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7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7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7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7篇

更新时间:2023-02-22 02:33:02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里为大家分享了7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在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三、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

4.朗读课文。

5.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觉遵守法规。

二、教学重点

了解小女孩是怎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四、查阅资料

搜集有关新加坡的资料

五、教学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课时数

2课时

板书设计

环境小女孩表现

天气倾盆大雨任凭打湿衣衫

红灯亮等绿灯亮才过路口

路口无交通警察

无汽车驶过

行人不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什么是见闻?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作者到了新加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信学完课文,你一定能弄懂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11’)

(一)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把字音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学习生字新词:(20’)

(一)读生字组本课词语。

(二)哪些字在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旅留遵

(三)对于哪些字你有好的记忆方法?

(四)多音字组词。

Zhuó(衣着)zhuǎn(转身)kān(看守)

着转看

zhe(看着)zhuàn(转动)kàn(看见)

(五)选字填空,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64页。

五、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

六、作业:1、抄生字词。2、读课文。

教学反思:生字的书写学生有一点难度,对于多音字的教学方法多样,学生能够基本掌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新加坡街头见闻,齐读课题

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体会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得好。

(一)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后填空。

一天清晨,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时街头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可小女孩任凭大雨把衣衫打湿,也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肯定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女孩模范遵守交通法规,是个高度文明的人;二是认为小女孩太傻了。

三.展开辩论“小女孩究竟是傻,还是一个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文明的人?”从而深刻了解课文所讲明的意义。

1.正反双方,马上要展开辩论了,为了更好地说服对方,你们要从课文中找依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做简单的批注。

2.同样意见的人自愿结组讨论。

3.辩论开始。在学生辩论时,教师适时点播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其表达的含义。

△一个穿着普通的小女孩,正站在路口斑马线的红灯前,一动也不动地等待着,此刻周围既没有交通警察,也没有汽车行驶。而她只打了一把很小的雨伞,任凭大雨把衣服打湿打透,直到红灯灭,绿灯这亮起来,才慢慢地沿着斑马线穿过路口。

(1)生可能抓住既没有……也没有……来说女孩傻,也可能抓住这句话说小女孩是个文明的人。

(2)在辩论中师:没有警察说明没人看管,没有车辆通过,说明没有危险,在没人看客又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仍等到绿灯亮才走,说明她就是一个高度自觉的人。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小女孩仅仅是新加坡千百万个城市市民中的一个,你认为其他的人也会像她这样吗?请你读书找出根据。

5.生读书批注

6.交流。

理解下面两句话:

“既然红灯亮着,怎么可以跑过路口去呢?”

(1)这句话什么意思,把它变成句号说一说。

(2)课文中为什么用“?”呢?你觉得哪个标点好。(“?”加强了语气)

(3)指导朗读这句话。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让我们这样做。”

A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做”“怎样做?”

B朗读这句话。

7.听了吴小姐的话,亲眼看了小女孩的一举一动又亲自体会到了新加坡城市的一切,你样这个城市,这里的人民呢?

新加坡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加坡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朗读全文,再次体会这里的文明。

五.作业

(一)自读课本相关课文读。

(二)朗读课文,摘抄自己感受深的句子。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学习中感受到,应该自觉的去做,这样才能是一个文明的人。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呢喃软语”、“通晓”、“快意”、“犒赏”、“无忧无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文中的语言表达“()鸟儿()地叫,仿佛在告诉人们()。”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由“鸟语”导入,了解“鸟语”

1、板书:鸟语。谁来读课题。(指名读题目)

鸟语后面加两个字,组成一个四字词语,叫——鸟语花香。

又是鸟语,又是花香,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美好的、美丽的、美妙的),总之这样的情景是美的。

2、课文写了那几只鸟的叫声,分别是怎样的叫声?(布谷鸟——布谷布谷;喜鹊——喳喳喳喳)

你还会说那些鸟叫的词语:唧唧喳喳、啾啾、咕咕……。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这样的鸟叫声叫——呢喃软语。(呢喃——形容像燕子一样的叫声。)说说“呢喃软语”整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板块——学习传说,了解“我”的兴趣

1、据说,古时候有一个人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很多内容,这个人叫——公冶长。

谁来读读这个故事,公冶长从燕子的话中听出了什么?

2、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我”被这个传说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引起了我的兴趣,引起了我想听鸟语的迫切愿望。把这一愿望划下来。

谁来读句子,注意读好这三个词语:通晓、犒赏、快意,读出迫切的心情。读后交流:“我”想和鸟儿做些什么?

第三版块——学习和布谷鸟的对话,寻找规律,强化训练

1、自读4—9节,想象和布谷鸟对话的场景。

2、来,我们一起读读。

师生、男女生一起读“我”和布谷鸟的对话,布谷鸟的话告诉我们——

是啊,听了布谷鸟的话儿,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在布谷鸟的催促下,去认真学习。

我和布谷鸟的对话真有意思,思考:布谷鸟的话有意思在哪里?(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看,学生还是能够找出其中的规律的:都是四个字;最后一个字和“谷”押韵;都是催促人们……)

2、如果农民、学生、工人分别和布谷鸟对话,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对农民说,种田撒谷;

对学生说,认真读书;

对工人说,干劲十足。

这样的对话就称为——无拘无束,词语拓展:

无()无()无()无()

有()有()有()有()(这也是课后的练习之一)

3、从布谷鸟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布谷鸟的叫声,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版块——略读和喜鹊等其他鸟儿的对话,再次组织训练

1、自己读第10小节,读后思考,从喜鹊的叫声又听出了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喜事:考试第一、竞赛获奖、世博召开、买房搬家、火箭上天、生日快乐……(组织学生分类:家庭的喜事、家乡的喜事、国家的喜事)

2、指导读课文,读出人们内心的喜悦。读后练习说话:

喜鹊_______,它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

3、“我”和百灵鸟、黄莺、画眉又是怎样对话的?理解“知音”这个词语的意思。

练习:_______,它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

老师提供一组词语:叽叽喳喳、咕咕、啾啾、引吭高歌、鸣唱……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词语组织说话。

第五版块——总结课文

读句子“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从鸟儿那里我还学到什么,是啊,“我”和鸟儿的感情越来越深,我也从鸟儿身上感受到一种精神、一股力量。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乃怪课文最后这样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

第二、三课时习作我的发现

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烦恼的事情、难受的事情……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 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 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 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按照买项链和退项链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课件(柔美的音乐)、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真情无价。

2、教师示范读,学生跟着读。

3、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是真情?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吗?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柔美的音乐,认真倾听老师朗诵。要求:画出生字新词,思考:课文中无价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2、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橱”是卷舌音。

字形:“庞”是半包围结构,“广”字头书写的大小要能藏得住里面的“龙”,另注意“龙”上的撇和点都不能丢。

3、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齐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4、指名反馈:文中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5、教师小结:姐姐和妹妹间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妹妹和店主之间则是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真情,这更是难得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细细体味这种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6、教师播放课件中的柔美音乐,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后说,理清文章的条理。

1、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妹妹买项链,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姐姐退项链。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按照买项链、退项链的过程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被文中的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打动了吧!他们都拥有一颗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心,真是太令人感动和羡慕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想像画面,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体会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

2、总结全文,拓展思维,启发学生用真心换真心,用真诚对待真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的那一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项链手帕不胜枚举寂静脸庞小心翼翼得意洋洋满心欢喜连蹦带跳

2、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的是发生在姐姐、妹妹还有一家商店店主身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围绕一条项链展开的。你能不能用这根项链把这个故事串起来。

妹妹想送项链给姐姐-妹妹到商店买项链-店主把项链卖给妹妹-姐姐来退项链-店主把项链送给姐姐

3、师导:作者围绕条项链,为我们展示了人间用真情买不到的真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这无价的真情。

二、深入探究,体会真情。

1、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价的真情分别体现在姐姐和妹妹之间、妹妹和店主之间、姐姐和店主之间。现在请大家读课文,用文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探究。

3、集体反馈

4、教师导读:妹妹要送项链给姐姐,是因为――(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妹妹说的话)

5、教师质疑:可是,店主为什么要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妹妹呢?请大家把店主人说明原因的句子找出来。

6、指名反馈后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店主人了解了妹妹一家的境遇,体会到了妹妹这份真情的时候,他看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水想些什么?

7、教师小结:是呀,姐妹间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店主,让他看到了人世间不能用金钱买到的真情,所以他以几枚硬币的价格把贵重的项链卖给了妹妹。当姐姐来还项链时,他把项链送给了姐姐。他的行为一样令人感动。他用自己的真情保护了姐妹俩的这份真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导:同学们,小女孩、姐姐、店主这三个人,你想赞美谁?赞美她什么?

2、指名反馈:我想赞美,我赞美她。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情故事。

四、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美丽的瞬间留在了姐妹俩的心里,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感谢姐妹、店主,他们用真情唤起了我们所有人的这份真情。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部分。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

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

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

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结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部分,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部分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

特点:大

类属:哺乳动物

鲸 种类:须鲸 齿鲸(虎鲸)……

吃食

生活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实录

(一)媒体辅助,导入新课

以动漫flash——愚公移山导入。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多媒体展示内容如下: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惩山北之塞 A。处罚 B。警戒 C。苦于

出入之迂也 A。绕远 B。迂腐 C。困难

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一直

杂然相许 A。允许 B。赞成 C。答应

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

一词多义

方:方七百里 方其远出海门

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吾义固不杀人

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其: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帝感其诚 其妻献疑

焉: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之: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答案略写。]

(5)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关片断。

第一幅:二山雄立图 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

第三幅:毕力平险图 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

第五幅:神灵移山图

(三)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谁愚?

正方:愚公实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

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师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四)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

(1)提问:有人认为本文以神话结尾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也有人认为它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局限性。你是如何理解本文的神话结尾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

学生讨论

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五)研读课文,总结升华

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学生争相发言。

教师总结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六)课堂小结

教师朗诵《愚公移山》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淡,望望头土: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多媒体显示)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学生齐读。结束全文学习。

(七)布置作业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战场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上这7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是来自于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35373.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35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