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竹节人》教学设计3篇 《竹节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竹节人》教学设计3篇 《竹节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3-12 02:13:43 点击: 来源:yutu

《竹节人》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竹节人》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

篇课文。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教材在阅读提示中给学生安排了三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

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二、教学目标:

  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

  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

相关内容,再仔

  细阅读,达到阅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

  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

  言。

  四、教学难点:

  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完成三个阅读任务;体会“根据阅读的目的,

  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语文要素。

  五、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小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

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1.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的课文,请翻开单元

导语页,齐读单元

导语。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

  板书课题――竹节人

  2.猜一猜课文写什么?

  (预测、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发现策略秘密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围绕竹节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

  预设:刚才同学们自觉运用了预测、提问等阅读策略。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的学习有哪些要求?

  板书:有目的地阅读

  (三)聚焦阅读任务,分组合作阅读

  1.明确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分组前指导:要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阅读时关注的内容一样吗?采用的阅读方法一样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快速浏览课文选择内容)

  2.分发学习单,出示阅读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

  PPT出示阅读要求:

  (1)速读全文,找到

相关内容。

  (2)对照任务,反复细读文段。

  (3)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单。

  (四)交流阅读收获,提升语文素养

  任务一竹节人制作指南

  1.介绍完成的制作指南,你们是如何阅读的?主要关注了哪些内容?

  预设一:我们小组在完成制作指南时重点关注了第三自然段的内容,通过细细的阅读、圈画关键词梳理出了制作指南准备材料和制作步骤部分。

  预设二:我们先找到描写制作过程的段落,对所描写的内容进行了

整理,提炼了制作竹节人的要点。

  预设三:我们关注了课文的8.9自然段,知道了竹节人的玩法。

  总结:阅读要仔细,搜集信息要全面;阅读关键信息时,要学会根据需要进行

整理。

  2.展示、

评价优秀作品,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

写作。

  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了制作指南,阅读上有什么收获?

  为了完成阅读任务,我们先快速地浏览了课文,找到了制作竹节人所对应的段落。对于与任务有关联的内容,我们进行了细读,其它内容,我们则进行了略读。

  板书:提取关键信息

  任务二品读乐趣体会情感

  1.竹节人这种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乐趣?你们是怎么读出来的?

  2.关注语言、精读品味语言。

  (1)预设:出示第11-13自然段,师生配合读出神气。

  孩子们用各种材料装饰竹节人,给竹节人起上各种名号,把竹节人当成在战场上厮杀的战将,写出了孩子们斗竹节人的热情之高,以及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之多。

  (2)预设:出示第17-18自然段,这三个词常用作武术招式名,形象而生动,突出了招式的威力强大,可见竹节人“战斗”的紧张和激烈了。文字烘托了斗竹节人时紧张而又激烈的场面。

  (学生活动:做动作,读句子,再想像其他有关武术招式的四字词语,欣赏竹节人打斗的视频,为视频有感情的配音。)

  (3)预设:出示第19自然段,你从那些词语中感受到乐趣?

  读第18—19自然段,感受场面之热闹。

  预设: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如“一圈黑脑袋”极言观战的人多,反映了观众很投入;“攒”的意思是“聚”,表现了同学们围聚、簇拥的状态。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们”专心入迷的样子,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入迷。

  总结: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加深我们的读书感悟,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

  (板书:抓关键词句)

  (五)回顾过程、教师

总结。

  1.这节课,同学们根据阅读目的,找到对应的段落,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了阅读,体会了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完成了玩具制作指南。

  2.下节课我们将要完成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内容呢?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同学们,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继续完成任务

  1.分组检查字词。

  别出心裁技高一筹暴露无遗忘乎所以

  威风凛凛叱咤风云大步流星轻手轻脚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虎视眈眈

  2.根据任务,明确内容。

  任务三的阅读任务,要重点关注哪些内容呢?(形成策略意识,采用适当阅读方法。)

  预设: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关注第20―29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验证阅读任务

  1.默读课文,讲一个有关这位老师的故事,要求用上“虎视眈眈”“怒气冲冲”“忘乎所以”这三个词语。(出示)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起因(虎视眈眈)

  经过(怒气冲冲)

  结果(忘乎所以)

  2.指导故事的梳理。

  板书:复述故事

  小组内讲一讲,推荐优秀同学在全班展示。

  (三)分享学习经验,形成策略意识

  1.结合课后三个学习伙伴的交流情况,回顾一下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了哪些内容,采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2.交流反馈。

  预设:任务一,重点关注了课文3~18自然段,提取了关键信息。

  预设:任务二,特别关注了“我们”投入地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部分,聚焦关键语句和描写,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预设:围绕第三个任务,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关注了老师没收竹节人的动作、玩竹节人的神态描写。

  小结:同一

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板书: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不同

  3.实践运用:读一

篇文章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阅读”。如果是一本书,你觉得可以运用这一策略么?

  预设:有目的地阅读一本书,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跳读,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

篇章,短时间翻阅多本书籍。

  结束语。

  板书设计:9竹节人

  有目的地阅读

  制作指南(提取关键信息)

  分享乐趣(抓关键词句)

  讲述故事(复述课文)

《竹节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豁、凛”等16个生字,随文读准20个难认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完成玩具制作指南,并体会竹节人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预学交流,明确学习要求和起点

  1.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

篇课文,课题是《竹节人》

  师: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文和*时的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打开课文,看看课的前面的内容和课的后面的内容找一找。谁来说一说?

  二、关注

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1.发现课文前

导语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这

篇课文的什么?——任务

  2.理解任务

  这三个任务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呢?任务一是让我们干什么,谁来说一说。

  任务一:写做法和玩法

  任务二:体会竹节人给人带来的乐趣,这里的传统玩具是指什么?

  任务三:这里的“老师”是哪里的老师呢?

  3.从课前的

导语中我们了解了这三个任务,你还知道了什么?读读前半部分。

  ——同一

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1.是的,同一

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就不同,采取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阅读策略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2.联系课后任务栏

  课后有三位同学也交流了他们的读法,来看屏幕,再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他们是怎么读的?我们该怎么读?

  4.小组讨论,选择读法。

  读完了以后肯定会有所启发,课前小组已经选择了想要完成的任务,现在你们打算如何完成任务呢?在小组内讨论讨论,交流一下,完成学习单。

  5.汇报交流

  讨论好了吗?该怎么来完成这三个任务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有目的,有方法,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策略之后,肯定会非常成功的完成任务)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阅读方法,大家有没有发现?要完成这三个任务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

  总结方法:浏览全文(略读)——选择内容——细读分析

  刚才我们快速阅读浏览了全

篇文章,选择了完成任务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细读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三、完成任务单,体验阅读方法的选择过程

  在正式完成任务之前,我们先想一想,你看,三个任务是不同的,等会咱们汇报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汇报呢?汇报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有所不同呢?

  1.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这三个任务,这有三个任务单,请同学们对照任务单上的提示,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开始吧!你在完成阅读任务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用到了哪些阅读方法?

  2.小组汇报交流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来分享一下刚才的学习成果。哪个小组先来。

  (1)成果展示

  任务一:请两个小组上前展示。

  (2)

评价提升,从选择内容到细读提炼

  有没有补充,其他同学呢?

  听了他们的介绍,现在你们会不会做竹节人了?他们的任务完成的非常成功,那么我来采访一下,你们在写这个指南的时候,用了什么阅读方法?

  提取关键信息。

  任务二: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竹节人已经很少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想不想瞧一瞧竹节人是怎么玩的?

  这么有意思的竹节人

给大家带来了哪些乐趣呢?

  任务二,哪个小组来汇报

  组内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还有哪些乐趣。

  刚才老师听到了他们用的最多的一个方法,是什么阅读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

  四、

总结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围绕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关注了《竹节人》这

篇课文里面不同的内容,用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尝试了有目的的阅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用上这样的策略进行阅读,下节课我们再来讲讲老师的故事。

  板书设计:

  9竹节人

  做、玩 说 浏览全文 提取关键信息

  乐趣 品、读 选择内容

  故事 讲 细读分析 圈画关键词句


《竹节人》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竹节人》教学设计3篇(扩展1)

——竹节人作文10篇

竹节人作文1

  今天,我读了《竹节人》这篇课文,觉得竹节人很好玩,所以,我今天准备做一个竹节人。

  首先,我先去找做竹节人的材料,我找了半天,终于在竹林里找到了许多废弃的竹竿,这些竹竿非常适合做竹节人,我捡了两根回家了。

  回家以后,我看着书上的指南,先切下8个两厘米小竹节,再切下一个长5厘米的大竹节,我这样切了,结果,有许多我都切崩裂了,我快崩溃了,哎,竹节人还是挺难做的嘛!

  大约40分钟以后,你们以为我做完了,我是把竹竿用完了,结果,我还去竹林找竹竿,这回,我细心了挑了几个非常好切的竹竿,结果,回到家,我10分钟后就完成了,我拿了家里最细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又花费了10分钟给它做武器,哈哈,一个竹节人就完成了,我轻轻一拉控制竹节人的线,只听啪的一声,线断了,我懵逼的站在那儿,心里想:〞这可怎么办,又该重新做了,又该晚点睡觉了。〞

  这回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把家里比较粗的线拿了出来,但是我穿的小孔太小,装不进去,我就把洞扩大一些,终于我做完了一个竹节人,虽然不是很好看,但是这是我亲手做,的感觉非常好玩。

  我喜欢玩竹节人,这是我玩过的'最好玩的玩具,虽然它没别的人做的竹节人好看,但是我觉得她是最好看的。

竹节人作文2

  “看我的双节棍!”“哈哈,你输了!”“加油!加油!”咦,这声音是从哪个班级发出来的呢?他们在干什么呢?哈哈,原来我们班正在举行竹节人争霸赛呢!

  今天一早,同学们就早早来到了教室,因为老师说今天斗竹节人,所以大家都十分开心。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到了同学们期待已久的语文课了。梅老师宣布大赛开始,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我的竹节人是用一些管子拼成的,制作时可不容易哩!要找齐竹节人的身体、手、腿……还要将管子锯成两段,好拼装一点,还得穿绳子……准备了好久,终于等到了这天,我可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

  相比起其他竹节人,我的竹节人是个“巨无霸”,因为我是用管子做的,所以同学们都叫我的竹节人是“管节人”。同学们做的竹节人千姿百态,有的是用竹子做的,手里握把棒子,叫齐天大圣;有的是用毛笔做的,戴顶帽子,穿上鞋子,叫火影忍者;还有的用吸管做到,样子十分苗条……

  “我的竹节人可是巨无霸,谁来和我挑战?”我高声呼喊着,有些“竹节人”吓得连连后退,有些“竹节人”则跃跃欲试,想要和我一决胜负。先来应战的是一个手握尖刀的竹节人,我们二话不说就开始了战斗。我先将我的大砍刀甩起来,这招果然有用,他的身体被我砍了好几刀,可他也不甘示弱,拿着他那尖尖的细刀,向我进行了猛烈地攻击。我被刺了好几刀,受伤严重,但我并不气馁。终于,我使出了我的绝招一一顶。我将我的大砍刀顶在他的下巴上,用力向外推去,他的竹节人来不及反应,一下子掉下来万丈深渊。“耶!我胜利了!”我高声欢呼着,而那个斗败的同学则灰溜溜地逃走了。

  最精彩的要数卢雨晨和楼亦琛的竹节人比赛了。他俩可谓是王者之战,卢雨晨的竹节人是“火影忍者”,楼亦琛的竹节人是“钢铁巨人”。他们俩个人没头没脑地厮打着,打了好几个回合,都不能决出胜负。突然,楼亦琛发出了致命的一击——扫堂腿。“完了,如果被击中,就会摔倒,就输了!”同学们的心都悬着,都在为卢雨晨担心。突然,卢雨晨像变魔术似的,一个后空翻,躲过了致命的一击。同学们在一旁,都拍手叫好。那个火影忍者一个摆拳,将钢铁巨人打倒在地。同学们欢呼起来,卢雨晨则得意洋洋地,手捧“火影忍者”,仿佛得到了巨大的`荣誉。

  这次比赛,让我走进了范锡林的童年生活,感受到了无限乐趣。

竹节人作文3

  今天,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这篇课文。我突发奇想,如果我也做一个呢!

  说干就干!我翻箱倒柜的寻找到了一根大吸管和一根肠粗线。把吸管分成九截,其中一根稍长些,在长的那部分钻一对小眼。然后用线把它们穿在一起。说时轻松做时难!线一直穿不进钻的小孔里,好像故意逗我似的。试了三四次后有些沮丧,只好请母亲大人前来帮忙。

  把线穿好后,噢,大功告成了!不对,好像少了点什么。对呀,怎么没有兵器呢,我赶紧找出两根棉签棍儿,分别系在竹节人的两手上。我还用锡纸为她做了一件银披风呢,银披风一披,神气劲儿就出现了,威风凛凛、霸气十足。我赋予它“武林高手”的称号。

  竹节人做好了,可怎么玩呢?我家的桌子可没有裂缝呀。妈妈提议道:“可用纸箱代替桌子。”对呀!我赶紧翻出一个纸箱,把它的一面裁了,在上面开一道小缝,把线扯下来。“武林高手”就直直的站起来了。随着手扯线,竹节人也开始动起来了,手里的兵器也时不时的动两下,好似一个真的武林高手。

  嘿哈嘿嘿哈,嘿哈。纸箱子,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朱杰人的动作每招每式都那么传神。背后的银披风也在“咔咔”作响。我兴奋极了,恨不得立刻在学校和其他同学的竹节人搏斗。

  小时候的玩具可真好玩,可现在只有电脑、手机上的游戏吸引人,所以很多同学变成了近视眼。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生活已经没有了,虽然那时并不发达,可总让人那么轻松愉快。现在科技发达了,可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竹节人作文4

  国庆假期,老师让我们动手做一个竹节人。

  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艰难的任务。我并不喜欢做手工,手笨,线穿不过去,串个珠子也得串半天,在快串完时,一不注意,“哗——”珠子全洒了。这能让人喜欢上手工?但既然是作业,那没办法,只好乖乖地做了。

  先要准备好材料:一张A4纸、剪刀、一支笔、几条线、一根小木棍。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要开始动手制作啦!

  先将A4纸剪成一张张大小相同的小纸条,将它们*铺在桌上,拿出笔,将纸条的一端按在笔上,小纸条绕笔卷起来,卷成一个空心筒,用透明胶布固定住,好啦,已经完成了一个,看起来蛮好做的,也没有那么难嘛!第二个空心筒进行地不太顺利,卷啊卷,卷啊卷,诶?这怎么松了,再试一次,还是松了,咦,这该怎么办呢!让我好好想一想,对了,可以用胶水把笔和纸条的一端粘住,这样就不会松了。一共做了十个空心筒,将它们依次摆开,摆成一个人的模样,接着用线把它们串起来。我串东西的技术还可以的,没到两分钟就串完了,看看成品怎么样——额,这是竹节人吗,这分明就是一条纸制项链,软趴趴的还怎么站起来呢。

  我并不灰心,又上网查阅了竹节人的做法,还好还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开工!用两条线把筒子串起来,左边一条线串,右边一条线串,脚串完后,两条线合并,串竹节人的身体。前面的`步骤都是小儿科的啦,难的在后面,给竹节人的头钻两个孔,我这是纸制,钻头机是钻不了的,剪刀剪的孔太小,线穿不过去,我该咋办。可以把筒子压偏一些,在外圈剪一个小三角形,这洞不就大了吗?我小声嘀咕,照样子在筒子上剪出一个小三角形,嘿,给它串上了,嗯,不错,有点竹节人的样子了,接着,把手串上,完美!较难的部分做完了,该做点简单的放松放松——那就是装脚和木棍,装好木棍和脚,整体来看,比上一个作品好多了。但在这时,小木棍掉了下来。怎样才能把它装牢固呢?多绕几圈,多打几个节就行啦!加固之后,这竹节人堪称完美。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摆弄摆弄了,两个桌子拼在一起,竹节人放中间,手拉住竹节人脚下的绳子,左摆右摆,察觉到了问题——“脚”太软了。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又找来两个可乐瓶盖来作它的底座,钻孔穿线,完工!嗬——看我的无敌“双截棍”!

  做完竹节人,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扭脖子,脖子真的特别酸,扭起来脖子嘎嘎响。做竹节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足够的耐心!

竹节人作文5

  近来,我学习了《竹节人》这篇课文,了解了这种富有年代感的七十年代玩具——竹节人,这种自制的玩具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有趣好玩,百玩不腻呢!于是,好奇心强的我便开始学着制作竹节人。

  根据课文所讲,制作竹节人的材料分别是:毛笔杆、纳鞋底的线、还有小“武器”及一些工具。毛笔嘛,我家有几支,但考虑到割成小段有些麻烦,这个就用吸管代替,至于纳鞋底的线,用绑米袋的线也可以,而小“武器”就等会儿再想吧。

  准备好材料之后就开始制作了,首先把吸管剪成小段,共九段:一段最长,四段较长,四段较短。开剪了,我拿起手工剪刀对准事先画好的标记处剪下,咦,剪不断?我又使劲剪了几下,还是剪不断,看来只好大剪刀“上场”,我三步并做两步来到厨房,翻出了那把锋利的大剪刀,“咔嚓,咔嚓。”我试了试手,发现挺好用的,便又坐回原处剪起吸管来,嘿,这回剪成了,话不多说,我又继续埋头剪起来。不一会儿,竹节人的头和身子、四肢等部分都完成了。

  紧接着,到了穿线环节,我想:只要把竹节人的全身用线连起来就行了吧。嗯——那要怎么做呢?小“武器”也要怎么办呢?“唉!”我不禁叹了口气,随后站起身来,来来*的走了几圈,又抬头看看天花板,正要低下头——突然,我眼前一亮,看到了一包棉签,欣喜若狂地跑过去拿了一根,又回到座位上,抽出几根彩色笔认真的涂了起来,一定要威武些!头尾都涂成有朝气的红吧,中间涂威严的黄。很快,竹节人的”武器”做好了。给竹节人取个什么名字好呢?嗯,就叫“金棍真人”吧。

  然后,我把线对半剪成两根,两根线的顶端分别系在棉签左右,再把线穿过竹节人的手、身子、腿,接着要干什么呢?我决定找“百度”帮忙,一搜,一瞧,明白了。接下来要做竹节人的底座,我从厨房拿了两个瓶盖,用针在瓶盖中间扎一个洞。最后把线穿过洞,系紧,就完成了。我又仔细看了看竹节人,发现它的脸忘画了,就拿起勾线笔描起来:眉很浓,嘴是咧开的,脸上透着笑意,像个打了胜仗的将军,我也乐呵呵的笑了。

  可以玩了,我把线穿过沙发的缝隙,手在下边儿紧紧拽着,可是竹节人却软绵绵的躺着,竟站不起来!这是个大问题,我连忙搜了搜“百度”,知道了原因:线穿的顺序不对。于是,我把线拆了,照着视频来穿线,边做边嘀咕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七八分钟过后,我的竹节人制作成功啦!

  我又玩了起来,呀,这回它站起来了,我的手一松、一紧,它在“舞台”上有各种动作,劈叉、下腰、走路……真是有模有样!一旁的妈妈看的津津有味,我也玩的不亦乐乎,看来还是自己做的玩具玩起来最开心。

  今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做的过程才有意义,其中的酸甜苦辣自己知道,才会珍惜呀!

竹节人作文6

  竹节人是一个在班里新鲜的玩意,它风靡了全班,现在每天下课都能看见几个同学在斗竹节人。

  在下课,有几个同学有聚在一起,手握竹节人,都想一决高下,看看谁更厉害。同学们的竹节人的线放入桌子缝中。不久便引来一圈黑脑袋。马上一个同学向擂主宣战,他也想当回擂主。刚才宣战的同学神情紧张起来,因为擂主也不是好惹的。对手说:“看见我竹节人沙包大的拳头了吗?放马过来吧!”两人的竹节人瞬间打在一起。擂主的竹节人手握金箍棒,乱挥空气。对手紧盯着竹节人。十分机智地选择后退。“咦!我的竹节人怎么了?”对手知道是他的竹节人的线卡住了。对手突然冲上前,挥舞着双拳,一拳击中擂主竹节人的头部,擂主倒下了。

  “擂主输了!我赢了!太棒了!”对手大叫。擂主拿起他的竹节人沮丧地离开了座位。

竹节人作文7

  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画上有我们五彩斑斓的笑容;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记录着我们美妙的歌声;有人说,童年是—本书,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相信同学们玩过很多的自制游戏,或者童年有很多的趣事呢!胡令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黄庭坚的《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我们玩过吹泡泡,芦叶船,吹柳笛……是不是都听起来很有趣儿呢!那么,下面请敬请期待最有趣儿的竹节人吧。

  我用的材料是彩笔管,首先,把彩笔的“心"给掏出来,然后再“卸"下它的头,“挖”掉他的内脏,“毁"掉她的美容,接着拿个菜刀把它“清炖”了。他是不是很倒霉,落在了我的手上,但是没办法,事实就是这样!像切鱼的一样,再把它切成几截相同的小管,把最大的那一节当做他的头和身躯,再拿—根劳动粗线把它的头,还有手臂,腰,腿全部继续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安个大脚小脚,最后能文能武的“竹节人"就做好了!

  课堂上一片沸腾,尖叫的欢呼声,激昂的有节奏的“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声,同学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每个人都拿着一个大箱子,在中间裁一条缝儿,就可以玩儿了。把下面一拉紧,那里在裂缝上的主角们,就像一个战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微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可是,我和同桌芸芸很倒霉,先是我的竹节人断了,再是他的箱子坏了,然后我们俩稍微玩了一会儿,又坏了,今天真倒霉,我俩嘴里不禁念叨着。别人都在兴致勃勃的玩儿,而我俩却在忙忙的修改,一会儿忙的,找不到这个,找不到那个的。一会儿忙得又满头大汗。一会儿忙的,又不知道干什么了。别人都是齐天小圣,牛魔王什么的,而我却是断了线的珠子一直接二连三的给我找麻烦。

  下课我和同桌大干一场,玩了一场,我输了,因为我的竹节人不结实,已经坏了好几次了。虽然这次我们没有在课堂上玩的好。但是,做竹节人人,既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我觉得,做它很有意义。课堂上的焦躁,对竹节人的怨恨,都化为乌有。

  有人说童年是一只小船,装满了糖果也装满了快乐;有人说童年是一个乐园,让我们展开双翅,去玩耍;我说:“童年是一本书,记录着我们美好的时光。”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希望同学们远离电子游戏,自己动手做的玩具,不比那些电子游戏差。

竹节人作文8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文章《竹节人》,老师让我们回家和家人一起做竹节人,并斗竹节人。

  当天晚上回家我就找齐了材料:小刀、一根毛笔、一根不粗不细的线和一支马克笔。首先我先将毛笔据成九段,其中一段较长;然后拿线将它们串在一起;最后用马克笔在上面画一个表情,就这样一个帅气的竹节人就做成了。

  半个小时后,我和妈妈都做好了竹节人,我们俩找来两张桌子合并在一起,将竹节人的脚线嵌入到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竹节人就威风凛凛地立在了桌子上,好似一名战士,十分威武。比赛开始了,我的手在桌子下将竹节人的脚线一松一紧,竹节人就手舞足蹈的动了起来。此时妈妈的竹节人也动了起来,两个竹节人在不知疲倦地搏斗着。我看妈妈的竹节人有些笨拙,心里十分得意的想着:我一定会赢的。可就在这时我得意洋洋的时候。我的竹节人掉链子了,它的线被卡住了,露出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挺着肚子竟挨揍,看着她被欺负的样子,我十分心疼。我心急如焚,想快点把卡住的线弄好,可越急越不行,就在我刚把线弄出来时,我的竹节人倒下了,我输了。通过这次十分激动的比赛,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不能骄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通过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我能看到祖先的聪明智慧,我还要继续寻找祖先留下来的东西。

竹节人作文9

  这几天,老师要讲《竹节人》,我看了课文,觉得挺好玩,就决定动手做一个竹节人。

  课文里是拿毛笔做的,可是我在家找来找去,连毛笔影子都没有,前几天还见了一根呢。没有办法,只能拿A4纸先凑合着用吧。我又拿来针、线、透明胶,开始动工啦。

  先把A4纸竖着卷成铅笔一样粗的卷儿,粘好,拿剪刀剪成8段2厘米长的纸卷,当竹节人的四肢。把剩下的约两寸长的当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在靠上端2厘米的地方,用纱剪的尖钻了两个小洞,供装手臂用。把串上四个短纸卷做为两条腿的线打个结,然后从身子下方往上送。可惜线太软了怎么也伸不进去。我只好又做了一个口径大一点的身躯,又一次打好洞。把线从下往上呈丁字形分别从两只胳膊穿出去,再把一根圆珠笔芯系到竹节人两只手上当长枪。好了,可以玩了。我把线嵌入一条缝中,一拉紧,那竹节人就站了起来,双手举银枪,蹲马步,像威风凛凛一员虎将;一松线,哟,大将栽倒了!左一拉,右一拉,左右开弓,竹节人活了一样,跳开了舞蹈。

  咦,竹节人还没鼻子眼睛呢。我提笔在竹节人头部描上了俊俏的五官。一拉紧线,瞧,相貌堂堂,器宇轩昂,叱咤风云的赵云赵子龙从天而降!

竹节人作文10

  “耶”,终于放假了,这个假期老师给我们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让我们做一个竹节人。

  爸爸“十一”要回老家,所以我叫他带几根竹子过来,竹子现在有了。可是该怎样制作呢?于是我在网上搜来了制作的视频,学着制作。先把竹竿锯成大小相同的八截,用来做竹节人的手和腿,再锯一截最长的`,竹子十分难切,一不小心就会把它弄断,就前功尽弃了。

  接下来要把这些竹竿摆成一个人形,头连同身体那一截钻两个小洞。我想:不就是钻两个小洞吗,这还不容易,用电钻来把这个竹节打个洞不过是张飞吃豆芽——小事一桩嘛。我请爸爸来帮忙。“我是不会帮你的,老师是让你做竹节人,又不是让我做。”爸爸并不帮忙,给我泼了盆冷水,“而且我帮你找竹竿,已经很不错了。”我只好自己来,但小孩不能使用电钻,我只好另寻他法,用针来钻。因为怕针会乱动,所以用笔在上面画了个小圈,我拿着针用手指飞快的旋转小针。都已经钻了十几分钟了,才凹下去一丁点,我再也受不了了,起了怒气。可是一想“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句话时,我又来了力气。

  最后终于把这两个洞钻好了,我开心组装,把线穿进小洞里,从下面拉出来,把四个大小相同的竹节用线穿在一起,重复一次,手上放两个武器,再把脖子上放两个瓶盖,让“他”能在战场上行走自如。

  每当我看到“他”就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涌上心头,是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竹节人》教学设计3篇(扩展2)

——《竹节人》读后感3篇

《竹节人》读后感1

  暑假我读了一篇十分有趣的书——《快乐语文读本》。果然是书如其名,阅读越快乐。这本书给我启发,让我明白怎样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充满快乐。

  书中《竹节人》这篇文章的大约内容是:以前的人都自己做玩具。有一段时期,作者和他的同学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竹节人是用毛笔做的。用毛笔竹竿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成八截短的,分别做双手和双足,用一根扎鞋底线把它们串在一起,就成了。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号称“齐天小圣”。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的手上,号称“金钩大王”。打打杀杀,不知疲倦。上课的时候也玩,谁知被老师发现了,还被老师罚了。下课了,他们偷偷地来到老师办公室,希望老师能把竹节人扔出来,可老师没有。他们看了看,老师居然也在玩竹节人。于是,他跟同桌相视一笑,两手空空地回去了。

  从这本书中,我得到启发:其实玩具不一定要买,自己做会更好玩,更有意义,只不过不能在上课的时候玩。手工制作课上,老师曾经教我们做过很多的玩具,如纸飞机、*、小枪、纸船等,都是我们课后的玩具。我和同学还一起合作,把旧书和写完了的作业本一页一页撕下来,做成很多四角板,每到下课时间和大课间活动时间,我们就一起玩,玩得可开心了!最难忘的是那一次,我们还用旧袜子和米,自制小沙包,体育课时玩丢沙包的游戏,连体育老师林老师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和我们一起玩起了丢沙包的游戏!老师把我们分成四个组,沙包在我们眼前飞来飞去,我们嬉闹着,欢跳着,左躲右避,笑声久久地在操场的上空回荡着……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坚信,学校生活除了学习的外,还有很多快乐。快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同学们善于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就能制造无以伦比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寻找快乐吧!

《竹节人》读后感2

  今年的六上语文新教材中有一课《竹节人》,课文写得饶有趣味,读完令人产生很大的共鸣,掩卷遐思,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其实这篇课文不正折射出我们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孩子们却能“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自个找乐,“穷开心”吗?

  竹节人的材料多么简陋,但易找到,就是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用一根纳鞋底的绳子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多少的乐趣啊!瞧!下课了,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了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了,便一哄作鸟兽散。虽是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当做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却还不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写得多么真实啊!太形象了。接下来要发生什么,想必我们也能猜到:没收!

  但有趣的是,老师竟然也在办公室津津有味地玩起了竹节人,口中还念念有词。哈哈,玩具面前老师也是大孩子啊!

《竹节人》读后感3

  今天,老师拿着书本来到教室,说:“今天要学习竹节人这一课。”我们听后很高兴,便迫不及待的打开课本,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本篇课文讲了作者范锡林小时候没有玩具,就用各种东西创造玩具。有一段时间,他和同学都用毛笔创造了一个叫竹节人的玩具,这个玩具并在一天内风靡全校。做竹节人时要小心,如果锯不好,就前功尽弃了,他们教室里的桌子都很破旧,还有一道道裂缝,想黄河,长江,他们只有在下课的时候玩,还会给竹节人做一个盔甲。

  但是,下课了,同学们都不心甘情愿,并恋恋不舍的把竹节人收起来,但是,自己手痒痒,并不知不觉的拿出了竹节人,但是被虎视眈眈的老师发现了,老师大步流星的走过来,怒气冲冲的收走,并放到办公室。

  为了拿走心爱的竹节人,作者甘愿去做一个“小偷”。但是看到老师也在全神贯注的玩,自己心里的沮丧已经消失了。

  我也想要一个竹节人,可是年代已久,并不会做。只能想象。


《竹节人》教学设计3篇(扩展3)

——竹节人教学设计 (菁选3篇)

竹节人教学设计1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因为“我”和同桌上课时偷玩斗竹节人,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却意外地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喜爱竹节人的故事。这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生动又富有童趣,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童真、童趣的可贵。

  虽然学生们可能都没有玩过竹节人,但文中那种对玩具的痴迷和喜爱却能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相信学生们能结合他们的生活来理解,还是比较容易的。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阅读策略,就不同的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采取分组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同时通过品读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去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疲倦、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根据课文导语中给出的三个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5、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疙”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疲倦、疙瘩、威风凛凛”等词语。

  2、对照课前导语和课后思考题,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课文层次。

  3、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幽默。

  教学难点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根据阅读方法确定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展示一些手工老玩具的图片,如木枪、*、陀螺、毽子、风车等,再出示一些时下流行的玩具的图片,在对比中导入本课课题。

  过渡:同学们,这些老式玩具你们认识几个?这些新式玩具呢?乍看上去,这边的玩具显得简单粗糙,这边的玩具显得精美有趣,它们是不同年代的孩子们的最爱,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珍贵的快乐记忆。玩具永远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特别是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那些手工玩具就显得格外珍贵了。今天啊,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有趣的手工玩具——竹节人。它长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范锡林,1950年生于江苏无锡。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94年加入*作家协会。著有专集《辟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等,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三百多万字。他的作品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项奖项。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

  豁开 疙瘩 卡住 冰棍 孙悟空 橡皮擦 雕刻 磕头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预设:本课的生字比较多,有些还比较难写,教师在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时,要对易读错字、易写错字进行点拨。本课的四字词语也比较多,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词典的方法解决。

  ◆需注意的字音:

  “凛”是前鼻音,“橡”是后鼻音,“筹”是翘舌音,“裁”是*舌音,“瘩”要读轻音。

  ◆需注意的字形:

  易混字:裁—栽—载磕—瞌—嗑

  易错字:“疙”被包围部分是“乞”,不是“气”。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大致了解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画出你认为写得好或打动你的句子,想想它好在哪里、为什么能打动你,稍后举手交流。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相关语句。

  (1)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预设: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去品读这句话,说课桌的“年纪”,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裂缝“像黄河长江”,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课桌破旧的特点。而这样的课桌就是竹节人“大战”的战场。

  (2)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预设: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竹节人比作健美的小伙子,“威风凛凛”和“叉腿张胳膊”又属于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出了竹节人的神采。

  (3)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预设:引导学生留意这里用词的丰富、语言的幽默和描写的画面感。如“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出了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这个游戏的吸引力之强、乐趣之多,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同时趁机让学生找出本文中的四字词语,多积累,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可在课后通过查词典的方法解决。(出示课件)

  词语归纳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呆头呆脑 大步流星 怒气冲冲

  暴露无遗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轻手轻脚 前功尽弃

  叱咤风云 得意扬扬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津津有味 咋咋呼呼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简单说说全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后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

  (2)合作与交流。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划分原因,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我们”喜欢玩具。

  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主要描述了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体现了“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第20—29自然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我”和同桌的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的趣事。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过渡:其貌不扬的竹节人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大家有没有心痒痒,也想动手做一做竹节人呢?每个特定的时代都有对应的玩具,我想同学们从小到大肯定玩过各种有趣的玩具,它们也一定给你带来了许多乐趣。但老师觉得有点遗憾的是,今天的玩具太过精美,而且少了一点人情味,大家多是自己玩,而很少能体会到许多人围在一起玩某个玩具的快乐了,更何况那玩具还是自己亲手做的呢?下节课,我们就去看看竹节人的制作过程以及斗竹节人的诸多乐趣。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文章的层次,还对一些好词、好句进行了品读。我们这节课并没有就阅读策略进行学习,下节课,我们将接触一种新颖而有趣的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文章,分组交流学习。

  2、通过品读文本,激发学生对于自己*时生活的联想、思考,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感知童年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由于阅读目的不同而应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抓住阅读重点。

  2、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斗竹节人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豁开 疙瘩 卡住 冰棍 孙悟空 橡皮擦 雕刻 磕头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播放斗竹节人视频片段,导入课文。

  过渡:同学们看看,这是我找到的斗竹节人视频。竹节人玩具确实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玩具,我竟然找不到太多关于它的视频资料,也很难买到实物。好在作者的描写十分生动,我们还是去文章里瞧一瞧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导语和课后习题,快速浏览全文,确定阅读任务,完成表格。

  2、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任务,确定分组,小组交流、汇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思考问题。

  阅读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①找出制作竹节人的相关文字,写一份制作指南。

  预设:重点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抓住句中的数量词“一截”“八截”“一对”“一根”和动词“锯、钻、做、穿”来整理。课文第11—13自然段也有一些关于让竹节人更威风的装饰方法,如系上冰棍棒儿、装上废钩针,等等。若学生就这几自然段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

  ②找出与竹节人的玩法相关的文字,画出重点字词。

  预设:重点阅读第8、9自然段,重点字词如“嵌入、拉紧、一松一紧、放在一起、对打”。

  ③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为什么用这么多说明性的内容来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和竹节人的玩法呢?

  明确: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和竹节人的玩法,一方面是因为读者可能对竹节人的游戏不熟悉,所以说得详细,让读者有一定的了解,若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制作和玩竹节人;二是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作者竟然还对竹节人的制作和游戏过程记得那么清楚,可见竹节人曾给他带来了许多快乐,所以在这个说明的过程中又蕴含了作者真切的情感。

  阅读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①竹节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乐趣?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

  预设:全文随处可见竹节人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做竹节人是一件乐事,斗竹节人更是乐趣无穷。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能说出“乐趣”即可。

  生1:做竹节人看似简单,却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动手的乐趣。因为大家都迷上了做竹节人,所以“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大家都乐此不疲。

  生2:斗竹节人就更有趣了。“(两个竹节人)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没头没脑”“呆头呆脑”读来就让人觉得好笑,因为斗竹节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两个竹节人对打,但简单的玩法儿折射出的却是孩子们对竹节人单纯、热烈的喜爱。

  生3:我觉得给竹节人起名字也很有意思,我读到第11—13自然段的时候都笑了。其貌不扬的竹节人被安上各种装饰,取上各种大名之后,仿佛真的很神气。比如这句话:“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可见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得意,那种快乐与满足的情感溢于言表。

  ②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写斗竹节人的有趣经历(第8—19自然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要按照斗竹节人的具体过程来写,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呢?

  预设: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下课时”来理解,这些内容是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阅读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①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时,哪些段落可以略看?

  明确:重点阅读第20—29自然段,即课文的第三部分,前面的内容可略看。

  ②老师没收竹节人时“怒气冲冲”,玩竹节人时却又“全神贯注,忘乎所以”,这矛盾吗?你觉得老师的这一行为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吗?

  明确:老师“怒气冲冲”是因为“我们”上课时没有专心听讲,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竹节人。这并不会影响老师形象,相反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老师形象。

  ③为什么“我”和同桌虽然没有拿回竹节人,却“心满意足”,而且“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了?

  明确:当“我们”看到老师玩竹节人的那一幕时,肯定惊奇于孩子们喜爱的竹节人竟获得了老师的青睐,原来看似严厉的老师也有那么可爱的一面,这样的发现让“我们”很开心。同时,“我们”也因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给了老师一个放松、玩乐的机会而感到自豪。老师玩竹节人的一幕也成了“我”关于竹节人的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了。

  (2)教师相机指导阅读方法。

  预设:三个小组有三种不同的阅读目的,学生分组学习,根据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但学生往往会按照以往的习惯来阅读全文,这样时间必然是不够的。教师便可以在过程中相机指导:“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系不大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比如,你是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阅读,遇到文中写‘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时,只要浏览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指导比较有针对性,可以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

  3、师生共同品读精彩段落。

  (1)读第11—14自然段,体会竹节人的威风和神气。

  思考:①同学们是如何装饰竹节人的?完成下面的填空。(课件出示填空题)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就成了手握()的(),号称()。

  竹节人手上装上两根(),就成为手握()的(),号称()。

  还可以用()剪一把(),用铁丝系一绺()做一柄(),给竹节人装上。

  ②“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给你什么感觉?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课桌比作古战场,从中可见孩子们用各种材料装饰竹节人,给竹节人起上各种名号,把竹节人当成在战场上厮杀的战将,写出了孩子们斗竹节人的热情之高,以及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之多。

  (2)读第17—19自然段,感受场面之热闹。

  思考:

  ①读一读第17、18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这三个词都是主谓式结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同时,这三个词常用作武术招式名,形象而生动,突出了招式的威力强大,也就可见竹节人“战斗”的紧张和激烈了。第18自然段中的一组拟声词让人联想到戏剧中渲染气氛的锣鼓。这两段用简洁的文字烘托了斗竹节人时紧张而又激烈的场面,同学们斗竹节人时的场面犹如武林高手过招,又似千军万马酣战的古战场,气氛活跃、阵势浩大。

  ②从哪里可以看出观战的“观众”也很投入?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呢?

  预设: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如“一圈黑脑袋”极言观战的人多,反映了观众很投入;“攒”的意思是“聚”,表现了同学们围聚、簇拥的状态,表现出热烈的氛围。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一下:发生了什么事,会令观众“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观众会说些什么?

  明确: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们”专心入迷的样子,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一是“攒着”围观、“跺脚拍手”“咋咋呼呼”的细节,一是听不见上课铃声,要等老师来了才知道上课的事实,这些侧面烘托与精彩的细节既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入迷,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学生可根据自己童年的游戏经历进行补白,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

  三、拓展阅读,学有所获

  过渡:范锡林笔下的竹节人是战场上的壮士,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位作家笔下的竹节人,她童年时的竹节人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大家读一读、想一想,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交流。

  1、出示片段,学生拓展阅读。

  玩竹节人的多是男孩子,女孩子通常只是当观众。我不想当观众,要用竹节人来唱戏。大哥和二哥都有好手艺,能雕出男面相和女面相。我最骄傲的事,就是我的两个哥哥给我做了二十多个竹节人,有些竹节人的手上还安有竹片削的小斧子、小宝剑,甚至小锄头、小剪刀、小竹笛、小碗等。我把这些竹节人装在一个小竹箱里,那是我最迷恋的玩具。

  木鬼戏听多了,我能记熟情节和戏词。我常用这一班子竹节人立在一张长椅子上唱戏,全心投入进去,完全在戏中。后来,我大胆地更改一些戏的情节。再后来,我又试着把电影里看过的故事用竹节人演一演。又再后来,我把生活中好玩的事演进去,每个竹节人扮演身边的人。最初,只有我的小狗是忠诚观众。任何时候,我在用竹节人演戏,它都伏在椅子前,和我面对面,目不转睛地看得入神,一副百分百铁杆戏迷的样子。后来,多来了三条狗当观众。再后来,就有了人当观众,多的时候能达二十多个。有些人被我用竹节人演进去,他们也觉得骄傲。没有被我演进去的人来找我,希望也能被我用竹节人演一下。有人喜欢看,我就有了编戏、表演的激情和动力。

  2、阅读与交流。

  (1)说说作家王勇英笔下的竹节人与课文中的竹节人有什么不同。

  (课文中的竹节人是打斗用的,而这里的竹节人是“戏班里的演员”,而且形象更丰富些。)

  (2)作家王勇英从玩竹节人中收获了什么呢?

  (收获了编戏、表演的激情和动力。)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竹节人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竹节人》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教材在阅读提示中给学生安排了三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二、教学目标:

  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

  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

  细阅读,达到阅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

  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

  言。

  四、教学难点:

  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完成三个阅读任务;体会“根据阅读的目的,

  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语文要素。

  五、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小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1.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的课文,请翻开单元导语页,齐读单元导语。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

  板书课题――竹节人

  2.猜一猜课文写什么?

  (预测、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发现策略秘密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围绕竹节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

  预设:刚才同学们自觉运用了预测、提问等阅读策略。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的学习有哪些要求?

  板书:有目的地阅读

  (三)聚焦阅读任务,分组合作阅读

  1.明确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分组前指导:要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阅读时关注的内容一样吗?采用的阅读方法一样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快速浏览课文选择内容)

  2.分发学习单,出示阅读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

  PPT出示阅读要求:

  (1)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

  (2)对照任务,反复细读文段。

  (3)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单。

  (四)交流阅读收获,提升语文素养

  任务一竹节人制作指南

  1.介绍完成的制作指南,你们是如何阅读的?主要关注了哪些内容?

  预设一:我们小组在完成制作指南时重点关注了第三自然段的内容,通过细细的阅读、圈画关键词梳理出了制作指南准备材料和制作步骤部分。

  预设二:我们先找到描写制作过程的段落,对所描写的内容进行了整理,提炼了制作竹节人的要点。

  预设三:我们关注了课文的8.9自然段,知道了竹节人的玩法。

  总结:阅读要仔细,搜集信息要全面;阅读关键信息时,要学会根据需要进行整理。

  2.展示、评价优秀作品,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写作。

  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了制作指南,阅读上有什么收获?

  为了完成阅读任务,我们先快速地浏览了课文,找到了制作竹节人所对应的段落。对于与任务有关联的内容,我们进行了细读,其它内容,我们则进行了略读。

  板书:提取关键信息

  任务二品读乐趣体会情感

  1.竹节人这种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乐趣?你们是怎么读出来的?

  2.关注语言、精读品味语言。

  (1)预设:出示第11-13自然段,师生配合读出神气。

  孩子们用各种材料装饰竹节人,给竹节人起上各种名号,把竹节人当成在战场上厮杀的战将,写出了孩子们斗竹节人的热情之高,以及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之多。

  (2)预设:出示第17-18自然段,这三个词常用作武术招式名,形象而生动,突出了招式的威力强大,可见竹节人“战斗”的紧张和激烈了。文字烘托了斗竹节人时紧张而又激烈的场面。

  (学生活动:做动作,读句子,再想像其他有关武术招式的四字词语,欣赏竹节人打斗的视频,为视频有感情的.配音。)

  (3)预设:出示第19自然段,你从那些词语中感受到乐趣?

  读第18—19自然段,感受场面之热闹。

  预设: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如“一圈黑脑袋”极言观战的人多,反映了观众很投入;“攒”的意思是“聚”,表现了同学们围聚、簇拥的状态。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们”专心入迷的样子,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入迷。

  总结: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加深我们的读书感悟,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

  (板书:抓关键词句)

  (五)回顾过程、教师总结。

  1.这节课,同学们根据阅读目的,找到对应的段落,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了阅读,体会了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完成了玩具制作指南。

  2.下节课我们将要完成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内容呢?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同学们,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继续完成任务

  1.分组检查字词。

  别出心裁技高一筹暴露无遗忘乎所以

  威风凛凛叱咤风云大步流星轻手轻脚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虎视眈眈

  2.根据任务,明确内容。

  任务三的阅读任务,要重点关注哪些内容呢?(形成策略意识,采用适当阅读方法。)

  预设: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关注第20―29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验证阅读任务

  1.默读课文,讲一个有关这位老师的故事,要求用上“虎视眈眈”“怒气冲冲”“忘乎所以”这三个词语。(出示)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起因(虎视眈眈)

  经过(怒气冲冲)

  结果(忘乎所以)

  2.指导故事的梳理。

  板书:复述故事

  小组内讲一讲,推荐优秀同学在全班展示。

  (三)分享学习经验,形成策略意识

  1.结合课后三个学习伙伴的交流情况,回顾一下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了哪些内容,采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2.交流反馈。

  预设:任务一,重点关注了课文3~18自然段,提取了关键信息。

  预设:任务二,特别关注了“我们”投入地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部分,聚焦关键语句和描写,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预设:围绕第三个任务,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关注了老师没收竹节人的动作、玩竹节人的神态描写。

  小结: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板书: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不同

  3.实践运用: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阅读”。如果是一本书,你觉得可以运用这一策略么?

  预设:有目的地阅读一本书,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跳读,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篇章,短时间翻阅多本书籍。

  结束语。

  板书设计:9竹节人

  有目的地阅读

  制作指南(提取关键信息)

  分享乐趣(抓关键词句)

  讲述故事(复述课文)

竹节人教学设计3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因为“我”和同桌上课时偷玩斗竹节人,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却意外地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喜爱竹节人的故事。这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生动又富有童趣,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童真、童趣的可贵。虽然学生们可能都没有玩过竹节人,但文中那种对玩具的痴迷和喜爱却能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相信学生们能结合他们的生活来理解,还是比较容易的。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阅读策略,就不同的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采取分组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同时通过品读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去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疲倦、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根据课文导语中给出的三个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5、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疙”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疲倦、疙瘩、威风凛凛”等词语。

  2、对照课前导语和课后思考题,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课文层次。

  3、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幽默。

  教学难点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根据阅读方法确定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展示一些手工老玩具的图片,如木枪、*、陀螺、毽子、风车等,再出示一些时下流行的玩具的图片,在对比中导入本课课题。

  过渡:同学们,这些老式玩具你们认识几个?这些新式玩具呢?乍看上去,这边的玩具显得简单粗糙,这边的玩具显得精美有趣,它们是不同年代的孩子们的最爱,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珍贵的快乐记忆。玩具永远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特别是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那些手工玩具就显得格外珍贵了。今天啊,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有趣的手工玩具——竹节人。它长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范锡林,1950年生于江苏无锡。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94年加入*作家协会。著有专集《辟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等,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三百多万字。他的作品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项奖项。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

  豁开 疙瘩 卡住 冰棍 孙悟空 橡皮擦 雕刻 磕头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预设:本课的生字比较多,有些还比较难写,教师在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时,要对易读错字、易写错字进行点拨。本课的四字词语也比较多,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词典的方法解决。

  ◆需注意的字音:

  “凛”是前鼻音,“橡”是后鼻音,“筹”是翘舌音,“裁”是*舌音,“瘩”要读轻音。

  ◆需注意的字形:

  易混字:裁—栽—载磕—瞌—嗑

  易错字:“疙”被包围部分是“乞”,不是“气”。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大致了解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画出你认为写得好或打动你的句子,想想它好在哪里、为什么能打动你,稍后举手交流。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相关语句。

  (1)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预设: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去品读这句话,说课桌的“年纪”,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裂缝“像黄河长江”,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课桌破旧的特点。而这样的课桌就是竹节人“大战”的战场。

  (2)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预设: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竹节人比作健美的小伙子,“威风凛凛”和“叉腿张胳膊”又属于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出了竹节人的神采。

  (3)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预设:引导学生留意这里用词的丰富、语言的幽默和描写的画面感。如“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出了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这个游戏的吸引力之强、乐趣之多,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同时趁机让学生找出本文中的四字词语,多积累,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可在课后通过查词典的方法解决。(出示课件)

  词语归纳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呆头呆脑 大步流星 怒气冲冲

  暴露无遗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轻手轻脚 前功尽弃

  叱咤风云 得意扬扬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津津有味 咋咋呼呼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简单说说全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后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

  (2)合作与交流。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划分原因,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我们”喜欢玩具。

  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主要描述了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体现了“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第20—29自然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我”和同桌的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的趣事。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过渡:其貌不扬的竹节人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大家有没有心痒痒,也想动手做一做竹节人呢?每个特定的时代都有对应的玩具,我想同学们从小到大肯定玩过各种有趣的玩具,它们也一定给你带来了许多乐趣。但老师觉得有点遗憾的是,今天的玩具太过精美,而且少了一点人情味,大家多是自己玩,而很少能体会到许多人围在一起玩某个玩具的快乐了,更何况那玩具还是自己亲手做的呢?下节课,我们就去看看竹节人的制作过程以及斗竹节人的诸多乐趣。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文章的层次,还对一些好词、好句进行了品读。我们这节课并没有就阅读策略进行学习,下节课,我们将接触一种新颖而有趣的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文章,分组交流学习。

  2、通过品读文本,激发学生对于自己*时生活的联想、思考,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感知童年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由于阅读目的不同而应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抓住阅读重点。

  2、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斗竹节人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豁开 疙瘩 卡住 冰棍 孙悟空 橡皮擦 雕刻 磕头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播放斗竹节人视频片段,导入课文。

  过渡:同学们看看,这是我找到的斗竹节人视频。竹节人玩具确实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玩具,我竟然找不到太多关于它的视频资料,也很难买到实物。好在作者的描写十分生动,我们还是去文章里瞧一瞧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导语和课后习题,快速浏览全文,确定阅读任务,完成表格。

  2、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任务,确定分组,小组交流、汇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思考问题。

  阅读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①找出制作竹节人的相关文字,写一份制作指南。

  预设:重点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抓住句中的数量词“一截”“八截”“一对”“一根”和动词“锯、钻、做、穿”来整理。课文第11—13自然段也有一些关于让竹节人更威风的装饰方法,如系上冰棍棒儿、装上废钩针,等等。若学生就这几自然段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

  ②找出与竹节人的玩法相关的文字,画出重点字词。

  预设:重点阅读第8、9自然段,重点字词如“嵌入、拉紧、一松一紧、放在一起、对打”。

  ③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为什么用这么多说明性的内容来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和竹节人的玩法呢?

  明确: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和竹节人的玩法,一方面是因为读者可能对竹节人的游戏不熟悉,所以说得详细,让读者有一定的了解,若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制作和玩竹节人;二是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作者竟然还对竹节人的制作和游戏过程记得那么清楚,可见竹节人曾给他带来了许多快乐,所以在这个说明的过程中又蕴含了作者真切的情感。

  阅读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①竹节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乐趣?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

  预设:全文随处可见竹节人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做竹节人是一件乐事,斗竹节人更是乐趣无穷。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能说出“乐趣”即可。

  生1:做竹节人看似简单,却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动手的乐趣。因为大家都迷上了做竹节人,所以“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大家都乐此不疲。

  生2:斗竹节人就更有趣了。“(两个竹节人)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没头没脑”“呆头呆脑”读来就让人觉得好笑,因为斗竹节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两个竹节人对打,但简单的玩法儿折射出的却是孩子们对竹节人单纯、热烈的喜爱。

  生3:我觉得给竹节人起名字也很有意思,我读到第11—13自然段的时候都笑了。其貌不扬的竹节人被安上各种装饰,取上各种大名之后,仿佛真的很神气。比如这句话:“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可见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得意,那种快乐与满足的情感溢于言表。

  ②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写斗竹节人的有趣经历(第8—19自然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要按照斗竹节人的具体过程来写,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呢?

  预设: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下课时”来理解,这些内容是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阅读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①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时,哪些段落可以略看?

  明确:重点阅读第20—29自然段,即课文的第三部分,前面的内容可略看。

  ②老师没收竹节人时“怒气冲冲”,玩竹节人时却又“全神贯注,忘乎所以”,这矛盾吗?你觉得老师的这一行为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吗?

  明确:老师“怒气冲冲”是因为“我们”上课时没有专心听讲,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竹节人。这并不会影响老师形象,相反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老师形象。

  ③为什么“我”和同桌虽然没有拿回竹节人,却“心满意足”,而且“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了?

  明确:当“我们”看到老师玩竹节人的那一幕时,肯定惊奇于孩子们喜爱的竹节人竟获得了老师的青睐,原来看似严厉的老师也有那么可爱的一面,这样的发现让“我们”很开心。同时,“我们”也因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给了老师一个放松、玩乐的机会而感到自豪。老师玩竹节人的一幕也成了“我”关于竹节人的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了。

  (2)教师相机指导阅读方法。

  预设:三个小组有三种不同的阅读目的,学生分组学习,根据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但学生往往会按照以往的习惯来阅读全文,这样时间必然是不够的。教师便可以在过程中相机指导:“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系不大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比如,你是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阅读,遇到文中写‘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时,只要浏览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指导比较有针对性,可以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

  3、师生共同品读精彩段落。

  (1)读第11—14自然段,体会竹节人的威风和神气。

  思考:①同学们是如何装饰竹节人的?完成下面的填空。(课件出示填空题)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就成了手握()的(),号称()。

  竹节人手上装上两根(),就成为手握()的(),号称()。

  还可以用()剪一把(),用铁丝系一绺()做一柄(),给竹节人装上。

  ②“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给你什么感觉?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课桌比作古战场,从中可见孩子们用各种材料装饰竹节人,给竹节人起上各种名号,把竹节人当成在战场上厮杀的战将,写出了孩子们斗竹节人的热情之高,以及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之多。

  (2)读第17—19自然段,感受场面之热闹。

  思考:

  ①读一读第17、18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这三个词都是主谓式结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同时,这三个词常用作武术招式名,形象而生动,突出了招式的威力强大,也就可见竹节人“战斗”的紧张和激烈了。第18自然段中的一组拟声词让人联想到戏剧中渲染气氛的锣鼓。这两段用简洁的文字烘托了斗竹节人时紧张而又激烈的场面,同学们斗竹节人时的场面犹如武林高手过招,又似千军万马酣战的古战场,气氛活跃、阵势浩大。

  ②从哪里可以看出观战的“观众”也很投入?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呢?

  预设: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如“一圈黑脑袋”极言观战的人多,反映了观众很投入;“攒”的意思是“聚”,表现了同学们围聚、簇拥的状态,表现出热烈的氛围。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一下:发生了什么事,会令观众“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观众会说些什么?

  明确: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们”专心入迷的样子,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一是“攒着”围观、“跺脚拍手”“咋咋呼呼”的细节,一是听不见上课铃声,要等老师来了才知道上课的事实,这些侧面烘托与精彩的细节既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入迷,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学生可根据自己童年的游戏经历进行补白,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

  三、拓展阅读,学有所获

  过渡:范锡林笔下的竹节人是战场上的壮士,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位作家笔下的竹节人,她童年时的竹节人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大家读一读、想一想,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交流。

  1、出示片段,学生拓展阅读。

  玩竹节人的多是男孩子,女孩子通常只是当观众。我不想当观众,要用竹节人来唱戏。大哥和二哥都有好手艺,能雕出男面相和女面相。我最骄傲的事,就是我的两个哥哥给我做了二十多个竹节人,有些竹节人的手上还安有竹片削的小斧子、小宝剑,甚至小锄头、小剪刀、小竹笛、小碗等。我把这些竹节人装在一个小竹箱里,那是我最迷恋的玩具。

  木鬼戏听多了,我能记熟情节和戏词。我常用这一班子竹节人立在一张长椅子上唱戏,全心投入进去,完全在戏中。后来,我大胆地更改一些戏的情节。再后来,我又试着把电影里看过的故事用竹节人演一演。又再后来,我把生活中好玩的事演进去,每个竹节人扮演身边的人。最初,只有我的小狗是忠诚观众。任何时候,我在用竹节人演戏,它都伏在椅子前,和我面对面,目不转睛地看得入神,一副百分百铁杆戏迷的样子。后来,多来了三条狗当观众。再后来,就有了人当观众,多的时候能达二十多个。有些人被我用竹节人演进去,他们也觉得骄傲。没有被我演进去的人来找我,希望也能被我用竹节人演一下。有人喜欢看,我就有了编戏、表演的激情和动力。

  2、阅读与交流。

  (1)说说作家王勇英笔下的竹节人与课文中的竹节人有什么不同。

  (课文中的竹节人是打斗用的,而这里的竹节人是“戏班里的演员”,而且形象更丰富些。)

  (2)作家王勇英从玩竹节人中收获了什么呢?

  (收获了编戏、表演的激情和动力。)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竹节人》教学设计3篇(扩展4)

——有趣的竹节人作文5篇

有趣的竹节人作文1

  前几天,我们上了《竹节人》这篇课文,兴趣盎然,便想要来做一做竹节人。

  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根竹子,把竹子从中间钻空,再把它锯成两到三厘米的竹节,一共锯八节,再锯一节四到五厘米的,这就是竹节人的身子连同四肢了。然后我们把竹节放在一旁,找来一根风筝线和两粒当竹节人的脚的纽扣。把竹节和纽扣摆成一个小人的形状,用风筝线把它们一个个穿起来,再绑上一个武器,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天,我把竹节人带到学校里,同学们制作的竹节人千姿百态,各式各样:有黑的,透明的,绿色的……;用吸管做的,笔杆做的……

  我在竹节人的“手”里绑了一根细木棍,就成了武松的打虎棒,把“打虎英雄”这四个字刻在竹节人的背上,神气!

  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同学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竹节人跟对方搏将起来,我的对手是小吕,不要小瞧他的竹节人,虽然小,但行动灵活。只见他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以迅雷不及之速冲到我的跟前,一招“神龙摆尾”打得我措手不及。整个竹节人几乎瘫痪在了桌子上,头险点碰到桌面。还好我在下面使劲一拉,竹节人又立马站了起来,可是它的腿被打“瘸”了,站得歪歪扭扭的。小吕旗开得胜,趁我不注意又冲了过来,我连忙操纵竹节人,将两手的线一紧一松,竹节人手上的棒子就恰好打到了小吕的竹节人的头上,“嘣——”的一声,小吕被吓了一大跳,连忙操纵竹节人回来。此时此刻我得意洋洋,而小吕则是怒气冲冲。于是他快马加鞭,又重新冲了过来。我被他的举动吓呆了,不知怎的就松开了线,竹节人便软绵绵地趴下了,可不想歪打正着,小吕的冲劲太大,看见我的竹节人趴下了,来不及刹车,一冲就冲下了桌子,于是我大呼胜利。

  下课铃很快清脆地响了,斗竹节人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回味着刚才的乐趣……

有趣的竹节人作文2

  最近,因为学习了《竹节人》这篇课文,全班开始风靡竹节人了。自已在家中用废系的材料,再带到学校和同学们“竹节人比赛”。

  首先,做竹节人的身体和四肢,找一根较粗的吸管(或毛笔杆、彩笔杆等),剪成八截短的,剩下的再做身子,身子稍微要长一些,在身子左右两侧钻两个大孔,之后,准备两根结实的线,分别穿进四肢,身子、头,有条件的也可以在腿下面加一个饮料瓶盖,让竹节人在桌缝活动更自如,滑得更快。最后,剩下一大截的长线,就供手拉着计竹节人活动了。大功告成!

  一大早,我来到学校,正好我的同桌也带了竹节人,我们俩的竹节人开始打斗起来。同桌的竹节人同样也是用彩笔杆做的,他的武器是想铅笔而我的竹节人的武器是把“偃月刀”(牙签掰弯一小截就成了),两人一会儿你往后滑,我往前打,愈战愈勇,不一会儿,我的竹节人便有些松跨,我又用力一抽线,竹节人立马变得精神焕发,重振旗鼓,不一会儿就把同桌的打趴下了,竹节人心满意足,而同桌还不服气,要再来一局。

  “来成来,谁怕谁啊!”第二局又开始了,这次好像同桌的更胜一筹,因为他变得有精神了,两个竹节人你打我头,我打你腿,你追我赶,毫不懈气。突然,情况不太妙,我的行节人快要被挤下悬崖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偃月刀起作用了,我用偃月刀扎了它的肚子一下,它就瞬间被我“斗”下了悬崖,这次,我又赢了,同桌不得不甘拜下风,只好认输了。

  竹书人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也带给了大家乐趣。

  竹书人真好玩!

有趣的竹节人作文3

  竹节人,这个名字也许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很陌生,我也不例外。学了《竹节人》这一课后,深深地被这个淳朴而又充满童真的小玩具吸引,便想亲自动手做一个竹节人。

  说动手就动手。就地取材,我想到了用来替代竹子的材料——小时候的管道玩具。首先,我找来了几截玩具管道,在爸爸的帮助下,锯成了八节小段和一节大段,用来做竹节人的四肢、身体和脑袋。再找来一根丝带,代替书本上的纳鞋底的`线。

  原材料算是准备就绪,开始进行最为关键的装置操作。我用电钻小心翼翼地在那节大段上钻了两个小孔,只要再把丝带穿进去,连上四肢就完成了。书上写的这个部分,是一笔带过的,实际操作起来却是难上加难。我穿上竹节人的那一条腿,谨慎地穿进竹节人的身体中。又摸索了半天,才穿过了小洞,串好了竹节人的一只胳膊。正当我开始穿另一条腿时,线却不小心松了,前功尽弃……在这样重复了几次后,我情不自禁地喊:“唉,我太难了!”最终只好向父母求助。全家齐上阵,你绑线来我拉腿,终于串好了四肢。我绑上了一对塑料刀叉当作武器,又贴了一张脸上去,一个呆头呆脑的竹节人终于做好了。

  我又用硬纸板做了一个“战场”,将竹节人放在上面,双手扯着丝带,让竹节人没头没脑地挥舞着手中的武器。“还真有趣,”我自言自语,“白鹤亮翅!佛山无影手!乾坤大挪移!”我喊着招式,让竹节人做出相应的动作,似乎在与另一个竹节人决斗。我玩得入迷,活像课文中那样玩得忘乎所以,又心满意足。

  竹节人看似简单,但还是要花不少精力才能做出来呢!这小小的竹节人,特别是经过自己动手做出来的,玩起来,可更是会上瘾的哦!

有趣的竹节人作文4

  自从上了《竹节人》这一课,我们都心里痒痒的。接着正好碰上国庆长假,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各自做了一个“竹节人”,带到学校来了。

  老师看到后,特意早早上完课,让我们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作为“战场”也来斗一斗。大家都兴奋地拿出自己的“作品”:只见小周的“斗士”手持“双股剑”,用的竹子比较粗大,相比其它同学的,简直是“身高过丈”;小王同学的“竹节人”却是单手持棍,有的同学因为没有竹子,异想天开地用印花塑料笔杆做了个“花竹节人”,有的同学不但给“竹节人”取了名字,还戴上了“头盔”……

  开战了。小周同学两手在桌子下一松一紧地拉着线,一看就是在家里好好演练了一番。而他的“斗士”虽然巨大,但却像一个灵活的“胖子”:左扭扭,右摆摆。小王同学见他的“竹节人”并没有大的杀伤力,就大着胆子凑过去,指挥着“竹节人”抡起棍子,打算“力劈华山”。眼看小周的“力士”要吃一闷棍了,没想到小王的“竹节人”忽然“人仰马翻”。怎么回事?哦,原来小王的“竹节人”正抡起棍子的时候,小周那个卖力跳舞的“力士”手中的“兵刃”正好刺到了对面那位的“腰间”。因为“大块头有大力量”,小王的“小个子”就被“捅”翻在地了。小王只好搔着头皮下了场。

  小许同学一看,带着她的“花木兰”(就是用印花的塑料笔杆做的“花竹节人”)上场了。虽然这个“花木兰”比小周的“力士”小了不少,但她可真厉害,“武艺”堪比赵云!只见那“花木兰”手中的“兵刃”上下翻飞,底盘也十分稳固。一来二往,小周的“力士”竟被打得歪倒在一边,再站不起来了。接下来,其他同学的“竹节人”也一个个地从“花木兰”的手上败下阵来。“花木兰”屡战屡胜,好一位“女战神”!

  战斗正酣,下一节课的上课铃响了,大家虽然意犹未尽,却也心满意足了。

有趣的竹节人作文5

  “耶”,终于放假了,这个假期老师给我们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让我们做一个竹节人。

  爸爸“十一”要回老家,所以我叫他带几根竹子过来,竹子现在有了。可是该怎样制作呢?于是我在网上搜来了制作的视频,学着制作。先把竹竿锯成大小相同的八截,用来做竹节人的手和腿,再锯一截最长的,竹子十分难切,一不小心就会把它弄断,就前功尽弃了。

  接下来要把这些竹竿摆成一个人形,头连同身体那一截钻两个小洞。我想:不就是钻两个小洞吗,这还不容易,用电钻来把这个竹节打个洞不过是张飞吃豆芽——小事一桩嘛。我请爸爸来帮忙。“我是不会帮你的,老师是让你做竹节人,又不是让我做。”爸爸并不帮忙,给我泼了盆冷水,“而且我帮你找竹竿,已经很不错了。”我只好自己来,但小孩不能使用电钻,我只好另寻他法,用针来钻。因为怕针会乱动,所以用笔在上面画了个小圈,我拿着针用手指飞快的旋转小针。都已经钻了十几分钟了,才凹下去一丁点,我再也受不了了,起了怒气。可是一想“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句话时,我又来了力气。

  最后终于把这两个洞钻好了,我开心组装,把线穿进小洞里,从下面拉出来,把四个大小相同的竹节用线穿在一起,重复一次,手上放两个武器,再把脖子上放两个瓶盖,让“他”能在战场上行走自如。

  每当我看到“他”就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涌上心头,是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竹节人》教学设计3篇(扩展5)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3篇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示

  1. 理解并积累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

  2. 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

  3. 抓住议论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导入新课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资料助读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本文节选自《植树的男人》,《植树的男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2. 整体感知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二、深入文章梳理思路

  1.本文记叙了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1913年6月,“我”第一次到这里旅行,看到荒凉的景象,在“我”找水时,邂逅了牧羊人,并在他的小屋留宿,知道了他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得知牧羊人除橡树外还种了山毛榉、白桦树,“我看到了溪水。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老人,这里重新充满生气,变得富饶。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

  ⑴叙事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极富感染力,字里行间含蓄着作者的深情;结构严谨,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

  ⑵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首段的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并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开文,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3.赏析下列句子。

  ⑴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

  ⑵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 -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

  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埋”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含蓄着“我”对“牧羊人”的敬佩。

  “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棵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埋”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

  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三、课堂小结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最终会被改变。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2.结合关键词句,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全面提取信息,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动画片《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动画片是加拿大动画大师弗雷德里克贝克花费五年时间手绘了约两万张图片制作而成的,这部片子获得第六十届奥斯卡(1988年)最佳动画短片奖等三十多项国际电影奖。你们知道吗,这部优秀的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创作的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这是有关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的身份是个“牧羊人”。这个牧羊人在做什么呢?他在“植树”!他为什么植树?植树以后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探寻究竟。

  (教师依次板书“人”——“牧羊人”——“植树的牧羊人”)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任务:班级电视台要为要为本文的主人公——牧羊人,拍一个五至十分钟的纪录片,我们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写出初步的脚本框架,配上相应的解说词,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搜集相应的信息。

  (二)借助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任务一:根据文章,确定脚本内容。

  1.在不改变文章内容和顺序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为纪录片安排哪几部分内容?请概括出来。(学生默读全文,快速划分文章层次,交流。)

  2.丰富每一部分的内容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来。

  学生再读全文,按文章详写的“我”与牧羊人的三次见面的情形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归纳要点,填写表格。

  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逢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任务二:认识人物,把握人物形象。

  3.根据文章所写,讨论:在纪录片中,该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牧羊人?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人物的词句,归类整理,交流。

  (1)直接刻画牧羊人。

  (2)借助别的内容来表现牧羊人(侧面烘托)。

  a.借环境描写来表现。

  b.借“我”的评价和感受来表现。

  4.结合文章说说,我们要表现一个怎样的牧羊人?学生讨论后交流对牧羊人的认识。

  (1)极为认真(见教材“思考探究”二,参考示例)。

  (2)安静,忠厚,不张扬。例:“这个男人不爱说话”,挑橡子,“看起来他并不在意,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

  (3)坚韧执著。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他一直在种树”“我从没见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结尾段。

  (4)勤劳不懈,慷慨无私。例:“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5)热爱生活,有智慧,自信,果断,意志坚定,有爱心……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

  1.观看动画片《植树的牧羊人》。

  2.根据课堂学习完成纪录片脚本的基本框架。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析语言,学习文章写作手法。

  2.理解文章主题,从中领悟到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纪录片脚本的撰写。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精读文章,品析语言,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

  品析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展示优秀作业,细化任务内容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完成了纪录片脚本的框架,我们一起来分享几位同学的脚本框架(展示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脚本,丰富脚本的细节。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作为你的纪录片拍摄的细节特写部分,说说你选择这些内容的理由。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最喜欢的语句,简要写出选择的理由。

  (二)交读所选内容,丰富脚本细节

  交流所选内容:可以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使用、词语的使用、表现手法的运用、语句含义等多个方面回答自己所选内容的理由。

  1.描写的使用。

  (1)环境描写。

  ①第5段“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选择理由:突出室内环境整洁,能侧面表现牧羊人的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特点。

  ②第2段“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选择理由:运用夸张和比喻,写出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件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韧执着等特点。

  ③第16段“那一大片橡树长也长得很茂盛”“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第19段“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第20段“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选择理由:写出阿尔卑斯山地环境越来越美丽的变化,突出牧羊人的慷慨无私、坚韧执着的特点,也表现出牧羊人工作的伟大,表达作者对他的敬重、赞美之情。

  (2)人物描写(包括细节描写)。

  第4段“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表现牧羊人的善良热情),第5段“他刚刚刮过胡子……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表现牧羊人做事认真、干净利落),第7段“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倒……散……挑选……”(表现牧羊人做事认真)等。

  2.议论抒情的运用。

  例句:

  (1)我以为是一棵枯树。

  (2)他显得自信*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3)和牧羊人呆在一起,让人心里很*静。

  (4)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

  (5)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

  (6)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

  (7)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8)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9)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10)文章开头和结尾。

  选择理由:表达作者对牧羊人由衷地敬佩和赞美,突出了文章中心。

  3.词语的使用。

  (1)第10段“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棵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选择理由:“轻轻”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写出牧羊人埋泥土的认真劲儿,写出他一心一意种下种子,表现他做事认真的特点。

  (2)第11段“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选择理由:通过数字的对比,说明树苗成活的不易,侧面表面牧羊人种树工作的艰辛,也表现出他坚韧执着的特点。

  4.表现手法的运用。

  (1)对比。

  无边的荒野和长满橡树、毛榉、白桦的高原对比,干涸的泉眼和流淌的源源不断的泉水对比,坍塌的房屋和干净的农舍对比,荒寂无人的景象和到处是笑声的人们对比……

  选择理由:对比有力地表现牧羊人以自己的体力和毅力取得的成就,突出了中心。

  (2)第一人称的使用。

  选择理由:“我”不是旅人,不是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亲自见证了高原由荒寂无人的荒野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田园,使故事更真实,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5.语句深层含义。

  第15段“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选择理由: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一定可以改变周围的一切,创造出幸福的生活,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提示: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因为在拍摄中无法直接以镜头呈现,可以提示学生以字幕或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并在脚本中加以标注。

  (三)理解文章主题,确定脚本思想

  当确定了脚本的框架要点,丰富了细节之后,我们要考虑:整个纪录片要表现怎样的主题?请结合书后第四题所给资料谈谈你的认识。

  1.环保角度:牧羊人种植树木,改造荒原,表现人类勇于承担责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人性(或人生哲理)的角度: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造了荒原,这是对人类勇气、毅力、担当的赞美。

  3.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角度:以何种态度面对生活家园与精神家园。

  (四)交流未解问题,提出自己质疑

  学生提出预习、思考、探究过程中的未解决的问题或提出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给我们的启示,交流。

  (五)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1.观看奥斯卡获奖影片《植树的牧羊人》,欣赏同名绘本图片。

  2.完成纪录片脚本的写作。

  3.课后“积累拓展”四。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读读写写的词语;

  2、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及内容,品评人物形象;

  3、将朗读与默读结合,体味重点语句;

  4、感受主人公植树造林的事迹,学习他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文中各段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梳理,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2、难点:把握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思想品质。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读熟课文,扫除字面障碍,积累词语

  2、教师PPT的制作。

  学法指导学会默读课文,圈点关键语句,理解文意,理清作者思路。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2、字词检查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课后表格。

  3、根据表格,归纳课文记叙顺序及写作手法。

  4、划分文章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理清课文结构

  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指名生朗读课文生字词

  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生默读课文,圈点批准关键信息,填写表格,汇报交流

  生归纳整理,汇报交流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课后深入阅读课文,找出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分析牧羊人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检查学生生字词及课文朗读情况

  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赏析品味

  1、找出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以“他是一个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2、分析整理,归纳牧羊人的人格美以及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3、师出示环境描写的作用,生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4、投影课文第一段,你认为文中哪段语句照应了这句话?阅读这些文字,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认识。

  三、小结、拓展

  1、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3、学生展示,师点评。

  四、作业

  基础训练相关练习指名板演,其余听写写在听写本上

  生代表朗读课文某些段落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主要信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展示讨论交流的结果

  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表达交流

  生合作交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探讨文章主题

  学生当堂写

  展示自己的书面感受

  生点评

  板书设计

  植树的牧羊人

  一、铺垫

  二、荒原变绿洲

  三、首尾呼应


《竹节人》教学设计3篇(扩展6)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设计3篇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回顾议论文知识,把握文章结构

  2能简要概括作者所举的事实论据,联想并阐述自己身边同样的.事例

  3赏析文中准确严谨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简要概括作者所举的事实论据,联想并阐述自己身边同样的事例

  2把握文章结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认为你作为一个人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与其他生物比起来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学生回答)今天一位著名的学者及作家——周国*要告诉我们: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来聆听他的观点。

  二知识回顾

  过渡语: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接触过几篇议论文,学习议论文必须要把握好一些知识,分别是哪些呢?(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明确: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老师讲解的时候应强调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对来说是议论文中比较普遍的,也是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

  三整体感知

  过渡语:有了以上的议论文知识,我们再来学习议论文,也就“有法可依”了,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来一步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去思考这篇课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去分析这个问题的?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

  明确: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人得高贵在于灵魂

  第2-6段:举出事例证明很多人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7段:最后结合实际表达愿望——希望每个人都能永远保持纯正的追求,这样才能永远高贵。

  四精读品析:

  过渡语:以上三个部分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举出事例证明从名人到凡人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那么这一部分的论证中,运用最多论证方法是什么?——举例论证。请你简要地概括一下作者所举的这些事例分别是什么?

  明确:1阿基米德研究圆的图形时不允许别人去踩它,视它比生命更宝贵

  2第欧根尼面对亚历山大大帝要求他不要挡住自己的阳光

  3王尔德认为自己最值钱就是才华

  4一个少女在吵闹的车厢内可以静静地看书

  5许多青年画家为了追求艺术,节衣缩食,不顾一切。

  教师追问:那么这些事例是不是可以调换一下顺序?把少女和青年画家的例子放在前面?

  学生思考并回答:从名人讲到凡人,先讲名人的事例会更有说服力,再讲贴近我们生活的一些事例,亲切感也就更强了。

  小组探讨:正如作者所说,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你*时的生活里有这些像文中的少女或

  是青年画家这样的“动人的光彩”吗?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擦亮你的慧眼,搜索

  一下呢?

  (小组讨论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五、语言赏析

  过渡语:这个议论文除了举例论证是较为突出的,它的语言也是相当严谨的,我们不妨来看看它的可取之处,你能找到一些字词吗?来说说它的作用。

  教师出示范例:第一段中“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的“不能也不该”两个否定副词的连用突出肉身生活的不可或缺性。

  (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六、小结:

  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教师语:人要有纯正的追求,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如此,做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人。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91310.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9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