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初一数学计算题练习3篇 初一数学整式计算题

初一数学计算题练习3篇 初一数学整式计算题

更新时间:2023-03-01 14:01:09 点击: 来源:yutu

初一数学计算题练习1

  (1)23+(-73)=

  (2)(-84)+(-49)=

  (3)7+(-2.04)=

  (4)4.23+(-7.57)=

  (5)(-7/3)+(-7/6)=

  (6)9/4+(-3/2)=

  (7)3.75+(2.25)+5/4=

  (8)-3.75+(+5/4)+(-1.5)=

  (9)(-17/4)+(-10/3)+(+13/3)+(11/3)=

  (10)(-1.8)+(+0.2)+(-1.7)+(0.1)+(+1.8)+(+1.4)=

  (11)(+1.3)-(+17/7)=

  (12)(-2)-(+2/3)=

  (13)|(-7.2)-(-6.3)+(1.1)|=

  (14)|(-5/4)-(-3/4)|-|1-5/4-|-3/4|)=

  (15)(-2/199)*(-7/6-3/2+8/3)=

  (16)4a)*(-3b)*(5c)*1/6=


初一数学计算题练习3篇扩展阅读


初一数学计算题练习3篇(扩展1)

——初一数学上册计算题3篇

初一数学上册计算题1

  (一)选择题

  1、我国研制的“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它的峰值计算速度达到403,200,000,000次/秒,用科学计数法可表示为()

  A.4032×108B.403.2×109C.4.032×1011D.0.4032×1012

  2、下面四个图形每个都由六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3、下列各组数中,相等的一组是()

  A.-1和-4+(-3)B.|-3|和-(-3)C.3x2-2x=xD.2x+3x=5x2

  4.巴黎与北京的时差是-7(正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早的时数),若北京时间是7月2日14:00时整,则巴黎时间是 ()

  A.7月2日21时B.7月2日7时C.7月1日7时D.7月2日5时

  5、国家规定存款利息的纳税办法是:利息税=利息×20%,银行一年定期的利率为2.25%,今小磊取出一年到期的本金及利息时,交纳了4.5元利息税,则小磊一年前存入银行的钱为

  A.1000元B.900元C.800元D.700元()

  6、某种品牌的彩电降价30%后,每台售价为a元,则该品牌彩电每台售价为()

  A.0.7a元B.0.3a元C.元D.元

  7、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中

  A.必有一个钝角B.必有一个锐角C.必有一个不是钝角D.必有两个锐角

  8、为了让人们感受丢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某班环保小组的六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332528262531.如果该班有45名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估计本周全班同学各家总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约为()

  A.900个B.1080个C.1260个D.1800个

  9、若关于x的方程3x+5=m与x-2m=5有相同的解,则x的值是()

  A.3B.–3C.–4D.4

  10、已知:│m+3│+3(n-2)2=0,则mn值是()

  A.–6B.8C.–9D.9

  1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直线外一点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行B.过一点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过两点有且只有二条直线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2、正方体的截面中,边数最多的多边形是()

  A.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七边形


初一数学计算题练习3篇(扩展2)

——如何教学小学数学计算题3篇

如何教学小学数学计算题1

  1、教学计算题的看法

  从整数的加减到小数的加减,从整数的乘除到分数的乘除,知识之间有密切联系,学好整数四则运算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所以,我在教学时,每上一节课,都要为后面的新知识打下基础,而每节新课,我都会把它先演变成学过的、比较小的计算题型,在逐步增加题型难度,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掌握计算技能时是有简单逐渐变难,环环相扣,这也是我在教学计算题时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效果很好。

  2、计算题作业设计的看法

  俗话说“熟能生巧”,小学计算题就是要让学生多练,而有的家长和教师,总是给孩子布置大量的计算题,毫无目的性,使孩子产生厌学的行为,这对孩子是不利的。根据每天的学习内容,我每天给孩子出五道计算题,而这五道题都是大家在计算时易出错的。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每天给孩子出五道有关于0的加减的计算题,让学生在做题中逐渐区分有关0的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的规律,使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提高成绩。

  3、在教学时培养学生计算时的细心度

  孩子们在计算时总是因为很粗心而把题算错,我在教学新知时,根据分析,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细致的讲解,以避免学生在计算时出错,尽管这样,总有学生在作业中出现错误,我在根据错误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孩子们总是能找到自己粗心的原因,在今后的计算中提高了计算能力。

如何教学小学数学计算题2

  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每天的训练而慢慢提高的,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对于一次完成盼整面口算来说,学生也是虎头蛇尾,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我教育学生应认真、仔细做每―道题;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是学生的注意力先集中后分散的特点,在实践中,我观察过多次学生口算本上的错误,都是后面比前面多。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在做口算时,如果时间允许,在第二遍口算验算时,从后往前算,这样找出的错题就多,正确率明显提高。

  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力争算一题,对一题。在“抄错”这个问题上,我曾经请教过一位教低年级的老前辈,就低年级抄错问题上谈谈怎样预防。她毫无保留地谈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说在*时做题时边轻声读边写。要读出来,当然就得认真看清楚数字了,而由眼睛看到了数字经过大脑分析后说出,就错不了。

  如果他能读出来后再写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抄错数字。当学生计算时错误很多,老师就急于求成,每次要求学生做很多题来达到练习的目的,而这恰恰相反,导致学生心理上有排斥反应。如果要让学生做20道题,把这20题分二到三次做,每次只有6—10题,少而精地练,细水长流地练,而且采取一定的表扬或鼓励措施,学生就会很高兴地去做,努力去完成每一道题,以这种“短频快”的步子去练,错误明显减少。计算错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因此我们应培养学生在作业后必须自我检查、验算的好习惯,我们教师应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初一数学计算题练习3篇(扩展3)

——小考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菁选3篇)

小考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

  一、填空:

  1、根据2516÷68=37,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

  251.6÷6.8=( ) 25.16÷0.37=( ) 0.068×3.7=( )

  2、在( )内填入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据:

  1)0.43( )1000=430 2.46×( )=24.6 12.5( )100=0.125 0.03×( )=30

  2)( )×0.3×8.54=0 64×125=( )×8×125

  4.375-(1 + )=( )-1 3.87×18-38.7×0.8=( )×(18-8)

  ( )×0.78+0.22×( )=3*×(0.78+0.22) 63.63÷( )÷0.9=6363÷63

  3) ×( )=2 ( )÷3 =2 1 ×( )=( )×1 =1 ×( )

  ( )÷ = ÷( )=( )÷1

  6 ×( )=6 ÷( ) 4 ×( )=( )÷4

  3、 的分数单位与0.7的小数单位之和是( )。

  4、比较□两边的算式,选择一个合适的符号(>、<、=)填在 内:

  1)3.4×2.5□3.4 9 ÷1.2□9 × □ 0.1×10□0.1÷0.1

  8 ÷ □( +8)×1.25 14 ×15□14×15+ ÷

  ( +2.4)×0.25□ +2.4×0.25 8 +1.66- □8.8+1 -0.375

  5、两数相除,商3余4,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相加,和是43,被除数是( ),除数是( )。

  6、有一个整数与它自己相加、相减、相乘、相除,把所得的和、差、积、商加起来等于36,这个数是( )。

  二、判断:

  1)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这两个数一定互为倒数。 ( )

  2)100÷0.25=0.04 ( ) 3)3 ÷ ÷3 ÷ =3 ÷( + )=3 ( )

  4)3200÷(800÷17)=3200÷800÷17 ( ) 5) ÷ = = ( )

  6)0.25×404=0.25×400×4 ( ) 7)0.54÷0.24=54÷24=2.25 ( )

  8)1 ÷0.24= = ( ) 9) ÷ =4÷9= ( )

  三、选择:

  1、下列各式中,第( )式与 ×6×6的值不同。

  A、( + )×3 B、 ×2+4 C、 ×6+ ×6

  D、 ×2+ ×4 E、 + + + + +

  2、选出与7 +5 值相同的`算式。 ( )

  A、(7× )+(5× ) B、(7×5)+( × ) C、1+7+5

  D、(7+5)×1 E、7+5+3

  3、五个算式中,其中一个是错的,是( )。

  A、0.25+(8+4)=0.25+(4+8) B、0.25+(8-4)=(0.25+8)-4

  C、0.25×(8×4)=(0.25×4)×8 D、0.25×(8÷4)=0.25×

  E、0.25×(8+4)=(0.25×4)+8

  4、下列各式中,得数最大的算式是( )

  A、6.524×0.028 B、6.524÷0.028 C、0.028÷6.524

  5、0.46÷0.3商1.5,余数是( )。

  A、1 B、0.1 C、0.01

  6、除数12,商、余数都是11,被除数是( )

  A、132 B、143 C、121

  7、已知a是一个纯小数,b大于1,在下面五个算式中答案一定大于1的算式是( )

  A、a÷b B、 a×b C、b÷a D、 a+b E、b-a

  四、计算下列各题:

  2.3×25+3÷0.375 356-216÷9×8 5.4-(0.4+12×0.25)

  180×207-19266÷38 3339+17661÷87 1058+(1.69-0.8) ÷2.5

  (1.5- )÷[ ×(0.4+2 )] [(0.9- ) ÷ +1.8] ×

  1 ×[( +0.25)÷( - )] (4.8×7.5×8.1)÷(2.4×2.5×2.7)

小考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2

  一、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分)

  76×18=18×76( ) 30×6×7=30×(6×7)( )

  a×b=b×a( ) (a×b)×c=a×(b×c)( )

  125×(8×40)=(125×8)×40( ) ▲×★=★×▲( )

  5×4×25×2=(5×2)×(4×25)( )

  二、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上合适的数。(6分)

  12×32=32× 108×75= × 24×5= ×24

  (60×25)× =60×( ×8) 3×4×8×5=(3×4)×( × )

  35×a= ×35 ○×□=□× b×125×8=b×( × )

  三、列竖式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验算。(12分)

  32×18= 29×33= 69×11=

  四、怎样简便就怎样算。(75分)

  49×40×25 (25×115)×4 8×9×125

  125×50×8×4 125×(8×40) 5×4×25×2

  25×7×4×3 16×25×125 32×125

  125×88 38×5×4 125×72

  5×(19×2) 4×(25×9) 32×25

小考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3

  一、填空:

  1、根据2516÷68=37,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

  251.6÷6.8=( ) 25.16÷0.37=( ) 0.068×3.7=( )

  2、在( )内填入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据:

  1)0.43( )1000=430 2.46×( )=24.6 12.5( )100=0.125 0.03×( )=30

  2)( )×0.3×8.54=0 64×125=( )×8×125

  4.375-(1 + )=( )-1 3.87×18-38.7×0.8=( )×(18-8)

  ( )×0.78+0.22×( )=3*×(0.78+0.22) 63.63÷( )÷0.9=6363÷63

  3) ×( )=2 ( )÷3 =2 1 ×( )=( )×1 =1 ×( )

  ( )÷ = ÷( )=( )÷1

  6 ×( )=6 ÷( ) 4 ×( )=( )÷4

  3、 的分数单位与0.7的小数单位之和是( )。

  4、比较□两边的算式,选择一个合适的符号(>、<、=)填在 内:

  1)3.4×2.5□3.4 9 ÷1.2□9 × □ 0.1×10□0.1÷0.1

  8 ÷ □( +8)×1.25 14 ×15□14×15+ ÷

  ( +2.4)×0.25□ +2.4×0.25 8 +1.66- □8.8+1 -0.375

  5、两数相除,商3余4,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相加,和是43,被除数是( ),除数是( )。

  6、有一个整数与它自己相加、相减、相乘、相除,把所得的和、差、积、商加起来等于36,这个数是( )。

  二、判断:

  1)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这两个数一定互为倒数。 ( )

  2)100÷0.25=0.04 ( ) 3)3 ÷ ÷3 ÷ =3 ÷( + )=3 ( )

  4)3200÷(800÷17)=3200÷800÷17 ( ) 5) ÷ = = ( )

  6)0.25×404=0.25×400×4 ( ) 7)0.54÷0.24=54÷24=2.25 ( )

  8)1 ÷0.24= = ( ) 9) ÷ =4÷9= ( )

  三、选择:

  1、下列各式中,第( )式与 ×6×6的值不同。

  A、( + )×3 B、 ×2+4 C、 ×6+ ×6

  D、 ×2+ ×4 E、 + + + + +

  2、选出与7 +5 值相同的`算式。 ( )

  A、(7× )+(5× ) B、(7×5)+( × ) C、1+7+5

  D、(7+5)×1 E、7+5+3

  3、五个算式中,其中一个是错的,是( )。

  A、0.25+(8+4)=0.25+(4+8) B、0.25+(8-4)=(0.25+8)-4

  C、0.25×(8×4)=(0.25×4)×8 D、0.25×(8÷4)=0.25×

  E、0.25×(8+4)=(0.25×4)+8

  4、下列各式中,得数最大的算式是( )

  A、6.524×0.028 B、6.524÷0.028 C、0.028÷6.524

  5、0.46÷0.3商1.5,余数是( )。

  A、1 B、0.1 C、0.01

  6、除数12,商、余数都是11,被除数是( )

  A、132 B、143 C、121

  7、已知a是一个纯小数,b大于1,在下面五个算式中答案一定大于1的算式是( )

  A、a÷b B、 a×b C、b÷a D、 a+b E、b-a

  四、计算下列各题:

  2.3×25+3÷0.375 356-216÷9×8 5.4-(0.4+12×0.25)

  180×207-19266÷38 3339+17661÷87 1058+(1.69-0.8) ÷2.5

  (1.5- )÷[ ×(0.4+2 )] [(0.9- ) ÷ +1.8] ×

  1 ×[( +0.25)÷( - )] (4.8×7.5×8.1)÷(2.4×2.5×2.7)


初一数学计算题练习3篇(扩展4)

——初一数学考试反思3篇

初一数学考试反思1

  1、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试题注重基础计算,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2、不足之处是有些学生在答题时,从答题上看,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缺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缺乏灵活性。不能够认真审题。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上不足。

初一数学考试反思2

  结合*时上课学生的表现与作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思想认识不够。

  相信学生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忽视了部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造成其学习困难增加,成绩下滑,进而逐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继续教学增添了很大的困难。

  2、备课过程中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调阅部分中等生的期中考试试卷,发现中等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点混淆不清,解题思路混乱,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3、对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的监管力度不够,放松了对他们的学习要求。

  本次期中考试不仅中等生的成绩下滑,部分中等学生勉强及格甚至不及格。究其原因是对该部分学生在课后的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去关注,未能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给以指正,导致其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学习也不如以往认真,作业也马虎了事,最终成绩出现重大危机。

  4、没有抓紧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本次期中考试来看,相当部分学生存在着计算方面的问题,稍微复杂一点的计算错误百出。

初一数学考试反思3

  考试结束了,各科成绩也下来了,本以为心情会轻松一些,但是反而更紧张了。

  因为学生成绩很不理想,这不仅使我疑惑,更使任课教师不解。因为在这一个月里,我们同学没有做什么太出格的事,都安安生生的,不是特别乱。

  因此,我觉得这次考学生们发挥失常了。我觉得我们教师都没有认真对待这次考试。我总结了一下失利的原因,共有两点:第一,各科还没有进入到笼统的复习,复习时间段不严密。这次考试中,就数学而言我发现了许多问题,大多数地方都没有复习到。第二,同学们复习方法没有掌握。这是在初三阶段的第一次重要考试,在刚刚结课的一周后,要考试了,学生们心中当然有些紧张,但又不知道怎样复习,试卷会考哪方面的知识,没有一个目标,很盲目,所以只有把所有的书都自己潦草的看了一遍,但所学的知识太多了,有些东西就丢掉了,导致考试时会迷惑。因此,在今后我要教导同学们要经常复习,踏踏实实地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并且还要经常复习以前的旧知识,多思考,多问问题。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争取在考试能取得进步。

  在这次考中,我得到了许多信息,我知道我的不足在哪里,我知道我还要再努力帮助同学们系统的复习,做好最后复习的计划。也许这次考试学生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但这次考试却给我上了一节让我难忘的课,这节课中,他教给了我无论是在做事还是生活中,都要做到

  做好,做到极致,做到精益求精,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支持自己的人。有一句话说得好:“人之所以成功或失败,完全取决于对别人和自己的态度”。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都要一丝不苟,都要作完整,不能拖拖拉拉,不论是多么小的事情都要这样,假如我们人人都明白这次考试告诉我们的道理,教给我们在做实事的方法,并且付诸实践,我觉得这次考试的成绩就不重要了,因为我们获得的是比成绩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东西。

  这次考试已经结束了,可以说这次考试失败的,但是我在班会上积极地鼓励同学们一次的失败,不会让一个勇敢坚强的人爬不起来,反而会让这个勇敢坚强的人变得更加坚韧、成熟,这个勇敢坚强的人会一次又一次的让失败低头,我们不会在逆境中低头,我们要在逆境中扬起头,寻找新的方向和希望。*人常说“闻过则喜”,意思是听到自己有过失,就高兴。虽然这次我们考试考砸了,但我们从这次考试中找到了不足,有了方向,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我相信,我们六班一定是最棒的,我们六班每一位成员一定可以在中考考试时一举成功。


初一数学计算题练习3篇(扩展5)

——初一数学学习计划3篇

初一数学学习计划1

  作为一名铁路二中新初一的学生来说,我对这所学校赋予了满满的热情与高昂的斗志。初中并不等同于小学,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我力求把它渲染到最完美的顶峰。

  而对于我来说,中学的生活将由此展开,初一便是至关重要。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壮”指的就是我将要迎接的初一生活,而“悲”也就预示着不努力的结果。所以,为了使“悲”与我划清界限,我定将全力以赴,用最饱满的热情迎接挑战!

  但是,怎样做才能做到完美呢?在此,我要对我的数学规划作出明确判断。

  1、确定目标

  新初一开始,我要为自己顶下一个目标,继而顺着目标奋斗。

  2、知识学习

  我认为,盲目的学习不仅没有好处,还会浪费宝贵的时间,所以,把重点放在课本上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后,技巧也就“水到渠成”。

  3、制定计划

  作战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也是一样。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必须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层含义: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之后便是制定学习计划。不用太复杂,不用想着每天做多少题,题海战术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而抓住重点题型,抓住历年来的频频出现在考试中的题型,将是最好的计划。

  4、学习要求

  (1)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把老师讲的所有重点都要烂熟于心。若是课上有没听懂的,课下一定要找老师或者同学补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每一天的知识点都做到必会,那么离成果以又进了一步。

  (2)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的重点,往往就是所有考试最爱考的题目,若能把这些东西做到了如指掌,则可以稳中求胜。

  (3)坚持。“坚持”是计划实施过程中最难的。由于缺乏毅力与恒心,很易虎头蛇尾。而学习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过程,今天的努力,并不能在明天就得到回报。它是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半途而废,最浪费时间与精力,并对人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动摇。

  所以,我要求自己时刻不能心焦,更不能气馁、不能轻言放弃。

  我要坚持,因为我相信坚持一定能产生奇迹!

  为了能使我的初中又一个完美的结局,我定将按照以上的计划去要求自己。我相信,用我的热情、毅力、恒心,我定会稳中求胜,步步为营!

  初中,请让我用手中的画笔,为你渲染出灿烂的光辉!

初一数学学习计划2

  1、针对自己的薄弱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标进行反思,调整。

  2、在家长的指导下,写好自己切实可行的暑假生活、学习计划。(安排好每天复习进度的明细内容。)

  3、把练习卷上做正确的题目进行整理,确认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运用能力,树立自己对本学科的信心。

  4、把练习卷上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抄录,打开教科书,逐题进行分析,找到错误的关键之处,进行认真的订正后,再到教材上找到相关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强化。(尽可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5、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按教科书的学习顺序进行梳理罗列。了解自己学习问题的共性薄弱点,然后可以请老师一起帮助解决。

  6、每周二次带着学科的不懂之处和老师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回家后运用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自我强化练习,填补自己的学习漏洞。(这一点必须按照教材由浅入深的学习顺序,切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

  7、每次完成习题的订正,将错题订正的全过程,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背出),渐渐地形成解题方法的量的积累。

  8、一星期打两次球,游三次泳,增加运动,提高体能。(也可以听音乐等,做自己有兴趣的事。)

  9、一星期跟着父母学做两次家常菜,如炒茄子,蒸鱼之类,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初一数学学习计划3

  作为一名铁路二中新初一的学生来说,我对这所学校赋予了满满的热情与高昂的斗志。初中并不等同于小学,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我力求把它渲染到最完美的顶峰。

  而对于我来说,中学的生活将由此展开,初一便是至关重要。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壮”指的就是我将要迎接的初一生活,而“悲”也就预示着不努力的结果。所以,为了使“悲”与我划清界限,我定将全力以赴,用最饱满的热情迎接挑战!

  但是,怎样做才能做到完美呢?在此,我要对我的数学规划作出明确判断。

  1、确定目标

  新初一开始,我要为自己顶下一个目标,继而顺着目标奋斗。

  2、知识学习。

  我认为,盲目的学习不仅没有好处,还会浪费宝贵的时间,所以,把重点放在课本上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后,技巧也就“水到渠成。

  3、制定计划

  作战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也是一样。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必须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层含义: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之后便是制定学习计划。不用太复杂,不用想着每天做多少题,题海战术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而抓住重点题型,抓住历年来的频频出现在考试中的题型,将是最好的计划。

  4、学习要求

  (1)。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把老师讲的所有重点都要烂熟于心。若是课上有没听懂的,课下一定要找老师或者同学补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每一天的知识点都做到必会,那么离成果以又进了一步。

  (2)。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的重点,往往就是所有考试最爱考的题目,若能把这些东西做到了如指掌,则可以稳中求胜。

  (3)。坚持。“坚持”是计划实施过程中最难的。由于缺乏毅力与恒心,很易虎头蛇尾。而学习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过程,今天的努力,并不能在明天就得到回报。它是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半途而废,最浪费时间与精力,并对人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动摇。

  所以,我要求自己时刻不能心焦,更不能气馁、不能轻言放弃。

  我要坚持,因为我相信坚持一定能产生奇迹!

  为了能使我的初中又一个完美的结局,我定将按照以上的计划去要求自己。我相信,用我的热情、毅力、恒心,我定会稳中求胜,步步为营!

  初中,请让我用手中的画笔,为你渲染出灿烂的光辉!


初一数学计算题练习3篇(扩展6)

——初一数学说课稿3篇

初一数学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概率与统计领域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中的第一课,课本122至123页的内容。教材安排了一个关于身高选择问题的例题和一个做一做。众数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均数、中位数的意义,并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均数、中位数基础上学习的,这一课更是对这两个知识的有效巩固,众数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统计量,可以说本课对学生以后在做决策等方面起着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多角度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统计技能,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四、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体现鼓励探究,变教为引的理念,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学法上则通过学生的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学习。我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学会择优录取。在讨论合作中来辨别应该选择哪一种统计量。学生通过看一看、算一算、想一想、议一议、辨一辨等一系列活动,逐步认识众数的意义和求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定标

  1、复习*均数和中位数(课件出示题)

  3、引入新课:

  4、展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认识、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 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 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二、自学互动,探究新知

  【学习活动一】

  1、学习方式:个人自学,小组合作。

  2、学习任务:1)收集小组的身高,小组汇报。

  (2)观察收集的一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根据你的预习和理解,谁能说说什么众数?

  板书: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能反映一组数据的 集中情况

  【学习活动二】

  1、学习方式: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展示结果。

  2、学习任务: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看书自学课本122页的例1。

  讨论:你们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比较合适呢?该如何选?怎样选更合理?

  4、分析比较统计量的区别

初一数学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内角和》,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一、本节课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设计理念:

  数学是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上进行的交往。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它需要运用"对话式"的学习方式,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发展能力。新课程中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观,以及获取知识的渠道都有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正是教师在新课程中寻找新的教学方式的着眼点。应该说,新的教学方式将伴随着教师对新课程的逐渐透视而形成新的路径。

  要破除原有教学活动的框架,建立适应师生相互交流的教学活动体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实现教者与学者感情上的融洽和情感上的共鸣;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认为教师角色的转变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育的长足发展,在未来的教学过程里,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教学情境的营造是教师走进新课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情境不是文本中的约定,也不是现成的拿来就能用的,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探索、研究、发现、形成。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揭示了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此外,它的证明中引入了辅助线,这些都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也是几何问题代数化的体现。

  三、学生分析

  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能力自己动手,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收集、编制、改造适合自身使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建模问题,他们乐于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具有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他们渴望体验成功感和自豪感。因而老师有必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同时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情境教学中,通过探索与交流,逐步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并能进行简单应用。能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方程的思想。通过开放式命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通过有效措施让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

  2、能力目标:通过拼图实践、问题思考、合作探索、组内及组间交流,培养学生的的逻辑推理、大胆猜想、动手实践等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添置辅助线教学,渗透美的思想和方法教育。

  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数学,遇到困难不避让,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五、重难点的确立:

  1、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探究与证明。

  2、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六、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采用对话式、尝试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悬念引入

  一堂新课的引入是老师与学生交往活动的开始,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铺垫,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破除疑难心理、乏味心理的关键。一个成功的引入,是让学生感觉到他熟知的生活,可使学生迅速投入到课堂中来,对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接下来教学活动将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快事了。

  具体做法:抛出问题:"学校后勤部折叠长梯(电脑显示图形)打开时顶端的角是多少度呢?一名学生测出了两个梯腿与地面的成角后,立即说出了答案,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待学生思考片刻后,我因势利导,指出学习了本节课你便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了。从而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1、动手实践,尝试发现: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按线剪开,然后用剪下的∠A、∠B与完整的三角形纸板中的∠C拼图,使三者顶点重合,问能发现怎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会发现,三者拼成一个*角。此时让学生互相观察拼图,验证结果。从观察交流中,互学方法,达到生生互动。待交流充分,分小组张贴所拼图形,教师点评,总结分类,将所拼图形分为∠A、∠B分别在∠C同侧和两侧两种情况。对有合作精神的小组给与表扬。

  (将拼图展示在黑板上)

  2、尝试猜想:教师提问,从活动中你有怎样的发现?采取组内交流的方式,产生思维碰撞。此时我走到学生中去,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与适当的引导。之后由学生汇报组内的发现。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3、证明猜想:先帮助学生回忆命题证明的基本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写出已知、求证的步骤,其他同学补充完善。下面让学生对照刚才的动手实践,分小组探求证明方法。此环节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发现、体验的时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互取所长,合作探索,找到证明的切入点,体验成功。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和指导,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借此增进教师与学有困难学生之间的关系,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合作探究后,汇报证明方法,注意规范证明格式。此处自然的引入辅助线的概念。但要说明,添加辅助线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证明某一结论,需要引用某个定义、公理、定理,但原图形不具备直接使用它们的条件,这时就需要添辅助线创造条件,以达到证明的目的。

  4、学以致用,反馈练习

  (1)在△ABC中,已知∠A=80°,能否知∠B+∠C的度数?

  解:∵∠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B+∠C=100°在△ABC中,

  (2)已知:∠A=80°,∠B=52°,则∠C=?

  解:∵∠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A=80°∠B=52°(已知)

  ∴∠C=48°

  (3)在△ABC中,已知∠A=80°,∠B-∠C=40°,则∠C=?

  (4)已知∠A+∠B=100°,∠C=2∠A,能否求出∠A、∠B、∠C的度数?

  (5)在△ABC中,已知∠A:∠B:∠C=1:3:5,能否求出∠A、∠B、∠C的度数?

  解:设∠A=x°,则∠B=3x°,∠C=5x°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x+3x+5x=180

  解得,x=20

  ∴∠A=20°∠B=60°∠C=100°

  (6)已知在△ABC中,∠C=∠ABC=2∠A,求(1)∠B的度数?(2)若BD是AC边上的高,∠DBC的度数?

  第(6)题是书中例题的改用,此题由辅助线辅助课件打出,给学生以图形由简单到繁的直观演示。

  通过这组练习渗透把图形简单化的思想,继续渗透统一思想,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5、巩固提高,以生为本

  (1)如图:B、C、D在一条直线上,∠ACD=105°,且∠A=∠ACB,则∠B=_____度。

  (2)如图AD是△ABC的角*分线,且∠B=70°,∠C=25°,则∠ADB=_____度,∠ADC=_____度。

  本组练习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角定义及角*分线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获得一些经验。

  6、思维拓展,开放发散

  如图,已知△PAD中,∠APD=120°,B、C为AD上的点,△PBC为等边三角形。试尽可能多地找出各几何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题旨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思维。

  三、归纳总结,同化顺应

  1、学生谈体会

  2、教师总结,出示本节知识要点。

  3、教师点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合作,大胆思考给与肯定,提出希望。

  四、作业:

  1、必做题:习题3、1第10、11、12题。

  2、选做题:习题3、1第13、14题。

初一数学说课稿3

  一、 说教材

  本节课讲的是七年级《数学》课改实验教材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消元”问题的应用,它是一节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通过“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理解化归的思想,通过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理解消元的思想,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在经历和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在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二、 说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通过探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方程个数和未知数个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列方程组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找等量关系的重要性,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列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过程,掌握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通过自主学习,发展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通过解趣味数学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四、 说教学设备

  多媒体。

  五、 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演示文稿的形式来启发引导学生在已掌握的解方程组的基础上探究、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感性上升到理性,使学生掌握列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整体思路是“情境创设_____讲授新课_____练习巩固_____归纳小结_____作业布置_____课后反思”六个基本环节来完成。

  1、 情境创设:

  展示生活中的趣味数学题,让学生试着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课题。

  2、 讲授新课:

  (1)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问题中找出等量关系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找等量关系的重要性,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依据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列方程,并加以解决,通过自主学习,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回顾解题过程,用框架图作进一步描述,目的让学生掌握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 练习巩固:

  在练习巩固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有更深的理解,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以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

  4、 归纳小结

  和学生一起带着问题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在归纳小结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式。

  5、 作业布置

  见课本112页第4、6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内化,通过作业批改,及时反馈分析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分析自我得失,促进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初一数学计算题练习3篇(扩展7)

——物理高考计算题高分技巧有什么 (菁选2篇)

物理高考计算题高分技巧有什么1

  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通常,符合守恒定律的系统或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系统,宜采用整体法;在需讨论系统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采用隔离法;对于各部分运动状态不同的系统,应慎用整体法,有时不能用整体法。至于多个物体间的相互联系,通常可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方面去寻找。

  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至于过程之间的联系,则可从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

  3.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要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

  注重审题,深究细琢,综观全局重点推敲,挖掘并应用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或建立辅助方程,是求解的关键。通常,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像中去挖掘。

物理高考计算题高分技巧有什么2

  切记:所有物理量要用题目中给的。没有的要设出,并详细说明。

  切记:物理解答要的是诗歌而不是散文

  切记:物理要写原始公式,而不是导出公式。

  切记:既然是计算题就不要期待一步成功。分布写,慢慢写,别着急带数据。

  切记:要建立模型,高中物理计算无非就是:运动学、牛顿定律、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而已。

  切记:将几个过程拆分。各个击破。

  切记:实在不会做,那么将题中可能用到得公式都写出来吧,不会倒扣分的。

  切记:注意单位换算,都是国际单位吧。不过,用字母表示的答案千万不要写单位。

  切记:最好写出答,并回头检验。

  切记:画草图是可以帮助你的。

  切记:要特别留意题中()的'文字。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72293.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7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