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语文教案11篇 小学语文教案20篇

语文教案11篇 小学语文教案20篇

更新时间:2023-02-13 21:32:12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了加深您对于北师大版语文的写作认知,下面给大家整理了11篇语文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位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3.品味荷的文化意蕴

【重点】

初读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对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情感。

【难点】

反复地诵读和感受具体的文字,理解作者对荷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走进新课

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荷花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1997年86岁高龄时写的《清塘荷韵》又是写了荷花的什么呢?他对荷花情有何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

定向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徘徊(    )淤泥(  )旖旎(   )擎天( )

翘盼( )接踵(  )睥睨(   )脍炙( )

蓇葖( )旮旯( )

2.解释词语

⑴脍炙人口:

⑵睥睨:

3.《清塘荷韵》的作者是,家、学者、家。

4.原文填空: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是朝的诗句,这首诗的后两句是。

(2)小荷才露尖尖角,。

(3),沙鸟带声飞。

(4)蝉噪林逾静,。

整体感知放声自由诵读作者描述荷花的生长,一共描述了几个阶段?

六、精读品析

1.速度1、2小节,体会其作用?

2.细读文章第6、8小节,圈划关键词句,欣赏概括荷花的形韵美。第8小节采用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3.齐读第9、10两段,说说这两段分别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体现出来?)

4.朗读第11段,请同学们说说这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5.人们常用“残荷败柳”来形容冬天的荷塘,但作者在文中却说“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荷花所做的“春天的梦”有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课堂质疑

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还未解决的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成。

拓展深化

1.如果把题目中的“荷韵”换成“荷花”好不好呢?

2.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最生命苦难的理解。

课堂整理

这一节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结合本文的中心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圆圆的沙粒》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说明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从网上找来形色各异、美不胜收的各种珍珠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沙粒与珍珠的反差,帮助学生领会故事的寓意。这篇童话故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对白极富儿童情趣,特别适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探究性、创造性阅读,我把朗读作为训练重点,通过有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领悟重点词 “真诚、坦然、议论纷纷、动摇”的意思。从而使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为文章中的情感、情境所吸引时,我适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设计“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颗沙粒,你会怎么议论呀?”等发散性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高尚品质,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的积极态度。 2、指导学生按分好的段落,领悟每段的内容,概括段意。 3、有感情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课件(各种形状、色彩的珍珠,沙滩景,海浪声,)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描写珍珠的精彩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反差,激趣导课: 1、同学们,在神奇的大海里,有一种美丽的珍宝。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配有音乐的各种形状、色彩的珍珠图片) 同学们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赞叹不已,你能选择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形容它吗? 学生看了图片激动万分,纷纷用“熠熠闪光,光彩照人,光滑柔亮,绚丽夺目”等词来形容。 2、大海孕育了如此瑰丽的珍珠,真是令人叫绝,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欣赏海边的另一景物——(课件出示沙滩图) 请你也用一个词来形容形容它。 充满期待的学生看了沙滩图后情绪一落千丈,教室一片唏嘘声,有的用“黯淡无光”,有的用“普普通通”,有的用“不起眼”来形容。 3、在晶莹璀璨的珍珠和黯淡无光的沙粒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同学们赶快翻开书,让我们来学习童话故事——《圆圆的沙粒》

二、读悟结合,自主学文。 1、请学生开火车初读全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明段落起止帮助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 3、学习第一部分(1~9自然段): (1)、划重点,迅速感悟。 默读第一部分,在文中找出写圆圆的沙粒的句子,并划下来。 请学生读一读划出的句子,你读明白了什么? 学生甲:我从“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读懂了这颗圆圆的沙粒有美好远大的理想。 学生乙:我从“一颗圆圆的沙粒十分真诚地向同伴们说”读明白了这颗圆圆的沙粒已经仔细地想好了,下定了决心要变成有用之材,不是随随便便说的。 学生丙:我从“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了决心,坦然地钻进蚌壳里”读明白了这颗沙粒不在乎别人的议论和嘲笑,已经拿定了主意。 学生丁:我从“圆圆的沙粒在蚌壳里听得清清楚楚”也不动摇,发现这颗圆圆的沙粒不在乎别人的风言风语,非常坚定。 (2)、读全段,整体体验。 *自由读,读中悟:找出你最喜欢读的句子,入情入境的读一读。 (想象当时的场景,有感情的练习朗读,还可以带上表情、配上动作表演读) *你为什么这样读? *小组交流评议,推荐朗读的恰如其境的同学参加全班分角色赛读。 *推荐出的学生分角色读,推荐出的。同一角色赛读。 (在分角色赛读、评议过程中相机点播学生对“异想天开”,“议论纷纷”等词意的领悟。)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颗沙粒,你会怎么议论呀? (3)、这段讲什么? 4、学习第二部分(10~13自然段): (1)、播放浪花轻轻拍打海滩的声音,教师抒情、缓慢地引述:圆圆的沙粒怀着美丽的憧憬静静的呆在蚌壳里,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就这样(引读)“时光伴着……” 学生衔接读完第二部分。 (2)、这段讲什么? (3)、这部分的“……”独立成段,它省略了什么?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圆圆的沙粒在想什么,做什么? 5、学习第三部分(14~18自然段): (1)、在蚌壳里孤独度日的沙粒最终变成珍珠了吗?(齐答)这颗珍珠美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赶快在课文里找找。(默读) 学生甲:我从“珠光闪闪”知道这颗珍珠非常美。 学生乙:我从采珍珠的姑娘惊喜的高声赞美知道的,采珍珠的姑娘见过很多很多美丽的珍珠,一般的珍珠她都不稀罕了,她能惊喜的叫道“多么美丽的珍珠啊!”那肯定是她从来没见过的最美的珍珠! 学生丙:我从沙粒们看见奇异的光彩,不敢相信那就是圆圆的沙粒变成的,知道这颗珍珠美的惊人! (2)、创设情境,课件出示一棵硕大无比,璀璨夺目的珍珠图片。 请你读吧,通过他们各自的口气读出珍珠的美来! (3)、这段讲什么?

三、演绎课文,深化体验。 请你们来当演员和小导演,把这个童话故事排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四、感悟寓意,拓展思维: 1、从这颗圆圆的沙粒的奇妙的经历中,你懂得了什么? 2、你还知道和这篇课文类似的童话、成语或故事吗? 你的经历中有没有类似情况,你是怎么做的?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去努力,美好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五、回顾全文,质疑。 在这篇文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自主选择,弹性作业: 1、查找珍珠形成的有关资料。 2、选做:续编故事。 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圆圆的沙粒 坚 定 不 移 珍珠 有用之才 珠光闪闪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三

《九色鹿》

教学目的:

1、 在阅读过程中认识“鹿”、“颜”、“湖”、“感”、“激”、“性”、“宫”、“愤”、“危”等9个 生词,描写“感”、“激”“性”、 “危”等5个生词,积累词语“颜色”、“感激”、“性命”、“寻找”、“危险”、“忘恩负义”、“又气又愤”等7个新词语。

2、 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读通句子。

3、 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故事大意

4、 懂得为人要讲诚信,决不能做背信弃义之徒。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里迎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照片)——九色鹿(板书)。同学 们有没有觉得这只鹿与我们平时见到的鹿不一样?

2、 学生交流:我们平时见到的鹿只有一种颜色——黄色的,而这只鹿的毛有九种颜色。

3、 出示:它的毛有九种颜色,它的角像雪一样白。

师:一只鹿有九种颜色,这是一只多么神奇的鹿呀!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 的话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 出示填空: 森林里住着一头九色鹿。他的毛有 ,它的角像 。 有一天,湖里漂来一个人,它赶快 。 可那个人为了 ,出卖了九色鹿。九色鹿不见了,而那个人 。

3、 学生交流

4、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现在,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进入九色鹿的世界,看看到底发 生了什么事情呢?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 师:森林里住着一头九色鹿。它头上的两只角非常的与众不同,像雪花一样白。 请同学们用:他的 像 。

2、学生交流: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 她的皮肤像雪花一样白。/ 他的眼睛像月亮一样明亮。/ 他的头发像芝麻一样黑„„

3、学习生字:鹿:半包围结构广字头;颜,左右结构页字旁,提醒同学左边是三个撇;湖,左中右结构三点水,因为湖里面盛满了水,所以是三点水。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二节,注意九色鹿和那个人不同的语气。师出示九色鹿和那个人的话,指导朗读。

5、学习生字:感激:解释: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时候你们会感激他人或是受到别人的感激)性:左右结构竖心旁,提醒同学分辨女字旁的姓。(板书:性命/姓名)

6、师:九色鹿将那个人成功地救了起来,只让那个人保守秘密就离开了。那故事是不是到这儿就结束了呢?请小朋友们看课文的第三、四、五、六小节,我们一起来看看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指名分段朗读)

(1)师:有一天,国王贴皇榜寻找九色鹿,如果谁能找到九色鹿,就赏他很多很多金子。这时候,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呢?他有没有遵守当初的约定保守秘密呢? 出示:那个人 ,因为。

(2)学生交流:那个人没有遵守约定而且带着国王去森林找九色鹿,因为他想得到国王赏赐的金子。

(3)师:同学们,你们觉得那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值得我们学习吗?如果你是他,你又会怎么做呢?

(4)学生交流:忘恩负义(解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不守信用),见利忘义(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师板书)

(5)师:国王他们在湖边果真发现了九色鹿。当九色鹿看到那个人的时候,它会是什么心情呢?

(6)学生交流:(板书:气愤极了) 词语解释:生气愤恨。(请同学想想它的近义词:愤怒/气愤/生气/愤怒/愤恨)

(7)出示九色鹿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要求感情到位。

(8)师:国王听到九色鹿居然开口说话了,认为这是一只神鹿。可是,这只神鹿突然之间不见了,国王那时候是又气又恨,就把那个人扔进了湖里。可见,那个忘恩负义的人最后也没有什么好的下场。

(9)学习生字:宫:上中下结构宝盖头,注意宝盖头下面是两个一大一小的口; 危险:解释:艰危险恶,不安全。谓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反义词: 安全)

三、课外拓展,训练语言

1、师:现在,九色鹿的故事讲完了。如果你们是九色鹿,你们会对那个忘恩负义的人说什 么呢?

2、学生交流:做人不能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要做个诚实守信用的人。

四、总结

老师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不要像那忘恩负义的人一样,见利忘义,不遵守约定,而要说到做到,守信用。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

要求1.了解诗歌的意思,知道诗歌赞美了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杨树。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意,体会出杨树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感情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杨 树 之 歌

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杨①,

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句导读: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叶杨的可爱形象。]

刮风时唱得欢快,

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

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节导读:这节描写大叶杨歌声的特点。

唱给②学步的小宝宝,

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

陪她在树下聊家常③。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

和他悠闲度时光。

节导读:这节具体介绍大叶杨的歌声唱给谁听,描述了大叶杨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

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④。[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大叶杨为人们带来的凉爽。]

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

感谢金色⑤的太阳,

春天它使我们翠绿,

秋天它为我们染上金黄。

节导读:这节写大叶杨默默地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并在歌声里感谢太阳,表达了作者对大叶杨的赞美之情。

字 词 导 读

①大叶杨:杨柳科,寿命长,树形高大、广阔、美观,树干灰白、端直,是城镇街道绿化用材的好树种。

②给(gěi):也读jǐ,如给予。

③聊家常:闲聊;聊天儿。

④凉爽:清凉爽快。

⑤色(sè):也读shǎi。

1.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出杨树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背诵诗歌。

多媒体课件,大叶杨树叶,生字卡片,有关杨树的资料。

一 谈话导入

1.老师拿着大叶杨的树叶,请学生观察并结合自己查找的有关资料与他人交流。

学生甲:大叶杨的树叶是心形的。

学生乙:大叶杨是杨树的一种,是落叶乔木。

2.大叶杨是一位天生的歌唱家。它的歌喉非常美妙,让我们倾听杨树唱歌吧!

3.板书课文题目:杨树之歌。

认读生字“之”(zhī)。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逐个认读。

(1)指名接龙读生字。

(2)分组练读生字。

2.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诗歌,纠正读音中的错误,并画出诗歌共有几小节。(三小节。)

4.指名读诗歌。

三 学习诗歌,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想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

(大叶杨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2)分组讨论:大叶杨是怎样给人们歌唱的呢?

学生甲:刮风时唱得欢快。

学生乙:下雨时唱得响亮。

学生丙:没有风雨时也悄悄地唱。

(3)观看多媒体课件。

(4)指导朗读。

①听录音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学生甲:强调了“成天”这个词,说明大叶杨每天都在歌唱。

学生乙:把唱得怎么样和怎么唱强调出来了。(欢快、响亮、悄悄地。)

②学生自己练读。

③指名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读第二小节。

(2)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逐句理解。

(3)指导朗读和背诵。

出示提示:

唱给 ,

伴他 。

唱给 ,

陪她 。

唱给 ,

和他 。

(4)师生共同小结。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生活。

3.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想想这小节主要讲什么。

学生甲:大叶杨给人们带来方便。

学生乙:大叶杨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

(2)多媒体课件演示,理解两句话的意思。

学生甲:一排排大叶杨枝繁叶茂,好像手拉着手,为行人送去了一片凉爽。

学生乙:大叶杨的枝叶随风摇曳,好像轻轻鼓掌。它们感谢太阳使它们春天变得翠绿,秋天变得金黄。

学生丙:大叶杨感谢太阳,人们感谢大叶杨,因为是大叶杨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

(3)指导朗读。

①同桌互读,互评。

②指名汇报读,师生评议。

四 发散思维,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些什么呢?

老师鼓励学生充分说。如果加上熟悉的曲调唱出来,就更好了。

学生甲:哗啦啦,哗啦啦,老奶奶,辛苦了。

学生乙: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学生丙:感谢阳光,感谢雨露。春天给我披绿衣,秋天把我染金黄。

2.依照板书,总结全文。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生活,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它就是这样成天唱着欢乐的歌,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

1.这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要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2.以读代讲,激发想象。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然后让学生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让学生了解大叶杨的外形特点,喜欢上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3.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在学生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后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教师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学生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熏陶。

1.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优化作业设计。

(1)照样子,填上恰当的词语。

例:唱得欢快

唱得动听 说得生动

唱得优美 说得完整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唱给学步的小宝宝,

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

陪她在树下聊家常。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

和他悠闲度时光。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重点指导“感、谢”的写法。

生字卡片。

一 检查复习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1)同桌互背。

(2)指名背诵。

2.如果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什么?

二 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检查读音。

响亮 陪伴 喜欢 悠闲 感谢 之 使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

3.集中交流汇报。

学生甲:我重点学习了“感”。“感”上边是“咸”,下边是“心”,合起来就是“感”。

学生乙:我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了“之”,它由三笔写成。

学生丙:我用与熟字比较法学习了“亮”。“高”去掉下边的“ ”,换成“冗”,就是“亮”。

学生丁:我重点记住了“使”和“谢”。“吏”左边加“亻”,就是“使”。“射”左边加“讠”,就是“谢”。

4.重点指导“感、谢”的写法。

感:上大下小的字,第三笔“一”不要丢,第七笔“ ”起笔在竖中线上。

谢:左右要写紧凑,第三笔“ ”起笔在竖中线上,第八笔是“一”,第九笔是“”,不要写成一笔。

5.学生书写生字并及时反馈。

三 扩词练习

1.小组内说说每个生字还可以组什么词。

2.集中交流。

喜:喜爱 喜事 欢喜 喜从天将 双喜临门

亮:月亮 闪亮 亮光 明亮 响亮 亮晶晶

感:感动 情感 感觉 反感 感谢 读后感 百感交集

杨 树 之 歌

之喜亮感谢使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会,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了解他们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地生活着!让学生带着对它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将这首小诗套上曲调,并在课堂上演唱。学生会感到特别新鲜,也会跟着把自己会唱的曲调套上,唱出这首小诗。如此一来,学生既感受到了大叶杨乐观、向上的欢乐精神,又记住了这首小诗。

1.比一比,再组词。

2.用“感谢”写一句话。

我们感谢老师的教导。

3.如果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些什么呢?写一写吧。

1.作者简介

高洪波,诗人,散文家。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人。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创联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务。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诗集《鸽子树的传说》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品有《我想》《童年的水墨画》等。

2.大叶杨

大叶杨,杨树的一种,因叶片宽阔而得名。杨树的种类很多,有山杨、毛白杨、小叶杨等多种,多为速生用材树,木材供建筑、做家具、造纸等用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五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熟读课文了解小马驮麦子去磨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理解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字:匹 蹦 半 麦 如 周 伯 昨 伴 甩 啦。

词:伯伯 伙伴 麦子 难为情 昨天 四周 如果 连蹦带跳。

句中体会词意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二)能力训练点:

用学过的偏旁部首分析记忆字形。用“如果”“四周”造句,比较“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并会运用,通过观察图再读课文,训练学生读书说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并勇于实践,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重点、难点

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生字及词语。

解决方法:通过熟读讨论,查字典。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利用字典识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2.通过多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老马说的话的意思。

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的是什么?(《狐狸和乌鸦》)同学们喜欢吗?今天我们再学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音,了解故事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准字音、正音,理解字义。

2.自由读课文2遍,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按段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想一想老马和小马住在什么地方?

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分角色朗读。

4.换词理解“连蹦带跳”换“一蹦一跳”“蹦蹦跳跳”等。

第二课时

学习三至六段

(一)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并勾画出有关词句。

1.小声读第三段想一想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呢?它想什么?

理解“去路”(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

2.指导朗读小马说的话。

3.自由读四—六自然段想:小马过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4.自由读第四段想: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5.指名读第五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说明什么?(小马没有动脑筋。辅助句: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立刻。)

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同?

看投影中小河、老牛、松鼠形象的比较(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老牛整体高大,而松鼠个子小,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6.指名读第六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比较:下列两句话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体会“立刻”“连忙”的意思,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什么?(小马没有动脑筋)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后表现得怎样?

7.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四—六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用平静的语气。

(2)松鼠的话后边是感叹号,读得急促,声音高、速度快些。第二个“别过河”语气加重。

(3)“小马吃惊地问”,表示害怕紧张。

(4)小马叹了口气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要读轻缓。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第七段想:

1.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自由读,画出小马妈妈说的话。

3.齐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不要听了别人一说就相信是真的,一定要自己动脑去想,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是根据他自己的情况判断的,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自由读第八自然段想:

小马是怎么过河的?(结合看插图)它感觉怎样?

1.边读边画出小马感受的话。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来的?(读句子)

(三)指导朗读七、八段。

妈妈的话读得亲切小马的话用难为情的语气。

(四)指名读全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2.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用“四周”“如果”造句。

3.比较“立刻”“连忙”相同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9 小马过河

1.匹 蹦 半 麦 如 周 伯 昨 伴 甩 啦

19 小马过河

2.老马 老牛 松鼠 小马

能帮妈妈做事吗很愿意

为难 水很浅

连忙 水很深 动脑试试

难为情: 既不像…… 也不像…… (正确答案)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六

一、老师和你一起知目标

这次作文训练,是记一处景物,目的是训练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先选定一处景物进行有顺序地、仔细地观察,然后把观察得最细致、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按照一定的顺序具体地写下来。

二、老师和你一起议思路

(一)、明确要求,选择材料

这次习作,要求写一处自然景观,我们可以写什么呢?

可以写一处旅游的景点:西湖、庐山、黄山等,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美丽的田野、果园、竹林、公园、大海等,还可以写一写看到的自然现象,如彩霞、日出日落、日食、月食、狂风暴雨等。

(二)、确定内容,拟好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领会文章的内容,因此给文章拟好题目很重要。

本次习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拟题:

1、以天体及自然现象名称为题,如《太阳》、《火烧云》、《海上日出》等。

2、以名胜古迹名称为题,如《颐和园》、《趵突泉》、《卢沟桥的狮子》、《赵州桥》等。

3、用修辞手法拟题,如《鸟的天堂》把大榕树比喻为“鸟的天堂”;《林海》将森林比作大海。这样拟题,更加贴切、形象、新颖。又如《蟋蟀的住宅》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显得形象生动。

(三)、选好了写作内容,我们该怎么写呢?

如果写的是游览文章,可以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如果写身边的景物,可以按观察的顺序写。可以先以总起句开头,再具体介绍其形状、大小、动态、静态、色彩、以及组成景物画面的各事物间的互相关系,最后写出自己对景物的感受。

三、老师和你一起学方法

(一)、读《观潮》,学会按顺序、抓特点

1、抓住景物在短时间内变化的特点。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大潮。作者这样介绍大潮的特点:潮来之前,江面是平静的;潮来之时———隆隆声、一条白线;白线逐渐拉长变粗;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潮去时,余波漫天卷地,依旧风号浪吼,好久才恢复平静。

作者进行了细致观察,抓住了景物(大潮)随着逐渐移来,给人印象的变化。作者“抓住了景物的变化,变化前后给人印象的`不同点”,这就是抓住了特点。

观察事物要抓特点,需要认真、全神贯注,发现并抓住景物变化前后给人印象得不同点,这就抓住了特点。

2、用比喻的手法来写清楚事物的特点。

抓住了特点如何表达清楚?在本文,作者主要是采用了“打比方”的方式,从眼前景物的特点、结合景物特点给自己的感受去联想:景物的特征跟自己过去熟悉的哪些景象相类似?跟给自己相同感受的什么情景相类似?找到特征与给自己感受相似的景物,用打比方的方式,来介绍眼前景物,从而把事物特点和给人的感受写清楚,写具体。

本文中的比喻,主要是要表达景观的壮观特征。作者要表达自己惊叹的感受。因此,作者选取喻体的时候,注意了上面的两个因素——声音如雷,山崩地裂;白线移来,横贯江面,犹如两丈多高的水墙,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等等。

3、准确用词。文中的“卧”、“移”“贯”等词语,恰当写出了其他词语所不能写出的景物状态。这一点,应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

(二)、读《火烧云》,学会观察动态的变化的景物

观察景物要注意景物的动态和变化。《火烧云》一文主要写的是“火烧云”的动态和变化。在这里,我重点和同学们谈一谈“如何观察动态的变化的景物”。

《火烧云》这篇文章,是按照火烧云上来到下去的顺序来写的。作者先写了火烧云上来之后,地面景物的颜色变化;接着,写了火烧云的颜色的变化: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从这段描写中,我们知道,观察景物的变化要“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里颜色发生了哪些变化”,要把“时间和颜色的变化情况——由什么颜色变成了什么颜色”观察清楚。

作者接下来又写了在不同的时间里,火烧云的“形态”发生了那些变化: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过了两三秒,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面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作者认真观察了火烧云的形态,并且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像什么,它在做什么,怎么做,有哪些动作。从这段描写中,观察景物的变化,要“抓住景物在不同的时间里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要把“形态由什么变成了什么和变化的过程”观察清楚,要通过“展开想象”来记忆变化的形态。

观察动态的变化的景物,要把握景物变化的时间,抓住颜色由此及彼的变化、形态由此及彼的变化及变化的过程。

(三)、要注意景物的时令特征和地方特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日之内,不同时间,景色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地方,景色也不同,我们在观察、描写景物时,就要注意这两方面的特征。

(四)、要注意发挥联想、想象,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借景抒情,使文章写得生动、有趣。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两篇阅读课文。《拾穗》一课是对世界名画《拾穗》的欣赏。表达了作者对19世纪法国农妇的辛劳的理解和同情。《落花生》一文,叙述了作者一家人自己种花生,又自家享用劳动成果的过程,感悟到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收获”的愉悦,同时也体味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生活哲理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对社会有用、对他人有益,是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落花生》

(见教学设计)

2、《拾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

欣赏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4534535aaa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7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四.情感升华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板书设计

收获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拾穗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使我们也学会了欣赏名画,课文的题目是《拾穗》。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

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八

《医生的心思》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13个,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2、 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3、 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说说平时是怎么看病的?

2. 怎样与医生交谈的?

3. 医生在听病人讲病情的时候表情怎么样?

4. 你是否知道医生在想什么?

5. 出示课题,质疑:这位医生是谁?什么叫心思?他的心思是什么?

二、读课文,解决疑问

1、 读后解疑

2、 这位医生是—— 学习生字“德”

3、 读课文第一节。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思”,划出描写医生心思的语句。学生读后找,找后交流。

4、 联系上下文理解“络绎不绝”

5、 医生的心思并不被病人所理解,大多数病人都是怎么做的?

6、 有一位特殊的病人让格里辛格难忘,请读课文§2—14。体会这是怎样的一位病人。

7、 自读。

8、 同桌互读。

9、 师生配合读

10、读课文第14小节。

医生为什么不收女病人的费用?体会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生字6个,学写生字4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水田、插秧。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教师用生字卡片、学生用生字卡片、音乐(小白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学生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写成了镜子?(板书课题:插秧)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问题要问吗?

解释:把水稻的秧苗插到水田里的活动就叫插秧。(课件)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同学们找出了自己不认识的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集体的。力量大无比”的游戏好不好?

2.这个游戏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两件事:

第一件: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不认识的字,组内同学想办法解决这些字的读音。

教师小结合作情况。

3.小组汇报读课文。

要求:听的同学边听边想:你要向他们学什么?你能给他提一些好的建议吗?

4.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因为我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我一边读课文一边用脑子想象美丽的图画。比如:我读到映照着蓝天,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蓝天的图画,这样就能读得有语气了。不信,你们也试试。

师穿插金钥匙的内容,使学生掌握了方法。学生参与评价,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意识。

4.齐读课文。

5.背诵课文。

(1)指名背。

(2)会背的站起来背。

向同学们介绍,你是怎么背会这篇课文的?

6.发散思维

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看来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看这句话,你会填吗?

课件: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农民在插秧,插在( )上。(你照镜子,镜子里就会出现你,镜子里出现蓝天,农民就会在哪儿插秧呢?)

齐读,这句话写得多美呀!你能想象水田还映照着什么吗?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 ),农民在插秧,插在( )上。

现在,让我们也做个小诗人,自己做几句诗。

水田是棋盘,农民在棋盘上( )。

水田是地毯,农民在地毯上( )。

水田是( ),( )。

过渡:同学们真聪明,你们也成了小诗人了。据老师上网查资料,我发现农民伯伯也非常聪明,他们已研制出“七彩水稻”,你们想和农民伯伯比一比,种出咱们的多彩水稻吗?教师出示水田图:上面标上小组号,每个小组发五棵稻秧,小组合作讨论热烈的,教师奖励一棵稻秧。

三、学习生字,游戏:多彩水稻我来插

1.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出示:插、秧、镜、映、农、民。

组长带领组员用学过的方法记字。

2.讨论:你们是怎样记字的?

说得好的到黑板前插一棵稻秧。

学生说哪个字,教师就往黑板上粘哪个字,说完后带领学生齐读。

将学生分为九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块稻田,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正确就可在自己小组的稻田里

插一棵稻秧,哪个小组插的稻秧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3.游戏:照镜子

方法:教师举生字卡片,学生读出来并举出生字卡片。

4.同学们,看,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插上了多彩稻秧,虽然有的小组多有的小组少,但这都是我们积极学习换来的,看到你们那么爱学习,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四、写字

1.出示“农”。

2.描描书上“农“的笔顺,边说边描。

3.自己描描书上的“农”,说一说怎么写才好看。

4.教师指导写。

5.大家评议。

6.自己写“民“的笔顺,描红,写字,同桌评议。

7.在生字本上写字。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8个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初步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建议:

教学开始,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如果现在有一头大象在你面前,咱们比一比,哪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问题一出,相信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在脑海中积极想办法。无论是哪种办法,老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

曹冲的办法是哪里来的?他是吸收了前面意见中合理的部分,摒除了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因此,教学时,不要简单地宣讲曹冲如何聪明,而应抓住他如何动脑筋,特别是如何吸收别人的意见来认识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曹冲的喜爱之情引导他们像曹冲一样,想办法解决课文中的生字,并在读中认真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并指导学生用上先然后再最后等连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在进行这一环节时,可结合金钥匙进行,教给学生复述课文的方法,在反复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复述课文的水平。

拓展习题:

一、比一比,再组词。

员()称()官()沿()

圆()秤()管()沉()

二、照样子填空。

(称)象()线()车()故事

()报()树()瓜()字典

相关资料:

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得,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积蓄军事力量。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消灭了世族军阀袁绍。又陆续削平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公园208年任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曹冲:曹操的儿子,名仓舒。生于公元196年,死于公元208年,只活了12岁。曹冲聪明过人,曹操很喜爱他,建安13年(208年)曹冲生了病,曹操亲自请医生诊治,可惜不治而死。曹操极为悲伤,追封曹冲为邓哀王。

精品教案:

(一)教学准备:

盛水的玻璃器皿、木船模型、玩具象、小石子、秤。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这头象又高又大,到底有多重呢?怎么称呢?今天学习古时候一个称象的故事。

板书课题:称象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用熟悉的方式解决。

2、检查识字效果。

(1)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2)认读字卡,交流识字方法。

三、熟读感悟。

1、再读课文,讨论:如果现在你的面前有一头大象,你有什么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2、学生讨论后汇报。(无论哪种方法,教师都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师:官员们有哪些方法?

学生汇报:(1)造一杆大秤。

(2)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师:曹操对这两种办法什么态度?(直摇头)

师:曹冲听了官员的话后怎么说?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讨论:曹冲的办法共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汇报。指生到黑板上画。

5、师生共同做实验演示称象的过程。

6、师:为什么曹冲这么小的年纪就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

(注意观察事物、爱动脑筋、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7、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四、辨析字型,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字,认读。

2、区别形近字。

3、学生练习写字。

4、全班评议。

五、复述课文。

教师提示:先想想课文内容,复述时尽量用自己的话说。

称象(二)

一、直接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称象,读题质疑:谁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2、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象?

3、想解决问题怎么办?(读书、讨论)

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要想通过读书解决问题,首先解决读通课文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运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认真读课文,努力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2、把课文读给同桌听听,注意纠正字音。

3、用标出生词。多读读,然后读给同桌听。

4、利用生字条,小组合作识字。

5、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6、通过刚才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有人送给草操一头大象。

大臣们想的办法行不通。

曹操的儿子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同学们很会读书,初读课文就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请读读有关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自悟。

请读读有关自然段落,思考:曹冲的办法是什么?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用简单的`图来表示。

2、合作释疑。

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讨论交流后修改自己的简图。

3、小组汇报。

请23个小组代表汇报读书所得。可以说说、可以边演边说曹冲称象的经过。其他小组补充。

4、曹冲才7岁,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1)因为他肯动脑筋。

(2)因为他聪明

5、其他官员的办法为什么不好?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

5、质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可能有的学生会问: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为什么大象的重量不能?

(引导部分学生明白古时候科技不发达。)

四、拓展延伸。

1、小小的曹冲善于动脑筋,既保全了大象,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会用什么办法称象?

2、你曾经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说给小伙伴听听。

五、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本课生字比较简单,鼓励学生自主书写。

2、小组评价。

3、反馈。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并积累重点字词。

(2)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蚂蚁的形象,并思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2.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传神的描写,并学习文章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主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蚂蚁的形象,进而理解作者的感悟。

2.学习本文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以及对自我的深刻反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介绍作者

1.假如你面前出现一只蚂蚁,为一粒饼干屑而奔忙,你会想什么呢?是蚂蚁的勤劳,还是蚂蚁的渺小,还是生命力的顽强。让我们一起随作家南帆走近蚂蚁,去认识它,思考它。

2.介绍作者:南帆本名张帆,现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文学研究所所长。同时为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帆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目前已出版了《理解与感悟》《冲突的文学》等学术著作。他写作和出版了《文明七巧板》《星空与植物》《追问往昔》等多部散文著作。

南帆对于当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独立创造了一种散文风格并迅速风靡。他以一种冷峻的目光对周围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躯体做文化的思考,他的 散文是“智性散文”的典型代表。有评论家曾认为“读南帆,知余秋雨之不足”,此“不足”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对南帆散文极富理趣、哲思又丰满润泽的褒奖。在他的作品中,既呈现出一个敏感睿智而又不失理性之思的现代知识分子与现代文明发展的多维对话,又有作者与自己开展的一场推心置腹地深度对谈,还显出作者对日常生活活泼趣闻的调侃;更运用他的学理来看待历史,引发读者对历史进行形而上 的思考。他冷峻地审智,旨在超 越抒 情,突破话语的遮蔽,读来智趣无限。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一缕 涵义 饼干屑 捻成 顷刻 戳破

蹒跚 感慨 怜悯 嗅着 打量

2. 根据意思填写词语:

害怕而不敢向前。( )

为了正义勇往直前,决不退缩回顾。( )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地位。( )

用尽全部力量。( )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可按照“本文通过对 的生动细致的描写,引发了作者 ”的句式来概括。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4.明确:本文通过对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作者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情景的描写,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四、品读课文,感悟蚂蚁形象

1.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作者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 情景?(1-5自然段)默读课文1-5自然段,画出描写 蚂蚁的语句,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把你认为传神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把你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

2.汇报交流,抓住重点词句分析并相机指导朗读。(胆小、谨慎、信念坚定、自足、幸福的蚂蚁。)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读来感受蚂蚁的形象。

3.想想作者写蚂蚁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说说运用拟人的好处是什么?

(1)交流汇报 。(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形态、心理,赋予了蚂蚁人的思想、感 情,更亲切、更生动,写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4.小结:

根据刚才的'交流,填空:

书桌上的小蚂蚁经历了出发时的__________,探索时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现的__________,收获的___________……这不正是个体生命旅程的真实写照么?

《蚂蚁》原文阅读

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

一缕阳光穿过窗帘的缝隙投射到桌面上。这只蚂蚁越过阳光地带,微小的身躯透彻晶莹,没有一点杂质。

书桌是一块陌生的大陆。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它的小脑袋不停地摇晃,仿佛在认真地嗅着什么,作出某种重大的判断。终于,它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地对准一个方向前进。此刻,这只蚂蚁从我面前的稿纸上面爬过,信念坚定。

我在稿纸上写下两个字:“蚂蚁”。

这只蚂蚁在桌面上发现了我丢下的一粒饼干屑,它惊奇地停了下来,快乐得就要晕过去了。蚂蚁围绕着这粒饼干屑不停地打圈子,冲上去尝了尝,随即又退回原处,远远地打量这个意外的战利品。它在瞬息之间明白了运气的涵义。

我在心里想,可怜的小东西,多么渺小的幸福。它的世界仅仅是这一张桌面。它无法知道,它的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莫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

我并没有感到自己比蚂蚁优越。也许,另一个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一切如同我之于蚂蚁一样。

这只蚂蚁竭尽全力地扛起了那粒饼干屑,在我的眼光下面蹒跚地往回走。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我实在不忍心戳破它的快乐。

于是,我伸手拿起了笔,在稿纸上写下一行字:“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我不知道,我是在感慨我自己吗?

《蚂蚁》练习

一、 基础识记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畏(wěi)缩 胆怯(qiè) 瞬(shùn)息 碎屑(xiāo)

B、围绕(rǎo) 打量(liàng) 怜悯(mǐn) 顷(qǐng)刻

C、蹒跚(mán shān) 戳(chuō)破 从(cóng)容 载(zǎi)体

D、潜(qián)藏 捻(niǎn)碎 召(zhào)唤 强(qiǎng)迫

2、找出并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⑴书桌是一块寞生的大陆。这只狐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

⑵终于,它下定了决心,一无返顾地对准一个方向前进。

⑶我在心理想,可怜的小东西,多么缈小的幸福。

⑷于是,我伸手拿起了笔,在槁纸上写下了一行字:“蚂蚁是令人感概的动物。”

3、请在原文中选择一些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写下自己的认识。

这是一只( )、( )、( )、( )、( )、( )的蚂蚁,从它的身上,我读懂了 。

4、在横线处再造两个句子,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语段。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

二、理解运用

储蓄人生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上11篇语文教案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的北师大版语文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28360.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28360.html