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表15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表15篇

更新时间:2023-03-09 03:53:32 点击: 来源:yutu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

  教学流程

  一、阅读材料《老人》找出表明作者童心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教师未点评)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找梦中之人、梦中之景、梦中之情。(学生的回答老师都未点评。)

  1、  师读

  2、  生回答

  3、  老师把三者的答案连缀成一段话。(应让学生尝试)

  我的点评:整体感知不到位,文章比较深邃,学生还没能感知文章的意境。

  三、研析课文(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的感悟合在了一起。)

  1、阅读有关作者写作内容、风格的材料。(比较生硬)

  2、完成读书卡(这种形式适合比较浅显的自读课。)

  类别——书名————作者————

  内容摘录————————————

  赏析与解读———————————(初一学生有难度,在做摘抄之前应该指导。)

  4、  交流自学的成果。

  学生欣赏了使用修辞的句子。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齐读。

  学生提问:“漂”是否能换作“飘”?(师让学生解答:后者空间更自由,姿态更轻盈。)

  我的点评:学生的回答比较散,我觉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修辞、句式、用词、情感、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去摘抄欣赏。学生大多找的是修辞的句子,有些重复。总是一句又一句的话的分析,使得文章有一种被割裂的感觉,这篇文章不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解读。所以读书卡的方式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使用的,要注意使用的对象,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场合、时机,不能借读书卡的形式来串讲,来代替老师的循循善诱地教学。

  5、  走进“录音棚”

  学生读课文片断(没有目的性)

  四、拓展

  不同版本的对比。(没有比较的角度)

  总评:

  课堂板块清晰、有层次。主要教学思路是使用摘书卡的形式让学自主学习课文,但是文章比较深,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不太能吃透文章。学生没有能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提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2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新闻两则 讲课人:王莉莉 班级:八七 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 ,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 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3

  一、 听课时间:xxx—4—5

  二、 授课老师:王xx

  三、 授课学校:xx市北大附中南山分校

  四、 授课年级:初中

  五、 授课题目:《岳阳楼记》

  六、 教学过程

  (一)、全班分组收集岳阳楼记对联,利用多煤体展示图片及对联。如“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并解释对联的涵义。

  (二)、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以往的作家所写的岳阳楼记进行对比。

  (三)、导入

  (四)、齐读课文

  (五)、提问,这首诗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思想内容。

  学生:(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什么意思?

  (六)、自由讨论课文结构划分法。

  文章有几个段落,怎样划分,划分的原因。

  (七)、播放岳阳楼景色片段录像。(对岳阳楼的介绍)。

  (八)、提问:为什么不写岳阳楼的盛况而刻画岳阳楼洞庭的烟波浩荡的景色,为什么这样选材。(选材要为中心服务)

  (九)、解释“以物喜,以已悲”,人生有两种情景,提问“你赞同还是反对”,联系实际,“不为外物所动”表现了哪种品质。

  (十)、忧国忧民之士,古往今来,有哪些人物。

  (十一)、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背诵全文。

  (十二)、作业:学习古人抒发感情的方式,写一点抒情文字。

  七、 教学板书

  岳            叙事作记缘由;      悲——阴 }

  阳   范       描写景色            喜——晴 }以物喜,以已悲

  楼   仲

  记   淹

  八、教学评析

  (一)、是注重朗读感悟和背诵积累。这首词语言简练,节奏感强,感情丰富,教师没有一味的分解剖析,而是设计了充足的朗读。以读会意,以读悟情。同时还注重让学生当堂背诵,积累语言,真正作到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

  (二)、是善于创设教学情景感染学生如让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观看课文录象,很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使教学生动而深刻。

  (三)、是让学生收集课文的图片及对联,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是设疑,突出课文的重难点,把握文章的中心。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4

  一、 听课时间:xxx—4—1

  二、 授课教师:谢xx

  三、 授课学校:xx沛鸿民族中学

  四、 授课年级:不祥

  五、 授课题目:《背影》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是我们的,你在生活中从哪里感受父母的爱。

  (二)、介绍朱自清所写的《背影》的来历及写作背景。

  (三)、检查预习的效果

  ①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② 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

  (四)、朗读课文,把认为课文内容写得好的地方记录下来。

  (五)、你对课文的感受,哪些让你感动的地方。

  (六)提问,既然课文是写父爱的,为什么用《背影》作为题目?(说明:背影在这有特别的涵义)。

  (七)、课文共有几次提到“背影”(四次)。

  ① 第一次在课文哪里提到背影,有什么涵义?

  ② 第二次提到背影又出现在课文的哪里,有什么意义?

  ③ 第三次的背影出现在课文哪里,起到什么作用?

  ④ 第四次的背影在课文哪里出现,有什么涵义?

  (八)、听录音,作者对背影作了哪些刻画?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九)、作者用了“胖”等字,描写了父亲体态特点,爬月台艰难,但表现了对儿子的爱。

  七、 教学评析

  (一)、教态自然,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到亲切。

  (二)、过程生动,深度合适,形式巧妙多样,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旁征博引,注意引导,非常丰富;学生活跃、积极、主动;突出了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注重学法指导。抓住重点词语与学生交流,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善于设疑,善于引导。抓住课文提到的“背影”,设计了层层深入的问题,从而揭示课文的主旨并能巧妙引导学生作对答。

  (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珍惜与父母的爱。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5

  一、导入

  看狼的图片,倾听狼的嚎叫。提问:你能联想到哪些有关狼的成语?

  学生交流成语,老师点拨:人们对狼的印象都是不佳的,我们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齐读成语:狼子野心、引狼入室……

  今天,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小小说《狼》,作者蒲松龄。

  二、简介作者

  老师准备了一张作家名片:

  名:蒲松龄,字留仙,号 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时:清代文学家

  地:山东淄川人

  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一、朗读

  1. 自由自在朗读文章,要求读得字正腔圆。

  书声琅琅真好。有没有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呢?(出示生字词)

  2. 对于文章,谁能自信地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给予评价。

  3. 正确停顿,我能行

  其一/犬坐于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哪些语句要快速读?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指导朗读:久之,目似暝,……/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语速快慢结合)

  二、译读

  译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门槛。在朗读过程中,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画出来。

  先在同桌内交流,看你的疑难问题谁能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其,在文章中有代词的作用。老师准备了几个句子,看看这些“其”在文章中代指什么?

  (句子略)

  三、理清故事情节

  请你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这篇文章介绍了什么故事?

  再精炼一下,在下面的箭头里填上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这篇小说在情节上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四、读出形象

  细读文章,采用勾画法找出描写屠户与狼的地方,分析评点它们的形象。

  如“仍从”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狼的贪婪。

  学生交流,老师指导总结。

  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台下掌声。

  蒲松龄写这篇小说的目的,仅仅是带给我们一个生动的故事吗?

  郭沫若有云:“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作者想借这篇文章讽刺什么呢?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

  五、结束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6

  一、音乐导入

  先来欣赏一段音乐《长亭外》

  “长亭外,古道边……”听到这首歌,我的内心有深深的感触,人生难得相聚,分别总是多今天让我们走进《爸爸的花儿落了》,体味那份离别之情

  二、梳理字词

  1.认识这些字的同学,请举手

  衣襟 徘徊 栅栏 骊歌 撩起 玉簪花 鸡毛掸子

  哪一个或哪几个要注意写法?

  【骊歌】有《骊驹》篇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客人临去歌《骊驹》,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称之为“骊歌”

  三、简介作者

  了解作者有不同途径,如课下注释、参考资料、上网查资料

  老师从网络上查到了这些资料,请看大屏幕:

  林海英(1918—2001),台湾文学祖母级人物原名林含英,小名小英子……散文集《窗》等,短篇小说《城南旧事》等

  资料需要筛选,老师从这几个角度进行筛选:名、时、地、评、作

  四、整体感知

  1.学习记叙文,需要学习什么?学生总结:描写手法、情感等

  2.老师总结:内容、情感、写法

  3.这篇文章写了哪些事情?

  老师引导学生概括:

  参加典礼之前 参加典礼 参加典礼之后

  上学 寄钱 住院 爱花

  哪些事情属于插叙?

  文章的线索是谁?

  本文的明线是?暗线是?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总结:表达了对爸爸的爱、不舍等

  总结:学习记叙文需要(1)理事件;(2)明线索;(3)悟情感

  五、品味语言

  老师出示幻灯片,展示方法:

  (1)借助上下文,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

  (2)借助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想像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情感

  (3)借助标点符号,理解人物的情感

  老师展示示例: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老师分析:(1)联系上下文,体会爸爸说话的语境;(2)分析“!”;(3)想象爸爸的心里;

  请同学们朗读文章,找出表达情感的语句,用“﹏”划出来

  学生交流、展示,老师点拨

  六、结束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7

  教学流程

  一、阅读材料《老人》找出表明作者童心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教师未点评)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找梦中之人、梦中之景、梦中之情。(学生的回答老师都未点评。)

  1、 师读

  2、 生回答

  3、 老师把三者的答案连缀成一段话。(应让学生尝试)

  我的点评:整体感知不到位,文章比较深邃,学生还没能感知文章的意境。

  三、研析课文(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的感悟合在了一起。)

  1、阅读有关作者写作内容、风格的材料。(比较生硬)

  2、完成读书卡(这种形式适合比较浅显的自读课。)

  类别——书名————作者————

  内容摘录————————————

  赏析与解读———————————(初一学生有难度,在做摘抄之前应该指导。)

  4、 交流自学的成果。

  学生欣赏了使用修辞的句子。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齐读。

  学生提问:“漂”是否能换作“飘”?(师让学生解答:后者空间更自由,姿态更轻盈。)

  我的点评:学生的回答比较散,我觉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修辞、句式、用词、情感、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去摘抄欣赏。学生大多找的是修辞的句子,有些重复。总是一句又一句的话的分析,使得文章有一种被割裂的感觉,这篇文章不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解读。所以读书卡的方式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使用的,要注意使用的对象,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场合、时机,不能借读书卡的形式来串讲,来代替老师的循循善诱地教学。

  5、 走进“录音棚”

  学生读课文片断(没有目的性)

  四、拓展

  不同版本的对比。(没有比较的角度)

  总评:

  课堂板块清晰、有层次。主要教学思路是使用摘书卡的形式让学自主学习课文,但是文章比较深,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不太能吃透文章。学生没有能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提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8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新闻两则 讲课人:王莉莉 班级:八七 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 ,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 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9

  教学流程

  一、阅读材料《老人》找出表明作者童心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教师未点评)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找梦中之人、梦中之景、梦中之情。(学生的回答老师都未点评。)

  1、 师读

  2、 生回答

  3、 老师把三者的答案连缀成一段话。(应让学生尝试)

  我的点评:整体感知不到位,文章比较深邃,学生还没能感知文章的意境。

  三、研析课文(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的感悟合在了一起。)

  1、阅读有关作者写作内容、风格的材料。(比较生硬)

  2、完成读书卡(这种形式适合比较浅显的自读课。)

  类别——书名————作者————

  内容摘录————————————

  赏析与解读———————————(初一学生有难度,在做摘抄之前应该指导。)

  4、 交流自学的成果。

  学生欣赏了使用修辞的句子。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齐读。

  学生提问:“漂”是否能换作“飘”?(师让学生解答:后者空间更自由,姿态更轻盈。)

  我的点评:学生的回答比较散,我觉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修辞、句式、用词、情感、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去摘抄欣赏。学生大多找的是修辞的句子,有些重复。总是一句又一句的话的分析,使得文章有一种被割裂的感觉,这篇文章不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解读。所以读书卡的方式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使用的,要注意使用的对象,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场合、时机,不能借读书卡的形式来串讲,来代替老师的循循善诱地教学。

  5、 走进“录音棚”

  学生读课文片断(没有目的性)

  四、拓展

  不同版本的对比。(没有比较的角度)

  总评:

  课堂板块清晰、有层次。主要教学思路是使用摘书卡的形式让学自主学习课文,但是文章比较深,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不太能吃透文章。学生没有能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提升。思考:

  《如何正确使用摘书卡》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

  一、导入

  作者简介(教师介绍)

  二、整体感知

  重点字词的音、义。(结合课文理解词义比较好。)

  文中提到了哪些景物?作者着重写了哪些?

  这些景物给人什么启示?

  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我的点评:四个问题不是同一个理解层次的,应该让学生把写景的句子读一读。要把每一个问题做透,才能有层次的、水到渠成的完成文本的学习。思考:整体感知应感知到什么程度?

  本文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总-分-总。分的三个部分都是前写物(景)后面感悟哲理,在这里应该让学生感悟到,从而为下面的解读服务。

  三、研析课文

  1、学生配乐朗读第一部分的第一段。领读与齐读相间。

  2、教师改写第一部分的123节,让学生比较。学生找出老师少写的句子。(教师如果要找关键的句子来品析,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直接提问。即:小白花是以怎样的姿态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的?)

  3、哪些词语应该重读?有什么好处?

  我的点评:这个板块把写作手法、朗读方法、文章的中心杂糅在了一起。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被牵着鼻走,学得比较被动,没有生成,感觉课堂没有活水。这个板快就是让学生找出展现在眼前的图画美、分析精神之美、感悟哲理之美。第一部分教师领着学生学,第二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学使用摘书卡的形式学习,第三部分也可以用检测的形式来学习。思考:面对同样的结构的片段,应该怎样做到教学方法的灵活有异?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的能力能有坡度的得到锻炼,使课堂越来越有活气?形式不同,侧重点不同。

  4、依照此法学习第二、三片段。教师讲得太多太碎了。

  四、拓展

  写自然中的一物感悟哲理。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篇扩展阅读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篇(扩展1)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

  一、导入

  二、任务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三、活动一: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

  活动二:认识课文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 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 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

  总结:1、写“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忆性。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5、通过一件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

  活动三:品位细节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选择句式说话。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 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

  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

  活动四:表达感受

  现在我们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我多年坚持作读书笔记,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

  本节课活动小结:

  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4、体验活动——表达感受。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2

  一、 听课时间:xxx—4—5

  二、 授课老师:王xx

  三、 授课学校:xx市北大附中南山分校

  四、 授课年级:初中

  五、 授课题目:《岳阳楼记》

  六、 教学过程

  (一)、全班分组收集岳阳楼记对联,利用多煤体展示图片及对联。如“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并解释对联的涵义。

  (二)、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以往的作家所写的岳阳楼记进行对比。

  (三)、导入

  (四)、齐读课文

  (五)、提问,这首诗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思想内容。

  学生:(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什么意思?

  (六)、自由讨论课文结构划分法。

  文章有几个段落,怎样划分,划分的原因。

  (七)、播放岳阳楼景色片段录像。(对岳阳楼的介绍)。

  (八)、提问:为什么不写岳阳楼的盛况而刻画岳阳楼洞庭的烟波浩荡的景色,为什么这样选材。(选材要为中心服务)

  (九)、解释“以物喜,以已悲”,人生有两种情景,提问“你赞同还是反对”,联系实际,“不为外物所动”表现了哪种品质。

  (十)、忧国忧民之士,古往今来,有哪些人物。

  (十一)、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背诵全文。

  (十二)、作业:学习古人抒发感情的方式,写一点抒情文字。

  七、 教学板书

  岳            叙事作记缘由;      悲——阴 }

  阳   范       描写景色            喜——晴 }以物喜,以已悲

  楼   仲

  记   淹

  八、教学评析

  (一)、是注重朗读感悟和背诵积累。这首词语言简练,节奏感强,感情丰富,教师没有一味的分解剖析,而是设计了充足的朗读。以读会意,以读悟情。同时还注重让学生当堂背诵,积累语言,真正作到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

  (二)、是善于创设教学情景感染学生如让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观看课文录象,很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使教学生动而深刻。

  (三)、是让学生收集课文的图片及对联,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是设疑,突出课文的重难点,把握文章的中心。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3

  一、 听课时间:xxx—4—1

  二、 授课教师:谢xx

  三、 授课学校:xx沛鸿民族中学

  四、 授课年级:不祥

  五、 授课题目:《背影》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是我们的,你在生活中从哪里感受父母的爱。

  (二)、介绍朱自清所写的《背影》的来历及写作背景。

  (三)、检查预习的效果

  ①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② 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

  (四)、朗读课文,把认为课文内容写得好的地方记录下来。

  (五)、你对课文的感受,哪些让你感动的地方。

  (六)提问,既然课文是写父爱的,为什么用《背影》作为题目?(说明:背影在这有特别的涵义)。

  (七)、课文共有几次提到“背影”(四次)。

  ① 第一次在课文哪里提到背影,有什么涵义?

  ② 第二次提到背影又出现在课文的哪里,有什么意义?

  ③ 第三次的背影出现在课文哪里,起到什么作用?

  ④ 第四次的背影在课文哪里出现,有什么涵义?

  (八)、听录音,作者对背影作了哪些刻画?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九)、作者用了“胖”等字,描写了父亲体态特点,爬月台艰难,但表现了对儿子的爱。

  七、 教学评析

  (一)、教态自然,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到亲切。

  (二)、过程生动,深度合适,形式巧妙多样,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旁征博引,注意引导,非常丰富;学生活跃、积极、主动;突出了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注重学法指导。抓住重点词语与学生交流,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善于设疑,善于引导。抓住课文提到的“背影”,设计了层层深入的问题,从而揭示课文的主旨并能巧妙引导学生作对答。

  (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珍惜与父母的爱。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4

  一、导入

  二、任务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三、活动一: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

  活动二:认识课文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 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 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

  总结:1、写“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忆性。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5、通过一件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

  活动三:品位细节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选择句式说话。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 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

  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

  活动四:表达感受

  现在我们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我多年坚持作读书笔记,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

  本节课活动小结:

  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4、体验活动——表达感受。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5

  教学流程

  一、阅读材料《老人》找出表明作者童心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教师未点评)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找梦中之人、梦中之景、梦中之情。(学生的回答老师都未点评。)

  1、 师读

  2、 生回答

  3、 老师把三者的答案连缀成一段话。(应让学生尝试)

  我的点评:整体感知不到位,文章比较深邃,学生还没能感知文章的意境。

  三、研析课文(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的感悟合在了一起。)

  1、阅读有关作者写作内容、风格的材料。(比较生硬)

  2、完成读书卡(这种形式适合比较浅显的自读课。)

  类别——书名————作者————

  内容摘录————————————

  赏析与解读———————————(初一学生有难度,在做摘抄之前应该指导。)

  4、 交流自学的成果。

  学生欣赏了使用修辞的句子。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齐读。

  学生提问:“漂”是否能换作“飘”?(师让学生解答:后者空间更自由,姿态更轻盈。)

  我的点评:学生的回答比较散,我觉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修辞、句式、用词、情感、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去摘抄欣赏。学生大多找的是修辞的句子,有些重复。总是一句又一句的话的分析,使得文章有一种被割裂的感觉,这篇文章不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解读。所以读书卡的方式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使用的,要注意使用的对象,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场合、时机,不能借读书卡的形式来串讲,来代替老师的循循善诱地教学。

  5、 走进“录音棚”

  学生读课文片断(没有目的性)

  四、拓展

  不同版本的对比。(没有比较的角度)

  总评:

  课堂板块清晰、有层次。主要教学思路是使用摘书卡的形式让学自主学习课文,但是文章比较深,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不太能吃透文章。学生没有能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提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6

  一、导入

  二、任务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三、活动一: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

  活动二:认识课文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 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 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

  总结:1、写“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忆性。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5、通过一件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

  活动三:品位细节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选择句式说话。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 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

  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

  活动四:表达感受

  现在我们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我多年坚持作读书笔记,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

  本节课活动小结:

  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4、体验活动——表达感受。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7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新闻两则 讲课人:王莉莉 班级:八七 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 ,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 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8

  一、导入

  看狼的图片,倾听狼的嚎叫。提问:你能联想到哪些有关狼的成语?

  学生交流成语,老师点拨:人们对狼的印象都是不佳的,我们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齐读成语:狼子野心、引狼入室……

  今天,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小小说《狼》,作者蒲松龄。

  二、简介作者

  老师准备了一张作家名片:

  名:蒲松龄,字留仙,号 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时:清代文学家

  地:山东淄川人

  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一、朗读

  1. 自由自在朗读文章,要求读得字正腔圆。

  书声琅琅真好。有没有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呢?(出示生字词)

  2. 对于文章,谁能自信地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给予评价。

  3. 正确停顿,我能行

  其一/犬坐于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哪些语句要快速读?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指导朗读:久之,目似暝,……/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语速快慢结合)

  二、译读

  译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门槛。在朗读过程中,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画出来。

  先在同桌内交流,看你的疑难问题谁能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其,在文章中有代词的作用。老师准备了几个句子,看看这些“其”在文章中代指什么?

  (句子略)

  三、理清故事情节

  请你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这篇文章介绍了什么故事?

  再精炼一下,在下面的箭头里填上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这篇小说在情节上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四、读出形象

  细读文章,采用勾画法找出描写屠户与狼的地方,分析评点它们的形象。

  如“仍从”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狼的贪婪。

  学生交流,老师指导总结。

  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台下掌声。

  蒲松龄写这篇小说的目的,仅仅是带给我们一个生动的故事吗?

  郭沫若有云:“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作者想借这篇文章讽刺什么呢?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

  五、结束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9

  教学流程

  一、阅读材料《老人》找出表明作者童心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教师未点评)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找梦中之人、梦中之景、梦中之情。(学生的回答老师都未点评。)

  1、 师读

  2、 生回答

  3、 老师把三者的答案连缀成一段话。(应让学生尝试)

  我的点评:整体感知不到位,文章比较深邃,学生还没能感知文章的意境。

  三、研析课文(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的感悟合在了一起。)

  1、阅读有关作者写作内容、风格的材料。(比较生硬)

  2、完成读书卡(这种形式适合比较浅显的自读课。)

  类别——书名————作者————

  内容摘录————————————

  赏析与解读———————————(初一学生有难度,在做摘抄之前应该指导。)

  4、 交流自学的成果。

  学生欣赏了使用修辞的句子。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齐读。

  学生提问:“漂”是否能换作“飘”?(师让学生解答:后者空间更自由,姿态更轻盈。)

  我的点评:学生的回答比较散,我觉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修辞、句式、用词、情感、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去摘抄欣赏。学生大多找的是修辞的句子,有些重复。总是一句又一句的话的分析,使得文章有一种被割裂的感觉,这篇文章不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解读。所以读书卡的方式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使用的,要注意使用的对象,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场合、时机,不能借读书卡的形式来串讲,来代替老师的循循善诱地教学。

  5、 走进“录音棚”

  学生读课文片断(没有目的性)

  四、拓展

  不同版本的对比。(没有比较的角度)

  总评:

  课堂板块清晰、有层次。主要教学思路是使用摘书卡的形式让学自主学习课文,但是文章比较深,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不太能吃透文章。学生没有能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提升。思考:

  《如何正确使用摘书卡》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

  (一)关于老人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几件事?表达了老人什么感情?

  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

  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2.老人请男孩吃枣,表达了什么?

  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3.剧中的老人有什么象征意义?

  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二)关于男孩

  4.剧中的男孩有什么象征意义?

  他想把枣子留给父亲吃,喜欢吃巧克力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他蹑手蹑脚捡枣子,把枣子藏在红肚兜上的衣袋里,温顺地挽扶老人,认真听老人讲故事,和老人拉勾发誓……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三)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5.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关于枣儿

  6.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

  四、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揣摩语言,分析下列台词中加横线的句子的象征意味。

  多媒体显示:

  (1)老人 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 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 (自豪地)我的儿子就叫“枣儿”

  (2)老人 (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

  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孩 (拿起熟枣儿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3)老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4)男孩 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 不知道。

  男孩 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5)男孩 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 (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 来呢,你的枣儿甜!

  (6)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学生思考、品味。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2.探究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师提问:剧本采用了象征手法,“枣儿”象征着什么?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枣儿象征着亲情。老人思念儿子,男孩想念父亲,枣儿凝聚着老人与男孩的情感困惑。

  生2:枣儿象征着故乡。老人喜欢怀旧,表现了老人对故土的挚爱;儿子久出未归,离开故土追寻心中的梦。

  生3: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精神家园的象征。枣儿代表亲情、故乡,更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教师总结: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

  请大家谈谈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生1: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生2: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生3: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

  生4:剧本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迫寻。

  生5: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

  教师总结:优秀的剧本,其主题思想往往是多义的,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供人思考,令人遐想,让读者的想象尽情飞扬。

  五、延伸拓展,深化认识

  提示: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六、课堂小结

  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精神家园的象征。枣儿代表亲情、故乡,更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社会现实是不公的、令人心酸的、但是社会在向前发展,历史不可能倒流,人们应该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寻找一种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生活状态。

  七、布置作业

  学完这篇课文,结合自身情况,写一篇读后感。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篇(扩展2)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3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1

  一、 听课时间:

  xxx—4—5

  二、 授课老师:

  王xx

  三、 授课学校:

  xx市北大附中南山分校

  四、 授课年级:

  初中

  五、 授课题目:

  《岳阳楼记》

  六、 教学过程

  (一)、全班分组收集岳阳楼记对联,利用多煤体展示图片及对联。如“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并解释对联的涵义。

  (二)、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以往的作家所写的岳阳楼记进行对比。

  (三)、导入

  (四)、齐读课文

  (五)、提问,这首诗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思想内容。

  学生:(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什么意思?

  (六)、自由讨论课文结构划分法。

  文章有几个段落,怎样划分,划分的原因。

  (七)、播放岳阳楼景色片段录像。(对岳阳楼的介绍)。

  (八)、提问:为什么不写岳阳楼的盛况而刻画岳阳楼洞庭的烟波浩荡的景色,为什么这样选材。(选材要为中心服务)

  (九)、解释“以物喜,以已悲”,人生有两种情景,提问“你赞同还是反对”,联系实际,“不为外物所动”表现了哪种品质。

  (十)、忧国忧民之士,古往今来,有哪些人物。

  (十一)、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背诵全文。

  (十二)、作业:学习古人抒发感情的方式,写一点抒情文字。

  七、 教学板书

  岳 叙事作记缘由; 悲——阴 }

  阳 范 描写景色 喜——晴 }以物喜,以已悲

  楼 仲

  记 淹

  八、教学评析

  (一)、是注重朗读感悟和背诵积累。这首词语言简练,节奏感强,感情丰富,教师没有一味的分解剖析,而是设计了充足的朗读。以读会意,以读悟情。同时还注重让学生当堂背诵,积累语言,真正作到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

  (二)、是善于创设教学情景感染学生如让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观看课文录象,很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使教学生动而深刻。

  (三)、是让学生收集课文的图片及对联,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是设疑,突出课文的重难点,把握文章的中心。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2

  一、阅读材料《老人》找出表明作者童心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教师未点评)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找梦中之人、梦中之景、梦中之情。(学生的回答老师都未点评。)

  1、 师读

  2、 生回答

  3、 老师把三者的答案连缀成一段话。(应让学生尝试)

  我的点评:整体感知不到位,文章比较深邃,学生还没能感知文章的意境。

  三、研析课文(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的感悟合在了一起。)

  1、阅读有关作者写作内容、风格的材料。(比较生硬)

  2、完成读书卡(这种形式适合比较浅显的自读课。)

  类别——书名————作者————

  内容摘录————————————

  赏析与解读———————————(初一学生有难度,在做摘抄之前应该指导。)

  4、 交流自学的.成果。

  学生欣赏了使用修辞的句子。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齐读。

  学生提问:“漂”是否能换作“飘”?(师让学生解答:后者空间更自由,姿态更轻盈。)

  我的点评:学生的回答比较散,我觉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修辞、句式、用词、情感、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去摘抄欣赏。学生大多找的是修辞的句子,有些重复。总是一句又一句的话的分析,使得文章有一种被割裂的感觉,这篇文章不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解读。所以读书卡的方式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使用的,要注意使用的对象,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场合、时机,不能借读书卡的形式来串讲,来代替老师的循循善诱地教学。

  5、 走进“录音棚”

  学生读课文片断(没有目的性)

  四、拓展

  不同版本的对比。(没有比较的角度)

  总评:

  课堂板块清晰、有层次。主要教学思路是使用摘书卡的形式让学自主学习课文,但是文章比较深,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不太能吃透文章。学生没有能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提升。思考:

  《如何正确使用摘书卡》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3

  一、关于老人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几件事?表达了老人什么感情?

  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

  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2.老人请男孩吃枣,表达了什么?

  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3.剧中的老人有什么象征意义?

  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二、关于男孩

  4.剧中的男孩有什么象征意义?

  他想把枣子留给父亲吃,喜欢吃巧克力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他蹑手蹑脚捡枣子,把枣子藏在红肚兜上的衣袋里,温顺地挽扶老人,认真听老人讲故事,和老人拉勾发誓……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三、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5.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关于枣儿

  6.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

  四、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揣摩语言,分析下列台词中加横线的句子的象征意味。

  多媒体显示:

  (1)老人 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 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 (自豪地)我的儿子就叫“枣儿”

  (2)老人 (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

  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孩 (拿起熟枣儿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3)老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4)男孩 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 不知道。

  男孩 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5)男孩 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 (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 来呢,你的枣儿甜!

  (6)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学生思考、品味。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2.探究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师提问:剧本采用了象征手法,“枣儿”象征着什么?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枣儿象征着亲情。老人思念儿子,男孩想念父亲,枣儿凝聚着老人与男孩的情感困惑。

  生2:枣儿象征着故乡。老人喜欢怀旧,表现了老人对故土的挚爱;儿子久出未归,离开故土追寻心中的梦。

  生3: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精神家园的象征。枣儿代表亲情、故乡,更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教师总结: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

  请大家谈谈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生1: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生2: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生3: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

  生4:剧本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迫寻。

  生5: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

  教师总结:优秀的剧本,其主题思想往往是多义的,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供人思考,令人遐想,让读者的想象尽情飞扬。

  五、延伸拓展,深化认识

  提示: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六、课堂小结

  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精神家园的象征。枣儿代表亲情、故乡,更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社会现实是不公的、令人心酸的、但是社会在向前发展,历史不可能倒流,人们应该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寻找一种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生活状态。

  七、布置作业

  学完这篇课文,结合自身情况,写一篇读后感。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篇(扩展3)

——初中语文的教师听课记录3篇

初中语文的教师听课记录1

  教学流程

  一、阅读材料《老人》找出表明作者童心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教师未点评)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找梦中之人、梦中之景、梦中之情。(学生的回答老师都未点评。)

  1、  师读

  2、  生回答

  3、  老师把三者的答案连缀成一段话。(应让学生尝试)

  我的点评:整体感知不到位,文章比较深邃,学生还没能感知文章的意境。

  三、研析课文(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的感悟合在了一起。)

  1、阅读有关作者写作内容、风格的材料。(比较生硬)

  2、完成读书卡(这种形式适合比较浅显的自读课。)

  类别——书名————作者————

  内容摘录————————————

  赏析与解读———————————(初一学生有难度,在做摘抄之前应该指导。)

  4、  交流自学的成果。

  学生欣赏了使用修辞的句子。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齐读。

  学生提问:“漂”是否能换作“飘”?(师让学生解答:后者空间更自由,姿态更轻盈。)

  我的点评:学生的回答比较散,我觉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修辞、句式、用词、情感、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去摘抄欣赏。学生大多找的是修辞的句子,有些重复。总是一句又一句的话的分析,使得文章有一种被割裂的感觉,这篇文章不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解读。所以读书卡的方式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使用的,要注意使用的对象,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场合、时机,不能借读书卡的形式来串讲,来代替老师的循循善诱地教学。

  5、  走进“录音棚”

  学生读课文片断(没有目的性)

  四、拓展

  不同版本的对比。(没有比较的角度)

  总评:

  课堂板块清晰、有层次。主要教学思路是使用摘书卡的形式让学自主学习课文,但是文章比较深,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不太能吃透文章。学生没有能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提升。思考:

  《如何正确使用摘书卡》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篇(扩展4)

——初中语文周记10篇

初中语文周记1

  这一周,我悄悄听了几次家长与老师的谈话,那些为人父母的',我真的没有看出来*日里花了多少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小孩。敷衍着老师的问题,总是避重就轻,老师的无奈,莫过于此。我知道,像这样的学校,有很多孩子家庭里面都存在着过多过少的问题,有的是单亲,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家庭困难。我也知道,社会很现实,没有物质条件就等于失去很多选择的机会。可是孩子怎么办呢,是永远都生活在学校里吗?中午,一群小孩在学校泡着方便面,问他们为什么不在外面的饭馆吃饭,小孩的回答让我感到心酸:“太贵了!”这些小孩们都还小,中午就顶着方便面过日子,小小的个子,正是发育长身体的时候,有谁来关注过他们的健康?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像甩掉千斤负担,我知道,这些家长都背着家庭生存的压力,可是孩子是自己的啊,在努力的工作,不就是为了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与成长吗?如果真是觉得孩子们是包袱,那当初为什么还要生下他们,家长的责任心在哪里? 生长在普通中学的孩子,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忙碌的社会,却还在一味地搞着阳春白雪的什么什么教育,这未免太脱节了吧。现在流行一个词语-——弱势群体,我想如果再不停下来看看这一群孩子的生活、学习、身心发展的现状,那么,不久的将来可能在弱势群体中,就会增加一群这样的小孩了吧。

初中语文周记2

  20xx年XX月XX日XX天成长,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驶在波面上。有时风*浪静,有时也会遇到汹涌澎湃的海浪。但我的成长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着各种风波。对我而言,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我们在不停的长大,然而成长的烦恼也紧随而来。让人整天都笼罩在忧郁中。

  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的爸爸妈妈也不例外。他们每年都会给我买数不清的学习资料,浪费钱不说,重要的是我根本没有时间写啊。

  小学时,爸爸妈妈以要考上一所好初中为由,给我报了许多补习班,我拼命的学,只为达到爸妈的目标。

  现在呢,我终于达到爸妈的目标,本以为可以不用整天埋在题海里了。却没先到是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你才第几名啊,整天只记得玩,你看看你们班的班长,每次都是第一名,你也考一个前五名给我们看看。”我只好在课堂上拼命学。

  爸爸妈妈,你们可曾想过我的感受。每当星期天在家写作业的时候,望着窗外同龄的伙伴在嬉笑玩耍,我就忍不住想哭。爸爸妈妈,

  你们把自己未完成的“大学梦”,全都寄托在我身上,却不知道我的梦想并不是这,而是拥有自由啊。

  请给我一点时间,让我放下学习的担子,看看晴空万里、火烧云、小喜鹊;让我有儿时的想象力与童心;让我听一下音乐,感受一下美;让我静静地享受生活乐趣,感受微风的抚摸。

  请给我一点时间,好吗?给我一点时间,我会长大。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七色阳光,但即使是在阳光普照的时候,也难免出现短暂的阴云。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些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但是,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清理烦恼,消除烦恼,带着多彩的梦走向成熟。

初中语文周记3

  大家虽然已经知道我的姓名,但肯定不知道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我性格怎样,脾气是好还是坏……下面我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吧!

  我叫闫茹,“茹”是忍,能吃苦的意思,我想爸爸妈妈给我起这个名字大概是希望我长大后能吃苦,在*时要学会忍让吧。

  我的性格有时文静,有时暴躁。文静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女生老师以及家长,在他们面前我就想是一只温顺可爱的小白兔,但是对于那群“犯”的男生来说,我经常会从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变成一头”凶猛的'大狮子“你说我这性格古怪么?

初中语文周记4

  这一周,我悄悄听了几次家长与老师的谈话,那些为人父母的,我真的没有看出来*日里花了多少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小孩。敷衍着老师的问题,总是避重就轻,老师的无奈,莫过于此。我知道,像这样的学校,有很多孩子家庭里面都存在着过多过少的问题,有的.是单亲,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家庭困难。我也知道,社会很现实,没有物质条件就等于失去很多选择的机会。可是孩子怎么办呢,是永远都生活在学校里吗?中午,一群小孩在学校泡着方便面,问他们为什么不在外面的饭馆吃饭,小孩的回答让我感到心酸:“太贵了!”这些小孩们都还小,中午就顶着方便面过日子,小小的个子,正是发育长身体的时候,有谁来关注过他们的健康?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像甩掉千斤负担,我知道,这些家长都背着家庭生存的压力,可是孩子是自己的啊,在努力的工作,不就是为了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与成长吗?如果真是觉得孩子们是包袱,那当初为什么还要生下他们,家长的责任心在哪里? 生长在普通中学的孩子,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忙碌的社会,却还在一味地搞着阳春白雪的什么什么教育,这未免太脱节了吧。现在流行一个词语-——弱势群体,我想如果再不停下来看看这一群孩子的生活、学习、身心发展的现状,那么,不久的将来可能在弱势群体中,就会增加一群这样的小孩了吧。

初中语文周记5

  嘿!有人说,你是福星,是人生的开端;有人说,你是祸星,使他们从此不见天日……有人会因为你的逝去而恋恋不舍,也有人会因为你的到来而慌张。你呢?青春。——题记

  青春,对于处在孩提朦胧时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意味不明的词,我们会写,也认识,却不了解。

  只在偶尔的阅读中,看到这个词。青春,对于现在刚褪去一些幼稚的我们来说,这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因为,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书写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感叹。但我们仍没有深刻认识它,只觉它离我们十分遥远。如今,它没有任何预告地进入我们的生命,在我们措手不及时恶作剧地笑着。

  原来,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啊,青春。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你的含义都是不同的,不是字典上寥寥的几句解释,也不是几个简单的笔画。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出来。“只有小孩子才不用顾虑任何事情”,已经记不得是在哪里看到这句话了,但我心里的一角记住了这句话,并始终认为这句话很对。青春,你就像一个严厉而又慈爱的老师,牵着我们的手,褪去我们全部的稚嫩,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用事实来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你会含笑注视着我们的成长,会用凌厉的眼神告诫我们不要犯错,也会严厉地给予我们终身难忘的惩罚……但最后,只有你轻声细语地将我们引回正道。

  世界上没有比你更公正的老师!你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也不会阻止我们因一时犯傻而犯下错误。有人赞美你,也有人怨恨你。但你始终不动摇,仍坚持自己的作风,从不因赞美而自傲。世界上没有比你更“我行我素”的.老师!

  “嘿!青春!”

  迈着轻快的脚步,你即将走到我的面前,请允许我问候你一句——“以后的日子里,请多指教!”

初中语文周记6

  这一周,我悄悄听了几次家长与老师的谈话,那些为人父母的,我真的没有看出来*日里花了多少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小孩。敷衍着老师的问题,总是避重就轻,老师的无奈,莫过于此。我知道,像这样的学校,有很多孩子家庭里面都存在着过多过少的问题,有的是单亲,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家庭困难。我也知道,社会很现实,没有物质条件就等于失去很多选择的机会。可是孩子怎么办呢,是永远都生活在学校里吗?中午,一群小孩在学校泡着方便面,问他们为什么不在外面的饭馆吃饭,小孩的回答让我感到心酸:“太贵了!”这些小孩们都还小,中午就顶着方便面过日子,小小的个子,正是发育长身体的时候,有谁来关注过他们的健康?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像甩掉千斤负担,我知道,这些家长都背着家庭生存的压力,可是孩子是自己的啊,在努力的工作,不就是为了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与成长吗?如果真是觉得孩子们是包袱,那当初为什么还要生下他们,家长的责任心在哪里? 生长在普通中学的孩子,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忙碌的社会,却还在一味地搞着阳春白雪的什么什么教育,这未免太脱节了吧。现在流行一个词语-——弱势群体,我想如果再不停下来看看这一群孩子的'生活、学习、身心发展的现状,那么,不久的将来可能在弱势群体中,就会增加一群这样的小孩了吧。

初中语文周记7

  绿水怀绕着田野,鱼儿在清澈的溪流中畅游;绿树怀抱着大山,小鸟在茂密的丛林中栖息。这美丽也只能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形容了。花的芬芳,草的沁香,树枝倒映在水中宛如少女般摇曳的身姿,泥土包裹在草下好似婴儿般合乎呵护的气息荟萃成绿的精华。这便是我昔日的家乡。

  我出生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这片被称为江南水乡的土地上。曾经的人们,都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朴实的劳动人民。)但在这十几年来,家乡的发展如神话般迅速。从泥房到砖房然后建起别墅区,从种地到打工到自己装上机器,家家户户都在变化。修路队来到村里,将要有整洁的水泥路时,人们都欢呼雀跃着。他们肯定没注意正在一旁黯然神伤的小草,也不会在意这些生命。于是,挖掘机应邀来到村里,帮助人们挖掘忠厚老实的大山。大山在哭泣,而人们却在一旁为得到的利益而庆祝,并算计着怎样再一次去向大山勒索。大山无奈,被他养育了千万年的子孙竟想方设法要毁灭他。是啊!他养育人类勤勤恳恳,人类破坏他竟是心按理得!

 

初中语文周记8

  自从三月二十一号开始实习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半个多月了。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内心还是感受颇深。与以前相比,自己对教学第一线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实习之前老早就听过老师及上一级的师哥、师姐们说关于实习的事情,他们也给了不少关于实习的建议及注意事项。不过那时候毕竟还是没有亲自实践,对他们所说的也只是听听而已,心里并未多考虑。可是现在却不同了,自己亲身经历了附小实习指导老师一周的讲课,同时自己还到讲台前讲了两次课,心里感受颇多。

  目前说感受,最多、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觉当好一名老师不容易,当好一名语文老师更不容易!现在回想起以前对语文老师的评价真是惭愧,感觉自己实在是冤枉他们了。以前上语文课的时候老是觉得语文老师一节课下来没写几个字,不像数学老师一节课下来写得满黑板都是字。由此断定语文老师只要动动嘴皮子就够了,当语文老师很轻松。现在真是惭愧!自己当老师开始备课、制作课件、上课等等事项都是需要老师付出相当大的精力的,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绝对需要老师课前付出极大的心血去准备,否则很难上好。回顾自己上过的两堂语文课,觉得自己已经够细致了,可是事实效果不是很好。当然没上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课前准备工作还是有些欠缺,这是无法忽视的事实师范专业小学语文教师实*结。今后在讲课过程中还是尽量多准备一些,准备地更加充分一些!

  其次,还感觉到现在的小学生真是和我上小学时不一样了。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真是很宽广,了解的知识相当丰富,个别学生的知识面真的很令我吃惊。回想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应该说他们比我们上小学时接触的世界范围更广了。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多地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以便应对课堂中学生提出的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也应该是现代语文老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吧。

  此外,感觉自己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在讲课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比如在讲课过程中,本来设计好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按照自己设定的思路思考?当学生没有按照自己计划好的方案思考时自己该如何引导他?这些问题对我来说确实是老大难。听实习指导老师说这些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否则很难应对课堂中学生偏离课堂主题的问题,甚至方法不对,引导不好很有可能会造成越引导,学生越偏离你设定的主题,结果浪费了时间也没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这一点,我觉得若是能掌握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必将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指导老师也说这需要老师自己潜心钻研,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或方法。我想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长期的努力。不过就目前来说,自己还是要多听听指导老师的经验,借鉴一下,这样在接下来的讲课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帮助。

  再次,还是感觉老师前几天说过的一个问题:在讲课的过程中自己不能真正融入到课文中去,自己像是一个局外人一样在那里似乎是有条不紊地讲课。可是语文课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则需要语文老师在课堂中真正融入其中,例如,当课文中体现主人公内心欣喜若狂的段落时,老师也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体会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学生也会很容易受到感染。小学生是十分容易受到老师的感染及启发的。另外,当讲到比较悲伤的段落时,教师的语气、音调、表情等应该符合这种悲伤情境下的氛围。总之,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时时注意调整、改变自己的语气、音调、表情、姿势等从而来影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如果一个语气讲下来,老师自己游离于课文之外,那么学生恐怕也难以体验其中的情感。可是我自己老是觉得自己不能很好地进入情境,讲课时老是以一种十分*和的口吻讲下来,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我也意识到这种问题,可是老是觉得不是很好改。我想可能是我自己还没有真正放下大学生的架子,

  老是觉得自己是成年人了,这些小学生的文章没有必要太投入。我猜测其他实习学生可能也会有这样类似的想法吧。不过,自己还是尽量改正,尽量去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

  另外,还有课堂调控的技巧或方法问题,这对于一名老师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自制力还比较差,在课堂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反课堂纪律或影响教师正常讲课的现象。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实习老师来说,他们感到很新鲜,很好奇,有时候不注意听讲或者有意干扰老师讲课,这其实也没什么。小时候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可以理解。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处理、应对这些问题,我又一次觉得这绝对是一个体现老师教学手段高明的地方。对于我来说,这方面很欠缺。第一次讲课的时候,当我正说着呢,一个男生突然插话,虽然他是善意的,但是我立即摆手不让他说话。事后老师专门指出这个地方不应该武断地禁止学生说话,而我当时想的是如何正常的执行我预定的教学计划,生怕有学生随意说话导致我无法正常讲课。这其实也是教学技巧的问题,既要在课堂中顺利的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能巧妙的应对学生的问题,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应该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为学生着想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老是想着自己的教学计划而不知道变通,不是一个好老师。

  当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讲话不够简洁等,都需要自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好好反思,多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自己的不足尽力予以改正,从而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也为将来的教学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周记9

  我们班又组织去秋游了,去的地点是马鞍山。由于人不是太多,坐一辆大客车就行了。田昊麟也去了。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便到达了目的地。

  到了马鞍山风景区的门口,胡老师召集大家到台阶照相,按高矮顺序排好,我站在最边上,照了几张之后,我们开始爬了。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同学还背着包,结果才爬了二十分钟就累得不行了,没有办法,只好坐下来歇。田昊麟、解嘉琛冲在最前面。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往下看时,胡老师和几个妈妈都变成一个点了。

  接着向前走,树木茂密,还有一段很陡峭的台阶,j台阶很窄,但是很长,两边是生锈的铁链子。我只好横着走,用手扶住铁链。才爬了上去。真是困难。上面有一个*台,还有四个大木棒,用来敲钟,钟会发出‘咣’的声音。大家都轮流敲了敲,使出了很大的力气。

  又走了几步,看到了一座庙,进去一看,又三个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枕头,原来可以下跪。我非常好奇,跪了一下。我们继续向山顶爬去,有一座纪念馆,里面是抗日战争时的英雄做出的壮举。

  有一个板块专门写英雄人物的名字。其他的写着每个人的介绍和所干的事情,还有图片。我看了非常感动,他们为了保卫住祖国,全都牺牲了。看着他们的照片,全都是受过伤的,包扎过的痕迹。我又看了他们的英雄壮举,有同归于尽的,有为了义自杀的,有英勇杀敌的。我非常佩服他们。心里总是想着他们。

  我们绕廊而走,开始下山了。忽然前面的人都停了下来,我也跑到前面去一探究竟。原来有很多果树,上面有果子。爸爸说这时海棠。大家都陆续跳着摘。很快,矮处的海棠都被摘光了。爸爸发现的一个稍高一点的海棠。他放下包,猛地一跳,把海棠拽了下来。我非常高兴。

  大家小摊上坐着休息了一会儿,又开始了下山的路程。现在天气正热,太阳好像就在头顶,但是茂密的树阴凉帮我们遮住了太阳。我们便不觉着热了。下山过后,大家找了一个饭店吃饭,吃完饭就返回了我们的出发点。

初中语文周记10

  天灰蒙蒙的,暗淡的天空 掠过一丝伤感 。要走了,要离开 了,终究还是要离你而去了——我的老师 。

  那天,就是与你离别 的那天,我微笑着与你说再见 ,你抚摸着我的头,告诉我,要加油。

  也许你不知道,转身 的一刹那,我哭了。一直走着,看着这里有我走过的痕迹,还有你对我的关怀和教育。

  记得那次校运会时我扭到脚,你俯身替我揉搓的身影 ;记得那次我泪流满面,你着手帮我擦掉的身影;记得那次我胃痛,你搀扶着我上校医室的身影……

  原来我还有这么多的美好 ,这么多的回忆 ,一点一滴,全是来自你的爱。

  还有那次我在数学老师的课堂 上捣乱,你对我说的话。你说,永远 不要对任何老师抱有埋怨,那样你就永远都学不好那一刻,其实每一位老师所付出 的努力 并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她会有压力,会有情绪,所以尽管在怎样不是,也应该体谅。

  那以后,我开始懂得每一位老师的辛劳与付出。

  走到校门口,回头 看了一下。前路是迷茫 的,以前已经回不去了。我会记得你说过,即使生活再苦再累,也要坚持 不放弃 ,因为很多时候,痛苦 的挣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成长 必经的一个过程。如果生活中没有任何障碍的话,反而会让我们变得不健全,我们就永远无法变成我们想象 中那么强大,永远不能展翅飞翔。所以,我们应该感谢 上天赋予我们的困苦和磨练,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壮。

  你说过的话我会一直记在心里,你知道,从来我都不是个勇敢 的女孩,你也希望我会长大 吧。

  老师,我会一直一直想着你的好,你的爱,你的关怀。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篇(扩展5)

——初中语文听课心得5篇

初中语文听课心得1

  昨天晚上开会的时候,xx说要让大家谈谈自己这几天的感想。当时我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因为我相信大多数队友都跟我一样,内心百感交集,千丝万缕。但我没有发言,因为不敢,因为害怕。我害怕我临时所组织的语言,没有办法把我的感受完完全全地告诉大家,我害怕简单粗糙的话语,会亵渎我内心满满的感动与幸福。

  我喜欢借助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不单单因为它不会消失,更是因为这样能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组织我的语言,使文字能更加确切地表达我的感受。

  0号的中午,两辆巴士,满满的东西,满满的人,我们开始我们的三下乡之旅。那个时候,我万万没想到,仅仅这么5、6天的时间,我竟然能和超过一半,十几二十来个人建立起如此深厚的感情。要知道,我是等到第二天, 号的下午才认识了全部的队员的。

  号的早上,开幕仪式结束后,我内心好期待,我好期待我的第一节课。我知道我必须上好这第一节课,给自己一个开头彩。那是六年级的手语课,六年级的孩子们比我所想象的要聪明得多,整节课非常顺利。那个时候,心里好自豪,我对于讲台并不陌生,但这一次我是以一名教师的身份站在这里的`,学生的眼睛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我不知道怎样表达我当时的感受,语言此时显得如此地苍白无力。课后,荣肥说开玩笑地说我上课时很闷骚,气得我直想扁他,呵呵。后来,泽琼说我那节课很投入,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褒义词,至少比闷骚好多了,心里好高兴。

  我这一次三下乡总共教一、二、五、六,四个年级,五年级的男孩们都很调皮,这在我们三下乡队伍里可谓是众所周知的。而对于五年级,上课之前我都一直在认真备课,因为五年级的孩子,男女生的英语水*相差颇大,而且男生很讨厌理论课,所以我一直在想着如何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有趣的英语知识或是游戏之类的。有一天晚上,泽琼开玩笑说,我每天都很忙,不是上课就是到各个班级走动,停下来的时候,不是在备课就是在玩uno,呵呵!

  之前xx也跟我说,她们大一三下乡的时候也非常兴奋,不用上课的时候就老是到各个班级走走逛逛,我觉得这很正常。三下乡一直以来都是我非常期待的,这一次的三下乡之旅让我收获到满满的幸福与感动。我今天到六年级的教室跟孩子们聊天的时候也说到,我很感谢这一次三下乡只有五、六天的时间,因为我怕待得太久,我会舍不得离开!

  3号心理运动会的那一天,我收到好多好多的丝带,那种感动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但一开始我没哭,并不是我不是冷血,正如某一天晚上少凤跟我说的那样,当你经历得多了,你就不会再轻易掉眼泪,但那一份感动,还是深深地根植在心里,永不褪色。但最后,当我转身看到xx哭了,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我还是不争气地红了眼眶,掉下了几滴眼泪,那一瞬间,百感交集……

  一年级的孩子们好开心,看着那一张张稚嫩可爱的脸蛋,你会忍不住想掐两下,抱一抱。一年级有一个小朋友,叫xx,我相信很多人都认识他,也很喜欢他,我也不例外。他真的好可爱,特别喜欢画画,每一次上课他总是在桌上用自己的蜡笔涂涂画画,我第一次去一年级上英语课的时候,他还画了一副画给我,好感动。

  二年级有两个孩子很顽皮,上第一节手语课的时候,他俩就被我罚站,xx和xx也被他俩气得半死。我总共教二年级三节手语课,都蛮顺利的,对于手语,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到了最后一节课,那两个顽皮的孩子也非常积极主动地抢着上讲台来表演,感觉好欣慰。

  五年级的男生们最淘气了,留长发、染发什么的都有。他们对于理论的英语知识并不感兴趣,第一节课上半节课下来,我就发现他们开始躁动、说话,后来我就分组玩英语单词接龙游戏,孩子们玩得蛮开心的。最后一天的时候,我收到班里两三个女生的卡片、图画,写着满满的祝福与感谢,我好感动。因为五年级是我备课备得最多的班级,我前后收了他们两次作业,第二次还是最后一次上完课收的,我利用最后一个晚上开会的时间,批改完那几十张作业纸。付出有所回报,这就是幸福。

  我六年级就只有两节课,可是这个班级却给予我最多的祝福与感动。六年级的孩子们都很聪明,我本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教他们十五句日常用语的,没想到他们只花了半节课左右的时间就学会了。于是我就用剩下的半节课开始教他们《最好的未来》这首歌曲。六年级第二节手语课,是我最满意的一节课。孩子们兴趣很高,我放着音乐,带领着他们一起表演《最好的未来》,最后我让他们全部站起来表演,所有的孩子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跟着我一起挥动双手,那种感觉,我觉得不是自豪这两个字可以表达的。

初中语文听课心得2

  10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合肥市48中举行的初中语文优质课(散文专题)评比活动的听课学习活动。十号我听的六节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各位语文老师的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在此,我针对此次听课,谈一些心得体会。

  上课教师一些值得我去学习借鉴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形式多样。

  几位教师都非常注意课前导入,与学生的沟通,创设各种活动的情景,或是播放音乐,或是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准备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感知处在兴奋状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出学习问题,也能较好的导入新课。

  二,课件的设计使用恰到好处。

  这些教师都设计了自己的课件。课件的一些亮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堂课活泼可爱,让学生充满激情的上完这堂课。这使我认识到辅助工具的使用能极大的丰富课堂,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好玩、有趣,学生就更愿意学习。

  三、课堂语言流利,能较好的提出创设性问题。

  课堂创设性问题过渡自然巧妙,能很好的过度到各个段落,使学生对课文的了解能由浅到深,深刻体会到文章主旨,体会到所表达的情感,课堂流利的语言烘托出题中的问题情景,并对学生的言行给予肯定,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信心,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师基本功扎实,具有良好素质。

  教师的基本功和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在听课中我发现这些老师的基本功都很扎实。尤其是陆老师,她的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她的语言很有特色,使这堂课安排的很紧促,使教学设计能一环扣一环,这就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五、教学过程要条理清晰。

  这些老师的教学内容安排有条理性,层次性,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新知识的呈现巧妙自然,有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体现出第一环节是第二环节的支柱,第二环节是第一环节的逐步发展。陈老师的课堂在这方面体现得相当明显。能找准并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而展开使学生能较好的把握课文的情感。

  六、教学设计适合学生。

  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继承与发扬、改革与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一)是不以讲为主,以师生互动、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二)是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的活动之中。

  七、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

  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由课文中引申出一些情感,根据课文让学生很好的了解这种情感,并能灵活的在现实情感中实现,运用到现实。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上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缺点让我反思,比如上午最后一节的主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停地看手表,语速过快,造成了课堂气氛紧张,学生配合度差,还有一位老师在讲记叙性质的散文时过度的煽情,造成了学生的反感。我个人认为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抓住散文的“神”之所在是关键,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透彻,要把握好上课情绪渲染的尺度,考虑到学生对课文背景的了解程度。

  上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这需要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借助长期以来的积淀。聆听了这些教师的优质课,从中我领略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贴近学生的认知,而且蕴含着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我只有多学习、多听课、多对比、多反思才能找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弱点,才能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听课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必修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管理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水*一定会得到提升。

初中语文听课心得3

  新学期开始,学校也展开了听课的活动,我也在这次的活动中旁听了其他几位语文老师的课程。而这次听课也让我感受颇深,每一位老师的讲课的风格都不同,或是活动性比较强让同学们能够时刻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或是娱乐性更强能够让同学们在听课的时候也不会觉得无趣,对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不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或是专业性很强的,在讲课之余会讲到一些涉及到的知识,像作者的生*,一些文章背后的故事。而这些也都是很有借鉴的意义,我也通过这次的听课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也让我得到了很多的启发。

  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之一,有着很久远的历史性,上到文言文,下到现代的散文。每一种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都有着它特有的魅力和意义,而我们在教导学生们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也是更要让孩子们知道缘由是为什么。例如一首诗,为什么好,哪里好,这些我们是可以教给他们,但是孩子们能够在自己看到一篇文章的时候就知道好不好吗,这很难,所以需要我们去教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他们知识不如传授他们自己学习知识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更要强调这些。语文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枯燥,如果讲的好也是非常的有意思的。最近了解到一位名叫戴建业老师,在看了这位老师的讲课视频之后让我也是收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位老师语言风趣幽默,同样的知识在这位老师嘴中却换了一种不一样的方式讲出来,原本略微枯燥的知识,也时立马就生动形象了起来。而这也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到的,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让孩子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时还能感受到知识来带的快乐。

  语文其实并不枯燥,只是不同的讲课方式会给人来带不同的感受。可能这位讲起来枯燥的知识,在另一位讲出来之后却又妙趣横生,而这也并不能说明哪位老师的讲课就更好,只能说明是不同的方式。而不同的方式也有不同的优缺点,有趣的可能就是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专注的听讲,但是讲课的知识含量方面为了有趣些肯定就会讲的慢一些。而专业性强些的却因为讲的全是干货而会快很多,让孩子们学习的更快。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老师和学生,而我需要做到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教导学生们。

初中语文听课心得4

  10月27——29日三天时间,我在禹城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语文教学能手评驯活动。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观摩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还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要达到这一步,学生应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老师讲解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靠阅读读懂、品析文章,可以形成自己的能力,如果靠老师讲解分析那永远是接受现成的分析成品,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这次语文课堂上,都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2、参照有关注释和有关资料,细嚼慢咽,谓之细读,可提出疑难,请求解决。3、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品析美句美词,4、细赏其文理构思,享受美文,谓之美读(或范读),通过这四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王晓林老师在执教《五柳先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性格、爱好、生活状况、人生追求??)。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

  我对张士诚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四、浮华已随风飘去去,课堂本色显朴实。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执教的观摩课都比较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但有用的很有分寸。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张简单的幻灯片或言简意赅的问题、扎实的读书练习所代替,真正还原了课堂本色。

  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

  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课堂及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这次活动中,老师几乎运用了及时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如陈万泰老师在读完《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歌时,有一名学生读的非常好,陈老师用语言激励,更重要的是,当他用手掌抚摸在孩子的肩膀上时,那股力量应是无比的莫大,我想,这个孩子一生会记住的!

  六、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

  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既不是某些教师的特权,也不是个别老师的天赋,他是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基本资格。可以说,这次语文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中,每一位老师的教

  学基本功都比较的深厚,例如王晓林老师,她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课堂上通过讲授五柳先生,做到分析文本,又将先生的品格、嗜好誉为一棵大树的形象,首尾呼应,直观生动。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对此我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需加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应须改进,尽可能的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听课心得5

  昨天晚上开会的时候,xx说要让大家谈谈自己这几天的感想。当时我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因为我相信大多数队友都跟我一样,内心百感交集,千丝万缕。但我没有发言,因为不敢,因为害怕。我害怕我临时所组织的语言,没有办法把我的感受完完全全地告诉大家,我害怕简单粗糙的话语,会亵渎我内心满满的感动与幸福。

  我喜欢借助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不单单因为它不会消失,更是因为这样能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组织我的语言,使文字能更加确切地表达我的感受。

  0号的中午,两辆巴士,满满的东西,满满的人,我们开始我们的三下乡之旅。那个时候,我万万没想到,仅仅这么5、6天的时间,我竟然能和超过一半,十几二十来个人建立起如此深厚的感情。要知道,我是等到第二天, 号的下午才认识了全部的队员的。

  号的早上,开幕仪式结束后,我内心好期待,我好期待我的第一节课。我知道我必须上好这第一节课,给自己一个开头彩。那是六年级的手语课,六年级的孩子们比我所想象的要聪明得多,整节课非常顺利。那个时候,心里好自豪,我对于讲台并不陌生,但这一次我是以一名教师的身份站在这里的,学生的眼睛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我不知道怎样表达我当时的感受,语言此时显得如此地苍白无力。课后,荣肥说开玩笑地说我上课时很闷骚,气得我直想扁他,呵呵。后来,泽琼说我那节课很投入,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褒义词,至少比闷骚好多了,心里好高兴。

  我这一次三下乡总共教一、二、五、六,四个年级,五年级的男孩们都很调皮,这在我们三下乡队伍里可谓是众所周知的。而对于五年级,上课之前我都一直在认真备课,因为五年级的孩子,男女生的英语水*相差颇大,而且男生很讨厌理论课,所以我一直在想着如何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有趣的英语知识或是游戏之类的。有一天晚上,泽琼开玩笑说,我每天都很忙,不是上课就是到各个班级走动,停下来的时候,不是在备课就是在玩uno,呵呵!

  之前xx也跟我说,她们大一三下乡的时候也非常兴奋,不用上课的时候就老是到各个班级走走逛逛,我觉得这很正常。三下乡一直以来都是我非常期待的,这一次的三下乡之旅让我收获到满满的幸福与感动。我今天到六年级的教室跟孩子们聊天的时候也说到,我很感谢这一次三下乡只有五、六天的时间,因为我怕待得太久,我会舍不得离开!

  3号心理运动会的那一天,我收到好多好多的丝带,那种感动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但一开始我没哭,并不是我不是冷血,正如某一天晚上少凤跟我说的那样,当你经历得多了,你就不会再轻易掉眼泪,但那一份感动,还是深深地根植在心里,永不褪色。但最后,当我转身看到xx哭了,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我还是不争气地红了眼眶,掉下了几滴眼泪,那一瞬间,百感交集……

  一年级的孩子们好开心,看着那一张张稚嫩可爱的脸蛋,你会忍不住想掐两下,抱一抱。一年级有一个小朋友,叫xx,我相信很多人都认识他,也很喜欢他,我也不例外。他真的好可爱,特别喜欢画画,每一次上课他总是在桌上用自己的蜡笔涂涂画画,我第一次去一年级上英语课的时候,他还画了一副画给我,好感动。

  二年级有两个孩子很顽皮,上第一节手语课的时候,他俩就被我罚站,xx和xx也被他俩气得半死。我总共教二年级三节手语课,都蛮顺利的,对于手语,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到了最后一节课,那两个顽皮的孩子也非常积极主动地抢着上讲台来表演,感觉好欣慰。

  五年级的男生们最淘气了,留长发、染发什么的都有。他们对于理论的英语知识并不感兴趣,第一节课上半节课下来,我就发现他们开始躁动、说话,后来我就分组玩英语单词接龙游戏,孩子们玩得蛮开心的。最后一天的时候,我收到班里两三个女生的卡片、图画,写着满满的祝福与感谢,我好感动。因为五年级是我备课备得最多的班级,我前后收了他们两次作业,第二次还是最后一次上完课收的,我利用最后一个晚上开会的时间,批改完那几十张作业纸。付出有所回报,这就是幸福。

  我六年级就只有两节课,可是这个班级却给予我最多的祝福与感动。六年级的孩子们都很聪明,我本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教他们十五句日常用语的,没想到他们只花了半节课左右的时间就学会了。于是我就用剩下的半节课开始教他们《最好的未来》这首歌曲。六年级第二节手语课,是我最满意的一节课。孩子们兴趣很高,我放着音乐,带领着他们一起表演《最好的未来》,最后我让他们全部站起来表演,所有的孩子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跟着我一起挥动双手,那种感觉,我觉得不是自豪这两个字可以表达的。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篇(扩展6)

——下册语文听课记录3篇

下册语文听课记录1

  一、注重情景设置,培植审美心境

  1、同学们见过海上日出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道去海边观看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样子,愿意吗?(板书课题:海上日出,齐读课题)

  2、学生读课文,看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二位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其余学生在下面听写。

  小标题

  第一位写:红霞慢慢扩大亮光天边红霞慢大亮天边

  第2段

  云堆光线海水天上一片灿烂云光水天一灿烂

  第3段

  第二位写:负着重荷冲破云霞夺目光彩负荷破云夺光彩

  第4段

  放射光芒镶金边放射光芒镶金边

  第5段

  学生齐读生字

  4、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为什么早起?四周清静说明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早早起来,那时天还没大亮,四周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二、随文入境,品词析句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后注意观察老师出示的画面,思考:天是什么颜色?转眼间又有什么变化?接着又有什么变化?我这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引导理解:指明学生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从这个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谁能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明读、评读、齐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段,注意思考:“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接下来看见什么?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

  2、分组讨论:指明学生回答问题:生甲:“果然”一词说明了太阳要从天边升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终于看见海上日出的真实情景了;生乙:接下来海边露出了红而无光的小半边脸儿;生丙:我想: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就向背着很沉重的东西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生丁:后来,太阳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发痛,旁边的云片也有了光彩。

  “这个太阳好象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这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你怎么知道的?(出示句子:终于冲破了云霞)谁能把这个句子读一下(指明读、齐读)

  3、本段描写太阳形状的词语有那些?描写太阳色彩的词语有那些?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动态的词句有那些?(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回答:

  生:描写太阳形状的词语有:小半边脸、圆东西

  生:描写太阳色彩的词语有:红、深红

  生: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动态的词语有: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第四自然段,注意思考:我为什么分辨不清那里是水?那里是天?

  2、观察画面分组讨论后,指明回答,出示重点句:“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我眼前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师问:为什么光线直射到水面上后,眼前就是一片灿烂呢?各个小组继续讨论,(书中没有现成的句子)引发学生思考。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第五自然段,注意思考:“有时”说明了什么?“金边”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2、观察画面,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举例,让学生知道:“有时”是一种不经常的现象,“金边”这么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词,谁不想亲自瞧一瞧呢?一下子,把学生引入了伫立海边观看太阳被黑云档住,云端边缘,光芒四射,红而白亮,犹如金边镶嵌的自然美景中,(出示: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一个“冲”和“染”把太阳赋予了人的行为,太阳就是镶嵌金边,美化云彩的使者,(出示:后来太阳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边,甚至把黑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云、水同时融入了霞光万道,水天一色的光亮的世界里,(出示:这时候,发亮的不只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你们感受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1、指明读第六自然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2、从这句话中你想知道什么?(指明回答)伟大表现在那些方面?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伟大的奇观?

  3、分组讨论,引导理解。

  剖析“伟大”、“奇观”:

  “伟大”:“品格高尚,才识卓越,气象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或钦佩的算伟大”;

  “奇观”:“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算奇观”。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4、出示课文后面的练习

  ①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伟大”、“奇观”的意思

  指明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文中“伟大”、“奇观”所在

  ②给2-5自然段加上小标题

  让学生自己做,然后根据前面听写的内容提炼出2-5自然小标题

  5、以读怡情,回归全文

  ①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早上八点多钟了,太阳也升高了许多,我们就要离开海边了,希望你们能把这难得一见的“海上日出”的自然美景永远留在你们的记忆中。

  ②、我们今天观赏“海上日出”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愿我们回去能将这幅美丽的图画亲自画下来,你们能做吗?并将自己观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经过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享受一下,好吗?

  板书设计:

  早起看日出

  天:蓝红霞亮光我目不转睛

  半边脸无光负荷慢升冲跳夺目光彩

  海上日出日出太阳进云堆光射水面水天一片灿烂

  进黑云镶金边出黑云太阳云水人明亮

  伟大奇观

  表达了作者观看日出时的惊喜、兴奋和赞美之情,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篇(扩展7)

——初中语文听课教学反思3篇

初中语文听课教学反思1

  20xx年5月31日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孙祖中学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相对比较成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到了孙祖中学我们每人都听了两节课,我本来准备听语文课但是却没有语文课,我只好听了一节数学课和一节思想品德课,虽然不是语文但仍然让我感触很深。在他们的展示课堂上,老师只是一个点拨者,一个引导着,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和主宰者。教师先设计好了一些有价值的题目,学生以此为目标展开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商讨,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讨论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小组的交流合作的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可以给予补充与纠正,教师最后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板书。课堂进行的有声有色,有条不紊,让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都禁不住暗暗叫好。

  尤为重要的是每个小组的小组长能否真正的能够调动起其他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小组长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回来之后我认真的进行了反思与总结,我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前就应该设计好问题,课前就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时间,并且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给小组长足够的权利。同时还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不够全面的想法。

  当然,我学的紧紧是一些皮毛,要想真正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很多学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摸索,不断地向一些有经验的人学习,不断地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我也坚信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初中语文听课教学反思2

  由抄袭作业同学调查想到的:

  一是这部分同学上课大多不喜欢听课或者说听不懂老师讲的课,激不起他们的听课的兴趣,因而学不到知识,不懂得做就产生抄袭;

  二是初中学生正处于好玩的年龄,而部分学生往往迷于玩电脑游戏或者上网聊天,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腾出更多的.时间玩,他们就选择了复制;

  三是由于各科的作业太多。

  反思一:在目前新课程的环境下,在实施“减负”的今天,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老师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师好好反思,有些教师对教材研究得很透彻,语言点讲得很仔细,可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不够,心中没“装”有学生,因而就形成教与学的脱节,学生学不到知识,不懂得做作业,也就难怪学生会想到“复制”了。

  反思二: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些学生的自觉性不高,自主合作学习不到位,他们往往迷上电子游戏等,出现这种情形,老师就有必要对学生加以学习方式的指导,对那些自主合作学习不强的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他们也就不会“复制”作业了。

  反思三:新课程强*师之间的合作,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沟通、协调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讲究实效性,要求质不求量。教师之间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会感到压力很大,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一定都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学生喜爱的一些动手制作、绘画、上网搜集材料等作业。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创造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气氛,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加以学法指导,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自主合作学习,同时教师之间要加强协作,各学科之间要协调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才能得到遏制。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篇(扩展8)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表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表1

  一、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二、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的精妙。】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 ——(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1、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评:教者能打破课堂局限,将学生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岁 华 齐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6、生描红,师巡视。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篇(扩展9)

——小学语文简单听课记录

小学语文简单听课记录1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昨夜 好梦 破裂 一幅 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现今,我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仅靠讲读课文时的那点“读”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又要让学生读中感悟,时间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仍然是老师“包办代替”——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还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灵活一些,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88567.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88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