境也是由这两方面构成的。从家庭的物质文化环境来说,随着近几年来的改革开放,人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有所提高,而经济收入往往决定了生活方式和家庭人为的物质环境,因而很自然的随之而来的是家庭成员对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善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追求,这其中家庭文化设施的建设就占很大比重。电视机的普及自不必说,就像录像机、各种乐器、音响设备、书籍、报刊、工艺品、住房装演等也不断的进入千家万户。家庭的物质文化环境的改善,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但这些只是外在的条件,如何使家庭成员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设施,使之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才是最主要的。所以,一个家庭仅有众多的物质条件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

  从家庭的精神文化环境来说,由于购置了各种现代家用电器,使人们从琐碎的、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他们喜爱的创造性的工作和去追求较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但从家庭文化建设来说,购置与家庭成员知识化、艺术化有关的设施、用品是必须的。把家庭环境布置得很整齐、清洁、舒适、美观,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知识、文化的氛围,这不仅有利于休息和生活,而且有助于培养家庭成员高尚的美学趣味,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反之,如果一个家庭只是追求物质条件,而缺少提高精神文化的追求就会不能抵制那些低级庸俗和颓废的文艺作品的侵蚀。整个家庭环境就会显得品味不高、布置庸俗、趣味低下,给人以粗俗的感觉。在这种物质营养与精神营养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使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的。另外,家庭中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往往能同时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家长能自觉的、有目的的利用这些因素进行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就会起到积极作用。

  一个家庭,如果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达到较为和谐的统一,使家庭生活充满着文化乐趣,那么家庭成员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他们的审美感情和美的观念。在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家长或家中的年长者。他们自身的意识形态、文明行为、文化结构和美学修养将直接影响着家庭的文化气氛。所以,无论在家庭的物质文化环境中还是在家庭的精神文化环境中,家长自身的精神世界起着关键作用,他如能恰当地协调二者的关系,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极其重要的熏陶功能。

  在家庭美育中,首先需要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我国当代就非常重视家教看中人品,并把德育―孩子的“精神保健”放在首位。父母的白我教育(身教、言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等)是家庭中提高儿童一般修养和审美修养的重要形式之一。家长的品格、行为对孩子构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孩子来说这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如果家长注意自己的行为,往往不用多说话,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的道理。这种身教的力量绝非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挂在嘴上的道德的格言所能代替的。家长的人格、品行是由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化成涓涓细流,一点一滴的渗入孩子的心灵。

  在家庭美育中,除了家长自身的心灵美、行为美的规范外,最常使用的给孩子提供丰富而有益养料的手段是文学、音乐和美术。儿童文学作品对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知识面和生活面,促进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美感作用和教育作用的统一。音乐是人类感情最自然的流露,理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然也包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儿童开始学习音乐,家长或老师可以讲解乐曲所表现的主题,利用音乐优美的旋律,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陶冶孩子们的情操。而美术创作是最能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宣泄情绪、并培养敏锐感受力的最佳途径。现代生理学证明,人类智力的发展,是由双手和眼睛的活动开始的。孩子们通过对乐器和绘画的学习,大脑发育较快,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促进儿童感胜活动和理性活动的均衡发展,使之逐渐成为心理情感层次丰富的人。

  家庭美育实施是一个逐步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将贯穿人的一生。在早期美育中,家长自身的美学修养、审美能力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发育,影响孩子的美的观念的形成;父母自身的举止、形象也会成为孩子们审美实践的对象。人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家庭中度过,父母是孩子的终生教师,随着孩子的成长(从幼年、童年、少年、青年、直到*),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需要和追求,家长应当根据新的情况,调整美育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不断丰富和完善美育的内容,继续提高孩子的审美层次,加深他们的美学修养。

  二、学校美育

  如果说家庭美育是一段美育的基础,那么学校美育就是在这基础上逐渐构成的更为丰富、更为全面、更能达到美的境界的艺术殿堂。学校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可以说,在教育中缺少了美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所以,应该充分肯定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它的特长,把美育贯彻到各个学科中。

  家庭美育的关键在于家长,而学校美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但是,家庭美育由于受家长自身的文化知识、美学修养、艺术趣味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因而各个家庭间的美育活动可以相差很大。而在学校中,教师的素质是可信赖的,教学计划和目的是明确的,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学校美育的计划性优于家庭美育的随意性。

  从美育内容来看,家庭美育的实施多有赖于家长自身的条件(职业、爱好、兴趣等),因而孩子所受到的美育熏陶往往是有局限的、片断的。而在学校中,美育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较为全面的、有系统性的。学生从美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到美学实践活动,从美的观念、审美理想的教育到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产品的能力的提高,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所以,学校是进行美育教学,美育活动的比较理想、比较有利的专门场所。而且美育应该贯穿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从学生来说,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求知欲旺盛、接受能力强、想象力丰富、感知力敏锐并富有朝气和青春激情的时期,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热爱美、追求美的愿望在这一时期表现得尤为强烈,所以也更容易接受各种知识。因此,在学校开展有系统的、有实效的美感教育,让他们懂得美和选择美的产品的创造,对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和任务在于造就一代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准备各级各类的合格人才。为此,学校教育必须贯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原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也是时代的需要、建设的需要。如果在美育中,要体现德育为先的原则的话,那么社会美是首要的。在学校中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群众观点、劳动观念以及理想、道德、法纪等内容形成系列教育,将会受到明显效果。英雄、模范及其他先进人物的无私奉献精神、严格的组织纪律、顽强的意志作风充分显示了他们的理想、情怀和追求,他们不愧为新时代的创业者和建设者,他们的品格、行为将深深地熏陶着学生的心灵,不但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且一种激情将会充满身心,这将激励他们前进。英雄人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行为准则,英雄人物的性格美和行为美为青少年,也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当然.对于英雄人物的心灵美、性格美和行为美也要及时的、正确的加以宣传,使青少年、使人民能全面理解他们的美德。

  美育的功能在于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心灵给予陶冶。学校美育除了含思想品德方面的社会美外,还将美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去。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急剧成熟的时期,也是政治思想、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美育,对于丰富学生的美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奠定学生终生的精神风貌和人生追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理所当然的。当然,美育既不是凭空进行的,也不是仅靠说教所能奏效的。除了各艺术部门教育外,它多半是渗透在各种教学中进行的,如在语文、地理、历史、自然知识、政治、数学、物理、体育等课程中,其中主要的是语文课,通过精选的文学教材,形成一个审美内容极为丰富的文化宝库;既有生动耐读的记叙文,又有优秀隽永的诗歌;既有思想精辟、文采华丽的议论文,又有充满奇思妙想、绘声绘色的说明文。再加上教师从旁指点,定会受益匪浅。

  学校美育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外,学生的课外活动也是不能忽视的。学校既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开辟有特色的美育活动场所,繁荣校园文化环境,又要采取积极措施,举办各种艺术训练班和艺术欣赏的系列讲座等。还有不少学校根据学生渴求艺术熏陶和追求美的情怀,相继成立了各类文化艺术团体,如音乐(声乐、器乐)、舞蹈、艺术、书法、摄影、戏剧、曲艺等社团。学生通过经常性的参加这些活动,美学修养也会有所提高,不少人对一些高水*的艺术和文学名著,不仅能欣赏还能做出较为深刻的分析、评价。还有些人学会了从美学的角度来评论事物和人生活动,并能从*凡的日常事务中揭示其美学意义和价值。所以,学校的课外活动,或者叫做校园文化,它是课堂的补充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已经愈来愈显著地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审美趣味的变化起着重要影响。

  好书是智慧的源泉,而坏书却引人走入迷途。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应提高,多读一些文学名著。文学名著的普及程度,以及对文学名著的欣赏水*,是社会文化素养高低的一个标志。

  音乐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学生热衷的流行歌曲,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鉴赏水*。总之,应当通过课堂教学和其他音乐活动,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教会学生怎样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喜爱音乐,增加辨别美丑的能力,抵制不健康音乐的影响,逐渐形成高尚的美的观念和美学情趣。

  总之,家庭美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家庭美育是一切美育的基础、家庭美育的优劣关系到青少年文化素质的高低。学校美育,无论是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外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都是培养学生对周围现实事物、对人的行为举止的审美态度,这有助于学生美感能力发展,有助于将学生的道德水准和美学修养提高到更高发展水*。审美素质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今天教育界大力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同时,对中学生实施审美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中学生教育论文10

  【摘要】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完善的人格品质对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力、创新力、艺术修养以及高尚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美术教育要提倡民族艺术、改革美术教育体制以及摆脱艺术功利性等方面来为学生的人格塑造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关键词】人格塑造;美术教育;艺术素质

  良好的艺术素养对于健全人格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具有强烈的情感和德育功能,对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是不可缺少的。同时美术教育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根本目的是从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提高人文素养,优化人性,树立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使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术学者孜孜以求的作品,实质上正是他自己人格的体现,美术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人格教育。而长期以来高校的美术教育侧重于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美术教育所具有的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人格等方面的功能,这就制约了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完善学生人格素质所具有功能的发挥,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美术学习中技能学习与基本素质、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的同步发展,担当其人格塑造的责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也是现代美术教育的最终和根本目的。

  一、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人格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和社会行为各个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健康的人格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人格教育,是促进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气质、性格、品德、态度等人格因素健康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教育,塑造人格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高校美术教学在学生人格塑造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即通过美术教育为学生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使得他们能从感觉和体验创作中获取实现自我生命的潜能和乐趣,获得*等人格素质的熏陶和洗礼,因此美术教育对塑造学生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美术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人品。美术教育不仅是美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而且也是学生人品的教育。目前由于学校过于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品德修养教育,使得学生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见利忘义、只注重经济利益多少的短期行为,在学习上忽视美术理论和素养,在实践中往往个人主义而缺乏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甚至是损人利己。这样的学生即使美术技巧再高,也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在美术教育中通过审美教育,使得学生获得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观念,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毅力、自信、谦虚、敬业、责任感以及*的追求,这些人品特点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

  2. 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知能力和审美情感。审美认知能力是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判断能力,具有创造性的个体精神,是对事物深刻、正确的认识,这些要通过美术教育来完成。一件好的美术作品都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思想,它以直观的形式和特有的复杂性激发人的审美认知能力,这种审美认知能力不受制于现实生活的影响,是美术教育中人类所形成的特有的认知方式,因此高校美术教师要通过对作品的构成、形式和蕴涵意义的介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认知能力。同时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情感与想象的互动中,使得艺术欣赏成为一种超脱普通情感、摆脱功利性的审美情趣,这种带有价值定向的审美情趣是对人们普通情感的综合、选择以及创新,由此可见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情趣培养,是通过审美活动为媒介,使得人们的情感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达到个体心理的成熟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3. 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健康人格的塑造包括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质上就是对人和人格精神的培养。创造是一种开拓性的活动,它要求主体具有创造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得认为,“个人的创造力是任何创造艺术中的属性,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即是生活和职业的重要基础。”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刺激潜藏在学生心灵中天生的创造、探索、处理材料的欲望,为创造力的产生营造宽松的氛围。

  4. 美术教育促进学生意志心理结构的完善。意志是人格构成重要的方面,是一种精神品质和心理支撑力量,健全的人格必须具备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也是人积极进取、不断发展的动力。美术教育从影响人的情感入手,通过熏陶、感受、作用于人的情感,从而影响人的性格,对人的精神起到激励、升华的作用,并且能有助于学生摒弃消极不良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心境,因此美术教育通过为学生展示人生的美好,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结构向完整性和*衡性发展,同时美术教育从精神上,在审美体验和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和塑造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得人变得更加坚强。

  5.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提倡*,正如鲁迅先生说过,“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是以渊邃人之性惰,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因此美术教育体现了*统一的崇高道德行为,通过寓教于意生动形象的展示,易于学生所欢迎和接受,这会激励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美术教学中对祖国山河自然美作品的欣赏,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等等。因此高校美术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走出道德危机、道德沦丧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的途径

  1. 强化民族传统艺术教育,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美术教育要充分重视我国民族优秀的艺术作品欣赏,切忌(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47页)盲目全盘西化的趋势,要采用中西结合,在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借鉴国外优秀的艺术成果,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以及塑造完善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美术教育中可以大力提倡*画和书法艺术,让这些传统的文化瑰宝渗透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可以升华、陶冶学生的人格塑造。

  2. 树立正确的美术价值观,淡化美术的功利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不可避免的会对艺术产生不良的影响,各种急功近利的美术教学手段不仅歪曲了美术艺术的本质,而且将学生的人格塑造方向引向歧途,因此美术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美术教育事业结合起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其次美术教育要明确美术艺术的游戏本质,只有具备这样的心灵才能获得自由自在的美术学习乐趣,才可以淡化艺术的功利性,创造一个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

  3. 推进美术教育体制创新和提高全社会的艺术素质修养。美术教育要从体制上进行创新,改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评价学生时要美育与德育并重,着重考核学生的感受力、审美力、创新力以及艺术领悟能力,并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与道德素质结合起来综合判断学生的人格修养;其次美术教育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与道德素质的提高,社会大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美术教育的成败,因此社会要加大对美术事业的投入,重视社会软环境的建设,大力提倡高雅艺术和民族艺术,形成良好的社会美育氛围,总之美术教育若能发挥它的特殊作用,对我国民族人文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达生.美术教育应造就*式的理想人格[J].韶关学院学报(社科版),20xx,(8).

  [2]周曙华.论美术教育对创造性人格的培养[J].美术观察,20xx,(12).

  [3]夏志勇.高校美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三明学院学报,20xx,(1).

  [4]王春阳,曾群浪.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品格[J].**教育,20xx,(6).

  [5]韩国民.美术欣赏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甘肃教育,20xx,(11).


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扩展阅读


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扩展1)

——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

中学生教育论文1

  在中职教育中,越来越多教师意识到对中职生的教育,不仅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对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中职生自学的良好习惯。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中职生在学习阶段的成果,还关系到中职生在今后工作和生活阶段的成果,持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

  1.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首先要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动机,让中职生将自学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中职生如果缺乏学习动机,就难以顺利自主学习,无从谈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内在条件是激发学习动机。从教育心理学视角看,中职生自学能力培养主要是将自学能力内化为中职生的内在动机,即以学习兴趣、价值意识、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影响中职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其中,中职生学习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心,中职生学习兴趣强烈,自主学习欲望强烈,自学能力就越强;中职生价值意识是中职生对自主学习未来成果及其对自身意义的预期,中职生自主学习价值意识是推动自主学习的主要推动力;中职生目标定向包括掌握性目标定向和表现性目标定性两种,其中掌握性目标定向是指中职生自主学习以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增长为目的,表现性目标定向是指中职生自主学习以显示能力和赢得赞许为目的,中职生自学能力离不开目标定向的推动力;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中职生对从事自主学习活动能力的自我判断,是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中职生自我效能感越强,自学能力越强,更好的实现学习目标。

  2.教授学习策略

  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基本保障是中职生掌握学习策略,即中职生学会自主学习。中职生在具备较强自主学习动机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设定学习任务,掌握学习策略,以更好的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所以,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在于中职生熟练掌握学习策略,并在自学中能够熟练应用学习策略。

  中职生学习策略是结合中职生自身状况以及学习内容,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制定的学习方案。

  中职生学习策略就是良好的习惯,以及学习过程中“学前预习 +学后巩固”,将这一学习习惯贯穿于自学活动,在课堂学习中以更好的紧跟教师教学进度。中职生在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时,要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自主学习认真预习新知识,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结合中职生现有水*,设置合理的问题情景,让中职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新知识;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和中职生积极沟通,了解中职生对所学知识的评价反馈,巩固复习所学知识。同时,中职生在自学过程中,要杜绝玩手机等不良行为,按照学习策略养成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坚定意志品质

  中职生自学过程中,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需要排除很多问题困难,这就需要在自学过程中,需要中职生具备坚定意志品质,以更好的调节自己的自学行为。在中职生自学之初,很多中职生具有自学动机,但是伴随自学难度加大,中职生的自学动机就会变弱,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品质,中职生很难长期坚持自学行为,难以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总之,中职生自学动机可以有效激发自学行为,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习策略,以坚定的意识品质,持续不懈的坚持自学行为,自我思考学习问题,自我调节学习困境,坚持自学行为。可见,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坚定的意志品质。

  4. 课外实践保证

  在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内容是按照既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执行的,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就需要辅以课外实践活动,以更好的验证中职生所学知识,否则中职生感觉所学无用,可能放弃继续自学行为。课外实践活动具有多样化形式,中职教育中要综合考虑专业技能以及中职生的兴趣爱好,与校外实践基地共同设计科学的课外实践活动,补充中职教育课堂教学内容,鼓励中职生自主学习。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应合理有效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帮助中职生巩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外实践中难题,激发中职生应用所学知识、技术技能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中职生自学积极性,增强中职生自学能力,以课外实践活动保证中职生自学行为的持续。

  中职生自身具有个体差别性,可以说是学习较为弱势的部分群体,为了更好的培养中职生,成为国家人才,需要帮助中职生培养自学能力。学习作为一项脑力劳动,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引导中职生自主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教授学习策略,坚定意志品质,课外实践保证,让中职生具有学习内动力,掌握学习技巧,在学习中坚持自学,并辅以课外实践活动,真正让中职生体验学习乐趣,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

  参考文献:

  [1]潘乃烨,论中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20xx(12)。

  [2] 章凌 , 中职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对策 [J]. 才智 ,20xx(2)。

  [3] 吴旭林 , 对后进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思考 [J]. 中小学电教 ,20xx(5)。

中学生教育论文2

  一、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1.要注重德育向课程渗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教育因有特殊性,不仅应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意外,还应该融入其他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进行。其实,通过语文、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数学等等学科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各科教师要管好传授知识、提高单科能力的片面认识,积极挖掘本科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加强课程的德育渗透。

  2.教师要注重爱护及信任学生。互相尊重和信任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尊重和信任在教学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如果教师对学生只有热爱、尊重和信任,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那么我们所说的尊敬和信任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每一个学生以*等的态度来对待,最好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一位教师不爱自己的学生,那么我们更谈不上教育问题了。所以,关心自己的学生之外充分信任学生,才能达到教育好学生的目的。

  3.教师要注重*等相待学生。教育当中教师对学生无论家庭背景不好、家境贫穷、学习成绩好坏,一定要每一个同学一视同仁。更是那些心理生理上有缺陷的、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耐心的进行引导。以前,教学过程当中一些教师不太重视这些方面的问题,结果,学生之间存在了最大的成绩差异,而且这些成绩影响那些成绩差,家庭背景不好的同学带来了上学的压力,烦学校,跑课的现象。总体来说,教师*等相等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兴趣,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我们必须让学生体会到互相尊重,*等对待任何人的到的是我们必须养成的社会品德之一。

  4,注重得到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学生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三个方面。如果这三个方面没有配合的话,学生的培养工作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第一个教师就是他的父母,所以,老师们一定要积极合作学生父母,常常联系她们应知道一些学生在家里的学习和各方面的情况,通过这些方式了解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学生们学到一个程度离开学校以后他们还得进入社会。如果孩子们没有掌握好关于社会生活的一些知识和思想品德的话,走进社会以走自己的路是很难。所以教师们抓好学生给社会品德教育工作。给学生们多提供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台,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新局面。

  二、基本方法

  1.利用思想品德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考关于思想品德一些理论性知识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觉悟,培养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思考能力。

  2.通过组织关于思想品德内容的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在学校*活动是有利于学生容易形成心理互动,而且形成的这种心理趋势是对其成员的认识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活动与方式以及习惯都具有很大的帮忙,可以引导思想品德素质发展的方向。

  3.利用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通过进入社会调查让学生可以得到一些实际感想,有利于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生产方式,社会精神及生活文明建设等方面提高觉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如果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劳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确认劳动在社会生活中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劳动和劳动者的了解,形成集体观念,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情感。还可以好好地培养他们为人民服务的认识思想。

  4.利用社会上好人榜样的作用。在这里教师们利用上课时间积极参考社会上的一些好人好事的故事跟本课内容连接起来,他们的好思想、好品德素质来影响学生的一种示范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情感,对中学生感染力和说服力也很大。教师在用榜样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适应学生实际情况,学生要明白自己要向榜样学习什么样的东西、而且利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从何做起等等问题。

  总之,对于初中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内容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立足于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对症下药。采取灵活多样,新颖别致的办法,才能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成果。

中学生教育论文3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学中去实现学生积极心态是思品课教学的功能之一,让学生拥有十种心态定会让学生走向成功。

  关键词:决定成功的积极心态怎样形成积极心态

  参考文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资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已成为思品课教学的功能之一,也是培养学生使其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成功学”的创始者拿破伦。希尔特别强调心态问题,他在所著的《成功学》专著中归纳了十七条成功定律,第一条就是人的心态。希尔曾说过,人与人之间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什么呢?就是心态。积极的心态使人获得成功,消极的`心态则容易让人走向反面。希尔还说过,人们要想成功,首先认识自己的护身符,这个护身符有两面:正面刻着积极心态——PMA,反面刻着消极心态——NMA。这个护生符有着惊人的神力:用正面,这个人就热情、自信、主动,不畏困难,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就能走向成功;用反面,这个人就颓废、消极、悲观,遇难而退,遇挫折一蹶不振,必然走向失败。

  为什么心态的好坏会导致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呢?行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有了心态或信念之后,就会把这种心态或信念付诸行动,而这种行为又反过来影响人的心态或信念,因而形成一种循环状态。心态积极的人,行动也积极,反之,行动却消极。

  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能正确把脉心态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决定成功的心态是什么呢?根据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到了以下十种决定成功的心态。

  1、有决心。决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积极心态,这种心态将决定一个人的行动目标,并沿着目标不懈奋进。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并非易事,锁定目标,永不退却,下定行动决心,命运的操作棒终究掌控在自己手中,行事果敢、快捷,给行动以更大支配力量,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勇气和支柱。

  2、企图心。企图心,即对达成自己预期目标的成功的意愿。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仅有希望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通过人拥有足够的雄心壮志去实现,常言道:有志者事竞成!这个志就是雄心壮志。一个人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有了一定的目标意愿再增添上雄心壮志,何愁事难成?

  3、主动。主动,就是将命运的掌控权操控在自己手中,不消极地等待时机,而是把命运的主动权留给自己,寻机行动。与之相反的表现就是被动,被动地承受他人的主宰,将命运交给别人安排,消极地等待机遇的降临,一旦机遇不来,他就像泄气的皮球———无法了。因此,凡事都应主动,被动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4、热情。是对某种事物着迷的一种情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狂热的喜悦,是种完全会把人近乎热high的内功。情感是会传染的,这种激情和奋进会带给你近乎狂热的地步。热情表现在活泼、开朗、快乐。没有一个愿意跟一个整天没有精神的人打交道,没有哪一个领导愿意去提升一个毫不热情的下属。

  5、爱心。所谓爱心,是指同情怜悯之心态(有时还包括相应的一定行动)。内心深处的爱是你一切行动的源泉。不愿意奉献的人,缺乏爱心的人,就不太可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失去别人的支持,离失败就不远了。

  6、学习。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信息社会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发展成为学习力的竞争。信息更新周期已经缩短到不足二年,危机每天都会伴随我们左右。*社会已进入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

  7、自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自信心、信心十足、永久自信。自信就是眼睛尚未看见就相信,其最终的回报就是你真正看见了。建立的基本方法有三:一是不断地取得成功;二是不断想象成功;三是将自己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卓越圈”运用神经语言的心理技术,移植到你需要信心的新领域中来。

  8、自律。指在没有人现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循法则,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崇尚自由。成功需要很强的自律能力,自律将是成功的基石。

  9、顽强。是自觉地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并根据自己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排除万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挫折与失败。你不打败他们,他们就打败你。俗话说:“困难不是铁,困难不是钢,困难是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只有具备顽强的精神,才能够积极、主动、持久的学习,在学习上才能真正做到好、乐、勤;才能够真正学有所成。

  10、坚持。坚持,“坚”即意志坚强,坚忍不拔;“持”即持久,有耐性。坚持是意志力最完美的表现,坚持也常是成功的代名词,假若成功只有一个秘诀的话,那应该就是坚持。持之以恒去办事直至成功以上十种积极心态,只是一个学生努力的方向,但必须要求教师去掌握培植学生积极心态的方式、方法。如何去培植学生的积极心态,已成为我们广大同仁十分注重和研究的热门话题。现实要求我们在*时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培植学生积极心态,去树立学生积极心态的勇气和力量。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去培植学生这方面的心态更需要我们潜心挖掘、探索。近三十多年,我一直在教育教学中苦苦思索,也一直在向学生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收效多多,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可从以下十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的言谈举止。他要求广大教师从培养学生文明语言,举止文雅,让学生知晓:积极行动会导致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会导致积极人生心态,心态是紧跟行为的,如一个人消极心态开始,等待着感觉把自己带向行动,那他就永远成不了他想做的积极心态者,更不会达到言谈举止文雅,成为一名人之向往的儒雅之士。

  2、树立必胜的信心。美国亿万富翁卡耐基说过:“一个对自己的内心有完全信心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当我们对自己有信心时,我们就开始成功了。树

  立必胜的自信心至关重要。如农民种地,工人做工,科学家搞科研都是从自信开始的。

  3、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有了美好的人生感觉,必不可少的就是人生目标了,有了目标就有了行动的方向,并沿着这个方向去奋斗,去清扫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最终达到幸福的彼岸。

  4、生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经常请教于人,听听别人的评价和建议,集思广益,随时矫正自己的行动和动机。常言道: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顷听,学会理解,你的行为才能获得他人的赞誉,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支持。

  5、要心存感激。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得到别人的关爱和帮助,使你走出困境,要记住帮助过你的人,常怀感激之心。并主动去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传递爱心,让社会更美好。

  6、学会称赞别人,在家庭中称赞母亲,让他们开心。在学校称赞同学、老师,使师生关系融洽,赞美是一种推动力量。

  7、学会微笑。微笑是上帝赐给人的专利,微笑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情。面对一个微笑的人,你会感到他的自信、友好,同时这种自信和友好也会感染你,使你油然而生出自信和友好来,使你和对方亲切起来,正如一则谚语中说道:“一副好的面孔就是一封介绍信”。微笑将会为你打开通友谊之窗,如果我们想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积极心态,那么我们就得要学会微笑不可。

  8、要求学生寻找新观念。有积极心态的人时刻在寻找最佳新观念。这些新观念是增加学生积极心态者的成功潜力。法国作家雨果说:“没有任何东西的威力比得上一个适时的主意。”有人认为,只有天才才有好主意,事实上,要找到好主意,靠的是态度,不是能力,一个思想开放有创造性的人,哪里有好主意?直到他对这个主意可能产生了优缺点都彻底弄清楚为止。据说,世界最伟大的发明之星是爱迪生,他一生杰出的发明,是都是在给失败的发明找一个额外用途的情况下诞生的。

  9、教育学生放弃一些鸡皮蒜毛之事。有积极心态的人不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小事上,深知小事会使人们偏离了主要目标和重要事项,记住:一个人为多大的事情而发怒,他的心胸就有多大。

  10、注重培植学生的奉献精神。人生的目标就是奉献别人,这个奉献就是表现出助人的激情与意愿。一个积极心态者所能作的最大贡献是给予别人。近些年,我国举办了那么多的世界盛会,每次都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参与,并把工作做得那么完美,这些行为是无私奉献的典范,值得人们颂扬和学习。

  我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把学生从以上二十个方面进行全面引导并大胆尝试,做了许多强化工作,收到了另人满意的效果,成功的事例也不胜枚举。纵观一个人是否成功,他持什么心态是至关重要的。心态决定人生,积极的心态决定成功的人生。它不仅能激发潜能,挑战自我,更能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我奉劝当代的学生朋友,应配合老师培养自己积极心态,使自己走向成功!

中学生教育论文4

  摘要:核心素养的研究,国外已经开展了很多年。我国直至20xx年才正式提出研究核心素养这一议题。核心素养不是某一学科的素养,而是一项关于人的综合素养。音乐学科教育比其它学科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因为它也是综合素养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展开研究,再次呼唤教育界对音乐教育引起重视。

  关键词:中学生;核心素养;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一环,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得到了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上下都对音乐教育所起的作用更加的重视,这是因为音乐教育对现代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作用太大了,要想完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终极任务,我们只有狠抓音乐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因为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

  一、浅述核心素养内涵

  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我国刚刚开始起步,在参考了大量的世界各地先进的理论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国情的核心素养体系。这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OECD的相关核心素养理论给我过很大的启示。这个体系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解“素质教育”基础之上。上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理念广泛流传于社会各界。素质教育大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应试教育重视加强教学,提升学生的技能培训,从而保障学生走入社会有竞争优势。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反,认为应“德才兼备”。

  二、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

  20xx年,我国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讨的基础上发布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未来的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音乐课堂的教学起了引领的作用。我们知道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的培养价值是非常好的,孩子的思维能力受音乐教育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受音乐教育影响、孩子的情感的历练受音乐教育影响,音乐教育对孩子们的启智开发真有很大的作用,在国内外教育与心理学界大家都比较认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浓厚兴趣,就要多学习多锻炼,比如:通过教师编创丰富多彩的音乐课程学习、通过参与各式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不断地感受、学习、创新、求知音乐的潜移默化的独特魅力,这样,健全孩子们的美好身心,陶冶孩子们健康的情操,完善孩子们的优秀人格都会大有裨益。孩子们通过学习音乐常识和基本乐理,学会一些音乐艺术技能,发展多元的文化思维,开阔艺术视野,继而在音乐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上有所发展,最终形成基本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培养中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

  (一)OECD的核心素养与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和谐统一性

  众所周知,健全的人、成功的生活是OECD的核心素养的逻辑起点,这种素养是人们要面向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经济技术高度发达、新知识蓬勃发展的未来的社会的素养。OECD核心素养明确提出“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使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求的能力。”这也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样。

  (二)音乐教育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以听觉艺术为主要内容,以独特的音乐艺术为媒介,是美育教育的的组成部分,同事音乐教育也是和美术教育一样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属于美育的范畴。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核心就是音乐时间和音乐创造能力。孩子们的音乐创造力、表现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来自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课堂开展、延伸、拓展,让学生在看听学唱、创新合作的基础上,锻炼孩子们的思维和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创造了艺术”音乐能力的获得必须要在实践中,实践出真知。作为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歌唱能力、识谱能力、创新能力、乐理掌握能力都要好好的培养,让孩子们能视谱歌唱、能看懂音乐常识、能演奏简单乐器、能够分析简单的谱例,能较好地创作创新,能用合适的形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些都要求学生应具备音乐知识经验积累,应熟悉掌握常用的音乐活动形式。

  (三)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启发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获得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中可以感受到作曲家的内心情感和想表现传达的感情,在特定的环境有时候我们会产生共鸣。有些音乐催人奋进、有些音乐宣泄我们的情绪、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动力,使我们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受到影响。我们在学校音乐课堂中,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教师让做学生的引导者,引导他们进一步去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用健康的音乐作品去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摸索创新。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很大的提升,中小学生正处于“可塑造期”,应该加强对其音乐素养的提升,在中央不断加快推动现代教育的前提下,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更应该将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方式和其培养体制进行改革,注重其品格养成和关键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感性能力和人文情怀的稳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适合*特色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刘义民.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xx,04.

  [2]辛涛,姜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中学生教育论文5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智能的定义已有了新的知识,针对传统智能一元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加德纳提出了“智能多元论”,并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培养为素质高、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文就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途径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多元智能,培养途径

  犹太人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应试教育的形势下,评价学生的标准往往是这个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近年来,人们对智能的定义已有了新的知识,针对传统智能一元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加德纳提出了“智能多元论”,并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加德纳认为,人类有七种彼此相对独立的智能,即语言智能、空间感知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交际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内省智能、音乐智能,这七种智能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在教学中应给予同等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各种智能的协调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根据“智能多元论”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素质高、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文就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途径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语言智能的培养

  1、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新教材的科普性、可读性、实践性大大增强,给学生阅读带来了方便。学生的阅读主要分三个阶段:

  ⑴ 课前阅读:即预习阅读,要求纵览文字,了解梗概。首先要看清标题,标题是全文的主题词,是表达内容的核心,也是阅读中要始终抓住的线索。同时要了解教材中以哪些方面的叙述来说明标题的。通过课前阅读,可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使自己思维与教师授课的思维同步,有的放矢,活跃思维。

  ⑵ 课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往往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阅读,这种阅读一般运用分段式阅读的形式。即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虽然在形式上有些被动,但阅读目的明确,从学生心理上讲既有外在的压力(教师的指令),又有内在的动力(解难析疑的求知欲)。阅读时,指导学生对重点要点字斟句酌的反复推敲,全面正确理解概念、原理、规律的实质。

  ⑶ 课后阅读:要求做到精读细读,重点落实。如对地理概念的阅读,要紧紧抓住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概念的要点和关键词语,用来说明概念的实例(包括正例和反例)、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弄懂概念中模糊词语的含义。可采用重点句群的阅读、对比阅读、试背阅读、句子结构分解式阅读等。例如,对于交通和交通运输、商业中心与商业街、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等概念,要求学生课后一定要对照定义反复对比阅读,并列出表格加以比较,这样能帮助学生梳理出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结构层次,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迁移。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有较高的语言修养,讲课时语言要准确规范,对学生不能准确表达的问题,要适时加以点拨。在学生内心已明白问题,急于想表达出来,却又不知用何语言准确表达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引导,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设法把自己要讲的话,尽量由学生的口说出来。学生回答问题时,对于那些回答得好的学生除了给予鼓励之外,还要向全班学生指出该学生回答问题时所用的方法,并希望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对于那些上课懒于开口的学生,我采取了一半引导,一半鼓励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尽管这些学生有时问题回答得并不好,但只要有进步,就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

  目前高考,出现了类似于政治、历史中一些文字表达题,许多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文字表达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不同情况,要采用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一改过去以选择题、填空题等为主的状况,适当增加简答题、分析说明题、作文式作业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在讲到*农业可持续发展时,我就给高三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及应注意的问题。学生都觉得这好像是作文题,不是地理作业。我提示学生:要完成这个作业,思路要开阔,不必长篇大论,只要把道理将清楚即可。从交来的作业看,学生都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各自从不同角度做了论述。有的学生从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生产的条件方面进行了阐述,有的同学还结合政治,用假如WT0后*农业的发展知识进行了论述等。这种作业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用地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空间感知智能的培养

  空间感知智能相当于我们常说的观察能力。在地理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

  1、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很难想象一个学生对某一事物毫无兴趣而去主动观察的。教学中,可因时、因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向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有趣问题,或介绍有趣的知识,或强调观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有了观察的兴趣,不仅课堂上主动积极地进行观察,课外、校外也会主动去观察相关或相近的知识内容。

  2、指明方向,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

  自然界绚丽多姿,观察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标本、模型、挂图或多媒体动画演示时,首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重点,这样可以减少观察的盲目性,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所需要观察的重点内容上,形成较清晰的知觉。如果学生对观察的目的任务不明确,所观察到的对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完整的,必然是走马观花、无所收获。所谓明确观察目的就是要抓住观察对象的本质,在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土壤剖面时,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各个土壤层次的主要特点上,着力观察每个层次的色泽、粘度、组成物质。

  3、观察与思维相结合

  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这样即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观察的部分,又可以使学生在观察时,一面观察一面思考,使思维活动参与观察活动,这样才能抓住本质特征,加深理解,将形象的直观与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感性的材料进行抽象思维,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才能对观察的对象产生深刻的印象。如组织学生观察星空时,就应让学生抓住各个星座的大致形状、相对位置等特点充分地让学生进行思维和想象,然后准确地找到各个星座的位置以及各个具体的恒星。经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和归纳获得的知识,比教师单纯讲解,学生听记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三、交际智能的培养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智能

  社会实践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有2人~3人,实践活动过程中,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通过语言的、形体的、甚至是无声的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使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种为着同一目标而进行的合作,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际智能,对学生踏入社会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智能

  由于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各种教学模式中几乎都有“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小组中从事共同的学习活动。小组各成员间的默契配合是保证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交际智能。

  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智能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能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动机的新兴的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大致包括研究性课题的选择、研究计划的设计、研究过程的实施、研究资料的整理、研究结论的得出、研究报告的撰写等过程,其中实施研究过程就是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常通过野外观察、访谈、发问卷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对于一些高科技的、历史性的专题,目前的条件无法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学生查阅相关的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料,许多学生自己没有相关的资料,要从图书馆、亲戚、朋友处借阅,在这些过程中无形地锻炼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逻辑——数学智能的培养

  地理的发展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地理学中许多疑难问题渗透了数学知识,地理教学中引用数学思维,有些重、难点就会化繁为简,迎刃而解,既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利用坐标图像,化抽象为具体

  坐标图像是表达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的数学形式,是对基础知识的概括和深化。恰当地运用坐标图像,既能将所授的凌乱抽象的知识进行梳理,又能体现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使之鲜明、具体,使学生透过诸多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较快地突破难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解下列问题时,就可用坐标图像:

  图中1、2地的气温可能为:

  学生通过剖析图像,运用图中曲线规律来解决问题,学会研究探索地理规律的方法,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2、运用反证法,变迷惑为清晰

  有些题目按常规思维,分析推理,迷惑不得其解。但换一角度,变换思路,用反证法即从问题的反面思考,化难为易,知识在逆向思维推理中得到强化,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辨证性。运用反证法,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追索,使思维向纵深发展。

  3、运用数学概念,使难涩成简明

  数目繁多的地理学概念,有些十分相似,容易混淆;有些相互交叉,难定其范畴。传统的授课方法,学生概念模糊,难以区别。但借用数学上一些概念来辨析,异中求同,同中辨异,学生的思维更加精深。例如,文化区、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是同一概念系统里3个相近概念,它们系隶属关系。用集合知识可表示为A>B>C,A、B、C分别为文化区、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能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

  五、内省智能的培养

  学生内省智能(即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采取适当行为的能力)的培养,主要落实在对问题的反思、结论的推出及学习活动的自我小结上。在地理研究性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力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心理活动,开始是怎么想的,走过哪些弯路、碰到这些钉子?有什么经验可以汲取?自己的思考与老师或同学的思考究竟谁对谁错?哪种方案最佳?自己在一些思考的中途能否做某些调整?为什么当时不能做出这些调整?自己在思考中有没有做出过某种预测?这种预测对自己的思考是否起到了作用?自己在预测和估计方面有没有带普遍意义的东西可以归纳?等等。通过对自己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品质,使其具有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这一智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此外,还有音乐智能和肢体运作智能,限于篇幅和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此就不再赘述。

  总之,充分发挥地理学教学的优势,努力提高地理学教学的效益,培养和发展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这是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中学生教育论文6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意思。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即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对于生命教育的含义有多种表述,各种观点并存,主要有三点:第一,非理性主义的生命教育观;第二,存在主义的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本真的生命存在;第三,人本主义生命教育观,倡导符合人的生命本性的生活,尊重人的生命与尊严,强调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二、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开展生命教育非常重要。现代中学生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心理上压力较大,因此需要在中学开展系列生命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重新审视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和心理素质,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死亡对自己、亲人意味着什么。

  三、中学生情感层面上的困惑

  (一)情感调节能力差异形成的分析

  情感调节能力又叫做抗挫力。面对挫折采用的方式不一样,就会相应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如果受挫者采用消极的方式,会造成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不尊重,引起自杀和他杀的行为。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适应中学生活,有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他们愿意和同伴诉说,所以他们具备情绪调节的资源和心理能力。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自身角色定位的失调,他们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前途以及未来的发展,但他们的成就动机过高,不切实际。当面对现实中的挫折时,例如考试失利等,会让他们自我怀疑,并且出现焦虑情绪。由于自身角色定位的失调而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导致他们产生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不接纳自己生命的价值,从而对生存的意义产生怀疑,进而怀疑生命的价值。初中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无法忍受现实生活中的烦躁和焦虑时,就会采用极端方式,例如用自杀来摆脱现实中的不如意。

  (二)情感体验能力差异形成的分析

  生命的情感体验表明了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惜度。珍惜自我生命,首先表现为可以对自己的生命有较高的情感体验。珍惜自我生命、重视肉体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要求。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启蒙期,情绪丰富而强烈,热情高涨;自我意识强烈,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不断提高,与他人交往能力提高。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可以内省自己的生命价值,可以使他们对自身生命和他人生命的情感体验程度加深。随着年龄的递增,面临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如一些同学未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考试失利,而升学问题带来的压力会使其缺乏自我价值感,开始怀疑自身的价值,导致反社会人格的形成。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情感体验程度下降。

  四、培养中学生的生命情感和审美境界

  生命情感按照功能性分成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积极的生命情感可以让人斗志昂扬,为生命增添动力,成为生命之源。而消极的生命情感会产生对生命否定的情绪,感到生命没有意义,并且漠视他人生命的意义,由此带来忽视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的行为。特别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会成为消极生命情感的催化剂,从而产生伤害生命的极端行为。

  审美显示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它的主要功能在于给人一种超越性的自由和快乐,将审美和人的生死加以融合,个体会拥有在现实中战胜困苦、恐惧的能力。特别是审美在人生临终关怀中的作用,可以使个体生命在*静、快乐、单纯的感觉中获得满足。当学生可以以审美的生命方式去拓展自己的人生时,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升华自己的人生,实现生命最终的价值。拥有积极的生命情感和审美境界的学生才可以体验和感悟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拥有积极的生命情感体验才可以做到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可以尊重他人的生命,用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命的开始和丧失;在他人遇到生命挫折时,可以及时体验到并做出相应的行为来帮助他人。因此拥有较高的审美境界和生命之趣的人是可以正视生命中的挫折的,具有较高的抗挫折的能力(AQ)和情绪智能(EQ),只有这样才正真可以将情感层次的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中学生教育论文7

  【摘要】

  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很脆弱,自尊心很强,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尤其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跟得上、做得好。本文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议论,旨在从学校和教师包括家长的角度更加重视和积极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加强

  中学生是不成熟却趋于成熟的青少年,在这竞争激励的年代里,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他们第二次成长高峰期。这个阶段无论生理、心理、情感、自我意识等都在迅速发展,是人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重要的关键时期。这阶段的学生最容易出各种问题。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还必须知道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需求,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品质及健全的人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学生由于自身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以及来自社会和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很多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领,很容易使他们心理不*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结果。

  一、为什么中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健康的因素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青少年在成长中都会产生逆反心理。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自尊心、自认为是大人了,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不愿意服从长辈,喜欢自己的独到见解,不愿受别人引领和指导,有些青少年过分自我意识很强,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帮助接受不了。有意背道而驰,他们能力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反抗和不遵重。这种心理如果不正确的引导,他们求异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就会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很难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的不良心态。

  2.青少年就会产生脆弱、孤独的不愿意让人接近的心理。现在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因忙于工作和事业,很多父母顾不上他们,与父母交流和在一起的时间少,就会产生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大多数孩子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没有吃过苦、受过罪,经不起挫折,在学习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如意的事,内心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产生焦虑、抑郁心理。这种心理承受不了挫折,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不知所措,精神状态低入谷底。

  3.应试教育更多的注重书本知识,而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现在竞争有很激烈,更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很重要因素之一。升学竞争压力大,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迫切的愿望加重学生心理负担。频繁的测试、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压状态,超负荷的学习让学生精神紧张,心情抑郁。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痛恨自己能力,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望和信心。此外,大多学生都是单亲家庭,或亲人不在身边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现在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当代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不相吻合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现在老师应该担当的任务。

  二、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在学生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敏锐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察觉学生行为。在*常的教学中、课外活动、学生的交流和交往的过程等所有方面,都认真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的表现。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还应该让学生建立心灵信箱,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信箱里,老师定期查看,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2.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听学生心声。老师经常通过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的思想问题。谈话是最亲切和最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悦色、你要舍得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等地交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3.要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中学生的心理挫折主要源于成绩的不佳和同学关系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不良心理给以指导和帮助,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作风。刚上初中时,很多学生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很多同学产生了厌学情绪,内心严重受挫。对于这类情况,就要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要及时有效地告诫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是件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通过名人成功的案例教育和激励他们,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提高很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要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对待每个学生付以真诚的情感,尊重他们感化他们,让学生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热爱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工作者只有把爱的情感播种到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在新教育形势下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师生间才能做到心心相印,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5.要指导家长“赏识教育”。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要和家庭紧密配合,以教育开展的效果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中学生教育论文8

  一、中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中学生安全教育,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下面对中学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中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中学生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但是活动过于形式,中学生对这些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只了解活动的主题,而对教育活动的内容全然不知,甚至少部分中学生对活动的主题都不了解。这样的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没有让给中学生真正的了解安全教育,教育的内容无法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另外,即使学校积极开展中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但是很多教师与学生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参与度不高,他们在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案例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

  教育方法相对简单,是中学生对安全教育提不起兴趣的主要原因。中学开展的安全教育方式主要采取说教、通知、宣传栏和黑板报的形式。这些方式并非中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然而例如邀请相关部门(交通、消防等)人员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相关安全教育电视节目播放、安全教育实际演练、老师讲解时结合具体事例等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教育的方法。

  3.安全教育方面资源不足

  (1)学校教师资源的缺乏校园安全教育的老师存在很大的流动性,是我国安全教育一直发展不起来很重要的原因。中学的安全教育老师主要是思想教育和体育老师,还有就是交通、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但是这些都是兼职的,学校没有安全教育方面的专业老师。中学安全教育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

  (2)安全教育教材的不足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我国这方面资料有很多,包括出版的书籍,音像制品。中学是有一些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但学校大多没有统一使用安全教育的教材,使得教师对安全教育内容选择的随意性很强,只是一味地重复自己熟悉的内容,但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实用性内容涉及较少,这使得中学生得不到系统完善的安全教育,这也对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3)安全教育时间的不足对于中学生来而言,学习渠道主要是课堂,这也是吸取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我国中学对安全教育课堂设置很不乐观,学校对于这方面的教育时间很难保证。很多中学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都没有设置安全教育。学校大都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所以中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时间肯定是不足的。大多数都渗透在学科教育里,但也只是警示,肯定不够,也缺乏安全演练活动,很多时候安全演练成为了出事后的“被演练”。这些方面的缺乏,使得很多中学生很难掌握自救自护的能力,万一出现意外,中学生难以有效应对,后果不堪设想。

  二、对策与建议

  1.思想上注视中学生的安全教育。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就是把学习学科知识当成了教育理念,从而忽视了安全教育,忽视了安全教育。让很多学生养成了学习安全教育知识是没有必要的这种错误观念。针对中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频频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函需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从而摆正安全教育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位置,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学校真正意义上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在思想上进行安全教育,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然后发挥模范的带头作用,则会更具有激励作用,学校定期开展在安全工作方面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事迹表彰活动,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从根本上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推动安全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2.构建多元化安全教育模式。

  为了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应该开设多元化安全教育。比如开设讲座,播放相关的教育视频等,让他们有兴趣去了解安全方面知识,与此同时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的理念。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的,学校的安全教学也应该不断开拓新的思路和渠道,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安全知识的学习上。可积极组织一些有实践意义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在学校进行一些摄影和新闻作品的品读,摄影作品内容展现的是一些由于安全意识缺乏而导致的损失和危害,如摄影作品可形象地展示由于疏忽导致的火灾场景,因不遵守交通规范导致的车祸场景等,通过图片的形象展示不仅提升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更能从潜意识里触动他们的神经,从而能够进行自觉主动的安全知识学习。

  3.开设安全教育国家课程。

  对于中学的校园安全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借鉴安全教育做得好的国家的经验,改变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有心无力状况的处罚,我国亟需开设安全教育国家课程。我国教育部门也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编写一套由易到难的统一的安全教育教材。虽然对我国校园安全立法问题高度关注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一直没有制定出一部全国性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缺乏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已经严重了影响了我国中学安全教育的发展,使得很多学校安全教育的开展得不到保障。

  4.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作用。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有条件进行正规化、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学生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安全教育仅靠学校和家庭是不够的,要依靠社会力量,三方齐抓共管,为学生安全营造良好安全氛围,防止意外发生。

  三、结语

  安全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安全教育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来说,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更是一份沉重的责任,中学生安全教育任重道远,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学生安全教育,总之,学生安全教育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做到警钟长鸣。

中学生教育论文9

  就如何定量化的讲授地理学基础类课程,Macdonald认为关键在于:(1)如何帮助学生加强对地理概念和现象的理解;(2)如何向学生提供机会练习和提高他们的定量化技能。而现实的方法包括:在讲授的材料中包含定量化的数据;适当添加具有定量化特征的计算机模拟和运算;定量化求解地理学中的数学和逻辑问题。Macdonald还认为,以提高学生的定量化技能为目的的概念性框架有助于对课程进行设计,在这方面可行的方案包括:在传统的地理学研究方法基础上(假设求证和数据收集过程),对定量技能所需要的过程进行分解并整合到一门课程中;设计一系列包含定量化的地理学问题,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并帮助他们练习,这样有助于教师确定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在学院层面设计贯穿学生各阶段的教学方案,将重要的定量化技能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3]。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方案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可相互借鉴。

  这些方案的核心和前提问题是如何激发初学者(低年级本科生)学习和应用定量技能。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学生有兴趣的地理学问题是关键[4]。这类的问题包括诸如附近河流的洪水暴发等实际生活中能够亲身体验的问题,以及诸如全球变化等公共媒体得到广泛曝光的问题。另外,以某一定量化结果为主题,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尽量涉及更多方面的地理学问题,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围绕土壤的粒度为主题,展开与土壤相关的多种地理过程的讲解。此外,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接触测量仪器(罗盘或者全球定位系统),也能够让学生对定量化问题产生兴趣。那么在地理工作中,什么样的定量技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该问题的答案需要考虑到地理学的不同方向和学生的年级等因素。一般地,几何学以及绘图学方面的知识是所有地理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定量技能[5]。

  有学者指出,空间分析能力也应该被包含在这个框架中。微积分也是高年级地理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有些学者还认为,应该考虑将定量表述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也包含在需要讲授的内容当中。因此,通盘考虑学生的需要、课程的内容,尽可能详细、系统的制定教学计划,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不同定量方法解决实际地理学问题。需要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从事地理学教学和研究的青年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定量思维和能力,这对地理学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6]。

  众所周知,不仅某些传统的地理学分支(如地质工程)十分依赖与数理科学,而且现代地理学也倾向于用更加清晰和逻辑的办法描述和解决地理学问题。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复杂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称为可能[7]。在地理学海量数据时代,引导地理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本科生了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激发他们对定量技能的兴趣,培养其应用这些技能解决地理问题,是地理学教育的重要方面,也将对地理学整个学科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中学生教育论文10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已逐步摆脱了具体的经验意识,利用概念、定理、定律等进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明显增强。从心理的角度讲,他们已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探索性、创造性和独立性,他们注重在同龄人中寻求支持与帮助,有一定的处理问题能力,对别人的思想观点一般不愿轻信和盲从;在学习上,也不愿墨守成规,喜欢进行创新和发现,但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另外,他们的内心世界与逐渐复杂,开始不轻易流露出其内心活动,容易偏激,常有片面性和认识模糊的情况。因此在学习中他们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异常心理,如忧愁、恐惧、焦虑、悲观等,尤其是化学学科,知识繁杂多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异常心理。

  一、学生异常心理的表现

  1.化学实验中的恐惧心理。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集声、光、色于一体,千变万化,丰富多彩,趣味性强,能吸引学生。但实验中某些物质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如氯气、氯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有些物质有致癌作用,如亚硝酸盐等;有些物质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浓硫酸等;有些化学反应非常剧烈,这一系列物质及变化过程在化学课学习中是躲不开的,如果教师不合理引导,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学生的恐惧心理。

  2.化学学习中的“标尺”心理。

  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有教师的评价,也有自我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就相当于有一个“标尺”,该“标尺”是学生对自己在群*置中的反映,如“化学难学难记”、“化学实验做不做没关系”、“化学知识乱似麻”、“化学实验很有趣”等,这是部分学生对化学课确定的标尺。对于老师,如果备课认真,讲课方法得当,实验技能娴熟,多关心多鼓励学生,则会在学生内心确定一个良好的标尺,相反,则会在学生内心确定一个相对不好的标尺。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

  学习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部分学生学习时心理受挫也是必然的,如何使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如何有效地遏制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呢?

  1.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教学活动需要师生双方的默契配合,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高度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防止和消除感情上的隔阂,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上应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提问,当学生回答不出时应适当给予提示,当回答正确时就应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于特别差的学生在课后应个别辅导,跟他们谈心,使他们消除思想顾虑,树立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2.合理运用实验,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

  化学学习中最有趣的就是实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合理用好实验,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明确指出所做的实验是安全实验,接触少量的有毒物质,不会引起中毒现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认真履行好实验室的规定,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树立以人育人的思想,渐渐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实验态度,消除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

  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沟通

  我们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学会社会课堂上的丰富知识。*时,我就教导学生“学一行,爱一行”。借助化学的学科特点,*时我教育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并不断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课堂上,我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们进行学习;课下,我让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中,简单易行的事情,我让他们自己观察、记录,得出结论;课后,我又与他们进行交流,及时地得到反馈信息,使学生们更爱学习化学。

  综上所述,育人是为了让人更好的成长,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为国家服务,如果良好的心理素质得不到培养,一切都只能是梦想,化学教学也就没有达到其目的。


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扩展2)

——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

中学生教育论文1

  【摘要】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影响是非常大的,家庭作为最小的教育单位对于学生的德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重视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思想道德的建设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我们主要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这两个方向出发,对家庭教育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 中学生德育 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启蒙思想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充斥着不良的因素,学生通过家庭教育获得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建设对于学生未来的道德发展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的和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学生在校的精神面貌和学习质量,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采取合理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其行为进行相关的引导和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家庭教育环境和观念分别对学生德育产生的重要影响。

  1.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首先从家庭教育环境来看,家庭教育环境又分为两种大方向,一种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一种是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很好的培养中学生的健康思想和美好到的品德,家庭教育环境反映着现实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社会的风貌,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尤其是对中学生未发展完善的心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孩子在学习和道德上的缺失,对学生采取正确合理的引导方式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对于孩子道德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他们的德育素质,在这种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成员对其的爱,在学校中,学生能够以一个更好的精神面貌和态度来面对学习面对未知的困难。但是在不良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对于学生道德素养和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尤其是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学生很容易因此培养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跟不良社会青年结交,最终走上不可逆转的道路,他们对于父母的爱是未知的,因为从小他们就远离父母,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爱,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怎么会培养出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怎么能教导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学生道德素养的低下,身心上的不健康。

  2.家庭教育观念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下,家长往往只是单纯的认为中学生只需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不需要关注其他方面的提升,甚至孩子在学校中的其他不正确的行为也不管不问,甚至有的家长告诉孩子只要在中学的课程中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诸如孩子早恋等行为也不进行监督,这样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对于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产生了阻碍的效果。虽然这样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但是孩子在心理上和德育上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察觉到的,导致目前出现的一系列宿舍残害事件的发生大多都是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在这个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中学阶段,一定要采取合理的家庭教育环境来培养学生。

  二、如何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德育素质

  上面我们已经对目前家庭教育环境和观念下对学生德育素质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可以看出对于中学生而言,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环境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中学生的德育素质。

  1.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下,正确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当树立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应当尽可能营造一个和谐、欢快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下能有一个快乐安逸的成长环境,家长适当的通过孩子的寒暑假可以与孩子多进行学业、生活上的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困惑或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为孩子提供一些帮助,帮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其次还可以适当的带着孩子多参加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讲座等,帮助孩子理解德育素质的重要性,使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德育素质的提升。

  2.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已经不能满足于目前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只看成绩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应当首先做出转变,在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多关注学生在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中学阶段,孩子已经能够对一些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断,家长若与孩子产生不同的见解不能下意识的否定孩子的思考方法,应当首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其次帮助孩子思考他们的想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以正确的观念引导孩子选择合理有效的想法。最后,家长的教学观念不能存在传统的棍棒教育,随着目前社会的发展,棍棒教育已经不适合当前教育体制,家长应当适时的与孩子进行合理的沟通,通过正确有效的沟通来确保孩子走正确方向和道路。

  三、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环境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在中学阶段的德育素质提升上能跟上社会的步伐,从而保证孩子在中学阶段能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慧.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研究[J].速读(中旬),20xx,(11):233.

中学生教育论文2

  摘要:核心素养的研究,国外已经开展了很多年。我国直至20xx年才正式提出研究核心素养这一议题。核心素养不是某一学科的素养,而是一项关于人的综合素养。音乐学科教育比其它学科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因为它也是综合素养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展开研究,再次呼唤教育界对音乐教育引起重视。

  关键词:中学生;核心素养;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一环,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得到了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上下都对音乐教育所起的作用更加的重视,这是因为音乐教育对现代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作用太大了,要想完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终极任务,我们只有狠抓音乐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因为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

  一、浅述核心素养内涵

  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我国刚刚开始起步,在参考了大量的世界各地先进的理论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国情的核心素养体系。这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OECD的相关核心素养理论给我过很大的启示。这个体系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解“素质教育”基础之上。上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理念广泛流传于社会各界。素质教育大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应试教育重视加强教学,提升学生的技能培训,从而保障学生走入社会有竞争优势。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反,认为应“德才兼备”。

  二、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

  20xx年,我国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讨的基础上发布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未来的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音乐课堂的教学起了引领的作用。我们知道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的培养价值是非常好的,孩子的思维能力受音乐教育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受音乐教育影响、孩子的情感的历练受音乐教育影响,音乐教育对孩子们的启智开发真有很大的作用,在国内外教育与心理学界大家都比较认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浓厚兴趣,就要多学习多锻炼,比如:通过教师编创丰富多彩的音乐课程学习、通过参与各式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不断地感受、学习、创新、求知音乐的潜移默化的独特魅力,这样,健全孩子们的美好身心,陶冶孩子们健康的情操,完善孩子们的优秀人格都会大有裨益。孩子们通过学习音乐常识和基本乐理,学会一些音乐艺术技能,发展多元的文化思维,开阔艺术视野,继而在音乐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上有所发展,最终形成基本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培养中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

  (一)OECD的核心素养与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和谐统一性

  众所周知,健全的人、成功的生活是OECD的核心素养的逻辑起点,这种素养是人们要面向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经济技术高度发达、新知识蓬勃发展的未来的社会的素养。OECD核心素养明确提出“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使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求的能力。”这也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样。

  (二)音乐教育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以听觉艺术为主要内容,以独特的音乐艺术为媒介,是美育教育的的组成部分,同事音乐教育也是和美术教育一样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属于美育的范畴。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核心就是音乐时间和音乐创造能力。孩子们的音乐创造力、表现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来自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课堂开展、延伸、拓展,让学生在看听学唱、创新合作的基础上,锻炼孩子们的思维和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创造了艺术”音乐能力的获得必须要在实践中,实践出真知。作为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歌唱能力、识谱能力、创新能力、乐理掌握能力都要好好的培养,让孩子们能视谱歌唱、能看懂音乐常识、能演奏简单乐器、能够分析简单的谱例,能较好地创作创新,能用合适的形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些都要求学生应具备音乐知识经验积累,应熟悉掌握常用的音乐活动形式。

  (三)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启发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获得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中可以感受到作曲家的内心情感和想表现传达的感情,在特定的环境有时候我们会产生共鸣。有些音乐催人奋进、有些音乐宣泄我们的情绪、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动力,使我们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受到影响。我们在学校音乐课堂中,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教师让做学生的引导者,引导他们进一步去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用健康的音乐作品去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摸索创新。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很大的提升,中小学生正处于“可塑造期”,应该加强对其音乐素养的提升,在中央不断加快推动现代教育的前提下,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更应该将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方式和其培养体制进行改革,注重其品格养成和关键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感性能力和人文情怀的稳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适合*特色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刘义民.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xx,04.

  [2]辛涛,姜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中学生教育论文3

  一、讲述故事,逆向引导

  故事的形式可以由教师自己决定,但是最好不要局限于口头,尽可能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事情的危害,给他们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可以加深事情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情景小品演示,让学生实际体会那种出事的后果在自己脑海中的印象,帮助他们向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二、名人经典,激励改变

  对于偶像初中生都存在着模仿的心理,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人,对这个人物的优秀品格进行重点讲述,学生在听的同时就会积极进行模仿,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把模仿得优秀的行为习惯变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对他们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名人优秀品质教育,学生也会逐渐认为自己就是明星,他们的自信心就会不断提高,对于他们这段发展期的心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模仿标兵,推动发展

  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非常强烈,教师不定期地推举出一名模仿标兵,当标兵的学生心中就会充满强烈的成就感,他们的行为习惯就会越来越好。其他学生向标兵学习的情绪也会高涨,慢慢的就会在全班形成向标兵学习的良好氛围,一个班级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慢慢的,这个班级的学生发展就会越来越迅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情绪高涨了,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速度就会加快,当他们具备了很多优秀品质的时候,他们的发展高度就会越来越高,对其以后的辉煌成就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学生教育论文4

  据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希望重新选择专业;有部分学生因为不喜欢所学的专业,选择退学重新参加高考;还有部分学生读了很多年的书,总也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甚至在参加工作后,还在为寻找自己的兴趣而继续摸索、不断跳槽。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从小缺少职业生涯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

  在我国,职业教育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职业指导,在形式上几乎被家长的包办和学校的就业指导所取代,在现有的教育系统中基本不涉及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些学校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很少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很多孩子从小拼命读书,把考个好大学作为自己的理想,一旦高考结束面对众多专业时,不少孩子就茫然无助,不知该如何去选择、该如何去规划自己以后的职业人生,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和职业变更日益频繁的时代,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自我、探索职业、了解社会、规划人生,从而过有意义的生活,是职业生涯教育关注的焦点,更是中学教育应该关注的领域。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

  “职业生涯”一词来源于英文“career”,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原有“道路”之意,可以引申为个人一生的道路或发展途径。职业生涯涵盖了个体一生的发展历程,是伴随个体终身的动态发展过程。

  人的职业生活是一个人全部生活的主体,在其生涯中占据核心与关键的位置。因此,职业生涯教育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它可以帮助个人对自我进行全面的分析,认识、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我职业发展的方向,正确选择职业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他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及国家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滞后

  职业意向是一个长期发展和培养的过程,而中学生正处于职业意识开始萌发的时期,因此,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可以给中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确定职业生涯目标提供指导和帮助。目前,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在课程设置中引进了职业生涯教育,但在大多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学校很少。中学教育把重点更多的放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上,把升学率、重点率放在教学管理的首位,很少能以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与思路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并在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以及学生潜能的挖掘上下工夫,职业生涯教育严重滞后。

  2.中学生职业意识淡薄

  美国是世界上首个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1994年,美国颁布了《学校与就业机会法》,目的是为所有学生提供职业准备,包括从幼儿园到社区学院或大学的学生,使他们能够适应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和全球化浪潮。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广泛普及对美国的社会发展和每个公民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针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与培训,尚未在6~18岁这个职业意识发展的关键年龄段形成全程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助体系。学校和家庭在职业生涯教育上的缺失,造成中学生把精力大多放在学习上,认为中学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为时过早,职业生涯意识淡薄,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3.职业生涯教育机构缺失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来从事。而我国的中学还没有设置专门的担任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机构,更别说专业的教师了。即便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学校,也多是兼职教师授课。职业生涯教育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他们普遍没有经过规范的培养或培训,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科学实践,造成职业生涯教育没有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对中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建议

  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质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其出发点是为学生走向社会、经济独立、实现自我价值和敬业乐群做准备,这些内容是个人在以后社会生活中学会生存、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改善生存条件、作出合理的决策并能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中学生正处在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期的“生理成熟”与“心理稚嫩”并存的阶段,也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内容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初中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1.建立组织机构,大力推进职业生涯教育

  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设置专门的机构,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强制性的教育内容,纳入中学的教学计划,并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让中学生从入校起就接受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教育,从而为他们今后的择业、就业打好基础。

  2.加强宣传工作,使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职业生涯教育是当代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全社会都应该认识到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加强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是每个人形成基本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每个做父母的都应树立对孩子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加强对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人生规划等方面的培养。其次,学校应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科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只有社会、家庭、学校齐心协力,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从而推动职业生涯教育顺利开展。

  3.设置职业生涯教育课程

  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是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系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策略和操作方法等。比如开设“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向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开设“我所喜欢的职业”课程,引导学生熟悉职业的分类,让学生通过了解职业信息,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不断拓展学生职业规划的视野。除开设理论课程外,还要利用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开发多种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方式。企业要大力支持职业生涯教育,积极为丰富中学生的职业体验提供*台。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引导中学生告别“升学无意识”和“择业无意识”的被动状态,不但要让每个学生明确“明天的我”适合做什么,也帮助其坚定“今天的我”应该做什么,从而为自己的人生规划做好积累与准备。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获得职业生涯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是要强化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的职业生涯教育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时的教育工作中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二是要设置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专职教师。三是要通过参加国内外专业知识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专题研究等多种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实现教育人员的专业化、专家化。

中学生教育论文5

  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是通向有目的学习的最佳道路。数学思考是指在数学活动中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作为四大目标之一提出来,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等要求。可见,数学思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弥散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之中,融合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而数学思考能力的高低则更是衡量一个人数学能力高低的砝码。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数学教学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营造数学思考氛围,激发数学思考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发自内在的主观愿望上。也就是说,教师要刻意营造一个有利于数学思考的良好氛围。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等对话,学生可以安静、深入地思考,特别是在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或卡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再想想,而不是生硬地打断,呵斥或嘲笑他们,这样,学生就会在宽容的氛围中渐渐鼓起勇气,打开思维的闸门,并逐渐养成乐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数学思考

  情境是抽象的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的纽带,是学生数学学习、思考的出发点,更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积极化的桥梁。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会去主动地思考,不断地变换思维的角度,不断地思索试探下一个答案,学生的思维鼓荡、蔓延和发散,变被动的想一想为积极的主动思考。

  三、注重方法指导,引发数学思考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思考,而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学习主体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小学生,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数学思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能靠自身独立学习来完成,相对来说,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教师有效的组织与指导。

  例如:《方向与位置》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深刻挖掘这部分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在一年级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学生对于它们的排列规律只停留在“东西相对、南北相对”上。如何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只根据一个方向就能辨别其它三个方向,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建立空间观念的一个关键。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次、不断的指出教室的四个方向,再思考这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不难发现这四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促使学生会学、会思、会创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例题的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如有序、对应、变换、转化、统计、归纳、演绎等。

  四、有效数学活动,启发数学思考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内化理论提出:思考是一种活动,这个活动依循个人的内在语言来进行,并通过学生的经验活动而展开。数学思考要在数学活动中实现,数学思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只有这样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之中,也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思考的内在本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

  例如,学习“圆周率”,学生往往己知圆周率约是3.14,操作活动很容易走过场,甚至倒过来,用3.14乘以直径填一下周长。因此,我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实际,进行了尝试,组织学生按要求测量并填表。之后,让他们猜测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计算验证。学生们用加、减、乘、除计算都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合作交流,找出规律,逐步概括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通过思考达到对知识理性的升华。这样的活动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创见性提问,启发数学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的目的在于引起数学思考。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要具有较强的思考性,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与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享智慧和真理!

  例如:教学圆周长的计算这一内容时,在揭示圆周长的意义后,可这样提问:“你觉得圆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当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猜想到可能和它的直径有关系后,指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一直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六、开放练习设计,激发数学思考

  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由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例如:有45名同学去划船,船有三种:大船一次可以坐10人,每次收费20元;中船一次可以坐8人,每次收费16元;小船一次可以坐5人,每次收费10元。请问怎样租船最好?解题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租船的方案:可以从价格上考虑、探索哪种方案最能省钱;也可以从同学的需要角度考虑等等,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出多个不同的答案,这样的开放式练习真正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七、保证思考的空间、时间

  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

  数学思考是一种搜寻广、潜入深、富有挑战性的深层智力活动,是学生对数学对象的深刻的理性认识过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明确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性,注重从各方面入手,落实数学思考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中学生教育论文6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意思。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即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对于生命教育的含义有多种表述,各种观点并存,主要有三点:第一,非理性主义的生命教育观;第二,存在主义的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本真的生命存在;第三,人本主义生命教育观,倡导符合人的生命本性的生活,尊重人的生命与尊严,强调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二、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开展生命教育非常重要。现代中学生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心理上压力较大,因此需要在中学开展系列生命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重新审视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和心理素质,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死亡对自己、亲人意味着什么。

  三、中学生情感层面上的困惑

  (一)情感调节能力差异形成的分析

  情感调节能力又叫做抗挫力。面对挫折采用的方式不一样,就会相应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如果受挫者采用消极的方式,会造成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不尊重,引起自杀和他杀的行为。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适应中学生活,有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他们愿意和同伴诉说,所以他们具备情绪调节的资源和心理能力。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自身角色定位的失调,他们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前途以及未来的发展,但他们的成就动机过高,不切实际。当面对现实中的挫折时,例如考试失利等,会让他们自我怀疑,并且出现焦虑情绪。由于自身角色定位的失调而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导致他们产生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不接纳自己生命的价值,从而对生存的意义产生怀疑,进而怀疑生命的价值。初中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无法忍受现实生活中的烦躁和焦虑时,就会采用极端方式,例如用自杀来摆脱现实中的不如意。

  (二)情感体验能力差异形成的分析

  生命的情感体验表明了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惜度。珍惜自我生命,首先表现为可以对自己的生命有较高的情感体验。珍惜自我生命、重视肉体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要求。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启蒙期,情绪丰富而强烈,热情高涨;自我意识强烈,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不断提高,与他人交往能力提高。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可以内省自己的生命价值,可以使他们对自身生命和他人生命的情感体验程度加深。随着年龄的递增,面临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如一些同学未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考试失利,而升学问题带来的压力会使其缺乏自我价值感,开始怀疑自身的价值,导致反社会人格的形成。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情感体验程度下降。

  四、培养中学生的生命情感和审美境界

  生命情感按照功能性分成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积极的生命情感可以让人斗志昂扬,为生命增添动力,成为生命之源。而消极的生命情感会产生对生命否定的情绪,感到生命没有意义,并且漠视他人生命的意义,由此带来忽视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的行为。特别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会成为消极生命情感的催化剂,从而产生伤害生命的极端行为。

  审美显示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它的主要功能在于给人一种超越性的自由和快乐,将审美和人的生死加以融合,个体会拥有在现实中战胜困苦、恐惧的能力。特别是审美在人生临终关怀中的作用,可以使个体生命在*静、快乐、单纯的感觉中获得满足。当学生可以以审美的生命方式去拓展自己的人生时,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升华自己的人生,实现生命最终的价值。拥有积极的生命情感和审美境界的学生才可以体验和感悟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拥有积极的生命情感体验才可以做到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可以尊重他人的生命,用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命的开始和丧失;在他人遇到生命挫折时,可以及时体验到并做出相应的行为来帮助他人。因此拥有较高的审美境界和生命之趣的人是可以正视生命中的挫折的,具有较高的抗挫折的能力(AQ)和情绪智能(EQ),只有这样才正真可以将情感层次的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中学生教育论文7

  【摘要】

  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很脆弱,自尊心很强,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尤其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跟得上、做得好。本文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议论,旨在从学校和教师包括家长的角度更加重视和积极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加强

  中学生是不成熟却趋于成熟的青少年,在这竞争激励的年代里,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他们第二次成长高峰期。这个阶段无论生理、心理、情感、自我意识等都在迅速发展,是人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重要的关键时期。这阶段的学生最容易出各种问题。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还必须知道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需求,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品质及健全的人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学生由于自身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以及来自社会和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很多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领,很容易使他们心理不*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结果。

  一、为什么中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健康的因素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青少年在成长中都会产生逆反心理。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自尊心、自认为是大人了,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不愿意服从长辈,喜欢自己的独到见解,不愿受别人引领和指导,有些青少年过分自我意识很强,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帮助接受不了。有意背道而驰,他们能力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反抗和不遵重。这种心理如果不正确的引导,他们求异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就会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很难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的不良心态。

  2.青少年就会产生脆弱、孤独的不愿意让人接近的心理。现在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因忙于工作和事业,很多父母顾不上他们,与父母交流和在一起的时间少,就会产生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大多数孩子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没有吃过苦、受过罪,经不起挫折,在学习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如意的事,内心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产生焦虑、抑郁心理。这种心理承受不了挫折,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不知所措,精神状态低入谷底。

  3.应试教育更多的注重书本知识,而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现在竞争有很激烈,更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很重要因素之一。升学竞争压力大,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迫切的愿望加重学生心理负担。频繁的测试、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压状态,超负荷的学习让学生精神紧张,心情抑郁。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痛恨自己能力,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望和信心。此外,大多学生都是单亲家庭,或亲人不在身边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现在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当代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不相吻合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现在老师应该担当的任务。

  二、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在学生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敏锐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察觉学生行为。在*常的教学中、课外活动、学生的交流和交往的过程等所有方面,都认真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的表现。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还应该让学生建立心灵信箱,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信箱里,老师定期查看,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2.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听学生心声。老师经常通过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的思想问题。谈话是最亲切和最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悦色、你要舍得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等地交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3.要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中学生的心理挫折主要源于成绩的不佳和同学关系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不良心理给以指导和帮助,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作风。刚上初中时,很多学生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很多同学产生了厌学情绪,内心严重受挫。对于这类情况,就要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要及时有效地告诫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是件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通过名人成功的案例教育和激励他们,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提高很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要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对待每个学生付以真诚的情感,尊重他们感化他们,让学生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热爱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工作者只有把爱的情感播种到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在新教育形势下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师生间才能做到心心相印,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5.要指导家长“赏识教育”。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要和家庭紧密配合,以教育开展的效果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中学生教育论文8

  论文关键词:《基础会计》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品质职业行为习惯

  论文摘要:把价值观教育渗透到职业教育中,是当前职业教育所关注和重视的教育理念。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引入价值观教育,能将职业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

  我校设有三个专业:金融、会计、商务英语,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银行、公司等,工作岗位有银行柜员、公司出纳、文员等。近两年学校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到,他们的动手操作技能比较强,但职业素养有待加强,用人单位希望学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加强对学生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专业课教师,笔者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尝试,现简述如下。

  理论依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20xx年的报告《职业技术教育建议》中强调,职业教育和培训必须适应21世纪知识型社会的变化和需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型社会应当以价值为中心,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尊重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将人类的劳动和工作作为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源泉,同时也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职业教育是一种专业性教育,它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当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有职业所要求的道德与价值观。价值观能激*感,给予人思考的动力,构成个人和组织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价值观教育就是依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对既有的价值观加以选择、过滤、重组,并传递给社会成员,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过程。价值观教育有多种,包括公民价值观教育、家庭价值观教育、道德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等等。职业价值观既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更是用人单位对人格素质要求的发展取向,具有时代性。

  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

  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渗透的职业价值观内容,笔者归纳为认真做事、细心规范、诚实守信和团队合作四方面。

  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逐步培养认真做事的价值取向,懂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认真的态度。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把认真做事的学习态度和意识灌输给学生。例如,会计核算工作,像凭证、账簿、报表都是要做给别人看的,其内容要清晰明了。要养成这种习惯就要先培养认真做事的态度,要求学生作业字体书写工整,数字书写清晰,会计凭证填制内容完整、会计科目要写全称等等,慢慢地让学生形成习惯。陶行知一贯主张以生活教育为中心,认真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十分注重把认真做事价值观融入到与生活技能相关的教育过程和情境中。例如,在了解到某班班费在生活委员的手中保管,没有收支清单,不符合现金管理制度,容易引起同学们对班费去向的猜疑时,指导生活委员设立了“班费收支登记簿”,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做记录,每月末在班内公布,使同学们对本班班费收支情况都能了解。此后,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赞赏和信任,生活委员也成为同学心中的好干部,同学们也懂得了该如何认真做事。

  形成细心、严谨的职业习惯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人员应具备严谨、细心的职业习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专业学习的起步阶段,此时,《基础会计》教学应在授予他们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做账规范、细心、严谨的职业习惯习惯的形成需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笔者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有效措施:多练(强化训练)、多问(堂上提问)、多测(范围小、内容少的小测验)。一学期过后.学生已形成了较规范的做账能力和严谨、细心的处事方式。表l是笔者对所任教某班学生(53人)在《基础会计》学科关于“原材料明细账登记”规范性的调查结果。对比可知,期末考试规范登记人数大幅提高.不规范登记人数有不同程度减少。说明学生的记账能力提高了,较好地形成了严谨、细心的职业习惯和处事认真的工作态度。

  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诚实守信是一种道义、是一种准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声誉,不仅包括职业活动,也包括*时的待人接物。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保守秘密,不为利益所诱惑。朱铭基*于20xx年考察国家会计学院时强调“不伪造账’,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目前,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受利益驱使,社会上不守诚信,提供虚假信息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学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并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以财经法规对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要求作比(见表2),说明在校学生诚实做人、信守诺言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提出了“宁要自己的60分,不要别人的100分”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上学年笔者任教的两个班在本学科测验、考试中没有出现作弊现象,抄袭作业的现象也明显减少,诚实守信的意识正渐渐在学生中形成。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未来的社会,须看今日的校园。”因此,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及道德品质,就应把诚信教育放在首位,从学生的行为品质抓起。 培育团队合作的创新精神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靠专业技术,另外85%是靠人际关系与处事技巧。”未来社会将是合作与协作的社会,是发挥群体智慧的社会,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将成为成功者的必备素质。当今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表现欲很强,在工作中较难给自己恰当定位,缺乏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我校开设有为期两天的企业认知实训(沙盘手工模拟训练),全程学习在实验室完成,做到学习环境一体化。小组制的经营方式,有助于学生自我定位,激发学习动机。岗位角色的扮演(CEO、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生产总监、采购总监),促使小组内各成员间讲求协作性、计划性及可行性。例如,过多

  采购材料会占用资金,过少采购会造成停工待料影响生产,生产总监要做好生产的调控和组织工作,营销总监要看准市场,顺利卖出产品,为企业创利。它体现部门间的牵制对企业的'生存、效益、成败的影响,驱使小组成员必须具备很强的责任心,群策群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产生竞争意识,努力经营“企业”。沙盘手工模拟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学生与人交往、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明显提高。

  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笔者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其中最突出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技能的获得离不开亲身体验。体验式教学正是围绕教学时效性,课堂上教师少讲多辅导,让学生自己去做,通过体验而习得职业价值观。例如,在“现金日记账登记方法”授课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把某个月的家庭收支情况设账登记,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体验日记账是如何登记的,再选出有代表性的作业在堂上分析,让学生评价登记结果,有助于学生记住‘旧记账登记”知识。而企业认知实训(沙盘手工模拟)除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法外.还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把企业经营权交给各学生小组,组内制定职业角色,教师从旁辅导,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相关职业和职业行为。

  《基础会计》教学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做到教学相长,真正有利于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如‘·基础会计实训指导”活动课程的开展,就是让学生在模拟中获得财会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感悟未来职业岗位。这种模拟学习的活动课程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凸显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做的过程中除了对会计基础知识内容有较全面、系统、深人的理解之外,还可以从多方面培养职业价值取向。

  总之,把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入《基础会计》课程中,营造适合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符合社会与职业要求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财经专业课的教学应多方面、多渠道地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既有职业能力义有职业素养的人才。

中学生教育论文9

  一、中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中学生安全教育,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下面对中学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中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中学生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但是活动过于形式,中学生对这些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只了解活动的主题,而对教育活动的内容全然不知,甚至少部分中学生对活动的主题都不了解。这样的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没有让给中学生真正的了解安全教育,教育的内容无法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另外,即使学校积极开展中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但是很多教师与学生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参与度不高,他们在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案例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

  教育方法相对简单,是中学生对安全教育提不起兴趣的主要原因。中学开展的安全教育方式主要采取说教、通知、宣传栏和黑板报的形式。这些方式并非中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然而例如邀请相关部门(交通、消防等)人员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相关安全教育电视节目播放、安全教育实际演练、老师讲解时结合具体事例等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教育的方法。

  3.安全教育方面资源不足

  (1)学校教师资源的缺乏校园安全教育的老师存在很大的流动性,是我国安全教育一直发展不起来很重要的原因。中学的安全教育老师主要是思想教育和体育老师,还有就是交通、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但是这些都是兼职的,学校没有安全教育方面的专业老师。中学安全教育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

  (2)安全教育教材的不足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我国这方面资料有很多,包括出版的书籍,音像制品。中学是有一些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但学校大多没有统一使用安全教育的教材,使得教师对安全教育内容选择的随意性很强,只是一味地重复自己熟悉的内容,但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实用性内容涉及较少,这使得中学生得不到系统完善的安全教育,这也对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3)安全教育时间的不足对于中学生来而言,学习渠道主要是课堂,这也是吸取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我国中学对安全教育课堂设置很不乐观,学校对于这方面的教育时间很难保证。很多中学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都没有设置安全教育。学校大都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所以中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时间肯定是不足的。大多数都渗透在学科教育里,但也只是警示,肯定不够,也缺乏安全演练活动,很多时候安全演练成为了出事后的“被演练”。这些方面的缺乏,使得很多中学生很难掌握自救自护的能力,万一出现意外,中学生难以有效应对,后果不堪设想。

  二、对策与建议

  1.思想上注视中学生的安全教育。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就是把学习学科知识当成了教育理念,从而忽视了安全教育,忽视了安全教育。让很多学生养成了学习安全教育知识是没有必要的这种错误观念。针对中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频频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函需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从而摆正安全教育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位置,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学校真正意义上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在思想上进行安全教育,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然后发挥模范的带头作用,则会更具有激励作用,学校定期开展在安全工作方面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事迹表彰活动,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从根本上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推动安全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2.构建多元化安全教育模式。

  为了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应该开设多元化安全教育。比如开设讲座,播放相关的教育视频等,让他们有兴趣去了解安全方面知识,与此同时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的理念。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的,学校的安全教学也应该不断开拓新的思路和渠道,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安全知识的学习上。可积极组织一些有实践意义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在学校进行一些摄影和新闻作品的品读,摄影作品内容展现的是一些由于安全意识缺乏而导致的损失和危害,如摄影作品可形象地展示由于疏忽导致的火灾场景,因不遵守交通规范导致的车祸场景等,通过图片的形象展示不仅提升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更能从潜意识里触动他们的神经,从而能够进行自觉主动的安全知识学习。

  3.开设安全教育国家课程。

  对于中学的校园安全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借鉴安全教育做得好的国家的经验,改变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有心无力状况的处罚,我国亟需开设安全教育国家课程。我国教育部门也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编写一套由易到难的统一的安全教育教材。虽然对我国校园安全立法问题高度关注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一直没有制定出一部全国性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缺乏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已经严重了影响了我国中学安全教育的发展,使得很多学校安全教育的开展得不到保障。

  4.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作用。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有条件进行正规化、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学生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安全教育仅靠学校和家庭是不够的,要依靠社会力量,三方齐抓共管,为学生安全营造良好安全氛围,防止意外发生。

  三、结语

  安全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安全教育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来说,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更是一份沉重的责任,中学生安全教育任重道远,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学生安全教育,总之,学生安全教育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做到警钟长鸣。

中学生教育论文10

  【摘要】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完善的人格品质对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力、创新力、艺术修养以及高尚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美术教育要提倡民族艺术、改革美术教育体制以及摆脱艺术功利性等方面来为学生的人格塑造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关键词】人格塑造;美术教育;艺术素质

  良好的艺术素养对于健全人格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具有强烈的情感和德育功能,对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是不可缺少的。同时美术教育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根本目的是从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提高人文素养,优化人性,树立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使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术学者孜孜以求的作品,实质上正是他自己人格的体现,美术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人格教育。而长期以来高校的美术教育侧重于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美术教育所具有的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人格等方面的功能,这就制约了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完善学生人格素质所具有功能的发挥,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美术学习中技能学习与基本素质、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的同步发展,担当其人格塑造的责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也是现代美术教育的最终和根本目的。

  一、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人格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和社会行为各个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健康的人格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人格教育,是促进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气质、性格、品德、态度等人格因素健康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教育,塑造人格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高校美术教学在学生人格塑造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即通过美术教育为学生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使得他们能从感觉和体验创作中获取实现自我生命的潜能和乐趣,获得*等人格素质的熏陶和洗礼,因此美术教育对塑造学生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美术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人品。美术教育不仅是美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而且也是学生人品的教育。目前由于学校过于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品德修养教育,使得学生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见利忘义、只注重经济利益多少的短期行为,在学习上忽视美术理论和素养,在实践中往往个人主义而缺乏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甚至是损人利己。这样的学生即使美术技巧再高,也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在美术教育中通过审美教育,使得学生获得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观念,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毅力、自信、谦虚、敬业、责任感以及*的追求,这些人品特点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

  2. 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知能力和审美情感。审美认知能力是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判断能力,具有创造性的个体精神,是对事物深刻、正确的认识,这些要通过美术教育来完成。一件好的美术作品都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思想,它以直观的形式和特有的复杂性激发人的审美认知能力,这种审美认知能力不受制于现实生活的影响,是美术教育中人类所形成的特有的认知方式,因此高校美术教师要通过对作品的构成、形式和蕴涵意义的介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认知能力。同时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情感与想象的互动中,使得艺术欣赏成为一种超脱普通情感、摆脱功利性的审美情趣,这种带有价值定向的审美情趣是对人们普通情感的综合、选择以及创新,由此可见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情趣培养,是通过审美活动为媒介,使得人们的情感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达到个体心理的成熟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3. 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健康人格的塑造包括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质上就是对人和人格精神的培养。创造是一种开拓性的活动,它要求主体具有创造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得认为,“个人的创造力是任何创造艺术中的属性,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即是生活和职业的重要基础。”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刺激潜藏在学生心灵中天生的创造、探索、处理材料的欲望,为创造力的产生营造宽松的氛围。

  4. 美术教育促进学生意志心理结构的完善。意志是人格构成重要的方面,是一种精神品质和心理支撑力量,健全的人格必须具备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也是人积极进取、不断发展的动力。美术教育从影响人的情感入手,通过熏陶、感受、作用于人的情感,从而影响人的性格,对人的精神起到激励、升华的作用,并且能有助于学生摒弃消极不良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心境,因此美术教育通过为学生展示人生的美好,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结构向完整性和*衡性发展,同时美术教育从精神上,在审美体验和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和塑造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得人变得更加坚强。

  5.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提倡*,正如鲁迅先生说过,“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是以渊邃人之性惰,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因此美术教育体现了*统一的崇高道德行为,通过寓教于意生动形象的展示,易于学生所欢迎和接受,这会激励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美术教学中对祖国山河自然美作品的欣赏,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等等。因此高校美术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走出道德危机、道德沦丧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的途径

  1. 强化民族传统艺术教育,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美术教育要充分重视我国民族优秀的艺术作品欣赏,切忌(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47页)盲目全盘西化的趋势,要采用中西结合,在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借鉴国外优秀的艺术成果,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以及塑造完善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美术教育中可以大力提倡*画和书法艺术,让这些传统的文化瑰宝渗透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可以升华、陶冶学生的人格塑造。

  2. 树立正确的美术价值观,淡化美术的功利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不可避免的会对艺术产生不良的影响,各种急功近利的美术教学手段不仅歪曲了美术艺术的本质,而且将学生的人格塑造方向引向歧途,因此美术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美术教育事业结合起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其次美术教育要明确美术艺术的游戏本质,只有具备这样的心灵才能获得自由自在的美术学习乐趣,才可以淡化艺术的功利性,创造一个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

  3. 推进美术教育体制创新和提高全社会的艺术素质修养。美术教育要从体制上进行创新,改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评价学生时要美育与德育并重,着重考核学生的感受力、审美力、创新力以及艺术领悟能力,并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与道德素质结合起来综合判断学生的人格修养;其次美术教育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与道德素质的提高,社会大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美术教育的成败,因此社会要加大对美术事业的投入,重视社会软环境的建设,大力提倡高雅艺术和民族艺术,形成良好的社会美育氛围,总之美术教育若能发挥它的特殊作用,对我国民族人文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达生.美术教育应造就*式的理想人格[J].韶关学院学报(社科版),20xx,(8).

  [2]周曙华.论美术教育对创造性人格的培养[J].美术观察,20xx,(12).

  [3]夏志勇.高校美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三明学院学报,20xx,(1).

  [4]王春阳,曾群浪.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品格[J].**教育,20xx,(6).

  [5]韩国民.美术欣赏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甘肃教育,20xx,(11).


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扩展3)

——中学生教育议论文3篇

中学生教育议论文1

  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中学生在中学教育中正经历身心巨变,他们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往昔。小学时代,家庭是保护自己的城堡,现在对中学生来说,则是时刻想从家长的唠叨、管教、干预、限制中解脱出来,划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有的甚至不惜选择出走。正如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的那样: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青少年时期是最叫人忧虑的。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儿童时期适应不良所积累下来的问题,到了青少年时期便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与严重;二是青少年过渡到成年期,在追求独立与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常会发生各种特殊的适应困难。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最关键而最富有特色的时期,也是身心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如何度过人生路途的“黄金时期”,是摆在每个家庭、每位中学生面前的课题。

  中学阶段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学阶段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

  一、家庭价值观念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一个人的行为常受其价值观念影响,自己认为重要的就会努力去做。一个重视教育的父母不仅会身体力行做对孩子有益处的事,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也会灌输教育重要的价值观念。孩子的学业进步受到父母的重视,孩子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增加。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发自内心的好奇心、求知欲、抱负等。在外部行为上表现为对学习活动的注意,从而引发行为趋向目标,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都能积极主动、兴致勃勃。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生体验攻克难题的喜悦,获得知识的满足等等,使学生感到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学习主动,一般来说,学习成绩优良,20xx年在高一年级问卷调查了解到,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的占77.44%。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认真思考,争取独立解决占62.49%,马上请教老师或同学占9.87%,放弃不做的占2.44%。你放学回家复习功课,先复习书本知识再以练习巩固,并做好预习工作占7.92%,写完书面作业,并预习第二天功课的占37.19%,写完书面作业就行了占19.5%,以上都不是占23.7%。

  一般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本身对孩子教育有较高的认识,也较关心,因此勤于吸收新的教育理论和观念,并应用于教育子女上。教育水准高的父母,可能从事需要较高专业技能的职业,会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学习。一般来说来自厦大、海洋三所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父母供给子女较多的文化剌激,诸如书籍、参观旅游等。

  父母重视家庭生活并以孩子的教育成长为生活的`重心,学生在校表现好,学习好,心情愉快,心理发育健康。这部分学生感到知识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探索好的学习方法,成绩一般稳中有升,心态较好,他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快乐。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些同学的心理是健康积极向上的。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人短时间内奇迹般地暴富起来,知识分子的经济收入与这些人相差悬殊,知识贬值,分配不公,脑体倒挂的现象,使一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对教育价值的判断采取了功利主义的态度,孩子读书好坏无关紧要,树大自然直,只忙于自己赚钱,对孩子读书缺乏家教;也有一些家长对学校现行的一些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缺乏全面认识,产生不满与困惑,而影响孩子对学校生活不感兴趣、厌学,心理上感到仿徨、无奈,甚至痛苦。学习成绩不良的这部分学生一般表现为退缩、自暴自弃,自觉矮人一等。但他们并非一无是处,这些学生往往操作技能水*较高,部分学生对美术表现浓厚的兴趣,但语言和数学能力较弱。

  二、父母的期望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据研究发现,孩子能力的发展、学业成就高低与父母的期望值成正比。父母对子女要求或期望较高,同时在子女成功时给予鼓励,失败时给予惩罚,则子女的成就动机就较高;反之,父母对子女要求较低,期望较低,则子女的成就动机相对也低。子女的学业成就高低与父母对孩子成就的期望值及父母经常参与子女的学业活动之程度有直接关系。

  一份对高一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原因:(1)改善家庭生活的现状,报答含辛茹苦的父母占6%;(2)社会竞争激烈,个人要争取一个理想的工作占55.48%;(3)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占15.24%;(4)同学间的升学竞争很激烈占12.8%;(5)为了祖国的富强与社会的发展占10.36%。

  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设计:(1)读完高中就出国留学占6.1%;(2)读完高中考上重点大学占75.6%;(3)读完高中能考上大学,有书读就行6.7%;(4)顺其自然占9.75%。

  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是与社会和家庭对他的期望值密切相关的。据郑日昌教授的调查,有70%的学生表示“考不好难向家长交差”。可见家长的期望水*过高是形成孩子心理压力,产生焦虑症,尤其是考试焦虑症的直接原因。若父母虚荣心太重,而对子女的发展限度、能力大小及兴趣全然不知,对子女寄以超出其能力限度之期望,那么子女在心理压力下极易为焦虑所困扰。如果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又把眼睛盯在学生的考分上,一心想让学生在考试中拔尖扬名,则学生的焦虑更是加重。据1998年“双十中学学生十最调查”问卷,中学生心理紧张的原因,来自父母方面的占43.6%(其中被父母错怪、误解的占15.1%,父母感情不和占12.1%,受父母打骂训斥占7.3%,父母抽烟占2.1%,父母要求过高的占2.4%,被父母强迫做某事的占1.9%,被父母批评占1.9%),来自学习上的占11.3%(其中考试成绩不好的占8.8%,作业太多占1.5%,家庭学习环境不好的占有1%),来自家里其他成员的占8.7%。

  虽然说父母期望值与子女成就成正比,但过高的期望值给子女造成太大的压力及困扰。父母应衡量子女的能力,在限度内给予适当的期望,在和谐的亲情关怀下,根据期望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孩子自然会努力,全力以赴地学习。

  在重点中学,对孩子期望过低的家长是极少数,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只要求能毕业,将来能找份工作就可以了。有的家长自认为有钱,考不上高一级学校家里花钱送孩子上学,*时对孩子的教育放松,要求低,孩子不仅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发展,而且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许多研究都证实了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子女成就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家庭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生活适应、学习行为、各项能力的心理发展有直接影响。

  根据中科院王极盛教授的调查,把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四类:

  1、过分保护型:过分保护就是父母都代劳了,父母就像保姆一样干家务,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质就是溺爱。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与无能。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指点与帮助,智力发展受到限制。

  2、过分干涉型:过分干涉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子。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很少有发散性思维,也缺乏创造力。

  3、严厉惩罚型:尽管不普遍,但还是存在。即教育孩子态度生硬,对子女缺乏感情,言语粗鲁、方法简单,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常挖苦责备,甚至打骂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也可能使孩子像父母一样粗鲁、冷酷,没有教养。

  4、理解民主型:这类家长能理性地指导孩子成长,对孩子在学习上要求不怎么多,但在做人上要求孩子做一个正直有用的人,不要求孩子考多少分,不施加压力,只要尽力即可。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有的家长自己不看电视、少说话。父母对孩子从小到大没有打骂。

  综上所述,家庭父母的价值观、期望值、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密切相关。家庭关系和谐,父母关爱,孩子长期在愉快心理氛围中生活,个性开朗、活泼、聪明、大方能干。相反,家庭中缺乏关爱,孩子不被父母接纳,长期在压抑、恐惧中成长,个性往往孤僻、胆小、自卑、冷漠。这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能否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是决定孩子心理品质的重要因素。

  四、家庭素质教育不可忽视

  国际知名心理学家、瑞士人丹尼什把孩子的成长生动地比喻为一棵树的生长:心理就像树根一样,虽然看不见,但却非常重要。看不见的部分关系着一棵树的高大强壮,关系着一个人的生存发展。丹尼什博士提到这样一个观点:树根的成长期是5年到15年,15年后才是树干与树叶的成长;一个孩子心理建设的重要成长期也是在人生的头15年,在生命最初的年头便学会自我约束、推迟欲望、不自私,做好人,将会使孩子的一生充满人性的光彩。博士的话值得引起作父母家长深思。

  溺爱型家长占的比例大于30%,这部分家长认为自己辛苦赚钱,孩子吃、穿、玩的都尽管满足了,孩子不拿出好成绩就对不起父母。殊不知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恰恰是除了吃、穿外还有思想。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向素质教育转变,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在心理承受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工作能力方面都会存在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长在*世界里,是家庭里的“个体户”,他们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父母们,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实现学校素质教育与家庭素质教育的同步进行。


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扩展4)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10篇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坐到这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有关法律的常识,希望我的谈话能给同学们一些启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党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教学秩序。我们一方面对侵害校园的犯罪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的整治的工作,提高自我防卫能力。今天,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吸食毒品的危害

  同学们都知道,毒品十分昂贵。每个吸毒者轻者每天要花一、二百元,重者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年下来,要花费3万多元到10多万元。如此巨大的毒资,对绝大多数吸毒者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尤其是青少年,一般没有经济收入或收入较低。犯了毒瘾,又没有钱,只好采取盗窃、抢劫、诈骗、*、赌博、绑架甚至*的罪恶手段去获得钱财,满足毒瘾。毒品所带来的危害,决不只是伤害身体,危及生命;它还会诱发各种犯罪,导致人的堕落,产生家庭悲剧,扰乱和破坏社会治安。

  人一旦吸食毒品上瘾,就会丧失人伦和天良,干尽伤天害理的事而不能自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云南泽山一户农民,原本日子过得不错。不料父亲在外面染上毒瘾,从此这个家庭厄运降临。因为吸毒需要大量的钱,只好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两个孩子被迫辍学。他还疯狂地虐待妻子和孩子,成了一个恶魔。为了买毒品,他亲手将8岁的男孩卖给人贩子。16岁的女儿生怕卖身,只好从家逃走,流落他乡。可没过几年,她也染上毒瘾,最后因在列车上贩运毒品,被查获判处死刑。好端端的一个家庭,被毒品搞得家破人亡。

  令人震惊和值得警惕的是,毒贩的魔爪已经伸向校园,伸向青少年。有资料讲:珠海市1994年的一次突击查毒中,吸毒者六成是青少年。同年惠州市一次抓获吸毒分子32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校中小学生。珠海市有三兄妹,由于受父亲影响,上初中、小学;就染上毒瘾,后被送到戒毒所强行戒毒。广州市有一名年仅16岁的女中学生,染上毒瘾,堕落成卖淫罪犯。

  为了制止毒品的泛滥,严惩毒品犯罪,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禁毒法规和措施。所以,无论是从守法的角度,还是为了中小学生的切身利益,我们决不能参与任何吸毒活动。

  二、网瘾的危害

  不规范经营的网吧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读不见书,不能自拨、甚至跳楼自杀的事例就发生过,这里我就不列举了,据资料报道,天津某医院亚健康康复中心对学生进行脑像图检测中发现,长期玩网络游戏,会影响左前脑的发育。该中心的杨大夫介绍,经过对200名学生进行的测试,发现其中40%的学生出现了左前脑发育不良的现象,经进一步调查,几乎出现左前脑发育不良的孩子,都有长时间玩电脑网络游戏的经历。谈起经常玩网络游戏为何会影响左前脑发育,该医院亚健康康复中心的大夫介绍说,网络游戏的内容符合人的右脑的感知特征,却有悖于左前脑的逻辑思维习惯的,会抑制左前脑的发育。从人脑分区的不同功能来看,人脑的右前脑是控制人的创造力,而左前脑则是负责基础知识的储备,对基础知识储备的驾驭能力以及再学习的能力等。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学生看似很聪明,实际的学习成绩却在下降的原因了。也就是说,即使孩子的创造力再强,没有基础知识的储备和驾驭能力,以及良好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学习成绩也无法提高

  互联网的出现拓展了人们的交往空间,也改变了某些人的交友方式。好多违法犯罪分子就是利用了这一交流方式,实施违法犯罪的,由于对网友盲目的信任,而不幸遭致了不可换回的伤害。给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伤痕,所以,网上交友时一定要慎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注意。

  1.不是千万不要随意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电话号码、学校名称、等等真实信息。

  2.是最好不要轻易许诺跟网友会面。

  3.如非要见面不可,最好去人多的地方。

  4.对网上求爱者最好不予理睬。

  5.对谈话低俗网友,不要反驳或回答,以沉默的方式对待。不去理会他,让他自讨没趣。

  三、加强交通安全和防火意识

  全国因安全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死于非命。

  *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在这里我着重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

  一.交通安全

  (一).不良的交通习惯

  1.不走人行横道,不靠路右边走。

  2.不走人行横道、天桥,随意横穿马路。

  3.不注意道路和车辆信号,不服从交通管理。

  4.在车行道、桥梁、隧道上追逐、玩耍、打闹。

  5.穿越、攀登、跨越道路隔离栏。

  6.在铁路道轨上行走,玩耍。

  7.横穿铁路和钻火车。

  8.不听从铁道口管理和信号管理。

  (二)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问题

  1.未满12岁的儿童独自骑车。

  2.在人行道、机动车道骑车,逆行骑车。

  3.骑车横冲直闯、争道强行,与机动车抢道。

  4.转弯不减速,不打手势。

  5.在路口闯信号。

  6.骑车双手离把。

  7.追逐打闹,三五并行。

  8.手攀机动车行驶,紧跟机动车行驶。

  (三)中学生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1.缺乏交通安全意识。

  2.缺乏交通安全知识。

  3.缺乏交通安全责任感。

  4.存在麻痹思想。

  5.存在侥幸心理。

  (四)正常的行路常识

  1.走人行道,靠路右边走。

  2.横过车行道,要走斑马线,或走天桥。

  3.要注意各种信号灯的指示(红绿灯、人行横道信号灯)

  4.上下汽车要避让过往车辆。

  5.不在马路上逗留、玩耍、打闹。

  (五)正常的骑自行车常识

  1.不要骑有故障的车。

  2.不在人行道上骑车,非机动车靠右行驶。

  3.横穿马路最好推车行驶。

  4.转弯时减速慢行,观察并打手势。

  5.不要双手离把,不并肩行驶。

  6.骑车不打闹,追逐。

  二、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教育的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隐患胜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一)中学生的消防知识

  发生火灾的原因:

  1.用火不慎发生火灾。

  蜡烛照明、蚊烟香、用电器、液化气灶

  2.用电不慎发生火灾。

  电线老化、乱拉乱接、铜线当保险丝、电热毯、电炉故障

  3.用油不慎发生火灾。

  油加热温度过高、容器滴漏

  4.燃放烟花爆竹。

  5.吸烟乱扔烟头。

  6.玩火。

  (二)火灾的预防:

  1.家庭防火:

  ①安全使用炉火。

  ②安全使用液化器。

  ③安全用电。

  ④少年儿童不要玩火。

  ⑤燃放烟火爆竹要注意场所。

  2.学校防火:

  ①严禁学生携带烟花爆竹入校。

  ②不要乱烧废物。

  ③实验用的易燃物品要妥善使用。

  ④经常检查电器。

  ⑤设置消防器材,不破坏消防器材。

  ⑥宿舍的安全防火。

  3.公共场所防火

  学生要做到:

  ①不携带烟花爆竹到公共场所。

  ②不准玩与火有关的游戏。

  ③不准学生在山林野炊。

  (二)灭火基本知识

  1.隔离法:将着火物移开,不与其他物品接触。

  2.窒息法:隔离空气接触火,用干粉灭火器、砂、湿棉被等物灭火。

  3.冷却法:用水、灭火器将火冷却。

  4.报警:火警电话119。报警要报清失火地点街道名称。

  四、如何做一名争纪守法的学生。

  1、从小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古人云:"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元圆"。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说过:"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梯",我们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就应该时刻不忘记纪律这一"阶梯",做遵守纪律的模范,要养成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就要在以下及方面下功夫:

  一是时刻注意培养自己遵守纪律的自觉性。遵守纪律贵在自觉,自觉是遵守纪律的关键。

  二是将遵守纪律的道德观念落在行动上。遵守纪律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实际行动上。

  三是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三国时,刘备在临终前曾谆谆告诫他的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两句话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道德修养的座右铭。其实,纪律修养也一样。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以小纪而不遵"。

  2、要做到学法、懂法。

  英国著名思想家温斯坦莱说过:"假如有很好的法律,但人民不了解它们,这对共和国来说就像没有任何法律一样糟糕。"我们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想不走错路,必须铺设好自己的人生轨道,这就是要注意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否则,便会因为不知法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同学们:我们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栋梁。让我们肩负起国家的历史使命,学会自我保护,学会求知,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纷繁的大千世界里,健康,快乐,*安的成长。让生命的航船绕过一道道暗礁和险滩,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2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作家柳青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辩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否则一旦触犯法律,法律是无情的,法律面前人人*等,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后悔莫及。”最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和比重逐年递增,案件性质涉及盗窃、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劫、敲诈勒索等等,而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只有针对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总结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良的社会影响,引人误入歧途。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思潮并存,有些丑恶现象容易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比如说“有钱就有一切”这种观念,他们作案时心安理得,根本没有一种负罪感,直到事发东窗才追悔莫及。还有就是现在大街上到处是录像网吧,受到录像网吧里非法出版物的影响,从中学到一些作案方法后不惜以身试法,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2、放松自己的思想建设,缺乏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以为这只是空洞无物的理论,辩别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够,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求上进。不懂得自尊自爱,只追求吃喝玩乐,没有心思学习,甚至发展到逃学弃学,过早地步入社会,在不良因素诱惑下,很快走上歧途。

  在学习中,大家要多学习一些系统的法律知识,逐步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有效预防违法犯罪,树立守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能正常运行。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许多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其次,我在此忠告各位同学在新学期间更要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最要提醒的就是要自尊、自律、自强,不要多管闲事。所谓自尊,就是尊重自己,既不自己看不起自己,也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不容许别人歧视和侮辱;所谓自律,就是不随便乱来,自己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谓自强,就是不甘堕落,奋发向上。我们大家都对犯罪进行自我防范,使自己健康成长,就必须做到尊重自己,严于律已,自强不息。一个人倘若自甘堕落,或者自我毁灭,那么,任凭社会怎样保护,也是爱莫能助,无济于事。另外我这里所说的闲事也不是*常意义的闲事,同学们到社会上多学一点、多看一点根本无可厚非,而且还要鼓励、表扬,我指的只是与自己、与社会没有意义的纯粹是别人个人的事情,不要出于讲江湖义气,不要去染指那些不良行为。对于哪些是不良行为,相信大家应该有所了解。我们看到的'一些青少年案件中,有些青年本来是品学兼优的,只是由于没有管束好自己,看到社会上一些闲事,放任自己去参与,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当然我说了上面的不要多管闲事,不是说事不关已就高高挂起,不是碰到与已无关的事情就一味地退缩,如果你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人碰上坏人坏事,不要一味地忍让,而是要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还有现在上网的人多了,同学们在假期中可能在家里、网吧会经常上网,上网能开阔你们的视野,能促进你们的对外交流和学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网千万别上瘾,不然耽误你们的学业不说,还可能因为浏览一些不良网站、网页而诱发违法犯罪行为,因为里面的*、迷信、赌博、暴力、恐怖等内容会严重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所以上网一定要有一个度,要有所选择,做到心中有数,正确处理,这样才会有益于你们的身心健康。

  最后还是祝大家学习愉快!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班的xxx,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我*下讲话的题目是《与法牵手,走向明天》。

  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从1986年起,我国*开始普法教育的五年规划。从20xx年起国家把每年的12月4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通过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众所周知,*是礼仪之邦,历经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整套系统的道德准则和礼仪规范。生活在这个文明的国度,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秉承*的优良传统,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虽然制约了你的行动,给你带来了许多束缚,但你必须懂得,有它陪伴,你的生活才会井然有序,才能更加美好。而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更应该知法守法懂法。

  或许有人说:你多虑了吧?我们只是中学生,未成年人,法律离我们还很遥远,我们只要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就好了,还要去知道那些法律干嘛?但我想说:同学,你错了,其实法律离我们很近,法律时时刻刻存在我们身边,它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为。而且同学你既然知道自己是一名未成年人,那也应懂得你在社会上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而你过去的小学生涯,初中生涯也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中度过,更有它的大纲《教育法》也维护你学习的权利,纵使你在学校,你也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和制约。

  例如:某同学仗着自己艺高人胆大,去偷同学的钱财,然后去充钱,买虚拟装备,为的是让自己在游戏世界里更加出众,最后越陷越深,越偷越多,其实这行为已经构成了盗窃罪。还有一些同学会因为口角冲突,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对对方大打出手,致伤,致残,最后被卷进教改所接受教改。

  面对这一切的一切,你还敢说法律离我们很远吗?法律很虚无缥缈吗?同学们,一个社会的长治久安,需要法律协助,一个国家的安定团结,需要法律的参与,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能做法盲。

  通过开展法律教育课,同学们会学到不少法律知识,去面对周围突*况。在我们了解法律知识后,不仅要用法维护自身的利益,更要用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违法,不犯法,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端正自身的行为,把生活的主战场放在学校,而不是社会中,杜绝打牌、抽烟、喝酒等严重污染社会的恶习行为,回归自我善良纯真的本心。

  同学们,与法牵手,走向明天,我们的明天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我的演讲结束,多谢大家!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增强法律意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中学生。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对国家,社会来说,这个规矩就是法律。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知法、学法、懂法、守法。但根据国家有关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我们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也一定有人说:违法犯罪的事情离我太远了,纯粹杞人忧天,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看看发生在北京的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17岁的少年竟将自己的奶奶致死,爷爷致成重伤。是什么让这位少年对疼爱自己的亲人痛下如此残忍的手段呢?沉迷于网络的他因为家里不再提供网费,于是想到了偷,不料将熟睡中的奶奶惊醒,惊慌之下他举起菜刀将奶奶砍死,响声惊动了爷爷,他又再一次将刀砍向了爷爷。这样,一个本该拥有美好前途的少年因为禁受不住网络的诱惑,只能在铁窗中忏悔,接受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这样的结局如何不让人惋惜。类似一桩桩一件件的事都让人痛心不已。居于铁窗之中的这些花季少年们回忆起来,往往失声痛哭:“如果当初我听了父母老师的劝告,也不会到今天。”有很多时候,理智和道德的边缘是那么脆弱,一旦被冲动的魔鬼巨手一推,它就会轰然倒塌。越过了法律的边界,你也就掩埋了自己的前途。

  那么,到底是什么将这些学生推向了罪恶的深渊呢?我认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与社会不良青少年交往,带来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在社会上,不讲社会公德、惹是生非、打架斗殴、偷窃敲诈,在学校里,不遵守中学生守则、违反校纪校规。这些青少年学生虽然也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是违纪违法的,但他们根本没有真正地体会到事态的严重性。因此校园中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同学认为违纪和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大不了扣几分罢了,扣几分无所谓,反正离违法还远。可是习惯成自然,小事变大事,违纪就会逐步变成违法,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须知千里之堤,匮于蚁穴。

  作为普通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到遵纪守法,远离犯罪呢?我认为:

  第一:从我做起,遵守校纪校规,因为遵守纪律是遵守法律的最基础的环节。

  第二:加强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意识。

  第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四: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不该做的事情不去做,杜绝一切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我们青春的生命充满活力,我们精彩的未来遍布光明,为什么要让那些罪恶阻断我们追求梦想的道路,折断我们飞翔的翅膀?让我们举起法律的盾牌,去抵制一切不良现象,让我们一起学法、懂法,一起守法、护法,让丑恶远离,让文明长驻。用美好的心灵净化身边的丑恶,用灵巧的双手共同创建一个美丽文明的校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班的xxx,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我*下讲话的题目是《与法牵手,走向明天》。

  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从1986年起,我国*开始普法教育的五年规划。从20xx年起国家把每年的12月4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通过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众所周知,*是礼仪之邦,历经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整套系统的道德准则和礼仪规范。生活在这个文明的国度,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秉承*的优良传统,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虽然制约了你的行动,给你带来了许多束缚,但你必须懂得,有它陪伴,你的生活才会井然有序,才能更加美好。而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更应该知法守法懂法。

  或许有人说:你多虑了吧?我们只是中学生,未成年人,法律离我们还很遥远,我们只要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就好了,还要去知道那些法律干嘛?但我想说:同学,你错了,其实法律离我们很近,法律时时刻刻存在我们身边,它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为。而且同学你既然知道自己是一名未成年人,那也应懂得你在社会上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而你过去的小学生涯,初中生涯也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中度过,更有它的大纲《教育法》也维护你学习的权利,纵使你在学校,你也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和制约。

  例如:某同学仗着自己艺高人胆大,去偷同学的钱财,然后去充钱,买虚拟装备,为的是让自己在游戏世界里更加出众,最后越陷越深,越偷越多,其实这行为已经构成了盗窃罪。还有一些同学会因为口角冲突,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对对方大打出手,致伤,致残,最后被卷进教改所接受教改。

  面对这一切的一切,你还敢说法律离我们很远吗?法律很虚无缥缈吗?同学们,一个社会的长治久安,需要法律协助,一个国家的安定团结,需要法律的参与,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能做法盲。

  通过开展法律教育课,同学们会学到不少法律知识,去面对周围突*况。在我们了解法律知识后,不仅要用法维护自身的利益,更要用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违法,不犯法,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端正自身的行为,把生活的主战场放在学校,而不是社会中,杜绝打牌、抽烟、喝酒等严重污染社会的恶习行为,回归自我善良纯真的本心。

  同学们,与法牵手,走向明天,我们的明天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我的演讲结束,多谢大家!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6

尊敬的各位

领导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坐到这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有关法律的常识,希望我的谈话能给同学们一些启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

提供

了良好的条件,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教学秩序。我们一方面对侵害校园的犯罪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的整治的工作,提高自我防卫能力。今天,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吸食毒品的危害

  同学们都知道,毒品十分昂贵。每个吸毒者轻者每天要花一、二百元,重者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年下来,要花费3万多元到10多万元。如此巨大的毒资,对绝大多数吸毒者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尤其是青少年,一般没有经济收入或收入较低。犯了毒瘾,又没有钱,只好采取盗窃、抢劫、诈骗、*、赌博、绑架甚至*的罪恶手段去获得钱财,满足毒瘾。毒品所带来的危害,决不只是伤害身体,危及生命;它还会诱发各种犯罪,导致人的堕落,产生家庭悲剧,扰乱和破坏社会治安。

  人一旦吸食毒品上瘾,就会丧失人伦和天良,干尽伤天害理的事而不能自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云南泽山一户农民,原本日子过得不错。不料父亲在外面染上毒瘾,从此这个家庭厄运降临。因为吸毒需要大量的钱,只好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两个孩子被迫辍学。他还疯狂地虐待妻子和孩子,成了一个恶魔。为了买毒品,他亲手将8岁的男孩卖给人贩子。16岁的女儿生怕卖身,只好从家逃走,流落他乡。可没过几年,她也染上毒瘾,最后因在列车上贩运毒品,被查获判处死刑。好端端的一个家庭,被毒品搞得家破人亡。

  令人震惊和值得警惕的是,毒贩的魔爪已经伸向校园,伸向青少年。有资料讲:珠海市1994年的一次突击查毒中,吸毒者六成是青少年。同年惠州市一次抓获吸毒分子32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校中小学生。珠海市有三兄妹,由于受父亲影响,上初中、小学;就染上毒瘾,后被送到戒毒所强行戒毒。广州市有一名年仅16岁的女中学生,染上毒瘾,堕落成卖淫罪犯。

  为了制止毒品的泛滥,严惩毒品犯罪,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禁毒法规和措施。所以,无论是从守法的角度,还是为了中小学生的切身利益,我们决不能参与任何吸毒活动。

  二、

瘾的危害

  不规范经营的

吧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青少年由于沉迷于

络游戏而读不见书,不能自拨、甚至跳楼自杀的事例就发生过,这里我就不列举了,据资料报道,天津某医院亚健康康复中心对学生进行脑像图检测中发现,长期玩

络游戏,会影响左前脑的发育。该中心的杨大夫介绍,经过对200名学生进行的测试,发现其中40%的学生出现了左前脑发育不良的现象,经进一步调查,几乎出现左前脑发育不良的孩子,都有长时间玩电脑

络游戏的经历。谈起经常玩

络游戏为何会影响左前脑发育,该医院亚健康康复中心的大夫介绍说,

络游戏的内容符合人的右脑的感知特征,却有悖于左前脑的逻辑思维习惯的,会抑制左前脑的发育。从人脑分区的不同功能来看,人脑的右前脑是控制人的创造力,而左前脑则是负责基础知识的储备,对基础知识储备的驾驭能力以及再学习的能力等。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学生看似很聪明,实际的学习成绩却在下降的原因了。也就是说,即使孩子的创造力再强,没有基础知识的储备和驾驭能力,以及良好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学习成绩也无法提高

  互联

的出现拓展了人们的交往空间,也改变了某些人的交友方式。好多违法犯罪分子就是利用了这一交流方式,实施违法犯罪的,由于对

友盲目的信任,而不幸遭致了不可换回的伤害。给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伤痕,所以,

上交友时一定要慎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注意。

  1、不是千万不要随意说

出自

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电话号码、学校名称、等等真实信息。

  2、是最好不要轻易许诺跟

友会面。

  3、如非要见面不可,最好去人多的地方。

  4、对

上求爱者最好不予理睬。

  5、对谈话低俗

友,不要反驳或回答,以沉默的方式对待。不去理会他,让他自讨没趣。

  三、加强交通安全和防火意识

  全国因安全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死于非命。

  同学们:我们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栋梁。让我们肩负起国家的历史使命,学会自我保护,学会求知,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纷繁的大千世界里,健康,快乐,*安的成长。让生命的航船绕过一道道暗礁和险滩,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7

同学们:

  刚才,我校法制校长、县*姚检察官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大家也一定很有感触!这次法制教育专题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为开好这次会议,姚检察官作了

精心

的准备,在百忙之中专门

为大家

做法制报告,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向姚检察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法制教育专题会,姚检察官列举了许多案例,用活生生的事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犯法的人员,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有过美好的童年。美好的理想也曾在心中扎过根,他们也有过上大学,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远大志向和理想。但是,由于他们*时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青少年时期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小打小闹,不拘小节和违反《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开始,逐步由违反纪律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受到了法律的惩处,给社会带来了危害,给家庭带来了耻辱,也给自己带来了终生的悔恨,能说教训是沉痛的,也是发人深省的。姚检察官所列举的这些案例,无疑都是血淋淋的,这些犯案人员所走过的弯路,以及他们犯罪的起因,给我们以警示,都是非常沉痛的教训。同学们,认真的想一想,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为我们今后的成长创造了有利的学习条件,*时有父母的衣食之奉,老师的谆谆教诲,机会难得,来之不易,大家不要辜负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那种期盼之情,不能辜负了老师对你们的培养,更不要辜负了国家和人民寄予你们的厚望。只有珍惜今天,努力学习,勤奋刻苦,奋发向上,才能谈得上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养育自己的双亲......

  从近段情况看,学校政教处狠抓了常规管理,加大了检查力度,对同学们的日常行为进行督促检查,目的是为了创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同学们舒心的学习。学校的校风校貌也因此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绝大多数同学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体现了良好的纪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行,为我校的振兴和良好校风的形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也有少数同学的所作所为,是不尽如人意的,与学校的规章制度是背道而驰的,与《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是相违背的,如不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很可能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具体表现在有的同学贪图安逸,*时学习不努力,缺乏勤奋学习的意志,刻苦程度差,不愿动一下脑筋,不肯下一点气力,课上不认真听讲,课下抄袭别人的作业,有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明知违纪,却一意孤行。有的同学见财生心,见物生意,看到别人的东西就眼红,有小偷小摸现象,这种见利忘义的行为,看起来是一桩小事,但有没有想到过自己这样做既违犯了法律法规,又伤害了别人,于法于情都应当受到谴责。有的同学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爱护我们的校园环境,如扔垃圾。有的同学,不能正确辨别美与丑,追求低级趣味,穿奇装异服,染发戴首饰,留怪发型,自以为风光得意,潇洒得很,实际上

精神

上空虚得很;有的张口污言秽语,对他人造成伤害,这是文明的学校所不能容许的。有的同学不尊重师长,因为老师管教严格,与老师公开顶对,不服从管理,逆反心理严重;有的同学不能做到勤俭节约,随便浪费钱财等不良现象,尽管少数,但是还有。,尽管学校加大了处罚力度,但仍有个别同学无视学校的组织纪律和法律法规,不遵守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无组织无纪律,对那些屡教屡犯的,学校将从重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以确保给同学们一个安静祥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同学们,大家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时期,能说美好的前程就是在这一时期奠基,因此,不但要学好文化课,还必须要有法律知识,做自觉遵纪守法的模范。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把法律纪律带在身边,也就是脑子里时刻要有“法”的观念、纪律观念,大事想到法,小事也要想到法,*静时想到法,激动时更不能忘记法,时时刻刻都要用法律、纪律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这样做合不合规定,这样做违不违法。生活中许多细小的事情,也会酿成大错,一失足就会铸成千古恨,要紧的是大家*心静气地认真思考一下,有些事情该不该去做,该怎样去做,这也是对每个人的文化涵养、道德水*以及法律意识的考验。当你无意中碰了别人一下时,一声“对不起”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当别人妨碍了你的时候,一句“没有关系”就能成为友谊的纽带。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太多的割不断的联系,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让一分则会心胸宽广。切莫因一些蝇头小利而丧失了自己的人格,也不要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影响了自己的前程。时光匆匆,岁月如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有限的生命之舟靠自己去掌舵,人生的道路千条万条,全靠自己去开拓。一失足就会铸成千古恨。在这里要求大家一定要珍惜,一个同等学习创造的机会,同样耗去一年的光阴,有的惜时如金,刻苦学习,勤奋努力,为今后升学、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有的同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有句俗话说的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有付出必有回报,所以,为了实现你的人生理想,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珍爱这自由的空间,把有限的生命,把自己的青春时光,用在学习上,刻苦勤奋,努力拼搏,就一定会争得幸福美好的明天。

  同学们,希望通过这次大会,

给大家

敲起一次警钟,上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会后,要求同学认真讨论,认真反思,认真自查自纠,查一查以前有哪些违规违纪的不良行为,有哪些有悖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做法,从而坚决改正,来争做文明守法的好学生。至于那些犯过一些小错误,还没有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同学,更要引以为诫,尽快悬崖勒马。违纪与违法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希望同学们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制观念,学会依法办事,处处守法,时时守法,养成自学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生生存,立志成才,努力做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新时代的中学生.

  谢谢大家。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8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法制使人生更美好》。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的什么日子吗?对了,是我国的法制宣传日。

  所谓法制,就是用来约束我们一言一行的规定。而我们应该做一个文明的学生,让自己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时刻都要以法律为我们心中的准绳,时刻紧省自己的行为举止以及自己的思想,一旦有脱轨的现象就一定要及时规范过来,千万不要走错人生的道路。否则会令你后悔终生的。

  我们国家有一句俗话:“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是的,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人们的生活就没有条理。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拿我们的交通来说吧:如果,没有条条款款的规定——红灯停,绿灯行。那么车辆不必停车等待绿灯,这时就极容易发生车祸,酿成惨不忍睹的悲剧。但是有了法制,就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条理,使社会更和谐,也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就可以减少惨不忍睹的悲剧产生。

  我们也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在网络上有很多东西,有的可以帮助我们,但是也有危害我们的信息。所以,我们应该分辨上面的好坏。我不相信那几个孩子能做出这么禽兽不如举动,难道他们就没有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干扰吗?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学会排斥不良的信息。这样才会是你的人生更美好。

  而我们,作为一名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我们的法律意识还不到位,社会经验还很少,所以我们应该遵守法律,遵守《中小学生守则》还要熟读与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需要我们知道的法律条规。我们既要做到知法又要做到守法。还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让它成为自己最强大的武器。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一定不要与法律作对,因为法律是神圣的!是严肃的!

  同学们,法律就像一把利刃,它既规范我们的人生,又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我们就用它来谱写出自己的美好人生吧!用它来奏出自己的美好人生吧!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9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日,更是我国“国家宪法日”,今天我*下讲话的题目是《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你为我为大家》。

  为什么要全民学法呢?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法律就是我们全社会每个人都要遵守的规矩。是的,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要遵守基本的规矩,各项法律法规规范着我们行为,如升*时,《*法》对我们的行为要求就有约束;在上课、学习方面,《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对我们有所要求;在回家过马路时,《道路交通法》就对我们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在扔废品和纸屑时,《环境保护法》、《爱国卫生条例》、《小学生守则》等也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在对待残疾人的关爱行为方面,《残疾人保护条例》也作了具体规定;在学生上网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作了明确规定。

  一句话,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涉及到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定其他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必须了解《宪法》的内容,遵守《宪法》的各项规定。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体现。

  我们要知道:法是规范我们言行的基本准绳,它给我们指明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做,我们只有严格守法,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那么,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祖国对我们的期望,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我的演讲结束,多谢大家!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10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知法懂法,争做守法小公民》。

  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时期,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学生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在小时候就不遵守法律法规,没有知法守法的意识与习惯,犯了错又不及时纠正的话,那么这个人长大了就很难说他会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小学生更应该学法、懂法、守法。但是,校园中违纪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校纪,大不了扣几分罢了。其实这种想法对自己十分不好。

  因为习惯成自然,就怕以后到社会上,干些违法的事,违纪就成了违法,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相信这句话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它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果你小的时候就开始偷针,天长日久,只要你养成了“偷”的习惯,长大了就很有可能偷金。”

  也有同学认为如今追求个性化,认为讲纪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纪律的约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是有条件的。鸟在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由的;鱼在水中嬉游,它们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鸟放入水中,让鱼离开了水,那么它们不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会死掉。人走在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窜马路,被车辆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学校如果没有校纪校规,那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又该如何保障?如当你走进阅览室,里面静悄悄的,只能听到偶尔翻书的沙沙声。对于想看书的人来说,这一片宁静多么宝贵!因为人人都遵守阅览室规则,大家可以享受这静心阅读不受干扰的自由。若有人不守纪律,高声谈笑,这自由就消失了。所以,知法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小公民,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果皮纸屑,伸手去捡;看见小朋友摔倒了,扶他(她)起来;看见同学在打架,勇敢地上前阻止;看见没关紧的水龙头,伸手关上。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做小动作,及时做课堂笔记;见到老师热情地打招呼;在同学无助时,给予他们一些帮助;尊敬长辈,尊重同学,热情待人,彬彬有礼。给身边的人一份关爱,自己也会多一份快乐!

  知法守法是一种被人们公认的美德。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知法是守法的基础,我们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希望同学们要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法守法,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同学们,祖国、社会都要求我们知法、懂法、守法。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与同学和睦相处,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自强、自尊、自重、自爱,让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我的演讲结束,多谢大家!


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扩展5)

——中学生优秀议论文:电脑3篇

中学生优秀议论文:电脑1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习“礼”,就是有办法在社会中立足。那么,什么是礼貌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增加个人素质,还能够改善人际系。其实做一个讲文明的人很简单,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我身边的人做起。文明也许是一点耐心的等待,也许是一句善良的.问候,更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言一行总关情,在不经意间,我们传播着热情,关爱,友谊和尊重。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

  可以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小食品袋,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说出的脏话,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语言巨人,行动的小矮人”么?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看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走廊上推推搡搡,追逐打闹把这些都早已习以为常;甚至还有同学会故意损坏学校的公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和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并不是应该我们21世纪中学生的行为。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是对老师和同学的一种尊重。 文明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根基,是我们素质的前沿。千真万确的做人,学文明的人,学做社会人,文明校园,文明环境,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班我们成长!


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扩展6)

——中学生松树为题议论文3篇

中学生松树为题议论文1

  我是一棵松树,一棵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松树,人们经常说我四季常青,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但是,当人们说我每一天都*凡安宁地过着,这就错了,我一直在跟大自然作斗争,甚至从我出生开始,就没有一丝安宁。

  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万物复苏,我也长出了枝条,可孩子们却将我树条上的松塔都摘了下来。这时候,他们的妈妈总是会对他们喊:“到悬崖上有什么可玩儿的,还那么危险,快回家!”他们立刻丢下手中的松塔,跑开了,我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们扔下的松塔,心里难受极了,要知道那是我辛苦结下的果实呢!

  到了夏天,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我似乎离天空最近,我这里的阳光格外刺眼,因为没有任何高楼大厦,没有更高的树木可以庇护我,此时此刻,我想起了那些生长在公园里、小区中的松树,它们有那么多的工作人员照料,早上有园丁侍弄,中午有地下水浇灌,晚上还有很多饭后散步的人们欣赏,而我却什么也没有,孤寂无助……我渴望上苍怜悯的泪能滴在我的枝丫上,即便是入土即干,我也会感激涕零!

  一转眼,就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我望着对面那一片橙红色枫树花,不禁想到,我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我的芸芸众生,但我并不在乎。我虽然孤独,但我坚强挺拔,我虽然单调,但我不会放弃自己的特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我努力吸收养分,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我一定要长成顶天立地的大树!

  到了白雪纷飞的冬天,在冬日十二月,有一个节日,叫圣诞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用我们松树做圣诞树,把我们装点得极其漂亮。只是这种美丽与伤害并存,人类会将我们砍断,我的命运将掌握在伐木工手中。只见几个伐木工向我走来,看了看我,摸了摸我,说道:“这棵树可真不错!”就这样,我生命的最后一天到来,于是,我慢慢闭上眼睛,享受着最后的大地的怀抱。

  北风还在呼啸,大雪还在飞扬,我睁开了双眼,“我还活着,我还活着……”我看看我的身体,我摸摸我的面皮,我发现我被种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从此,我将不再孤立地生活在悬崖,我也将会有人悉心照料,我将拥有幸福安宁的余生!

  人们将礼物堆放在我的身旁,将我打扮得色彩绚丽,五光十色,他们在我身旁点燃篝火,欢快地唱着,跳着……

中学生松树为题议论文2

  在众多的植物中,我对松树最情有独钟。尽管它没有杨柳的妩媚,没有其他花儿的水灵可爱,更没有什么明杨的直上云霄,千年不倒。

  可它有着与兰花一样的圣洁品质,有着与竹一样的苍劲葱翠,有着与梅花一样的傲视困难的拼搏精神。所有强者的优点,凝聚在它一个人的身上——松。

  我的老家屋后就种着,一棵松树,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苍劲、威武。我常常喜欢站在它身前凝视着它,铁一般的颜色,硬梆梆的,根深深扎进土里,不远处,一块凸兀的老根冲破了泥土,可见它的根扎得真远啊!几根同样黑褐色的粗壮枝条撑起一片四季翠绿的松针树冠,像顶着一头无坚不摧的钢刺儿。我越发觉昨它像个王者。

  他不仅长得像,而且它的品质,它的内在更像一个王者。

  寒冬腊月之时,常有大雪下着,大地上一片银装素裹。不难发现,别的树上很少有雪。这是因为雪堆积在它们头小,到一定的程度时,它们会把头低下来,把腰弯下来,使大雪滚落到地上去。这就好比一个人遇到其他更厉害的人物,立即屈膝哈腰,活脱脱一个贪生怕死的“走狗”。再来看看松树吧,无论多厚的大雪趴在它头上,他也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因为它知道,真正的王者不会贪生怕死,阿謏奉承,永远不会代下高贵的头,再大的困难也能迎难而上。只有低溅的人,才以阿謏奉承来做为自己的生存手段,来保证自身的“安全”,这种做法只会让人更加瞧不起他。这就是松树头上“白雪皑皑”的原因,也是我喜爱它的原因。

  松树也不需要精心栽培,甚至连水也不用浇,照样能长得葱翠挺拔。不像别的花木,娇生惯养,可一到秋冬季节就连忙凋零,只留下一片狼藉。

  松树还具有无私奉献的高贵吕质,每到夏日,人们到它大伞般的树冠下乘凉,小孩拔下它的枝叶玩耍,它也不吭一声,默默贡献出自己的一切。松,你从未从人类那里得到什么,也从未想过去争艳邀宠。

  松,你坚贞不屈,无私奉献,不求索取,你是真正的王者,我永远钦佩你!

中学生松树为题议论文3

  我是黄山绝壁中的一棵松树,矗立于天地之间几百年了。每当游客经过我的身边,总会感叹我的挺拔身姿和郁郁葱葱,更为我生长在悬崖峭壁而惊叹不已。大家喜欢和我合影留念,这一切令我十分自豪。可每当我回想起往事,那段艰苦卓绝的成长经历便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

  我曾是一棵松籽,每天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方广阔而又富饶的草原上。直到有一天,一只小鸟把我藏在了它的羽毛里,就这样我跟着它飞走了。不一会儿,我被它从羽毛上抖落下来,落到了一个又冷又潮湿的石缝里,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我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睛,惊奇地发现周围竟全是黑压压的一片,既没有阳光,也没有土壤,唯有稀稀疏疏的几株杂草扶墙而生。可在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在我耳旁轻轻诉说:“扎根,发芽!”我心里暗想:“没错,唯有扎根发芽,才能生存下去!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探索出路!”但一旁的.岩石却冷淡地对我说:“别挣扎了,这里既没有土壤,又没有养料,更没有阳光,你休想逃出我的手掌心!”我没有理会岩石的话,毅然转过身去寻找土壤。我的根在不停地寻找着养分,却四处碰壁。“到底哪里有土壤啊?”我绝望地呼喊道。这时,我突然在岩石角落旁发现了一层如纸片一般薄的泥土,便连忙把根扎了进去。等我将土壤中的养分吸收完了之后,我已经是一棵新生的嫩芽了,这正是最需要养分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呢?看来,是时候使出杀手锏了。我开始分泌出一种酸性液体腐蚀石头,一天又一天过去了,石头逐渐被我腐蚀出了一条缝隙,我便从石缝中探出了头,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历经上百年风风雨雨,终于长成了黄山绝壁中的一棵松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经历过千锤百炼何为宝剑,未经历寒冬哪来的梅花香?如果没有悬崖中不见天日的磨难,我今天又怎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磨难给予我们的是一时的痛苦,但也是一世的财富。每一次的磨难都是对我们的考验与历练,我们要珍惜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向着更加完美的自己出发!


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扩展7)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菁选3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

  〔摘要〕

  中学时期,虽然只占人生长河几十分之一的时间,但却是个体心理激烈变化、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显而易见的生理上的重要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性趋于成熟,心理上的激烈变化往往被家长甚至学校所忽视,要么一味地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语言安慰、责罚,要么完全当成大人的模式处理,严重忽视了这一特殊时期学生心理的需求。只有当极少部分学生由于极端事件的出现才会偶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这是非常被动的,也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们要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学生生理引起心理等非*衡状态和各种冲突。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成长需要

  中学时代是人类走向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一个关键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一是随着中学生的身体在快速地发育,外在表现有身体长高、嗓音变粗、变细、开始长喉结、生理期的到来等,这些都能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而另一方面不爱说话、上课精神不集中、无法沟通等问题也普遍表现出来,学校和家长仅仅简单归结为长大了、心事重了、学习压力太大了等原因,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就学校教育而言,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符合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是家长和老师们严重忽视的地方,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与同性、异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家长、老师的认识,对社会各种现象的认识等表现出强烈的认知需求。在互联网没有出现的时代,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更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尊重他们的指导,而如今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代际之间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更愿意从网络上了解他们想知道的知识,更容易对家长、老师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有针对性的、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的完整性、现代性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本人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归纳出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困惑:

  1、对学习产生恐惧,精神紧绷,往往花费很大精力,甚至是以身体为代价的努力学习,而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学习效率低下。焦虑的心态在中学生中很普遍,引起焦虑的原因有很多,中学生最常见的焦虑是由学习压力引起的,表现为紧张不安、失眠、食欲不振、思维不敏捷,导致学习水*不能正常发挥。

  2、人际交往障碍。很多中学生觉得父母、老师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学习方面,所做的沟通也都是围绕着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常常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困惑,寻求指导和帮助。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寻求所谓的“知音”,甚至发展成沉迷网络的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恶性循环下去,更是使得他们不愿意面对、躲避现实世界的正常人际交往。他们不敢向别人提出自己合理的要求和看法;也不敢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甚至出现了对社交生活的深深恐惧,产生强烈的自卑、沮丧、孤独的心理,严重的甚至发展到了抑郁症的倾向。

  3、适应不良行为。中学生的世界观还在形成过程中,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社会阅历几乎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在班级学习氛围差的环境里不思学习、打架、吸烟甚至是逃学、离家出走等。

  4、早恋。青少年情感丰富,体验强烈,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没有控制情感的尺度和分寸,特别容易冲动,不计后果,轻则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重则由于恋爱受阻、失败等而产生轻生的心理,非常危险。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

  身体的健康并不代表心理的健康,但心理健康却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现代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不是一个事物的两面,而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交互影响着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中学生健康人格。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外在表象。每个人的人格表现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的两个人,成长环境、教育环境都是一样的,虽然大多表象都是一样的还是会有差异。

  人格的健康才能促进自身潜能的发挥,才能更好地在社会生存,良好的人格促使自己战胜自己,功成名就;良好的人格把挫折当成基石,愈挫愈勇;良好的人格促使你身强体壮,延年益寿。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智慧、意志、性格、气质、道德等方面着手,引导这些因素形成良好的、协调的、统一的整体,以达到健康的人格境界。心理健康教育对帮助增强中学生的适应能力,开发其潜能具有重要意义。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每个人在生活的过程中都要与客观现实打交道,客观现实十分复杂,并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人的需要与客观现实之间总有一定的距离,任何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都不可能事事如意,样样称心,每个人都受到个人能力和客观现实的制约。所以,只有实事求是地根据客观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问题,取得积极的*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积极地引导学生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学习、生活以及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大环境,这对现代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

  [摘要]逆反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年龄背后的代际差异。调适逆反心理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冲突;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分歧;多一点沟通,少一点争执;多一点思量,少一点冲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调适;逆反;化解;冲突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交往与沟通目标要求:学会与父母*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我们课题组在执教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两代人的对话》板块内容时,充分挖掘、整合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适时进行学科渗透。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与成因

  中学生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

  一是不喜欢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特别讨厌大人对他的再三嘱咐和重复要求,希望自己独立去实践;

  二是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不大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做决定;

  三是对父母不再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四是对传统观念、现成结论和权威往往不迷信、盲从,而是持批判的态度。通过对中学生逆反心理表现透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社会、学校方面的因素。

  从自身原因看,进入青春期,青少年虽尚未涉足社会,但已开始以自己的视角观察、分析社会,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读所见所闻。然而他们的心理、思维和对事物的判断因社会阅历所限而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距离,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不适应,自我意识常常处于困惑的矛盾状态。

  再者,青少年身心发展不*衡,进入青春期后,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强烈的“*感”,而心理发展速度的相对缓慢、滞后,使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因为身心发展的不*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对身心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逆反心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年龄背后的代际差异:亲子之间年龄差异,父母与子女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往往使子女对父母产生反感和反抗。心理训练:说说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

  二、调适逆反心理,和谐亲子关系

  1、打开自己的闭锁心理,敞开自己的心扉,走进父母,亲近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对话,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爱而生,是爱的冲突,以爱报爱,是黄金法则。

  2、换位思考,理解至上。当中学生不能理解父母、与父母发生冲突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替父母想一想,这样,会变得更加冷静、理智。当中学生与父母出现意见分歧、产生摩擦、隔阂、矛盾、冲突时,要体谅父母的辛劳和不容易,做到尊重父母,理解父母,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克服逆反心理,不要疏远、回避、顶撞,甚至反抗。中学生要主动与父母谈谈自己的心里话,交换不同的看法,也可以与父母一起探讨一些新观念、新思想,要相信,每一次沟通都会促进信任,加深感情。

  3、父母子女相互将心比心,相互理解,心理上产生共鸣,情感上才会出现共振。这样,相互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亲子关系融洽了,中学生也就不会再出现叛逆心理了。

  4、与父母*等交流。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不能一概说是错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也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时常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也难免有误区。所以,与父母*等交流,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中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克服逆反心理,化解爱的冲突,密切、和谐亲子关系。

  5、出现逆反心理,要学会适时调控自己的情绪。牢记:克制、冷静、理智、沟通、交流、理解、体谅。冷静下来,中学生才会做出恰当的选择。中学生应提醒自己:我们能忍心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吗?

  6、克服逆反心理,化解爱的冲突,和谐亲子关系的基本要领:了解父母,敞开心扉,耐心解释,换位思考,尊重理解,求同存异。心理、行为训练:当中学生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怎样去做?找父母谈一次心,真正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寄语:你想让父母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父母。这是子女与父母沟通交往的“黄金法则”。调适逆反心理,化解爱的冲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冲突;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分歧;多一点沟通,少一点争执;多一点思量,少一点冲动。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

  〔摘要〕

  中学时期,虽然只占人生长河几十分之一的时间,但却是个体心理激烈变化、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显而易见的生理上的重要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性趋于成熟,心理上的激烈变化往往被家长甚至学校所忽视,要么一味地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语言安慰、责罚,要么完全当成大人的模式处理,严重忽视了这一特殊时期学生心理的需求。只有当极少部分学生由于极端事件的出现才会偶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这是非常被动的,也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们要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学生生理引起心理等非*衡状态和各种冲突。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成长需要

  中学时代是人类走向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一个关键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阶段显得尤其重要。一是随着中学生的身体在快速地发育,外在表现有身体长高、嗓音变粗、变细、开始长喉结、生理期的到来等,这些都能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而另一方面不爱说话、上课精神不集中、无法沟通等问题也普遍表现出来,学校和家长仅仅简单归结为长大了、心事重了、学习压力太大了等原因,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就学校教育而言,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符合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是家长和老师们严重忽视的地方,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与同性、异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家长、老师的认识,对社会各种现象的认识等表现出强烈的认知需求。在互联网没有出现的时代,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更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尊重他们的指导,而如今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代际之间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更愿意从网络上了解他们想知道的知识,更容易对家长、老师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有针对性的、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的完整性、现代性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本人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归纳出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困惑:

  1.对学习产生恐惧,精神紧绷,往往花费很大精力,甚至是以身体为代价的努力学习,而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学习效率低下。焦虑的心态在中学生中很普遍,引起焦虑的原因有很多,中学生最常见的焦虑是由学习压力引起的,表现为紧张不安、失眠、食欲不振、思维不敏捷,导致学习水*不能正常发挥。

  2.人际交往障碍。很多中学生觉得父母、老师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学习方面,所做的沟通也都是围绕着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常常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困惑,寻求指导和帮助。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寻求所谓的“知音”,甚至发展成沉迷网络的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恶性循环下去,更是使得他们不愿意面对、躲避现实世界的正常人际交往。他们不敢向别人提出自己合理的要求和看法;也不敢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甚至出现了对社交生活的深深恐惧,产生强烈的自卑、沮丧、孤独的心理,严重的甚至发展到了抑郁症的倾向。

  3.适应不良行为。中学生的世界观还在形成过程中,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社会阅历几乎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在班级学习氛围差的环境里不思学习、打架、吸烟甚至是逃学、离家出走等。

  4.早恋。青少年情感丰富,体验强烈,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没有控制情感的尺度和分寸,特别容易冲动,不计后果,轻则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重则由于恋爱受阻、失败等而产生轻生的心理,非常危险。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

  身体的健康并不代表心理的健康,但心理健康却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现代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不是一个事物的两面,而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交互影响着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中学生健康人格。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外在表象。每个人的人格表现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的两个人,成长环境、教育环境都是一样的,虽然大多表象都是一样的还是会有差异。人格的健康才能促进自身潜能的发挥,才能更好地在社会生存,良好的人格促使自己战胜自己,功成名就;良好的人格把挫折当成基石,愈挫愈勇;良好的人格促使你身强体壮,延年益寿。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智慧、意志、性格、气质、道德等方面着手,引导这些因素形成良好的、协调的、统一的整体,以达到健康的人格境界。心理健康教育对帮助增强中学生的适应能力,开发其潜能具有重要意义。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人在生活的过程中都要与客观现实打交道,客观现实十分复杂,并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人的需要与客观现实之间总有一定的距离,任何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都不可能事事如意,样样称心,每个人都受到个人能力和客观现实的制约。所以,只有实事求是地根据客观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问题,取得积极的*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积极地引导学生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学习、生活以及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大环境,这对现代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92510.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9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